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可直接打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3新教材)
第一课:认识数字
目标
- 认识数字1-10
- 能正确书写数字1-10
- 能正确分辨数字1-10的顺序
教学内容
1. 数字1-10的认识
- 通过图示和实物配对,让学生认识数字1-10。
- 引导学生用手指标示并边数边说出数字1-10。
- 让学生用纸和笔正确书写数字1-10。
2. 数字1-10的顺序
-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摆放。
- 命名数字卡片的顺序,让学生边命名边指向相应的数字。
教学步骤
1. 导入:出示图示和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研究数字的意愿。
2. 认识数字:让学生根据图示和实物,逐个认识数字1-10,并边说边数。
3. 正确书写数字:引导学生用纸和笔正确书写数字1-10。
4. 数字的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摆放,并命名数字的顺序。
5. 小结:复数字1-10的认识和顺序。
教学资源
- 图片或图示:数字1-10的图示和实物图片
- 数字卡片: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评估
- 提问学生:要求学生边指着数字卡片,边说出数字的顺序。
- 观察学生:观察学生在纸上正确书写数字1-10的能力。
- 反馈学生:及时纠正学生书写数字的错误。
教学延伸
- 引导学生用实物或图片创设数字的游戏,巩固数字1-10的认识和顺序。
- 让学生尝试在数轴上标出数字1-10的位置。
第二课:数一数
(继续编写教案)。
苏教版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算24点》教案
苏教版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算24点》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知道什么是“算24点”,并了解算法和规则。
2.提高学生的算术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计算器、板书、教学用具等。
2.学生需要准备笔和纸。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导入:1.我们今天要学的课程是什么?2.你们知道什么是“算24点”吗?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算24点”的算法和规则:1.算法:使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符,将4个数运算得到结果为24。
2.规则:每个数都必须使用一次且仅一次,运算过程中可以使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除法运算时,必须保证结果是整数。
练习1(15分钟)让学生自己组合4个数字,使用加减乘除运算得到结果等于24。
让学生分组比赛,第一个算出的小组获胜。
规律总结(10分钟)让学生汇报自己最后算出的结果和运算过程,尝试发现一些规律和方法。
练习2(15分钟)让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4个数字,竞赛答题。
每个题目10秒钟,先答对者得分。
答错或时间到,相应得分扣除。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课后练习1.再次尝试组合数字得到结果为24,并总结一些操作技巧和规律。
2.练习完整列举出4个数字的算法和结果,思考有没有更简单高效的方法。
总结“算24点”不仅是一项有趣的游戏,更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挑战。
通过此次教学,学生不仅提高了算术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新苏教版小学3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表格式】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是多少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间隔排列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多彩的“分数条”第八单元期末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倍的认识练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5的3倍是多少?6的8倍是多少?10的2倍是多少?9的5倍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三)比较练习。
1.第8页的第2题。
先让学生在图中填出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2.第8页的第3题。
3.第8页的第4、5题。
(四)创编练习。
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四、课作。
(8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4页。
『提高题』连线拼题:体育组的器械室里球类数量需要整理统计,下面各组将收到为你们准备的9张小条信息(散乱放置),→快速列式的方法:用乘法计算→提示:搞清楚谁是1倍数,谁是5倍数。
→提示:梅花鹿是1倍数,大象是4倍数。
→点拨:提出求倍数的问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全对的做“提高题”练习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乘法练习二(1)练习二(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练习三(1)学生独立完成。
【整体练习】1.完成练习单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一)创编题改错(二)活用题(1)完成书本P19第3题。
(2)完成书本P19第4题。
(2)完成书本P19第5题。
2.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说说每题是怎样思考的。
(2).集体交流三、课作(25分钟左右)1.完成《补充习题》第16、17页。
2.提高题四、家作1.《课课练》第12页。
2.阅读小数报第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
点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方法;2.能够对两位数进行进位乘法计算;3.发现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区别;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算术操作的技能。
教学重点1.掌握进位乘法的方法;2.发现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区别。
教学难点1.能够对两位数进行进位乘法计算;2.掌握进位乘法的技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教案、样张;2.学生准备笔、纸、算盘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1. 一起观察问题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5 × 6、13 × 2,这些都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不进位乘法进行计算。
2. 不进位乘法1.教师先讲授5 × 6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依据10以内乘法,对十位和个位分别进行计算,最后将两数相加即可。
如下所示:5 ×6 =(5 × 5)+(5 × 1)= 25 + 5 = 302.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不进位乘法计算方法,加强理解。
3. 进位乘法接着,我们来看看带有进位的乘法计算。
我们知道,当个位相乘时,如果所得积大于等于10时,就需要向十位进位。
如下面的计算所示:14 × 35 =5 × 4 = 20(个位)5 × 1 + 3 × 4 = 17(十位)3 × 5 = 15(百位)计算结果为:14 × 35 = 490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一位一位地竖着乘,并将同位的积相加。
这种计算方法虽然比不进位乘法麻烦一些,但在计算大数和更高级的数学问题时,它是非常必要的。
4. 练习现在,我们来做一组练习题,巩固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1.42 × 31 =2.78 × 29 =3.57 × 32 =5. 总结1.学生可以自己计算一组两位数的乘积,进一步巩固练习;2.总结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区别,加深学生的理解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一、单元内容概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这是学生乘法运算的重要阶段。
在前一单元中,学生已经了加法和减法运算,本单元将引导学生进入乘法运算的。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生将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态度,树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在进行进位乘法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的兴趣和效果。
2. 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理解乘法的运算方法。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和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乘法运算的。
2.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3. 练与操作:学生进行实际的练和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内容,反思的过程和方法,提高的效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与测验评价:评价学生在作业和测验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算能力。
3. 反思评价:评价学生的反思,了解学生的体会和收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1×10= 3×32= 5×11= 2×20= 30×3= 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 60×2=120(个)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3. 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两位数的乘积。
2. 新课: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价格、计算人数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6. 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乘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乘法运算规律,如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等。
2. 鼓励学生运用乘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3. 引导学生进行乘法游戏,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024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细致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0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实践活动为主,一来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来在实践操作活动重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操作中感受物体的轻与重,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通过一系列的“看一看、掂一掂、吊一吊、猜一猜、称一称”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及选择合适的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感受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就重的道理。
新课伊始,开门见山,拿出孩子们常见的苹果、水杯和气球,顿时这几样简单有熟悉的物品成为全班同学的焦点:“老师请来他们干什么呢?”紧接着抛出问题:气球和苹果比,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呢?简单的提问,孩子们参与度很高,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解答,用眼睛就可以看出两个物体的轻重,气氛非常活跃,顺水推舟,就出示了课题:轻与重。
为了让跟多的孩子获得这种学习的成就感,于是接着出示了三组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轻同学们用“看”的方法判断物体的轻与重。
承上启下,我请同学们用“看”的方法判断两个盒子的轻重,这就引出了用手掂的方法,同学们你掂我也掂,掂得满脸的开心,在巡视的过程中,有个学生疑惑的问我:“闫老师这两个我觉得差不多重!”多好的契机啊,顺势将这个生成的疑惑抛给了学生:当两个物体掂不出(质量差不多时)如何判断呢,有更合适的方法吗?通过了一系列的情境设置和讨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判断的新方法:借助工具测量,培养了学生估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新知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层层推进、由易到难:先用生活经验看出物体的轻重,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用手掂;当重量比较接近无法凭借手感判断时,用身边的工具——橡皮筋吊一吊;当物体比较大且无法掂一掂和吊一吊时,用天平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章-两位数乘两位数_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章-两位数乘两位数(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讲解:详细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竖式计算法和分配律计算法。
3. 演示:通过实例演示两种计算方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5. 总结: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在练习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在课后,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讲解”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的讲解应该深入浅出,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计算原理和步骤。
详细补充和说明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 竖式计算法:- 步骤一:将两个两位数以竖式排列,确保个位、十位对齐。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新版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题。
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材料有了基本的认知,本课将继续从三个层面来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
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去观察、触摸发现身边的材料,并尝试用生活经验来分类。
第二阶:理性认识阶段。
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三阶段:对比总结。
分析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不同,并能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物品,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认识物品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但是并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思想,至于各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就更不能明白了。
因此,本节课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描述的能力。
以期树立学生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讲授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
2.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力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讲授重点】探究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之处。
【讲授难点】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多寡的原因。
1【讲授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展示几件物品——塑料直尺、铰剪、桌子、窗帘等。
请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设计企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说出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概念和方法。
2.能够运用进位的方法,正确地完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3.能够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运用进位的方法,正确地完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2.通过实例演示掌握乘法的进位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概念和方法概念两位数和两位数相乘,有时候需要进位。
当两数的个位数相乘的积大于10时,需要进位,把进位后的数加到十位上再计算。
方法例如,12 × 13 的计算:1.先计算个位上的数:2 × 3 = 6。
2.再计算十位上的数:1 × 3 + 2 × 1 = 5(其中2 × 1 是因为已经把 2 进了位,在十位上相当于 20)。
3.把个位和进位相加,得到最终结果:156。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实例演示以25 × 34 为例,进行实例演示:1.先计算个位上的数:5 × 4 = 20。
2.再计算十位上的数:2 × 4 + 5 × 3 = 23。
3.把个位和进位相加,得到最终结果:850。
拓展练习请同学们尝试计算以下几个例子:1.34 × 282.59 × 233.76 × 21四、教学过程1. 引入让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并询问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2. 讲解首先,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概念和方法,将进位的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进行详解,并且通过合适的例子巩固学生的记忆。
3. 练习在练习环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或者作业,让学生巩固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测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点。
4. 拓展在最后的拓展环节,老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鼓励学生设计一些小游戏或者应用场景,并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时间计算是继二十四时计时法的学习之后安排的一个内容。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_-7:30 起床、刷牙、洗脸;7:40-8:_ 早锻炼;8:30-9:_ 吃早饭;9:_-_:_ 看书、做作业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
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_-_:_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_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_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019新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相同型号的气球?
.师:所以我们要挑选型号相同的气球。但是型号相同的气球质量也可能有差别,我们可以先将2个没有装空气 的气球,挂在平衡尺的两端,进行调整,使平衡尺保持水平。然后再给其中一个气球充气。这个气球充了气后,我们 又做什么?
科学态度: 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压缩空气有关的技术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气球、矿泉水瓶、大头针、大烧杯、小烧杯、锥形瓶、漏斗、注射器学生材料:纸、橡皮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新课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记 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的改进。
6、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将锥形瓶里的水倒掉)提问:“仔细观察,此时瓶子里还有东西吗?”
.学生汇报:有,空气
.揭示课题:那空气会不会像水一样占据空间呢?
[设计意图:利用一个童年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水占满了树洞的空间”引出本科要研究的问题“空气占据 空间吗?”]
二、操作与探究
(一)烧杯底部的纸团会湿吗?
.演示讲解实验过程,提问:把小烧杯口向下竖直的扣到水里,并完全浸入水中,纸会不会湿?猜一猜并说出理 由。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比较——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数学是学生基本的学习内容,而数学教材作为学习的基础与核心,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思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等方法,对苏教版和人教版一至六年级数学24册教材“综合与实践”的部分进行探讨,主要从“综合”与“实践”两方面开展研究。
首先,绪论阐述了选题背景、小学数学教材及“综合与实践”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从《新课标》出发,阐述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概念;第三部分比较两版教材在“综合”方面的差异,指出各版本的优势与不足之处;第四部分比较两版教材在“实践”方面的差异,指出各版本的优势与不足之处;第五部分是根据前文对两版教材“综合与实践”的对比分析,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出建议,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地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新课标Comparison of "Comprehensiveness and Practice" in Primary Mathematics Textbook under NewCurriculum Standard-- Take 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and PEP forexampleAbstractMathematics is the basic learning content of students, and mathematics textbooks are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learning. The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nowledge and thinking in mathematic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11 Edition)", this article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textual close reading, comparis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etc., and teaches 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and PEP version 1 to 6 mathematics 24 volume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section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 is discussed,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First, the introduction elaborated the background of the topic selectio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s,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 the second part set out from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elaborated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he third part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of textbooks in terms of "comprehensiveness" and points out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each version. The fourth part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practice"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of textbooks and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version. The fifth part is based on the previous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wo editions of the textbooks. It proposes teachers' teaching activities,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practical teaching, and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 Synthesis and Practic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1.绪论1.1.选题背景在笔者教育实习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上课会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课本中“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同时也轻视了对学生数学素养以及能力的培养。
2020年新苏教版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可修改打印
二次备课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XXX学校教学设计教案说明:本教案注重了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xx年月日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7×7= 6×3= 4×7= 3×5= 8×8= 5×2=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
(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20×3=(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二次备课A、20+20+20=60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
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相关推荐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六册56—61页内容教学资源分析:本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
教材第一道例题首先出示了一组实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初步感知“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找出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在小组里交流。
教材这样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接下来,教材把上面的实物图形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行,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以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想想做做”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上第1页例题以及第2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验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直尺一把。
【设计理念】:创设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连贯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应用计算;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进行自主探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包括自觉验算的习惯和书写的习惯。
一、情境引入(购书)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籍吗?看书是个好的习惯!看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为了增加同学们的阅读面,学校图书管理员购买了一批《科学天地》(出示例题的情境图)仔细观察,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设计说明:看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用这样的情境引入有三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另外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计算的价值,学习计算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计算不是枯燥的,而是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二、自主探索1、口算(1)能口算出结果吗?同学们先独立口算出结果,再把自己口算的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汇报——你们口算的结果是多少?是怎样想的?有不同的想法吗?20×3=6060÷20=36÷2=360÷20=32×3=660÷20=3想乘算除推算推算(3)出现了不同的口算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突出第一种方法是想乘算除,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是根据表内乘除法推算)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借助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学习的。
对称小学数学教案8篇
对称小学数学教案8篇在教案的制定过程让教师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设计教案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以提升学习的主动性,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对称小学数学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对称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以及动手操作,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美,同时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以及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和彩纸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欣赏图片,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利用图形的某种特征我们想像和创造了许多美丽的事物。
问题: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大家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出示世博建筑物、奥运会开幕式鸟巢烟火、飞机、蝴蝶、窗花等图片)。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对称给人以平衡与和谐的美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里,你平时有注意到吗?(2)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吗?(3)你能利用手中的彩纸,剪出具有对称特征的图案吗?二、动手操作,教师组织,合作交流,归纳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师生互动操作设计: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观察图形,讨论其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各种美丽对称的图案,展示出来,可以发现这些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我们把这条直线看作轴),直线两旁的部分可以互相重合,比如在生活中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有:飞机、风筝、汽车等1.经过学生讨论,找到特征后,引导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归纳: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2.出示教材图片,下面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概括这些特点吗?学生观察图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共同总结每对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学生可能发现:沿某条直线对折,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进行归纳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如果能够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观察,类比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交流,加深理解: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三、主体探索、教师引导,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1.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a、b、c的对称点,线段aa′、bb′、cc′和直线mn有什么关系?学生自行分析操作过程,从操作过程中发现数量关系,点a和a′是对称点,可以设aa′与对称轴的交点为p,将△abc沿mn对折后a 与a′重合于是有 ap=pa′、∠mpa=∠mpa′=90°对于其他的点也有类似的情况,于是可以发现,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2.鼓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发现数量关系并进行交流,同时给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四、师生合作,应用提高,拓展创新1.出示生活中各种美丽的标志,如汽车标志,交通标志,数字,字母等等先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每个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点吗?你还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学生交流动手操作,标出一组对称点,找出每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将学生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师生交流心得和方法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除法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目标:1、掌握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在对比观察中发现简单规律,能够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独立探索、大胆尝试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过程,并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定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出示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感受图中所提供的情境。
2、提问:“一共有600只鸡,平均每层有多少只?”该怎样列式?二、活动尝试。
1、600÷3=?你是怎样想的呢?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
2、全班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有的方法:(1)3个200是600,600除以3得200;(2)6个百除以3得2个百,2个百是200;(3)因为6÷3=2,所以600÷3=200。
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口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00÷3 400÷2 800÷24、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口算。
(2)反馈交流,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三、师生探究。
1、出示“这些鸡2天共产鸡蛋986个,平均每天产多少个?”让学生尝试列式。
(得出算式:986÷2)2、你能估计一下得数大约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想的?3、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学生列出竖式后尝试演算。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4、集体评议。
提问:(1)“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引导学生明确:9百除以2得4百多,4表示4个百,(2)百位余下的“1”为什么要和被除数十位上的“8”合起来再除以2?(3)你觉得今天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吗?(引导学生明确除的过程是一样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多算了一步,十位上除好以后还要把个位上的数移下来继续除,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5、谈话:你会验算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同时验算。
四、巩固反思。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逐题计算,然后逐题评讲,要求学生计算时注意书写工整,数位对齐,掌握除的顺序。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先估计一下各题的商是几百多,再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理解题意。
(2)尝试解答。
(3)反馈交流。
可以用乘法来思考:130×4=520(节)因为520<540,所以130个盒子不够。
可以用除法来思考:540÷4=135(个)因为135>130,所以130个盒子不够。
五、总结应用。
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齐读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探索,共同合作,大家取得了很多收获。
下面请你谈谈这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吗?2、作业:做“想想做做”第3、4题。
板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600÷3=200 986÷2=493(个)300÷3=100400÷2=200800÷2=400 答:平均每天产493个。
教后感: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2、继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商的定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出示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了解题中的信息。
2、提问:“卖了多少千克鸡蛋?”该怎样列式?(得出算式:312÷4)二、师生探究。
1、你能估计一下商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想的?交流:①100×4=400,所以312÷4的商比100小。
②被除数百位上是3,比除数4小,商不够1个百。
2、你能用竖式计算吗?(1)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2)交流计算过程,要求重点说说“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3)学生在书上再完整地用竖式计算一遍。
(4)反馈交流: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沟通与昨天所学知识的联系。
)三、巩固反思。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第①小题。
(2)同桌交流,说说除的顺序与首位商的书写位置。
(3)学生独立完成后3小题。
(4)组织交流,反馈评议。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引导学生先说说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并作出解释。
(2)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任选一组题计算。
(3)反馈评议: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两题的商哪一个大一些?3、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理解题意,指名说说题中提供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并讨论计算边长的方法。
(3)学生独立计算各图形的边长。
集体订正时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四、总结应用。
1、谈话: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脑,与同伴密切合作获得并掌握了除法的新知识,老师为你们高兴,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还要提醒同学在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2、布置作业:做“想想做做”第2、5、6题。
板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312÷4=78(千克)答:卖了78千克鸡蛋。
3.练习一教学目标: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
2、能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验算。
教学过程:一、做练习一第1题。
1、出示题目,齐读题目要求。
2、提问:怎样验算除法算式?3、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备本上。
4、反馈交流。
二、做练习一第2题。
1、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理解题意。
2、示范估计的方法:根据被除数的前一位数或前两位数与除数的关系,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
例如:228÷3的商是七十多。
3、学生根据估计的方法估计每一题的商。
4、交流估计的过程。
5、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
6、反馈:将计算结果与练习前估计的商进行比较。
1、谈话:我们上学期举行了跳绳比赛,2分钟你跳了几下?2、这两位小朋友跳了多少?读一读。
3、请你估计一下,谁跳得快一些?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四、做练习一第4题。
1、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计算。
2、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五、做练习一第5题。
1、出示题图,让学生仔细看图。
2、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3、学生独立解决第(1)问。
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335+250=585(米)585÷9=65(米)5、解决第(2)问。
6、交流:你是怎样想的?(速度×时间=路程)六、全课小结。
七、作业:完成练习册。
板书:练习一800÷2÷2 900÷3÷3 600÷3÷2800÷4 900÷9 600÷6教后感:4.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从不同角度的思考,让学生体会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猴最喜欢吃什么?(桃子)那小白兔喜欢吃什么呢?(萝卜)今天,小白兔和小猴们结伴到野外采摘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你们瞧。
(投影出示例题情境图)2、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3只小白兔采了6个蘑菇;3只小猴发现树上一个桃也没有。
3、(1)求“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可以怎样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口答,师板:6÷3=2(2)求“平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指名学生口答,师板:0÷3=?二、师生探究。
1、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
”(1)0÷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2)试一试:0÷4= 0÷9=(3)从刚才几题中,你发现了什么?(4)揭示: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
[卡片出示后让学生齐读一遍。
]2、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
(1)实物投影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养鸡场这个星期的前3天共产鸡蛋306个,你能计算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吗?(2)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3)反馈交流:①300÷3=100,6÷3=2,100+2=102②用竖式计算:③上面的竖式一般这样写:3、试一试。
(1)投影出示:480÷4 350÷5(2)让学生先说说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并说明是怎样想的。
(3)学生列竖式计算。
(4)反馈交流:你发现这两题的商有什么特点?三、巩固反思。
指名直接口答,得出结论: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2)交流评析。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改错。
(2)反馈交流,说说错的原因。
四、应用质疑。
1、这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2、作业:做“想想做做”第4、5题。
板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3=0(个) 306÷3=102(个)0÷4=00÷9=05.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2、要求“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该怎样列式?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2÷4=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谈话: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试着估计一下。
2、指名回答。
3、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4、学生尝试演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