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绩效理论综述
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理论及实证研究述评
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理论及实证研究述评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理论及实证研究述评一、引言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国外企业并购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然而,并购活动却伴随着高风险和复杂性,因此对并购绩效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的理论框架与实证研究进行述评,以期为企业实施并购战略提供参考。
二、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的理论框架1. 资源基础视角资源基础视角认为,并购活动通过获取目标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来提升企业绩效。
这一理论框架强调了资源的重要性,例如技术、品牌和市场准入等。
通过并购,企业能够快速获取这些资源,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绩效水平。
2. 机会成本视角机会成本视角强调了企业在并购活动中选择最优机会的策略。
并购前,企业需要权衡不同机会的成本和利益,选择具有最高回报的并购目标。
同时,企业还需要考虑并购活动是否能够创造价值和减少成本,以确保并购行为的成功。
3. 组织学习视角组织学习视角认为,并购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和知识的转移来提升企业绩效。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快速学习目标公司的经验和知识,迅速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和竞争力。
此外,组织学习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三、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1. 并购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早期的实证研究显示,并购对企业的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
并购后,企业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资源整合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然而,也有研究发现,并购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取决于并购目标的选择和整合方式的处理。
2. 并购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并购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
一些研究表明,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形象,增加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然而,也有研究发现,并购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甚至可能导致市场价值的下降。
这些差异可能与并购的动机、整合效果和行业竞争环境等因素有关。
3. 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并购绩效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并购前的预期和目标公司的选择是影响并购绩效的关键因素。
跨国并购理论研究综述(一)
跨国并购理论研究综述(一)论文关键词:跨国并购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企业并购理论论文摘要:跨国并购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备受理论界的关注。
企业并购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跨国并购理论构成跨国并购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基石;跨国并购理论还不完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跨国并购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学以及企业国际商务理论中的最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组织经济理论、福利经济学、企业行为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的发展而得到很大进步。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跨国并购理论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学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跨国并购,推动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特将跨国并购及其相关理论作一综述。
一、企业并购理论企业并购理论是企业理论、经济学以及公司财务理论中的最重要课题之一。
跨国并购是企业国内并购跨越国界的发展,所以企业并购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结实跨国并购的产生和发展。
(一)效率理论效率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动因在于优势和劣势之间在管理效率上的差别。
其认为企业并购有潜在的社会效益,通常包含了管理层业绩的提高或获得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
具体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并购双方管理能力有差异,兼并能提高管理效率。
(2)由于并购双方经济上的互补性、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合并成一家公司后,造成收益增大或成本减少。
(3)企业并购可以将企业外部融资风险转化为内部融资,从而增加财务协同,减低融资风险。
(4)企业并购可以通过实现业务多角化,降低经营风险。
(5)企业并购可以提高被市场低估的企业市值。
(二)信息理论信息理论主要从信息不对称角度来研究,认为作为内部人的经理层,拥有比局外人更多的关于公司状况的信息,企业并购能够表现和传递这样的信息。
Dodd与Ruback(1977)和Bradley(1980)的研究表明,无论收购是否成功,目标企业的股价总体上呈现上涨趋势。
原因在于,收购股权的行为向市场表明,目标企业股价被低估。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国内外企业并购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战略目标,通过购买或兼并其他企业的资产、股权或业务来实现的行为。
企业并购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和变量。
本文将对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进行综述。
1.经济效益理论经济效益理论是企业并购决策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
这一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并和整合资源,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壁垒经济,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降低成本并增强竞争力。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性,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份额,进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和回报。
2.战略目标理论战略目标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源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
企业在制定并购策略时,通常会考虑到自身现有资源能力与目标市场的差距,通过并购可以快速获取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并加快实现战略目标的进程。
企业并购的战略目标包括国际化、多元化、垂直一体化等。
3.经验学习理论经验学习理论认为,企业并购行为受到企业经验积累的影响。
企业通过一系列并购行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并购决策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企业在并购决策中会参考过去的并购经验,评估风险和机会,并选择最合适的并购战略和实施方式。
4.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的动因主要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信息获取成本、谈判成本、合同监管成本、交易执行成本等。
通过并购可以消除市场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5.市场势力理论市场势力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行为主要受到市场势力的影响。
市场势力包括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市场结构等因素。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地位,改变市场结构,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
6.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的动因主要是为了避免错失市场机会。
企业在制定并购决策时会考虑自身发展的机会成本,即如果不进行并购,可能会错失的机会。
《跨国技术并购中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范文
《跨国技术并购中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增强的今天,跨国技术并购已成为企业快速获取先进技术、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然而,并购后的整合过程往往复杂且充满挑战,尤其是企业吸收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创新绩效的提升。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跨国技术并购中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为企业实现技术并购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导。
二、文献综述企业吸收能力是指企业在外部知识获取、内部知识整合以及知识应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
在跨国技术并购中,企业吸收能力对于整合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的技术资源、提升创新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企业吸收能力越强,创新绩效越高。
三、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一)理论框架本文以资源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和技术并购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跨国技术并购中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
(二)研究假设基于理论框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 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2. 跨国技术并购过程中,企业吸收能力对技术整合、知识转移和创新能力有中介作用;3. 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员工素质等因素调节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跨国技术并购企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企业年报、行业报告和公开数据库等。
五、企业吸收能力的形成与提升途径(一)企业吸收能力的形成企业吸收能力的形成主要受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员工素质、研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具有强大吸收能力的企业通常具备开放包容的文化、灵活的组织结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及持续的研发投入。
(二)企业吸收能力的提升途径1. 增强企业文化凝聚力,营造有利于知识分享和创新的氛围;2. 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企业内部沟通和协作效率;3. 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4. 增加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
《2024年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范文
《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间的跨国并购(M&A)活动日益频繁,成为企业实现快速扩张、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并购后的整合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市场表现。
因此,如何对并购绩效进行有效评价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对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旨在为我国的并购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并购绩效评价方法概述(一)财务指标评价法财务指标评价法是并购绩效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分析并购前后的财务报表,如收入、利润、资产规模等,来衡量并购活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改善程度。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ROA)、股东权益收益率(ROE)等。
(二)市场价值评价法市场价值评价法主要依据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变化来衡量并购绩效。
该方法通过分析并购事件发生前后企业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以及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比较,来评估并购活动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
(三)运营效率评价法运营效率评价法主要关注并购后企业的运营效率与质量。
该方法通过分析企业的生产效率、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变化,来评估并购活动对企业运营效率的改善程度。
(四)战略匹配度评价法战略匹配度评价法主要从战略角度出发,评估并购活动是否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
该方法关注并购后企业是否能够在业务领域、市场定位、资源整合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三、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一)财务指标评价法的优点在于数据易于获取、计算简便,能够直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关注短期财务指标可能导致企业忽视长期发展;同时,财务报表可能存在人为操纵的风险。
(二)市场价值评价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及时反映市场对并购活动的认可程度。
然而,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并购活动的实际效果。
此外,该方法对于非上市公司并不适用。
(三)运营效率评价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情况。
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综述,旨在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进行相关研究。
内容主要包括并购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国外常用的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等。
通过详细介绍各种方法的特点,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合理的理论指导。
1.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外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并购活动的结果却时常引发争议,有些合并被认为是成功的,而有些则被视为失败的。
因此,如何评价并购绩效成为了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 并购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并购绩效评价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评价并购绩效可以为企业提供改进并购决策的依据,为未来的并购活动提供经验教训。
其次,对并购绩效的评价可以帮助投资者和股东更好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提高信息透明度。
此外,评价并购绩效还能为相关的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提供参考,制定更为科学的政策。
3. 国外常用的评价方法国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在并购绩效评价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多种评价方法。
其中,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财务指标法、市场表现法、企业价值法和综合评价法等。
3.1 财务指标法财务指标法是最常见的并购绩效评价方法之一,主要通过比较合并后企业的财务指标变化来判断并购绩效的优劣。
常用的指标包括净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资产回报率等。
该方法简单直观,容易操作。
然而,由于财务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单一的财务指标评价往往忽视了一些非财务因素的影响。
3.2 市场表现法市场表现法通过比较并购后企业的股价表现来评价并购绩效。
常用的指标包括股价收益率、市值增长率等。
市场表现法更加关注市场参与者对并购交易的反应,更能反映潜在价值的变化。
然而,市场表现法依赖于金融市场的波动,容易受到市场因素的干扰。
3.3 企业价值法企业价值法主要通过比较并购后企业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来评价并购的成果。
跨国并购绩效理论综述
跨国并购绩效理论综述跨国并购绩效理论综述Gugler et al(2003)在运用全球并购数据库汤姆逊金融证券数据库等的数据对价值超过US$1百万的45000例并购案的统计中,发现跨国(CROSS-border)并购占21.7%,即1/5的并购是跨疆域的。
Doukas and Travlos(1988)检验了美国企业并购外国公司对美国企业股票回报的影响,Harris and Ravenscraft(1991)检验了外国公司并购美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福利收获的影响。
Very et.al.(1997)研究了相关地位(relative standing)与被并购的欧洲公司的总收入、销售额等绩效的相关性.这些研究跨国并购绩效的学者对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一般从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效绩的评价指标问题;二是绩效差异的原因问题。
对后者的研究数量较多。
绩效的评价指标大体上是用下面这些指标:超常收益(abnormal re- turns,并购当日的股票价格与预期的股票价格差异)、股东收益、总收入、销售额或市场份额等。
而导致绩效差异的因素更是数不胜数,我将它们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组织、体制状况、行业状况、并购过程的操作方法以及整合方法.下面将围绕这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组织因素与跨国并购绩效组织因素是指管理风格、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组织文化以及组织规模等方面。
各企业组织因素千差万别,直接关系到并购的绩效水平。
1.组织先前的并购经验经验是组织中一种主要学习资源。
有着不同环境下的经验的经理和工人比没有这些经验的经理和工人的生产性会更高(Walsh,1995)。
在国际化多样性企业的CEO[,s]比国内企业的CEO[,s]有着更丰富的知识结构(Calori,Johnson&Sarnin,1994).过去的并购经验可以加速企业形象建立的过程(Hitt et al.,1998)和被并购企业的资源整合。
(Han,2002)通过91家投资在中国的韩国企业分析,有着相当多的国际化经验的投资者比有着有限国际化经验的投资者能够展现更优良的业绩。
《跨国技术并购中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范文
《跨国技术并购中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篇一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技术并购已成为企业获取先进技术、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企业吸收能力为切入点,探讨了其在跨国技术并购中如何影响创新绩效的机理。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制。
一、引言跨国技术并购是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并购来获取先进技术、拓宽市场和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成功的技术并购并非易事,企业内部的吸收能力是决定并购效果的关键因素。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吸收能力在跨国技术并购中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二、文献综述企业吸收能力是指企业在面对外部知识、技术和资源时,能够识别、吸收并转化为自身能力的能力。
现有研究表明,企业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在跨国技术并购中,企业吸收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并购后技术整合的效率和效果,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
三、理论分析(一)企业吸收能力的构成要素企业吸收能力包括识别能力、吸收能力和转化能力三个主要部分。
识别能力指企业对外部技术和知识的敏感度和发现能力;吸收能力指企业对外部知识和技术的理解、消化和掌握的能力;转化能力则指将所获知识和技术转化为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并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能力。
(二)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企业通过跨国技术并购获取外部技术和知识后,需要依靠自身的吸收能力进行整合和利用。
吸收能力强的企业能够更快地识别和吸收外部技术和知识,并将其有效地转化为企业内部的技术和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
相反,吸收能力弱的企业则难以有效整合和利用外部技术和知识,导致并购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技术流失和浪费的情况。
四、实证研究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某跨国技术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吸收能力在跨国技术并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腾讯公司跨国并购的绩效分析
腾讯公司跨国并购的绩效分析腾讯公司是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之一,它在过去几年中进行了多次跨国并购。
这种跨国并购的战略是为了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影响力,以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在此文档中,我们将对腾讯公司跨国并购的绩效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腾讯公司的跨国并购策略腾讯公司一直秉承的策略是要为中国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推进国际化战略。
因此,腾讯公司经常进行跨国并购,以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增强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过去的几年中,腾讯公司进行了许多重大的跨国并购,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
这是腾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跨国并购交易,该公司以1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upercell的84%股份。
这笔交易助力腾讯站稳全球游戏市场的龙头位置,并帮助了Supercell在中国市场上的推广。
此外,腾讯还收购了欧洲数字音乐服务提供商Deezer和港口运营商Hutchison Global Communications等公司。
这些并购交易帮助腾讯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了业务规模以及市场份额,从而加强了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二部分:腾讯公司跨国并购的利弊分析在腾讯公司进行跨国并购时,肯定会面临多种利弊的考虑,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跨国并购可能带来的优点和缺点。
利:1. 扩大公司业务范围。
跨国并购使得腾讯能够拓展其业务范围,同时增加了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从而使公司更有可能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
2. 提高市场占有率。
跨国并购可以提高腾讯在世界各地数字娱乐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业务快速发展。
3. 帮助降低研发成本。
腾讯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利用其他公司的技术资源,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同时降低公司的研发成本。
缺:1. 需要高昂的收购价格。
跨国并购需要支付高昂的收购价格,这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2. 风险和不确定性。
跨国并购涉及到不同的文化和管理风格的整合,公司需要面临各种管理、组织和文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可能带来很多挑战。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研究综述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研究综述作者:赵春艳来源:《财会学习》2016年第14期摘要: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对并购后企业的绩效会产生影响,而并购绩效又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跨国并购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对并购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回顾和梳理了相关文献,总结了我国跨国并购对并购后绩效的影响,并补充和总结了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两个因素:政治关联和文化差异,以期对跨国并购绩效的进一步研究带来借鉴作用。
关键词:跨国并购绩效;政治关联;文化差异我国学者对于跨国并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实证对跨国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及分析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跨国并购绩效,促进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跨国并购对绩效的影响(一)跨国并购后绩效提升Dodde et al(1977)最早开启了对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
朱宝宪(2002)对沪深六十多家发生跨国并购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后的绩效显著提高。
吴迎(2004)的研究表明,发生并购后,企业在经历整合期和扩大生产的基础上,会带动企业经营效果的提升[1]。
陈雯等(2007)研究发现,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绩效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阎大颖(2009)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制度对并购后企业绩效的影响,东道国的制度越规范,跨国并购后的绩效越上升。
邵新建等(2012)以A股上市公司跨国并购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并购后引起公告日附近的累积异常收益率显著提升,表明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能创造协同效应[2]。
顾海峰(2013)通过对2000-2010年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企业在跨国并购后绩效提高,同时表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企业并非是影响绩效的因素。
胡杰武(2016)基于我国2006~2012年114例上市公司跨国并购案例,运用市场绩效研究方法,对收购方的短期财富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购方股东获得了显著的财富效应。
(二)跨国并购后绩效下降尽管一些研究结论表明跨国并购可以导致绩效的提升,但是另外一些学者却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跨国并购对企业绩效没有影响甚至会导致绩效的下降。
《跨国技术并购中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范文
《跨国技术并购中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跨国技术并购(Cross-border Technology M&A)已成为企业快速获取先进技术、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与创新绩效的关联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跨国技术并购背景下,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系列策略建议。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关于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研究逐渐增多。
企业吸收能力被定义为企业在外部知识获取、内部知识整合以及知识应用方面的能力。
而创新绩效则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等方面的表现。
现有研究表明,企业吸收能力是影响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在跨国技术并购的背景下,这一作用更加明显。
三、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一)理论框架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动态能力和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了跨国技术并购中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
(二)研究假设基于上述理论框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 企业吸收能力在跨国技术并购后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 不同维度的企业吸收能力(如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应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3. 跨国技术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和资源重新配置,将对企业吸收能力及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跨国技术并购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企业年报及并购案例等。
五、实证分析(一)企业吸收能力的维度与测量本文将企业吸收能力分为知识获取、知识整合和知识应用三个维度,并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测量。
(二)影响机理分析1. 知识获取:通过跨国技术并购,企业能够快速获取外部先进技术知识,为创新提供基础。
2. 知识整合:企业将新获取的知识与内部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提高创新能力。
《2024年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范文
《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间的跨国并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
并购绩效评价作为衡量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手段,其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二、并购绩效评价方法概述1. 会计指标法会计指标法是并购绩效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分析并购前后的财务报表,如收入、利润、资产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价并购的绩效。
其优点在于数据易于获取,操作简便。
然而,会计指标法容易受到会计政策、准则等因素的影响,可能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2. 市场指标法市场指标法主要通过分析企业股价、市值等市场数据来评价并购绩效。
该方法认为,市场会对企业的并购行为做出反应,通过观察市场数据的变化可以判断并购的绩效。
其优点在于能够及时反映市场的变化,但可能受到市场波动、投资者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3. 事件研究法事件研究法是一种以特定事件(如并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企业股价、市场反应等的影响,从而评价并购绩效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衡量并购事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且可能受到其他非并购因素的影响。
三、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1. 多元评价方法的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对并购绩效进行评价。
这些方法综合了会计指标法、市场指标法、事件研究法等多种方法的优点,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并购绩效。
2. 考虑非财务因素的影响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非财务因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如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员工满意度等。
这些因素在并购过程中往往被忽视,但它们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考虑行业差异与特殊情境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面临的并购环境与条件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根据行业特点、企业特性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评价方法的开发与应用。
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国外并购绩效评判方法探究综述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息推行,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得到技术和人才等资源,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并购来实现快速进步。
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并购实现扩张并具有浩繁好处,但并购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绩效评判。
因此,探究并购绩效评判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国外并购的定义与分类并购是指通过合并或收购其他企业或公司的产权,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实现双赢的战略行动。
依据并购可能的形式,可以将国外并购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对外直接投资并购。
横向并购主要指企业之间在同一行业内的合并与收购;纵向并购是指企业与其上游或下游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是指企业通过直接对外投资的方式参与并购。
2. 国外并购绩效评判的重要性国外并购绩效评判旨在确定并购的成功与否以及实现盈利的能力。
通过对并购绩效的评判,企业可以了解并购对企业自身的进步带来的好处和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决策。
绩效评判也有助于投资者、股东和金融机构等其他相关方进行决策,以及监督和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绩。
3. 国外并购绩效评判方法(1)财务指标法:财务指标法是最常用的绩效评判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分析并购后的财务报表,如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来评估并购的绩效。
常用的财务指标包括收益率、利润增长率、投资回报率、现金流量等。
(2)市场指标法:市场指标法主要通过分析并购后企业的股价变动来评判并购的绩效。
常见的市场指标包括股价收益率、市值增长率、市净率等。
(3)成本效益法:成本效益法主要思量并购前后的成本效益变化,以及潜在的风险和收益。
通过对比并购前后的成本效益来评估并购的绩效。
(4)综合评判法:综合评判法将财务指标法、市场指标法和成本效益法等多个绩效评判方法进行综合,通过权衡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来评估并购的绩效。
4. 国外并购绩效评判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各种国外并购绩效评判方法各有优劣。
财务指标法具有定量直观、易测算等优点,但其轻忽了更多的非财务因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市场指标法主要关注股价变动,但其能否准确反映并购绩效存在争议;成本效益法主要思量成本效益与风险,但成本效益的衡量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
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理论及实证研究述评
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理论及实证探究述评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外企业并购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和进入新市场的重要途径。
然而,国外企业并购到底对企业绩效有何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的理论和实证探究进行述评,以期深度了解并探讨该领域的探究现状和将来的进步方向。
一、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的理论框架在探究国外企业并购绩效之前,我们起首需要了解相关的理论框架。
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的理论主要分为资源基础理论、机会主义理论和中介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通过并购获得的资源和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技术、市场、品牌等资源,从而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这一理论强调通过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提升企业的绩效。
机会主义理论则强调企业并购决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和风险分担的问题,若果能够正确应对并控制这些风险,便能提高绩效。
这一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绩效取决于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灵活性。
中介理论则强调市场中介机构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作用。
金融机构、法律机构等在并购来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提供信息、风险管理和协调等服务,援助企业实现并购目标。
这一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绩效受到市场中介机构的支持和影响。
二、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探究实证探究是对国外企业并购绩效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通过观察和分析真实的企业并购案例,以科学的方法验证相应理论。
实证探究将理论与实际状况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揭示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探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整体绩效、市场竞争力、经营效率和财务绩效。
起首,企业整体绩效是衡量国外企业并购绩效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依据著名学者格鲁博夫在1993年的探究,他发现并购对企业整体绩效有乐观的影响。
但是,并购对绩效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市场条件、企业规模和行业特性都会对此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次,国外企业并购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何影响也备受关注。
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研究综述
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研究综述徐海红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不断升温,特别是资源型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金额上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国资源型企业的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国并购的热点。
本文对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绩效情况进行综述,并得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跨国并购绩效一、引言本文所指的资源分为能源资源和矿产及金属资源两部分,其中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及金属资源包括煤炭、金属资源和非金属资源。
(宋滨、李红霞,2011)资源型企业是指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占有,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辅以后续加工,尽可能利用区域内存在的自然条件,依靠资源的消耗实现成长的企业。
(刘建、李莉、关宇航。
2011)。
从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新建投资,即购买勘探权或者矿业权就地建厂,另一种是跨国并购。
也就是直接购买成熟的矿产和能源企业股份。
对资源型企业来说,新建投资很难获得高品位的矿产资源,而跨国并购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
可实现资源获取以及市场份额的迅速扩张(张洪、刁莉,2010)。
二、相关理论研究1.跨国并购动因理论研究。
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可能有多种:Hymer(1960)认为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是为了取得协同效应和获取垄断优势;Buckley和Casson(1976)通过对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的研究,认为企业跨国并购是为了将外部市场内部化,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Dunning(1977)提出了折衷理论,认为跨国并购是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折衷。
此外还有获取速度经济、追求协同效果(Nielsen.J.F.andR.W.Melicher,1973)、适应国际环境变迁、目标公司价值低估(Hannah,1977)、获取厂商优势、获取市场势力(克鲁格曼、奥泊斯法尔德,1988)近年来,我国资源类企业之所以能够频频进行跨国并购,是内外在因素共同交织,发挥作用的结果。
《企业并购的动因和绩效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6100字》
企业并购的动因和绩效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目录企业并购的动因和绩效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1.2.1国外文献综述 (1)1.2.2国内文献综述 (2)第二章企业并购动因理论及企业并购相关概念 (4)2.1 并购的含义及分类 (4)2.1.1 并购的含义 (4)2.1.2并购的分类 (4)2.2 企业并购的动因理论 (5)2.2.1 协同效应理论 (5)2.2.2 多元化理论 (5)2.2.3委托代理理论 (6)2.2.4市场势力理论 (6)2.2.5价值低估理论 (6)2.2.6 估值套利理论 (6)2.3 企业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7)2.3.1 事件研究法 (7)2.3.2 财务指标法 (7)2.3.3 非财务指标分析法 (7)参考文献 (7)1.2国内外文献综述1.2.1国外文献综述(1)企业并购动因的国外文献综述在国外,并购活动很早之前就开始进行了。
但是经过研究,学者们发现企业并购动因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难以归纳成一个确定概念。
就算是一家企业,在不同时间进行并购的目的也是有差异的。
Halil Kiymazh和TarunK.Mukherjee(2000)[1]通过对并购公司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公司为获得正的协同效应,增加股东利益而选择并购。
Kode,Ford等(2003)[2]认为企业发起并购也可能是想降低风险。
由于并购后被并购方的投资机会及融资由外转内,企业的融资成本风险会减小。
而Capron(1999)[3]通过研究得到了另一种结论,他们认为企业并购的动因在于取长补短,进而提高企业价值,也使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及地位提高。
Heaton(2002)[4]使用了一个简单模型,分析指出:当公司的决策者过于自信,会认为资本市场对本公司的股价低估了,或者高估项目的收益。
在情况一下,当必须用发行股票来进行融资,决策者会放弃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
在情况二下,会导致决策者其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分析摘要:本文选取联想并购IBM,TCL并购汤姆逊公司、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以及上海汽车并购韩国双龙跨国并购案例,通过财务绩效与组织资本分析这些并购案例的成败,引出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启示。
关键词:跨国并购;经济绩效组织;资本;联想;TCL;上海汽车跨国并购是企业迅速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进出市场成本的一种有效的资本运作方式。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席卷全球各个资本市场,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化趋势的加快,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走出去”成为中国一些优秀领先企业密切关注的发展战略。
2003-2005年,商务部多次出台鼓励海外并购的具体措施,外汇管理部门也主动开通绿色通道配合并购急需的外汇额度。
据Dealogic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在2003年到2005年间的年增长幅度约达到了50%以上。
虽然跨国并购可以使企业的规模达到迅速扩大,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真正产生合并的价值,据美国机构数据统计,仅有20%的并购案例能实现成功,而大部分并购都以失败告终。
一、案例简介(一)联想并购IBMPC业务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正式宣布收购IBMPC事业部,获得IBM在个人电脑领域的全部知识产权,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的销售网络、一万名员工,及为期五年内使用“IBM”和“Think”品牌的权利。
2005年5月1日收购完成,新联想的个人电脑业务约占全球市场的8%,是世界第三大电脑制造商。
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收购IBMPC业务,其中包括6.5亿美元现金、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及PC部门5亿美元的债务。
并购后,在新联想的股权分布中,联想控股占46.22%,IBM占18.91%,公众占34.87%。
在收购前,IBMPC业务的账面净资产为负6.8亿美元,联想并购IBMPC业务在初期整合是成功的,仅用了半年时间,联想就把原IBM的PC业务扭亏为盈。
《2024年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范文
《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快速扩张、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运作模式以及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1. 理论概述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通过购买东道国企业股权或资产,以实现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或经营权的行为。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效率理论、市场势力理论、内部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均强调了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实现规模经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 跨国并购的动因跨国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追求规模经济、获取战略资源、实现市场多元化等。
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快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获取被并购企业的技术、品牌、渠道等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跨国并购的运作模式1. 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同行业或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集中度。
其运作模式包括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等。
2. 纵向并购纵向并购是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
其运作模式包括上游资源型企业对下游加工制造企业的并购等。
3. 跨行业并购跨行业并购是指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实现多元化经营和分散风险。
其运作模式包括利用被并购企业的技术、品牌等资源,开发新的业务领域。
四、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1. 面临的问题(1)政策法规不熟悉: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往往对东道国的政策法规不够熟悉,导致在并购过程中遇到政策障碍和法律风险。
(2)文化差异: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后往往面临文化融合的难题,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
(3)资金压力:跨国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国企业在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上存在一定压力。
2. 解决策略(1)加强政策法规研究:我国企业应加强对东道国政策法规的研究,了解并购政策、税收政策等,降低政策风险。
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_陈健
不同 、 外部环境的变化 、 具体企业内部的各自具体情 况等 。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 , 外资并购 、 我国企业海外并 购和国内一些行业大规模并购整合的背景之下 , 对 于国外学者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总结分析 , 有助于 我国学者和并购企业研究目 前我国企业的 并购绩 效 , 并进一步指导并购的实践 。 本文主要从上述三 类并购绩效的研究中 , 抽象出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的 方法 , 并将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分为三类 , 即财务评 价、 股票评价和其他评价 。
在购买法下报告的更低的收入完全是由于并购会计方法的差异而不是经济绩效的差异因为购买法下资产帐面价值的提高并购后收购法下帐面资产会比股权联合法下的帐面资产大运用到并购交易中的会计方法不同可能会影响收入从而歪曲并购绩效主要的会计选择包括对商誉和重组成本是立即注销还是资本化以及被收购资产的价值重估chatterjee所证明的会计方法的选择可以显著的扭曲基于获利能力的并购效果评价他们发现到1984年对英国的并购者获利能力没有明显的变化19851989年间的收购当关于收购中商誉的创新性记账方法广泛使用时并购后获利能并购绩效的股票评价并购绩效的股票评价又称作股票价值法股市价值法或事件研究法study
[ 9] [ 8] [ 6]
营现金流来评价运营绩效的提高 。 他们定义运营现 金流为销售额减产品销售成本 , 减销售和管理费用 , 加折旧和商誉支出 。 用这个评价指标除资产的市场 价值 ( 股权的市场价值加净债务的账面价值 ) 来提 供一个回报的度量 , 在不同的公司间进行比较 。 不 像账面资产的会计回报 , 税前运营现金流回报评价 排除了折旧 、 商誉 、 利息支出 / 收入和税收 。 因此不 受并购会计方法 ( 购买法或股权联合法 ) 的影响和 / 或并购支付方式 ( 现金 、 债务或股权 ) 的影响 。 H e a l y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并购绩效理论综述Gugler et al(2003)在运用全球并购数据库汤姆逊金融证券数据库等的数据对价值超过US$1百万的45000例并购案的统计中,发现跨国(CROSS-border)并购占21.7%,即1/5的并购是跨疆域的。
Doukas and Travlos(1988)检验了美国企业并购外国公司对美国企业股票回报的影响,Harris and Ravenscraft(1991)检验了外国公司并购美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福利收获的影响。
Very et.al.(1997)研究了相关地位(relative standing)与被并购的欧洲公司的总收入、销售额等绩效的相关性.这些研究跨国并购绩效的学者对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一般从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效绩的评价指标问题;二是绩效差异的原因问题。
对后者的研究数量较多。
绩效的评价指标大体上是用下面这些指标:超常收益(abnormal re- turns,并购当日的股票价格与预期的股票价格差异)、股东收益、总收入、销售额或市场份额等。
而导致绩效差异的因素更是数不胜数,我将它们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组织、体制状况、行业状况、并购过程的操作方法以及整合方法.下面将围绕这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组织因素与跨国并购绩效组织因素是指管理风格、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组织文化以及组织规模等方面。
各企业组织因素千差万别,直接关系到并购的绩效水平。
1.组织先前的并购经验经验是组织中一种主要学习资源。
有着不同环境下的经验的经理和工人比没有这些经验的经理和工人的生产性会更高(Walsh,1995)。
在国际化多样性企业的CEO[,s]比国内企业的CEO[,s]有着更丰富的知识结构(Calori,Johnson&Sarnin,1994).过去的并购经验可以加速企业形象建立的过程(Hitt et al., 1998)和被并购企业的资源整合。
(Han,2002)通过91家投资在中国的韩国企业分析,有着相当多的国际化经验的投资者比有着有限国际化经验的投资者能够展现更优良的业绩。
Markides和Oyon(1998)也认为先前的国际并购经验能够更有效的管理和整合并购。
可是,Haleblian和Finkelstein(1999)认为组织先前的并购经验的影响由正到负。
目标企业与先前的目标企业越类似,并购效果越好。
但当这些先前经验如果被不适当的总结,组织先前的并购经验与并购绩效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甚至呈负相关关系。
总之,研究表明,先前的经验被发现预示着后来的并购成功(Bruton,Oviat,White,1994),同时也预示着并购绩效的下降(Kusewitt,1985),以及对并购绩效没有影响(Lahey and Conn,1990)。
2.组织规模当目标公司的规模增加时,并购企业的超常收益也增加(Asquith et al,1983;Kang,1993)。
但是 Cakici etal.(1996)利用发生在1983-1992年间的195个外国公司并购美国企业的数据推出与上述相反的结论:在国际并购中,外国收购者的超常收益同收购者与目标公司的相对规模没有关系。
3.管理风格差异与绩效管理风格是指管理要素和组织的主体文化(Bhagat,McQuaid,1982;Sathe,1985)。
它包括下列一些要素:管理群体对待风险的态度,他们的决策方法,以及控制沟通类型偏好(Covin,Slevin,1988; Khandwalla,1977;Miller,1987).管理风格的一致性能够促进并购后的吸收,而管理和哲学上的差异会成为成功并购的障碍(Davis,1968)。
Buono 和Bowditch(1989)提出假设,管理风格上的差异是企业通常未达到并购前进行的可行性研究所预估的绩效水平的主要原因。
二、体制环境与跨国并购绩效根据体制理论,体制环境从宏观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政治和司法制度;另一类是文化和意识形态(North,1981)。
在既定国家体制要素影响国际竞争力(Porter,1990)。
美国的体制框架显示能够刺激国家经济发展,而日本体制要素据说能够帮助创造竞争力的组织(Hill,1995)。
从微观环境讲,体制环境包括公司的治理结构、代理制度等。
1.经济法律状况经济因素包括市场的吸引力(Bruke,1984)、竞争密度(Porter,1980)、环境的可预测性(Ilinitch et al.,1998)和资源的可行性(Steensma and Lyles,2000)等.法律制度包括:法律上保护或优惠、官员的介入、官员的专断和guanxi(关系)的重要性。
Child et al.(2003)用615家香港在大陆运营的子公司的调查数据得出以下结论:市场竞争的密集程度与子公司绩效无关。
Child et a1.(2003)还认为环境的不可预测与跨疆域子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市场吸引力与资源的可行性呈正相关关系;官员的介入和专断与绩效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最后他们还得出: guanxi的重要性对绩效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2.汇率的影响Harris and Ravenscraft(1991)用实证的方法验证国际并购中的收益与汇率影响系统相关,他们发现美元越强势,对美国收购者来说收益越大。
换句话说,买者的货币相对于美元是强势的话,把美国企业作为它的目标企业进行跨国收购的收益就高。
3.文化差异Jemison、Sitkin(1986)和Buono et al.(1985)认为,当两个企业有相对大的文化差异很可能导致“文化模糊”和过程损失。
大的文化距离与高程度日常并购整合冲突紧密相连(Jemison and Sitkin, 1986)。
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双方存在明显文化差异的购并,投资者往往持消极态度。
Buono,Bowditch和Lewis(1985)则进一步判断,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的差异很有可能是购并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
与前面看法不同,很多跨国并购研究对民族文化的存在持积极态度。
Morosini,Shane和Singh (1998)在1987-1992年间调查52家跨国并购的企业发现,多国籍企业可以通过进入目标公司并获得嵌入民族文化中的多样化的惯例和技能,可以提高跨国并购的绩效。
Barney(1986)认为,跨国企业需要拥有多元化的惯例和技能,以应对多元化的世界。
Larsson和Finkelstein(1999)的研究更明确,他们认为跨国购并(民族文化差异)意味着更高的购并潜在价值,更低的员工抑制和流失率。
此外,Very et al.(1997)通过调查被英国、法国和美国企业并购的英国、法国企业的高级经理得出:被并购企业的并购后的绩效水平与并购企业的预期文化吸引力直接相关。
4.公司治理结构状况Markides和Oyon(1998)利用236个美国企业在加拿大和欧洲的并购案例数据,推导出一系列结论:包括在国际并购中,一个企业拥有大宗股票的股东越多,越能够创造价值。
这是因为这些股东可以仔细的监管管理,其结果可以防止一些浪费的并购。
同时他们推导出,董事会内部人数量与国际并购呈负相关关系。
这暗含着董事会如果由内部人(例如:公司经理人)占主导地位就不能适当监管经理人,因此他们从事的国际并购就是价值毁灭性并购.Ravenscraft and Scherer(1987)认为国内并购的协调、整合、运营的代理成本就比较高,而国际并购由于存在于并购者和被并购者母国的物理和文化的距离,其协调和整合的代理成本尤其高.Morck和Yeung(1992)发现并购者的回报与经理人员盘踞权力呈负相关。
Child et al.(2003)结论:在香港母公司和大陆子公司之间控制紧密和强度整合与绩效呈正的相关关系。
三、行业状况与跨国并购绩效1.并购行业的相关程度按照Rumelt(1974)的分类法,将并购分成相关并购和非相关并购。
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资源或产品一市场类似,它们之间的并购称之为相关并购,或相关多元化;如果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处在不同的市场,并且他们的产品并不直接竞争,则称为非相关多元化,或混合并购。
Markides和Ittner(1994)认为在国际并购中,相关并购比非相关并购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
但是一些研究表明,相关并购与非相关并购在总体价值创造方面无显著差异(Seth,1990)。
Lubat- kin(1987)用发生在1948-1979年间的1031起美国FTC备案的最大并购案例证明得出与传统假设正相反的结论.传统假设认为: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股东价值在产品集中型并购时升值最高,依次随着水平并购和市场集中型并购、纯粹混合并购以及垂直并购而降低。
而Lubatkin的实证结果顺序与上面正相反。
Ghosh(2001)及Linn和Switzer (2001)发现企业集中度与长期绩效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更进一步,Agrawal,Jaffe 和Mandelker(1992)发现混合型并购的长期股价水平要高于非混合型并购。
另外, Shelton (1988)研究表明并购允许井购者进入新的但不是相关的市场,可以为股东创造巨大价值。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显示,实际情况与上述描述相比较更为复杂。
亦即多元化并购与绩效的关系是一种非线性关系.Lubatkin和Chatterjee发现,企业的绩效随着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开始增加,然后再减少。
初期的正向相关是因为: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效应;后期的反向相关又是因为协同效应的减弱与资金成本的提高带来财务风险的提高。
2.并购行业特点Anand和Singh(1997)研究了美国国防工业多样化(diversification-oriented)并购与集中(consolidation-oriented)并购的绩效差异,其结论是处于产业的衰退阶段,集中并购的股票市场和运营绩效优于多元化并购,Bruton、Oviatt和White(1994)研究了51起困境企业的相关性并购和非相关性并购,发现困境企业的相关性并购其成效优于困境企业的非相关性并购。
Park(2003)研究了在比较盈利性的产业,相关多元化比非相关多元化更加可获利.Kwok and Reeb(2000)提出上游—下游假说,不同国家相关业务的风险影响外国直接投资。
投资于上游企业(在比较稳定的经济)可以降低风险,而投资于下游产业却增加了风险。
Kwok and Reeb认为美国具有“世界最稳定的”特点,暗含着投资于美国的外国企业可以减少风险.非美国企业的国际化与系统风险是负相关。
此外,还有对公共行业与私有企业的并购差异进行研究,发现公共企业的利润率不如私有企业的利润率高,最大的公共企业的利润率最低。
四、并购过程的操作方法不同与跨国并购绩效1.支付方法和数量有两种基本支付办法:现金支付和股份(资产)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