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蜀相》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赏析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赏析背景:本诗原是一组诗,共五首,为<咏怀古迹五首>。
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写成的。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庚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也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这一组诗里有全首咏怀的,有单咏古迹的,也有借古咏怀的。
本篇是第三首属第三类,当时作者因寓居在王昭君的故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大意:这是一首借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怀抱的咏怀诗。
王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咏叹的题材,杜甫此诗独以深刻感人而*动千古。
诗人把自己去国离乡的愁恨寓于其中,加深了诗歌的内涵。
首联发端突兀,气势极盛,点出昭君的出生地,从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
颔联述昭君遭遇,不发议论而感慨无穷,从正面赞扬了昭君的坚强*格。
后四句指斥君王昏月贵,致使昭君遗恨千古,从又一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的美好品质,又同情她的不幸。
名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省",即省约、省略的意思。
[省识",约略地看着。
[春风面",形容青春美貌。
此句写汉元帝[按图召幸"铸成大错,王昭君既已远嫁匈奴,汉元帝只能在画图中约略地看视她的青春美貌了,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道。
[环珮"句是说昭君已经出塞,纵然月夜魂归故里又有什么用呢,此句除讽刺汉元帝之外,也写出了王昭君怀念故园之心永远不变。
王昭君形象的塑造。
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例如<兵车行>中的行人,<石壕吏>中的老妪,<新婚别>中的新妇,都十分动人,能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印象。
而律诗主要用于抒情,虽有叙事成分,不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
这首诗却略有不同:它仍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
诗的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昭君的出生地,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咏怀古迹·其三》即《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三首。
此诗吟咏王昭君,并对王昭君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在写作手法上,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
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
应上“向黄昏”。
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
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
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
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
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译文千山万壑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
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 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消逝,时不 我待、壮志难酬
2、(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衰 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3、(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忧 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3、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 冢向黄昏”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怎 么运用的?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对仗(对偶):“一去”对“独留”, “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 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 “紫台”对“青冢”,一 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鲜明。“连”对 “向”, “连”字写出边塞之景的荒凉,“向”字 写出对汉地的思念。 “朔漠”对“黄昏”,“朔漠” 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主要 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黄昏的天幕。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 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 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借 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议论,以小见大,抑 扬
(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马嵬事变、 项羽自刎、安史之乱等),历史古迹(吴钩 乌衣巷 淮水 柳营 后庭花 六朝 金陵)
4、理性反思之理性分析,独抒机杼(客观评价)
思 知人论世
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年),杜甫漂泊寄居夔州正 从夔州奔赴江陵途中,途经荆州府 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昭 君村时所作。
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 唱。”
议: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解读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解读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解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题解:《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
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
有人认为,“咏怀”、“古迹”本是两题,后人误合为一,如果并读,则不成话;有人则认为,借古迹以咏怀,咏古即咏怀,一题而兼有二义。
从诗的内容主旨说,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但就语义而言,将“咏怀古迹”解释为“歌咏怀抱、古迹”,“咏”字下有两个宾语,一为“怀”,一为“古迹”,读起来很别扭。
而将“咏怀古迹”直接解释为借古迹以咏怀”,用以解释诗的内容主旨是确切的,但用以解释题目含义,则不免牵强。
实际上,“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义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
句解: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相连,一齐奔向荆门。
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
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
“荆门”,指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荆门以西多山岭。
今湖北秭归有昭君村,在与巫峡相连的荆门山里,传说是昭君出生的地方。
“明妃”,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秭归人,汉元帝时宫女。
竟宁元年(公元前33),昭君被遣,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后死于匈奴。
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
交待地点,本来是很平常的起头,却写得极有气势。
一个“赴”字突现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所以《唐宋诗醇》评为“破空而来,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的诗意赏析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的诗意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咏怀古迹五首》【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筹策,万古云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阳。
一生坎坷。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
注释:五溪:指雄溪、溪、酉溪、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信:梁朝诗人。
云雨: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
明妃:即王昭君。
据《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解读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解读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题解:《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
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
有人认为,“咏怀”、“古迹”本是两题,后人误合为一,如果并读,则不成话;有人则认为,借古迹以咏怀,咏古即咏怀,一题而兼有二义。
从诗的内容主旨说,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但就语义而言,将“咏怀古迹”解释为“歌咏怀抱、古迹”,“咏”字下有两个宾语,一为“怀”,一为“古迹”,读起来很别扭。
而将“咏怀古迹”直接解释为借古迹以咏怀”,用以解释诗的内容主旨是确切的,但用以解释题目含义,则不免牵强。
实际上,“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义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
句解: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相连,一齐奔向荆门。
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
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
“荆门”,指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荆门以西多山岭。
今湖北秭归有昭君村,在与巫峡相连的荆门山里,传说是昭君出生的地方。
“明妃”,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秭归人,汉元帝时宫女。
竟宁元年(公元前33),昭君被遣,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后死于匈奴。
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
交待地点,本来是很平常的起头,却写得极有气势。
一个“赴”字突现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所以《唐宋诗醇》评为“破空而来,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
读者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到荆门这个点上,进而定格在昭君村。
昭君虽为女流,但她身行万里,心与故国同在,芳名万古长传。
其人其事,有一种悲壮的色彩,仿佛正如她生长的地方那样,气象不凡。
《咏怀古迹(其三)》古诗词鉴赏
《咏怀古迹其三》古诗词鉴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怀古迹(其三)》古诗词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咏怀古迹其三》古诗词鉴赏1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鉴赏:《咏怀古迹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诗歌。
这首诗吟咏了王昭君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这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
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迹以感己怀。
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
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
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
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
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
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
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所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唐宋诗举要》所谓“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正是诗中所要传递的。
昭君未能见知于君王,诗中对她深寄同情,也有怨君之意。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思,这是千百年世代积累的更为普遍的更为深厚的情感。
《咏怀古迹其三》古诗词鉴赏2【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5.2杜甫诗三首之咏怀古迹(其三)
• • •
赏析
• 首联——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点出昭君村所在 的地方。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采用了什么手法? 1,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山,这里遗留有生 长明妃的香溪村。这里用一个‚赴‛字,就表达 出群山奔赴的气势,描绘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壮 丽。2,烘托的手法,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本 来是用来烘托生长英雄的地方,诗人为了抬高昭 君这个‚窈窕红颜‛,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 烘托王昭君的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 二十里。据传塞外草白,唯昭君墓上草色常青,故称‚青冢‛。 ‚紫台‛与‚青冢‛的色彩对照,‚朔漠‛与‚黄昏‛的意境 渲染,营造出浓浓的悲凉萧瑟的氛围,透出了强烈的悲剧色彩。
• 颈联——由咏史转向了抒情与议论,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 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造成了昭君抱恨天涯,葬身 异域的悲苦命运。 • 采用了什么手法 • 1,渲染、烘托:‚空归‛一词,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深寓 诗人的同情。‚月夜‛二字则传神地渲染出魂归时凄凉清冷的 环境气氛。 • 2,对比:‚春风面‛、‚月夜魂‛,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 后的月下幽魂比照着写。一状姿容秀美,一写冷月孤魂。同一 个昭君,昔如彼,今如此,讽意与同情隐于色彩不同的六字之 中。 • 3,怀古伤今:在对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 的际遇深表同情之时,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背景: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珀触 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所以 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 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 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 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 的何在?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 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
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 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 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 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 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 “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 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 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 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 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 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 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 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 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 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 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 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 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 尽致。
昭君怨恨 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 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 怨恨
昭君和亲
•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 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 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 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 应付,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 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 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明 妃 曲》-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唐诗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咏怀古迹·其三》即《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三首。
此诗吟咏王昭君,并对王昭君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在写作手法上,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
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
应上“向黄昏”。
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
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
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
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
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译文千山万壑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咏怀古迹其三唐杜甫
怨恨
首联
昭君家乡的自然风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拟人手法,写出千山万壑既有 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侧面烘托昭君坚强的性格
颔联
一 去
独 留
紫台
青冢
连
向
朔漠
黄昏
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
富丽繁华;荒凉冷落
无边无际的大漠;笼罩四野的昏黄
生离汉宫
死葬异域
对比
对比
一般指时间,而这里主要指空间,和 “朔漠”相对,即笼罩四野的昏黄的天幕。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也就是公元766年,与《秋兴八首》写于同一年,这一时期正是作者漂泊西南的第七年。七年前自己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才叫《咏怀古迹》。咏怀古迹.ram
饱含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找出其中点明昭君情感的词语。
不幸、孤苦
孤寂、冷落
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01
一个“空”字,将诗人的同情之意、悲愤之情传达得淋漓尽致。
04
典故,指出昭君悲剧的根源
02
对故土深沉的爱
03
颈联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凄 凉
悲 剧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唐·杜甫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共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祠,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官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杜甫诗三首 咏怀古迹(其三)
二、赏诗歌,析写法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
那写的是什么?为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
写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 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 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 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构想出了群山 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 壮丽的图景。
“ 沉 鱼 ” 西 施 ——
“ 落 雁 ” 王 昭 君 ——
“ 闭 月 ” 貂 婵 ——
“ 羞 花 ” 杨 玉 环 ——
怀古咏史诗
•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 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 诗歌。 •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 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诗中只写昭君怨恨,并无作者个 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 "咏怀"二字不符?
背景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 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 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 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 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 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 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他远离故乡,“飘泊西南天地间”; 政治上又郁郁不得志,可谓是入朝见妒.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今日汉宫 人,明朝胡地妾。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李白《王昭君》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白居易《昭君词》
“天心特为留青冢,春草年年似汉宫。” ——吴雯《明妃》
《明妃曲》-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咏怀古迹(其三)》
宝坪村)
强调了山川灵秀之所聚,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 才有绝代佳人之所出,衬 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托了昭君的美好形象。
3、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 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 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在诗中找出答案。
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三步骤 :
• 1.所描写的古人、史事。(弄清史实) • 2.描写古人史事的原由(体悟感情) • 3.方法表达(分析技巧) • 即史实——态度——技巧 • 意在借古伤今或者借古讽今或借古咏怀
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 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前后加“怀古”、 “咏怀”等。
用典。写她远离汉宫远嫁匈奴
写她死后葬身塞外骨 留青冢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用典。昭君悲剧的根源所在。 写汉元帝,只看图画不看人, 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 来摆布。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 身塞外的悲剧;
写她怀念故国虽骨留青冢, 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 她的父母之邦。
1、在这首诗当中,你读出 了昭君怎样的心事?(诗眼)
2.思考:这首诗写的是昭
“赴”本是一个普通
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 并没有写她的怨恨,写的
的字眼,但在此作者 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
是什么? 目的何在?
间写活了,化静为动, 既有飞动之势,又有
“群山万壑赴荆门”(荆
变幻之姿。
门指的是湖北宜都西北。昭君故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译文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代: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环佩一作:环珮)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析】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杜甫《咏怀古迹 其三》翻译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翻译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文解释:群山万壑随着江流奔赴荆门,昭君生长的地方现在还有村落。
一离开紫台就和沙漠连在一起,只留下一座长着青草的坟墓向着黄泉。
只凭画图约略地看宫女的容貌,环佩声响,只有魂魄月夜归来。
千年琵琶弹奏胡音胡调。
分明是怨恨之情从乐曲中抒发出来。
解释:明妃:指王昭君。
朔漠:北方大沙漠。
1.此首吟咏昭君村古迹,抒发对王昭君的伤吊之情,也流露诗人对自己的隐隐哀伤。
荆门:即荆门山,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隔江和虎牙山对峙。
这句是描述夔州到荆门这一带的山川气势,长江两岸干山万壑连绵不断,如顺水而下奔赴荆门。
2.明妃:王昭君,名嫱,汉元帝宫人。
西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亦称明妃。
村:指昭君村,在荆门山附近。
3.紫台:即紫宫或云紫禁,天子的宫廷。
连:此处犹言继而、接下来。
朔漠:北方沙漠地区。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将宫女王昭君以公主身分遣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4.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
传说墓上草色常青,故称青冢。
5.画图:《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宫中宫女很多,帝不能一一面选,于是就按画像召见。
因此宫女都贿赂画工。
昭君不肯,画工就把她画得很丑,当然得不到召见。
后来匈奴使者来朝,元帝就遣嫁昭君。
临行前,昭君被召见,元帝才发现她是后宫第一美人,后悔不及,就把画工毛延寿杀掉了。
省识:略识。
春风面:形容女子的青春美貌。
6.环佩:古代妇女佩带的装饰品。
这里代指王昭君。
空归月夜魂:昭君只能在死后魂归故国了。
7.琵琶:原是胡人的一种弹拨乐器。
胡语:胡人的乐曲和语言。
8.这句说乐曲中明明白白地流露出怨恨之情。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
这两句诗概括了昭君的一生——一个人离开了汉宫,来到广阔的沙漠;到头来只留下青色的坟墓,寂寞地对着日落西山的黄昏。
咏怀古迹和蜀相对比鉴赏
咏怀古迹和蜀相对比鉴赏《咏怀古迹和蜀相对比鉴赏》哎呀呀!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瞧瞧杜甫的《咏怀古迹》和《蜀相》,这两首诗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先来说说《咏怀古迹》吧!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那心情就像是被风吹乱的云,飘忽不定。
他看到那些古代的美人,想到她们的命运,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呐!“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这一句,就好像是一幅超级大的画一下子展现在咱们眼前。
那么多的山和谷,都朝着荆门那个方向跑过去,昭君出生的村子就在那里。
这不就跟咱们看到好吃的东西,一下子都围过去一样嘛!再看《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一开始就着急地问,丞相的祠堂到底在哪儿找呀?这感觉就像咱们找自己心爱的玩具,着急得不行。
然后说锦官城外柏树长得密密麻麻的,多有气氛呐!《咏怀古迹》里,杜甫写昭君的遭遇,那叫一个凄惨。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想想看,就因为一张破画,皇帝就错过了昭君这样的大美女,昭君死了灵魂回来,多可怜呐!这难道不是命运跟她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吗?这就好像咱们满心欢喜地准备去参加一个派对,结果到了才发现根本没人邀请咱们,多失落啊!《蜀相》里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那么厉害,一心想要为国家做出大事业,结果还没成功自己就先走了,这得多让人伤心啊!这不就跟咱们努力准备考试,结果没考好一样,心里那个难受哟!这两首诗有啥相同的地方呢?它们都充满了杜甫对那些历史人物的同情和惋惜呀!就好像咱们看到好朋友受了委屈,心里也跟着不好受一样。
不同的地方呢?《咏怀古迹》重点写了昭君一个人的故事,《蜀相》写的可是诸葛亮这个大英雄的一生呐!一个是女子的命运,一个是英雄的壮志未酬。
同学们,你们说杜甫咋就这么厉害呢?能把这些历史人物写得这么生动,让咱们读了仿佛能看到他们就在眼前一样。
难道咱们不应该好好欣赏他的诗,好好感受他的心情吗?我觉得呀,这两首诗让咱们明白了,历史上有那么多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和无奈。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蜀相》
己怀,表达自己想念故乡、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的感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 •
手为 诗抓 事抓
法表 。达
情 感 作 者 运
句情 ,感 体词 悟, 诗结 人合 要标
是意
什象
么、
。
明 古
人
、
鉴 赏 咏 史 诗 三
用 表题
古步
了 达、
迹骤
什 什作
、
么 么者
古
。 、 精品课件
用此方法研讨选修教材中咏 史怀古诗《蜀相》
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此联表现对诸 葛亮才智的钦佩与赞美之情。
精品课件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前句表达对诸葛亮因没实现梦想
(壮志未酬)而流露出惋惜之情, 后句不仅是凭吊诗人自己,它也感 染着千百年来具有同等爱国深情的 无数志士。这里的“英雄泪”,既 是诗人之泪,也是爱国豪杰之泪。
精品课件
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
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昭君挺
身而出,慷慨应诏。元帝大惊,不知后宫
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
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黄金美玉
等贵重物品,并亲自精品送课件 出长安十余里。
一去紫台连朔漠
精品课件
昭君青冢
• 昭君到匈奴后,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 奴。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 年没有发生战争。据《后汉书》记载: 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 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 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 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 的儿子,直至公元前19年,33岁的绝 代佳人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 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 人称之为“青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 留 青 冢 向 黄 昏
精品课件
昭君怨恨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
⒈远嫁异邦,远葬他 乡,月魂空归,思乡 之切。(幽怨)
⒉画师的无耻行为; 元帝的昏庸糊涂。 (怨恨)
精品课件
问题思考: 作者对昭君悲剧的一生流露出了 什么态度?
皇帝画图省识,昭君美不得宠, 远离汉宫,身死大漠;思乡不得归。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精品课件
昭君出塞
•
当时从全国各地挑选入宫的美女数以
千计,元帝无法一一见面,便命画师毛延
寿画像。昭君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毛延
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了一颗丧父落泪
痣。昭君因此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一、品读意象
1、这首诗首联写了哪些典型意象? 2、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3、写这些意象有何作用?
意象:群山、万壑、荆门、昭君村
写王昭君出生地点和那里的景色。山是 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 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 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千山万壑写活了, 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景的 特点:壮丽、雄奇)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精品课是件 “悲昭君以自悲也”
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 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 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深 沉的怨恨。
总结,此诗作者是借昭君村古 迹、借昭君的怨恨,咏己怀,表达自 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此联表现对诸 葛亮才智的钦佩与赞美之情。
精品课件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前句表达对诸葛亮因没实现梦想
精品课件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精品课件
一、品读意象
1、这首诗前两联写了哪些典型意象? 2、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3、写这些意象有何作用?
意象:祠堂、锦官城、柏、碧草、黄鹂
己怀,表达自己想念故乡、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的感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 •
手为 诗抓 事抓
法表 。达
情 感 作 者 运
句情 ,感 体词 悟, 诗结 人合 要标
是意
什象
么、
。
明 古
人
、
鉴 赏 咏 史 诗 三
用 表题
古步
了 达、
迹骤
什 什作
、
么 么者
古
。 、 精品课件
用此方法研讨选修教材中咏 史怀古诗《蜀相》
中国) ( 羞花)
•
王昭君 、
( 落雁 )
精品课件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
精品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诗歌意象, 体味诗人借昭君之怨抒发自己怀才 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2、借助意象、情感,理解诗歌借古 抒怀、借古伤己的手法。
精品课件
意象特点:草木茂盛,却显荒凉、冷清(自、 空) 柏树、碧草、黄鹂都是祠堂周围之景,写 景是为凸显祠堂,写祠堂是为引出诸葛亮。 所以此处景物是为表现人物形象服务的。
精品课件
二、品味情感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 了哪个人物形象?
精品课件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 臣心。
此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 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
(昭君美不得宠-—作者才不得用)
精品课件
•三、探究抒情手法
1、诗歌抒情手法有哪些?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借古抒怀(用典抒情)……
2、本诗用了什么抒情手法?
本诗借昭君村这一古迹、昭君这一古人抒发
个人情怀,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伤己。即
借昭君村这一古迹、借昭君悲剧的一生,抒
作者对王昭君悲剧一生流露出了 同情和惋惜。
精品课件
问题探究:
结合标题思考,作者欲借昭君 村这一古迹,昭君这一古人抒 发什么情怀?
精品课件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意象特点:萧瑟、荒凉、凄清
这些意象是为表现人物形象服务的,上 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 后的凄凉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悲 惨的一生。
精品课件
二、品味情感
这首诗 给我们塑造了哪个 人物形象?
精品课件
在这首诗中, 你读出了昭君 怎样的心事? (找出其中点明
感情的词语)
精品课件
昭君怨恨什么? 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精品课件
诗歌开篇不写王昭君,却描 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 写景是为引出歌咏对象,地灵 人杰,好山好水好姑娘,衬托 昭君美好形象。
• 咏江山之壮丽、奇绝引出咏佳 人之奇美。
精品课件
一、品读意象
1、这首诗颔联写了哪些典型意象? 2、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3、写这些意象有何作用?
意象:紫台、朔漠、青冢、黄昏
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
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昭君挺
身而出,慷慨应诏。元帝大惊,不知后宫
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
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黄金美玉
等贵重物品,并亲自精品送课件 出长安十余里。
一去紫台连朔漠
精品课件
昭君青冢
• 昭君到匈奴后,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 奴。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 年没有发生战争。据《后汉书》记载: 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 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 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 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 的儿子,直至公元前19年,33岁的绝 代佳人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 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 人称之为“青冢”。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 郎,世称杜工部。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 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 史过程,人称“诗史”。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 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有 《杜工部集》。
作者简介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