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实践教学教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教学教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教案【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授课教师】许纯【授课对象】教科院2012级教育技术专业1205、1206班【教学专题】第一教学单元: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实践教学时间】第七周【实践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进行奋起抗争的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主题:摸拟时事报道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间遂道,你和你的同学们作为富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一同回到一百多年前备列强欺凌的中华大地,你们能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向世人报道自已的所见所闻?内容及形式:以“侵略与反侵略”为主题,以富有正义感的当事人的身份,摸拟进行时事新闻报道:向世界报道发生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报道范围: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期间的某一事件、人物等。

例如,以“北洋水师苦战黄海大东沟,致远舰邓管带昨日殉国”为题,报道黄海海战,重点报道邓世昌英勇牺牲的情况。

报道要求:标题醒目,时间、地点明确,内容具体,过程清楚,文字简洁。

活动采用分组形式,个人撰写时事报道初稿,提交小组审议并修改。

每组选出最佳稿件,可采用“新闻发布”的形式,通过朗读、投影显示、展览等多种形式,在全班进行交流并投票选出优秀作品。

【作业】新闻稿【教学专题】第二教学单元: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实践教学时间】第11-12周【实践教学目的】通过重走长征路活动,体会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同学们可以在熟悉教材、搜集相关资料过程中提高组织资料和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同时培养自已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主题:重走长征路内容及形式: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下编:“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内容为素材,开展“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052018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分: 3总学时: 48 理论学时: 48 实验(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思想品德修养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二、课程简介(一)课程任务和任务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以政治思潮为主线,以专题形式,阐述了近代百余年中国社会主要的政治思潮以及彼此间的交替、碰撞,及其对中国社会进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大变革时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解除民族忧患、救国救民不断向西方寻求真理,以期国家独立、民族富强所作出的种种尝试与努力。

将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先进分子选择最终科学社会主义以及这一理论在中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主题与特征。

2.使学生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政治思潮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3.使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客观评价各阶级、阶层、政治集团的政治主张。

4.使学生充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晚清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总学时:4学时)第一节清王朝的没落与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学时:2)第二节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学时:2)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难点:清王朝的没落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清王朝的没落与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掌握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有哪些?第二章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思想(总学时:4学时)第一节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论(学时:2)第二节洪仁玕与《资政新篇》(学时:2)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论;洪仁玕与《资政新篇》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论;掌握《天朝田亩制度》,掌握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事件,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屈辱史2.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社会变革3.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探索4.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5. 军阀割据与民主革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关键事件。

2. 教学难点:各时期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及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4. 观看历史纪录片:辅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增强课堂的生动性。

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屈辱史(1)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3)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后的近代化探索。

2.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社会变革(1)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衰落。

(2)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

(3)引导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探索(1)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成果。

(2)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4.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1)讲述戊戌变法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3)介绍辛亥革命的过程、成果和影响。

(4)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深远影响。

5. 军阀割据与民主革命(1)讲解军阀割据的形成和影响。

(2)分析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

(3)引导学生了解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和目标。

6. 北洋政府与新文化运动讲解北洋政府的成立与特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与改革7.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介绍国民革命的起因、过程和主要事件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觉醒和团结8.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讲述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战略战术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影响介绍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9.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主要政策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成就和挑战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发展道路10.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介绍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措施和成就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方向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北洋政府与新文化运动教学重点:北洋政府的成立与特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影响7.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教学重点:国民革命的主要事件,抗日战争的影响教学难点: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和民族精神8.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教学重点:解放战争的过程和胜利意义教学难点: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9.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主要政策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挑战10.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主要措施和成就教学难点:改革开放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长远影响八、教学方法6. 北洋政府与新文化运动结合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讲解北洋政府的历史地位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新文化运动的文化意义7.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利用历史地图和战争档案,分析国民革命的战略战术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精神和英雄人物8.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通过纪录片和史实材料,生动展现解放战争的历程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比较,理解新中国的历史意义9.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使用历史数据和实例,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10.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通过新闻报道和人物访谈,生动展示改革开放的成就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观察,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贡献九、教学过程6. 北洋政府与新文化运动通过讲述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引入新文化运动的讨论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其影响7.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结合历史事件,讲解国民革命的起因和过程通过分析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让学生了解民族抗争的历史8.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通过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引导学生理解战争的胜利意义讲述新中国的成立过程,让学生感受历史转折点的重要性9.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背景,讲解主要政策的内容通过案例研究,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成就10.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结合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讲解其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改变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的深远影响十、教学评价6. 北洋政府与新文化运动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估对北洋政府和新文化运动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的分析能力7.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通过写作assignments 或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认知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精神和英雄人物的评价能力8.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通过考试或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对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的理解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的分析能力9.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析报告,评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挑战的分析十一、教学内容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讲解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变化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13.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讲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和挑战14. 中国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介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15. 中国的未来展望与历史使命讲解中国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及其对未来的影响分析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国公民应该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十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及其特点教学难点: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意义和优势13.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教学重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教学难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14. 中国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教学重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教学难点: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5. 中国的未来展望与历史使命教学重点:中国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及其对未来的影响教学难点: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十三、教学方法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结合社会调查和统计数据,展示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变化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改革开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评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和不足13.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利用国际新闻和外交文件,分析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联合国会议,让学生体验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14. 中国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经济发展报告和环境保护资料,讲解中国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路径15. 中国的未来展望与历史使命通过未来预测和情景分析,让学生思考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引导学生讨论作为中国公民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十四、教学过程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变化,引入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分析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通过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发展历程评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13.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分析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让学生了解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体验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让学生思考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和挑战14. 中国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讲解中国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引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15. 中国的未来展望与历史使命通过未来预测和情景分析,让学生思考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讨论作为中国公民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十五、教学评价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估对改革开放后社会变迁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社会变迁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的分析能力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通过写作assignments 或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和不足的分析能力13.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通过写作assignments 或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案,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对外关系、全球治理、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以及未来展望等十五个章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也随之出台。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下面将对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进行详细解读。

一、总则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的。

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史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我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事件。

二、课程设置1. 第一部分:我国近现代史的演变本部分主要介绍我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概念、时间线、政治制度的变迁和我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2. 第二部分:近代我国的改革与变革本部分主要介绍近代我国的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3. 第三部分:近代我国的对外关系本部分主要介绍我国近代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4. 第四部分:我国近现代史的综合实践本部分主要进行近现代史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实地考察、实践活动和课外阅读。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使命。

3. 培养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史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四、教学内容1. 我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概念和时间线2. 我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变迁3. 我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4. 近代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5. 近代我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6. 近代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7. 我国近代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国际地位变化五、教学方法教师将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六、教学评价教师将通过考试、作业、实践活动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史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份超级实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可是把这个方案打磨得光彩照人,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实践教学目标咱们得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感受历史变迁,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锻炼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1.近代中国历史背景从鸦片战争开始,让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的历史背景,包括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等。

2.太平天国运动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分析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洋务运动让学生探讨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成果,了解洋务派与保守派的斗争,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4.戊戌变法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维新派的政治主张,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5.辛亥革命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意义。

6.抗日战争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让学生感受民族英雄的英勇无畏,弘扬民族精神。

7.解放战争分析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局,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实践教学方式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

2.观看纪录片挑选一些优质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小组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观、讨论、研究等,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史纲实践教学大纲(3篇)

史纲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发展的情感。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写作、演讲、辩论等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

2.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

3. 世界史:古代世界、中世纪、近代世界、现代世界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

4. 历史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主义、实证主义等。

三、教学安排1. 课时:共48课时,每周2课时。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

3. 评价方式:平时成绩(30%)、课堂表现(20%)、作业(20%)、期末考试(30%)。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史纲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教师系统讲解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3. 讨论:组织学生围绕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或制度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受。

6. 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写作、演讲、辩论等。

7.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

五、实践教学环节1. 课堂讨论:针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或制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受,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手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手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手册第一章课程介绍本节主要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1.1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事件与发展趋势,掌握相关史实及其历史背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趋势,懂得尊重历史、传承文明、发扬民族精神,为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2.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化进程;3.近代中国的崩溃与求索;4.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运动;5.近代中国文化与文化人物;6.中国近代政治制度与思潮;7.近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影响。

1.3 教学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本课程要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如文献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辩论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意识。

第二章教学理念本章主要介绍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及教学实施的教学理念。

2.1 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本课程的设计理论基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点为出发点,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实践能力。

同时,本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中国近现代史的复杂性,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以期将这种意识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联系起来。

2.2 教学实施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施中,强调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做好时间规划和任务分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在班级活动、文化实践、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参与和贡献,以期进一步加强学生个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详细设计了课程中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应用方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学时:36学分:2一、课程教学对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集历史性、理论性、教育性、知识性、政治性、科学性等于一体的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高校本科学生必修课程。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本科所有专业的全日制大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本科各专业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而不是历史系本科生的专业课。

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研究,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XXX,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增强坚持XXX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信念;了解XXX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课程的义务:(1)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与中国封建势力相联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从而充分地认识到反动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意识,以加强民族自尊心、自自信心和高傲感。

(2)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包括先辈分子和通俗大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费力探索、顽强斗争的历程及其经历教导,充分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挑选了XXX、挑选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强拥护党的带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3)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表里的环境,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XXX为带领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体味到中国挑选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4)通过《纲要》课的教学,睁开有关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20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20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一、课程实践教学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0110002课程类别:全院必修适用专业:全院课程简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并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

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极度贫困落后的中国逐步变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学习本课程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谢奋斗。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二、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提高大学生辨别历史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通过实践,让大学生能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加大学生在中国工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实践教学基本原则1.与课程教学目标的相符合原则2.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相符合的原则3.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体受益的原则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四、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内容及考核(一)时间安排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周内根据各自课程表自行安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0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0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一、制定本方案的依据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要求,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特点,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本方案的指导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主旨是通过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阐释,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探索国家出路,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的斗争,理解“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与同学们亲身参与的社会实践,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切实增进《纲要》课程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三、实践教学安排(一)内容实践教学主要围绕“主题征文”展开,任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主题开展征文(见附件一)。

学生可以就某一主题内容联系实际进行写作。

(二)时间与进度主题征文贯穿整个学期。

任课教师可结合理论教学安排指导学生开展有关主题的讨论、调研、文献收集、框架设计等。

课程结束前提交主题征文。

(三)组织与形式1、教师在开学初对每一个教学班级进行分组(建议10人一组),每一组选定一个主题,并撰写一篇实践论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

严禁各种抄袭。

2、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班内开展主题讨论、交流活动。

(四)考核教师负责对实践活动的开展及论文撰写给予必要的组织和指导,并对学生论文进行认真评阅。

根据学生完成的实践成果的过程和质量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

考核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

(五)课时分布实践教学共计18课时,其中:分组、帮助学生选题、推荐资料,4学时;指导学生论文设计、撰写论文,10学时;评阅论文,4学时。

四、实践论文要求(一)论文质量要求围绕主题, 选择一个有研究意义的近代中国历史问题进行研究并以论文的方式呈现,同时,鼓励各小组同学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来安排更具特色的论文设计来表达主题内容。

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3篇)

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课程。

实践教学作为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1.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5.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1. 参观历史遗迹:组织学生参观近现代历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氛围,了解历史事件。

2.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讲解我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3. 课堂讨论:围绕课程内容展开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锻炼能力。

5. 课题研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感兴趣的历史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论文或报告。

四、实践教学的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2. 情景模拟法: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5. 跨学科教学法: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如文学、艺术、哲学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五、实践教学的效果1. 学生对近现代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入,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得到提升。

2.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开展方式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调研。

通过实践调研数据和历史史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屈辱史和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史,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历史责任和社会重任做好思想准备。

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通过借鉴历史,思考和探求中华民族赖以走向近现代化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培植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自信又虚心的新民族文化心理特质,以此实现课程开设的内在诉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形式①参观调查(历史遗迹)和访谈(口述史);②文献资料查阅与演讲比赛。

四、组织实施①第1周教师布置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上述三种实践形式之一种;②第2~8周起,学生个人或小组围绕实践主题开展调研;③第9~11周教师对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参观走访或者资料查阅与整理;④第12~14周左右,实践小组内部讨论,撰写“纲要课”实践报告;⑤第15~16周,期末停课以前,教师根据调研情况以及实践报告撰写情况,推荐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班级内部的交流研讨,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⑥第17周,教师推荐优秀专题参加课程组的汇报,课程组根据每年实践的具体形式组织辩论赛、参观走访成果展示以及历史知识演讲比赛等主题活动。

五、考核根据学生实践报告写作和课堂汇报,教师评分。

实践报告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0%。

六、成果展示学生每小组交一份实践报告;适时举办“南京农业大学思正杯大学生历史知识演讲比赛”或者“南京农业大学思正杯辩论赛” 以及“近现代史中的南京——图片展”等活动。

七、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我们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1.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我们要确定实践教学内容。

这里,我打算从三个部分来展开:1.近现代重大事件: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近现代重要人物: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

3.近现代文化成就:红楼梦、鲁迅小说、巴金散文、老舍话剧等。

三、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重大事件,感受历史氛围。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实地感受历史。

四、实践教学安排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课堂讲解:介绍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

实践活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

2.第二阶段: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课堂讲解:介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

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小组讨论。

3.第三阶段:近现代文化成就课堂讲解:介绍近现代文学、艺术成就。

实践活动:文学欣赏、小组讨论。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收获。

2.小组互评:小组内部相互评价,促进团队合作。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给出建议。

1.关注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注重实践效果: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注意事项:1.实践活动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不能跑题。

2.情景模拟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角色扮演不到位的情况。

3.实地考察时,学生安全问题和纪律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4.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参与度不高。

解决办法:1.对于实践活动与课程内容的结合,教师需要提前准备,设计好每个活动的具体目标和步骤,确保实践活动不会偏离主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本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本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2092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文名称:Compendium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学分: 2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国史、国情的了解,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国史、国情,熟悉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深刻领会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能力要求:具有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技能,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养。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虽然以讲授中国近现代史为主要内容,但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历史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有交叉的内容,要把握教学角度,力求避免重复。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根据专题教学,设讲授一个学期,建议开设4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实践学时总学时第一讲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 2第二讲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4 6第三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 4第四讲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历史巨变 3 3第五讲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 4 7第六讲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 2第七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 4 8第八讲为新中国而奋斗 2 2第九讲新中国的伟大征程 2 4 6总计24 16 40五、教材与参考书辅学读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习参考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实践教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创新就要实现从传统的以“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强化实践,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道路,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得到加深理解,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实现“内化育人”的最终目的。

二、实践课程设计的思想及课程目标
(一)设计思想
《纲要》社会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形式,采用“模拟时事报道+阅读实践+社会实践调查”等方式加以实施。

课堂实践主要是模拟时事报道和阅读实践;校园实践主要是参与、指导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主要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模拟时事报道的活动,加深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进行奋起抗争的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实践,加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历史进程的理解,更好地继承艰苦奋斗、勇于奉献、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3.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加深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三、摸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侵略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实践主题:摸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侵略。

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间遂道,你和你的同学们作为富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一同回到一百多年前备受列强欺凌的中华大地,你们能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向世人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
2.实践教学内容:以《纲要》的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中的“侵略与反侵略”为主题,以富有正义感的当事人的身份,摸拟进行时事新闻报道:向世界报道发生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3.实践教学的目标:通过模拟时事报道的活动,加深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进行奋起抗争的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表述
历史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提示:(1)报道范围: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期间的某一事件、人物等。

教师应先放映教学片《苦果》。

(2)报道要求:标题醒目,时间、地点明确,内容具体,过程清楚,文字简洁。

(3)活动前,准备相关历史书籍,以便实践教学中查阅。

(4)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完成。

5.实践教学步骤:(1)分工选题:每组负责《纲要》上编的内容。

每组设组长1人。

组内每人选定一项时事报道的专题。

(2)撰写报道:个人撰写时事报道初稿,提交小组审议,修改后填表。

(3)全班交流:可采用“新闻发布”的形式,通过朗读、投影显示、展览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4)协商评价:约定评价标准;可采用小组集体评价、小组之间互评、全班范围内投票推举等方式,评出优秀作品。

四、阅读实践的设计与实施
1.教学提示:在教授中编内容之初,布置阅读任务:阅读一部关于中共重要政治军事领导人传记性质的书,写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要注意两个联系:一是联系大学生本人的思想实际;二是联系国际国内现实。

字数1600字以上。

2.教学步骤:(1)分组宣读评议,推荐出优秀作品。

(2)优秀作品全班交流。

(3)协商评价:约定评价标准;可采用小组集体评价、小组之间互评、全班范围内投票推举等方式,评出优秀作品。

五、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之社会实践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1.实践教学主题:以《纲要》下编“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内容进行社会实践调查。

2. 实践调查的形式:实践基地调查;假期回到家乡进行社会实践调查;
3. 实践教学要求:
1)根据学生层次班级参与考察对象的实际情况,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组织机构、成员名单、日程安排、注意事项。

2)考核学生实践成绩应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结果考核为主。

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参与程度、实际表现为依据,结果考核主要以学生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报告,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书面形式)、社会服务的效果(总结报告、社会评价等)等为依据。

每个学生每学期应向任课教师提供 1 份不少于3000 字的书面材料。

六、课时分配与成绩考核
1、模拟时事报道和阅读实践各占两个课堂教学时间;社会调查实践与学工部门联合开展,主要利用课后和节假日时间。

2、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课程考核,其考评公式为:X=(A+B)×60%+C×40%。

X为总评成绩、A为期终成绩、B为平时成绩、C为社会实践成绩。

模拟时事报道和阅读实践在为平时成绩(B)一部分计算,同时这两个环节连同社会调查实践
作为社会实践成绩(C)纳入考评公式计算。

七、教材与参考书
1、推荐使用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8年2月。

2、主要参考书
胡德坤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何沁方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2月。

胡绳主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人民出版社。

张华腾等主编:《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

翦伯赞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