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小说阅读的几个重要测试点
高考语文小说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小说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49efa2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1.png)
高考语文小说题知识点总结小说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创作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小说题既考察了考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考查了考生的思维深度和创造力。
下面将从小说题的基本要求、写作技巧、常见题材等方面总结相关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小说题的基本要求1. 独立创作小说题要求考生独立完成作品,自主构思、安排情节和塑造人物。
考生应该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在写作过程中,还需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做到章法有序,情节连贯,避免故事结构松散、不合理等问题。
2. 准确把握材料小说题通常会提供一些材料,考生应该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材料,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同时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合理的发挥。
在运用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的适用性和引申性,避免只字未及或过多罗列材料。
3. 深刻主题小说题往往设有一定的主题,并要求考生高度概括,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体现。
考生在作品中应该深刻把握主题,通过具体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出主题的含义和意义。
同时,要注意主题的表达要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意义,能引起人的共鸣和思考。
4. 语言生动小说作品要求语言生动、形象 vivid,能够吸引读者并引起共鸣。
考生在写作时应该注意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细腻的情感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得读者能够产生共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二、小说题的写作技巧1. 情感渲染小说作品强调情感的渲染和感染力。
考生在创作小说题时,要善于运用情感的描绘和渲染,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感染读者的潜力。
2. 现实与虚构小说作品既有现实的基础,又具有虚构和夸张的特点。
考生在写作时要能够恰当地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作品既有现实的启示和表达,又不失虚构性和文学创意。
3. 人物塑造人物是小说中的灵魂,是情节的支撑。
考生在创作小说题时,要善于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让人物有属于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使得人物形象更具可信度和可感性。
高考小说阅读考查知识点
![高考小说阅读考查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4730a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1.png)
高考小说阅读考查知识点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小说阅读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小说,考生需要理解、分析和解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高考小说阅读的考查知识点。
1. 小说的题材与风格小说的题材多种多样,可以是爱情、历史、科幻等等。
对于考生来说,了解不同类型的小说,并能够根据文本进行判断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了解小说的风格特点也是必要的。
有些小说语言简练,情节扣人心弦,有些小说则善于描写细腻的情感。
通过对小说的题材与风格的分析,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和意图。
2. 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塑造在小说中,人物是创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于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的理解成为了考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考生需要通过对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刻画,来推断人物性格的特点。
同时,人物的形象塑造也是必须关注的。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谈举止、心理活动等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思想的内涵和作品的表现手法。
3. 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常常运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因此,考生需要掌握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
通过对文学手法的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美学特点和表达方式。
4. 主题和意义的解读每篇小说都带有一定的主题和意义,而理解和解读这些主题和意义是阅读小说的重要目标之一。
考生需要通过对情节、人物、环境等因素的分析,来把握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解读这些主题和意义对读者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主题和意义的解读,考生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总之,高考小说阅读考查的知识点涵盖了小说的题材与风格、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塑造、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以及主题和意义的解读等方面。
考生需要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来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和艺术特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考生可以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更好地应对小说阅读部分。
小说高考常用答题知识点
![小说高考常用答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bb82cf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4.png)
小说高考常用答题知识点小说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虚构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艺术手法吸引读者。
在高考中,小说也是常见的题材之一。
掌握小说的常用答题知识点,对于提升答题水平和得分很有帮助。
接下来,我将从多个方面对小说高考常用答题知识点进行阐述。
一、小说的基本要素小说是由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语言风格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是分析和解读小说的基础。
在高考中,常见的小说题型包括对小说的整体理解、人物情感描写和环境描写等。
因此,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是解答这些题目的关键。
1.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
在解答关于故事情节的题目时,可以从起承转合、高潮和结尾等方面进行分析。
同时,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内在逻辑和情节的相关性,以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事件和转折点。
2. 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是读者与故事产生共鸣的关键。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从外貌、性格、言行等多个方面入手,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此外,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以及人物随着故事发展的变化和成长。
3.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的背景,可以通过描绘地点、时间和气氛等来烘托故事的情节。
在解答关于环境描写的题目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描写手法、描写的目的和与故事发展的关系等。
4. 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小说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在分析语言风格时,要注意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风格特点。
二、常见的小说题型在高考中,常见的小说题型包括解读段落、分析人物、理解寓意等。
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
1. 解读段落: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理解和解析一段小说文字,其中包含了作者的意图、情感描写等要素。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细读文段,理清逻辑关系,抓住关键词语和细节,以准确回答问题。
2. 分析人物:此类题目要求考生深入分析和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高考小说鉴赏答题知识点
![高考小说鉴赏答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cc37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f.png)
高考小说鉴赏答题知识点高考是每个学生迈向大学的重要关口,对于语文科目来说,小说鉴赏是一项重要的考点。
小说鉴赏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这不仅考验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以下将从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主题思想探究三个方面介绍高考小说鉴赏答题的知识点。
一、故事情节分析故事情节是小说的脉络,了解故事情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
在进行故事情节分析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握故事的发展,分析主线与支线的关系。
其次,要注意挖掘小说中的矛盾冲突,揭示故事的高潮与结局。
最后,要关注主要场景的描写,分析场景与故事的关联。
二、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内在含义。
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分析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包括外貌形象、言行举止等方面。
其次,要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的心理变化。
最后,要研究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人物关系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三、主题思想探究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了解主题思想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
在进行主题思想探究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挖掘出小说的基本主题,即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其次,要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象等修辞手法,揭示主题思想的隐含意义。
最后,要关注作品的广度与深度,分析小说与社会、人生等方面的关系。
综上所述,高考小说鉴赏答题需要学生在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主题思想探究等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小说的脉络;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的分析,了解小说的灵魂;通过对主题思想的探究,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
这些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小说的关键要素。
因此,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小说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
只有在全面掌握了这些知识点之后,学生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e51e9f1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08.png)
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在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中,阅读理解部分是考察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这部分不仅测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还考察他们的分析、评价和鉴赏能力。
以下是一篇关于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完整内容。
阅读理解部分通常由几篇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组成,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可能包括散文、小说、议论文等,而文言文阅读则选取古代经典文献中的精彩片段。
首先,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主旨和意图。
在阅读过程中,考生应该关注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
对于文言文,考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考生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对文中细节的把握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深入探讨。
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应该尽量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并且尽可能地引用文中的原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此外,阅读理解部分还可能包含对文章写作技巧的评价。
考生需要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语言、修辞和结构等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这要求考生不仅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备考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时,考生应该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历年的高考真题,熟悉题型和答题技巧,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分数的有效方法。
总之,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部分是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
考生需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专题17 小说阅读精讲-浙江高考语文大一轮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7 小说阅读精讲-浙江高考语文大一轮 Word版含解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fa2022c60242a8956bece449.png)
考查形式1.形式相对稳定。
2.小说阅读一般为4道主观题,20分。
考情分析 1.侧重小说三要素和主题。
2.常考题型: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小说的标题。
命题预测一般在小说的情节、人物、结构上设题。
一、【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一种美味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
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
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
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
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
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
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
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考情分析高考真题连接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
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
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
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
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
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高考小说阅读——基本知识点
![高考小说阅读——基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5d901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b.png)
高考小说阅读——基本知识点专题一:小说阅读一、小说阅读步骤1.粗读,标记重要信息。
2.划分层次,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主题,分析艺术特色。
3.审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即明确题型)。
4.精读,确定答案区间,规范答题。
二、高考小说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主题。
1.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
3.考察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基础知识一、小说情节1.概括故事情节。
2.分析情节作用。
A)内容上:对环境的作用、对人物的作用、对主旨的作用。
B)对情节结构的作用:铺垫伏笔、照应上文、推动情节发展、与其他情节形成对比。
C)特殊表达效果:设置悬念、波澜起伏、出人意料等。
3.情节设置技巧评价。
A)开头有倒叙式、悬念式。
B)结尾:画龙点睛、意料之外等。
C)开头结尾:首尾呼应。
D)全文:一波三折、倒叙插叙、明暗线索等。
E)作用: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F)总结:小说情节设置巧妙之处?注意事项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完成本类型题必须注意的几个要点。
2.解析重要情节的作用时,要注意其在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方面的作用。
文章排版有些混乱,需要进行整理。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后,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改写。
首先,小说中的描写有三种作用。
第一种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第二种是塑造人物形象,通过表现人物性格或发展人物性格来实现。
第三种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从身份形象、性格特点和人物品质三个方面入手。
同时,需要结合全文来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以便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
在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时,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则包括他人叙述评论和环境烘托对比。
次要人物在小说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对比烘托、线索或见证、构成环境、引出主要人物和增加文章生动性等方式来发挥作用。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需要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并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部分专题一小说阅读高考命题点四语言类题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部分专题一小说阅读高考命题点四语言类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625aa0a26925c52dc5bfbe.png)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她举起木槌,紧紧地捏住一束豌 豆,很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转念她却深深地叹息了。
(原载《文学》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号) 简析“催,催,催,催;催,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通过比喻、排比,渲染了火车的神奇与母亲对火车的痴迷。②通过 神态、动作等细节,细腻地描写了母亲好奇、陶醉和渴望的心理。③叙事上有过渡、 舒缓节奏等作用。
理解或赏析重要语句含意“三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辨明考查类型 如果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要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 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真正意图;如果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要认真品味作 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第二步: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 抓”: 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 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 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 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 钥匙。
题型三 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 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关键在于确定语言特色。不同的作者,其作品会有不同的 语言艺术特点。这里的艺术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 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有时是指在特定 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另外,也 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a828db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0.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随着高考试题的逐年变化,语文科目中的小说阅读题成为了考生普遍遭遇的难症,有很多考生因为不擅长阅读小说或者不懂得解题方法而得分较低。
其实,小说阅读题是可以通过特定的技巧来解决的。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一些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的技巧以及方法。
一、了解小说阅读题的类型高考语文小说题目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阅读理解题,重点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推理、思考能力;第二类是文学欣赏题,重点考察考生对文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由于这两类题目的出题形式和考察目的不同,因此考生在解题时应该针对不同的题型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
二、阅读小说文本时抓住关键信息小说题往往会要求考生从文本中找到某些信息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这时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小说时要注重抓住关键信息,把重要的内容都记下来。
比如:人物的名字、性格、行为,时间、地点、事件、情节,小说所展现的主题等,这些信息都是小说阅读题的答案。
三、找出小说文本的主旨小说的主旨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在解决小说阅读题时,理清小说的主旨非常关键。
学生应该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理解小说所蕴含的意义,领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生道理。
在小说阅读题中,如果考生提到了小说中的主旨,则该答案通常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四、熟悉小说的文学意义小说作为文学体裁中的一种,除了讲述故事之外,还富含着大量的文学意义。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考生应该关注小说的语言运用、人物形象描写、情感体现以及主题表达。
只有熟悉小说的文学意义,才能更好地回答文学欣赏类的小说题目。
五、梳理小说的结构和情节梳理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小说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每个部分都有它的作用。
了解小说的结构和情节的发展,能够帮助考生理清小说的逻辑关系,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此外,对于一些小说阅读题,重点考查读者对于小说情节的理解深度。
因此,阅读小说时要尽可能完整地梳理完整的故事情节。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高频考点考前指导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高频考点考前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2789b8f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a.png)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小说主观题高频考点考前指导【高频考点1:小说标题】高考小说标题的考查的角度①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小说标题的意蕴)②体会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好处)③与探究题结合在一起考查。
如“××”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④不同标题的比较。
答题思路及规范:(一)小说标题的含意。
①表层:本义。
②深层:比喻义,双关义。
③主旨:象征义,结合人物、主题分析。
例【2017·浙江卷<《一种美味》T12 “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
(本义)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
(比喻义)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惜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主旨典型例题小说以“寻找安详”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①表层义:“寻找安详”指的是“我”和老乡去寻找一个叫安详的画家。
②深层义:“寻找安详”也指画家安详安心守山,真情投入,寻找到内心的安静祥和,寻找到了艺术的真谛。
③主旨义:“寻找安详”还指“我”寻找到了内心的安详,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社会浮躁的反思,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内心的“安详”。
(二)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好处)【识记内容】①人物层面: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寄托人物的情感。
②情节层面:概括了主要情节、推动或暗示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等。
③环境层面:交代时间、地点、环境、故事背景,渲染氛围等。
④主题层面:紧扣、(体现、揭示、暗示)了主题;使用了某种手法,生动新颖,或含有象征意味、寓意等。
⑤思路结构层面:贯穿全文的线索、抑扬、呼应等。
小小说的几个重要测试点
![小小说的几个重要测试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fa882a4b73f242336c5f8f.png)
一、小小说的几个重要测试点1. 环境题小说中的环境既指自然环境又指社会环境。
选进高考题目中的小说往往是经典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于整个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展现都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方向如下(1)渲染气氛、营造氛围;(2)暗示或交代人物心情、身份、处境、命运;(3)暗示情节发展或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4)帮助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例1 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2009浙江卷《魔盒》)〔答案示例〕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气氛、营造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暗示或交代人物心情、身份、处境、命运)。
另外,也要注意环境描写本身的表现技巧。
例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2009安徽卷《董师傅游湖》)〔答案示例〕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
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把握常用的修辞手法)2. 情节题情节是小说最基本的构成部分。
高考题也常从把握情节的角度考查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
备考时要关注与情节有关的小说的结构、线索、情节的叙述角度(人称)、叙述方式等等结构:短篇小说的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线索:小说的线索是贯穿全篇的中心事物或事件,整理小说情节脉络时,要以小说的线索为关键词去寻找。
例3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2009四川卷《想象》)〔答案示例〕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同样是把握线索)情节的叙述角度:要关注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区别。
两者相比较,第一人称叙述(“我”)使小说故事更具真实感和冲击力。
例4 2011浙江高考例卷14题:小说末两段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切感;故意隐藏胡安的心理叙述内容,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5e9a75f7e21af45b307a8e3.png)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一、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 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读。
二、小说阅读考查要点——围绕着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命题 1、环境 “一景三考”,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写法和作用。
有时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深刻寓意。
2.情节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作用。
3.人物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
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主题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探究情感取向。
5.构思:分析小说构思的特色 6.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第一种考查角度——情节 【考查角度】:梳理概括小说情节 【解题规律】: ①划分情节(找线索、找事件) ②概括归纳(围绕中心事件或线索,运用叠加法与合并法;主人公为主语) ③语言表形式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考查角度】: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 【解题规律】:1、掌握微型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①设置悬念;②情节曲折;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分析伏笔与照应);④错位法;⑤巧设误会) 2、答题时,要扣情节特点,运用术语,结合文本中特点的具体体现,举例分析。
【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的作用 【解题规律】: ①答这个情节跟前后情节有何关联。
(指向情节本身) ②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轨迹。
(指向人物) ③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
(指向主题) ④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暗示了社会环境。
浙江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浙江卷答题策略(精品备考资料)
![浙江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浙江卷答题策略(精品备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cd16d38e518964bcf847cad.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浙江卷答题策略一.考纲解读浙江省《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阅读鉴赏文学类文本。
具体要求如下: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言表现力的品味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考查重点近几年浙江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考查小说,散文较少涉及。
小说以微型小说为主,散文以叙事、写景、抒情类为主。
三.命题规律近几年浙江高考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呈现出以下规律:1.选材范围较广,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艺术价值都很高。
2.从考查内容看,试题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考生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的还间接考查了学生的写作分析能力。
其中小说主要考查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
散文主要考查理解重要词句,鉴赏散文语言、艺术手法,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作者情感等。
3.从考查形式看,题型、数量、分值一直比较稳定。
通常设置五题,20分。
五道题都是主观简答题,其中一题多为探究题。
答题策略文学类文本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的角度回答问题,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
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1.弄清题干中所隐含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意由哪些方面构成,题干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高考小说阅读的考查内容及应对策略
![高考小说阅读的考查内容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8dd7375a6c30c2258019e32.png)
高考小说阅读的考查内容及应对策略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阅读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小说的文体特点。
它首先要求考生能够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这三个要素,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主题,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这是整体感知小说的基础,是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前提。
也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
它要求考生能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
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常见的设题方式有: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某段文字(或某个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④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小说在描写人物时有哪些伏笔或照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要准确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就要理清小说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根据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一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
回答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方面的问题,必须掌握情节安排方面的基本知识。
情节安排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
叙述故事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其中倒叙和插叙是考查的重点。
倒叙是指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
插叙是指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叙述,它可以帮助情节的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
情节安排还包括照应和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呼后应。
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有: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小说文本阅读任务十二准确判断叙事特点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小说文本阅读任务十二准确判断叙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396dbc6c175f0e7dd13767.png)
任务(十二) 准确判断叙事特点,全面分析叙事效果任务情境当我们的小说复习还在传统的三要素里打转转的时候,高考已悄悄为我们开辟了小说学习的新视野——叙事。
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体裁,叙事的切入角度、视角变化、线索变化、安排技巧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更应该在复习中得到重视。
如果说先前的学习还处于零碎状态,那么现在有必要系统地思考与研究小说的叙事艺术及其答题之道了。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生日杨帮立树叶稀疏,冠顶上还剩下最后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小灯笼似的照亮着院落,闪着吉祥的光。
院后的野菊绽放了。
菊花开,露水轻,老太太一大早去屋后捋野菊了。
儿女们要用这些野菊装枕头,今个,孩子们会回来的。
此时的菊花很能满足她,似乎她一边采着一边开着,连着手采,这不会让她分神,她和花一起在时光里静悄悄的。
临近中午,隔着院墙,她还是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脚步声,一会儿听到挂在老柿子树上的提桶,入井打水的响动。
她返回院子,院子里空荡荡的。
提水洗洗脸,她想清醒清醒疑神疑鬼的脑子。
她取下提桶,掀开井盖——揉揉眼,是不是眼看花了——井里一条蛇,昂头张嘴吐着芯子。
井,盖得严丝合缝,哪来的蛇?再看,还有,再看,又无,再看,还有。
哎——老太太长叹一口气,你咋一回来家就不小心掉进井里去了呢?老太太来到屋檐下,那里有一根长竹竿,她要把蛇捞上来。
拿起竹竿,老太太又想起来这么光的竹竿怎么能捞起一条比竹竿还光溜的蛇呢。
她找来破布条子和几根木棍,在老木凳.上坐下来,她要在竿梢绑上她能用得上的东西——这些对付生活的小聪明,都是和她生活半个多世纪的老头子教她的。
小时候她可是村里出了名的傻姑娘。
竹竿在她手指间长出枝枝杈杈,她满意地笑着,向井上看了一眼。
看了一眼,老太太僵那儿了:井的上方老柿子树上吊着一条蛇,张着嘴吐着芯子。
两条蛇?老太太疑惑着。
不会是两条蛇。
停一会儿,老太太坚定了她的想法:水里的蛇是树上蛇的影子。
树上攀着层层蜘蛛网,蛇爬到网里,缠裹严实了,被一缕秋阳照的明晃晃的一绺蛛丝倒挂在树上,在清爽的秋风里荡着秋千。
2022年高考语文热点03 小说阅读训练(原卷版)
![2022年高考语文热点03 小说阅读训练(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90243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4.png)
热点03 小说阅读训练(建议用时:30分钟)1.对学生思维的考查远大于知识的考查,不仅考查知识的记忆、储存、理解,更考查知识的迁移,素养的培育和能力的提升,贴近生活,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考查,将成为新的评价理念,直接瞄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培养。
2.选材上,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各样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反映社会生活。
命题重点仍在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复习技巧1.要大力训练高中生的鉴赏力,尤其是联想力、想象力,提升高中生思维的深刻性、细致性的品质。
2.以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为导向,全面系统复习,形成知识体系。
这一部分的复习,在考纲和考试说明隐退以后,以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为导向,全面系统复习,力求形成知识体系。
3.立足核心素养,能力提升是王道。
一定要立足核心素养,在形成知识体系后,着力于能力提升。
二、考点解读1.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点。
高考对人物形象的考查呈现以下特点(1)整体与局部的鉴赏。
所谓整体,就是结合全文,对人物形象作整体分析和概括。
所谓局部,就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动作去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
(2)直接与间接的鉴赏。
所谓直接,就是题干直接要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多以这种形式出现。
所谓间接,就是借助文中其他事物,或借助对情节的分析或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来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2.情节类的题目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常见的命题角度有:(1)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2)分析情节内在关系和特定情节的作用。
(3)评价情节安排的好处或合理性等。
3.小说的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方面。
小说在考查环境描写方面的特点如下:(1)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浙江高考语文小说常见考点
![浙江高考语文小说常见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133ab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7.png)
浙江高考语文小说常见考点浙江高考语文小说常见考点小说是高考语文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考察的不仅仅是考生记忆能力和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为了更好的应对高考语文小说题型,需要先了解浙江高考语文小说常见考点。
一、小说背景与写作情境分析首先,高考语文小说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分析小说背景和写作情境。
考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小说进行快速的整体了解,理解小说的脉络、结构、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主旨把握和深入阐释其次,要求考生具备抓住小说主旨和深入阐释的能力。
通过对小说的细致分析,把握全文的主旨,勾勒出文中的情感和情节,提炼出小说的核心思想。
三、人物性格分析和塑造另外,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塑造也是高考语文小说中的重点。
考生需要透彻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言行和内心世界,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四、情节分析和文学语言研究最后,对情节的分析和文学语言的研究也是高考语文小说考点的重要部分。
考生需要理解情节的逻辑关系和推动作用,探究文学语言的表现力和美学价值。
结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给出几个典型的浙江高考语文小说考点例题。
例题一: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他一边边缘走着,一边想起妻子来。
他妻子两三天之前回走了,他本来应该到内地去,可是他觉得自己一定是回不来了,于是干脆就上了飞机。
他坐下来没多久,就忘了自己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原则,坐在空客机的座位上,看着外面天空的颜色,为了赌气于是决定一订到达目的地就离婚,这样她不能获得他的财产。
以上文字是()A.小说的开头B.小说的高潮C.小说的结尾D.小说的背景例题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鲁头闻言又震动了一下全身,口中不自觉地喊道:“不可以啊,不可以这样!”在这段话中,“老鲁头”代表着正义,他的反应揭示了小说中的哪种意义?A.浪漫主义意义B.底层生活意义C.道德伦理意义D.社会现实意义例题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黑夜里圆月新,人到己时莫大惊。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纲解读和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纲解读和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0a47b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4.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纲解读和答题技巧总结小说阅读是高考阅读考查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可以说高考语文卷中小说阅读的成败很大程度影响着最后语文考试成绩的高低,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纲解读和答题技巧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纲解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 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 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 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小说的考点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 把握故事情节;2. 揣摩人物形象;3. 注意环境描写;4. 概括主题内容;5. 品味语言特色;6. 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 “理情节”题型:(1)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 “析人物”题型:(1)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2)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 “看环境”题型:(1)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 “谈构思”题型:(1)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2)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浙江高考语文阅读
![浙江高考语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dc43b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7.png)
浙江高考语文阅读引言浙江高考语文阅读是浙江省高中毕业生的必考科目之一。
该科目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分为阅读理解和作文两部分,其中,阅读理解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在阅读理解部分,学生需要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主旨和细节,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本文将简要介绍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的考试内容和一些备考方法。
考试内容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阅读理解和作文。
其中,阅读理解部分分为课外阅读和课文阅读。
课外阅读是考察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包括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等;课文阅读则是考察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包括对于课文主旨、细节和隐含意义的理解。
在阅读理解部分,学生需要阅读一篇篇幅适中的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文章的内容可以涉及社会热点、文化艺术、历史事件等各个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作文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或题目,结合自己的观点和知识,进行议论文写作。
作文内容既可以涉及社会问题,也可以是文学艺术、科技进步等方面。
备考方法1.积累阅读材料:广泛阅读各类文章,包括小说、散文、报刊杂志等。
通过多读书籍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各类素材,提高对于事件、问题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同时,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3.注重思辨能力:通过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提高思辨能力。
对于一个问题,要能够客观分析,理性判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4.模拟考试:在备考过程中,要进行模拟考试,提高应试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可以根据历年高考语文阅读的试卷进行模拟训练,熟悉考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5.注意篇章结构:在作文部分,要注意文章的篇章结构,合理安排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
同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表达清晰,要求条理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高考小说阅读的几个重要测试点
教学园地
10-20 1052
:
一、小小说的几个重要测试点
1. 环境题
小说中的环境既指自然环境又指社会环境。
选进高考题目中的小说往往是经典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于整个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展现都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方向如下
(1)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2)暗示或交代人物心情、身份、处境、命运;
(3)暗示情节发展或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4)帮助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例1 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2009浙江卷《魔盒》)
〔答案示例〕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气氛、营造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暗示或交代人物心情、身份、处境、命运)。
另外,也要注意环境描写本身的表现技巧。
例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2009安徽卷《董师傅游湖》)
〔答案示例〕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
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把握常用的修辞手法)
2. 情节题
情节是小说最基本的构成部分。
高考题也常从把握情节的角度考查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
备考时要关注与情节有关的小说的结构、线索、情节的叙述角度(人称)、叙述方式等等
结构:短篇小说的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线索:小说的线索是贯穿全篇的中心事物或事件,整理小说情节脉络时,要以小说的线索为关键词去寻找。
例3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2009四川卷《想象》)
〔答案示例〕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同样是把握线索)
情节的叙述角度:要关注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区别。
两者相比较,第一人称叙述(“我”)使小说故事更具真实感和冲击力。
例4 2011浙江高考例卷14题:小说末两段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切感;故意隐藏胡安的心理叙述内容,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用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用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这是“人称”试题的知识点。
情节的叙述方式:重点是插叙和倒叙。
插叙是文章情节宕开一笔,增强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和阅读的趣味性,更能补充介绍与小说题旨相关的背景和情节,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旨。
倒叙是小说以逆时间的方式进行叙述,往往先交代小说的结局或中间情节,然后再去追溯故事如何一步步发展至此。
倒叙可以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种“间离”效果,使读者能始终保持对小说事件的清醒意识,更好地去思考小说想传达的主旨;倒叙可以营造情节的悬念性,激发阅读兴趣;倒叙使得情节叙述更曲折更丰富,增加阅读趣味。
3. “形象”题
小说中的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和极具象征意义的物象。
概括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是常考题。
概括人物形象时要“察其言、观其行”,了解人物的职业身份,重在分析人物性格心理。
人物形象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情节发展,从侧面烘托或对比其他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
例5 结合作品《河的第三条岸》,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2008 广东卷)
〔答案示例〕母亲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
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但是还是深爱着父亲,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
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例6 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不超过100字)(2009浙江卷《魔盒》)
〔答案示例〕①热爱故土,珍视亲情;②淳朴善良,热情爽直。
③观察敏锐,善解人意。
(每小点2分,答出两点且语言流畅即可给满分)。
4. “主旨”题
每一篇小说总是要借助情节表达对现实的态度和观点,这就是小说的主旨。
备考时一定要从情节脉络、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层面深入体会,把握小说的主旨。
要特别关注极具象征意味或是寓言式的现代派小说对于现实的讽刺或批判。
例7 结合小说的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2009四川卷《想象》)
〔答案示例〕这“处方”是针对“我”敏感多疑的心病开出的“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地健康生活。
小说以幽默的“处方”作结,巧妙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二、关注“作用”题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做小小说阅读题一定要学会答“作用”题。
作用题与前面几种类型不是并列的,而是综合了前面的内容。
单独列出来,是为叙述的方便和知识的强调。
阅读小说,要重点掌握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叙事手法等方面的作用。
1. 重要情节(细节)有以下作用
①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作用。
一般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 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 小说的叙事手法的作用
①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 首段末段常用到的术语
①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②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引人深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