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合集下载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一、训练主题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二、前言ICU 患者因病情危重、不能正常进食等原因常导致营养不良, 而肠内营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但腹泻是肠内营养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它直接影响到肠内营养的效果和应用, 是干扰肠内营养的主要问题。

三、动机了解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减少ICU 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后腹泻的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度,减轻腹泻的痛苦,同时减少因腹泻造成的肛周淹红、淹白等皮肤问题,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护理干预水平和危重症患者的治愈率。

四、现状分析腹泻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肠蠕动过快、肠黏膜的分泌与吸收功能异常,导致排便次数超过3次/d,粪便量大于200 g/d,其中水份超过粪便总量的85%。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应用肠内营养2d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经调节营养液温度及输注速度、降低营养液浓度、减少输注量并应用止泻药物后症状缓解。

59. 3 %的患者腹泻是因肠内营养应用不当引起,据调查显示,行肠内营养前无腹泻、行肠内营养后腹泻的发生率为42.5%。

通过调查分析,肠内营养相关性病因主要和应用肠内营养的量、速度、温度、低蛋白血症和糖尿病有关;肠内营养量越大速度越快,患者腹泻的发生率也就越高,糖尿病患者低蛋白血症患者在应用肠内营养过程中的腹泻发生率也较高。

应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 输注的量应该由少到多。

可以采用输液泵保证速度能够持续缓慢的输入;对患者进行早期喂养时,要注意逐步加量,在患者胃肠道允许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可以从每天最初的500ml逐步增加到3~5天就能够达到一天的总量。

2. 掌握适合患者的营养液泵入速度:。

对使用营养泵的患者, 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量由少到多, 速度由慢到快, 16 ~ 24 h 匀速输完全天总量。

3. 控制温度。

加用恒温器, 通过自动控温, 使营养液温度在37℃左右。

4. 对于低蛋白血症或者需要禁食的时间较长患者要先采取肠外营养,等血浆蛋白升到35g/L再进行鼻饲。

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部神经细胞缺氧死亡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脑梗塞患者常常会出现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这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深入了解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一、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1. 肠道菌群失调:脑梗塞患者常常会伴有吞咽困难、进食量减少、消化功能减弱等情况,从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影响了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加重了腹泻的发生。

2. 药物副作用:脑梗塞患者常常需要使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肠道造成刺激,导致腹泻。

3. 膳食不合理:脑梗塞患者饮食常常需要特殊调整,一些不适宜的膳食可能会导致肠道不适,诱发腹泻。

二、护理效果观察1. 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设计脑梗塞患者的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降低脂肪、胆固醇和盐的摄入,避免辛辣、油腻等不适宜食物的摄入,观察腹泻情况的改善情况。

2. 药物调整:根据脑梗塞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可能引起腹泻的药物进行调整,或者采取一些辅助药物来缓解腹泻症状,观察腹泻情况的改善情况。

3. 肠道功能调节:通过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运动锻炼等方式来促进脑梗塞患者的肠道功能,观察腹泻情况的改善情况。

4. 肠道菌群调整:针对脑梗塞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可以给予一些益生菌、益生元等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观察腹泻情况的改善情况。

在进行护理效果观察的过程中,需要持续记录脑梗塞患者的腹泻情况,包括频次、量化程度、伴随症状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腹泻情况的变化。

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通过深入分析其原因并合理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腹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实际护理中,我们需要根据脑梗塞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并定期进行护理效果观察,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如何护理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如何护理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如何护理ICU收治的患者大多都是病情比较凶险的急重症患者,其机体长时间处于高代谢、高分饥饿状态,为了维持机体消耗,需要较高的能量补充。

ICU患者的的集体蛋白质分解速度较快,同时因为病情原因而无法正常进食,所以只能通过营养支持来调节患者的免疫力。

而肠内营养支持在ICU应用非常广泛,但是部分患者因为缺乏耐受力,所以容易出现腹泻。

ICU患者肠内营养的相关性腹泻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皮炎等,甚至还可能出现压疮。

因此,关于ICU患者的肠内营养腹泻患者的护理已经成为临床关键。

造成腹泻的原因引起腹泻的常见发生原因可能为:(1)饮食通过肠腔时间缩短,胆盐不能再吸收或小肠吸收不良;(2)营养液高渗透压或输注速度过快,肠腔内渗透负荷过重;(3)ICU患者在应激和高分解代谢下,机体会出现葡萄糖不耐受现象,能量消耗依赖肌肉蛋白质和细胞结构蛋白质的大量持续分解,使病人出现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胃肠道水肿,绒毛吸收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患者吸收出现障碍,发生腹泻;(4)营养液温度过低、过量等均会引起腹泻;(5)营养液被真菌或细菌污染。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护理对于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来说,其护理主要包括用药护理。

对于患者肛周皮肤采用榆油护理,在患者排便后,用温水冲洗患者的肛周皮肤,并用湿巾擦拭。

等待肛周皮肤干燥后,使用棉签沾取涂抹榆油,并于肛周10cm范围内进行涂抹,次数大约在5次,保证榆油可以均匀分布在患者的肛周皮肤上。

另外,还可以采用护臀霜进行护理,对于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采用护臀霜护理,同样在患者排便之后,经过温水清洗肛周,然后用湿布擦拭患者肛周的皮肤,风干使用棉签涂抹护臀霜,在附近均匀分布护臀霜。

药物管理除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之外,患者腹泻的原因还包括抗生素、山梨糖醇、K制剂等应用也是导致患者腹泻的主要因素。

而抗生素会增加腹泻的风险。

此外,使用抗生素会破坏ICU患者的肠道菌群,导致患者非常容易出现感染情况。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通用课件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通用课件

定义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是指在肠内 营养支持过程中出现的腹泻症状 ,通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 便稀薄或水样便。
分类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可分为感染 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类,其 中非感染性腹泻更为常见。
发病机制
01
02
03
感染因素
肠道感染是肠内营养相关 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肠 道炎症反应。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相关因素通用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概述 •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 •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与治疗 •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护理与患者
教育
01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 泻概述
定义与分类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及家属在腹泻期间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低脂、 高蛋白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预防措施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措施,如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不洁食物摄入等,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01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 泻相关因素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
• 请输入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饮食调整
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 养均衡,避免食用过于
油腻或辛辣的食物。
保持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 生,勤洗手,避免交叉
感染。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 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
病。
增强免疫力
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 作息习惯,增强身体免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提高生活质量。
THANK YOUΒιβλιοθήκη 药物因素抗生素使用
长期或过量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坏 肠道菌群平衡,引发腹泻。
其他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具有腹泻等副作用 ,需注意用药安全。
营养因素
营养液成分
肠内营养液的成分可能影响肠道健康,如过高的脂肪含量可能导致腹泻。
营养液渗透压
高渗或低渗的营养液可能对肠道产生刺激,引发腹泻。
年龄与性别因素
年龄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流行病学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在接受肠内营养 支持的病人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和 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与肠内 营养液的成分、浓度、输注速度以及 病人本身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可能导致病人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皮肤刺激和增加感 染风险等。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使用抗炎药物 、止泻药物等,以减轻腹泻症状,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认识,加强患者教育,让患者了解腹泻的原因及 预防措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肠内营养液的配方, 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同时降低腹泻风险。
频繁的腹泻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影响营养吸收,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影响病 人的康复。
02
相关因素分析
疾病因素
01
02
03
感染性疾病
如肠胃炎、肝炎等感染性 疾病可能导致肠内营养相 关性腹泻。
肠道炎症
肠道炎症可能影响营养吸 收,引发腹泻。
肠道功能紊乱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护理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护理

医药健闻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护理胡柳芳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 528401)进入ICU的患者病情比较危重,饮食、代谢能力、分解水平均受到影响,体内能量消耗快,多存在营养状况不良的情况。

因此,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营养支持干预,提升细胞免疫功能,以提升机体抵抗力。

肠内营养属于简便、安全和科学的营养补给手段,但极易出现不耐受的问题,从而导致腹泻。

腹泻属于肠内营养中的常见性并发症,需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什么是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是指对于消化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正常膳食的患者,经口服或管饲途径,将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由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营养液直接注入胃肠道,提供营养素的方法。

合理的营养支持疗法对于控制住院患者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诱因腹泻属于ICU患者营养肠道干预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营养液输注的量和速度、患者是否并发低蛋白血症、抗生素的应用等存在关联。

(1)肠道处理食物速度较快,胆盐吸收质量差,小肠对营养的吸收不足。

(2)营养液输注速度快,肠腔内渗透压力大。

(3)危重患者在应激和高分解代谢下,机体会出现葡萄糖不耐受现象,能量消耗依赖肌肉蛋白质和细胞结构蛋白质的大量持续分解,出现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造成胃肠道水肿,绒毛吸收能力下降,进而引起腹泻。

(5)营养液温度低或者用量过高。

(6)营养液受真菌或细菌污染。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护理密切观察在腹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需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肠音、肠动、粪便量、黏度、颜色、气味,并及时取样检查。

同时对患者脱水情况进行检测,避免频繁腹泻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当出现异常问题时,需要及时上报,严格按照正确指示进行干预,以缓解腹泻和痉挛。

如果患者腹泻未得到良好改善,需要由全肠外营养干预取代肠内营养干预。

护理过程中,使用毛毯覆盖ICU患者的腹部,避免受凉引发腹泻。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ICU鼻饲患者肠内营养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式,符合人体生理特性,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長期营养支持者应优先肠内营养支持,但肠内营养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腹泻。

本文详细叙述了肠内营养发生腹泻的原因及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痛苦及感染率。

标签: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护理近年来,随着对危重患者营养支持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采用肠内营养(EN)支持的危重患者越来越多,但腹泻的发生不仅制约了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也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有的患者甚至被迫改为肠外营养【1】。

为进一步了解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综述如下。

1肠内营养1.1定义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是将鼻饲管径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内,从管内滴入要素饮食或流质饮食,以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蛋白质与热量的临床治疗方法【2】。

1.2相关知识在临床上肠内营养剂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病情可选择不同的营养液。

肠内营养入鼻温度应接近或高于人体的正常温度,一般温度以39℃为宜,这与鼻饲护理常规中要求营养液达到38—40℃相符。

2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2.1腹泻的诊断标准腹泻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肠蠕动加快,肠粘膜的分泌与吸收功能异常,导致排便次数超过3次/d粪便量大于200 g/L,其中水分超过粪便总量的85%。

【3】2.2腹泻的原因2.2.1 肠内营养液开始时间迟王健叶等实验表明【1】肠内营养液开始时间早比开始时间晚者腹泻几率低。

2.2.2肠内营养液温度过高或过低廖启清等实验表明【4】通过恒温器自动控温,保证了EN液所需温度的恒定,有利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维持肠道及机体免疫机能,提高了肠内营养治疗效果。

2.2.3肠内营养液的量过大和速度过快方秀花【3】推荐尽量使用营养泵持续泵入营养液。

输注营养液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容量由少到多,从低值逐渐调节至患者能耐受为止。

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情况。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是指因为肠道吸收能力减退或者肠道内菌群失衡导致的腹泻症状。

脑梗塞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的过程中,由于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往往会出现腹泻的情况,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带来不利影响。

对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通过观察护理效果,分析腹泻护理的效果及其对脑梗塞患者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生机制,为制定更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观察不同护理措施对腹泻的影响,评估其护理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提高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护理水平,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护理效果的观察和分析,旨在总结出更为有效的护理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脑梗塞患者的康复与健康。

2. 正文2.1 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原因分析1. 肠道菌群失调:脑梗塞患者常常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病原菌滋生,从而引起腹泻。

肠道菌群的失调还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进一步加重腹泻症状。

2. 使用抗生素:脑梗塞患者常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腹泻发生。

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更容易引起腹泻。

3. 药物副作用:脑梗塞患者常常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治疗,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从而诱发腹泻症状。

4. 营养不良:脑梗塞患者常常出现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等情况,导致营养不良,肠道功能减弱,易发生腹泻。

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治疗方案,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以减轻腹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处置PPT课件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处置PPT课件
针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高危人群,如老年人、重症患者等,未来 需要进一步探索提高其肠内营养耐受性和安全性的方法。
加强多学科合作和综合治疗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需要加强 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制定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THANKS
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 加医疗费用。
影响患者对肠内营养的 耐受性和依从性,降低 治疗效果。
02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 析
肠内营养剂的选择和使用不当
肠内营养剂成分不适宜
如脂肪、蛋白质等比例不当,渗透压 过高或过低等。
肠内营养剂使用不当
如输注速度过快、温度不适宜等,导 致肠道刺激和功能紊乱。
肠内营养剂污染
05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并发症 及风险
脱水
腹泻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引起脱水。
脱水程度不同,轻者口渴、尿少,重者可能出现休克、昏迷等严重后果 。
对于脱水患者,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严重者需静脉输液。
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神志改变 等严重后果。
腹泻导致钾、钠、氯等电解质大量丢失,引起电解质 紊乱。
病毒性感染
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肠道炎症和腹泻。
其他因素
01
02
03
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对肠内营养剂的 耐受性不同,部分人群易 出现腹泻症状。
疾病因素
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 合征等疾病状态下,肠道 对肠内营养剂的耐受性降 低,易出现腹泻症状。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化疗 药物等可能导致肠道菌群 失调和黏膜屏障受损,进 而引发腹泻。
对于存在肠道感染风 险的患者,可使用预 防性抗生素或免疫调 节剂。

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脑梗塞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属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脑梗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需接受药物和物理治疗外,还需要进行营养治疗。

而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成为了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本文将对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观察护理效果。

一、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1. 肠道菌群失衡脑梗塞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时,可能会因肠道菌群失衡而导致腹泻。

一些研究表明,脑梗塞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可能与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有一定的关系,这种改变可能会增加患者出现腹泻的风险。

2. 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脑梗塞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也是导致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之一。

大量的研究表明,脑梗塞患者在疾病发作后,肠黏膜屏障功能会受到影响,这可能导致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3. 肠内营养成分在脑梗塞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一些肠内营养成分可能会直接引起腹泻。

高渗性肠内营养液、高脂肠内营养液等可能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腹泻的发生。

4. 药物因素脑梗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药物,这些药物也可能会引起腹泻。

抗生素、止泻药、酶制剂等药物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从而导致腹泻的发生。

1. 有效的护理措施针对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包括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规范用药、改善肠道菌群、修复肠道黏膜屏障等。

2. 营养支持改善通过调整肠内营养成分的配比以及饮食结构,可以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选择低渗性、低脂的肠内营养液,饮食结构中适当添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等。

3. 药物治疗对于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使用益生菌、肠道护士剂等药物来改善肠道菌群失衡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

4. 营养监测对于脑梗塞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营养监测。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一、训练主题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二、前言ICU 患者因病情危重、不能正常进食等原因常导致营养不良, 而肠内营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但腹泻是肠内营养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它直接影响到肠内营养的效果和应用, 是干扰肠内营养的主要问题。

三、动机了解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减少ICU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后腹泻的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度,减轻腹泻的痛苦,同时减少因腹泻造成的肛周淹红、淹白等皮肤问题,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护理干预水平和危重症患者的治愈率。

四、现状分析腹泻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肠蠕动过快、肠黏膜的分泌与吸收功能异常,导致排便次数超过3次/d,粪便量大于200 g/d,其中水份超过粪便总量的85%。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应用肠内营养2d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经调节营养液温度及输注速度、降低营养液浓度、减少输注量并应用止泻药物后症状缓解。

59. 3 %的患者腹泻是因肠内营养应用不当引起,据调查显示,行肠内营养前无腹泻、行肠内营养后腹泻的发生率为42.5%。

通过调查分析,肠内营养相关性病因主要和应用肠内营养的量、速度、温度、低蛋白血症和糖尿病有关;肠内营养量越大速度越快,患者腹泻的发生率也就越高,糖尿病患者低蛋白血症患者在应用肠内营养过程中的腹泻发生率也较高。

应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 输注的量应该由少到多。

可以采用输液泵保证速度能够持续缓慢的输入;对患者进行早期喂养时,要注意逐步加量,在患者胃肠道允许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可以从每天最初的500ml逐步增加到3~5天就能够达到一天的总量。

2. 掌握适合患者的营养液泵入速度:。

对使用营养泵的患者, 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量由少到多, 速度由慢到快, 16 ~ 24 h 匀速输完全天总量。

3. 控制温度。

加用恒温器, 通过自动控温, 使营养液温度在37℃左右。

4. 对于低蛋白血症或者需要禁食的时间较长患者要先采取肠外营养,等血浆蛋白升到35g/L再进行鼻饲。

住院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住院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住院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总结引言:住院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intestinal nutrition-related diarrhea, IND)是指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出现的腹泻状况。

这种状况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中的患者,尤其是那些长期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

虽然IND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但目前关于其预防和管理方法的最佳证据尚不明确。

本文旨在总结住院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以期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预防IND的最佳证据1.合理评估与监测:对于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医务人员应进行全面的入院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肠功能、肠黏膜病变概率以及感染风险等。

同时,准时监测患者的腹泻状况和疾病进展,以便及早实行干预措施。

2.开始肠内营养的适应症选择:肠内营养不是全部住院患者的必需治疗方式。

在决定是否开始肠内营养治疗时,应综合思量患者的肠道功能和营养状况等因素,防止进行不必要的肠内营养支持。

3.充分确定营养方案: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前,应依据患者的基础营养需求、肠黏膜病变程度和感染风险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

此外,应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如患者的肠道对某些成分的耐受性等。

4.注意营养制剂的选择和使用:合理选择高水平证据支持的肠内营养制剂,并防止不必要的营养添加物。

应严格按照生产商的说明进行使用,防止肠道刺激、感染风险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管理IND的最佳证据1.评估和处理潜在的病因:出现IND时,医务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针对其它可能的原因如感染、使用药物、饮食误差等进行处理,并解除可能存在的病因。

2.调整和优化肠内营养方案: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营养需求,进行合理的肠内营养调整,包括适当改变营养成分的浓度、速度和摄入量等。

此外,应紧密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相关指标,准时调整方案。

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

脑梗塞患者常常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来维持营养平衡,促进康复。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是脑梗塞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原因复杂,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黏膜受损、腹腔感染等因素有关。

针对脑梗塞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时出现的腹泻问题,及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和监测观察,对于预防和处理腹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总结护理措施和观察指标,评估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护理指导,促进脑梗塞患者的康复进程。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通过对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观察护理措施的实施及其对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有效地改善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206 words】.2. 正文2.1 脑梗塞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1. 肠道菌群失衡:脑梗塞患者常常长期卧床,运动受限,导致肠道蠕动减弱,菌群失衡。

肠道内的有害菌增多,有利菌减少,导致腹泻发生。

2. 药物影响:脑梗塞患者常常需要接受抗凝药物、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这些药物会对肠道菌群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腹泻的发生风险。

3. 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脑梗塞患者常常合并有肠道黏膜损伤、菌膜受损等情况,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有害物质易于通过肠道黏膜进入体内,引起腹泻症状。

4. 其他因素:脑梗塞患者常常存在应激状态,情绪波动大,这些因素也会影响肠道功能,诱发腹泻发作。

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肠道情况,定期评估肠道菌群状态,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方案,同时注意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腹泻的发生风险。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原因及干预措施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原因及干预措施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定义: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腹泻指的是每天排出3次及以上的稀便或者液体大便。

国内外关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规范标准尚未明确,国内有学者表示: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指的是在维持肠内营养支持两天后,患者产生程度不同的腹泻,对营养液的温度、浓度、输注速度、输注量进行调整后,可缓解腹泻程度,同时,可确认患者的腹泻不是因感染、抗生素、胃肠动力药物、机械通气引发的。

但临床实际应用中,护理人员无法通过抽象的理论定义,确认患者是否属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且该疾病的操作性定义仍需进一步定义。

肠内营养支持相关性腹泻属于危重症患者的常发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以及经济压力,故确认肠内营养支持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原因,并做好干预措施对于此类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原因:(1)患者方面:腹泻的一个主要引发因素为低蛋白血症。

患者发生低蛋白血症后,会使患者血浆渗透压明显降低,进而使小肠粘膜发生水肿,引发吸收异常。

有研究学者发现:通过肽含量丰富的营养配方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降低腹泻率;但还有学者发现:低蛋白血症不是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引发原因,只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是临床护理人员需要从患者的安全性出发,仍然应该将低蛋白血症作为风险评估因素。

腹泻发生率的引发因素较多,主要包括:疾病种类、感染程度、内分泌疾病、胰腺炎、肿瘤类型、消化是否正常等。

根据研究发现:对胰岛素存在依赖的糖尿病患者,最高可有22%的患者发生腹泻。

糖尿病患者处于慢性高血糖以及葡萄糖水平调节功能障碍状态下,会聚集较多的透明质酸酶,导致其十二指肠管腔直径变小,肠壁厚度增加,就会改变患者病理状态,使患者的营养物质、水电解质发生紊乱。

并且若危重症患者因喂养耐受不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这表示高血糖属于患者胃肠动力发生紊乱的主要因素。

根据研究发现:患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异常,胆盐的吸收较少,患者发生胃肠道肿瘤,均会引发腹泻。

除此之外,在患者受到疾病以及应激反应的刺激作用下,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相对较高,而腹泻程度越高,那么就表示患者疾病越严重,评分越高的患者,就会增加腹泻发生率,腹泻持续时间更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肠内营养(EN)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改善和维持危重患者营养最符合生理、最经济的措施。

肠内营养主要是通过胃肠道以及口服或管饲的方法补充营养物质的营养支持方式。

腹泻是肠内营养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长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发生率普遍较高。

有研究发现住院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发生率为 18%,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住院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发生率为 18.0%~42.5%,而 ICU 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发生率为 48.6%~89.0%,显而易见,ICU 肠内营养患者是发生腹泻的高危人群。

肠内营养的用法用量
采用连续滴注(连续滴注 12~24 h,初始滴速为 40~60
mL/h,之后逐渐增加滴速至 120 mL/h)或间歇性重力输注(每次250~500 mL 在 60~90 min 内完成缓慢滴注,每天 4~6 次)肠内营养混悬液制剂。

肠内营养发生腹泻的危险因素
1. 肠内营养日剂量
肠内营养日剂量每增加 100 mL,发生腹泻的风险增加 0.4%,即肠内营养日剂量与腹泻发生的风险成正相关性。

肠内营养的剂量越大,输注速度越快,腹泻的发生率越高,当灌注量 >1000 mL/d 时易引起消化性腹泻。

肠内营养制剂短时间内大量进入肠腔会刺激
肠道蠕动加快,食糜停留在肠道时间过短,不能够充分吸收而导致腹泻。

2. 给予肠内营养前禁食
研究发现,给予肠内营养前禁食患者发生腹泻的概率是非禁食患者的 24.5 倍。

肠道粘膜需要食糜通过肠道的物理刺激完成消化吸收,禁食期间,肠道因「废用」运行功能减弱,肠道没有食糜刺激会导致肠内粘膜层绒毛高度和绒毛细胞增殖下降,随着肠道粘膜逐渐萎缩,肠道功能受损,且禁食时间越长,粘膜萎缩越严重,绒毛萎缩会引起吸收障碍。

因此,ICU 患者在给予肠道营养前,需缩短禁食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早实施肠内营养。

3. 合并用药
(1)口服钾制剂:钾制剂是高渗透溶液,进入小肠会引起大量的液体滞留肠道,当超过小肠自身吸收能力时则发生腹泻;此外,在空腹及钾制剂量较大的时候钾制剂对肠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危重患者机体处于应激性状态或有禁食经历,导致胃肠道功能欠佳而不耐受钾制剂,同时注意稀释钾制剂后服用;对已发生腹泻的患者,建议改用其他的钾制剂给药途径。

(2)促胃动力药物:管饲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易发生腹胀 / 胃潴留,使用胃动力药物促进胃肠道蠕动,减轻胃肠道症状,但是容易导致胃肠道蠕动过快,影响水分吸收,增加腹泻发生的可能性。

(3)抑酸药物:抑酸药物可升高患者胃内的 PH 值,改变消化道理化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导致肠源性感染,进而加重腹泻。

(4)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在长期肠内营养患者中使用较为普遍。

但实际上,抗菌药物使用更易导致菌群失调,从而增加腹泻的危险性,甚至导致难控制性腹泻。

针对肠内营养导致腹泻的应对措施
1. 控制输入量与输注速度
临床上应用肠内营养液应从小剂量开始,250~500 mL/d,在5~7d 内逐步达到全量,输注速度以 20 mL/h 起,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在 100~200 mL/h。

使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要避免短时间内输入量较大,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胃肠道排空情况,定时回抽胃内容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肠内营养液的剂量和输注速度。

此外,有研究发现,给予肠内营养的前一天给予非肠内营养制剂可以预防使用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腹泻。

根据 2011 版的《肠内营养保护护理指南》提出肠内营养应当遵守容量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输注原则,让胃肠道逐渐适应肠内营养制剂,从而减少腹泻的发生。

2. 非肠内营养制剂预处理
在肠内营养实施的前一天选择输注温开水,0.9% 生理盐水,10% 葡萄糖以及葡萄糖氯化钠等非肠内营养制剂使肠道适应,有利于降低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发生。

3. 保持营养液的温度接近正常体温
肠内营养液温度高会导致胃肠道粘膜受损,温度过低则刺激胃肠道引起肠道痉挛,引起腹痛,腹胀和腹泻。

一般将营养液温度保持在37℃ 左右,以防止发生腹泻。

4. 谷氨酰胺、益生菌制剂、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腹泻的发生
(1)谷氨酰胺是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物质,增加谷氨酰胺的含量可降低粘膜通透性,维护肠道粘膜结构,增加粘膜免疫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改善肠道免疫功能,提高肠道分泌免疫球蛋白 A 水平,从而减少腹泻的发生。

(2)益生菌制剂含有众多具有生理活性的活菌,能够改善粘膜表面微生物群或酶的平衡,阻止致病菌在肠道定植,恢复失衡的微生态环境,从而提高肠道内源性防御屏障;
(3)膳食纤维改善肠内营养相关腹泻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膳食纤维酵解产生短链脂肪酸,防止肠道有害菌过度增殖和易位,同时有助于结肠增强水和钠的吸收,减轻腹泻症状。

临床上有建议可以在肠内营养中加入膳食纤维对于腹泻有保护作用,但也有研究认为膳食纤维起不到防止腹泻的作用,反而会增加腹泻的发生。

现有报道对于膳食纤维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关系并不一致,普遍认为其抗腹泻作用与种类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