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理和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成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展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局部附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局部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局部原有的功能,局部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局部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开展的观点4、开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开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开展着的物质世界;开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6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科目代码:620
一、基本要求
本课程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主题,以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物辩证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具有的不可抗拒性和客观必然性。
要求学生结合十九大精神深刻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认识新时代,唯物辩证地处理人与物质世界、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等关系,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奋斗。
二、选用教材
张雷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属于张耀灿总主编的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请同学们对照教材章节进行复习,并善于对教材进行总结并运用。
三、大纲内容
导论
1.基本内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特征;它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基本要求:
识记:马克思主义(狭义、广义)、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时代性、科学性。
理解:不同角度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1。
毛概问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这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第三、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3.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具体说来,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它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1.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理论,它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改造社会现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以加深我们对这一理论的理解。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多样的、运动的和矛盾的统一体,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是一种客观规律的运动。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基础。
它主要研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方式,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和目标。
3.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落脚点和根本目标。
它主张建设无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来实现人类解放和社会公平。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批判精神、解放思想和实践基础三个方面。
1. 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强调批判精神,即对传统观念和制度进行批判和否定。
这种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动力源泉,有助于我们超越旧观念,开拓新思路。
2. 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解放思想,摆脱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束缚。
只有充分发扬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3. 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理论,才能使理论更具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是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批判精神、解放思想和实践基础。
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更好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
期末思想政治竞赛多选题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D.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选择
37.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 涵义是 : A.B.C.D
A.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B.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 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D.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38.我国改革的原则是 : A.B.D
C .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 D .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0.实行改革开放是 :A.B.C
A . 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 .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 . 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 . 社会主义中国优越性的表现
4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 要内容有 : B.C.D
D.从根本上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 的问题,对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发展
27.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是 : B.C.D
A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 .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 .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 主导作用 C.国有经济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D.在社会总资产中,公有资产在数量、规模和比 重上占优势
46.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在充分发挥人民 民主的基础上,加强国家政权的专政力量。 这是因为 : A.B.C.D
C . 从群众中来
D . 到群众中去
A.B.C 11.毛泽东把 : ______ 概括为中国共产党 新的工作作风。
A . 理论结合实际 C . 批评与自我评 B . 密切联系群众 D . 民主集中制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学分: 4 总学时: 72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的专业主干课程,必修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而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弄清哲学理论和方法与党的基本路线和思想路线的关系,从而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水平。
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锻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简要了解什么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以及基本特征,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二、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中的地位;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党性原则。
三、哲学的历史发展: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理论形态;辩证法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及其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背景和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理论内容上的变革;研究对象上的变革;理论特征、社会作用和阶级实质上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科学。
第三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培养、锻炼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还能够指导我们正确对待和应用马克思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作出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决定意识。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和相互关系的把握,追求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目标。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统一性,指导我们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关系。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结构与运动规律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机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4.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危机,阐明了商品、劳动力、剩余价值等基本概念,指导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模式。
5.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包括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
它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群众路线,提倡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人格的建设。
6.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以共产主义国际为代表。
它通过团结全球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推动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在各国取得胜利。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还需要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报告书目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之读书报告经典原著选读篇目: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5、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6、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卷、第3卷(自选其中一卷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第45卷、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8、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9、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新星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版10、桑巴特:《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报告格式***********(题目)──读******有感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摘要:(150字左右)关键字:(3—5个)正文:3000字左右参考文献:作者,文献名,出处,时间说明:根据我们提供的经典原著选读篇目中的一篇来进行阅读和写作,自拟题目,撰写30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以读懂原著为前提,尊重原著,有感而发,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撰写心得体会,真正体现自己的思考。
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不能从网上下载,否则,将以不及格论处。
最后读书报告统一以电子版交给任课老师。
宁大马原理考试大纲
宁大马原理考试大纲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本课程要求考生:1. 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范畴和观点;2. 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3. 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4.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比较和评价其它理论观点,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第二部分具体内容(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及其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性质、研究对象和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思想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要阶段。
2.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3.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三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必然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之间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与发展。
发展的实质。
发展与过程。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必然与偶然;现实性与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要求把握“一个主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始终坚持产生于16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是“原理”课的主题。
贯穿“一条主线”。
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贯穿“原理”课的一条主线。
突出“一个重点”。
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原理”课教学应该突出的重点。
3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绪论4一、马克思主义及其重要组成部分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绪论5绪论马克思先后在英国德国四次被评选为“千年人物”6第一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千年思想家”绪论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78第二次:英国路透社评选“千年思想家”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
与马克思并列第二的是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牛顿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并列第四。
绪论爱因斯坦马克思甘地丘吉尔9第三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
居于第二位的大卫·休谟得票率为12.6 %,远远落在其后。
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前20 名。
绪论10第四次:德国评选“最伟大人物”在德国《图片报》和国家第二电视台携手主办的评选中,马克思被评为“德国最伟大人物”。
绪论11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哲学家有诸多因素,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重要原因。
浅析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浅析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摘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道德、审美等各个方面的平衡发展,要求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充分发展。
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包括科学技术进步、教育培训、社会制度优化等。
全面发展理论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引导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全面发展理论也具有启示作用,提醒人们要重视整体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以及顺应时代潮流,做好自身发展。
整体来看,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并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理论内容、全面发展、内涵、要求、实现途径、现实意义、个人、社会、启示、引导作用、时代意义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思想。
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根本要求和价值所在,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幸福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具体路径。
全面发展理论要求人在思想、文化、道德、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实现个体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和现实意义之一。
全面发展理论可以为当代社会和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产主义的目标服务。
全面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1.2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指人应当在物质、精神和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全面、全方位的发展,实现个体的整体性发展,即身心灵的完全发展。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信仰 是一 种行 为 , 只被 实 践 的 时 候 才 有 意 义 ” 它 。
我 国意识 形 态 的 主导 政 治信 仰 是 马 克思 主义 。 马
“ 原理 ” 教学 最鲜 明 的特点 和 内在 要 求 。 课
一
、
马 克 思 主 义 信 仰 教 育对 大 学 生 来 说
克 思 主义信仰 也被 称 为共产 主义信 念 , 指 向往马 是
仰 教育非 常重 要 。
一
是 非 常 重 要 的教 育
理 想 是个 体或 群体 的奋 斗 目标 ; 念是人 内心 信 确 信 和秉 持 的观念 和见解 ; 仰是信 念 的最 高表 现 信
形式 , 是人 们对 世 界 和 人 生 的总 看 法 , 为 真 理 或 称 主义 。就 理想 、 信念 与信 仰 的关系 看 , 想 以信念 、 理 信 仰 为基 础和支 撑 , 念 、 信 信仰 决 定 理 想 的 内 容 与
孙 月 红
( 什 师 范 学 院 教 务 处 , 疆 喀什 8 4 0 ) 喀 新 4 0 8
摘
要: 高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解 决 的 是 大 学 生 深 层 次 的 思 想 问 题 , 其 是 大 学 生 的 理 想 信 念 问 题 ( 仰 问 题 ) 尤 信 。
“ 克 思 主 义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 马 课 简称 “ 理 ” ) 为高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课 的 主 干课 程 , 基 本 要 求 是 通 过 讲 授 马 原 课 作 其 克 思 主 义 的 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 助 学 生 从 整 体 上 把 握 马 克 思 主 义 , 确 认 识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的基 本 规 律 , 定 马 克 帮 正 坚 思 主 义 信 仰 。马 克 思 主义 信 仰 教 育 是 “ 理 ” 教 学 的 内在 要 求 。 原 课 关键词 : 马克 思 主 义信 仰 教 育 ;原 理 ” 教 学 ; 师 “ 课 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教学要求:
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及其本质,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矛盾,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剩余价值的生产,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及实现条件。
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矛盾,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分割,资本循环与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及实现条件。
问题与思考:
1、什么是商品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们有何关系?
2、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
3、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要求:
了解: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的重要意义,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理解: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掌握: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及其检验标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问题与思考: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如何理解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应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3、如何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
4、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的错误何在?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掌握这一标准有何现实意义?
毛概第1章题目
毛概第1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第1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 (A)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D)A.党的先进性B.党的领导C.执政兴国D.执政为民3、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D)A.解放思想,实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A)A.与时俱进B.改革开放C.执政为民D.四项基本原则5、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B)A.改革B.发展C.依法治国D.依德治国6、下面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不正确的是(C)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中不符合中国特色的地方予以修正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7、下面关于思想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思想是同志个人正确思想的结晶B.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C.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D.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重要财富8、关于理论表述不正确的是(C)A.是马克思中国化的理论成果B.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C.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国和党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D.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9、关于三个代表思想表述不正确的是(A)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提出来的B.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D.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论武器1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D)A.立党为公 B. 执政为民 C. 和谐发展 D. 以人为本11、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B)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B.马列主义、思想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D.社会主义本质论12、全面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容的会议是(C)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13、第一次把“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D)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14、首次使用“理论”概念是党的(D)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次提出是在(B)A.1997年10月B.2000年2月C.2001年7月D.2002年11月16、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和科学的态度是(A)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坚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C.靠引证马克思关于某一问题的某一论证来解决问题D.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17、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核心在(A)A.保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D.坚持与时俱进18、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B)A.保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与时俱进C.坚持执政为民D.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19、“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D)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B.解放思想.事实.与时俱进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20、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D)A.党的十四大B.建党80周年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21、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A)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C)A.实事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23、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B)A.实事B.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C.反对教条主义D.与时俱进24、中国共产党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总结和思想结晶是(D)A.五个“统筹”B.西部大开放战略C.“三步走”战略D.科学发展观25、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A)A.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B.以人为本C.可持续发展D.全面协调发展26、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C)A.独秀B.王稼祥C.D.少奇27、对新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标志着思想(C)A.开始萌芽B.初步形成C.达到成熟D.继续发展28、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C)A.宗派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关门主义29、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B)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C.机遇与挑战D.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30、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D)A.“科教兴国”战略B.“以德治国”基本方略C.“依法治国”基本方略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BC)A.投降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冒险主义2、标志着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从而达到成熟的主要著作是(ACD)A.《〈共产党人〉发刊词》B.《论十大关系》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主义论》3、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ABCD)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C.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4、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具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特点。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能不断为人类社会提供有力思想武器的根本原因。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的关系、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以及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三个方面探讨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1. 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追求的是实现人类社会的解放和自由,而实践则是驱动社会变革和实现自由的动力源泉。
实践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行动,而是通过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对社会规律的探索,从而达到实现历史任务的目的。
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也是验证和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2. 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并不是孤立地完成的,而是建立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
第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动力。
实践促使人们不断对现实社会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第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检验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的验证和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3. 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生动的案例。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其次,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实践,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最后,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需要。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密不可分,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巨大的意义,同时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思政课能力目标
新时代思政课能力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时代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能力目标也需要与时俱进。
新时代思政课的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思想素养新时代思政课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即要有正确的政治信仰、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思政课,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道德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新时代思政课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思政课,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进程,具备科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国情国力国防素养新时代思政课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国情国力国防素养。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思政课,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法律法规素养新时代思政课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法规素养。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思政课,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的基本知识,培养依法办事、守法诚信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五、创新创业素养新时代思政课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素养。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思政课,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我国的创新创业政策,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社会责任素养新时代思政课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素养。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思政课,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性,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情怀,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新时代思政课的能力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学生具备政治思想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国情国力国防素养、法律法规素养、创新创业素养和社会责任素养等多方面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对马克思主义既应该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更应该进行整体性研究,以利于完整地把握它的科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教学,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一级学科。
它与“哲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建设)”研究方向等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系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2005年增设的,归属于法学门类,目前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6个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求,担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学理支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遵循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规律;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加强马克思主义各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努力提高学科质量和水平。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掌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掌握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及流派;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规律和所形成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问题;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科学方法。
能够很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研究和分析现实社会问题。
根据不同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在基本知识的要求上可以有所侧重。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学术素养崇尚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进行过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具备一定的学术潜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的认识基础上,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
熟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有比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和专业基础知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学习研究传承马克思主义为己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有学理支撑的阐释,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意见,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服务。
2.学术道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严禁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严禁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注释,杜绝一切学术不端问题的发生。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1.获取知识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坚持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继承与创新、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辩证统一。
善于开展调查研究,占有真实而丰富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及时了解并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深入进行学术思考;有效获取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认真探究知识的来源,具有较强理论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学术鉴别能力对所研究的基本问题以及各种社会思潮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论评价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能正确区分什么是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什么是需要结合新的实践而加以丰富发展的判断,什么是需要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什么是需要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要能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3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要能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
3.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揭示理论与实践之间、相关理论之间、以及理论体系内部存在的矛盾,并善于将这些矛盾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有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学术力量进行攻关的能力。
具有很强的调查研究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独立完成课题研究的能力。
在学期间,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完成了课题科研环节的培养,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4.学术创新能力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思考,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
掌握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增强马克思主义学术创造力,勇于和善于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观点,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的话语体系,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主导权,不断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
5.学术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本学科学术交流能力,以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各研究方向之间、与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其他学科之间、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能熟练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积极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善于与其他学者开展学术合作,并在学术交流与合作中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6. 其他能力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开展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行学术交流。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1.选题与综述的要求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在要求,注意处理好学科性质和研究特色的关系、基础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的关系。
论文选题必须围绕六个研究方向,既体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问题的分析和评价,又体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某些观点论证上的丰富或创新,以区别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有相对确定的学科边界。
即使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党建等具体问题的研究,也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风格和特色。
应撰写出对该选题已有的比较详尽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本人客观评价的研究综述,综述应反映对已解决问题的程度和主要观点,不同观点的争鸣和理论阐释中存在的问题,本人已有的研究条件和所做的前期准备,等等。
要从综述的撰写中确立问题意识和学术针对性,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明确拟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明确提出可能实现创新的论域或论点。
2.规范性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做到主题集中、鲜明;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谨;引用资料翔实、可靠;基本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力;文笔流畅,书写格式规范。
3.成果创新性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应该出新意。
或主要观点有所创新,或论证较前人有所深化。
避免泛泛而谈“选题创新”或“填补空5白”,或只谈“方法创新”而没有任何涉及理论观点或学术论证上的新意。
第三部分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了解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及流派;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基本规律及所形成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问题;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科学方法。
能够较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研究和分析现实社会问题。
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在基本知识的要求上可以有所侧重。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学术素养认真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有比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
了解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善于在学术讨论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2.学术道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严禁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严禁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注释,杜绝一切学术不断问题的发生。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1.获取知识能力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占有真实而丰富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养成学术思考的兴趣,训练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
2.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好的揭示理论与实践之间、相关理论与本学科理论之间的联系、以及理论体系内部之间存在的矛盾,并善于将这些联系和矛盾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学术研究训练,注意提高自己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能力。
3. 实践能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学好理论,还要运用好理论。
4.学术交流能力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积极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并在学术交流中提高学术能力。
5. 其他能力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1.规范性要求学位论文必须做到主题集中、鲜明;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谨;引用资料翔实、可靠;基本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力;文笔流畅,书写格式规范。
2.质量要求7学位论文应该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应该防止低水平重复,力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