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洋概述、海岸与海底地形
疑难规律方法:第一章 海洋概述
![疑难规律方法:第一章 海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054c6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d.png)
(4)图中A、B、C、D海区中,盐度最高的海区是_C___;最低的是__A___, 该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是_常__年__受__赤__道__低__压__带__控__制__,__盛__行__上__升__气__流__,__降__水__量___ 大__于__蒸__发__量__;__亚__马__孙__河__大__量__的__淡__水__汇__入__;水温最低的是_D__,理由是_D__处__ 纬__度__较__高__,__受__本__格__拉__寒__流__影__响__降__温___。
楚科奇半 岛与阿拉 斯加半岛 俄罗斯、苔原 之间;沟 美国 气候 通北冰洋 与太平洋
亚洲与北美 千
洲的分界线, 岛
太平洋与北 寒
冰洋间的唯 流
一通道
亚洲 |
非洲
曼德 海峡
阿拉伯半
岛与非洲 大陆之间; 也门、 沟通红海 吉布提 与亚丁湾
热带沙 漠气候
沟通红海、 密
地中海和 度
印度洋的 流
要道
(印度洋)
答案
(5)若在C、D处画等温线,大洋东岸等温线在D处海域向__北___(南、北)方 向凸出,在C处海域向__南___(南、北)凸出,主要是C处受_巴__西__暖__流__的影响。
答案
(6)图示范围内的世界著名渔场有 E海域附近的__纽__芬__兰____渔场,它是 __拉__布__拉__多____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在E海域附近交汇的结果。
平洋
要道
台湾 亚洲
海峡
东亚至
中国福建与 台湾之间; 沟通东海与 南海
中国
印度洋 亚热带、
地区、 热带季
西欧的 风气候
航海要
道之一
西侧寒 流、东 侧暖流
望加锡 亚洲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1讲 海洋概述 海岸与海底地形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1讲 海洋概述 海岸与海底地形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fcb4ba9f01dc281e43af00e.png)
(2)影响该海岸形成(xíngchéng)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流水
(3)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第十七页,共30页。
【解析】(1)选C,(2)选D,(3)选B。第(1)题,根据题干及 卫星影像可判断该区域位于黄河入海口,属于淤泥质海岸。第(2)题, 淤泥质海岸主要是由流水携带(xiédài)的泥沙物质沉积形成。第(3)题, 由题图可知,该河流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 口;而在河流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 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海 滨浴场的建设要符合一定要求:坡缓、沙细、浪平、水清,交通便利, 没有排污口,易设置防鲨网等,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积,水流不稳, 易产生水下漩涡,具有不稳定的安全因素,不宜设置海滨浴场;河流入 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土层结构不稳定,加之海洋潮汐现象,易形成 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答案试做】(1)A、B分别位于洋中脊和海沟附近,为板块 交接处,地壳比较活跃。 (2)④、③、②、①。 (3)B处地层年龄最大,根据海底扩张说可知此处为洋壳消失 的地方,为海沟;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此处为大陆(dàlù)板 块和大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而 向大陆(dàlù)板块下俯冲,并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 (4)按照海底扩张说理论,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 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的洋壳不断生长,随地幔物质 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海洋与海岸带》 讲义
![《海洋与海岸带》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470402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8.png)
《海洋与海岸带》讲义一、海洋的概述海洋,那是一片广袤无垠、神秘深邃的蓝色世界。
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海洋的深度令人惊叹,从浅海的几十米到深海的上万米,水压和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极大。
海洋的水温在不同的深度和区域也有所差异,从温暖的表层到寒冷的深海,这种温差影响着海洋中的生态和环流系统。
海洋中的盐度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在一些海域,盐度较高,而在另一些地方则相对较低。
盐度的分布不仅受海水蒸发、降水等因素的影响,还与洋流的运动有关。
海洋中的水是不断流动的,这就是洋流。
洋流如同海洋中的“高速公路”,将热量、营养物质和生物在全球范围内输送。
例如,温暖的洋流可以给寒冷地区带来温暖,影响着沿岸的气候。
二、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拥有着丰富多样的生物。
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鱼,海洋中的生物种类繁多。
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小鱼以浮游生物为食,而大鱼又以小鱼为食,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珊瑚礁是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
它们由无数微小的珊瑚虫构成,为各种鱼类、贝类等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空间。
海洋中的大型生物,如鲸鱼、海豚等,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健康的指示物种。
然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三、海岸带的定义与特点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
它包括了潮间带、滨海湿地、河口等区域。
海岸带的地形多样,有沙滩、礁石、悬崖等。
这些不同的地形造就了丰富的生态环境和景观。
由于处于海陆交界,海岸带的气候受到海洋和陆地的双重影响。
一方面,海洋的调节作用使得海岸带的气温较为温和,温差相对较小;另一方面,陆地的气候特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海岸带的局部气候。
潮起潮落是海岸带的一个显著特点。
高中地理选修2第一讲
![高中地理选修2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1e0ba517964bcf84b9d57b50.png)
海滨浴场
台湾西侧海 岸
淤泥质海 岸
滩涂养殖
珠三角海岸
类型
成因
特点
利用
典型
抵抗风浪, 热带、亚热 红树林与 生物多样性 红树林 带较低纬度 广东、广西、 泥沼相结 保护、湿地 的海岸低洼 海南岛沿岸 生 海岸 合的海岸 保护和海洋 地带 物 防灾减灾 海 由珊瑚虫 岸 保护海岸, 珊瑚礁 的遗骸和 热带基岩海 抵抗海浪侵 南沙群岛 海岸 分泌物堆 岸边缘 袭 积而成
考点二
海底地形类型与分布规律
海底地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从陆地向大洋中心依次 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洋中脊等主要类型,具体特征及分布如 下图所示。
【特别提醒】区别不同海底地貌类型的特点可以联系字面含义
进行:“大陆架”和“大陆坡”应当位于紧靠大陆的海洋边缘,
而且大陆坡的坡度大于大陆架;“岛弧”为围绕大陆的弧形分 布岛链;“海沟”为海洋中呈线状延伸的“沟谷”,横剖面多呈 “V”字形,深度很大;“洋盆”的地形相对平坦、深度很大; “洋中脊”是位于海洋中心部分,像脊柱一样延伸的海底“山 岭”。
4.(2013·厦门模拟)读某岛屿附近的海底地形图(等深线单 位为米),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海底可能存在的资源有哪些?
(2)丙处海底地形是 ,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3)该岛计划在乙处和丙处兴建港口,最适宜的是_____处,
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甲处深度小于200米,是大陆架,资源有 石油、天然气等。第(2)题,丙处地形是海沟,是大洋板块 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的。第(3)题,从图上可以看出乙 处近岸是平原,腹地宽广,适宜建港。丙处虽然海水较深,但 风浪大,不利于船舶停靠。
高中地理第一二章海洋概述海岸与海底地形复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第一二章海洋概述海岸与海底地形复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e613d78caaedd3382c4d307.png)
海滨浴场
台湾西侧海岸
滩涂养殖 抵抗风浪,生 物多样性保护 和湿地保护
珠三角海岸
红树林 海岸
珊瑚礁 海岸
热带、亚热带 较低纬度的海 岸低洼地带
广东、广西、 海南岛沿岸
珊瑚虫的遗骸 热带基岩海岸 保护海岸。抵 和分泌物堆积 边缘 抗海浪侵袭 而成
南沙群岛
(3)南纬400以南:西风漂流 南极绕极流 (4)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环流 夏顺冬逆
(1)
( 3)
二.海水盐度
1.海水的组成:
多种盐类物质,主要是氯化钠(70%)氯化镁(14%)
2.盐度的概念:
盐度=盐的质量/海水质量 世界大洋平均盐度3.5%
3.分布规律:
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
4.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基本规律
从陆地向大洋中心: 大陆架—大陆坡—
海沟—洋盆—洋中脊(海岭)
P16 思考:以大洋中脊为中心,各类海底地形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对 称
大陆坡
3、洋流分布规律 ( 2) ( 1)
(1)中低纬度海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东寒西暖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逆时针方向环流 东暖西寒
A、张裂:
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B、碰撞: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常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如,太平洋西部边 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 常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海 洋
比较A、B、C、D四点温度高低
海 洋海港成为我国第一大港的条件。
(1)自然条件: ①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河口港,南北海岸线的中点, 江海联运 ②地貌:三角洲地貌 ③河流:长江、黄浦江 (2)社会经济条件: ①经济腹地: ②交通运输 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处于铁路、公路、航空交汇点,疏集运能力强 地势开阔平坦,为港口设备、建 筑及城市平面布置提供有利条件 为港口提供淡水 ,保证了船舶入港航 道应有的宽度和锚地空间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海洋概述及海岸类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海洋概述及海岸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f799687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5.png)
读我国局部海岸带经济开发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2)比较上述两地海岸带不同开发 利用方式的差异。
苏东南海岸发展滩涂水产养殖 业及盐业; 闽东南海岸有利于建深水港。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该河口区河流主 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读图回答1~3题。
海洋地理
第一讲 海洋概述 海岸与海底地形
海洋 概述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是海洋的边缘附属部分 海可以分为:
内陆海 (深入大陆内部)
边缘海 (位于大陆边缘,一面以大 陆为界,另一面以半岛、岛屿或群岛 与大洋分开)
陆间海 (介于大陆之间,并有海峡 与相邻海洋相连通)
海洋 概述
海峡
连通海洋与海洋 的狭窄天然水道
3.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B ) A.建设大型海港 ,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D.侧面表现了水生等战士的爱国热情。 A卧.诗龙的偃首蹇联雷写不夏惊州,公城与楼此巍君峨俱,武忘器形精。良,从而说明夏州是军力强大、固若金汤的城池。 D(.尾1)联.下是列说对军本队诗凯的旋理后解只和有赏像析霍,嫖不姚正这确样的的一大项将是才( 能) 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题(干一中 )往历往史有背“景分:析”“说明”“多次写到”等作答动词和“线索”“作用”“谋篇布局”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又称岩岸。
基 特点:地势险峻
岩 海 岸
坡陡水深 岬湾相间
岸线曲折
利用:港湾
地理人教版高二选修2学案:知识导航_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地理人教版高二选修2学案:知识导航_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https://img.taocdn.com/s3/m/2d4e78c169dc5022abea0020.png)
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思维激活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又壮观。
位于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间的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南极洲附近的南极海域是浮冰最多的海域,浮冰总面`积3 400万平方千米;非洲大陆与马达加斯加岛间的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
你还能说出多少海洋之最呢?提示:最大的洋:太平洋;体积最大的洋:太平洋;最小的洋:北冰洋;体积最小的洋:北冰洋;岛屿最多的洋:太平洋;最大的海:珊瑚海;体积最大的海:珊瑚海;体积最小的海:亚速海;最大的内海:地中海;面积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最深的海:珊瑚海;最浅的海:亚速海;海水最咸的海:红海;海水最淡的海:波罗的海;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最长的海沟:秘鲁—智利海沟。
自主整理一、海与洋的区分1.海洋、海、洋的概念(1)海洋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总称。
(2)洋是海洋的____________,也是海洋的____________。
(3)海是海洋的____________部分。
2.海、洋的区分(1)洋远离____________,深度____________,面积____________,受大陆影响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理化性质和潮汐系统,以及强大的____________系统。
(2)海则靠近____________,深度____________,面积____________,兼受____________、陆影响,具有____________的理化性质,____________现象明显,没有独立____________系统。
二、四大洋四大洋的特点(1)太平洋轮廓近于____________形,南北____________,中间____________;东部海岸____________,西部海岸较____________,岛屿,是全球岛屿最____________的大洋;平均水温____________。
《海洋与海岸带》 讲义
![《海洋与海岸带》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618981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d.png)
《海洋与海岸带》讲义一、海洋的概述海洋,这颗蓝色星球上最广阔的领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
它不仅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之地,也是全球气候的重要调节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深度上看,海洋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浅海区域阳光能够穿透,支持着丰富的海洋生物群落;而深海区域则是一片神秘的黑暗世界,高压、低温和低氧的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生物形态和生态系统。
海洋的温度分布也不均匀。
赤道附近的海域水温较高,两极地区的海水则寒冷刺骨。
这种温度差异驱动着全球的海洋环流,将热量和营养物质在不同地区之间运输,影响着气候和生态。
海洋中的海水并非静止不动的,而是存在着复杂的流动模式。
洋流就像是海洋中的“河流”,有暖流和寒流之分。
暖流带来温暖和湿润,寒流则带来寒冷和干燥。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使得欧洲西北部的气候相对温和湿润。
二、海洋中的生物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鱼,每一种生物都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它们数量庞大,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鱼类、贝类、虾类等则是常见的海洋动物,它们在海洋中繁衍生息,形成了复杂的生物群落。
海洋中的植物主要是海藻,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海洋生物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
珊瑚礁是海洋中独特的生态系统,由珊瑚虫和共生的藻类共同构成,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生物面临着诸多威胁。
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减少,海洋污染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使得许多海洋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三、海岸带的定义与特点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交界和相互作用的地带,一般包括海岸线向陆一侧的滨海平原和向海一侧的浅海区域。
它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地理、生态和经济特征。
海岸带的地形多样,有沙滩、礁石、河口、海湾等。
这些不同的地形为各种生物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地。
例如,沙滩是许多蟹类和贝类的家园,礁石区域则是藻类和鱼类的理想生存环境。
海洋概况课件
![海洋概况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05576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e.png)
海洋概况
太平洋
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 大宽度约为19900千米。
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 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
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
洋。 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居世界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温度最低的寒带洋,终年积 雪,千里冰封,覆盖于洋面的坚实冰层足有 3~4米厚。
海水向南流进大西洋时,随处可见冰山随波飘 浮,逐流而去,给航运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海洋概况
南冰洋
2006年国际水文地理组织确定。 以南纬60 °为界,经度360 ° 内。 面积2032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17968公里。
大洋之首。
海洋概况
太平洋
海洋概况
大西洋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 之间。
南北长大约15000千米,东西窄,其最大宽度 为2800千米。
总面积约为9166万平方千米,占20%,平均 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
大西洋的海运特别发达,货运量约占世界货运 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海洋概况
四大渔场
海洋概况
形成渔场的条件
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 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 为鱼类提供诱饵;
大陆架海区---深度不大,海洋植物易发生光合 作用,提供食物链的初级食物。
海洋概况
海洋概况
大西洋
海洋概况
印度洋
印度洋面积约为7617万平方千米,占20%,平 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沟达7450米。
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是连接非洲、 亚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讲学稿:第一章+海洋概述+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讲学稿:第一章+海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7b8c461dd88d0d232d46a4c.png)
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课程标准】读图认识世界海洋的分布大势,了解海与洋的区别。
【学习目标】1、能在地图上分辨出各大洲、大洋的分布,能说出主要海、海峡、海湾的名称。
2、能将海进行简单分类。
3、会阐述重要海峡、海在海上运输中的战略及经济意义。
【学习过程】一、世界海洋与陆地分布活动一:在下图中填上各大洲、大洋的名称,并用“┄┄”标出各大洋和大洲的分界线。
二、海与洋的区分活动二:阅读课本P2,完成下列表格。
三、四大洋概况四、海、海峡、海湾活动三:阅读课本P3—P4,完成下列表格。
1、海的分类:活动四:阅读西亚地图五、读西亚地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主要海的名称。
A、;B、;C、;D、;E、;F、;(2)上述海中属于边缘海的有(填字母);属于内陆海的有(填字母);属于陆间海的有(填字母)。
2、海峡:连通与之间的天然水道。
3、海湾:洋或海延伸进,且深度逐渐的水域。
活动五:一艘货轮从英国首都伦敦沿最短航线到我国天津港,沿途需经过哪些重要的海?并将它们分类。
(内陆海/陆间海/边缘海)活动六:探讨红海、地中海的战略和经济意义?【课时评价】一、基础过关1.下列属于陆间海的是A.地中海B.阿拉伯海C.东海D.日本海2.以白令海峡为分界线的是A.大西洋和印度洋B.印度洋和太平洋C.太平洋和北冰洋D.北冰洋和大西洋3.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达上海港,走最近航线要依次经过A.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B.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C.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琼州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4.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注与大洋洲“十”字路口的海峡是A.马六甲海峡 B.白今海峡 C.德雷克海峡 D.台湾海峡5.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6.下图中海峡不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A.①海峡B.②海峡C.③海峡D.④海峡7.渤海和黄海分别属于A.陆间海边缘海B.边缘海内陆海C.海湾边缘海D.内陆海边缘海8.读下图,与图中A、B、C、D四个海域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墨西哥湾、南海、孟加拉湾、北海B.加勒比海、南海、阿拉伯海、北海C.加勒比海、日本海、波斯湾、波罗的海D.墨西哥湾、日本海、阿拉伯海、波罗的海二、能力挑战9、读“世界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第一章海洋与海岸带第一节海洋与海底地形课件选修2高二选修2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第一章海洋与海岸带第一节海洋与海底地形课件选修2高二选修2地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d457f04a7302768f993924.png)
时间变化 一年中,同一海域表层温度夏季高于冬季;一天中,海水表 层最高温度出现在 14~16 时
12/10/2021
第六页,共三十八页。
目标导航
分析海水温度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提示(1)表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要注意导致同纬度(wěidù)和不同纬度(wěidù)海
域温度差异的因素不同。
(2)垂直方向上水温的变化要联系海水的导热性质,以1 000米为界分层
2.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
(1)海底扩张学说。 洋中脊是生成新洋壳的地方。所以洋中脊的洋壳年龄最新,向两侧的 洋壳越来越老。 (2)板块构造学说。 ①地球上部划分为岩石圈和软流圈。岩石圈可以分为若干运动着的 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 ②大洋板块的岩石密度(mìdù)较大,位置较低;大陆板块的岩石密度较小,位 置较高。当两大板块相遇时,大洋板块会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板块相交 处形成海沟,大陆板块被挤压抬升形成山脉。在洋中脊,板块底部有熔岩流上 升,所以火山相对较多。
因比 较
最低 波罗 位于副极地海区,气温低,蒸发量 多 的海 小;蒸发量<降水量
封闭
12/10/2021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目标导航
3.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影响(yǐngxiǎng)因素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收支状上是平衡的
时 季节 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些,冬季低 太阳辐射的季节变
(2)写出海底地形名称:A
,B
。
(3)从海底地形分布特点来看,A多分布在大洋的
,B多分布
在大洋的
。
(4)简要分析A、B两类地形的成因有何不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底地形的分布和成因。解答本题要理解图中等高线
海洋科普知识笔记摘抄(3篇)
![海洋科普知识笔记摘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58505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1.png)
第1篇一、海洋概述1. 海洋的概念海洋是地球上广阔的咸水水域,包括海洋和沿海地区。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地球的气候、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海洋的组成海洋主要由海水、海洋生物、海底地形、海洋资源等组成。
海水主要由水、盐、微量元素、有机物等组成。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包括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珊瑚、藻类等。
海底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中脊等。
海洋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生物资源等。
3. 海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分为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洋。
四大洋之间有海峡、海沟等连接,形成了全球海洋的格局。
二、海洋环境1. 海洋气候海洋气候是指海洋表面及其附近地区的气候。
海洋气候对地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如调节地球气候、影响降水分布等。
海洋气候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自转、海洋流、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
2. 海洋污染海洋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导致海洋环境恶化。
海洋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船舶排放、石油泄漏、塑料垃圾等。
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人类健康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3. 海洋酸化海洋酸化是指海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pH值下降的现象。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海洋生态系统稳定产生严重影响,如影响珊瑚生长、降低海洋生物的钙化速率等。
4. 海洋缺氧海洋缺氧是指海洋中溶解氧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
海洋缺氧可能导致海洋生物死亡,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平衡。
三、海洋生物1. 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可分为以下几类: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珊瑚、藻类、海绵动物、棘皮动物、头足类、鱼类等。
2. 海洋生物的特点海洋生物具有以下特点:(1)适应性强:海洋生物适应了海洋环境的各种变化,如温度、盐度、压力等。
(2)繁殖能力强:许多海洋生物具有极高的繁殖能力,如鱼类、甲壳类等。
(3)食物链复杂:海洋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高二地理课件 海岸与海底地形
![高二地理课件 海岸与海底地形](https://img.taocdn.com/s3/m/7fdd7f01ddccda38366baf5a.png)
四大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对于四大洋主要从这七个方面进行比较: 地理位置、 面积、形状、水深、温度、海岸特点、 和岛屿数量(也要注意经纬度位置)进行分析。
太平洋
太平洋
1、面积: 17868万平方千米,面积最大。 2、形状形状:近于椭圆形,南北窄,中间宽。 3、水深:平均深度4028米,最深的大洋 4、温度:平均水温19.1℃ 5、海岸特点:东部海岸平直陡峭,西部海岸较少曲折。 6、岛屿:是全球岛屿最多的大洋。 7、地理位置:位于亚洲、大洋洲、北(南)美洲之间
渤海 黄海
日本海
东海
南
太平 洋
海
通常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叫洋,边缘附属部分称海。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 占海洋面积
比重
水深
受陆地影响 程度
水温和盐度 变化
海流系统
洋
海
80%
20%
一般在3000米 以上
影响较小
平均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 节影响大
不大
比较大
有独立的系统
无独立的系统
2、四 大 洋
(2)理论观点:1)、海底扩张学说
①炽热的熔岩不断从洋__中__脊__轴__部_的__中__央__裂__谷_带_涌 升,冷却后,形成新洋底 ②新洋底把先期形成的较老的洋底向两侧推挤, 导致洋底不断扩张。
③海底岩石的年龄,以洋__中__脊__最新,离它愈 远则_年__龄_越__老_,并在它的两侧呈对称分布,
(3)半封闭海域,高盐 度海水流入少
2、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 蒸发>降水
(1)气候: 蒸发与降水的对比
蒸发<降水
盐度高 盐度低
(2)河川径流: 有河水注入的地方盐度偏低
高中地理第一章海洋概述第1节地球上的海与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第一章海洋概述第1节地球上的海与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262b80e810661ed9ad51f3e1.png)
15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 1 问题 2 问题 3 问题 4
16
环节
2
合作探究·重难疑点
17
环
节
休息时间到啦
环
一
节
环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
四
下眼睛,
节
二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 好哦~
课 时 分
层
环
作
40
(1)图中四个海峡中,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③
D.④
41
(2)2019 年 11 月 18 日,海关总署公布,中国 1-10 月份原油进
口同比增长 10.5%至 4.15 亿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增至 70.9%。
若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港,最近航线经过( )
A.④③②
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霍尔木兹海峡 波斯湾—印度洋
著名的“石油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地中海—大西洋 地中海进出大西洋的门户
36
巽他海峡 英吉利海峡 土耳其海峡
印度洋—太平洋 沟通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大西洋—北海
北海—大西洋的航海要道
黑海—地中海
黑海与海中海之间的门户
37
3.海湾 海洋伸入陆地的水域叫海湾。通常以湾口附近两个对应海角的 连线为界。海湾的形态千差万别,弯入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不少海 湾口有岛屿或群岛,形成一条或多条海峡与海或洋相通。大多数海 湾与其相通的海或洋可进行水量自由交换,因此,海湾的水文和水 生生物特征与所属的海或洋的水文和生物状况基本相似。海湾是人 类海上活动最频繁的海域,适宜于水产养殖、开采石油、航运、停 泊、海盐生产、开发旅游业等。
理解海洋和海岸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理解海洋和海岸的地形和气候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9c9a08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4.png)
形成原因
砂质海岸通常出现在被海 洋包围的盆地或河口地区 ,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 口附近堆积形成沙滩。
景观特色
砂质海岸沙滩宽阔,沙质 细腻,是良好的海滨浴场 和旅游胜地。
淤泥质海岸
地形特点
由细粒的淤泥和粘土构成,海岸线平 直,滩涂宽广。
景观特色
淤泥质海岸滩涂肥沃,是重要的农业 和渔业区,同时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 栖息地。
理解海洋和海岸的地形和气候特 征
汇报人:XX 2024-01-28
• 海洋与海岸概述 • 海洋地形特征 • 海岸地形特征 • 海洋气候特征 • 海岸气候特征 • 海洋与海岸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
01
海洋与海岸概述
海洋的定义与分类
海洋定义
海洋是地球上覆盖大部分表面的 盐水体,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 相通的广大水域。
04
海洋气候特征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比较
温度变化
01
海洋性气候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小,而大陆性气候年温差和日温
差较大。
降水分布
02
海洋性气候降水分布较均匀,而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季节变
化大。
风向和风速
03
海洋性气候风向多变,风速较大,而大陆性气候风向较为单一
,风速较小。
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热力作用
01 02
定义与特征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通常持续数月至 数年;拉尼娜现象则是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持续时间较 短。
影响范围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影响,包括改变降水 分布、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等。
03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尽管人类活动可能对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一章《海洋概述》本章整合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一章《海洋概述》本章整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268f80c1c708a1284a449d.png)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利用重要的海洋航线,如从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可 以串联众多的海域、海峡、大洋。如下图所示:
(3)利用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输送路线可以记忆从波斯湾到大西洋、太平 洋沿岸的一些重要的大洋、海和海峡。如下图所示:
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
3.区域轮廓定位法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洋,小到一个海峡,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 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和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 物的分布特征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分析定位。如大西洋呈“S”状、 太平洋近于“椭圆形”,另外每一个海峡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答案:(1)地中海 大西洋 (2)波斯湾 石油 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3)②③① ② ③ (4)②与①之间的分界线:北段大致从马六甲海峡北端向南向东;南段大 致从塔斯马尼亚岛南角向南的 147°E 经线分界。马六甲海峡为重要交通联 系通道。②与③之间以通过合恩角的0 68°W 经线分界。巴拿马运河、麦哲 伦海峡为重要交通联系通道。 (5)相同点:都是热带沙漠气候。不同点:④海域沿岸地区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面积广阔,而②海域附近沿岸地区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带?
(3)与甲、乙两图相邻的大洋①②③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
,
其中岛屿数量最多的大洋为
,轮廓略呈“S”状的为
。
(4)分别说明图中大洋②与大洋①③之间的分界线和交通联系。
(5)比较甲图中④海域沿岸地区与乙图中②海域东侧沿岸地区气候的
异同点。
解析:本题首先需要区域定位。前四个题目主要考查有关海与洋的识记 内容,比较简单。第(5)题,考查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规律和两个地区热带沙 漠气候的差异,注意利用比较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海洋概述、海岸与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的分布
分布规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主要分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大陆架
位置:从________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为止
特点:水深在________米内,坡度______,光照、_________和_________丰富 范围:平均宽度约_______千米,占海底总面积的8%
大陆坡
位置:________向外延伸,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_______ 特点:水深在200米—_______米之间,坡度_______ 范围:宽度从十几千米到几百千米不等
岛弧
位置:_______边缘与________的过渡地带,也称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成因:陆壳与洋壳挤压后在________一侧形成 典型地区:________________
海沟
位置:岛弧外缘,一般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分界线 成因:陆壳与洋壳挤压后在_____________一侧形成 典型海沟:_____________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
洋盆
又称“____________”,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
特点:水深在4000米—6000米,地壳活动__________,地形较为________ 地形组成:海底火山、海底_______及海底
________ 洋中脊
分布:多分布在大洋_______,并相互连通
形状:大西洋中脊呈“______”型,印度洋中脊呈“_____”字型
景观:中轴为_________,其两侧群峰对峙,内壁_________ 成因:岩浆上涌冷却
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_________活跃的地带,多_______、_______
海底地形的形成
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形 洋中脊:地壳在__________对流上升的_________作用下
形成的,它也是_______的诞生处
新洋壳:地幔物质从中脊的___________涌出,_______形成
洋盆:________的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________形成 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_______构成。
大陆板块与________在交接处______导致洋壳消亡 板块构
造与海底地形
海沟成因:__________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位于________一侧 岛弧和海岸山脉:
_______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位于__________一侧 原因:大洋板块因_______大,位置_____,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______,_______在高温作用下融为________
海岸带的开发
1、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
概念:
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
海岸带的主要利用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 岸
海岸线和海岸带
海岸带:由_________向海陆两侧扩展的地带,主体是__________
海岸线:海平面升到________时与陆地的交线 海岸的发育过程受海浪、________、_________、流水以及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主要组成物质: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海岸线曲折 成因:______________和岩石崩塌 利用方式:形成___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开发 ____________为主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颗粒较粗的堆积物,在______作用和海水的__________作用共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地区
_________为主 ________,________,海岸线_________
______而成
__________
_________相结合 ______地带
__________,保护沿海_____,抵御_________
主要组成物质:_________的遗骸和分泌物 形成:___________作用 利用方式:保护海岸、抵御_______________
海岸的
类型
狭义:主体指______________
广义:指海岸线向__________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