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及方法与相关技术
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及控制技术方案
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及控制技术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第二章智能家居系统架构 (3)2.1 系统总体架构 (3)2.2 系统模块划分 (4)2.3 系统通信协议 (4)第三章硬件设备选型与设计 (5)3.1 主要硬件设备 (5)3.1.1 控制器 (5)3.1.2 传感器 (5)3.1.3 执行器 (5)3.2 设备接口设计 (5)3.2.1 通信接口 (5)3.2.2 控制接口 (6)3.3 设备集成与调试 (6)3.3.1 设备集成 (6)3.3.2 设备调试 (6)第四章通信协议与接口规范 (6)4.1 通信协议概述 (6)4.2 接口规范定义 (7)4.3 数据传输与加密 (7)第五章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 (8)5.1 设备识别与注册 (8)5.1.1 设备识别技术 (8)5.1.2 设备注册流程 (8)5.2 设备信息同步 (8)5.2.1 同步技术选型 (8)5.2.2 同步策略 (9)5.3 设备控制与反馈 (9)5.3.1 控制技术 (9)5.3.2 反馈机制 (9)第六章用户界面设计与实现 (9)6.1 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10)6.2 用户界面布局 (10)6.3 用户交互体验优化 (10)第七章智能控制算法与应用 (11)7.1 控制算法概述 (11)7.2 算法实现与优化 (11)7.3 应用场景拓展 (12)第八章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 (12)8.1 安全防护策略 (12)8.1.1 概述 (12)8.1.2 物理安全 (12)8.1.3 网络安全 (12)8.1.4 数据安全 (13)8.1.5 访问控制 (13)8.2 隐私保护措施 (13)8.2.1 概述 (13)8.2.2 数据收集与处理 (13)8.2.3 数据存储与传输 (14)8.2.4 用户隐私设置 (14)8.3 安全性与隐私性评估 (14)8.3.1 概述 (14)8.3.2 评估指标 (14)8.3.3 评估流程 (14)8.3.4 评估结果 (14)第九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5)9.1 系统集成流程 (15)9.2 测试方法与工具 (15)9.3 系统功能与稳定性评估 (16)第十章项目实施与推广 (16)10.1 项目实施计划 (16)10.1.1 实施目标 (16)10.1.2 实施步骤 (16)10.1.3 实施时间表 (16)10.2 市场推广策略 (17)10.2.1 市场调研 (17)10.2.2 品牌宣传 (17)10.2.3 产品推广 (17)10.2.4 合作与拓展 (17)10.3 持续优化与升级 (17)10.3.1 技术优化 (17)10.3.2 服务优化 (17)10.3.3 市场拓展 (17)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逐渐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数据采集终端的数据处理与软件实现
0引言目前市场上的条码数据采集终端(简称“手持条码扫描仪”)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基于AMR9处理器芯片的一系列专用数据采集终端,这种终端的特点是界面相对简单(大部分是黑白屏,有部分彩屏),功能比较单一,仅能实现数据的的手机和存储,有的能进行语音通话和发送短信,有的不具备移动通信功能。
目前很多超市采用的就是这种终端。
第二种,是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数据采集终端,目前最常见的是WINCE操作系统上,这种终端的特点是功能强大,不仅能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存储,还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可以通过WIFI、蓝牙、以及移动通信网络(2.G/3G)和服务器进行实时交互。
目前很多快递公司采用的就是这种终端。
第一种方案价格低廉,但是功能简单,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录入和查询。
第二种方案成本较高,而且WINCE现在不是主流的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所不利于客户的二次开发。
Android操作系统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2011年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塞班系统,跃居全球第一。
2011年11月数据,Android占据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52.5%的份额,中国市场占有率为58%。
本项目准备研发的数据采集终端,是基于现在主流的android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以其开放的开发方式,吸引多家厂商参与其芯片的开发,所以有效降低了整机成本,并可以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应用。
这样我们既可以有强大的功能,又可以达到相对低廉的价格。
另外,android作为开放的系统,也非常适合客户做二次开发。
以往的数据采集终端因为受软件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在本项目中,基于android强大的处理软件处理能力,完成上层的数据分析软件开发,实现数据的分析、整理,数据类型的设计以及数据库的读写。
1智能终端软件架构(图1)整个软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kernel层:kernel层完成的主要工作是数据采集模块的上电初始化、开关等驱动,初始数据的采集和转发;图1是智能终端的软件架构图2)硬件抽象层(HAL):完成对硬件的抽象,使上层可以无障碍的访问底层硬件,在本文中主要用来转换和转发数据;3)JAVA层:接收硬件抽象层的数据,并通过HTTP等协议和服务器交互数据;4)服务器侧软件,通过互联网协议和智能终端通信,并维护数据库。
智能化手持工作终端系统技术规范书
智能化手持工作终端系统技术规范书1总则1.1基本规定(1)本技术规范书为智能化手持终端智能化手持工作终端系统而提出技术上的规范和说明,内容包括供货范围、功能规范、技术要求、硬件和软件配置、验收试验、工程管理及所有必需的其它事项。
本技术规范书提供给智能化手持终端智能化手持工作终端系统设备及技术服务卖方,作为其编写技术建议书和报价之用。
(2)本次工程招标采购的买方为安徽省电力公司,卖方为安徽西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系统的最终用户为合肥供电公司。
(3)本技术规范书中提出的仅为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
卖方必须仔细阅读技术规范书的全部条款,并提供能完全满足本技术规范书所规定要求的完整的系统及相应的技术服务。
投标商也可推荐符合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的类似的或更优的产品,但必须提供详尽的技术规范偏差说明。
(4)供货范围:安徽电力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技术服务、图纸资料、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等。
买方有权对供货范围内的硬件、软件数量和性能指标进行调整。
(5)卖方提供的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必须是标准的,技术上是成熟的;全部设备应是全新的,具有先进结构和一流工艺水平,并能在中国境内安全使用(包括软件产品必须具有在中国境内的合法使用权)。
所提供的技术指标和性能应有具有权威的第三方的测试报告。
(6)本技术规范书的解释权属于买方,未经买方同意,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作出任何修改。
在未经双方商定作为订货合同技术附件之前,买方保留对技术规范书修改的权利,可以提出变更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买方有权提出和卖方有责任接受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及与相关系统接口要求改变所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事项由买卖双方共同商定。
(7)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技术规范书的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协商确定,或以其它形式补充。
(8)在合同生效期间,下述文件与合同具有同样法律效力:●设计联络会的会议纪要●双方确认的测试和验收文件●所有卖方对技术问题的澄清及买方确认的文件1.2投标须知(1)卖方必须在收到本技术规范书后14天内,向买方提供符合要求的详细的技术建议书和报价清单。
智能终端的设计及其应用
智能终端的设计及其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使用智能终端的情况愈加普遍。
从最初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到如今的智能手机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如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等等。
这些智能终端的设计和应用都是经过严谨的考量和设计的。
本文将会探讨智能终端的设计及其应用。
一、智能终端的设计智能终端的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人体工程学、耐用性、易用性、性能等。
为了让消费者更加愉悦的使用智能终端,设计师们需要对其各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
1.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特征和机器设备之间适应性的学科。
在智能终端的设计中,考虑到人体的使用习惯和手势,设计师们要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知识,调节设备的大小,重量,形状和按键的排列等,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感和便利性,并减少使用时的疲劳感。
2. 耐用性耐用性是指终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其电池寿命、抗摔性等方面的考虑,以确保其在长期使用中不易受到损坏。
而在设计智能终端时,设计师需要对终端的材料、机制和电池等进行多方位的考虑和优化,以提高其质量和耐久性。
3. 易用性易用性是指用户能够轻松使用智能终端,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其操作方法。
为此,在智能终端的设计中,设计师要尽可能地使其直观、简洁,并考虑到用户心理,以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进行高效操作。
4. 性能性能是指智能终端所具有的计算能力、存储容量、运行速度和功能等。
在智能终端的设计中,为了使其在这些方面得到充分提升,设计师需要从各方面进行优化,例如:选择更好的处理器、更大的内存、更大的存储,同时还要考虑到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协同作用,以提高整个智能终端的性能水平。
二、智能终端的应用智能终端的应用领域很广泛,例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下面将就其部分应用领域进行讨论。
1.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前沿和热门的技术之一,其应用范围覆盖了各个领域。
在智能终端上,人工智能的应用包括语音助手、智能家居、虚拟人物、语言翻译等等。
智能用户界面中的跨媒体交互研究
智能用户界面中的跨媒体交互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用户界面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跨媒体交互作为智能用户界面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旨在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本章将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跨媒体交互技术概述2.1 跨媒体交互概念跨媒体交互是指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
这些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手机、电视、平板等。
跨媒体交互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无缝连接各种设备,并实现信息在不同设备之间自由流动。
2.2 跨媒体交互技术发展历程跨媒体交互技术起源于多屏协同展示,随着移动终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渐扩展到了更多领域。
目前,跨媒体交互技术已经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
2.3 跨媒体交互技术的关键技术跨媒体交互技术的关键技术包括设备连接、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设备连接方面,需要解决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兼容性问题。
数据传输方面,需要实现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
数据处理方面,需要设计合适的算法和模型来实现跨媒体信息的解析和处理。
第三章跨媒体交互应用案例分析3.1 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领域,跨媒体交互技术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视等终端设备来控制家庭中的各种智能设备,如灯光、空调、窗帘等。
3.2 智能医疗在智能医疗领域,跨媒体交互技术可以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传输。
通过多种终端设备,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患者的病历和检查结果,并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
3.3 智能交通在智能交通领域,跨媒体交互技术可以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传输。
通过车载终端和路边设备,驾驶员可以获取实时的路况信息,并进行智能导航和交通管制。
第四章跨媒体交互技术研究方法4.1 数据采集跨媒体交互技术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实验、调查问卷、用户行为分析等方法进行。
4.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跨媒体交互技术研究中的关键环节。
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台如何解密?
3、认证成功后,主站发送读取终端芯片序列号的报
文,终端可返回芯片的序列号; 4、主站通过加密机发送读取终端密钥版本的报文,
终端返回密钥版本,主站与终端加密通信正式建立 台区智能终端是否能够完全替代集中 可以完全替代集中器,宁夏和河南都进行过试点验
器,目前有相关的试点验证吗?
12 13 14
15
客户常见问题及标准解答
问题
标准解答
从支持的业务功能分类,台区智能终端满足营配业
务需求,分为基本功能和支撑业务功能共计17大类
、33项,其中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
参数配置、数据传输、安全、运行维护等9大类16小
项功能。支撑功能包括台区监测、电能质量分析、
台区状态管理、故障研判上报、无功补偿、分布式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客户常见问题及标准解答
问题
台区智能终端与传统TTU的区别? 台区智能终端与集中器的区别? 台区智能终端支持哪些通信协议?
标准解答
1、台区智能终端具备TTU(配变数据采集)和集中 器(营销数据采集)的功能,是配电台区及用电侧 的边缘计算节点,是配电台区的最强大脑,在配电 台区以台区智能终端为核心,结合新一代配电自动 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构建智能低压配电物 联网。 2、配电终端(TTU)采集变压器和JP柜内配电设备 数据和事件。 1、台区智能终端具备TTU(配变数据采集)和集中 器(营销数据采集)的功能,是配电台区及用电侧 的边缘计算节点,是配电台区的最强大脑,在配电 台区以台区智能终端为核心,结合新一代配电自动 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构建智能低压配电物 联网。 2、集中器主要功能采集低压台区的电表的数据、事 件、实现费控等功能。 1、终端远程通信 台区智能终端远程通信应支持DL/T634.5 101、 DL/T634.5 104、DL/T 698.45协议、MQTT协议。 2、终端本地通信 终端本地通信支持DL/T698.44、Modbus、DL/T 698.45、DL/T 645、Q/GDW 1376.2协议。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将未来与现实连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一技术的引入,使得家居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智能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原理、功能与应用。
一、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原理与组成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将家居中的各种设备以及家电连接至网络,实现数据交互与联动控制。
该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传感器、控制中心、智能终端和远程控制平台。
1. 传感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利用各种传感器来感知家居环境的信息,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传输为整个系统提供了数据支持。
2. 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数据处理、信息传递和指令控制等功能。
它可以收集传感器的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
3. 智能终端:智能终端是用户与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之间的交互界面,常见的形式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音箱等。
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对家居环境和相关设备进行监控、控制和设置等操作。
4. 远程控制平台:利用远程控制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控制智能家居系统,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对家居环境进行远程操作。
远程控制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灵活的操作体验。
二、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功能与应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通过其丰富多样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便捷、安全、舒适的家居体验。
下面将介绍几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常见功能与应用。
1. 照明控制: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中的照明控制功能可以根据环境的实际需求自动调整照明亮度和色温。
通过传感器感知室内光照强度和使用者的行为,系统可自动开关灯光,并提供远程控制、定时开关等功能。
2. 温度控制: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度要求、室内环境和天气情况等因素,自动调整空调、暖气等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室内温度的舒适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随时调整温度设定,即使不在家也能享受到舒适的温度。
智能终端汇聚接入系统和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11]公开号CN 1595898A [43]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21]申请号200410009314.4[22]申请日2004.07.09[21]申请号200410009314.4[71]申请人港湾网络有限公司地址100089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1号久凌大厦13层[72]发明人程治永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代理人邵可声[51]Int.CI 7H04L 12/28H04L 12/56H04L 9/32H04L 29/06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2 页[54]发明名称智能终端汇聚接入系统和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P语音智能终端汇聚接入系统和方法,包括网络通信接口、数据库模块、注册、认证模块、协议解析处理模块、语音报文处理模块;智能终端通过网络通信接口接入汇聚接入系统;注册、认证模块通过协议解析处理模块与网络通信接口连接,注册、认证模块、协议解析处理模块、语音报文处理模块分别与数据库模块连接,协议解析处理模块与语音报文处理模块连接。
本发明的智能终端汇聚系统不再直接和MGC通信,实现运营商核心网和接入网分离。
真正的MGC对智能终端透明,对于IP语音接入设备来说智能终端汇聚系统就是其MGC。
真正的智能终端对MGC来说同样是透明的,MGC 所对的是汇聚了多个智能终端的智能终端汇聚系统。
200410009314.4权 利 要 求 书第1/2页 1、一种IP语音智能终端汇聚接入系统,包括,网络通信接口,用于完成网络报文的收取和分发;数据库模块,用于存储和管理相关配置数据;注册、认证模块,用于IP语音智能终端的认证,认证成功后为其提供接入服务; 协议解析处理模块,用于对封装为普通协议报文的语音报文进行解封装,并根据语音报文类型分发到相应处理模块进行处理;语音报文处理模块,用于对各语音报文进行相应处理和转发;智能终端通过网络通信接口接入汇聚接入系统;所述注册、认证模块通过协议解析处理模块与所述网络通信接口连接,所述注册、认证模块、协议解析处理模块、语音报文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数据库模块连接,所述协议解析处理模块与所述语音报文处理模块连接。
基于室内精确定位的交互系统和交互方法与相关技术
图片简介: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室内精确定位的交互系统和交互方法。
至少三个超声波信号发射单元,分别布置在室内各自固定位置处,分别用于发送超声波定位信号,所述至少三个超声波信号发射单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也不在同一个圆周上;位于室内的第一智能终端,用于从所述至少三个超声波信号发射单元分别接收超声波定位信号,计算与所述至少三个超声波信号发射单元的各自距离,并基于与所述至少三个超声波信号发射单元的各自距离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室内坐标,将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室内坐标和第一智能终端的属性信息发送到云端;第二智能终端,用于从云端获取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室内坐标和第一智能终端的属性信息。
技术要求1.一种基于室内精确定位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超声波信号发射单元,分别布置在室内各自固定位置处,分别用于发送超声波定位信号,所述至少三个超声波信号发射单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也不在同一个圆周上;位于室内的第一智能终端,用于从所述至少三个超声波信号发射单元分别接收超声波定位信号,计算与所述至少三个超声波信号发射单元的各自距离,并基于与所述至少三个超声波信号发射单元的各自距离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室内坐标,将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室内坐标和第一智能终端的属性信息发送到云端;第二智能终端,用于从云端获取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室内坐标和第一智能终端的属性信息;所述至少三个超声波信号发射单元中包含一个主设备,所述主设备还用于发送包含室内地图标识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智能终端,还用于接收包含室内地图标识的超声波信号,将所述室内地图标识发送到云端;第二智能终端,还用于从云端获取对应于所述室内地图标识的室内地图,并将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室内坐标映射到所述室内地图上;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用户电子名片资料或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展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智能终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电子名片资料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建立无线通信链接,并基于所述无线通信链接向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发送社交信息;或,所述第二智能终端,用于展示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展品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涉及智能终端,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及方法。
本技术中,系统包括服务器侧装置和至少一个终端侧的智能硬件,智能硬件包括无法安装智能操作系统的可穿戴设备或物联网终端;各个智能硬件分别配置有唯一的路由地址;服务器侧装置中在多个应用的地址中存储有应用页面;智能硬件向服务器侧装置发送所需应用的地址;服务器侧装置将该地址存储的应用页面发送给对应路由地址的智能硬件;智能硬件对返回的应用页面进行显示和存储。
本技术中,将运算迁移到服务器侧装置上,减少本地运算和存储需求;服务器侧装置以地址和/或路由管理不同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和应用,不同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和不同应用间的数据可以在服务器上跨平台自由交互。
技术要求1.一种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侧装置和至少一个终端侧的智能硬件;所述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包括电源模块、嵌入式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嵌入式处理器电连接的以下模块:输入模块、显示模块和存储设备,并且各个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分别在服务器侧配置有唯一的路由地址;所述服务器侧装置中在多个应用的地址中存储有应用页面;所述终端侧的智能硬件用于根据输入模块所获取的输入信息向服务器侧装置发送所需应用的地址请求;服务器侧装置用于根据智能硬件发送的应用地址,将该地址存储的应用页面发送给对应路由地址的智能硬件;所述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对服务器侧装置返回的应用页面进行显示和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硬件还包括linux 内核、嵌入式浏览器和Java虚拟机,所述嵌入式处理器支撑所述嵌入式浏览器和Java虚拟机的运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硬件中不包括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模块或组件:(i)专用于应用(app)的运算的函数库;(ii)Runtime运行库;(iii)用于负责管理调度应用所需的智能设备不同类型的操作的应用框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侧装置还包括:数据库、runtime运行库、主应用页面和各应用页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系统还包括:第三方应用服务标准接口,所述第三方应用服务标准接口以相应地址存储的Html文件和对应数据库为输出,为所述服务器侧装置提供相应地址下Html文件和数据库的更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侧的智能硬件还包括更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服务器侧装置的应用更新通知,并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应用页面进行页面刷新;所述服务器侧装置还包括更新模块,用于对相应地址存储的应用的应用页面进行更新,并向所述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发送所述应用更新通知和应用的应用页面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侧装置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智能网关、网络服务器。
8.一种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分别在服务器侧配置有唯一的路由地址,服务器侧装置中在多个应用的地址中存储有应用页面,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终端侧的智能硬件根据所获取的输入信息,向服务器侧装置发送所需应用的地址请求;服务器侧装置根据智能硬件发送的所需应用的地址,将该地址存储的应用页面发送给相应路由地址的智能硬件;所述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对服务器侧装置返回的应用页面进行显示和存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侧的智能硬件以嵌入式浏览器为主要用户界面和核心用户本地应用,以Java虚拟机为主要运行平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服务器侧装置根据获取的应用的地址,对相应地址存储的应用程序页面文件进行更新;应用更新页面后,所述服务器侧装置向所述终端侧智能硬件发送应用更新通知和相应的应用页面地址;所述终端侧的智能硬件监测所述服务器侧装置的应用更新通知,并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应用页面进行页面刷新。
技术说明书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及方法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智能终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目前包括手机等终端设备已进入全面智能化,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智能终端最重要的特点是基于智能操作系统,如:Android、IOS等,开发应用程序。
用户不再局限于电子产品特定的功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安装和运行特定应用程序。
总体智能终端的结构包括: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其中操作系统的结构又包括:内核层(各种硬件的驱动程序)、函数库层、应用框架层和原生应用层。
现有技术中Android智能终端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Application(应用程序)是依据用户的需求编写的应用程序,实现具体的功能;Application Framework(应用框架层)负责管理调度应用所需的智能设备不同类型的具体操作;Runtime(运行库)在智能设备上具体运行的程序。
虚拟机将程序转化成可在本机运行的操作码;Libraries(函数库)是提供运行程序所需各种运算的函数库。
Linux内核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式,提供对应硬件的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可通过函数调用。
现有技术主要有以下缺点:1)功耗高、硬件成本高对于所有应用程序运算都在本地运行,中间产生大量数据需在本地存储。
需占用大量本地资源,对处理器运算能力要求高,同时需要大量存储器件,硬件成本高。
同时大量消耗电力资源,特别对于移动设备,造成使用时间大为缩短,影响用户体验。
2)开放性较差不同的智能操作系统的存在较大差异,应用只能在对应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难以跨平台运行。
主要运算均在本地运行,数据在本地输出或存储,不同终端之间通讯方式较为复杂。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及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的方法,减少本地运算和存储需求,不同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和不同应用间的数据可以在服务器上跨平台自由交互。
同时能够在无法安装智能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硬件设备上实现用户可自定义的多种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系统包括服务器侧装置和至少一个终端侧的智能硬件设备;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包括电源模块、嵌入式处理器以及与嵌入式处理器电连接的以下模块:输入模块、显示模块和少量存储设备,并且各个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分别在服务器侧配置有唯一的路由地址;服务器侧装置中在多个应用的地址中存储有应用页面;终端侧的智能硬件用于根据输入模块所获取的输入信息向服务器侧装置发送所需应用的地址请求;服务器侧装置根据智能硬件发送的应用地址,将该地址存储的应用页面发送给对应路由地址的智能硬件;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对服务器侧装置返回的应用页面进行显示和存储。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的方法,各个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分别在服务器侧配置有唯一的路由地址,服务器侧装置中在多个应用的地址中存储有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终端侧的智能硬件根据所获取的输入信息,向服务器侧装置发送所需应用的地址请求;服务器侧装置根据智能硬件发送的所需应用的地址,将该地址存储的应用页面发送给相应路由地址的智能硬件;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对服务器侧装置返回的应用页面进行显示和存储。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输入模块为触摸屏。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应用页面。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终端侧的智能硬件还包括信号发送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终端侧的智能硬件通过所述信号发送模块将从所述输入模块获取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侧装置,并通过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服务器侧装置返回的数据。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信号发送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选自下组:(a)射频发射模块和射频接收模块;(b)NFC近场发射和接收模块;(c)Zigbee发射和接收模块;(d)蓝牙发射模块和蓝牙接收模块;(e)Wifi发射和接收模块。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终端侧的智能硬件至少包括运行于两种或多种平台(如iOS平台、android平台、Windows平台、Linux平台等)的智能硬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终端侧的设备也包括具有浏览器和通讯功能的其它嵌入式设备。
本技术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本技术将终端侧智能硬件的运算迁移到服务器侧装置上,服务器侧装置将运算结果发送到终端侧的智能硬件上,减少本地运算和存储需求;服务器侧装置以地址和/或路由管理不同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和应用,不同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和不同应用间的数据可以在服务器上跨平台自由交互。
进一步地,终端侧的智能硬件以浏览器为主要用户界面和核心用户本地应用,以Java虚拟机为主要运行平台。
终端侧的处理和存储只需要支撑嵌入式浏览器和Java虚拟机的简单运算,存储主要针对应用页面,大幅度降低了运算能力和存储空间的要求,降低了硬件成本;只要拥有浏览器的终端设备都可接入相关应用,更换设备不会中断应用。
进一步地,智能硬件中不包括所需支撑多种本地应用而进行大量中间运算和所需的通用函数库,通用运行库和应用框架层,无须消耗本地资源,只传输运算结果,可大幅降低功耗,延长本地设备使用时间。
进一步地,智能终端系统还包括第三方应用服务标准接口,以相应地址存储的Html文件和对应数据库为输出,因此只需要第三方更新相应地址下的Html文件和对应数据库。
进一步地,以相应地址存储的Html文件和对应数据库为输出的第三方应用服务可以高效地对应用程序页面显示格式和内容进行更新。
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Android智能终端的体系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终端侧智能硬件和服务器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用户获取特定应用时的流程图;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应用程序更新结果时的流程图;图6是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中一种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
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图2是该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智能终端数据交互系统系统包括服务器侧装置和至少一个终端侧的智能硬件。
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包括电源模块、嵌入式处理器以及与嵌入式处理器电连接的以下模块:输入模块、显示模块和存储设备,并且各个终端侧的智能硬件分别配置在特定服务器侧配置有唯一的路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