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措施分析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措施分析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措施分析1 我国海洋概况我国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延绵达1800公里,海岸线资源异常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旅游资源、港口资源和辽阔发展的空间。

有极其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物种多达26000多种,鱼类3000多种、浅海和滩涂生物资源2200多种,长久以来在平衡生态环境,保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当然我国的海域划界也存在着激烈的争端,在黄海、东海、南海与周边各国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管辖权争议。

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因为科学水平的因素,被保存完好丰富的海底能源,将会为国家发展提供巨大的資源保障。

目前,其他国家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方面投入颇大,海水也是不少可再生的能源,如潮汐能、浪能、水温能、盐度差能等。

随着开发的深入,我国也前所未有地污染和破坏着海洋生态环境,海水富养化、物种多样性快速减少等问题,使海洋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2 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原因分析2.1 我国海水受污染情况非常严重2.1.1 海洋环境问题的首要表现就是海洋水体遭到污染,随着近海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赤潮现象频频发生,且不断扩大规模,不断出现新的赤潮生物种,给海洋生态环境、人民群众健康和海洋经济造成了重大危害。

2.1.2 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作为能源战略的石油在陆续大量建设开发,海上运输石油频繁如织,开采石油规模不断扩大,风险源更加分散分布更广,风险源强度更大,溢油的潜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发生突发性溢油污染事故的概率也在大幅增加。

近几年,我国油船溢油事故和海上开采石油的泄露与井喷事故迅速攀升,每年石油排入大海约12万吨。

渤海湾“7·16”溢油事故和山东蓬莱“19-3”重大溢油事故更是给海洋生态环境以沉重打击同时给人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2.1.3 海运航行和作业中的船舶所产生的污染物源源不断的排入海洋,也可能发生事故,如碰撞、爆炸等,所产生有害物质排到海水中,使海水再次受到污染。

《2024年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范文

《2024年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范文

《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海洋污染不仅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渔业资源、沿海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深入探讨海洋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策,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海洋污染现状1. 海洋污染的种类海洋污染主要包括油污、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塑料垃圾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其中,油污和塑料垃圾污染是最为常见的污染类型。

2. 海洋污染的程度和范围目前,全球海洋污染程度严重,污染范围不断扩大。

特别是近海区域,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各种污染物在海洋中积累,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海洋污染的危害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渔业资源、沿海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气候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污染物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导致生物种群数量的减少和物种灭绝。

同时,还会影响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降低渔业产量。

此外,海洋污染还会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三、海洋污染的成因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

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和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 农业排放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会通过河流、雨水等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海上运输、海底开采等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

此外,海上油轮泄漏、船舶排放等也是造成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强法规制定与执行各国应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提高违法成本,严惩污染行为。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海洋污染问题。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实现达标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

3. 农业污染控制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沿海地区的海洋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沿海地区的海洋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沿海地区的海洋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沿海地区是我国珍贵的海洋资源集中区之一,其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过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沿海地区的海洋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本文将探讨沿海地区的海洋污染现状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海洋污染现状1. 河流与陆地污染物输入海洋沿海地区的河流是一条便捷的污染物通道,来自陆地的污染物通过河流的排放进入海洋。

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和生活污水是主要的污染物源。

这些污染物不仅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2. 海上交通运输对海洋的污染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海上交通运输的发展给海洋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石油、化学品和其他有害物质的船舶事故和泄漏导致海洋水域的污染。

同时,海洋轮船的油舱清洗和垃圾排放也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 过度渔业活动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区,过度渔业活动给海洋生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规模的捕捞和不合理的渔业管理导致了资源的衰竭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同时,废弃的渔具和漁业活动产生的塑料垃圾也对海洋生物造成了威胁。

二、海洋污染的危害1. 生态系统破坏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物多样性和脆弱性使其容易受到污染的影响。

海洋污染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破坏了食物链的平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2. 经济损失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依赖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海洋污染破坏了海洋资源的丰富度和质量。

渔业、海洋旅游等相关行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给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海洋污染防治措施1.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加强对沿海地区污染源头的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农业农药的排放。

加强对海上交通运输的监管,提高事故应急预案的能力。

加大对非法捕捞和渔具丢弃行为的打击力度,制定和执行合理的渔业管理政策。

2. 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在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应用。

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治理

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治理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摘要:2012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海洋沉积物质量良好。

海水、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的放射性水平和海洋大气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处于本底范围内。

但近岸海域水体污染、生态受损、灾害多发等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经河流排海的氮、磷入海量较上年明显增大,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率依然较低。

一、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1、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近年来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2012年我国近海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符合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46 910、30 030和24 70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67 880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了24 080平方公里。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增加了8 870、6 990、6 700和1 520平方公里。

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的近岸海域。

3、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由于江河携带大量的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的重点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2年72条主要江河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705万吨,较上年有所增加。

辽河口、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等主要河口区环境状况受到明显影响。

同时我国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依然较差,水体富营养化是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的主要环境问题。

75%以上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40%以上的排污口邻近海域为重度富营养化。

二、我国海洋污染的成因1、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现在;(1)生活废弃物、生产(工作)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

(2)意外漏油、溢油、井喷等事故的发生。

对我国海域污染的分析及建议

对我国海域污染的分析及建议

对我国海域污染的分析及建议摘要: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带动了沿海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海域污染,使我国海域环境面临很大的压力。

关键词:海域污染;问题;建议一、我国海域污染现状近岸海域是海陆相互作用相当剧烈的区域,自然环境本身就比较敏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岸海域作为沿海城市的重要依托,该区域自然就称为人们开发利用的“宝地”。

近几年来,近岸海域产业聚集,人口密集,环境脆弱。

2010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但江河污染物入海量增加,溢油等突发事故灾害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严重。

近岸局部海域富营养化、海洋环境灾害频发和海岸带生境破坏是影响我国海洋环境状况的突出问题。

二、我国海域污染来源海洋污染的来源一是陆域排污,二是海上开发。

陆源污染的排放是我国海域污染最主要原因。

首先,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聚集,生活污水排放量成为近岸海域污染的重要来源。

其次,治污设施不够先进,大量生活废水排入海域,工业污染物质成为我国近岸海域的最大污染源。

另外,近岸海域均为我国的集约农业发达地区,在农业耕作时施用的化肥、农药产生的污染物,相当部分随地表径流进入海域。

海上开发也加剧了海域污染。

盲目的大规模养殖使得本来就已经富营养化的养殖海域营养过剩,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陆上石油的供给紧缺,造成海上石油开发迅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溢油等事故发生的次数,石油类海洋污染物总量日益增加。

其他一些海上开发活动也会造成海域环境的污染。

三、对我国海域污染治理的建议1.做好海域环境管理机制研究建立新的污染治理机制、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以奖促治”是国家根据对地方环境质量目标实现情况和污染治理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比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方式,将中央投资的污染治理资金奖励给当地政府,并由其主导继续用于污染治理,是一种经济奖励的新机制。

2.建立入海污染总量控制体系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表明,环境质量的改善只有在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的共同管理下才能实现,总量控制方法能够解决污染源排放总量和环境目标之间的定量关系问题。

浅谈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在海洋这片蓝色国土上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局面,各种海事行业随之而来,然而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了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理念。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前提,要更好的实现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光靠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把海洋环境保护提升到法律的层面。

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关于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以及进一步解决我国海洋环境问题的措施。

标签:海洋环境法律措施一、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的建立和发展过程1.产生背景及现状随着人类社会进步,海洋资源的开采,海洋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海洋污染加重,为了使海洋环境免受污染,这些已是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仅仅靠个别国家的整治远远不够,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合作,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法规,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数十年来,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以国际与区域协定为主,辅以国际惯例与一般法律原则,最终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整合下,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框架。

同时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都进行相关的环保实践:三个国家都有相对统一的海上环保执法机构,能够统一行使海上行动,都有各自的海洋环保法律体系,注重加强在海洋环境的各方面之间的合作。

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海洋环境方面污染十分严重,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域中,渤海和东海污染程度较重,在我国受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入海口污染程度相对严重,近几年的海洋沉淀物污染的潜在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淀物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污染较重,我国海洋生态所能承受的范围已经达到极限,因此需要我国进行大力整治,以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2.发展过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海洋事业方面制定了一些法规,只是为了加强海事行政管理,却没有颁布一些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总的来说,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作用,为以后制订海洋环保法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成因与治理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成因与治理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成因与治理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和广阔海域的国家,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深入探究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海洋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明确本文的研究范围和重点。

随后,我们将简要概述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整体状况,包括污染物的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污染程度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分析海洋环境污染对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渔业资源以及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认识框架,为后续的研究和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海洋水体污染普遍,近岸海域污染尤为严重。

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海洋,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赤潮频发,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海洋垃圾污染问题突出。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洋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塑料垃圾、渔业废弃物等大量涌入海洋,对海洋生物造成直接威胁,同时也破坏了海洋景观。

海洋油污污染也不容忽视。

石油勘探、运输、加工过程中发生的泄漏事故,以及船舶碰撞、触礁等意外事件,都可能造成海洋油污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长期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呈现出复合性、累积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多种污染源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污染体系。

污染物质在海洋中长期累积,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持续性的压力。

由于治理措施不到位,许多污染问题长期存在,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总体来看,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堪忧,亟待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论述我国海洋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论述我国海洋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论述我国海洋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

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

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方法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

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

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面临的形势与对策研究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面临的形势与对策研究
持 续发 展 。
关 键 词 :海 洋 生态环 境 安全 ;形 势 ;对策
生 态 环 境 安 全 概 念 最 早 是 由美 国 著 名 环 境
问题 专家 莱斯 特 ・ R・ 布 朗 (L e s t e r R .B r o wn )
海产 品安 全 形 势 严 峻 ,外 来 物 种 入 侵 和 生 态 破 坏 的风 险升 高 ,养 殖 生 物 病 害 频 繁 发 生 ,生 物 多样 性 和 生 态 系统 的稳 定 性 下 降 ,气 候 变 化 对 沿海 地 区 生 态 安 全 的威 胁 凸 显 等 。严 峻 的海 洋 生态 环 境 对 公 众 健 康 、生 产 生 活 及 海 洋 经 济 的 持续 发 展构 成 了巨 大威胁 。
2 0 1 3年
第 2 期
海 洋 开发 与 管 理
我 国海 洋 生 态 环 境 安 全 面 临 的形 势 与对 策研 究
兰 冬 东 ,马 明辉 ,梁 斌 ,许 妍 ,于 春艳 ,鲍晨 光
( 国家 海 洋 环 境 监 测 中 心 大连 洋 生态 环境 安全 形 势 严 峻 ,对公 众 健 康 、生产 生 活及 海 洋 经
海 洋环 境 污 染 的 日益 严 重 ,污染 物 及 贝 类 毒 素 在 海产 品 中 累 积 ,致 使 海 产 品 使 用 安 全 形 势 严
峻 ,2 0 0 6年 由 于 药 品 滥 用 所 导 致 的 “ 多 宝鱼”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海 洋 局 青 年 海 洋 科 学 基 金 ( 2 0 1 2 7 1 4 ) ;海 洋 公 益 性 行 业 科 研 专 项 ( 2 0 1 0 0 5 0 1 4 ) ;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青 年 科 学 基
济 的持 续 发展 构成 了 巨大 的威 胁 。合 理 的 防 范对 策在 一定 程 度 上 可 以减 缓 海洋 生态 环 境 安

我国岸海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岸海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岸海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1. 引言说到我国的岸海域,大家肯定都知道,这地方不仅风景如画,而且生态系统可真是丰富多彩。

想象一下,碧海蓝天,海鸥飞舞,沙滩上还有小朋友们嬉戏打闹,真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

但是,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咱们的岸海域生态环境最近可是遭遇了一些“烦心事”。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2. 现状2.1 生态多样性首先,咱们得提到生态多样性。

我国的海域可谓是鱼类、贝类、海藻的“百花齐放”,种类多得数不胜数。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渐被“侵犯”了。

这就好比一个大party,突然来了几个不速之客,把好好的气氛搞得乌烟瘴气。

各种污染、过度捕捞让原本美丽的生态环境大打折扣,鱼虾的数量也开始变得“稀稀拉拉”。

2.2 污染问题再来说说污染问题,真的是让人心头一紧。

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甚至是塑料制品,简直是让人头疼不已。

就像咱们常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海洋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资源,但也在受到污染的同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

试想一下,海里的小鱼小虾可怜兮兮地游来游去,面对着肮脏的环境,谁能忍心呢?3. 发展趋势3.1 保护措施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其实,现在的各级相关部门都开始重视岸海域的生态保护了,毕竟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嘛。

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像是加强海洋生态修复、限制捕捞数量等措施,力求让这片蓝色的海域恢复昔日的生机。

这就好比是给大海穿上了保护衣,让它不再受伤害。

3.2 公众参与此外,公众的参与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大家都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保护环境可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得靠大家齐心协力。

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展了海洋生态知识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就像我们平常去海边捡垃圾,既锻炼了身体,又为保护海洋出了一份力,何乐而不为呢?4. 结语总的来说,我国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现状确实让人感到有点忧心忡忡,不过,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积极行动,未来的海洋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摘要】根据多年资料和数据,对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同时分析了陆源污染物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存在问题,从保护海洋环境的落脚点出发,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基本策略,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

【关键字】近岸海域;环境;防治对策1 天津市海域自然概况天津沿海隶属渤海湾,地处渤海西岸陆地环抱的浅海盆,海河水系与蓟运河水系尾闾,为典型的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

其范围北起涧河口,南至岐口,从最高潮线向陆域推进10公里,至海域负20米等深线。

位于北纬38°20’’~39°30’’,东经117°17’’~118°20’’。

海岸线延伸方向是呈西北弯凸的弧形。

海岸带总地势自北、西、南向渤海缓倾,坡降0.1‰~0.6‰。

海岸带主要由陆域堆积平原、潮间带(滩涂)、水下岸坡3个地貌基本单元组成。

主要入海河口有海河、永定新河、独流减河等[1]。

2 近岸海域水质状况2.1 海水水质状况天津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点位中,以劣Ⅳ类水质为主,占总点位数的60.0%,无Ⅰ—Ⅱ类水质点位,Ⅲ类水质点位占30.0%,Ⅳ类水质点位占10%。

与2006年相比,Ⅱ类水质点位减少3个,Ⅲ类水质点位增加2个,Ⅳ类水质点位增加1个,劣Ⅳ类水质点位持平。

主要污染因子由COD转变为无机氮。

近几年,天津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主要分布在汉沽—塘沽附近海域及大沽锚地附近海域。

无机氮是天津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因素。

通过2005-2010年,天津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年均值分布比较,无机氮污染一直是天津近岸海域的主要环境问题,且三类-劣四类水质面积在不断增大。

通过2010年各季节无机氮污染面积和分布状况比较,在全年3次监测中以春季污染最重,秋季最轻。

2.2 渤海湾生态系统状况天津市自2004年以来连续对渤海湾生态监控区的鱼卵、仔鱼、水质、沉积物、生物等进行了调查监测,监控区位于渤海湾底部,总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

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一、本文概述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珍贵的海洋资源,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撑。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探讨防治对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首先对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分布情况,以及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渔业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接着,文章对当前我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包括政策法规、监测监管、治理措施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分析了海洋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污染源头控制不力、监管体系不完善、科技支撑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污染源头控制机制,强化污染排放监管。

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海洋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再次,要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利用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对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前,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陆源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等陆源污染物通过河流、雨水径流等方式进入海洋,对近岸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

海洋油污污染频发:随着海洋运输业和海洋油气开发的快速发展,油轮事故、海上钻井平台泄漏等海洋油污事件时有发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政策、对策和建议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政策、对策和建议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政策、对策和建议王建国一、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政策分析1.国际国内对海洋环境保护政策的需求海洋环境保护领域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十五”乃至2015年前,我国将进入大规模、全方位的海洋开发利用和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在跨世纪和21世纪初,我国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将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海洋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战略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

社会发展模式的抉择框定了环境问题的对策走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压力在不断加大,而环境问题则出现了更为复杂的态势。

纵观历史,60年代,产生了国际生态学规划,关注自然生态问题;70年代的人与生物圈规划,关注的是生态系统的作用;80年代的地圈与生物圈计划,加深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并从地球表层问题对人类威胁关注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仅是近300年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活动所产生的,相对于地球地质年龄,其只是一个突发性的灾害,也是突发的环境问题。

197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大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环境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形成了对环境问题的新认识,环境问题不再仅仅是污染问题,而是逐渐演变成全球范围的生态危机和灾害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将波及人类的安全和生存。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原则已发生转变,从GESAMP于90年代初的一份题为“海洋环境保护的全球战略”报告可以看出,全球海洋环境保护的4项基本原则如下:----可持续发展: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不能影响人类后代对海洋的利用;----以防为主: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人类活动给人类健康、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娱乐及海洋其他利用带来的影响;----统筹兼顾:减缓污染危机所采取的措施不得将灾害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其他环境介质中;----国际合作:国家间的合作是保证实现海洋环境保护全球目标的基础,包括保护措施的协调、资料交换、监测协调以及技术与资金的互助。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研究摘要:进入新时代,我国海洋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治理主体、手段措施等层面发生了新的转变,同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制度设计滞后于现实需求、不同层级下治理效果分配不均、治理主体责任的模糊及运用科技手段的积极性较低等难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加重了治理的难度。

在后续的治理过程中,可以严格制度设计以使得制度与实践“并行”、调整利益冲突矛盾、精确定位治理主体的责任以及加大数据化科技化的投入,以“与时俱进”的新手段应对新时代的海洋环境治理新要求,不断推进我国迈向海洋强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新时代;海洋环境治理;治理对策引言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应用,数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累积,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新格局逐步形成,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面对海洋执法中存在的新老问题。

在我国海洋环境执法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依托云计算强大的数据存储、整合和归纳能力,快速、准确、多维地收集、整理和融合方方面面的数据,为环境管理人员的实际治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大数据的应用,还可以弥补以往数据统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环境执法的有效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基于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中的重要作用,大数据的应用将是持续改进和进步的重要保障。

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环境执法的能力,收集的数据和信息也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极大提高环境执法工作的效率。

大数据作为一种基础战略资源,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分析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中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对大数据在海洋生态环境执法中的困境和应用思路进行了详细探讨和分析。

1海洋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1海洋环境治理主体单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但是,由于我国现有的基础法律体系将海洋的所有权归国有,使得我国的海洋环境管理和保护主体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由国家和有关部门来完成。

中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随着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扩大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中国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从南海的生态环境现状、破坏因素及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南海的生态环境现状中国南海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系统。

然而,长期以来,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浅滩和珊瑚礁的破坏、底栖生物的大面积死亡等现象也日益严重。

此外,非法捕捞、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对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二、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保护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众多挑战。

首先,南海是一个范围广阔的海域,监管和执法难度大,需要加强合作与协调。

其次,南海地区的国际争端影响了环境保护的进程,各国之间的合作存在困难。

此外,缺乏有效的科学研究和监测手段也限制了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三、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针对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其次,加强海洋资源的科学研究与监测,提高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此外,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海洋污染行为,维护南海的生态平衡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并鼓励人们参与到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综上所述,中国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加强执法监管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保护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详解

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详解

海洋生态破坏
海岸工程
危及海洋生物 危害人体健康
♥ 深层次原因
1.人口和资源对海洋的压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口的
急剧增加,使资源的供求量相应增加。陆地资源的稀缺性, 使人类不得不到海洋去获取资源。解决人口、环境和资源三 大问题,主要依靠海洋。
2.现代海洋科技的应用 海洋污染除了由于大量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农药、石
5.污染物组成将有所变化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改变,入海污染物
组成也会发生变化。一方面原有各种污染物所占比重将会发 生结构性的改变;另一方面还可能有许多新的污染物被排放 入海。比如,由于DDT、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被禁止生产和 销售,一些新的农药将投入使用,从而有可能出现新型污染 物。此外,沿海地区兴建大型火力发电站和核电站,极可能 引起海域热污染加剧,放射性污染可能趋向明显。
调节气候
♥ 主要问题
1.入海污染物总量将继续增加 随着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的继续高速发展及趋海人口的密集,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将会继续增加。近些年来陆源污染物年入海量继 续以5%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沿海城镇的污水处理率较低,平均约 为24%左右。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污水被排放入海,必将加剧近海海 域的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以13%的国土面 积承载了40%多的人口,创造了60%以 上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近海环境系统 已成为国家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核心区 域。我国在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 济方面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海洋 渔业、海水养殖业、观光旅游业等已成 为我国沿海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为沿海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但近海也同时面临着全 球变化多重压力的严峻考验,沿海经济 的未来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海洋环境保 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认识 、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是我国21世纪的 重要战略。

沿海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沿海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沿海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然而,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保护沿海区域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下重要的任务。

一、生态环境问题分析1.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沿海地区的土地资源非常紧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自然生态被破坏,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损失和土地面积的缩减。

同时,因为城市发展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在基建过程中侵占了农村土地而导致生态恶化。

2. 水体污染严重沿海地区的水质条件也正在恶化。

城市排放的污水和废弃物,船舶排放的废水、油脂、垃圾等都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而这些排放物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或是由于当地的治理措施无力,进行了非法排放。

3. 生物多样性下降森林和湿地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系统,在沿海地区,这些生态系统也面临严重的威胁。

过度砍伐、滥猎和环境恶化都导致了森林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下降。

二、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1.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保留足够的农村土地和自然资源,避免城市过度扩张。

2. 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沿海地区投资大量的资金来建设污水处理站,加强对城市污水的治理。

同时,海洋污染也需要得到重视,对沿海船舶的排放和垃圾处理加强监督、处罚。

3.加速推进生态恢复加强湿地和森林的保护,发掘和发展新的生态工程,如海洋牧场等。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保护自然环境。

4.发展新能源和新技术发展新能源和绿色产业,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使沿海地区真正迈向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我们要通过大力推进的各项保护措施,使沿海地区的自然生态能够持续恢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结论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地方的经济发展,也是关系到全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保护策略分析

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保护策略分析

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保护策略分析摘要:近些年来,环境的污染以及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国家海洋局也在着力研究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一些主要因素,并不断提升监测力度。

同时结合各类生态环境监测工程项目以及海水生态环境污染的具体现状,对一些重点的污染海洋生态进行相应的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都能够方面的常规检测,希望能够从中发现最主要的污染因素,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国家海洋局更好地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为我国的各项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海洋环境;现状;保护对策引言在科技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催化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采范围在不断扩大,并且已经开始蔓延至海洋环境。

众所周知,海洋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及石油天然气资源等,而且针对一些排放类的污染,海洋生态环境都能够有效地实现自净,这为我国的发展建设解决了很多环境上的困扰。

但是由于人类的过于贪婪,使得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遭到过度开采,很多比较严峻的问题也随即出现,对我国的发展建设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对此,针对目前一些比较严重的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国家海洋局应借助相应的立法进行合理规制,并制定科学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我国海洋环境现状概况1.1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近些年来,我国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对自然海域进行了围填,使得我国近海海域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愈加严重,生态系统的平衡性遭到破坏,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一度呈现出较为脆弱的状态,这对于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来说可谓是困难重重[1]。

由于海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使得一些生活在海洋的中的生物种类也在逐年减少,甚至有很多海洋生物已经濒临灭绝,海洋灾害发生的几率也大幅上升。

为了能够对海洋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进行更好的控制和保护,我国从2004年起,就开始重视对生态海洋生态监测点的布设,监测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监测系统。

国家海洋局在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中发现,在广东、广西、海南等海洋生态,珊瑚礁与海草床的生态健康状况较为良好。

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技术研究近岸海域是指靠近海岸、水深较浅、与陆地相接触的海域。

这一海域区域内的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代表,也是许多渔业和旅游业的重要地域。

但是,近岸海域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其环境状况复杂而脆弱,一些污染物质和废弃物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到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种群,给海洋生态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保护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为了满足长期的潜在需求,从各个角度研究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近岸海域环境问题1.水质污染随着人类工业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河流、港湾、海域受到工农业、市政排污口等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水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一些污染物质会进入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2.废弃物污染人类的浪费和过度消费导致了许多废弃物的产生。

这些产物中的铝、塑料、玻璃、纸板等材料在水中的分解速度比较缓慢,并且可能会缓慢地释放有毒物质,例如铅、汞等重金属。

这些有毒物质进入海洋生态系统还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并最终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3.生物安全某些外来物种的介入可能改变近岸海域的生态平衡,引起捕鱼、水产养殖、观光旅游产业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

外来物种会与当地生物植物抢夺资源,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残忍的食用到当地原生物种,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的组成。

二、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技术方案1.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固氮细菌、硫化细菌、厌氧细菌等能够将废弃物分解或固定为无毒物质的微生物种群,来将海洋环境中的有毒物质降解、转移或处理,是提高生态系统自净能力的有效方法。

2.海洋环境监控通过设计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海洋实时监控系统,可对海底动态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即时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研究产生生态影响的元素、废弃物与其他环境因素的关系十分有利。

3.空气净化技术通过利用空气净化技术,去除废气中有毒物质,有助于降低浓度,避免危害周围的海洋环境。

近海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与对策

近海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与对策

近海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与对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0%。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化学物质、油污、温室气体等问题,海洋环境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污染。

海洋环境的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特别是近海海域受到污染程度更加严重。

然而,海洋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维持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保护海洋环境不仅是国际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

一、近海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一)海洋垃圾近海海洋垃圾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

塑料垃圾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其可降解性差,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导致海洋生物误食或被缠绕,最终可能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崩溃。

此外,海洋垃圾还包括人类废弃物、沉船等,进一步污染着海洋环境。

(二)海洋化学污染海洋化学污染主要来自于人类的化学工业和农业活动。

浅海区域是特别容易遭受化学污染的地区,因为大量的废水和废气排放进入海洋,造成水中微生物和小型生物的大面积死亡,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并威胁人类健康。

(三)海洋油污海洋油污主要由于人类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等活动所导致。

如果海洋发生石油泄漏,这将对海洋生物产生长期而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石油泄漏后,石油在水面上形成薄层,妨碍海洋生物呼吸和光合作用。

此外,石油物质会被沉降到水底,破坏海洋潜在的石油资源,并对海底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四)海洋二氧化碳增加全球的海洋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这将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破坏海洋生物的骨骼结构,这将影响海洋食物链中的食物资源,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二、近海海洋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当前,全球大气污染物释放量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种群的快速变化也对海洋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

未来,在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的情况下,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可能进一步加剧,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严重威胁到生命和健康。

三、近海海洋环境污染对策近海海洋环境污染的解决需要从制度、管理和技术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以下是一些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UANJINGYUFAZHAN179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苟鹏飞(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 海口 570206)摘要:本文在对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就当前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X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9-0179-02DOI:10.16647/15-1369/X.2018.09.104Study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astal waters in ChinaGou Pengfei(Hainan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 Haikou Hainan 570206,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s coastal water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oastal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tudies its solutions.Keywords: Nearshore water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海洋资源作为我国资源的重要部分,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海洋资源过度开发,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针对近岸海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就其解决对策展开论述,对推动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 我国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根据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报告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如下图1所示,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报告的近岸海域严重污染面积变化趋势。

由该图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沿海经济发展中对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污染问题的日益重视,在各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下,近些年我国沿海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严重污染面积日益缩减,但是与海洋开发早期相比,仍然十分严重,对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形成的制约影响不可忽视[1]。

图1 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严重污染面积变化趋势根据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报告显示,导致近岸海域污染产生的主要因子为氮、磷,而氮和磷在近岸海域水体的大量存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存在,并且影响面积在7万多km 2,影响范围十分广阔。

此外,对我国近岸海域海洋沉积物进行连续多年的监测分析显示,海洋沉积物表现良好,在对多个海洋沉积物监测站的铅、汞、砷、镉、锌、铜、石油烃以及硫化物、有机碳等污染物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显示,有93%左右的监测结果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的相关标准,由此可见,海洋沉积物表现相对良好。

而在对我国近岸海域的多个生态区生态条件进行监测显示,近岸海域的生态系统退化较为严重,生态不平衡问题十分严重。

其中,监测区域涵盖海湾、近岸河口以及珊瑚礁、滨海湿地、红树林海草床等多个类型的生态系统,而最近一次对这些生态系统的发展情况进行监测显示,近岸海域的海湾生态系统均为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其中,更有76%左右的海洋生态监测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堪忧,亚健康与不健康状态十分普遍,主要表现为:珊瑚礁区域生态系统退化非常明显,以海南东海岸为例,珊瑚礁覆盖度由初期的21%左右下降至16%,并且在种类和数量上呈大面积减少,西沙地区珊瑚礁种类当前仅有30多种。

由此可见,随着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恶化,导致海洋生物种群栖息地消失、群种结构与类型改变下海洋的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日益显著,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影响越来越剧烈[2]。

2 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问题分析首先,近岸海域主要河口及海湾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报告显示,当前近岸海域严重污染区域以近海河口以及城市海湾区最为显著,包括长江、珠江以及辽河等江河入海口和厦门港、杭州湾、渤海湾、汕头港、三沙湾、湛江港等海湾港口。

由于近海河口与城市海湾区作为内陆江河流域和城市污染排放的入海区域,在内陆经济建设与污染问题矛盾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入海河口与海湾区的污染物排放影响下产生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日益加剧。

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有关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我国的20多条入海河流中无机氮、总磷以及石油类、砷、重金属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930多万t,并且对300多个入海排污口监测显示,仅有55%左右的污染排放达到要求标准,入海河口与排放口的污染超标排放现象十分严重,是导致我国近岸海域河口与海湾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其次,表现为近岸海域的滨海湿地资源消失严重。

有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近岸海域的滨海沼泽与红树林、珊瑚礁、海草等海洋生态系统退化消失十分严重,约为30%-50%,其中,以近岸海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消失退化最为显著,远远高于全球海洋湿地生态消失的平均水平。

而导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消失或退化的主要原因与围塘养殖、围垦、填海造陆等有很大的关系。

以渤海近岸海域的生态系统变化为例,近20年来仅因填海造陆一项导致的滨海湿地消失面积就达到1800多km 2,在整个渤海海域的滩涂湿地总面积中约占26%。

此外,海洋环境灾害风险日益增加,也是当前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石油泄漏等危险化学物品泄漏以180 HUANJINGYUFAZHAN▲及核泄漏、易燃易爆品爆炸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海洋环境灾害风险,尤其是随着沿海经济的深入发展,长江珠三角区域以及渤海湾生产力要素的聚集,使得海洋环境灾害风险在沿海石化产业密集发展与港口运输行业集群分布、核电工业沿线布局等形势影响下,灾害风险发生频率也呈密集分布形势,并且环境灾害影响日益扩大。

比如,天津新港812危化品爆炸等环境灾害事故,对海陆生态环境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影响,此外,沿海地区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与环境灾害风险增高之间呈现的叠加影响,都需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控制和改善[3]。

最后,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还表现为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破坏日益严重。

结合全球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发展实践来看,海洋水体氮磷含量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水体的富营养化可能导致赤潮、绿潮、水母旺发等海洋生态灾害发生,并且这类灾害问题的治理难度较大,治理需要的时间周期较长。

3 解决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首先,应注意加强海陆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发展,控制入海河口及海湾氮磷排放。

针对入海河口及海湾污染排放情况进行详细考察与综合分析,在摸清其氮磷入海排放总量基础上,对关键区域及重要产业的污染进行控制,确保近岸海域水质控制目标实现,对入海排放氮磷总量与削减量进行控制改进。

比如,进行入海流域联防管控机制构建,发挥河长制在入海流域氮磷排放总量控制中的积极作用,对农业生产中的氮磷排放及污染进行有效监测控制等,从源头上减少入海排放氮磷总量,以缓解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其次,加强填海造陆工程控制,减少对滨海湿地生态资源退化影响。

进行填海造陆规章制度编制,加强对填海造陆工程的控制和管理,促进海洋生态功能管理制度的完善,对海洋生态以及生产、生活空间进行合理划分确定,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管理发展,避免围海造陆工程引起的近岸海域滨海湿地、珊瑚礁、红树林等生态系统退化、消失问题发生,加强海洋生态修复,促进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最后,还应加强海洋灾害风险的管控,进行海洋环境灾害风险评估体系构建,针对全国海洋生态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区分,对灾害事故高发区域实施分级重点防控,并加强其他区域灾害风险的预警和控制,以避免灾害风险及影响发生;同时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提高监测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准确性等,扩大监测覆盖范围,以对海洋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进行准确评估,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海洋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措施,从而推动海洋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建设提升。

4 结语总之,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的分析,能够促进对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从而采取有效地措施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对推动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意义[4]。

参考文献[1]刘方,李俊龙,丁页等.关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2017,33(02):17-22.[2]张晓霞,陶平,程嘉熠等.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研究,2016,29(11):1725-1734.[3]李建国,罗振洲.加快生态环境建设该如何“破”与“立”[J].经济论坛,2016(03):137+139.[4]李雨松,付诗,张艳文,刘玥瑮.辽宁省生态环境产业问题研究[J].商,2015(18):223-225.收稿日期:2018-06-12作者简介:苟鹏飞(1984-),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海洋工程与海洋环境。

(上接第178页)应当依据土壤学、生态学以及景观生态学来进行,在进行植被重建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植被的完整性与植被的多样性,按照区域气候与再造的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在进行植被重建与景观再造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首先需要尽可能的选取本地植物,并从本地植物中选择发芽率较高、再生能力强、抗逆性强以及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可以优先选择固氮植物[4];其次,在植被的恢复阶段,需要不断强化植物的结构、组成以及层次等方面的能力,促使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食物与养分供应能够得到稳定,并逐步形成物质循环;同时还需要提高水土的保持功能与自我更新功能;最后,在进行植被重建与景观再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附件土地与植被的空间格局,若土地整治地区存在着大型植物,则需要以这些植物为基础来构建植被重建的过程。

2.3 生物多样性重建与生态功能持续发展土地整治的核心便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与重现生物的多样性;确保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持续发展与利用,促使植被重建后能够实现自我恢复,在整个植被的恢复期间,可以采用景观生态学与植物生态学理论,并注重物种的组成分别、年龄结构以及资源分布的特点,使整个区域能够在生态安全的同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重现当地丰富的生物类型,使未利用或退化的土地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