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知识考点: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桃花源记》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桃花源记》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桃花源记》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一般词语:1.缘:沿着,顺着。
2.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3.数:几。
4.芳:香花。
5.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6.缤纷:繁多样子。
7.复:再。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9.才:仅。
10.平旷:平坦开阔。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田间小路。
14.悉、咸:全,都。
15.黄发:指老人。
16.垂髫:指小孩。
17.怡然:形容喜悦。
18.乃:竟然。
19.具:详细。
20.问讯:打听消息。
21.云:说。
22.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23.延:邀请。
24.语(yù):告诉。
25.扶:沿,顺着。
26.向:从前,旧的。
27.及:到。
28.诣:到。
29.遣:派。
30.欣然:高兴的样子。
31.规:计划。
32.果:实现。
一词多义:1.中: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2.志: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3.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4.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5.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6.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7.作: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1.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2.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译文及知识点.doc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译文及知识点《桃花源记》课文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武陵人。
(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前行,忘记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夹杂其它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
(渔人)又向前划行,想走到这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源头消失了,就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离开船,从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
(渔人)又向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有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田间小路互相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衣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开开心心,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那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桃花源记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桃花源记一、通假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异,以为异或认为奇怪,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此中人语云。
语:告诉,名作动三、古今异义1、此:诣太守,说如此。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2、无论: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3、鲜美: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交通: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5、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6、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7、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四、重点实词:1、缘溪行:沿着。
2、落英缤纷:落花。
///繁多的样子3、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4、欲穷其林:穷尽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隘幽暗一变为开阔明亮。
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6、土地平旷:空阔、宽阔7、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8、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9、悉如外人:全部、完全//桃花源以外的人。
10、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11、并怡然自乐:并:都。
///喜悦的样子。
12、问所从来:处所,地方。
13、咸来问讯:都1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同乡人。
15、不复出焉:再。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说出。
17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8、此中人语云:告诉(他)说。
19、便扶向路:沿着。
20、诣太守:晋谒,拜见。
21、欣然规往:高兴的样子。
22、无问津者:探访、访求。
津:渡口。
23、具答之具:详尽。
桃花源记中考知识点
桃花源记中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桃花源记中考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写的一篇散文。
讲的是一个渔人误入桃花源的故事,这个地方与世隔绝,居民生活美好宁静,渔人离开后再去找就找不到了。
②重要程度:在初中语文里挺重要的。
它是文言文的经典篇章,能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像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啥的,也能锻炼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③前置知识:要先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像“之”“而”“其”这些词常见的意思得了解,还有文言文的句式。
④应用价值:能提升大家对文言文的理解,也能从中学到一些描写田园生活的表达,在写作文描绘美好地方的时候可以借鉴。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体系里,是经典的精读课文,和其他描写古代社会景象、表达思想情感的文言文相关。
②关联知识:和古代文化里的隐逸文化、农耕文化有关,还和其他文学作品里的理想乡概念有联系,像《格列佛游记》里的慧骃国也有点类似世外桃源那种感觉。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文言文功底要求高一些,有些实词的生僻用法不好理解,像“阡陌交通”里的“交通”古今异义,不是我们现在说的交通工具那些,而是交错相通的意思。
- 关键点:理解作者表达的那种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归隐田园的思想。
④考点分析:在中考中很重要,考查方式有字词解释,像解释“便扶向路”的“扶”(沿着、顺着);句子翻译,比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要准确翻译;主题思想的理解。
三、详细讲解- 【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乱世,那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他对这种现实不满,但又无力改变,就创作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是他理想中的田园生活世界。
就像我们现在压力大的时候也会幻想一个没有压力惬意的地方一样。
②内容赏析:- 文本解读:从开头渔人忘路之远近,到发现桃花源,进入后看到里面的田园风光、安居乐业的居民,再到离开后找不到路,整体故事充满奇幻色彩。
- 主题分析:主题就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桃花源记 文言知识点 2020.5
《桃花源记》文言文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伟大诗人,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他的诗歌总的概括来分成三类: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2、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这篇“记”实际上就是《桃花源诗》的序,或者说引子。
二、重点词语1、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一词多义寻:①寻向所志(寻找)②寻病终(不久)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村中闻有此人/此中人语云(里面)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②渔人甚异之(代词,代渔人所看到的景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代词,这,代良田美池桑竹)具答之(代词,代村民)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竟然)②遂与外人间隔/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得:①便得一山(出现)②得其船(找到)乃:①见渔人,乃大惊(就)②乃不知有汉(竟然)其:①欲穷其林(代词,那)②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他们的)④得其船(代词,他的)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他,代渔人)3、古今异义①芳草鲜美..:鲜艳美丽(古);味道新鲜可口(今)。
②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古);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今)。
桃花源记中考考点知识梳理
桃花源记中考考点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 作者- 陶渊明,东晋诗人。
名潜,字元亮。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 出处二、重点字词1.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如“便要还家”。
2. 古今异义-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例句:“芳草鲜美”。
- 今义:(味道)新鲜。
-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例句:“阡陌交通”。
-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 古义:妻子和儿女。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今义:男子的配偶。
- 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例句:“无论魏晋”。
-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3. 一词多义- 舍- 舍弃。
“便舍船”。
- 房屋。
“屋舍俨然”。
- 寻- 寻找。
“寻向所志”。
- 不久。
“寻病终”。
- 做标记。
“处处志之”。
- 标记。
“寻向所志”。
- 为- 作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 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句子翻译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渔人)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4.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5.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6.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在平时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1一、重点句子翻译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渔人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和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见。
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老人和小孩全都安适舒畅,自得其乐。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村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摆了酒杀了鸡做了饭(来款待他)。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以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给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桃花源中的人告诉(渔人):“(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1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去之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到处做了记号。
1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不能再找到原来的路。
二、词语解释缘:沿着,顺着行:行船。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桃花源记》_0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桃花源记》1.重要实词缘(沿着)、异(意动用法,以为异或对感到诧异)、穷(尽)、具(详尽)、咸(全,都)、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间隔(隔绝,不通音信)、无论(更不必说)、足(值得)、及(到)、诣(晋谒,拜见)、津(渡口)、鲜美(鲜艳美丽)、属(类)、阡陌(田间小路)、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叹惋(感叹惊讶)、语云(告诉他说)2.重要虚词乃:(1)见渔人,乃大惊:竟然(2)乃不知有汉:竟然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其:(1)欲穷其林:这(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4)得其船:自己的(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3.多词一义(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2)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都(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4.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
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今义:唾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悉(古义:都;今义:熟悉)咸(古义:全;今义:一种味道)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5.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桃花源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桃花源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桃花源记》这篇文章,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呀!咱们一起来瞧瞧这里面的文言文知识点,包您收获满满。
先来说说字词。
“缘溪行”的“缘”,是“沿着”的意思,您想想,沿着小溪前行,是不是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鲜美”这个词,可不是咱们现在说的食物味道好,在文中指“鲜艳美丽”,就像春天里盛开的花朵那般鲜艳美丽,您说妙不妙?“便要还家”的“要”,读“yāo”,是“邀请”的意思,人家热情地邀请您去家里做客,多温暖呀!再说说古今异义。
“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这差别可大了去啦!难道您能想象在古代说“妻子”是只指老婆一个人?“绝境”在古代是“与世隔绝的地方”,如今指“没有出路的境地”,这意思完全不同了呀!还有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的“异”,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渔人看到那美景感到特别惊讶,是不是很生动?“处处志之”的“志”,是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您就仿佛能看到渔人一路做标记的样子。
文言句式也很重要。
“问所从来”,这是个宾语前置句,正常应该是“问从所来”,是不是有点绕?但理解了就会觉得很有趣。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是省略句,省略了宾语“之”,应该是“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这篇文章的语言那叫一个优美。
陶渊明用简洁而生动的文字,描绘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桃花源。
就好像是一位画家,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那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难道不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而桃花源里的人们“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场景又多么像一幅温馨的田园生活图!学习《桃花源记》的文言文知识点,就像是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
每一个字词、每一种句式,都是一颗璀璨的宝石。
当您把这些宝石都收集起来,您就拥有了打开古代文学大门的钥匙。
您难道不想拥有这把神奇的钥匙,去领略更多古代文学的魅力吗?所以呀,认真掌握这些知识点,您一定会在文言文的世界里畅游无阻!。
2024年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桃花源记》必考知识点全是精华
2024年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桃花源记》必考知识点全是精华这两天很多同学在后台私信老师,问我要《桃花源记》的学习资料,很多同学都知道,虽然《桃花源记》是八年级的知识点,但在中考时常常出现,所以为了不让同学们丢冤枉分,老师特意整理了一份《桃花源记》的必考知识汇总,同学们可要好好收藏哦。
一:写作背景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陶渊明时年57岁。
当时正处于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生灵涂炭,陶渊明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虚构出一个与污浊的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二:作者简介1名: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2时:东晋(约365—427)3地: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人。
4评:长于诗文辞赋,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象及农村生活。
语言质朴自然,被称为“田园诗人”。
5作: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三:字音字形遂(suì)邑人(yì)间隔(jiàn ɡé)语云(yù)俨然(yǎn)阡陌(qiān mò)垂髫(tiáo)刘子骥(jì)诣太守(yì)舍船(shě)屋舍(shè)怡然(yí)豁然开朗(huò)便要还家(yāo)四:文章节奏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五:文章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桃花源记》中考知识点整理
《桃花源记》一、思想感情《桃花源记》: 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民风淳朴、景色优美、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表达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批判。
二、理解性默写1、《桃花源记》中表现机源人长期与世隔绝的句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桃花源记》中写人们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写桃林美景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写老人和孩子幸福生活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表明桃源人避世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一句,暗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
7、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课“后遂无问津者”。
三、常考注释1、鲜美:新鲜美好2、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3、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4、俨然:整齐的样子5、属:类6、悉:全,都7、具: 详细8、要:同“邀”,邀请9、咸:全,都10、妻子: 妻子儿女11、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2、遂:于是,就13、间隔:隔绝、不通音讯14、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15、延:邀请16、不足:不值得,不必17、扶: 沿着,顺着18、向:先前的19、规:计划、打算20、寻(病终):随即,不久四、重点翻译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一一的向(桃花源中人) 详细的说出自己听到的事,(他们) 都感叹惋惜。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有人) 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07《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一、课文及课下注释(见文件末图片)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
他长于诗文辞赋,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
有《陶渊明集》。
2、相关知识: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57岁,因为此时正处于东晋末期,社会环境是战乱纷呈,生灵涂炭。
他拒绝同统治者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
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
读这篇课文,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到他的无能为力的思想矛盾。
三、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
(二)、文章脉络1.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故事开端,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2-2段):故事的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4-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2.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
桃花源记》必考重点整理
• [向]从前,旧的。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 【一词多义】
•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 [为] ①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 [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 [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 [舍]①舍弃,放下。(便舍船)②房舍。(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必考重点整理
• 【一般词语】
• [缘]沿着,顺着。 [缤纷]繁多样子。 [仿佛]隐隐约约。 [才]仅。
• [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乃]竟然。 [具]详细。
• [叹惋]感叹惊讶。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
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
• 6、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却“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目的是(1)增添神秘色彩;(2)暗示桃源是虚构的,是 作者向往而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
•
[怡然自乐] [世外桃源]
• 【用原文语句回答】
•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2.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3.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4.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知识点(汇总)
《桃花源记》知识点一、全文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泂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样。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二、内容赏析:1、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平和③百姓生活和乐。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桃花源记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桃花源记1.通假字便要.还家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2)阡陌交通..古义:今义:运输事业总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男子的配偶(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5)无论..魏晋古义: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不充足3.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2)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3)寻寻向所志寻病终4.词类活用(1)未果.,寻病终(2)复前.行(3)渔人甚异.之5.其他重点词(1)夹岸..数百步(2)复.前行,欲穷.其林(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屋舍俨然..(5)阡陌..交通(6)黄发垂髫....(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8)便扶.向路(9)皆叹惋..(10)诣.太守(11)欣然规.往(12)后遂无问津..者6.重点虚词(1)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2)之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具答之(3)其复前行欲穷其林其中往来种作既出得其船参考答案1.“要”同“邀”,邀请2.(1)新鲜美好(2)交错相通(3)妻子儿女(4)与人世隔绝的地方(5)不要说,更不必说(6)不值得,不必3.(1)动词,离开名词,房屋(2)动词,做记号名词,标记,记号(3)动词,寻找副词,随即,不久4.(1)名词用作动词,实现(2)名词作状语,向前,往前(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5.(1)在两岸(2)再尽(3)类(4)整齐的样子(5)田间小路(6)指老人和小孩(7)邀请(8)沿着、顺着(9)感叹(10)拜访(11)打算,计划(12)问路。
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6.(1)动词,作为介词,对,向(2)助词,的代词,指见到的景象代词,指问题(3)代词,那代词,这,指桃花源代词,他的第4 页共5 页第5 页共5 页。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考点知识点归纳整理
答:“如此”包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号的事。
12、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给桃花源增添神秘色彩。
答: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外界知道桃花源的存在,不希望外人进来打扰桃花源的祥和安宁。作用是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神秘。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伏笔。
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回答,试说说渔人是怎么回答的?
答:渔人的回答是:“今是晋”,桃源人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答:“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是晋。
答: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答: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
(4)怡然自乐:快乐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5)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待事物。
(6)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2、对联:黄发垂髫享太平,美好理想寄桃源。
3.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4.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考点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作品背景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同时,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义熙元年(405 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 81 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以抒情、议论、说明。
它的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4)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5)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3、一词多义(1)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2)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屋)(3)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4)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4、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2)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3)欲穷其林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的尽头(4)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三、重点句子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必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必考知识点
一、背景知识:
1.故事背景:唐朝时期,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二、文学特点:
1.优美的语言:《桃花源记》运用了流畅自然的文字,美丽的景色词藻,揭示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政治现实的失望。
2.描写的对象:《桃花源记》描写了庄园、房屋、田亩、村落、村人及他们的生活,以及桃源的自然景色等。
三、主要内容:
1.世外桃源的寻找:主人公在狩猎时迷失了方向,偶然发现了一片美丽的山谷,决定留下来居住。
2.桃源的美景:在桃源中,有繁茂的山林、清澈的泉水、碧绿的草地和各种野果,还有村落和村民的房屋。
3.村人的生活:桃花源中人民和睦相处,习俗纯朴,不受朝廷征税和管辖,自由自在。
4.桃花源与现实的对比:主人公在桃源度过了很长时间,不再关心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但是最终还是要离开这个世外桃源。
四、思想内涵:
1.对现实的失望:作者通过描写唐朝的黑暗腐败和政治动荡,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反映现实问题:《桃花源记》通过对唐朝社会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与动荡。
1.对现实的思考:《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与个人理想之间的思考。
2.对退隐生活的思考:主人公选择留在桃源,放弃了现实社会的利益和名利,是对退隐生活和个人追求的思考和追求。
以上是《桃花源记》必考的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作品,并能够运用到阅读理解和作文中。
中考复习之《桃花源记》知识点
《桃花源记》知识点一、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2.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惊异3.欲穷其林穷:尽4.初极狭极:很,非常5.才通人才:只,仅仅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7.悉如外人。
悉:都。
8.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1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11.便扶向路。
向:先前12.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
诣:拜见。
13欣然规往。
规:计划。
14.未果,寻病终。
寻:随即,不久。
三.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四.古今异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交错相通。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鲜艳美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不值得。
五.一词多义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不久)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名词,“所做的标记”)遂:①遂迷,不复得路(竟然)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闻: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此人(听说)乃:①见渔人,乃大惊(就)②乃不知有汉(竟然)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六.成语(1)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而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
老人和孩子,都安闲快乐.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知识考点: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注释为主)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
芳]香花。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样子。
[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垂髫]指老人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叹惋]感叹惊讶。
[延]邀请。
[语(y)]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
[志]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①(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房舍。
(屋舍俨然)[作]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三、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
(一)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
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
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
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
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
(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二)内容要点归纳
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四、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
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9.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0.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
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11.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
如此包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号的事。
1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1)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环境安宁、民风淳朴。
③百姓生活富足、和乐。
五、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态度)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用意是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