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别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以及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 掌握气体流动的基本原理和气体扩散作用的概念。
.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呼吸过程中胸廓容积的变化与气体流动的关系。
. 了解测量肺活量的方法,并能分析影响肺活量的因素。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及原理。
.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及特点。
难点:. 理解胸廓容积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 掌握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问题导入教师提问:“你能尝试憋气多长时间呢?”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憋气的过程,并分享个人感受。
由此引出人体对呼吸的迫切需求,进而导入本课的学习主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题呈现以鲜明的视觉形式呈现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3. 探究思考教师展示演示实验:一个无色、无盖、透明塑料瓶倒放在盛水水槽中,用手挤压塑料瓶观察现象,再恢复塑料瓶原状观察现象。
提问:•由初始状态到挤压状态,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挤压状态到恢复状态,又观察到什么现象?•探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气体流动的基本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气体流动的原因,为后续学习储备知识。
4. 知识铺垫教师展示胸廓结构示意图,提问:•胸廓由哪些结构组成?•构成胸廓的肌肉在呼吸中起到什么作用?•呼吸时,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学生通过识图自学,明确胸廓的基本结构,为后续学习胸廓容积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做好知识铺垫。
5. 深入探究(1)学生体验学生用手按在胸部,分别进行深吸气、深呼气,感受胸廓容积的变化。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第二节。
包括两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
本节课安排学习呼吸道对空气处理之后,仅凭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本课有挑战性。
另本节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2.三维目标2.1知识与能力(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2.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3.教学重难点3.1教学重点(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3.2教学难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二、学情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看,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由于先前已经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等相关知识,但是形不成逻辑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
三、教法学法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应该“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具体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各种方法相结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使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肺的功能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肺的功能和作用。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肺的构造和功能。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显微镜、肺模型等。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肺的结构和功能图解、动画演示等。
3. 提前给学生发放相关学习资料,让他们预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登山、潜水等,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活动中肺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解答课后问题。
3. 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结构特点等。
4.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肺模型或动物肺的结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肺的功能和作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观察结果,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机制。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实验观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对实验和观察环节进行反思,考虑如何改进实验设计,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肺的功能和作用。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评价学生对肺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程度。
八、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和实验观察,绘制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案】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课前预习导学: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2、重点:(1).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难点:(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4.课前预习需解决的基本问题(1)人的肺位于什么位置?有几个肺?(2)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的变化通过什么来测量?应怎样测量?(3)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关系吗?(4)气体进入了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课堂学习研讨: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阅读课本P51页思考: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胸廓如何变化?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____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__页,右肺有__页,用手按在胸部,深深的吸气,你可以感觉到________再深深的呼气,你会感觉到___________测定胸围差阅读课本P52页1、思考: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2、讨论:(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原因是什么?(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测量时身体取自然站立姿势,双手_______,不____,不___,呼吸要_____。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使学生掌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机理。
3. 培养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机理。
三、教学难点:1.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的微观机制。
2. 气体交换的生物化学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生物》。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生物模型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关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3. 课堂讲解:讲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构造等。
4.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关于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5.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机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机理。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体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
七、课后作业:1. 绘制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图。
2. 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机理。
3. 列举生活中影响肺功能的行为,并提出改进建议。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情况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过程和机理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的参与情况,以及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能力。
九、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如访问医院呼吸科或进行户外呼吸运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肺功能检查和呼吸运动的过程,从而加深对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理解。
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幼儿资料、教案大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笔记、说课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children’s materials, lesson plans, case analysis, teaching reflection, education notes, lecture not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在上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已介绍了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本节接着介绍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两个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初一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初一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初一在整个初中时期专门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
下面就为您举荐内容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期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通过测量胸围差,阐述膈肌的运动,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有变化。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外界气体是如何样进出肺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锤炼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摸索。
通过回忆往常的知识摸索问题。
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
演示猪肺的通气,提出问题:肺是如何样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二、解决问题外界气体是如何样进出肺的。
探究:1、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2、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缘故。
3、肺容积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4、什么缘故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5、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6、体内的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深吸气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深呼气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学生实验:测量胸围差,用数据证明胸廓容积的变化。
测量方法:三人一组、设计表格,做好记录。
为了数据准确,应测定三次,取最大值。
下表是某位学生测量结果,此为为例,运算:胸围差=吸气后胸围长度-呼气后胸围长度。
结合测量胸围差的实验结果,分析什么缘故同学之间的胸围差有差别?学生提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缘故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阅读书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1、呼吸运动时,要紧哪些肌肉的收缩、舒张引起了胸廓容积的变化?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时,胸廓容积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2、随着胸廓容积的变化,肺的容积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3、依照探究结果作出假设: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吗?学生观看实验,摸索、讨论问题,得出结论: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吸气和呼气。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3.撰写一篇科普文章,以“关爱呼吸健康,从了解肺内气体交换开始”为主题,向同学们普及肺内气体交换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保护呼吸系统。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自编三道选择题和三道简答题,涵盖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通过学习肺内气体交换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呼吸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但可能对肺内气体交换的具体过程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实验操作和合作学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肺内气体交换知识体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7.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生活情境法,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现象。首先,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运动、登山等活动中呼吸的变化,如为什么会感到喘不过气、呼吸急促等。通过这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呼吸与身体状态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包括对肺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理解、小组讨论的感悟等。随后,我会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并对学生在讨论、练习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初二生物《发生在肺里的气体交换》教案
初二生物《发生在肺里的气体交换》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能概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2、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活动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
【教学准备】课件、演示实验有关仪器烧杯、石灰水、胶头滴管等。
【教学过程】环节一:激情导入知识链接1.2.换,它不是呼吸的结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内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进行交换了,而血液又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才是呼吸的实质。
那么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空气进入肺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肺内气体发生的变化。
环节二:新课教学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一)学生实验、观察,合作探究: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1、四位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按课本实验的图示吹气。
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回忆做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也见到了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分析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2、引导学生讨论: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3、小组分析得出结论:由于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后会变得浑浊。
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学生从图中分析出: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根据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数据,推测其原因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
(二)进一步探究:体内的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1、师:通过到餐厅闻到菜的香味的扩散作用,启发学生认同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至平衡为止。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0001)
4.3.1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课堂导学】
学习任务一: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1.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1)位置: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
(2)结构:肺的组成和功能单位是肺泡。
2.体验小活动:将双手轻放于胸部两侧,进行深吸气和深呼气,肋骨往哪运动?胸廓怎么变化?
(1)吸气:肋骨往上往外运动,胸廓扩大;
(2)呼气:肋骨往下往内运动,胸廓缩小。
3.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1)胸廓横向(即前后、左右径)变化,是肋间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2)胸廓上下径增大与缩小是膈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4.模拟膈肌运动的演示实验
舒张收缩
缩小大于
呼出
增大小于
吸入。
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案
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案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要求学生理解。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原理的内容比较抽象,教材先让学生仔细体验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使学生感觉到呼吸的存在。
这只是一个粗略地认识。
通过对胸围差的测量和计算进入科学的认识。
学生通过切实的测量和计算,完善学生的对呼吸运动使胸廓容积变化的认识。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胸廓的变化,而不是“听”到胸廓容积的如何变化。
对于呼吸运动的完成,通过演示肋间肌收缩与肋骨、胸骨位置变化的实验、模拟膈肌运动的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对于气体为什么能进出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气体交换后,是经过血液循环的运输而到达组织细胞的,血液成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可以加深对第四章中有关血液循环,以及动脉血和静脉血概念的理解。
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记忆方式还是以形象记忆为主,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经验,均可成为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
同时,由于七年级学生自我总结能力还不强,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因此教师也要在课堂要多加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测量胸围差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2.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难点:.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合作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六、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师:“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4单元第3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分配任务,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协作、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对生命现象的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认识到生物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集体主义精神。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及改善方法。
2.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补充和完善学生的认识。
3.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强调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及应用。
5.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高山滑雪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呼吸困难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气体交换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2.创设模拟高原环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气体交换的挑战。
3.通过展示患者由于呼吸道疾病导致呼吸困难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气体交换障碍的同情与关注。
2.问题导向:通过设计一系列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初中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人体吸入气体成分的差异。
2、掌握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3、通过资料分析,能概述并掌握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原理。
能力目标能应用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原理,解释有关生理现象。
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过程】入气的成分变化温馨小提示:1、先独立阅读课本P50 资料分析2、后确认哪一瓶是吸气瓶哪一瓶是呼气瓶3、注意安全4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小组长主做,其他成员协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空气中的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同时,血液中的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然后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即:()肺泡血液()【合作探究二】(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的结构特点(阅读课本P50-51 页,并观察Ⅳ-27 肺泡图,小组合作,总结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①肺泡数目,②肺泡外面,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板书设计: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呼吸的全过程:(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作用)(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循环)(四)、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作用)。
初中生物肺的气体交换教案
初中生物肺的气体交换教案
目标: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气体在肺中的交换过程
时间:1节课
教学内容:
1.肺的结构: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主要由气管、支气管、肺泡等组成。
2.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过程可以分为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
当我们吸气时,氧气进入肺泡,经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中,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而二氧化碳则
从血液中释放出来,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呼吸的重要性,为何需要吸氧排二氧化碳。
2.讲解肺的结构和功能:介绍肺的结构和功能,强调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地方。
3.讲解气体交换的过程:讲解气体在肺中的交换过程,包括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
体外等。
4.示范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或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5.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讨论肺的功能与呼吸过程的关系,总结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或实验作业,巩固学生对肺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估学生对肺的气体交换知
识的掌握情况。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前往医院参观呼吸科,观察专业医生如何通过仪器检测患者的肺功能。
教学反思: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系统的重要性,通过实验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
地理解气体在肺中的交换过程。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2. 掌握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以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肺的通气过程,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 难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气体交换的过程。
2. 利用模型和图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肺的通气和气体交换。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内的气体交换过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介绍肺的通气过程,讲解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并通过图示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气体交换的机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思考气体交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肺的通气过程图,标注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2. 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并解释其机制。
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气体交换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肺的通气和气体交换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气体交换机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绘制肺的通气过程图和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的质量,以评估他们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考虑使用更多的实例或动画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3. 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呼吸科医生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肺的通气和气体交换在实际医疗中的应用。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
2. 让学生掌握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
3. 让学生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二、教学重点: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
2.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三、教学难点:1.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肺的通气过程和气体交换原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生物》。
2. 教学课件。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呼吸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呼吸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肺的通气概念,介绍呼吸运动的两个过程。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和难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1课时(40分钟)。
九、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评价学生对肺的通气过程和气体交换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十、教学拓展: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气体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2. 让学生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机制。
七、教学重点:1. 气体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2. 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机制。
八、教学难点:1. 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机制。
九、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机制。
十、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生物》。
2. 教学课件。
3. 相关案例资料。
十一、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气体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2. 新课导入:讲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机制,介绍相关案例。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肺的结构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掌握肺与气体交换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3.理解呼吸过程的意义和存在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1.肺结构和气体交换;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和转化。
三、教学难点1.了解人体呼吸的整个过程;2.掌握肺部与气体交换的机理。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形象化比喻法;3.短片教学法。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与健康》中的第四节课《呼吸》。
2. 知识讲解2.1 生命离不开呼吸由教师简单介绍生命离不开呼吸,带来活动中呼吸的感觉。
从日常生活角度逐步引出呼吸过程的意义和存在的必要性。
2.2 人体呼吸的整个过程由教师通过简要阐述呼吸道、呼吸肌和肺等知识点,展示呼吸过程的全貌;并介绍人体出现窒息时的各种现象和症状。
2.3 肺部结构由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肺部的概念,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
详细讲解肺泡、毛细血管等结构;并请同学观察标本,感受肺的外部、内部形态。
2.4 肺部与气体交换由教师详细讲解肺毛细血管和肺泡的结构和交界处,人体在进行呼吸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气体交换。
介绍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交换时的作用和转化。
3. 知识拓展由教师简要介绍有关气压和高空呼吸等有关知识,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有关高空登山爬山等活动的相关常识。
4. 课堂小结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再次简要概括肺部的结构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六、教学评价此教学设计中包含了许多生动的教学方法和讲述方式,比如简短的活动体验、形象化比喻、短片教学等,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悟和感受肺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气体交换的原理。
同时,对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呼吸的意义和人体的生命起源也有一定帮助。
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掌握适当的语言表述技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
•••••••••••••••••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该书费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是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有好处。
教学重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教学安排:教学准备:软尺、模型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让学生用手按住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在呼气,感觉胸廓变化?肋骨是怎样运动的'?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演示模型:膈肌的收缩、舒张使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
学生做深呼吸,说出自己的感觉,学生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原因是什么?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吗?除胸廓前后径、座幽静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容积?让学生说出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引导学生:走到饭店附近为什么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呢?教师及时点评,并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前预习个案一、明确目标1.人体的呼气和吸气是怎么产生的?2.气体进入肺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3.肺部有哪些结构有利于气体交换?二、知识结构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它位于中。
2.吸气和呼气过程的比较。
完成下表。
状态吸气呼气比较项目肋骨间的肌收缩舒张肉膈肌膈顶部胸廓上下径肺的变化扩张收缩肺内气压大气气压大气气压3.吸入的气体,顺着在肺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末端最细的分支形成的。
4.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构成。
5.吸气时,进入肺泡的空气中的进入血液,血液中的进入肺泡,通过排出体外。
三、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学中探究一、小组探究1.呼气和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分别是如何活动的?胸廓的容积和肺的容积是如何变化的?2. 是因为胸廓扩大了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导致胸廓容积变大?为什么?3.肺内的气体交换是发生在什么结构之间的交换?肺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是怎样的?4.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是在哪里产生的?如何排出体外?5.人在水中游泳,当水到达胸部以上的时候会感到呼吸困难,这是为什么?二、点拨释疑学后检测一、练习测试1.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同事舒张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气体进入肺B. 气体排除肺C. 膈肌的位置上什D.胸廓由大变小2.人在平静状态下完成吸气过程,膈肌和胸廓的变化是().A. 膈肌收缩,胸廓扩大B. 膈肌收缩,胸廓缩小C.膈肌舒张,胸廓扩大D. 膈肌舒张,胸廓缩小3. 下列叙述中,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是().A. 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B. 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肺泡数目极多D.ABC都是4. 运动员的肺活量比一般的人要大得多,其主要的原因().A. 肺泡的数量多与一般人B. 呼吸频率加快C.肺比一般人的大D.呼吸肌收缩力强,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多4.肺泡内的气体交进入血液,需要经过() .A. 一层细胞B. 两层细胞C.三层细胞D.四层细胞二、拓展题5.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案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要求学生理解(概述)。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原理的内容比较抽象,教材先让学生仔细体验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使学生感觉到呼吸的存在。
这只是一个粗略地认识。
通过对胸围差的测量和计算进入科学的认识。
学生通过切实的测量和计算,完善学生的对呼吸运动使胸廓容积变化的认识。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胸廓的变化,而不是“听”到胸廓容积的如何变化。
对于呼吸运动的完成,通过演示肋间肌收缩与肋骨、胸骨位置变化的实验、模拟膈肌运动的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对于气体为什么能进出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气体交换后,是经过血液循环的运输而到达组织细胞的,血液成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可以加深对第四章中有关血液循环,以及动脉血和静脉血概念的理解。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记忆方式还是以形象记忆为主,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经验,均可成为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
同时,由于七年级学生自我总结能力还不强,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因此教师也要在课堂要多加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2.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合作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师:“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通过层层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进行积极的思考。
同时也很好的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初步感知:多媒体展示肺结构、亲身体验呼气、吸气胸廓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