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

合集下载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超声科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超声科的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要求,确保超声科的工作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超声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技师、护士等。

三、质量控制标准1. 设备质量控制a. 确保超声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校准。

b. 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正确、安全。

c. 定期对设备进行质量评估,确保设备的图像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2. 影像质量控制a. 严格按照超声影像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图像清晰、准确。

b. 定期进行影像质量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图像进行分析和改进。

3. 诊断质量控制a. 医生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b. 定期进行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技术能力。

四、工作流程1. 预约与登记a. 患者预约超声检查,提供相关病史和检查要求。

b. 接待人员根据预约情况进行登记,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检查准备a. 技师根据患者的检查要求和病史,准备相关设备和材料。

b. 技师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

3. 检查操作a. 技师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超声检查,确保操作正确、安全。

b. 技师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舒适和支持。

4. 影像保存与分析a. 技师将检查结果保存到电子系统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b. 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编写相应的报告。

5. 报告审核与发放a. 医生对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b. 技师将审核后的报告打印或发送给患者。

6. 质量控制与改进a.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b. 定期进行影像质量评估和诊断质量评估,改进工作不足之处。

五、管理要求1. 培训与考核a. 新员工入职前进行相关培训,确保其了解超声科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旨在规范超声科室的工作流程,提高超声检查的质量和准确性,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本制度适合于超声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

二、质量控制目标1. 提供高质量的超声检查服务,确保准确的诊断结果。

2. 保障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3. 提高超声科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质量控制管理组织1. 超声科质量控制委员会:由超声科室主任担任主席,包括超声科医师、技师、护士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

2. 质量控制管理员:由超声科室主任指派,负责具体执行和监督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落实。

四、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 设备维护:a. 定期维护:超声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b. 设备校准: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超声图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c. 设备清洁:每次使用后,对超声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2. 人员培训:a. 新员工培训:新入职的超声科室人员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包括超声技术知识、操作规范、患者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b. 继续教育:定期组织超声科室人员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3. 质量控制指标:a. 图象质量:对超声图象的清晰度、对照度、分辨率等进行评估,确保图象质量的达标。

b. 检查准确性: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随机抽查和复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c. 患者满意度: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采集患者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服务质量。

4. 质量控制流程:a. 预约和登记:确保患者的预约和登记信息准确无误。

b. 检查过程: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超声检查,确保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的达标。

c. 检查报告:及时、准确地撰写超声检查报告,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d. 结果审核: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审核和复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质量控制管理的监督与评估1.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超声科室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而制定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超声科的日常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确保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超声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超声医师、技师、护士等。

三、质量控制管理流程1. 设备维护1.1 设备定期维护检修:超声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精确性。

1.2 设备日常清洁:超声设备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保证设备的卫生和安全。

2. 超声检查前准备2.1 患者信息核对: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工作人员应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确保与医嘱一致。

2.2 患者告知与同意:工作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超声检查的目的、过程和风险,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3. 超声检查操作规范3.1 检查前准备:工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准备好所需的超声探头、凝胶等工具。

3.2 检查操作流程:工作人员应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超声检查,确保每个步骤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3 影像采集和保存:工作人员应采集清晰、准确的超声影像,并按照规定的方式保存和归档。

4. 超声检查结果解读与报告4.1 影像解读:超声医师应根据采集到的超声影像进行准确的解读,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4.2 报告书写:超声医师应根据解读结果撰写详细的超声报告,包括结论和建议,并及时发送给相关医生。

5. 质量控制与评估5.1 质量控制指标:制定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包括超声影像质量、报告准确性等方面的评估指标。

5.2 质量评估周期: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对超声科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5.3 质量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6. 培训与教育6.1 新员工培训:对新进入超声科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操作规范、质量控制要求等方面的培训。

6.2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培训,更新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水平。

6.3 继续教育:鼓励工作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超声科质量控制(简称:质控)规章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简称:质控)规章制度

(一)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卫生行政部门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宏扬“爱岗、敬业、廉洁、守信、创新、求实”精神,团结协作,尽职尽责,为超声质量控制管理事业努力工作。

(二)遵守职业道德,维护声誉,秉公办事。

(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和修订超声质量标准、操作规范,并持续不断改进。

(四)实行中心/科主任负责制。

(五)制定年度超声质控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重点。

(六)对全国超声质量进行检查、指导和专项调研,每年1~2 次。

(七)及时汇总及反馈质量督查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八) 定期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及超声质量管理会议,讨论及解决超声质量问题,商讨超声质量持续改进方法。

(九) 开展质量管理交流活动,采集国内外超声质量信息,推广超声质量管理新理念、新方法。

(十) 与各级医院密切联系,加强相互沟通、协调和配合。

组织质量管理学术交流及培训活动,指导全国各级医院的超声质量管理工作。

一)质控覆盖范围全国三级医疗机构中具有超声诊断仪器的各个科室与介入性超声诊疗部门,包括:公立医院与民办医院;综合性医院与专科医院。

(二)基本组成1.超声检查最小团组需配备检查者、记录者及辅助人员(维持秩序,如:导诊、登记、联络等),即1机 3 人组合。

多台超声仪同时开放检查时,可改为1机 2 人组合,检查者负责超声仪器操作及患者超声检查,记录人员根据医生的检查详情,为患者出具准确无误的超声检查报告单,辅助人员根据情况此外加配。

介入性超声最小团组需配备操作者1 名、助手 1 名,仪器调节及记录者 1 名,护士 1 名,辅助人员(用药、送检验、内外勤人员) 1 名,即1 机 5 人组合。

低于上述组合人数者,可影响诊疗水平和服务态度,且不能对付常规检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

2.每台超声诊断仪检查病种及数量每台超声设备半天 (4 小时) 平均检查脏器数的上限建议:腹腔脏器不超过 35~40 人次 (或者 140~160 个脏器) ,浅表器官 30~35 人次,单纯心脏、脑血管或者周围血管为 15~20人次,胎儿心脏 10~15 人次,妇科 35~40 人次,产科(中、晚孕) 15~20 人次。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引言概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提高超声科室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设备维护与管理1.1 定期设备维护:制定定期设备维护计划,包括清洁、校准、检修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1.2 设备质量控制:建立设备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定期校验设备参数、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和分析等,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1.3 设备故障处理: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包括故障报修、备用设备的调配等,以保证超声检查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二、人员培训与管理2.1 专业培训要求:明确超声科技师的专业培训要求,包括学历、技能证书等,确保技术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2 岗位责任明确:明确超声科技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包括超声检查操作规范、质量控制要求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操作误差。

2.3 继续教育计划:建立继续教育计划,包括参加学术会议、培训课程等,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更新知识。

三、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估3.1 质量控制指标:制定超声检查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图象质量、测量准确性等,以确保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质量评估方法:建立质量评估方法,包括随机抽查、对照分析等,以评估超声科室的工作质量和技术水平。

3.3 质量改进措施: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及时采取质量改进措施,包括技术培训、流程优化等,以提高超声科室的整体质量水平。

四、文件管理与数据安全4.1 文件管理规定:建立文件管理规定,包括超声检查记录的保存、归档等,以确保超声检查结果的可追溯性和保密性。

4.2 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包括定期备份超声检查数据、建立数据恢复计划等,以防止数据丢失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4.3 数据安全保护: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数据加密、权限管理等,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超声科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确保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

本制度旨在明确超声科技术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规范超声检查操作,加强质量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质量控制管理组织机构1. 超声科质量控制委员会超声科质量控制委员会由超声科主任、副主任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修订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

2. 质量控制管理人员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人员由超声科主任指定,负责监督和管理超声科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

三、超声科技术人员的职责1. 超声科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超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超声科技术人员应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完成超声检查工作,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超声科技术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 超声科技术人员应及时记录和报告检查结果,并与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交流和协作,确保患者的综合诊疗效果。

5. 超声科技术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工作能力和质量水平。

四、超声检查操作规范1. 检查前准备超声科技术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对超声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同时,准备好必要的检查耗材和工具,并对其进行消毒和质量检查。

2. 患者安全和隐私保护超声科技术人员应确保患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定,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处理。

同时,确保超声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患者和自身的伤害。

3. 检查操作流程超声科技术人员应按照医院规定的超声检查操作流程进行工作,包括患者信息录入、检查部位选择、设备参数设置、图像采集和保存等环节。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保持仪器和探头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提升超声科室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制度适用于超声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并要求严格遵守。

二、质量控制目标1. 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误诊率。

2. 提高超声科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加强团队合作,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三、质量控制管理体系1. 超声设备管理(1) 超声设备的选购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和维护。

(2) 超声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并接受定期培训。

(3) 超声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

2. 超声图像质量控制(1) 超声图像质量评估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包括调节超声参数、选择适当的探头和扫描方式等。

(2) 超声图像质量评估结果应记录在病历中,并及时反馈给超声医师和技师,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3. 超声医师质量控制(1) 超声医师应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和执业证书,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

(2) 超声医师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查,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

(3) 超声医师应定期参加临床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4. 超声报告质量控制(1) 超声报告应准确、完整、清晰,并及时提交给临床医师。

(2) 超声报告应包括病历号、患者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检查部位和结论等内容。

(3) 超声报告应及时归档和存储,便于查阅和追溯。

5. 超声科室质量评估(1) 定期进行超声科室的质量评估,包括设备管理、图像质量控制、医师质量控制和报告质量控制等方面。

(2) 质量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并制定改进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改进。

四、质量控制记录和分析1. 超声科室应建立质量控制记录,包括设备维护记录、图像质量评估记录、医师培训记录和质量评估结果等。

2. 超声科室应定期对质量控制记录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一、超声诊断前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及措施:1、查对制度:检查前必须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检查部位及目的,才能按要求进行操作;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发报告时查对姓名、科别、床号。

2、询问病史。

3、预约制度。

4、按专科分类就诊。

5、危重急诊病人绿色通道。

6、超声岗位职责等级制度:初级医师工作1年后才能发黑白报告,3年后发彩超报告。

7、超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禁非法胎儿性别鉴定。

二、超声检查中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及措施:1、超声操作检查规范。

2、会诊制度:及时会诊与预约会诊结合。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良好就医环境、配备空调等,保护病人隐私。

三、超声检查后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及措施:1、报告书写规范化:我科电脑制作统一模板。

2、报告单复审制度:报告检查后上级医生签字或盖章复审。

3、随访制度:专人定期随访,病房与病案室随访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疑难病例与误诊病例讨论,每月一次。

5、及时发报告,控制急诊10分钟,一般病人30分钟内出报告。

6、质量管理制度:每月一次的医疗质量安全总结会。

附:医疗质量考核内容及细则一、诊断质量(一)漏诊误诊1、科室建立漏误诊病人登记本,每月定期安排专人到各临床科室及病案室进行病例随访,诊断符合率>95%(与出院最后诊断符合的超声诊断例数/总的超声诊断例数X100%)O2、经质控小组认定为漏诊或误诊病例(除报告反映出的漏误诊外,还包括临床医生反馈病例及科室随访病例),1例扣诊断医生100元,如为打字员录入错误,扣打字员50yco3、工作中出现一般差错进行登记,凡隐瞒不报者每次扣IOo 元,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扣当月奖金。

(二)、报告质量1、报告内容和结论描述完整、准确、规范。

2、疑难病例必要时请上级医师审核。

3、每个月进行医疗质量抽查,每位医师抽查报告10份。

医师的图文报告质量必须在良好以上,如果没有达到良好,每份报告扣50元。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引言概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制度,它对于保证超声科诊断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一、设备管理1.1 设备选型:根据超声科的需求和临床应用,选择适合的超声设备,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经腔超声设备等。

1.2 设备校准: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准确性和图像质量。

1.3 设备维护: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定期进行设备检修、清洁和消毒,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二、人员管理2.1 人员资质:超声科医师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获得相关资质认证。

2.2 岗位职责:明确超声科医师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其在工作中能够按照规范操作。

2.3 培训与考核:定期组织超声科医师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三、质量评估3.1 质量指标:制定超声科的质量评估指标,包括超声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等。

3.2 质量监控: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超声科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3.3 质量改进:根据质量监控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质量改进,提高超声科的工作质量。

四、文件管理4.1 制度建设:建立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要求和流程。

4.2 文件编制:编制相关的文件和表格,包括设备使用记录、质量评估报告等。

4.3 文件归档:对相关文件进行归档管理,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可查性。

五、风险管理5.1 风险评估:对超声科的工作流程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5.2 风险控制:采取相应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确保超声科的工作安全性。

5.3 风险应急:建立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应对和处理。

总结: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保证超声科工作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通过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质量评估、文件管理和风险管理等五个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超声科的质量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可靠的超声诊断服务。

医疗机构应重视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不断完善和提升超声科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引言概述:
超声科作为医疗领域中重要的影像学科之一,其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监督、评估和改进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超声科医务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建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1 制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
1.2 确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1.3 设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文件和记录管理体系
二、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2.1 开展超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校准
2.2 制定超声检查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2.3 进行超声检查质量控制的培训和考核
三、监督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3.1 建立超声检查质量监督评估机制
3.2 定期组织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活动
3.3 针对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四、评估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4.1 制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评估的指标和方法
4.2 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自评和外部评估
4.3 分析评估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改进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5.1 设立改进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机制
5.2 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讨论改进措施
5.3 落实改进措施并监督改进效果的实施情况
结语: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才能提高超声科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准确的诊疗服务。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超声科医务人员在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方面有所帮助。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引言概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制度,它涉及到超声科技术的质量保证、工作流程的规范和医疗安全等方面。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

正文内容:1. 超声科技术质量保证1.1 人员素质要求超声科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超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够准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1.2 设备选购和维护医疗机构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超声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1.3 质控措施超声科技术应建立质控指标,如图象质量评估、仪器校准等,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确保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工作流程规范2.1 检查申请和预约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超声检查申请和预约系统,确保患者的检查需求得到及时响应和安排。

2.2 检查准备和操作超声科技术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检查准备和操作,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3 检查报告和结果解读超声科技术人员应及时撰写检查报告,并准确解读检查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3. 医疗安全保障3.1 感染控制超声科技术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规范,做好手卫生和设备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2 辐射防护超声科技术人员应正确使用辐射防护设备,减少辐射对患者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3.3 患者隐私保护超声科技术人员应严守患者隐私保护的原则,确保患者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4. 质量评估和改进4.1 质量评估指标医疗机构应建立超声科技术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检查准确性、报告准确性、满意度调查等,定期进行评估。

4.2 质量问题反馈和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问题反馈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质量问题,改进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

4.3 继续教育和培训超声科技术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保持与时俱进。

5. 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5.1 相关法律法规超声科技术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器械管理法规、医疗隐私保护法规等。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引言概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制度,它涉及到超声科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以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一、设备管理1.1 设备选购:根据超声科的实际需求,选购适合的超声设备,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1.2 设备维护:建立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的制度,包括清洁、校准、故障排除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1.3 设备更新:根据科技发展和设备更新的需要,及时更新超声设备,以提升超声检查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二、人员管理2.1 培训要求:制定超声科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要求,包括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病例分析等,以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2.2 岗位职责:明确超声科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包括医生、技师、护士等,以确保各个岗位的职责分工和工作协调。

2.3 绩效考核:建立科室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包括工作量、质量、效率等指标,以激励人员积极工作和提高工作质量。

三、质量控制3.1 质量标准:制定超声检查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包括图象质量、诊断准确性、报告书写等,以确保超声检查的结果符合要求。

3.2 质量监控:建立超声科质量监控系统,包括定期抽查、质量评估和质量反馈等,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3.3 质量改进:根据质量监控的结果和反馈,及时进行质量改进措施,包括技术培训、工作流程优化等,以提高超声检查的质量和效果。

四、安全管理4.1 设备安全:建立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规范、维护保养等,以确保超声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2 检查安全:制定超声检查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消毒、防护措施、急救准备等,以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4.3 事故应急:建立超声科事故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包括设备故障、意外事件等,以及时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情况。

五、文件管理5.1 文件编制:制定超声科相关文件和记录的编制要求,包括操作规程、质量记录、质量报告等,以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引言概述:超声科作为医疗领域中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超声科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设备维护与校准1.1 定期维护: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消毒和检查设备的外观和操作功能。

1.2 校准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对超声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输出结果的准确性。

1.3 故障处理: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并记录,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操作规范与培训2.1 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超声检查的流程、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2 培训与考核:对超声科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超声设备的操作、图像解读和质量控制知识的培训,并进行定期的考核,确保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提升。

2.3 质量监控: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超声科医务人员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三、图像质量控制3.1 标准扫描技术:制定标准的扫描技术,包括探头的选取、参数的设置和图像采集的要求,确保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3.2 图像评估与记录:对超声图像进行评估,包括结构分辨率、灰阶分辨率和噪声等指标的评估,记录评估结果并进行分析。

3.3 质量改进措施:根据图像评估结果,制定质量改进措施,包括设备参数的调整、操作技术的改进和培训的加强,提高图像质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四、信息管理与数据安全4.1 信息记录与存储:建立超声科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超声检查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存储,包括患者信息、检查结果和质量控制数据等。

4.2 数据安全与保密: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超声科的数据不被篡改和泄露,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物理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4.3 数据分析与应用:对超声科的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超声科的质量和效率。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旨在规范超声科室的工作流程,确保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

本制度适用于超声科室的医务人员,包括超声医师、技师和护士等。

二、质量控制目标1. 提供高质量的超声诊断服务,确保诊断结果准确、可靠。

2. 保证超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3. 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4. 完善超声科室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配合能力。

三、质量控制措施1. 超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a. 每日开机前,技师应检查设备的电源、探头和连接线等是否正常。

b. 每周进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的卫生安全。

c. 定期进行设备的校准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d. 设备故障时,及时报修并记录维修情况。

2. 超声医师的培训与考核a. 新入职的超声医师应进行入职培训,包括超声设备操作、图像解读和诊断报告撰写等。

b. 定期组织医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更新专业知识和技术。

c. 定期组织医师进行内部质量评审,评估医师的诊断准确性和报告书写规范性。

3. 超声报告的书写与审核a. 超声医师应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超声报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目的、检查方法、检查所见、诊断意见等。

b. 超声报告应及时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c. 超声报告应及时打印和归档,确保报告的可追溯性和保存安全性。

4. 超声科室的质量监控a. 定期进行超声图像质量评估,评估图像的清晰度和解剖结构显示情况。

b. 定期进行超声设备性能测试,评估设备的分辨率、灵敏度和稳定性等指标。

c. 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超声诊断服务的评价和意见。

5. 超声科室的管理制度a. 制定超声科室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b. 建立超声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指标和质量评估等。

c. 定期组织科室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和解决问题。

四、质量控制结果评估1.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结果的统计和分析,评估超声科室的工作质量。

超声科质量控制规章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规章制度
超声科医疗质量与安全制度
1.各项超声、心电图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介入影像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要检查由二名医师共同确定诊断。
3.重危或者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4.超声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者实习医师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一、科内成立质量监控管理小组
组成成员由科主任和副主任以及有关人员(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管技师、)组成
。组长:郭春
质管员:杜刚
成员:马晓梅、李沈林、张海龙、周华、张勇、刘小庆、贺立君、张莉、
职责:杜刚、李沈林、张海龙、马晓梅负责诊断报告书写、描述、结论等监控,对差错、漏诊、误诊现象及时修正,并催促做好每月的质量统计报告,《报告质量控制表》、《差错分析》、《阳性病例登记》、《疑难病例讨论》、《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危(wei)险值登记本》、《学习记录本》等登记
5.超声图文和PACS硬盘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超声图文和PACS硬盘应分别由超声科及信息科统一管理。
6.每天集体讨论,时常研究诊断中存在问题,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彩超、心电图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4、病例追踪随访
(1)、质控小组指定相关人员专门负责起病例追踪随访登记,设立专门病例追踪随访登记本。
(2)、科室人员对于平时工作中所浮现的疑难或者特殊病例,要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追踪随访登记,详细记录联系人电话及相关信息及当时检查的声像表现,并记录图象。
(3)、质控小组定期检查催促病例追踪随访情况,对已经明确的相关病例做好归纳总结,并定期发布,以供科室人员学习积累。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超声科作为医院中重要的影像科室之一,负责进行超声检查,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为了保证超声科的检查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该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超声科的工作流程,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降低误诊率。

本制度适合于超声科的所有工作人员。

三、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1. 超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1.1 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1.2 建立设备维护记录,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包括维护时间、维护人员、维护内容等。

2. 超声检查的准备工作2.1 检查前,医生应子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2.2 确保检查室环境整洁、舒适,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2.3 确保超声设备的准确校准,包括图象质量、声音质量等。

3. 超声检查的操作流程3.1 医生应按照超声检查的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检查,确保每一个步骤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2 医生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

3.3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应子细观察超声图象,确保图象清晰、准确,避免漏检和误诊。

4. 检查结果的处理和报告4.1 医生应及时记录检查结果,并填写检查报告。

4.2 检查报告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所见、医生意见等内容。

4.3 检查报告应准确、清晰,避免含糊不清或者遗漏重要信息。

5.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5.1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包括对超声设备的性能进行评估、对医生技术水平进行评估等。

5.2 建立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的记录,记录评估结果和改进措施。

5.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超声科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6. 培训和持续教育6.1 对新入职的医生进行培训,包括超声设备的操作、检查流程的规范等。

6.2 对在职医生进行定期的持续教育,提高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6.3 建立培训和教育的记录,记录培训内容、培训人员等。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超声科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已经在医院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超声检查数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超声科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进行阐述,包括超声科设备维护、人员培训、质量评估等方面。

一、超声科设备维护首先,超声科设备的日常维护必不可少。

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以确保设备的工作有效、稳定。

包括设备的清洁、校正、防护等方面。

超声设备在工作时,应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避免过度使用不当导致设备性能下降。

例如,在进行超声检查时要避免高低温环境下影响超声探头的性能。

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并重新检测,否则会影响检查结果。

二、人员培训超声科技术人员是超声科的核心,他们需要具备熟练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因此,超声机构应该制定相关的人员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

在人员培训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超声科技术:包括超声机原理、超声图像扫描技术、设备维护、患者安全等。

2.临床知识:了解各种疾病的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报告书写规范等。

3.患者交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沟通,提高患者对检查的理解。

三、质量评估超声科技术人员每年都需要进行质量评估。

评估的内容涵盖技术水平、专业知识以及诊疗效果等。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员工职业发展以及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此外,超声机构还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

针对检查结果的质量评估,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严格的诊断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要注重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综上所述,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设备维护、人员培训和质量评估三个方面。

全面实施质量控制制度,可以为医院提供更为准确稳定的超声检查结果,增强超声科效益,也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科技水平。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一、质量控制的目的和任务1.完善超声科的组织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章制度进行;2.制定超声科技术操作规范,保证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3.制定质量控制的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5.积极参与医疗质量管理,推动超声科的质量提升。

二、超声科质量控制的内容1.超声技术操作规范超声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包括超声设备的操作、质控网格的选择和优化、图像的采集和处理等。

同时,还要注意术语和术语的正确使用,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设备质量控制超声设备的定期校准和维护是保证超声检查质量的重要内容。

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图像质量控制图像质量是超声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图像分辨率、信噪比、色彩还原度等指标的测试,以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4.质量控制的评估和监督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评估机制,定期对超声科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

评估内容包括超声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图像质量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等。

5.质量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培训的内容包括超声技术操作规范、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图像质量控制等。

三、质量控制的实施步骤和方法1.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医疗机构应组建由超声科相关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超声科质量控制的具体工作。

2.制定超声技术操作规范质量控制小组应结合实际,制定超声技术操作规范,并确保所有操作人员熟知和遵守这些规程。

3.定期维护和校准设备医疗机构应确保超声设备定期维护和校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质量的超声图像。

4.定期对超声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超声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包括采用质控网格和常规检查方法评估图像质量,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5.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超声检查的质量和准确性。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作为医院中重要的影像科室之一,负责进行超声检查和诊断,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起着重要的评估作用。

为了确保超声科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各项内容和要求。

二、质量控制目标1. 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保证超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3. 提高超声医生和技师的专业水平;4. 加强超声科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和沟通,确保医疗质量。

三、质量控制内容1. 超声设备的质量控制a. 设备校准: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输出的图象和测量结果准确可靠;b. 设备维护: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c. 设备更新:根据科技发展和临床需要,适时更新超声设备,提高诊断水平。

2. 超声医生和技师的质量控制a. 专业培训:定期组织超声医生和技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b. 质量评估:定期对超声医生和技师进行质量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图象质量、诊断准确性等;c. 学术交流:鼓励超声医生和技师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提高学术水平和交流能力。

3. 超声检查的质量控制a. 检查标准:制定和执行超声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每位患者的检查过程和结果一致;b. 检查记录:建立患者超声检查记录档案,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目的、检查方法等;c. 质量评估:定期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质量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图象质量、诊断准确性等。

4. 超声科与其他科室的质量控制a. 协作机制:建立超声科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机制,确保患者的检查和诊断工作顺利进行;b. 沟通交流:定期组织超声医生与其他科室进行沟通交流,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c. 质量监控:定期对超声科与其他科室的合作进行质量监控,确保医疗质量。

四、质量控制管理要求1. 制定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内容和要求;2. 指定质量控制管理人员,负责制度的执行和监督;3. 建立质量控制档案,记录超声设备、医生、技师和检查的相关信息;4. 定期召开质量控制会议,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改进工作;5.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超声医生和技师的专业水平;6. 加强科室内部和科室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超声科室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而制定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超声科室的工作流程、技术操作和质量管理,以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权益。

二、管理机构和责任1.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本制度,并对超声科室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

2. 科室主任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超声科室的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制定科室的质量目标和计划,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3. 超声科医师负责超声检查的操作和质量控制,包括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超声检查和结果解读,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4. 超声科技师负责协助医师进行超声检查,包括准备设备、协助患者就位、操作设备、保存图象和数据等。

三、设备管理1. 超声设备的选购、验收和维护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修,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的稳定。

2. 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功能测试和质量控制,包括检查设备的清洁程度、图象质量、声音和画面同步等。

3. 设备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即将住手使用并报告科室主任和技术支持人员,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四、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1. 患者预约和接待:超声科室应建立完善的患者预约和接待制度,确保患者的预约信息准确无误,并及时安排检查。

2. 检查前准备:医师和技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要求,准备好相应的设备、耗材和检查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

3. 检查操作:医师和技师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超声检查,包括选择适当的探头、调整扫描参数、采集图象和数据等。

4. 结果解读和报告:医师应对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解读和评估,并及时编写检查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查结论、异常发现和建议。

5. 结果审核和签字:检查报告应经过科室主任或者负责人的审核和签字,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结果保存和管理:检查结果和相关数据应按照规定进行保存和管理,确保其安全性和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科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宗旨1、提高超声医学诊断水平2、充分发挥彩超设备的效能3、提高影像质量4、利用科学的检测方法,使超声技术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7、努力提高超声医学技术队伍的自身素质质量管理方案一、科成立质量监控管理小组组成成员由科主任和副主任以及有关人员(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管技师、)组成.职责:负责诊断报告书写、描述、结论等监控,对差错、漏诊、误诊现象及时修正,并督促做好每月的质量统计报告,《报告质量控制表》、《差错分析》、《阳性病例登记》、《疑难病例讨论》、《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危急值登记本》、《学习记录本》等登记本记录。

每季度一次总结,并安排科诊断质量报告会议。

负责归纳病例、追踪病例,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安排一次到二次追踪病例的全科讲座。

负责诊断质量的监控,督促并参与完成科诊断质量控制体系各项任务。

二、质量监控制度及具体措施1、超声科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以质量为中心任务,作到登记、编号、归档准确;每诊断报告必须逐项填写,字迹清楚,用词恰当,标点正确,诊断确切,言简意赅,签字清楚。

2、为保证打印报告质量,由科主任进行每月统计;对诊断病人多质量好、胶片废片率低者进行奖励,对发生错号、胶片废片率高者等分清情况,扣发有关人员奖金。

3、凡经医学正规学校毕业的医(士)师分配来科工作者,必须熟悉各机房机器性能及操作后方可上岗工作,凡未经专业学校毕业或/和专业培训及未取得相应技术职称或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者,暂不能进入彩超及介入室工作。

4、诊断医生按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安排工作,凡没有取得报告权的医师诊断报告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书写,由上级医师签字后发出.5、建立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集体学习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作好讨论记录。

(建立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6、建立每月诊断追踪制,每月初到病案室将超声检查与有关手术、病理结果进行随访登记,以及随访重点病例,每月反馈,每季度将追踪结果中误诊或和诊断不确切病例进行全科读片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建立影像诊断与手术符合率追踪本、疑难重点病例追踪随访本)。

建立每月诊断报告质量控制表,由质控组长每月抽取50份报告进行统计打分,分值1000分,每月应大于950分,(建立《诊断报告质量控制表》)。

7、科建立质量差错登记本,登记事件经过,详细分析,每月统计,月终将各种差错对照奖金分配方案条例扣发当事者相应的奖金。

(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8、每月不定期地向临床科室征求有关超声诊断质量意见,向科室宣读并提出改进措施。

(建立征求意见本)9、科主任或责任医师对每日疑难病例的检查诊断诊断报告进行审查,对影像显示病变不甚清楚者,必须经复查后再写诊断报告。

10、为保证科急诊工作质量,科每日常设二线值班人员,值班医师对其急诊中的疑难病例必须请示送上级医师处理后方可书写报告,二线值班医师必须在岗尽责。

1l、为保证超声诊断质量,应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全科必须服从科主任领导,下级医师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工作。

12、科室制定超声科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设备运行、安全防护、应急等相关制度,使科室管理达到科学化、标准化、正规化。

13、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科质量控制会议,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与临床科室的联席会议,有收集意见渠道,有记录。

超声科医疗质量与安全制度1.各项超声、心电图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

急诊病人随到随检。

各种特殊造影介入影像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要检查由二名医师共同确定诊断。

3.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4.超声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师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5.超声图文和PACS硬盘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

全部超声图文和PACS硬盘应分别由超声科及信息科统一管理。

6.每天集体讨论,经常研究诊断中存在问题,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彩超、心电图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超声科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一、诊断报告书写质量要求1、“一般资料”项目要齐全,包括病人、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室、病床、门诊号、US号、报告日期和临床诊断。

2、“检查名称及部位和检查方法”要具体说明。

3、“影像学表现”要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者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轮廓、邻近结构改变,以及超声影像等的密度或信号改变等一一加以描述。

4、“影像学诊断”一般为一个或几个疾病的名称。

5、“医师签名要包括书写报告者和签核报告者。

一、诊断质量要求1、影像诊断与手术符合率≥90%。

2、彩超检查阳性率≥60%,B超检查阳性率≥50%。

三、随访质量要求1、随访要有书面记录,资料要齐全。

2、随访项目包括病人、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门诊号、US号、病理号、手术日期、影像检查名称和诊断、手术记录、病理表现与诊断、书写/签核报告医师记录和随访者签名。

四、评分标准按“放射诊断报告质量检查记录表”要求评分。

按照楣栏(4分),逻辑性(3分),描写(3分),结论(8分),签名(2分)等每月由责任医师抽查报告50份进行打分,总分值为1000分,实际得分应大于950分。

超声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疑难病例一般在科讨论,每月至少一次科重点疑难病例讨论时间。

由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前收集病例做好准备,负责相关临床资料和既往检查资料的收集,并作好发言准备。

若遇有特殊病例,需要临床医师参加时,则邀请有关医师参加。

若疑难病例需要外院专家会诊时,则请外院相关放射诊断专家会诊,再综合诊断意见。

2、疑难病例讨论会前指定专人对每次讨论的病例做好记录,对其相关影像资料记录归档。

3、疑难病例讨论时由科主任或/和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主持,当住院医师介绍病史和基本影像表现及结论后,安排其他医师发言,进一步分析讨论病例,并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和考虑的诊断结论意见。

4、每季度安排一名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职称以上医师,根据临床病例追踪情况,负责选择本季度疑难和典型病例,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与科主任协商,确定专题容,组织科人员专题业务学习。

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访制度1、为提高科人员的学术水平,超声科应对少见及疑难病例及手术病例进行记录和随访2、随访工作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专人负责制。

3、科派专人负责定期(一个月)对手术或临床证实的病例进行随访。

并记录、评定诊断符合率。

4、科派专人对未能在本院手术病例进行随访5、科定期(半年)对漏诊、误诊及手术证实病例进行集体讨论大会,不断总结提高。

手术病例追踪制度1、凡在超声科进行影像检查的手术科室病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组病理检查证实、或外院手术证实的病例,均列为手术病例追踪对象。

经病理证实与影像学诊断相符者视为诊断符合。

2、科室明确分工,由指定住院医师负责,每月安排人员到病案室或病理科对各系统的手术病例追踪并做好记录,并对疑难病例及重点病例不定期进行联系,追踪随访在外院的手术病理结果,并做好记录。

3、对追踪结合进行分析,统计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结果的符合率。

并每季度疑难病例讨论时安排时间在科进行反馈,提高全科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超声科管理制度第一节超声科组织管理制度一、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实施超声科主任对超声科各个部门(包括普通B超、彩超、心电图、超声介入治疗等)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二、副主任协助科主任工作。

三、鼓励高年资主治医师按人体解剖系统分专业深入钻研、培养成某一方面的专家。

技术人员实施相对固定,定周轮转,能够掌握超声科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实现一专多能。

四、全面抓好科室的各项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

科主任要全面管理好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级人员的专业培养和提高。

第二节登记室管理制度一、根据临床医师对疾病要求开出不同的部位,按照价格表给出正确价格。

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

一、核对病人,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检查部位及核实收费,登记记录并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

三、为受检病人指明所要检查的诊室并做好耐心讲解工作。

四、对申请检查患者,详细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

五、坚守岗位,主动、热情、耐心等待前来检查的患者,有问必答,树立超声科良好窗口形象。

第三节资料存档保管制度一、B超、彩超检查申请单、报告单、超声图文等资料要保存一年。

二、超声检查资料要有专门储藏场地,专人负责,保证资料完整,不得遗失破损。

三、及时查找,明确去向。

四、每天整理,汇总,归类。

五、遇有借阅,要办好借片手续。

定期催还,如遇遗失,及时落实责任,作好记录。

第四节心电图室管理制度一、每日上班后应先开机、开空调。

检查病人前先作机器调试,不许在未调试状态下检查病人。

机器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也应记录。

二、进行心电图检查前,应仔细核对病人,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多导还是单导联和会诊单,检查是否准确,严防错号、重号和病人重名重姓。

除去病人身上金属、膏药等物品。

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上级技师,或与临床取得联系。

三、危重病人或怀疑脊椎骨折病人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病人和摆位,以免因检查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四、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操作使用。

五、保持机房整洁,下班前要及时关机、关灯和空调,。

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

第五节B超、彩超室管理制度一、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工作期间不得在机房喧哗,保持工作环境安静。

二、机房严禁吸烟,严禁吃零食,保持机房整洁。

三、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使用机器做工作以外的病人,一经查实,严惩不怠。

四、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五、维持机房温度和湿度恒定,保证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环境。

六、工作人员应爱护公物,耦合剂等彩超室一切附属消耗品应放在指定位置,不得乱放。

七、工作人员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前,对仪器进行正常程序关机。

八、操作诊断医生的工作应遵守操作规程。

九、应定期对机器做清洁、正常保养等日常维护工作,并做好记录。

十、所有病人资料应及时保存,防止丢失。

第六节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定期举行疑难病例讨论或每天上机时发现选取疑难病例,展开科室讨论。

二、定期或不定期与相关科室联合讨论。

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系统的病例,准备讨论容并负责联系相关科室人员共同讨论。

三、疑难介入手术病例多科室联合读片,制订最佳手术方案,并报院领导批准。

四、讨论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并提出需解决或存在的疑问,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合各种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

五、专人负责记录疑难病例结果。

第七节手术随访制度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系统疾病的手术病例追查并作记录,或每周安排人员负责手术病例追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