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治疗肝硬化的经验

合集下载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下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下

阴 助 而 生 化 无 究 。”故用熟地黄、沙参、麦门冬、枸杞子、菟丝子滋阴填精,配以桂附、仙 茅、仙灵脾壮阳益命门之火,深得阴阳互根之妙。故服后即效,心率增加。 二诊由其他医生应诊,以脉迟为阳虚,改用单纯朴阳的方法,希求速效,反致心率下降,诸 症再现。故三诊在初诊方上重加白芍,以救劫伤之阴,则又趋好转。当出现湿热积滞之象时 即加入琉调泄热之品。总之,据证分析,随证用药,不拘于成见,不一味地以脉迟为阳虚, 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神。
胸痛 1(冠心病) 蒋某,男,48 岁,于 1989 年 10 月 8 日初诊。 自 1987 年 8 月患心肌梗塞,经医院抢救后病情缓解。仍遗留下胸痛时作,中脘满闷,不思 饮食,乏力头晕等症。观其舌质红苔黄腻厚,脉濡缓,时有结代,血压偏高。证属湿浊不化 , 气机阻滞,升降失常。治宜宣郁化湿疏调升降,佐以活血通络方法。药用:荆芥 6 克,防风 6 克,蝉衣 6 克,片姜黄 6 克,旋复花 10 克,代赭石 10 克,半夏 10 克,薤白 10 克,瓜蒌 30 克,佩兰 10 克,杏仁 10 克,焦三仙各 10 克。嘱其改变一直以卧床休息为主的习惯,每 日早晚走路锻炼各 1 至 2 小时;饮食宜清淡,服药 7 剂,心情舒畅,胸痛未作,头晕乏力见 轻,胸脘胀满见舒,食欲好转,舌红苔白,脉滑数,湿郁渐化,仍以前法进退,药用:荆芥 6 克,防风 6 克,蝉衣 6 克,僵蚕 10 克,片姜黄 6 克,赤芍 10 克,丹参 10 克,大腹皮 10 克,槟榔 10 克,香附 10 克,焦三仙各 10 克,水红花子 10 克。服上方 2 周,饮食二便正常 , 精神振作,未见其他不适。改为益气养阴方法,药用:荆芥 6 克,防风 6 克,沙参 10 克 , 麦冬 10 克,炙甘草 10 克,丹参 10 克,赤芍 10 克,香附 10 克,郁金 10 克,焦三仙各 10 克,炒槐花 10 克,水红花子 10 克。1 月后,去医院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血压正常。并 能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按],此病案系心肌梗塞后,胸痛未愈,在家卧床休息二年,精神负担很重。赵老根据脉、 舌、色、症辨为湿阻气机,升降失常之证,先以宣郁化湿为治,仅服药 7 剂,症状大减,增 强了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积极配合,每天坚持走路锻炼,开始 30 分钟,逐渐增加到 5 个 小时左右,3 个月后可以去公园,爬山等活动。实践证明走路锻炼可以改善心脏冠状循环, 增加心肌营养,有促进病愈的作用。

赵绍琴教授宣畅气机法的临床应用

赵绍琴教授宣畅气机法的临床应用

赵绍琴教授宣畅气机法的临床应用宋志香李刘坤先师赵绍琴,为清朝三代御医之后、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继承清宫御医一脉,行医60余载,临证治愈各类疑难病症无数, 享誉国内外,著有《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赵绍琴内科学》、《温病纵横》、《文魁脉学》等书传世。

其学术精湛,成就斐然,无论对外感热病还是内伤杂病,都深有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

后世弟子李刘坤、宋志香继承赵老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治疗病人也每获奇效。

现将赵老的主要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进行探讨。

一、赵绍琴教授的主要学术思想1.将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所创立的温病辨证纲领,其应用原本不分温热病与湿热病。

而赵老根据临床经验认为,卫气营血辨证对温热病的辨证比较适合,而对于湿热病辨证不太适合,故在编著《温病纵横》时,特将其作为了温热病的辨证纲领,且对卫气营血不同阶段的治疗大法提出了如下独到见解:1.1“在卫汗之”并非辛温发汗解表,而是邪在卫分,必当清疏之意。

赵老认为,温邪闭遏卫气, 当先宣通卫气。

“汗之”不是方法,而是目的。

温病最主要的病机就是郁热,卫气营血皆然。

故尔,治疗温病必须注重宣展气机、透邪外达的治则,宣透为治疗温病的第一要义。

温邪郁于肺卫,当用辛凉清解之法,用药如淡豆豉、荆芥穗、薄荷、蝉蜕、竹叶、银花、连翘等。

辛可宣郁,凉可清热,轻清举上,清解肺卫郁热。

邪去热清则营卫通,三焦畅,气机调,津液至而自然的小汗出,并非用伤寒辛温解表的发汗法。

这是赵老对“在卫汗之”的基本阐释。

赵老还特意提出卫分证的禁忌:1)切忌辛温发汗,汗出热不解,伤阴助热,或致昏厥之变;2)不可早用甘寒、苦寒,防止寒凝、冰伏;3)若用升阳发散,则容易动血致衄或外发斑疹;若用大下,则克伤脾胃,易成洞泄; 4)若早用滋腻,则阻滞气机,邪不外透,病无愈期。

1.2“到气才可清气”,意在说明温病不可早用、纯用、过用寒凉(西药抗生素也在“寒凉”之列),否则凝涩邪气,邪无出路,造成冰伏、凉遏,夹食夹滞,坏症蜂起。

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赵绍琴治疗肾病经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赵绍琴治疗肾病经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赵绍琴治疗肾病经验赵绍琴治慢性肾炎基本方:荆芥6克(或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30克,藿香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焦三仙各10克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紫癜肾,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肾病均采用凉血化瘀方法为主,兼以随证加减,常可取得显著疗效。

这类疾病根据中医辨证,其病机同为热郁营血,故均宜凉血化瘀为治疗的基本原则。

赵老在治疗肾病过程中,发现了几个问题。

第一:腰酸腰痛往往不是虚的,而是湿热阻滞了经络,尤其是肾经,是瘀阻的疼痛,实证多,虚证少。

这让赵老开始怀疑,慢性肾炎不应该是虚证,应该是湿热阻滞的实证。

第二:患者的脉往往越往下按越有力气,这应该是实证的表现,说明病邪潜藏很深。

第三:患者往往舌质红,舌苔厚腻,这也是湿热的表现。

等等。

总之,赵老开始怀疑传统的治疗慢性肾炎的方式,他认为应该用温病的理论来清透湿热,凉血通络治疗。

首先,是祛湿,赵老采用的是祛风祛湿的方法,用防风、荆芥、白芷、独活、藿香、佩兰等药,一般用量很少,防风和荆芥一般必定用,其他是选用的,荆芥往往用炭,赵老用药量很小,一般六克就够了,多了,他认为是助热了。

然后是凉血,赵老往往用炒槐花、生地榆、芦根、白茅根、小蓟等,这是温病中经常用的药物,用量也不大,一般十克左右。

赵老认为慢性肾炎是湿热留滞肾经,需要祛湿清热凉血才能解决问题,这和以前大家的补肾的思路大有不同。

然后是活血,这是赵老最绝的地方,他认为此时经络阻滞,需要通开,所以要化去瘀血,无独有偶,现代医学在做病理分析的时候,也是发现肾小球局部的瘀血情况严重。

这也是中西医得到同样结论的地方,赵老使用的药物是:丹参、茜草等药,用量也就十克左右。

对于腰酸腰痛,赵老坚决不补肾,他用的是桑枝和丝瓜络,来通经络,效果非常的好,立竿见影。

然后,赵老认为病人的脾胃最是关键,不能因为治病伤了脾胃,于是在方子里面加入了焦三仙各十克,这是一位医学大家的手笔,时时顾护脾胃,保留正气。

名老中医赵绍琴经验集【医方】

名老中医赵绍琴经验集【医方】

名老中医赵绍琴经验集【医方】一、宣郁退热汤组成:前胡6克、浙贝母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炒山栀6克、淡豆豉10克、荆芥6克、焦三仙各10克、茅芦根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0分钟,2~3次分服。

适应证:发热日久不退,属肺气闭郁者。

二、宣肺止咳汤组成:苏叶、苏子各10克、前胡6克、白前6克、浙贝母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茅芦根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0分钟,2次分服。

适应证:外感风寒,咳嗽痰多,日久不愈。

三、疏调木土方组成: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防风6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冬瓜皮30克、荆芥炭10克、焦三仙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0分钟,2次分服。

适应证:五更泻、泻势如注、**灼热。

四、五子涤痰汤组成: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苏子10克、冬瓜子10克、皂角子6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赤芍10克、焦三仙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40分钟,2次分服。

适应证:高血脂症,单纯性肥胖。

五、五子三藤汤组成:苏子10克、白芥子6克、莱菔子10克、冬瓜子10克、皂角子6克、海风藤10克、络石藤10克、石南藤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大豆卷10克、秦艽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0分钟,2次分服。

适应证:类风湿,指趾关节肿大疼痛。

六、益气补中汤组成:黄芪60克、生熟地各20克、沙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金樱子10克、补骨脂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各50分钟,得煎出液1500毫升,为一日量,代茶饮,不拘时。

适应证:糖尿病,口渴欲饮,一身乏力。

七、疏风消肿汤组成:荆芥6克、防风6克、苏叶10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大腹皮10克、茯苓皮30克、冬瓜皮30克、槟榔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0分钟,2次分服。

适应证:急慢性肾炎,遍身水肿,小便不利,证属风水者。

赵绍琴教授运用栀子豉汤的经验

赵绍琴教授运用栀子豉汤的经验

赵绍琴教授运用栀子豉汤的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赵绍琴教授,三代御医之后,著名温热病专家。

临证运用栀子豉汤颇多,并独具匠心。

他认为栀子苦寒而性宣阳,能泄六经之邪热,通利三焦之气郁,宣中有清,苦泄折热而又宣畅郁结;淡豆豉辛苦微寒,具解表、宜阳、化湿之功,宣展气机而开郁,透邪外达而不伤阴,有火郁发之之能。

栀子豉汤两药相须为用,宣降相因,清透并举,功效称奇。

在温病邪在卫分而将化热入里之时用之。

苦宣(栀、豉性味苦寒而性轻宣,谓之苦宣) 透散,宣泄郁热,使邪达郁开,从而遏制热邪向纵深方向发展,谓之为“苦宣折热。

苦宣折热与诸多温病治法相合而用,又可治疗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多种病证,临证收效甚广。

1、以苦宣折热为主的临床运用1)热郁上焦膈中证患者身热微恶风寒,心烦懊怅,起卧不安,身汗或无汗,口渴或不渴,欲吐不得吐,舌苔微黄,脉动数,寸部尤盛。

病由温热邪气郁滞上焦腻中,胸膈气阻不利,热郁不散,燥扰心神。

治宜苦宣折热。

用栀子豉汤:栀子5 枚,配香豆豉18g,先煮栀子,后纳香豉,意在取香豉轻清宣透气机而畅胸膈,开达气郁而除烦扰。

若卫分之邪未净者,栀子用栀子皮,加薄荷、牛蒡子宣肺疏卫,或加金银花、连翘、桑叶等,以增清透邪热之功。

若呕吐较甚者,可加竹茹,以降逆止呕,若腑气不通,酌加通腑泄热之品,俟腑气一通则有利于胸膈气机宣畅。

2)火郁证患者形寒战慄,如丧神守,心烦急躁,但头汗出,面色苍白,夜寐梦多,四肢逆冷,脉象沉伏,舌红形瘦,甚则紫绛起刺。

此非漫散之热,亦非充斥三焦之火热,乃郁闭之郁热。

其外达之路不通,不可纯用苦寒泻火,因泻火只能清漫散、充斥于三焦之火热,无宣郁开闭之力,且寒则涩而不流,愈使气机闭塞不通,内郁之热无外达之路。

苦徒用燥热之昧,欲通其郁,则伤阴助热,郁仍不开,阳气不得宜通,热势更甚应苦宣折热,则郁开热透而愈。

以栀子豉汤合升降散治疗3)暑湿郁阻肺胃证病家身热不扬,头晕昏沉,一身痠软乏力,咳嗽胸闷,脘痞腹胀,心烦口干,舌白苔腻而润、质红,两脉弦滑略数,右脉明显濡 (赵老经验:脉形边缘不清或散漫无边者为濡脉。

?赵绍琴教授论治郁热经验总结

?赵绍琴教授论治郁热经验总结

赵绍琴教授论治郁热经验总结赵绍琴教授为著名温热病学家,三代御医之后,论治温热病证,尤重郁热机理,临证常辨郁热病证,治疗擅用栀子豉汤、升降散等发散郁热,不仅于温病中善用,杂病中亦常用,特色鲜明,疗效独到。

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三载,感受较深,欲作探讨与重温。

卫分证治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病在手太阴肺,乃肺系受邪,常见肺卫郁热,肺卫失宣的病理改变。

治疗卫分病证重在向外达邪,解散郁热,恢复肺卫宣发、开合等正常生理功能。

赵老早有“在卫汗之可也”并非应用汗法的论述,认为叶氏之“汗”为卫分证应用疏卫法治疗之后,肺卫疏解而肌肤渍渍汗出的一种表现,绝非应用发汗法治疗温病。

由此可以看出卫分证的治疗,除了必须针对不同的病因而相应运用疏风泄热、解表清暑、芳香化湿、疏表润燥等等之外,还应注意宣郁达邪,解郁散热。

同时不可寒凉滋腻,以及即使使用辛凉清解,药量也不可过重。

这在赵老论著中有明确告诫:“温病卫分证,属肺经郁热证。

'火郁当发’,与治疗火热证不同。

因之治疗应注意宣郁达邪,不可寒凉滋腻。

寒凉,使气机闭塞,郁不开则热不能清,每使邪气内逼深入。

用药仅取辛凉轻清透泄之味,配入少量辛温之品,以成辛凉清解之剂。

药如: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淡豆豉、苦杏仁、桔梗、前胡、枇杷叶、芦根、蝉蜕等,轻清举上,即叶氏所谓'上者上之也’。

即使用辛凉清解,药量也不可过重。

”“若误用甘寒滋腻,如生地、麦冬、玄参之类,多致热势不退,或高热成低热久留不退之证。

”气分证治气分证治总以辛凉、辛寒、苦寒结合为用,轻清宣气、清泄阳明、直折火势。

赵老运用清气之法,亦重宣郁散热。

如热邪初入气分,郁阻胸膈证,运用栀子豉汤轻清宣气。

赵老将之谓为“苦宣折热”,因淡豆豉、山栀子性味苦寒而质地轻扬,宣阳解郁,故苦寒清热而宣透气机,散邪外出,遏止邪热深入。

苦宣之品尚有前胡、芦根、瓜蒌等。

这是除苦降、苦泄之外,新立“苦宣”之意。

如温热蕴郁肺胃,邪在阳明,本当白虎清之,若心烦不寐、便干、舌燥、脉弦数,乃郁热甚,可酌加蝉衣、僵蚕、片姜黄、芦根、杏仁入白虎之内。

赵绍琴——精选推荐

赵绍琴——精选推荐

赵绍琴赵绍琴,北京市⼈,⽣于1918年,卒于2001年。

三代御医之后,赵⽒幼承家学,后⼜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斋、瞿⽂楼和北京四⼤名医之⼀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

1934年,悬壶北京。

1950年,参加卫⽣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

1956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

曾任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国医学基⾦会理事,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等。

赵绍琴他⼀⽣致⼒于中医教学及临床⼯作,虽诊务繁忙,仍勤于着述,发表有“湿温病的治疗”、“在卫汗之可也”、“⼊营犹可透热转⽓”、“脉学讲座”、“肝硬化腹⽔的治疗”等独到见解之医学论⽂60余篇,撰写出版了《温病纵横》、《温病浅谈》、《⽂魁脉学》、《赵⽂魁医案选》、《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床验案精选》和《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要》等多部学术着作,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医学⽂献。

基本信息 中⽂名:赵绍琴 籍贯:浙江绍兴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性别:男 出⽣地:北京市 出⽣⽇期:1918年 逝世⽇期:2001年 职业:中医医师 信仰:道医思想 主要成就:中国医学基⾦会理事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平简介 正在加载赵绍琴 赵绍琴幼承家学,后⼜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斋、瞿⽂楼和北京四⼤名医之⼀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

1934年悬壶北京。

1950年参加卫⽣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

1956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

曾任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国医学基⾦会理事、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等。

赵绍琴他⼀⽣致⼒于中医教学及临床⼯作,虽诊务繁忙,仍勤于着述,发表有“湿温病的治疗”、“在卫汗之可也”、“⼊营犹可透热转⽓”、“脉学讲座”、“肝硬化腹⽔的治疗”等独到见解之医学论⽂60余篇,撰写出版了《温病纵横》、《温病浅谈》、《⽂魁脉学》、《赵⽂魁医案选》、《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床验案精选》和《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要》等多部学术着作,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医学⽂献。

赵绍琴为国家药管理局第⼀批师带徒指导⽼师(北京地区)。

名老中医赵绍琴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赵绍琴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赵绍琴临床经验.txt*一篇一篇的翻着以前的的签名,那时候的签名有多幼稚就有多么的幼稚。

你连让我报复的资格都没有-〞好想某天来电显示是你的号码。

好想某天你的状态是为我而写。

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名老中医赵绍琴临床经验.txt49礁石因为信念坚定,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青春因为追求崇高,才格外地绚丽多彩。

50因为年轻,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年轻。

赵绍琴漫漫岐黄路精诚大医魂———三代御医之后赵绍琴彭建中整理编者按赵绍琴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曾祖父以下三代均为皇宫御医。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客座教授,历任北京市政协常委和全国政协委员。

赵氏从医60年以来,在中医温病、中医内科领域发遑古义,推陈出新,硕果累累。

曾先后出版了《温病纵横》、《赵绍琴临床400法》、《文魁脉学》、《赵文魁医案》等一批学术专著,培养温病专业硕士研究生20余名,199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名老中医。

曾多次应邀到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影响很大。

因赵氏在学术上的成就,1994年被入选英国剑桥名人传记。

本文着重介绍赵氏在温病学中,论温病初起证属热郁不可言表,论“在卫汗之”并非应用汗法,论“火热可清,火郁当发”,论伏气温病有发于髓。

在内科学中,从营血辨治杂病,慢性肾病非虚、忌食蛋白、宜动不宜静等学术观点。

在临证上诊脉、察舌、观色,审症求因,重在客观,以法统方,用药轻灵,开门逐邪,攻补兼施,善用风药的诊治特色。

并通过“补中益气汤治疗食道裂孔疝案”等5个案例予之交相辉应。

所收录的“治病先治心论”、“牛吃草论”等医论医话,以及宣郁退热汤等6个经验方均是赵氏医疗经验的结晶。

总之细读全文对于中医药工作者定会大有收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赵绍琴,男,汉族,1918年12月4日出生于北京。

1955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

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张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顾问。

名家论治脾胃病经验(赵绍琴张锡纯)

名家论治脾胃病经验(赵绍琴张锡纯)

名家论治脾胃病经验(赵绍琴张锡纯)赵绍琴治脾胃病经验赵绍琴生前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著有《赵绍琴临床经验辑要》、《温病纵横》等。

赵老毕生致力于温病及内科病的研究,特别是对脾胃病的体会颇深。

现将其“内科新说”中相关内容列举如下:病因病机五说1、气机升降说脾胃为人体升降之枢机,李东垣比喻清阳上行升浮像春夏之阳,浊阴沉降下趋像秋冬之阴,故治疗脾胃内伤之证,以升阳益气为首务。

但气机升降乃五脏功能之所同,非独脾胃为然也。

因此,以气机升降的观点分析病机,则凡病无问虚实寒热,皆可归于气机升降失常。

邪气阻滞,气机不利,升降失度,则病作矣。

脏腑功能失调,也即气机升降失度,临证当视其所在而调之,重在调其升降,复其功能,为治本之法。

2、郁病说郁是百病的共同病机,辨证上又有气、血、湿、痰、热、食六郁之说。

六郁中互为因果,而以气郁为先,说明郁病也是气机升降失常的一种病理变化,常以气郁为多见。

而血郁乃瘀证之先导;痰郁乃痰病之前奏;食郁多见应顾其胃气;诸郁不解可成热郁;湿郁之证亦多见,与脾虚关系密切,是产生痰、血、食、热四郁之诱因。

3、痰病说痰乃津液所化,生于脾胃而贮于肺。

痰分有形、无形两类,有形之痰随咳咯而出,无形之痰则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变生诸证,故有“怪病多痰”之说。

与痰相关的是饮,二者皆为津液所化,清为饮而浊为痰,饮与水湿同类,常以蓄积盘踞于空腔(胸、腹、颅、关节腔)之中为其特征。

4、瘀病说气病日久,必及于血,虽有寒热虚实之分,然未有不兼瘀者,是为其特点。

血瘀者,络脉瘀阻不通也,因于气病者,其形成与气滞、气虚、气逆乱有关,病及于血,无论寒热虚实均可致瘀。

至于外感六淫之邪,内生痰饮水湿,无不可与血互结而成瘀病,加之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故发病与脾胃有密切关系。

瘀病临床特征有痛久而有定处、肿块有形可征且固定不移。

5、慢性腹泻多非虚说腹泻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诸如慢性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单纯性消化不良皆可出现,多数医家则认定非脾虚即肾虚,必投补剂而收效甚微。

赵绍琴的温病治疗大法

赵绍琴的温病治疗大法

赵绍琴的温病治疗大法赵绍琴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曾祖父以下三代均为皇宫御医。

从医60 年以来,在中医温病、中医内科领域发遑古义,推陈出新,硕果累累。

曾先后出版了《温病纵横》、《赵绍琴临床 400 法》、《文魁脉学》、《赵文魁医案》等一批学术专著,培养温病专业硕士研究生 20 余名,1990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名老中医。

曾多次应邀到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影响很大。

还凭借他在学术上的成就,1994 年被入选英国剑桥名人传记。

赵老对温病学学术精华,至少有以下十大要点:论温病不可混同伤寒、论温病当分温热与湿热、论温病初起证属热郁不可言表、论“在卫汗之”并非应用汗法、论“到气才可清气” 不可早投寒凉、论“透热转气”、论湿热为病尤忌寒凉、论湿热为病治重宣畅气机、论“火热可清,火郁当发”、论伏气温病有发于髓......,另外,我们也摘录赵老的温病治疗十二大法,与各位朋友共同学习。

01辛凉疏卫法本法是用于温邪初起,病在卫分阶段,有疏泄腠理,调和卫分的作用。

取其具有宣通卫气作用的药物,驱除在卫分之温邪。

以辛开其郁,以凉泄其热,用辛散药以疏散卫分之风邪,配清凉药以清解温热之郁热。

适用于风温初起,邪在肺卫之症。

代表方剂,如银翘散、桑菊饮之类。

须特别注意,在温病初起,忌用辛温发汗法,因辛能助温增热,发汗复伤津液。

否则伤阴耗液,可致坏病。

02辛寒清气法本法是用辛凉、辛寒、苦寒等药物,清泄气分热邪的一种方法。

它能解热除烦,止渴生津,清热泄火,达到宣畅气机的作用。

凡属邪热入里,燔灼肺胃之津,但未犯营血者,皆可用之。

其中如轻清宣气,是以轻清之品,宣畅气机,透热泄邪。

在温邪初入气分,未至阳明热盛,以栀子豉汤轻宣之。

又如辛凉重剂或辛寒之品,大清气分邪热,是用于温邪热炽阳明气分之时。

症见壮热,汗出,口渴,心烦,苔黄燥干,脉洪数或滑数等,这是邪热灼其津液,邪盛且实,故当透热达表,用白虎汤。

若热郁气分,郁热化火,症见身热烦躁不安,口苦且渴,舌红苔黄,小便黄赤者,可以用黄连解毒汤;但邪热未化火者,切不可用。

名老中医经验集-赵绍琴

名老中医经验集-赵绍琴

名老中医经验集-赵绍琴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二赵绍琴漫漫岐黄路精诚大医魂—三代御医之后赵绍琴彭建中整理编者按:赵绍琴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曾祖父以下三代均为皇宫御医。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客座教授,历任北京市政协常委和全国政协委员。

赵氏从医60年以来,在中医温病、中医内科领域发遑古义,推陈出新,硕果累累。

曾先后出版了《温病纵横》、《赵绍琴临床400法》、《文魁脉学》、《赵文魁医案》等一批学术专著,培养温病专业硕士研究生20余名,199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名老中医。

曾多次应邀到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影响很大。

因赵氏在学术上的成就,1994年被入选英国剑桥名人传记。

本文着重介绍赵氏在温病学中,论温病初起证属热郁不可言表,论“在卫汗之”并非应用汗法,论“火热可清,火郁当发”,论伏气温病有发于髓。

在内科学中,从营血辨治杂病,慢性肾病非虚、忌食蛋白、宜动不宜静等学术观点。

在临证上诊脉、察舌、观色,审症求因,重在客观,以法统方,用药轻灵,开门逐邪,攻补兼施,善用风药的诊治特色。

并通过“补中益气汤治疗食道裂孔疝案”等5个案例予之交相辉应。

所收录的“治病先治心论”、“牛吃草论”等医论医话,以及宣郁退热汤等6个经验方均是赵氏医疗经验的结晶。

总之细读全文对于中医药工作者定会大有收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赵绍琴,男,汉族,1918年12月4日出生于北京。

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张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顾问。

历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等职。

赵氏出生于世医之家。

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均在清宫太医院供职为御医。

其父文魁公曾任清末太医院院使(正院长),御赐头品花翎顶戴,民国初年出任北京中医学社名誉社长。

赵第二卷63氏自幼便受到家传医学的熏陶,在其父的严格督导下熟读医学典籍,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并于1934年通过了资格考试,承父业而悬壶北京。

中医治疗肝硬化的认识与体会(裴正学,赵绍琴)

中医治疗肝硬化的认识与体会(裴正学,赵绍琴)

中医治疗肝硬化的认识与体会(裴正学,赵绍琴)中医治疗肝硬化作者:裴正学各种肝损害最后均可导致肝硬化之产生,其中甲、乙丙、丁、戊、庚等肝炎病毒所致之肝炎如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均有发展为肝硬化之可能,乙肝、丙肝、丁肝较其他肝炎之肝硬化倾向较多。

除肝炎引发之肝硬化外,营养不良性肝改变、酒精及药物慢性中毒、寄生虫等均具致肝硬化之可能。

另外尚有一些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红斑性狼疮、长期心衰等亦可出现肝硬化,但这种肝硬化是症状性肝硬化,也叫继发性肝硬化。

肝硬化之病理基础是肝脏组织之纤维变性致使肝脏中门脉系统、胆管系统受压,门脉压之升高引起食道静脉、胃底静脉之曲张、脾脏肿大、腹水、下肢水肿;胆管系统压力之增高所致肝大、黄疸,以前者为主者称为门脉性肝硬化,以后者为主者称为淤胆性肝硬化。

关于淤胆性肝硬化之形成原因还有各种说法,淤胆与肝组织之纤维化孰先孰后众说不一,免疫系统之缺陷系此型肝硬化之特色,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临床诊断肝硬化主要以脾大、血清球蛋白之增加、白蛋白之相对减少,后出现白球比例失调或倒置、食道静脉曲张、门静脉口径增大、腹水等依据;淤胆性肝硬化则系在上述临床表现之基础上突出了黄疸之加深,一部分病人可出现血沉加快及多肽抗体之改变。

中西医认识对比肝硬化之治疗西医以保肝为主要手段。

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时,其对症治疗丰富多彩,短期疗效堪称满意,然而从长期疗效看尚不能令人满意,因此西医认为肝硬化一旦合并腹水则属不治之症。

中医对肝硬化之治疗历史悠久、方药繁多早在东汉末年,《金匮要略》就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说,说明肝硬化之患者首先影响胃肠,从而出现腹胀、厌食、便溏及上消化出血。

近代研究证明肝硬化门脉高压时,整个胃肠黏膜下血管充血、静脉不同程度曲张,黏膜水肿渗出,严重者可出现反应性胃酸增加,个别患者可出现胃肠黏膜之糜烂、溃疡、出血。

由此可见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中医认识这一点较西医要早1000多年。

赵绍琴组方用药规律探奥

赵绍琴组方用药规律探奥

收稿日期:2003-12-02作者简介:蒋燕(1963-),女,宁夏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名医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赵绍琴组方用药规律探奥蒋 燕(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摘 要:结合临床病证,主要从用药轻灵、善用风药、善用升降散三个方面介绍了当代著名中医赵绍琴教授的组方用药规律。

运用营血辨证的方法辨证治疗疑难病如慢性肾系疾病、血液病和内、妇、儿科疑难杂病,用药在凉血化瘀的基础上,加风药荆芥、防风、白芷、苏叶、独活等疏调气机,透邪外出。

重点论述了风药的使用,指出给邪出路,宣展气机,疏调三焦是赵教授临床用药最显著的特点。

关键词:宣畅气机;用药特点;赵绍琴;名老中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04)02-0096-03 赵绍琴教授出生于世医之家,并且从师于京都名医瞿文楼、韩一斋、汪逢春等先生,是名副其实的京都名医传人。

他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温病学专家。

临床擅长治疗发热性疾病、慢性肾系疾病、血液病和内、妇、儿科疑难杂病。

临证处方用药少,药量轻,配伍严密,效果明显。

在组方用药方面,选药精当、用药轻灵、透泄并举、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和升降合用。

用药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善用风药,疏调气机,给邪出路。

方剂常用升降散。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论述赵教授的临床用药规律。

1 用药轻灵赵教授临床处方以轻灵擅长,用药简练,味少量轻。

处方一般不过七八味药,少则三四味,很少超出十几味[1]。

用药多为价廉的常用药,看似平常,却恰到好处。

可见药不在贵,用之宜当。

取效的关键在药中病机。

赵教授临床看病举重若轻,清淡处见神奇,简练里收效果。

2 善用风药赵教授临床最显著的用药特色是善用风药。

所谓风药,皆具辛味,性平或温,质轻气清,具有疏解宣透作用,属于传统的解表药。

如荆芥、防风、苏叶、苏梗、白芷、独活、蝉蜕、柴胡、升麻、葛根、牛蒡子、蔓荆子、藁本、羌活、薄荷、豆豉等。

对这些药物的应用范围极广,远远超出了传统中药解表药的应用范围。

【赵绍琴:软肝缩脾方-治肝硬化】精

【赵绍琴:软肝缩脾方-治肝硬化】精

【赵绍琴:软肝缩脾方-治肝硬化】精赵绍琴幼承家学,后又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

遂集家学与诸名师妙术于一身,以三代御医之后扬名于京师。

赵绍琴后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

赵绍琴教授医技精湛,医德高尚,心怀仁慈,志在普救生灵。

从医60余年,以辨证准确、用药精炼、疗效显著闻名于世。

被赞为 "平正清灵一名医"。

【软肝缩脾方】【组成】柴胡、片姜黄、蝉蜕各6g,黄芩、白僵蚕、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水红花子各10g,炙鳖甲、生牡蛎各20g,生大黄1g。

【用法】上方每周5剂,每剂煎取500ml左右,分2~4次温服,服3个月后改为每周3剂分服维持。

【加减】胸胁满闷,喜叹息,脉沉而滞,气郁显著,加佛手片、香附各10g;厌食呕恶,胁肋不舒,舌苔白腻,湿郁为甚,加藿香、佩兰、姜半夏各10g;心烦失眠,急躁易怒、舌红起刺,火郁之象,加用黄连6g,牡丹皮10g,龙胆草3g;嗳气频作,食后脘堵,积滞明显,加保和丸10g冲服;腹壁青筋暴露,肝掌、蜘蛛痣等特征明显,舌有瘀斑,血瘀之征,重用鳖甲、牡蛎各30g,加莪术、三棱各6g,或配服鳖甲煎丸每日1丸;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脉象沉细软弱,虚象为主,当区别气血阴阳之偏重,酌加补益之品,气虚者,舌淡脉虚,加白术10g,太子参6g;血虚者,唇淡面黄,脉细,加阿胶10g;舌淡苔滑,脉象濡缓,中阳不足,加干姜、吴茱萸各3g;舌红尖绛,少苔且干,下焦阴亏,加生地黄20g,枸杞子、女贞子各10g。

【注意】本方系在“升降散”基础上加味而成。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诸物,要求以清淡素食为主。

坚持每日早晚散步各1个小时,使精神放松。

【功效】行气开郁,活血化瘀,软肝缩脾。

用于早期肝硬化,肝硬、脾大。

【方解】肝硬化早期表现为胁痛、腹胀、癥瘕等症(迁延日久,后期多成臌胀,属中医“四大危症”之一),其形成,气、血、食、湿之郁是关键。

中医泰斗赵绍琴:我有一张“洗胆方”,洗去胆囊湿热、胆囊炎

中医泰斗赵绍琴:我有一张“洗胆方”,洗去胆囊湿热、胆囊炎

中医泰斗赵绍琴:我有一张“洗胆方”,洗去胆囊湿热、胆囊炎(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一张名家的配伍。

这个人,叫做赵绍琴。

这位老先生啊,生于1918年,卒于2001年。

他早年曾经拜御医韩一斋为师,后来求学于京城四大名医之汪逢春为师,主攻中医内科学。

他曾任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

在现代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史上,赵师是泰斗级的前辈。

这个配伍呢,是赵师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一张配伍。

早年,我曾经亲眼见我老师用过。

我老师还嘱咐我说,就算时间再紧张,也要抽空把赵师的这张配伍背下来。

这样,遇到急性胆囊炎的患者,你就心里不慌了。

这配伍如下——柴胡6克,大黄3克,枳实6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郁金10克,杏仁10克,香附10克。

每日1到2剂,水煎2到4次分服。

我第一次看这个配伍,还是在我跟师学习的时候。

有那么一回,我老师快下班的时候,急诊那边打来电话,说请我老师帮忙。

我和老师赶过去,发现患者是一个胆囊炎的急性发作。

好家伙,整个人疼的呀,哭爹喊娘,而且嘴里骂人。

言语间得知,此人之前曾饮酒,后来和同伴发生争执。

争执之后,胆囊炎就犯病了。

刻诊,见患者脉象滑数而有力,舌苔厚,尿黄,心烦急躁,伴有恶心欲呕之感。

细问得知,患者之前曾有便秘。

到发病之日,已经两天未行。

人们都说,做医的人,见多识广,什么病人没见过?其实,你没有真刀真枪地做过。

做医的人,有时候也心慌啊!就像这个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嗷嗷直叫,冷不丁的,还真叫人有些胆怯。

但是,我老师却不慌不忙,写下了上面的配伍。

结果,一剂药下去,当天晚上,疼痛缓解,大便出来,人消停了。

药用三剂以后,症状几乎消失。

后来,经患者本人同意,他又被安排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这是怎么回事呢?说起来,特别简单。

这个胆囊炎的急性发作,中医看,往往考虑是不是湿热蕴结于肝胆。

赵绍琴妙用荆芥经验浅识

赵绍琴妙用荆芥经验浅识

赵绍琴妙用荆芥经验浅识赵绍琴妙用荆芥经验浅识笔者有幸于80年代跟随赵绍琴恩师身边进修,亲耳聆听赵老教海,深得其传。

现将赵老临床妙用荆芥之经验,介绍于诸同遭,以便临证参考。

1、荆芥的功能与临床应用l.1祛风解表荆芥穗味辛性温,其性升浮,善能发汗祛风解表邪。

凡风寒柬表而致头痛寒热,无汗,周身痛楚之表闭证,用之最宜,常配入复方应用。

园其温而不操.疏风之功擅长,故又常以之配入大队辛凉蔬解之品而治风热感冒初起,如银翘散用之以加强疏风散热之力。

此因其配伍而异其用,可谓通治感冒之良药也。

1.2清头目利咽喉荆芥体轻升散,上行于头面空窍而有清头目利咽喉之功。

凡风邪上犯头目诸窍,而致头目眩晕、头昏鼻塞、耳目不清等症,无同其有无寒热身楚等全身症状,皆可用此以除风邪,风邪击则头目清,诸窍清利臭。

至于咽喉痛用之者,亦取其疏风利窍之功也,如清咽利膈汤、六昧汤等即是其例。

l.3散风胜湿以治痹痛荆芥为疏风圣品,此人皆知之。

古云:风以胜湿,洵为至理。

凡风邪阻于脉络,湿邪田阻气机。

症见周身痛楚,项背强直,四肢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等,用此有一举二得之妙。

至于某些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疼痛,已成热痹者,则当于京血活瘀配入本品,庶免其寒凉凝涩之弊,又无温散助热之虞。

决不可为了“哨炎”而纯用苦寒之药。

1.4治风热瘾疹皮肤瘙痒若风湿之邪入于营分,蕴郁化热而发瘾疹奇痒难忍,夜间尤甚,搔之不已,皮肤遍起片状红疹,治疗必须疏风祛湿,凉血活癣。

故为治疗瘾诊必用之品。

古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所谓血行非指纯用血分药,乃令血行流通之意耳。

风药自可通络宜郁行滞,故不可缺也。

1.5除颜面斜颜面神经麻痹而成口眼斜,考其原因甚多,总属阳明经络受病,以阳明之脉上行于面也。

若单纯风邪袭于阳明络分.则当用荆芥以散风郛则愈矣。

若阳明腑实.大便秘结而致口不遂,必候其积滞化.腑气通。

病当向愈,方中宜加用荆芥穗以助其活络之功,则收效更捷矣。

故曰:荆芥为阳明扦经之药。

名中医治肝硬化

名中医治肝硬化

名中医治肝硬化(臌胀)十三个秘方治肝硬化(臌胀)秘方(13首)46.1软肝煎【来源】邓铁涛,《名医治验良方》【组成】太子参、鳖甲(醋炙)各30克,白术、茯苓各15克,楮实子、菟丝子各12克,萆薢18克,丹参10克,甘草6克,土鳖虫3克(研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土鳖虫烘干研成细末。

水三碗,入鳖甲先煎半小时,纳诸药煎至1碗,冲服土鳖虫末二分之,渣再煎服。

【功用】健脾护肝补肾,活血化癥软坚。

【方解】肝硬化属中医癥瘕、臌胀范畴,病因不一,病理复杂,但不外乎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气血痰水瘀积于腹内而成。

故方中以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太子参补而不燥,气阴双补,甚为合宜;楮实子擅治水气蛊胀,配菟丝子补肝而益肾,此乃虚则补其母之意;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养血活血;土鳖虫、鳖甲皆灵动之物,活血软坚化癥;萆薢则助四君以祛湿健脾。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养肝补肾、活血化癥软坚之功。

【主治】肝硬化。

【加减】酒精性肝硬化加葛花10克;肝炎后肝硬化加黄皮树叶30克;门脉性肝硬化加炒山甲10克;牙龈出血,加紫珠草或仙鹤草30克;阴虚无湿者去萆薢,加山药15克,石斛12克。

【疗效】在长期临床应用中,屡用屡验,疗效颇著。

46.2育阴养肝汤【来源】钟一棠,《名医治验良方》【组成】生地15克,白芍、枸杞子、女贞子、制首乌各20克,丹皮15克,丹参20克,茜草15克,炙鳖甲或龟板20克。

【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两次,头煎用冷水2碗(约10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煎至大半碗(约300毫升)滤出,二煎加水600毫升左右煎至300毫升,下午2~3时,上午7~8时分服。

【功用】育阴养肝,化瘀消癥。

【方解】本病大多在肝炎后形成,病程日久,肝之阴血不足,肝失所养,故时有胁肋隐痛或不舒;血郁气阻,致癥积不散,肝趋硬化,脘腹胀满,血不上荣,津不上承,症见面色晦滞少华,头晕神疲咽干;阴虚有内热则舌嫩红,少苔,脉弦细。

正虚邪恋,本虚标实,以虚为主。

北京名医赵绍琴先生宣调气机、疏肝泄热法治神经衰弱症医案研读

北京名医赵绍琴先生宣调气机、疏肝泄热法治神经衰弱症医案研读

北京名医赵绍琴先生宣调气机、疏肝泄热法治神经衰弱症医案研读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青云计划#名医简介:赵绍琴(1918年-2001年),出生于北京市,中医学家。

他悬壶北京,一生致力于中医教学及临床工作,先后培养中医温病专业硕士研究生20余名,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终身教授、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等,著有《文魁脉学》《赵绍琴临床经验集》等。

【案例】宣调气机、疏肝泄热法治神经衰弱症医案徐某某,女,42岁。

初诊:患者做财会工作20余年如一日,恪尽职守,颇得好评近破格晋升中级职称。

因领导委以重任,致有人不满,散布流言,心中因此郁闷。

加之工作压力颇重,遂致夜不能寐,病已月余,以致不能坚持正常工作。

形容憔瘁,疲惫不堪。

心烦急躁,时欲发怒,又时欲悲泣。

诊脉弦细滑数,重按有力,舌红苔白浮黄,大便干结,小便色黄。

此肝胆郁火不得发越,内扰心神,魂魄俱不安宁。

治宜疏调气机,宣泄木火之郁。

用升降散加减蝉衣,僵蚕,片姜黄,大黄,柴胡,黄芩,川楝子,菖蒲,钩藤(后下)。

7剂。

二诊:药后大便畅行,心烦易怒俱减,夜晚已能安睡3~4小时。

精神状态较前判若两人。

诊脉仍弦滑数,舌红苔白,郁热尚未全清,继用升降散方法。

蝉衣,僵蚕,片姜黄,大黄,柴胡,黄芩,川棟子,枳壳,焦三仙。

7剂三诊:患者心情显著好转,人夜已能安然入睡,食欲较前大增面色已显润泽。

意欲上班,恢复工作,但思之仍不免心有余悸,唯恐上班后再导致失眠症发生。

诊脉弦滑且数,舌红苔薄白。

仍宜前法进退,并嘱其每日坚持散步锻炼,饮食当忌辛辣厚味。

并注意思想开朗,勿以小事为意柴胡,黄芩,川楝子,丹参,茜草,赤白芍,蝉衣,僵蚕,片姜黄,焦三仙。

7剂。

【评析】此例患者由于工作压力不堪重负,致精神高度紧张,夜不能寐,属精神情志因素所为,故责之于肝经郁热不得宣散,木旺则火生,而成木火同盛,神魂不安。

故选用杨粟山升降散之善能疏调气机、解郁散结,合疏肝泄热之品组方,以治其病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绍琴治疗肝硬化经验
赵绍琴先生认为肝硬化之临床见证虽然繁多,析之不过三类,一者气、火、湿、食之郁此为关键,病之生由此,病之甚亦由此也;二者正虚,阴阳失调,此为诸郁所伤,脏腑功能之后果;三者瘀血结聚,此为诸郁不解发展而来。

基于以上的认识,赵绍琴在临床上对肝硬化的治疗采取疏肝调郁为主,配合活血化瘀,咸寒软坚,调整阴阳。

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治疗,常能收到满意效果。

一、疏肝解郁法。

此法皆在疏调气机以解郁结。

药用柴胡、黄芩、赤芍、蝉衣、僵蚕、片姜黄、杏仁、焦麦芽。

本法以调郁为主,必视其郁之所在而调之,热郁当清,火郁当发,气郁当疏,湿郁当开,食郁当消,郁滞当通。

诸郁不同,何以断之?除视其临床见证外,必参以舌脉而定其所在。

如热郁火郁者,舌必红,苔必黄,脉必弦数有力,可加入栀子、丹皮之属;气郁者脉多沉弦而滞,当加佛手、香附之类;湿郁者舌白苔腻,脉来濡软,宜加藿香、佩兰之属;食郁积滞者舌苔属垢而浊腻,脉来滑实,关部为甚,当加保和丸、焦三仙之类。

二、活血化瘀法。

应用此法,当在调郁之后。

诸郁渐得开解,始用活血化瘀之品以畅血行而消血分瘀滞。

然并非纯用化瘀之品,仍当参以调气机、泄肝热。

正以气机得畅则血滞易行,肝热得泄则郁不复生也。

药用丹皮、山栀、赤白芍、郁金、杏仁、复花调气机;丹皮、郁金、茜草、白头翁等活血化瘀,兼能凉血;用焦三仙者,仍取其消导疏通以助运化也。

三、养血活血兼以软坚化瘀法。

此法当继用于上二法之后。

诸般郁滞已解,血气渐臻畅和,脏腑功能渐复,食眠均趋正常,惟遗肝硬不消,此时宜用此法以养血活血、疏调气机为主,兼以咸寒软坚,以缓消痞坚而软其肝。

药如:鳖甲、牡蛎、当归、生地、川芎、白芍、郁金、杏仁、旋复花、益母草、茜草。

此以四物汤养血活血为基础,增入郁金、益母草、茜草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复用杏仁、旋复花调气,鳖甲、牡蛎咸寒软坚,共奏养血活血、软、坚消痞之功。

临床应用也可配合丸药调治。

如鳖甲煎丸之类。

四、调整阴阳以求平衡。

此非具体治法,实乃调治原则,应在以上诸法中体现出来。

阳不足者扶其阳,阴不足者顾其阴,气不足者益其气,血不足者养其血。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综合舌、脉、色、症而断其所在。

例如,脉弦细者血少阴伤,脉弦数有力者肝经郁热,濡软无力多是中阳已虚;阴不足者,舌瘦而干,阳不足者,舌胖而嫩润;形肥面白者多主阳虚,形瘦面黑者多主火旺,如此等等,皆当一一细察,切勿以其非主证而忽之也。

五、必须使病人注重生活调整,以期配合治疗。

主要方面有:慎饮食、多活动、宽心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