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品管圈提高护士输液三签正确率

合集下载

感染科品管圈QCC成果汇报PPT 提高护士输液时PDA的扫描率

感染科品管圈QCC成果汇报PPT 提高护士输液时PDA的扫描率

选题理由( 三 )
1. 促进了护理管理模式创新 从医院的管理层面分析,“医护 分开”的管理模式是医院体制改革的趋势。对科室而言, 护理病区可能同时收治不同科室的患者,移动护士工作站 实现了护士与不同科室医生的即时信息反馈,为医护分开 改革模式创造了条件。
2.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使护理管理更加严谨规范,由定性 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以数 据资料为依据,实行对个人、科室、全院护理工作绩效考 评、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促进了医院护理管理科学化、制 度化、正规化的进程。
目标设定
圈能力 =39/9/5×100%
=86.6%
目标=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1-现状值)×改 善重点×圈能力
=45%+(1-45% ) × 77.2% × 86.6%
= 81.77%
设定理由 1. 改善前现况把握未扫描例数共264例。 2. 依改善前现况把握柏拉图分析前3项占了77.2%为本期活动改善重点。 3. 圈员能力是基于品管圈每一个成员就管理目标对自己能力进行5.3.1分 评估而推算的,本次品管圈成员9人 ,能力评分39分,计算圈员能力 86.6%。 4. 目标值:81.77%
选题理由( 二 )
1. 规范了护理行为,可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 2.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因移动护士工作站与HIS资
源共享,信息一经录入,多终端读取,简化护理记录程序,减 少了护士重复性工作,降低劳动强度,优化了工作流程,使护 士有更多的时间护理患者,增加有效服务时效,提高了患者 的满意度。同时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增强,提高了护理 质量和工作效率。 3. 为医疗举证倒置提供了证据 PDA准确、实时、完整地 记录医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并且永久保存医嘱记录,为医 疗举证倒置提供了法律依据。 4. 加强了医护配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PDA减少了医护 语言沟通中的信息传递失误,同时责任护士能及时有效地 为患者提供各种治疗与护理信息,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

内分泌科护士工作总结5篇

内分泌科护士工作总结5篇

内分泌科护士工作总结5篇护士是我们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枢纽,它不仅仅是要处理好各种医嘱,而且是对内接待,对外联系的纽带,无时不在展示着白衣天使乃至整个医院的形象,作为护士,也是要写一份内分泌科护士工作总结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内分泌科护士工作总结,希望你喜欢。

#301938内分泌科护士工作总结1通过在普外科这一年时间的实习,我特别感谢各位老师前辈的悉心指教,谨慎严谨的工作态度。

并将不断鞭策自己,不断提醒自己,努力改善...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始终以实事求是的观点严格要求自己,踏实工作,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

为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便于早发现,早解决,不停的在各个病房中穿梭;为进一步巩固外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按时参加晨间护理,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认真执行医嘱,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在一个科室里待久了,感觉大家真的如同一家人一样,老师的关心和教导,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整个科室的团队协作,让忙碌的工作变得充实而快乐。

我喜欢外科的干脆利落,尽管忙,但有种畅快的感觉,而且每天都有收获。

我的带教老师以上主班居多,除了跟随老师处理医嘱、清点物品、发放清单、打印输液卡等,我也会主动请缨去帮忙接盐水,更换引流袋,做理疗、雾化、吸痰等治疗工作,每天的生活在这样重复的忙碌中度过。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我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并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能做好普外科常见病,如:疝、腹膜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并发症、肠梗阻、阑尾炎、结肠癌、急性胆囊炎、血气胸、脓胸、坏疽等多发病的护理工作。

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后护理及观察。

在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得到了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总结:人第一次做没干过的事情,难免慌乱,不打紧,熟能生巧。

关键是现在认真学,不管做的时候有没有做到,心里要知道原则上应该怎么做,不然以后带师弟师妹时,自己连标准的做法都不知道,给他们讲不出来,丢脸还是小事,后悔都莫及。

品管圈在提高护士PDA使用率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提高护士PDA使用率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提高护士PDA使用率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为了有效提升PDA在护理人员中的使用,探讨品管圈具体的应用效果优势。

方法:在2022年4月~2022年11月选取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的总人数为10名,在2022年3月由选取的10名研究对象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探讨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PDA的执行率差异。

结果:在实施品管圈管理之后,护理人员PDA的执行率由79.06%提升到90.10%,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护理人员中推广使用PDA的过程中,通过品管圈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PDA的执行率,使得品管圈内的圈员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改善,可以应用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PDA;应用效果品管圈(QCC)是指工作场所的性质相近或者相同的工作人员,在自愿的情况下组成一个目的相同的小团体,团体内的所有成员按照制定的程序进行合作,对于工作中出现的文化、管理等问题集思广益、共同解决,这种管理形式不会过于死板,相对而言更能发挥团体成员的个人优势[1]。

个人数码助理(PDA)一般是指硬件平台的手持终端执行系统,也就是掌上电脑。

合理应用个人数码助理,可以有效地在病房内延伸扩展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有效地优化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流程,也使得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发生差错的概率也被有效地预防和降低,提升医院内部的护理管理效果,与此同时,也有效地改进了医院内部的护理管理模式。

因此,为了提升我科护理人员PDA的执行率,应用品管圈手段管理护士,并且取得了显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实验在2022年4月~2022年11月期间选取10例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我科临床护理工作,统计分析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年龄范围、平均年龄分别为(23-35)岁、(29±2.8)岁。

在实验开始之前,将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实施流程以及预期结果上报至护理部,并取得同意。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静配中心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卢其雯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静配中心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卢其雯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静配中心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卢其雯发布时间:2023-07-06T06:37:30.329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7期作者:卢其雯[导读] 目的为降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出门差错率,提升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方法利用品管圈手法中的甘特图、鱼骨图、直方图、柏拉图、要因分析等工具,制定改善措施,降低出门差错率。

结果出门差错率显著降低,由改善前的0.357/‰降低至0.124/‰。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降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出门差错率。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静脉输液配置中心 212000摘要:目的为降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出门差错率,提升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方法利用品管圈手法中的甘特图、鱼骨图、直方图、柏拉图、要因分析等工具,制定改善措施,降低出门差错率。

结果出门差错率显著降低,由改善前的0.357/‰降低至0.124/‰。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降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出门差错率。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出门差错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指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员组成品质管理圈,针对所选定的部门内问题,以自发的精神,发挥集体智慧,通过团队力量,运用各种QCC工具,使品管圈成员在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同时,获得成就感、自信心以及提高对工作的认可度,是一种提高工作品质管理的方法[2]。

出门差错是指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调剂发放药品时发生且已经被护理人员或患者发现的药品调剂差错事件。

出门差错会导致用药差错的产生,会给患者带来潜在的危害,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1.资料对出门差错登记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汇总,时间范围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此数据作为改善前的基础数据;对策实施后即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的数据作为改善后数据。

2.方法2.1品管圈组圈与主题选定品管圈起名为苹果圈,圈长由1名主管药师担任,辅导员1名由组长担任,其他成员包含3名主管药师,1名药师和1名护士。

品管圈活动在老年科提高护士“三查七对”正确执行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老年科提高护士“三查七对”正确执行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老年科提高护士“三查七对”正确执行率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护士“三查七对”正确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对策。

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护士操作过程中“三查七对”正确执行率高于实施前(P < 0.05)。

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可有效提高护士“三查七对”正确执行率,加强护士的查对意识,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和管理能力,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形成上下互动式管理模式。

标签:品管圈;三查七对;护理安全“三查七对”是临床护理上的一个名词,旨在提醒医务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认真核对,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

50年代,由我国护理前辈黎秀芳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三查七对”制度和程序在全国推广沿用至今,40余年来一直是我国护理工作的主要制度。

“三查七对”制度的具体内容为: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1]。

品管圈(QCC)是近年逐渐兴起的概念,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2]。

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

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我院老年五病区以收治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和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主。

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病情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不能自理,卧床时间长,管道护理需求大,护理治疗操作多。

为了切实有效地落实护士“三查七对”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2014年1-12月在我院老年科开展了以提高护士“三查七对”正确执行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成立品管圈小组我科有14名执业护士,全部自愿参加品管圈小组,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1名,护士9名;学历:本科2名,大专7名,中专5名;成立品管圈小组后,选出圈长1名,护士长任辅导员。

品管圈活动提高Caprini量表评估正确率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提高Caprini量表评估正确率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提高 Caprini量表评估正确率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Caprini量表评估正确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取全院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人为研究对象,2020年1月-2020年5月开展QCC之前设为改善前组,将2020年6月-2020年10月开展QCC后设为改善后组;确定主题、计划拟定、现状把握及目标设定、主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

改善前后圈员能力变化情况比较,比较改善前后全院护士VTE知识考核,比较病人及家属VTE知识掌握率,结果:与改善前相比较,圈员的能力提升,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VTE知识掌握率,提高了病人家属VTE相关知识掌握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人员高Caprini量表评估正确率,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保障患者安全,提升病人的就医体验。

关键词:品管圈;Caprini量表;VTE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由于血管疾病导致的第三大死亡原因,是超过10%住院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造成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1]。

80%的DVT临床无症状,起病隐匿,不易察觉。

DVT通常发生于小腿静脉,50%左右的下肢近端DVT可从静脉管壁脱落,随着血液的流动迁移至肺部,导致肺栓塞(PE)-DVT最严重的并发症[2],PE是骨科围手术期重要的死亡原因[3]。

然而VTE是可预防的,精确的风险评估是必要的步骤,可提供适当的血栓预防措施,并降低由VTE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4]。

Caprini量表是临床上最有效的VTE风险评估模型[5]。

品管圈通过团队协作、头脑风暴识别出最需解决的问题[6]。

本研究旨在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识别VTE等级,从而做出及时、准确的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自2020年5月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在提高护士对卡普里尼量表评估正确率取得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选取全院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前后对照。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ADL评估准确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ADL评估准确率中的应用
改善后患者ADL评分准确率为91.3%,显著高于 改善前的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o 2.2改善前后ADL评分各项目准确率的比较
品管圈活动改善后患者进食、洗澡、修饰、穿衣、
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及上下楼梯各项目 的评估准确率,均显著高于改善前(P <0.01)o见表2o 2.3品管圈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改善后,Barthel指数检查表评分高于 改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o见图2o 3讨论
ADL是人们为了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反 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活动,本研究应用的
时间
例数
进食
改善前 292 249(86.3)
有统计学意义(P <0.05);ADL评分各项目准确率除大便控制外,均高于改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
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进一步提高ADL评分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准确率;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21)06(a)-0193-04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activi­ ties of daily living assessment
DUYali1 WU Weiwei1 LI Jin2 ZHANG Xiwei2 1.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Beijing Luhe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1149, China; 2. Department of Nursing, Beijing Luhe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114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daily living activities (ADL) scores. Methods From May 2018 to April 2019,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as established in Beijing Luh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mong 615 inpatients in surgical wards, 292 cases were before improvement (without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nd 323 cases were after improvement (with quality control cir­ cle), the accuracy of ADL scoring before and after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 tivities in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ADL scoring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ADL score after quality con­ trol circle (91.3%)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improvement (60.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accuracy of ADL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except for stool control,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 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ADL score,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ore; Accuracy; Application effect

利用品管圈提高护士输液时PDA扫描率在临床上的应用

利用品管圈提高护士输液时PDA扫描率在临床上的应用
医学前 沿 2015年 3期
膜切 口长度应超过肿瘤两端 的实际长度2~3r am。肿瘤 切除完整 (P>0.05)(表 2)。
后 ,6-0单乔线连续缝合修补硬脊膜 ,沿椎管外肿瘤薄膜 内逐步游 离肿瘤 边缘 ,若 神经根与肿瘤黏连很重 ,可分两块切除椎体外肿 瘤部分 。先囊内切除大部分肿瘤后 ,在剥离肿瘤包膜 ,避免损伤肿 瘤周 围的脊髓 、神经根和椎动脉等结构 。完整切除肿瘤 ,瘤床广泛 渗血 ,予再 生纤维素压迫止血 。如需重建颈椎稳定性 ,以Roy—
[3]Love JG,Dodge Hw Jr,Dumbbell(hourglass)neurofibromas affecting the spinal coD].Surg Gynecol Obstet,2010,94(2):161—172.
作者简介 :张皓 (1974一),男 ,汉族 ,江 苏溧水人 ,贵 州省 贵州 医科 大学 附属 医院骨科主任 医师 ,研 究方 向:脊柱 。
综上所述 ,术前根据颈椎管 内外 哑铃形肿瘤 MRI表 现进行解 剖分 区、肿瘤侵及的范围分期方法 ,对 选择后正 中线入路 或后外
表 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出血量情况 ( )
侧入路手术方式一次『生完整切除肿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对 于肿瘤的复发 、颈椎 的稳定性 ,长期结果仍需大宗病例的随访 。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脊翩 OA评分情 况( )
Cammile法 定位 ,行侧块钉棒 内固定 ,后外侧植骨术。明胶海 绵覆 盖 ,伤 口内置一 引流管 。紧密缝合切 口,术后颈 围固定 。 1.2.2 B组 颈后外侧入路 :俯 卧位 ,头部颅骨牵引 ,尽可能前屈 并 向健侧轻度旋转 ,使颈部尽可能伸展 。上颈段肿瘤取项线以下 后 正中“卜’’形切 口长约13cm,向中线倾斜切 口长约4cm。下 颈段 肿 瘤后 正中呈“卜 ”形横 向弧 形切 口长 约 15cm,自后 中线沿 皮 纹至胸锁乳 突肌后缘 ,横切 口长约4cm。上颈段切断枕后小肌群 , 下颈段切断颈后外侧肌群。距关节 突内缘5mm处切除患侧上下椎 板 及 咬 开 一个 椎 间孔 ,充 分显 露 椎 管及 椎 管 内外 肿 瘤 。先 切 除 瘤 峡部 ,然后切除硬膜下肿瘤 。若 瘤体粘连紧密可离断宿主神经根 , 沿 椎 间 孑L向 上 、下 、后 侧 扩 大 椎 间孔 ,并 咬 除 上 下 关 节 突 ,于 硬 膜 外椎间孔处去切 断肿瘤 。若肿瘤 为浸润性生长 ,可作部分切除减 压 。大 多数椎管外瘤体大 于4cm有包膜 的肿瘤 ,为避免剥离时损 伤椎动脉应先行囊 内切除 ,使肿瘤张力降低再切 除囊壁 。在接近 椎 动 脉 时 常 有椎 动脉 周 围静 脉 丛 出血 。用 压 迫 止 血 能取 得 较 好 效 果 ,注意防止损伤椎动脉 。椎体 内渗血处予再生纤维索封填 ,明胶 海绵填塞。根据脊柱手术破坏情况予以内固定及植骨。伤 口内置 一 引流管 ,术后颈 围固定 。 1_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组 间

运用品管圈提高PDA静脉输液查对制度执行率

运用品管圈提高PDA静脉输液查对制度执行率

运用品管圈提高PDA静脉输液查对制度执行率【摘要】目的:浅析品管圈对于提升PDA静脉输液查对执行率的作用价值。

方法:2022年我科室运用品管圈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分析运用前后护理缺陷情况以及查核对制度执行情况。

结果:品管圈应用之后,PDA静脉输液查对制度执行进步率为100%。

结论:提高PDA护理查对制度执行率是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安全的重要措施,而整个工作过程中运用品管圈的模式对于促进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PDA静脉输液;查对制度;品管圈提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以及护理模式改变,PDA手持数据终端在临床护理中获得广泛的使用,其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输液失误率[1]。

查对制度是护理操作过程重要环节,其包括查对制度、服药、注射以及输液等制度,查对制度贯穿PDA静脉输液全过程。

如果查对制度执行率不高将会影响PDA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品管圈是指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瓶颈而组成的一个小团队,在品管圈小组中,通过不断找出、分析错误、加以改正、再发现错误等闭环的模式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本次笔者重点分析品管圈对于提升PDA静脉输液查对执行率的作用价值。

1.基础资料及方法1.1基础资料来源来着我科室护理组的9名护士,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36.2±1.1)岁。

1.2方法(1)成立品管圈小组。

全科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指导和监督,1名护师作为组长,负责小组活动以及工作安排,整理相应的数据并做好总结,1名主管护师负责会议记录。

(2)现状分析。

品管圈小组成员对PDA静脉输液查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分别从护士、患者、管理、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重点分析静脉输液各个环节查对流程的执行以及正确情况,及时发现错误。

(2)情况分析及整改措施。

患者的因素包括了配合度低、腕带丢失等;管理方因素包括培训不到位、薄弱环节督查不到位等;护士方面因素包括工作量大、PDA机数量不足、不重视扫描工作、操作流程错误等;环境因素包括PDA机信号不稳定、人均劳动强度大以及补液高峰期更换数量多等。

血液内科---品管圈

血液内科---品管圈

52
提供个性化护理
P
1.掌握并制定静脉输血 工作流程
2.评估护士重视程度及 流程落实情况
D
1.掌握静脉输血工作流程 2.经调查护士重视程度为89%
A
1.静脉输血加入护士新培训内容 2.护士长日常督查静脉输血 工作流程的落实
2021/3/29
C
1.制定静脉输血 工作流程
2.护士将静脉输血的观察作为 交接班重点内容
7.对策实施与检讨
8.效果确认
有效果
9.标 准 化
10.检讨与改进
无效果
8
品管圈活动入门
四部走战略 1、“热身”:自学课件 2、培训 3、复习 4、行动:圈名、圈徽、改进项目
2021/3/29
9
阶段一: 成立质量改善小组
设定圈名及圈徽
2021/3/29
10
组圈的目的
1.应用品管圈知识使护 理工作不断持续改进
C
1、修订上述流程并应用于 实际工作中
2、减少差错发生率
2021/3/29
43
加强护士监管力度
护士长督查护士 静脉输血操作规范落实情况
将静脉输血规范
列入科室制度
2021/3/29
44
对策群组二
加强护理 人员培训
2021/3/29
主要因:缺少静脉输 血护理知识培训; 低年资护士较多
问题点:相关知识缺乏 经验不足
不规范
负责人:吕园园 王菲
实施日期:2014.7.5
2021/3/29
50
制度流程改进
P
1、修订新的制度流程 2、加大执行力度 3、端正态度
D
1、实施新的制度流程 2、根据工作流程执行情况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预防患者跌倒风险评分准确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预防患者跌倒风险评分准确率中的应用

定重点改善百分比为78.1%。
我科 9名护士 自动 自发地组成品管圈小组,组长 1名 , 1.5 目标设定
组员 8名,请护士长担任辅导员 ,品管小组 的成员进行了工
目标值 =现状值 +[(1一现状值)×改善重点 ×圈能力 ]
作分工。头脑风暴和投票选定“守护圈”为我们的圈名,遵循 =85.5% +[(1—85.5%)×78.1% ×93%]=96%。
关键 词 品 管 圈 ;跌 倒 ;患 者 安 全 中 图分 类 号 :R47 文 献 标 识 码 :B
品管圈活动是指同一工作现场 、工作性质相似的基层人 年 l2月,并确认各步骤活动内容及负责人,绘制成甘特图。
员 自动 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团队,团队在 自我 1.4 现状把握
12月我们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护士预防患者跌倒风险评 者发生病情变化未及时评估 3人次(7.3%)。根据柏拉图的
分准确率的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80/20原理,我们将护士对风险因素的分值判断不准确 、手术
1 方 法
后患者使用镇痛泵未及时评估作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确
1.1 品管圈的组成
根据“5WIH”原则拟定活动计划和进度,预估计各步骤 士对镇痛泵使用中的安全意识不够为护士预防患者跌倒风
所需时间,全体圈员讨论拟定活动周期为 2015年 7月—20l5 险评分不准确的主要因素。
临床 医药实践 2017年 7月第 26卷第 7期
· 543 ·
1.7 对策拟定与实施
定值一改善前数据)]×100%=[(98% 一85.5%)÷(96%一
· 542 -
厘霪
文 章 编 号 :1671—8631(2017)07—0542~02

提高病区护士临时医嘱单签字规范性

提高病区护士临时医嘱单签字规范性
3 3
圈员6 3 5 5 5 3 1 3
3 1
3
3
1
3 1 3 5
3
1 3 5 5 3 1
3 3
圈员7 3 5 3 3 1 3 1
1 3
1
1
3
1 3 1 3
1
3 1 5 5 1 3
1 1
总分 25 33 29 29 21 17 17
21 17
17
21
17
17 17 17 29
21
17 17 31 31 21 17
目标设定
目 标 值 =现状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73.33%+26.67%*81.25%*71.5%) =88.83%
改善幅度=(目标值-现状值 )/现状值 =(88.83%-73.33%)/73.33% =21.14%
21.14%
/06
解析
解析

培训时间少
医护人员培训不到位
未有系统培训 未意识到重要性
责任护士对执行情况进 行记录 结束
本次活动改善重 点
发现有问 题医嘱单
现况把握
WHO: BBB WHEN: 2021年2月23日~2021年3月22日 WHERE:示教室 WHAT: 2021.2.23-2021.03.22共30天病区护士临时医嘱单签字规范性进行调查 WHY: 分析病区护士临时医嘱单签字规范性低的原因 HOW: 查检表收集原因 HOW MANY:共收集2021年2月23日至2021年3月22日共约30天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现况把握
原因
高危药物漏签名 转科漏签名 高危药物签名 禁食漏签名 皮试漏签名 备皮漏签名
留置导尿漏签名 皮试阴性未标注

探究品管圈管理在提高留置针规范固定率中的作用

探究品管圈管理在提高留置针规范固定率中的作用

探究品管圈管理在提高留置针规范固定率中的作用【摘要】目的研究将品管圈管理应用在留置针的管理中对提高留置针规范固定力的作用。

方法本文的留置针患者为2019年3月~2022年6月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其中37例以常规管理手段干预的为对照组,38例以品管圈管理的为观察组。

对两组患者的留置针规范固定率进行统计和比较。

结果观察组[36例(94.74%)]患者的留置针规范固定率明显比对照组[27例(72.9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者管理之中,通过品管圈方式进行管理可有效的提高留置针的规范固定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品管圈;管理;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常规管理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接受危重病患者的科室,到此科室治疗的患者一般身体质量较差而且病情严重,几乎所有患者都需要留置静脉留置针,以方便对患者及时的提供药物干预,也能减少反复穿刺而导致的各类风险事件[1]。

但留置静脉留置针要提供科学的护理管理手段,这是保证留置针规范固定的有效措施,能有效减少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

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虽然能发挥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具体应用中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之处,导致静脉留置针的规范固定率不太理想[2]。

品管圈管理是一种高效的质量管理理论,可以通过品管圈小组进行统一的协商,设定主题和目标,分析有关的原因并拟定对策,能在各项管理工作中解决相关的问题,提升整体的管理质量。

所以本文研究将品管圈管理应用在提高留置针规范固定率的作用中,详情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的留置针患者为2019年3月~2022年6月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其中37例以常规管理手段干预的为对照组,38例以品管圈管理的为观察组。

(1)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4岁~72岁,年龄均数45.26岁,年龄标准偏差13.13岁;(2)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23岁~75岁,年龄均数43.65岁,年龄标准偏差14.05岁。

品管圈活动如何提高责任护士对病情掌握的知晓率

品管圈活动如何提高责任护士对病情掌握的知晓率

品管圈活动如何提高责任护士对病情掌握的知晓率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神经内科患者病情掌握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为主题,调查神经内科自2015年4月~10月开展品管圈以来,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的情况。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效果显著,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率有了显著提高。

结论品管圈在提高神经内科责任护士对病情的掌握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标签:品管圈;责任护士;病情掌握责任护士掌握主管患者病情是理所当然的,但往往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不是太好。

2015年4月~10月我院神经内科应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品管圈的组成品管圈小组成员由我科10名护士组成,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确定圈名与圈徽,选出圈长及秘书各1名。

经过全体圈员讨论及采取投票的方式确定本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

活动实施日期为:2015年4月~2015年10月。

1.2 发现问题2013月~2014年我院检查中关于提问责任护士对应主管患者病情”八知道”(①姓名;②诊断;③病情(症状、体征、睡眠、排泄等);④心理状况;⑤治疗(主要用药的名称、目的、注意事项);⑥饮食;⑦护理措施(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及康复要点);⑧潜在危险及预防措施)的合格率低[1]。

1.3 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应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我科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低的原因,从人、物、法等方面绘制鱼骨图,最后在用关联图找出问题的重点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1.4 针对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针对问题的重点原因,全体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并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指标进行对策选定,采取评分方式:优5分、可3分、差1分的评分方法,最后根据柏拉图的80/20法则选定了三个对策方案,并予以施行。

1.4.1 加强专科技能培训①对全科护士进行本科患者的系统评估法的培训,使护士掌握本科病患的评估方法。

关于提高护士输液时PDA的扫描率的品管圈

关于提高护士输液时PDA的扫描率的品管圈

病区 一病区 二病区 一病区 二病区 一病区 二病区 一病区 二病区 一病区 二病区
合计
运行中数据收集
应扫次数 521 364 527 376 518 354 522 350 531 330
4393
实际扫描次数 430 310 441 327 463 344 520 346 531 330
4042
扫描率(%) 82.53 85.16 83.68 86.96 89.38 97.17 99.62 98.86 100 100
38
26
降低口服药错发率
26
34
提高护士手卫生的依从性
33
24
降低医患纠纷率
24
8
分数/人数 重要性
迫切性 36 30 22 26
全员参与性
圈能力 40 40 26 8
迫切性
评价说明
1
不重要
不需要
半年后再说
3
一般重要
部分参与
下次解决
5
非常重要
需要全员参与
尽快解决
说明:9名圈员经评价法逐一评分,最高分即为选定主题
主题选定—选题理由
02
对同仁而言
1. 规范了护理行为, 可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 2. 优化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因护士工作站与HIS资源共享
源共享,信息一经录入,多终端读取简化护理记录程序,减少了 护士重复性工作,降低劳动强度,优化了工作流程,使护士有更 多的时间护理患者,增加有效服务时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同时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增强,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 率。 3. 为医疗举证倒置提供了证据PDA准确、实时、完整地记录医 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并且永久保存医嘱记录,为医疗举证倒 置提供了法律依据。 4. 加强了医护配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PDA减少了医护语言 沟通中的信息传递失误,同时责任护士能及时有效地为患者 提供各种治疗与护理信息,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体系, 使患 者满意度上升。

运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士文件书写规范率

运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士文件书写规范率

运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士文件书写规范率目的探讨提高护士文件书写规范率。

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从2017年7—12月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护士文件书写规范,对比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士文件书写规范率。

结果活动前护士文件书写错误率为34.50%,活动后护士文件书写错误率为14.66%。

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护士文件书写规范率。

标签:护士;文件书写;规范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条款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对护理文件的质量有追踪评价和持续改进。

护理文件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案等资料的总和,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的真实情况,又是重要的法律依据[1]。

质量控制的对象为各类电子护理文件,包括体温单、医嘱单、监测记录单、危重护理记录单。

为确保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该科于2017年7—12月应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科内护理文件质量监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科通过抽查在架病历、出院病历200例,护理文件书写存在的主要问题:体温单体温提前录入20例;未按规定及时完成病历18例;医护记录不一致14例;医嘱单中执行人漏签字10例;药物试敏结果未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5例;交班报告诊断写错2例;手写签名笔色错误2例。

见表1。

1.2 方法采用PDCA循环法包括4个阶段8个步骤[2],第一阶段为计划阶段,分为4个阶段:①查找问题;②现状调查;③分析原因;制定目标;④制定对策;第2阶段为实施阶段;第3阶段为检查阶段;第4阶段为处理阶段,包括巩固阶段,针对执行当中发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遗留问题转入下个PDCA循环中解决。

1.2.1 计划阶段(P)①现状调查。

通过抽查在架病历、出院病历200例,护理文件书写存在的主要问题:体温单体温提前录入20例;未按规定及时完成病历18例;医护记录不一致14例;医嘱单中执行人漏签字10例;药物试敏结果未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5例;交班报告诊断写错2例;手写签名笔色错误2例。

应用品管圈降低我科输液观察单的漏签率

应用品管圈降低我科输液观察单的漏签率

应用品管圈降低我科输液观察单的漏签率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输液过程中需要对病人的状况进行全程观察,尤其是对于一些高风险病情,如肝肾功能不全、长期用药等,更需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然而,在繁忙的医院环境下,护士常常因过于疲劳或任务繁重而出现漏签观察单的情况,这对病人的安全构成一定的风险。

一、品管圈是什么?品管圈管理方法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它主要是改进过程中的过程,以产生质量的改进,使组织逐步满足客户需求的方法。

它是一种基于小组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与协作,让小组成员能够共同研究、演练和执行不同的改进计划,以达到协同提高质量的目标。

1、确定品管圈成员为了解决输液观察单漏签率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品管圈成员。

我们选择了两名熟悉输液过程和对病人状况进行细致观察的资深护士,一位医生,以及一名质控专员作为品管圈成员。

2、识别问题针对输液观察单漏签率高的问题,我们经过认真分析和讨论,找到了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查看每一个病人的观察单,另一方面是因为护士缺乏充分的训练,不知道哪些病人需要特别的注意和观察。

3、制定改进计划在清晰地认识到问题后,我们一起制定了改进计划,主要包括:①制定标准化的观察单;②通过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士观察病人的能力和兴趣;③针对护士缺乏时间的问题,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

为了执行改进计划,我们组织了培训课程,以提高护士的患者观察技能。

同时,我们鼓励护士在繁忙工作中更加关注病人,避免疏忽导致观察单的漏签;制定时间安排,避免护士过于疲劳而出现疏忽。

5、结果检查我们定期检查输液观察单的漏签情况,并进行评估和总结。

经过近半年的时间,我们发现,输液观察单漏签率已经大幅下降,病人的输液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品管圈对于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

三、小结在医疗服务中,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应用品管圈降低我科输液观察单的漏签率

应用品管圈降低我科输液观察单的漏签率

应用品管圈降低我科输液观察单的漏签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输液作为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常见的一种方式,而输液观察单作为衡量输液效果和患者情况的重要工具,在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一些医疗机构中,输液观察单的漏签率却相对较高,给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对于如何降低输液观察单的漏签率,提高医疗品质和安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应用品管圈的角度来探讨如何降低科室输液观察单的漏签率,并通过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等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期为临床医护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问题分析:1. 输液观察单的重要性:输液观察单是记录患者输液过程中相关指标的重要工具,它帮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输液情况,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护理和照顾。

2. 漏签率高: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医护人员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忽大意、体力不支等原因,对输液观察单的填写存在漏洞,导致漏签率较高。

3. 问题的影响:输液观察单的漏签率高,会导致医护人员无法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况,影响医疗安全和护理质量,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风险和不便。

4. 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降低科室输液观察单的漏签率,提高医疗品质和安全性。

二、解决方案:1. 引入品管圈方法:品管圈是一种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以实践学习为基础的改进方法。

通过品管圈的运用,有效激发医护人员的创新和积极性,营造团队合作的氛围,进而改进和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2. 制定相关规范:科室应当制定明确的输液观察单填写规范,明确填写的内容、时间要求、填写者、审核者等关键信息,以规范并约束医护人员的行为。

3. 加强培训和宣传: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普及输液观察单的重要性和规范填写流程,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4. 制定激励机制:设立相关奖惩机制,对永不漏签的医护人员进行及时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填写输液观察单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品管圈提高护士输液三签正确率
发表时间:2015-10-15T12:01:09.803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作者:袁敏库惠芸李慧
[导读] 武汉市武昌医院通过品管圈活动,输液三签的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护士姐妹更加团结,沟通、协调、合作能力都较前提高。

袁敏库惠芸李慧
武汉市武昌医院湖北武汉 430063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输液三签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首先对目前输液三签的正确率进行为期4周的数据统计,按照品管圈的活动程序、步骤及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然后再进行为期4周的数据统计,对两次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输液三签的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护士姐妹更加团结,沟通、协调、合作能力都较前提高。

【关键词】品管圈;输液三签;正确率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369-01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全称为品质管理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团员间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

〔1〕近几年,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一种具有护理特色的、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正在护理队伍中萌生,这种内生性的意识激发起广大护理人员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促进了护理人员理论水平的提高。

〔2〕为了提高输液三签的正确率,我们将品管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在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品管圈的组成
2014年3月,我科由不同职称和不同学历的8人自发组成了“品管圈”,其中包括辅导员1人、圈长1人及圈员若干,并对组员进行了分工,圈名为呼啦圈,同时设定了圈徽和圈歌。

2 品管圈活动
品管圈活动是采取戴明循环(Plan-Do-Check-Action,PDCA)即计划、实施、确认与处置的程序来进行。

〔3〕PDCA循环就是通过的不断解决问题、改善品质来实现阶梯式上升的过程。

〔4〕
2.1 选定主题
圈员根据自己工作现场存在的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提出若干备选主题,圈员根据主题评价表选定本次最终主题。

评价方法是所有圈员依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评价项目对备选的4个主题进行1分、3分、5分打分,然后将分数求和、排序,分数最高者即为本期品管圈的活动主题。

通过评选,排第一位的是提高输液三签正确率,总分18分,定为本期活动主题(表1)。

2.3.2 结果分析
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表明,输液滴数不符盒无巡视是工作中最常出现的问题。

根据80/20法则,将这二项作为改善重点。

2.4 设定目标
本圈能力经评价后分数是3分,占总分的60%,根据公式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40-(140×85.36%×60%)=67.5
改善前输液三签不正确的次数为140次/周,改善后目标值设定为67.5次/周,设定降幅为51.78%。

2.5 解析
通过头脑风暴法大家从人员、设备、材料及方法等方面查找原因,然后圈员再根据每条原因进行打分,查找出了三个要因,即患者自行调节滴数、护士没有主动巡视及滴数未按实际填写这三项。

2.6 对策拟定
根据存在的问题及要因分析,探讨所有可能改善的对策,并进一步从中选取最合适的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排序,决定实施顺序。

2.7 对策实施
2.7.1 输液中加强巡视①整班护士打针后在病房巡视患者输液,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及滴数是否与医嘱相符。

②发现患者自行调节滴
数,主动与患者沟通。

③管床护士入院宣教时应告知患者不能自行调节输液滴数。

④经常自行调节滴数且不易沟通的患者,应与管床医生沟通,共同管理。

2.7.2 规范工作流程①根据医嘱调节滴数,并按实际情况填写。

②治疗班下班前清出当天输液单,检查是否填写正确及是否完善。

③各班自己填写滴数,巡视时间及签名,不可代签。

2.7.3 明确分工①由整班负责巡视所管病房内的输液巡视工作。

②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并填写巡视单。

2.8 效果确认(表3)
2.8.1 有形成果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 / (目标值-改善前)×100%=(14.5-140)/(67.5-140)×100% =173.1% 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 / 改善前×100%=(140-14.5)/140 ×100% =89.6%
2.8.2 无形成果
大家对QCC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执行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另外,团队合作精神、持续改进意识、解决问题能力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9 形成标准化
通过品管圈活动,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输液三签标准流程》作为工作标准。

2.10 检讨与改进
在开展品管圈活动的过程中,圈员们不断思考与评价,并运用PDCA对存在的问题及缺点,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与提高。

3 小结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还激发了护士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水平和团队意识,增强了工作的信心,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最终提高了护理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逸胜.台湾医院的“品管圈”.中国卫生人才,2002(10):42-43
[2] 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40
[3] 章一华.品质圈活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6(2):1673.
[4] 郑树森.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