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
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和机理
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和机理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出现了很多的工业污水。
若这些工业废水未通过治理或是处理不达标而排进河流或湖泊之后,将会引起水环境污染,甚至威胁到人民正常用水的安全性,而且将对环境产生污染,威胁到生物的健康生存。
所以,水质问题已变成城市化迅速发展的绊脚石。
近几年,为处理这个问题,诸多专家与学者探究怎样取得高效低能的水污染治理,水生植被慢慢进到他们的视野范围。
他们发现部分水生植被具备类型多、布局广、繁殖迅速等特征,并且可以在满足本身生长要求的基础上改善水污染情况,既可以使水环境取得美观可欣赏的成效,还可以进一步改善水环境。
此外,借助水生植被来处理水污染问题还可以减少能耗,值得深入推广与使用。
一、水生植被的类型水生植被包括水草类植被、苔蘇类、高等藻类等等。
探究表明,在处置水污染问题方面可以起到显著效果的是水草类植被,这类植被具备比其他水生植被相对较为发达的结构,体型方面较为高大。
水草类植被种类多的特征,使之在处置水污染情况上适用在多种状态下的水质环境中,所以要对这类水生植被进行深度探究。
二、水污染处理方面水生植被的净化机理根据水生植被的外表形态特点能分成挺水、浮叶、漂浮以及沉水植被四类。
不同水生植被对污水的净化功能也不一样。
研究表明,在氮成分的吸收方面,芦苇的吸收功能要优于浮叶四角菱与金鱼藻;在磷成分的吸收方面,芦苇的吸收功能也由于金鱼藻与浮叶四角磷,所以芦苇对N、P的吸收能力很好,能用于水质净化。
2.1 物理机理水生植被结合其整体力量可以有效降低水体流速,使得悬浮固体向下游传输速度变慢,进而更好沉降,也可以有效减小风浪对水下世界带来的影响。
2.2 吸收机理水生植被是以吸取氮磷钾物质作为存货的养分,而且可以将其固定于体内。
为防止水生植被由于吸收大量的氮磷钾物质,大面积繁殖,导致水底溶氧量不够,在应用水生植被吸收机理净化水源时,应当保障水生植被以前体内的氮磷钾养分被清除。
2.3 富集机理水生植被的生命力旺盛,可以在严重污染且具备富集金属离子的水体中生存,具有较强的耐污性能。
水生植物在水环境净化中的作用
水生植物在水环境净化中的作用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增加,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工业和农业活动的影响。
水污染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体的健康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净化水资源,让其达到适当的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水生植物在水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水生植物如何净化水资源?水生植物是生长在水中的一类植物,它不仅具有美丽的景观效果,还具有净化水资源的功能。
水生植物是一种天然的净水剂,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水污染物,使水资源达到更优质的水平。
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如氮、磷、各种微生物,从而提高水质。
这些植物通过生长吸收营养,进而减少水中营养物质含量,保证水中植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水生植物还通过氧化作用来分解污染物质,从而提高水中氧气含量,促进水中生物群落的健康成长。
2. 水生植物的作用2.1 科学的水生植物分类与作用水生植物的种类繁多,涵盖了许多不同的科属。
它们是根据它们在水中的生长方式,生长高度和处理特定水污染类型的能力进行分类的。
根据不同种类的植物,我们可以让水资源的质量变得更加出色。
浮游植物和自由悬浮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帮助净化水质;水下植物和浅水植物可以改善水中的氧气含量;深水植物可以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防止水中的藻类过量生长。
每种水生植物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水资源净化过程中,不同的植物种类可以共同协作,以达到更好的水资源质量。
2.2 水生植物在污染水资源中的作用水资源中污染物质的类型和来源不同,需要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进行治理。
以下是四个常见的污染植物类型。
2.2.1 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一种严重污染水资源的化学物质。
如铅、铜、锌、汞、镉等。
当重金属存在于水体中时,容易被生物体吸收,引起严重的生态灾难。
可以使用浮游植物和水下植物来净化含有重金属的水资源。
通过吸收和修复重金属,浮游植物可以保护水中的蓝藻;而水下植物通过吸收污染物质当中的钙、铁、锰、铜等物质,起到吸附和吸收污染物质的作用,保护水中生物和水质的健康。
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与机制
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与机制水是生命之源,而水的质量则关系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焦点。
水质净化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外,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与机制。
一、水生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水生植物在水体中具有吸收养分和吸附污染物的能力,通过其根系、茎叶、花粉等部位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磷、氮、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
同时,水生植物微生物固定在植物表面或根部形成的生物膜也对水体微生物的减少起到了显著作用,使水体的细菌含量降低,水质提高。
此外,水生植物对调节水体温度、增加氧气含量、防止水体生态失衡等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的机制1. 吸收养分与吸附污染物水生植物生长速度较快,具有吸收底泥中养分的能力。
它们的根系可以扎在底泥中吸收磷、氮等营养物质,起到了有效控制藻华的作用。
此外,水生植物的叶子、茎、花等部位具有吸附污染物的能力,在水体中吸附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逐渐净化水体。
2. 微生物代谢作用水生植物上的微生物主要以硝化菌、硫化菌等为主,可以对水体中的氨、亚硝酸、硫酸盐等进行代谢作用。
硝化菌可以将亚硝酸盐等氧化成硝酸盐,而硫化菌则可以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
这两种作用都可以促进水体中营养物质的转化,促进水体环境平衡。
3. 生物膜效应水生植物与周围水体之间会形成一种称为“生物膜”的界面。
生物膜是由群体微生物通过自身分泌物形成的微生态体系,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和有机物,维持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群的平衡,促进水体自净能力的提高。
4. 植物吸氧作用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和底泥的有机物,并将其转换为氧气,增加水体中氧气含量,为水体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氧气,降低了水体中有机物的浓度。
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水生植物可以通过植物繁殖、扩大间隔、适当调节水位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水体的净化作用。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水生植物是指能在水体中生长并繁殖的植物。
它们是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净化水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在水污染治理中,水生植物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净化和修复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
一、水生植物的净化机理1. 吸附作用水生植物的根、茎、叶等表面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和菌丝,这些微生物和菌丝可以吸附并寄生在水生植物的表面。
通过这些微生物和菌丝的作用,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净化水质。
2. 生物吸收水生植物的根部长期浸泡在水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
对于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将其转化为植物组织中的有机物。
3. 生物转化水生植物在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后,能够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过程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并释放氧气,提高水体的氧含量,改善水质环境。
4. 生态平衡水生植物通过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和生态功能,能够促进水体中微生物和藻类等生物的繁衍,构建起一套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从而净化水体中的有机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1. 河流湖泊生态修复在河流湖泊的水污染治理中,通过引种适宜的水生植物,例如莲藕、菰、香蒲等,能够有效稳定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净化水体,改善水质环境。
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够有效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岸坡生态环境,促进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2. 污水处理水生植物还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工程中。
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植物滤池等单位工程,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对进入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将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去除或转化,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水产养殖水生植物在水产养殖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氨氮、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水生植物对水质的改善
日益严峻的水污染使得水体的使用功效大大降低,不仅影响水体污染当地居民的安全饮水以及身体健康,还使得水资源的紧缺形势进一步恶化,影响了我国当前正在实行的可持续利用资源战略。
当然我国也寻求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处理污染水资源的技术,如较为传统的生化二级处理,达到了理想的处理水污染效果,但由于使用成本过高,使得可供利用性大大降低。
基于此,提出使用生物学处理法进行处理污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以藻类为代表的低等植物在污水处理以及水质的改善中的运用利用藻类处理水污染和改善水质有着较为显著的功效。
使用藻类对被污染的水源进行处理后产生的一些死藻类沉积物在进行干燥后还能够用来制作鱼饲料,是鱼饲料的良好的添加剂,还可以作为肥料加以利用。
与此同时,藻类在进行污水处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氧气,这些氧气能够极大地减轻水体缺氧现象,并减少由于水体缺氧而出现的恶臭气味,进而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由此可知藻类在污水处理中具有使用成本降低、净化效率较高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处理水污染现象和改善水质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常见的运用类型(1)固定化藻。
固定化藻就是利用人工调控方式为藻类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条件。
固定化藻通过化学或者物理方式利用载体固定藻类细胞,进而形成较为固定的藻类高效生物反应器系统,使得藻类生长更加迅速,具有高浓度的藻细胞,更加容易收获,并克服了传统的藻类处理系统处理效率不高、占地面积较大以及停留时间过于长的缺陷。
我国近年来研究固定化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固定化藻的固定分为包埋法和吸附法,通常使用聚乙烯、多孔硅胶、聚丙烯酰胺、琼脂、角叉菜聚糖以及褐藻酸钙等载体。
(2)活性藻。
活性藻是通过人工手段尽量缩短处理时间,培育浓度较高的藻类。
由于活性藻良好的沉降性,容易收获,且出水澄清,在处理水污染现象和改善水质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
(3)藻类塘。
利用藻菌共生系统研究氧化塘,利用藻类分解营养物实现处理污水的目的。
藻类单元在中等城镇的污水综合处理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综合生物塘技术的运用使得综合处理污水成为了可能。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的净化机理、水生植物在河湖水体净化中的应用、水生植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水生植物对农田污水处理的应用以及水生植物在城市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将讨论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潜力、发展前景以及展望。
通过研究水生植物的净化机理及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生植物、水污染治理、净化机理、河湖水体、废水处理、农田污水、城市水体、潜力、发展前景、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生植物是一种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植物,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和生物吸附能力。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水体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寻找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水污染治理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探讨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为解决当前水污染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水生植物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广泛应用。
1.2 研究意义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水质净化效率: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有害物质、降解污染物和改善水体氧气含量等途径,可以有效净化水体,提高水质质量。
2. 保护水生生态系统:水生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3. 节约治理成本:相比传统的水污染治理技术,水生植物具有成本低、可持续利用等优势,研究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
4. 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水体质量,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水生植物是一种可持续使用的治理手段,在水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生植物能够通过吸收、降解和转化等过程,有效净化水体。
水生植物的净化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吸收污染物质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够吸收大量的污染物质,包括氮、磷、重金属、有机物等,通过这种方式将污染物质直接从水中移除,从而起到净化作用。
2. 降解和转化污染物质水生植物具有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能力。
通过水生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能够将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有害物质降解和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在降解和转化过程中还能释放氧气,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应用广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水生植物:1. 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控制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2. 水面水生植物水面水生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质,同时也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空气水生植物可以利用其根系进行有机物的分解和吸收,净化污染水体。
水底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对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同时还能释放出氧气,降低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在实际应用中,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植被覆盖率等因素需要根据具体的水污染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也需注意水生植物的管理和维护,以确保其持续稳定的治理效果。
总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的治理效果不仅削减了水污染物质,还维持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应积极推广和应用水生植物,提高水环境治理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吸收和降解污染物的方式,净化水质,提高水体的生态环境。
水生植物的净化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来净化水体。
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元素,如氮、磷等,减少水中营养物的含量,避免水体过度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的叶片表面也能吸附水中的溶解有机物,如重金属离子、农药残留等。
水生植物还能通过生理作用对水质进行净化。
水生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接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增加水中氧气含量,有利于水中生物的呼吸过程。
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量的光照能量,减少水中的浊度,提高水体透明度。
水生植物的根系对水土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泥沙的流失,防止水质的变浑。
水生植物的根系还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根网结构,提供给水中微生物生长的庇护所,促进水体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水生植物可以被用作人工湿地的植物。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水体净化系统,通过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达到水污染治理的目的。
人工湿地可以用于农田农药残留的降解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等。
水生植物可以用于水培养殖和生态修复。
水生植物可以生长在水中,不需要土壤作为生长介质,可以直接通过水中的养分供养自身的生长。
水生植物可以通过水培的方式大面积种植,加速生长速度,提高水质净化效率。
水生植物还可以用于水体生态修复,通过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来净化受污染的水体,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
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
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和环境污染,许多水源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
为了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质,水生植物因其独特的生态功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
本文将介绍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并探讨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
1. 植物的生物吸附作用水生植物有较大的生物量和表面积,可以通过根系和叶片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和吸收。
植物根系具有丰富的多孔空间,可以提供生物附着表面,结合特定菌群,对水中的废物和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和分解。
此外,植物叶片表面也具有吸附有机和无机物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水质净化效果。
2. 植物的生物转化作用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为水中的生物提供了氧气供应。
同时,植物还能吸收和转化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水生植物的存在可以促进底栖生物的繁衍和生长,形成生态平衡,净化水质。
3. 植物的土壤保持作用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和茎叶的固定作用,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河岸冲刷。
植物的根系可以牢固地固定土壤,增加土壤的抗冲刷能力,减少水中的悬浮物,改善水质。
此外,水生植物还能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防止养分流失,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4. 植物的微生物促进作用水生植物的根系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生境,可以吸引和聚集大量的微生物,形成生物膜。
这些微生物具有降解有机物质和分解废物的能力,可以有效清除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提高水质。
此外,通过水生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还可以消除水体中的异味物质,改善水的口感和气味。
总结起来,水生植物在水质净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生物吸附、生物转化、土壤保持和微生物促进等作用,水生植物能够去除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提高水的透明度和氧含量,改善水质。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过程具有环保、经济和效益的特点,因此在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水质净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水生植物净化原理
水生植物净化原理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而言,拥有清洁的水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由于工业污染、农业化肥和生活污水等原因,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自然而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净化。
本文将介绍水生植物净化原理及其应用。
一、水生植物净化原理水生植物净化原理是利用水生植物的生理特性和根系系统,通过吸收、降解和转化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体。
具体而言,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主要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吸收营养物质:水生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系统,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
这些营养物质是水体中的污染源之一,过量的氮和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生长等问题。
水生植物通过吸收这些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的浓度,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2. 吸附重金属离子: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是另一个重要的水污染源。
这些重金属离子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具有较高的毒性。
水生植物的根系和叶片表面具有丰富的吸附位点,能够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将其固定在植物体内,减少其对水体的污染。
3. 降解有机物:水体中的有机物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机物的存在会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一些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能够通过吸收有机物,分泌酶类物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净化水体。
4. 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作用:水生植物的根系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之形成共生关系。
这些微生物能够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同时为水生植物提供养分。
水生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作用协同作用,能够更有效地净化水体。
二、水生植物净化应用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净化和环境修复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污水处理: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
通过搭建人工湿地系统,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能力,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达到排放标准,提高水体质量。
利用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的机理
利用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的机理水源是人们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是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问题也随之愈发严重。
水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饮用水受损、流域生态系统环境受到破坏等诸多问题。
因此,基于人们对于水资源保护的强烈需求,如何有效地治理水污染问题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主要从水生植物角度讨论如何通过利用水生植物来治理水污染问题。
1. 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影响水生植物主要指生长在水中及其附近的植物,包括水生草、水生花、水生蕨类等。
水生植物在水环境中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水中营养物质和光合作用为周围环境提供氧气,同时可以净化水中的污染物,使水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
其次,水生植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适合生长的栖息地,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利用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的机理水生植物对于治理水污染具有显著的作用。
水生植物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影响水中的污染物质和改善水环境。
2.1 吸收污染物质水生植物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元素,如氮、磷等,以及其他污染物质,如铜、镉、铅等。
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是水污染的主要源之一,而水生植物可以直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将其转化为生物体内的物质,并通过其代谢作用清除水中的有机物,同时还可以通过降低营养物质浓度来抑制有害藻类的过度生长。
2.2 释放抗菌物质水生植物还可以分泌出一些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可以抑制水生微生物和有害藻类过度生长,从而减少水产品质波动和生态系统的恶化。
2.3 促进微生物生长水生植物作为生物体存在于水中,它们的根系能够为周围的微生物微生物提供生长的环境,从而促进水中的微生物生长,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物质,改善水的透明度和水质。
2.4 改善水体环境水生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摄取CO2、释放O2等作用来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进而改善水体的生态状况,提高水质。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其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其应用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其应用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水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何有效地治理水污染,成为了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在水污染治理中,水生植物被广泛应用于净化水体。
水生植物以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和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吸附、转化和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为水质改善及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并介绍其应用领域。
首先,水生植物通过吸附、吸收和转化等方式来净化水体。
水生植物具有丰富的根系和大量的气孔,可以通过根系的吸附和气孔的蒸腾作用,吸附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并将其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物质。
同时,水生植物的根系还能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减少其在水体中的浓度。
此外,水生植物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其次,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和叶片的微生物作用来净化水体。
水生植物根系和叶片表面富含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具有降解和转化的能力。
例如水稻等水生植物的根系内生具有还原性的细菌,能够将水体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降低水体中的氮含量。
此外,水生植物还能促进水体中有益细菌的生长繁殖,形成生态环境。
这些微生物在与水生植物共生的过程中,通过降解、转化和吸附等方式,有效地净化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人工湿地、植物滤池和生物原位修复等领域。
人工湿地是通过人工构建植物和微生物共生的湿地环境,利用水生植物的吸附、转化和微生物作用等机制,对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
人工湿地不仅可以净化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等污染物,还能改善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
植物滤池是将水生植物与滤料结合,通过植物的吸附和滤料的过滤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水生植物对水污染治理的作用
水生植物对水污染治理的作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水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
为了清除水中的污染物,我们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
其中一种方法就是使用水生植物进行水污染治理。
本文将探讨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水生植物作为自然的水污染治理器水生植物是一种自然的水污染治理器。
这些植物可以将水中的污染物吸收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水生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净化水体。
同时,水生植物还可以增加氧气供应,改善水体环境。
二、水生植物的物理吸附作用水生植物除了通过吸收和转化污染物质外,还可以通过物理吸附作用来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例如,市面上广为流传的蜈蚣草,这种植物的叶子表面有许多细小的毛孔,毛孔表面会沉积一层水中的污染物,其中绝大部分污染物被直接吸附在毛孔表面上,因此蜈蚣草可以作为水生植物的一种,起到很好的物理吸附作用。
三、水生植物的生物吸附作用水生植物还可以通过生物吸附作用来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生物吸附是指通过生物组织的代谢活动,将污染物质吸附到生物体表面或体内,并将其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
例如,阔叶水蕨等植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吸附作用。
四、水生植物的根系系统水生植物的根系系统也是将水中污染物质吸收并转化为有用物质的重要途径。
根系的庞大面积和复杂性能够提供大量的物理、化学、生物接口,从而使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质。
总之,水生植物具有重要的水污染治理作用。
通过自然的生态系统来处理水中的污染物,不仅可以减少投入成本,而且更加有效。
因此,在进行水污染治理时,应当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开发水生植物的潜力,并发挥其在水体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水生植物,是指在水中或者水边生长的植物,是一种生活在水生环境的特殊植物。
水生植物因其具有高效捕集、吸收水中污染物的特性,被广泛运用于水污染治理中。
下面,我们将着重介绍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
一、净化机理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吸附水生植物的根系和叶面上有大量的表面微小结构和毛细管,能够通过物理吸附将水中的悬浮物和悬浮微粒吸附在体表上,并通过叶片、茎、根系统等消化分解有害物质。
水生植物根系周围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利用水中的营养物质生长繁殖,同时亦能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生理作用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等生理作用,在水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生长繁殖推动着水中有害物质的转化,将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的物质。
4.根系截留水生植物具有较为发达的根系,它们能够将水中溶解态的有害物质截留在根系周围,形成一层稳定的界面,将大部分污染物从水中截留下来,减少了水质中的污染物的含量,保护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应用水生植物广泛应用于水污染治理中,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景观池治理水生植物作为景观池的一种重要装饰植物,不仅能净化水质,提高水质的透明度,而且还能制造出如水底丛林、水面浮岛等极具观赏价值的效果。
2.污水处理水生植物能够通过吸收和根系截留等作用,有效地降解有机污染物,同时还能消除水中异味和色泽,提高水质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在市政污水处理厂中,通常采用人工湿地的方式,建造一些“植物降解池”来进行污水处理工作。
3.湖泊治理水生植物的应用在湖泊治理工程中较为常见,通常采用人工增加水生植物等方法来进行水质的净化治理。
通过增加水生植物,能够增加湖泊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湖泊中微生物的生长,达到降解有害物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是具有非常广泛的范围和应用价值的,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水质的要求将愈加严格,水生植物的应用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
水污染治理中水生植物的净化机制与应用
水污染治理中水生植物的净化机制与应用水生植物作为植物类中的一种,其生产的环境依靠在水环境中或者部分生长的周期在水表面或者水中。
它可以有效地对水质进行检测,并将水中的污染元素清除,是水污染治理的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水生植物的解析所谓的水生植物就是能够在水中或者水分较饱和的土壤中生存的植物。
广义上的水生植物包括所有的沉水、漂浮或者沼生的植物。
狭义上的水生植物包括喜湿植物、沼生植物、浮水植物或者深水植物等,主要是根据植物正常生长的水深度区分的。
总体上可以分为水生藻类、高等藻类和水生维管束植物。
通常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因为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形状较大、机械组织比较发达,而被广泛应用。
2 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机制(1)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微生物能够对污染水中有机物质通过新陈代谢活动进行有效的降解。
尤其是对污染物中氮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硝化作用以及反硝化作用完成的。
而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水生植物坐落处给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的微环境,其被水淹没的植物的茎叶为生成的微生物提供了大面积的活动空间,同时覆盖在湿土壤里的根系为存活的微生物提供了补给基质。
当在水生植物上生成大量的原生动物和菌藻类等微生物时,可以通过生成的微生物代谢活动大大地降解植物根系周边的悬浮污染物等。
(2)化学物理作用水生植物具有一定的隔热性。
当遇到寒冷的冬天时,大雪覆盖了人工湿地上死亡的水生植物,给人工湿地赋予了隔热层,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该地的土壤出现冰冻现象。
存在的水生植物能够大大减少风浪的侵扰,同时降低了水面的风速,为取出水面上的悬浮污染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相对地减少了污染物的再一次悬浮。
(3)植物的直接吸收作用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磷、氮等营养元素的补给,从而保证其生长繁衍。
对于那些带有根的水生植物通过根部吸收营养元素,而那些被水淹没的茎叶需要从周边的水中吸收营养物质。
大量营养物质被水生植物吸收,促进了水生植物的大面积生长,一旦将这些水生植物清理出去时,其携带的营养物质也会被清除。
水生植物对河流水质的净化效果
水生植物对河流水质的净化效果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水是生命之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开发和利用水生植物是一种有效的水资源管理途径,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水生植物对河流水质的净化效果。
第一部分:浅谈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水生植物是指在水环境或泥沙中生长发育的生物。
水生植物不仅具有固土保水、植被固碳、净化水质、美化水景等生态功能,还具有许多经济、社会与生物多样性的效益。
首先,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
水生植物对水的净化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
水生植物能够利用自身的生长和代谢特性,将水中的氮、磷、有机物等营养元素吸收利用,减少了营养盐的含量,防止了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的形成;水生植物根系茂密,能够促进水体漂浮物的沉降,减少了水体中的颗粒物等污染物质含量。
另外,水生植物还能够减少水体中的化学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
由于水生植物在吸收营养元素的同时,也会吸收一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从而减少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同时,水生植物多为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起到调节水体气体组成,提高水体溶氧量,促进水生物生长和繁殖的作用。
第二部分:常见水生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针对我国和世界各地水环境的特点,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采用水生植物方法来净化水体。
下面将针对常见水生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进行介绍。
(一)睡莲睡莲别名荷花,是一种富有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同时它还是一种优秀的净水植物。
其根系茂密,吸收能力强,能够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利用。
同时,睡莲叶片面积较大,能够吸收大量的氧气进行光合作用,富含有机物质,可以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指标植物。
研究表明,睡莲能够去除水中的氨氮、硝酸盐和磷酸盐等营养盐,减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二)芦苇芦苇也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具有出色的生态功能。
芦苇的地下茎和根系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同时地上部分的叶片和茎秆也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净化机理。
以下是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介绍。
一、植物的吸附作用水生植物的根、茎和叶面均能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如铅、汞、铜、锌、镉等重金属离子、氮、磷等营养盐离子、有机物等。
植物的吸附作用是因为植物体内的细胞质、细胞壁、根茎叶表面等具有一定的带电性,在水体中表现为吸附作用。
水生植物的吸附作用在污染物质的常规处理中被广泛应用,如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并被用于铅、汞、铜、锌、镉等重金属离子的处理。
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吞噬其他生物和死亡的有机物等方式降解污染物质从而氧化和还原发生反应,并将有害物质分解,例如水生植物可以吞噬浮游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及一些小型水生动物等,通过消化分解污染物质,如氨、硝酸盐等,从而降低水质中污染物质的浓度。
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吸收水中的养分,如氮、磷等来避免过度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一些水生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相对较高并可将其固定在植物生物体内,从而使其不再循环在水中而导致水质污染加重。
水生植物的生长作用是指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水中营养物质,进行生长时能将水中的污染物质降解。
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阳光中的能量,产生的氧气、二氧化碳等与水中的污染物质发生反应并降解,从而把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综上所述,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主要有吸附、吞噬、吸收和生长作用。
应用于水污染处理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污染物质采取不同的手段,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能力来达到最好的净化效果。
此外水生植物的不同种类,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需提前进行研究并有计划的进行水生植物的种植。
几种水生植物净化能力比较
几种水生植物净化能力比较几种水生植物净化能力比较水是生命之源,然而现如今,水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为了保护水质和维持生态平衡,人们常常采用生物植物来净化水体。
水生植物是一种有效且环保的方法,常用于水体净化、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
在众多水生植物当中,有些被广泛认为是更具净化能力的。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进行净化能力的比较。
1. 睡莲睡莲是一种美丽的水生植物,被广泛用于水污染的治理和修复。
睡莲的根系能有效吸附有机物和重金属,如氨氮、硫酸盐、铜离子等。
同时,睡莲的大型叶片可以起到过滤作用,吸附悬浮物,减少水体浑浊度。
此外,睡莲还可以释放氧气,改善水体的溶氧量。
2. 芦苇芦苇是另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湿地和河流附近。
芦苇的根系发达且纤维状,能够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少水中营养盐的浓度,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此外,芦苇还能吸附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芦苇的竹节结构和根系也能有效减弱水流速度,防止水体冲刷和侵蚀,保护河岸的稳定。
3. 眼子菜眼子菜是一种浮水植物,生长迅速且适应性强。
其叶片覆盖水面,具有极强的光合作用。
眼子菜对氮、磷等营养盐的吸收能力很强,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营养物的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眼子菜还能吸附有机物和重金属,改善水体质量。
此外,眼子菜也是一种优秀的水生植物氧化剂,能够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促进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
4. 香蒲香蒲是一种常见的湿地植物,也被广泛用于水体的净化和修复。
香蒲的根茎具有发达的贯通功能,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和钾等,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
此外,香蒲的茎叶能够吸附悬浮物和重金属,改善水体的透明度和质量。
香蒲还具有良好的沙化固定作用,对于河岸的保护和水土保持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睡莲、芦苇、眼子菜和香蒲都是常见的水生植物,具有良好的水质净化能力。
每种植物都有其特有的特点和适应环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以提高水体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效益综上所述,睡莲、芦苇、眼子菜和香蒲是常见的水生植物,它们在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
利用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高二三班组长:王宇航牛伟组员:王佳楠施展鹏梁田李玉魏新远焦宇飞刘蕊琪指导老师王娜一、课题背景水及生命之源,水资源过度浪费使我们逐渐面对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如何保护好水资源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目前已研制出多种污水处理系统,但其经费高,操作复杂,让许多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望而却步。
人们迫切需要操作简便的污水处理系统。
二、课题目的水生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生产者,它们是自养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有机能,以有机物形式储存体内,水生植物对水生生态系统保护良性循环起着关键作用。
比如:水生植物能够将N,P,K 等营养盐长期储存,抑制藻类低等水生植物的生长,净化水中污染物,为部分生物提供栖息地,隐蔽所以及促进水体产氧。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调查访问等),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2、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能写出调查报告。
3、经历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调查,初步学会如何与人交际、与人协作。
四、课题研究过程1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①抑制水体富营养化②富集重金属③分解有机污染物2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工艺①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②发掘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③微生物辅助降解污染物3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的优势①一次性处理彻底无二次污染②是“经济实用型4水生植物治理污染工艺机制在我国应用现状与潜力五、课题研究结果.水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
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水,水是人生命需要最主要的物质。
而对人体而言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而体内发生的一切化学反应都是在介质水中进行,没有水,养料不能被吸收;氧气不能运到所需部位;养料和激素也不能到达它的作用部位;废物不能排除,新陈代谢将停止,人将死亡。
因此,水对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物质。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1 、抑制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植物的 4 种类型,挺水、浮叶、沉水以及漂浮植物都对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有很好的吸附、净化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高二三班组长:王宇航牛伟组员:王佳楠施展鹏梁田李玉魏新远焦宇飞刘蕊琪指导老师王娜一、课题背景水及生命之源,水资源过度浪费使我们逐渐面对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如何保护好水资源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目前已研制出多种污水处理系统,但其经费高,操作复杂,让许多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望而却步。
人们迫切需要操作简便的污水处理系统。
二、课题目的水生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生产者,它们是自养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有机能,以有机物形式储存体内,水生植物对水生生态系统保护良性循环起着关键作用。
比如:水生植物能够将N,P,K 等营养盐长期储存,抑制藻类低等水生植物的生长,净化水中污染物,为部分生物提供栖息地,隐蔽所以及促进水体产氧。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调查访问等),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2、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能写出调查报告。
3、经历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调查,初步学会如何与人交际、与人协作。
四、课题研究过程1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①抑制水体富营养化②富集重金属③分解有机污染物2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工艺①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②发掘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③微生物辅助降解污染物3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的优势①一次性处理彻底无二次污染②是“经济实用型4水生植物治理污染工艺机制在我国应用现状与潜力五、课题研究结果.水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
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水,水是人生命需要最主要的物质。
而对人体而言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而体内发生的一切化学反应都是在介质水中进行,没有水,养料不能被吸收;氧气不能运到所需部位;养料和激素也不能到达它的作用部位;废物不能排除,新陈代谢将停止,人将死亡。
因此,水对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物质。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1 、抑制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植物的 4 种类型,挺水、浮叶、沉水以及漂浮植物都对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有很好的吸附、净化作用。
现在由于天然和人为的因素很容易造成水体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超标,造成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不良后果。
然而,在水环境中氮、磷可由生物残体沉降、底泥吸附、沉积等聪水体迁移到底质中。
水生植物通过根部将底质中的氮、磷吸收,从而能有效地抑制水体的富营养化。
2、富集重金属2002 年史建君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卡州水葫芦和金鱼藻对水体中的放射性元素有富集作用; 2005 年王怡研究表明,美人蕉、菖蒲以及石菖蒲对重金属Cu、Zn 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水生植物能够通过其生理系统吸收水体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或降低重金属污染物的毒性,从而减弱水体毒性,修复水体。
水生植物一般根部富集系数大于茎叶且沉水植物大于漂浮,浮叶大于挺水。
3、分解有机污染物我们知道,水生植物淹没在水中,它的茎、叶为大量的光合细菌、藻类和原生微生物提供了一定的生长空间,它的根区也为部分微生物提供了活动场所。
而且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沉积场所主要在植物根系部位。
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后被水生植物吸收,使水生植物间接净化了水体。
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工艺机制:1、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
一方面,考虑污染物类型。
若治污对象主要是BOD 和N ( 反硝化) ,对微生物需求量较大,所选植物就考虑有庞大的根系以及较强的传氧能力的;若去除污染物种类较多时就考虑选择有多种生态功能的种类的或具有不同生态功能的种类搭配使用。
另一方面,考虑水生植物的影响因素,如植物的抗逆性、气候以及病虫害等。
为此,经过众多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已经筛选出了一大批具有高效去除各种污染物的水生植物,大大方便了技术人员的操作。
2、发挥水生植物吸收作用选择了合适的水生植物,将其投放到水环境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水生植物就要发挥它自身的水体净化功能。
水生植物繁殖速度极快,形成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能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会发挥自身优势,吸附某些重金属,将其吸收或脱毒。
对水体进行大致上的修复。
3 、微生物辅助降解污染物单纯依赖水生植物自身的净化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微生物的辅助作用。
受污染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它们很少能被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悬浮在水中危害很大,这就需要微生物发挥其降解功能。
微生物会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供水生植物吸收利用。
微生物一般寄生在水生植物的根系处,可以说是微生物辅助水生植物间接净化水体。
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的优势:1、一次性处理彻底,无二次污染水生植物自身是绿色植物,非常环保。
水生植物将污染物吸收后,会合成自身有用物质储存在体内,排出的气体或物质也是无害的。
没有二次污染也无需二次处理。
是非常有潜力的“绿色”处理技术。
2、是“经济适用型”治理系统水生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促使机体运转的,所以水生植物污水治理主要由太阳能来驱动。
当下,污水处理系统大都由电能来驱动,以活性污泥为主的污水处理系统为例,处理污水面积大而且还要进行二次处理,必要时还要深度处理。
这需要很大的电能,而且运行费用较高。
相比之下水生植物处理工艺成本小,操作简便,很是“经济适用”。
3、美化水体水生植物形态各异、婀娜多姿,是天生的大自然的装饰物。
对水生植物经过美学处理,饲养在水体中,“化腐朽为神奇”,可将“臭水沟”变为“风景区”。
水体经过美化后也可作为旅游景点供人们参观。
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工艺在我国应用现状与潜力:1、水生植物治理工艺在我国应用实例目前水生植物治理工艺在我国一些城市和地区得到了利用,并取得一定成绩。
如成都市在受污染的府水河岸边建造了活水公园,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尝试将污水处理和水产养殖相结合。
2、我国水生植物应用潜力大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拥有淡水水体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我国最大的水系长江水系,其中、下游就拥有数以千计的淡水湖泊群。
为我国对水生植物污水治理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场所和科学应用的广阔天地。
结论:水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鱼儿一样人类离不开水。
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污染程度比较大,并处在不断恶化中。
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现在高成本的污水处理系统还是难以承受的。
成本低、操作简便而又环保的水生植物处理系统对于我国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我国在发展水生植物处理系统方面很有潜力。
我们要大力发展水生植物处理工艺,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
六、研究体会王宇航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我收获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感受到了很多平日里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比如社区服务、问卷调查、实地研究等等。
刚刚接触研究性学习,对一些外出采访的事宜还不甚了解,比如说采访时会遭到当事人的拒绝,或者说是什么没有提前预约等等,所以从中我们意识到任何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以后的活动中,这种情况也不再发生。
这就是我们的成长,就是我们在社会上碰壁后汲取的教训。
这些教训都会化为我们珍贵的社会阅历,在不久的将来,帮助我们成长。
从小组各成员的个人感想来看,大家对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持有一定抵触情绪,对碰壁后那种让人不舒服的感觉表现得很不适应。
虽然我们常会碰到一些难以应付的事,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敢面对,那么就没什么是我们对付不了的。
在调查中,我们也有过分歧,但我们经过调解与协商后,我们又重新鼓足了勇气,继续我们的调查工作,调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实在调查中最难的还是研究成果的写作问题,当我们第一次接到这个课题时就感到束手无策。
我们只有靠自己动脑以及请教老师解决写作问题,从中也锻炼了我们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在采访的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胆量。
牛伟在这次活动中,我更加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因为知识经济需要丰富多彩的个性,而个性间个性的多样性、独特性,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成为当今社会所必须。
任何个人的能力毕竟很有限,自我与他人间的独立性、异质性,只有相互理解合作、碰撞激荡才会创造出更新、更高的价值。
它要求每一个成员都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竭尽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去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
它也包含一种牺牲小我的内容在内。
团队精神是一个集体所必须具有的,它能够将团体中每个成员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任何一件事情靠个人力量是办不好的,只有团队中的每个人通力合作,每一个细节环环相扣,才能获得成功。
这种实践,不仅仅是以“物”为对象的交往实践,更应包括人与人层面上的交往实践。
而且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我们真正懂得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真正做到了“不唯书、不唯师”,主动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帮助我们树立了自信,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人都有无限的创造潜能,书本上所学的东西通过实践的验证,更能体现其价值,更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魏新远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也得到了许多收获与财富。
知道了“规划”的重要性。
世间万物皆有规律,而计划就是一个能时刻跟随规律,调整规律的时间表。
只有在严格的规划下,才能完成高质量的课题和项目。
明白了“责任”。
只有每个人各负其责,互相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享受“不享受”的东西。
我也并不把研究性学习当成一个爱好,因为研学,也是学!但是,如果我们转变自己的看法,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学习和自己一切不喜欢干的事,就一定会找到一个有趣的切入点。
有了兴趣,什么都好说。
将压力变为动力。
整整一个学期,研学给我带来最大的感觉,便是那巨大的压力。
当看着周围的同学们相继完成了实验,写完了报告,我们组的试验还只停留在纸上,我充满了压力与危机感。
也正是这样的危机感,为我加速,促使我按时完成了任务。
而有些人,遇到压力瞬间就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自乱阵脚。
我们应该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总有完成的时候。
当有了这种压力的时候,我们的动力和潜能才会被真正地激发出来。
团队精神,每一个团队都应该要有团队精神。
“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却很结实”——这便是小学时候老师给我们解释“团队精神”时所举的例子。
没错,之所以大多教育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是为了增加我们的团队精神和能力。
在被划分成研学小组的同时,这种精神便更加的到了锻炼。
如果是以班级为单位,僧多粥少,不是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往往被班级中少数几个“积极分子”所掌握,锻炼的机会总是在他们身上。
而因为有了研学小组,每个人得到锻炼的机会近似均等,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团队精神的平台。
有了团队精神,当我们在社会上加入某些团体后,我们要有在团队中协调等能力,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创造性,同时将能力最大化,也就是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团队中,每个人不但能力能发挥出来,同时还有可能超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