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理论基础第九章答案
大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第9章习题解答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第9章负反馈放大电路习题99.1 什么叫反馈?反馈有哪几种类型?解:在电子系统中,将输出回路的输出量(输出电压或电流)通过一定形式的电路网络,部分或全部馈送到输入回路中,并能够影响其输入量(输入电压或电流),这种电压或电流的回送过程称为反馈。
负反馈可分为4种类型的反馈组态(或称反馈类型):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和电流并联负反馈。
9.2 某放大电路的信号源内阻很小,为了稳定输出电压,应当引入什么类型的负反馈?解:应该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9.3 负反馈放大电路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试用方框图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解:根据反馈放大器各部分电路的主要功能,可将其分为基本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两部分,如图所示。
9.4 要求得到一个电流控制的电流源,应当引入什么负反馈?解:应该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9.5 在图9.1所示的各电路中,请指明反馈网络是由哪些元件组成的,判断引入的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设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
解:(a)R e、C e,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b)R f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c)R f1、R f2、C,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R e1级间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R e2本级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d)R f、R e2级间交、直流电流并联正反馈;(e)R2、R f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f)R2、R5本级的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R6级间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g)R1、R f交、直流电压串联正反馈;(h)R3交、直流电流并联负反馈9.6 试判断图9.1所示电路的级间交流反馈的组态。
解:(a)无交流负反馈(b)R f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c)R e1级间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d)R f、R e2级间交流电流并联正反馈;(e)R2、R f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f)R6级间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g)R1、R f交流电压串联正反馈;(h)R3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图9.1 习题9.5电路图9.7 某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如图9.2所示,已知其开环电压增益u 2000A •=,反馈系数u 0.0495F •=。
电路第9章习题参考答案(太原理工大学)
100 100 0 . 204 46 . 57 A 33.68 j 35.58 48.9946.57
j M I j 30 0 . 204 46 . 57 1 I 2 Z 22 156.250.19
0.039 186.76A 0.039172.44 A
9-2 已知题9-2图所示的耦合线圈,L1=0.5H, L2=1.2H ,耦合 系数k=0.5,i1=2i2=2sin(100t+30⁰)A。求电压u1和u2.
di1 di2 u1 L1 M dt dt 0.5 2 100cos(100t 30) 0.387100cos(100t 30)
P I R I R2 0.039 100 0.152 W
2 2 2 2 2
9-9
图示为理想变压器电路,试求电路中的电流 I
1 :1 10
变比n为
副边折合到原边的等效阻抗为
1 Zi n Z L (1000 j1000 ) 10 j10 100
2
题9-9图
原边等效电路为右图示 100 I 1 10 j10 10 0 0.67 42.27 A 11 j10
9-10 图示理想变压器电路,试求电路中的电压 U 2
解 1. 用回路法求解 由原电路可得
I1 1 U1 200 5 U I
20U U 1 2
2
2
题9-10图
20I I 2 1
解方程组得 U 2 10V
2. 用阻抗变换法。次级电阻在初级表现为
n 5 400 5 2000
2
得等效初级电路如图所示
电路理论基础(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九章
2f C 2 C1
所以
C
答案 9.8 解:(1)根据题意,电路发生谐振时,存在下列关系:
1 / LC 10 4 rad/s I U / R 1A U LI 10V L
解得
R 0.1 L 1 mH C 10 F
品质因数 U 10 Q L 100 U 0.1 (2) I (j C ) 10 10 90 V 10 90 V U C 即有 uC 10 2 cos( t 90)V
不随频率变化得 R1 R2 R ,式(1)简化为
1
LC ( jL 1 jC ) 2 R L C R ( jL 1 jC ) R Z ( j ) 2 R LC R L C R( jL 1 jC ) R ( jL 1 jC ) R 由 Z ( j ) 为实数得: LC LC L 2 R , R2 R R C 故当 R1 R2 L C 时端口电流与端口电压的波形相似, 此时 Z ( j ) L C 。 答案 9.4 解: RC 并联的等效阻抗 R / jC R Z RC R 1/ jC 1 jRC Z RC /U H ( j ) U 2 1 jL Z RC R 1 2 R jL(1 jRC ) 1 LC jL / R 幅频特性 1 H ( j ) (1 2 LC ) 2 (L / R) 2
| Z ( j ) |
1 0.7
( )
O 1 2 3 4
/ c
45
1 2 3 (b) 4
O
/ c
90
(c)
答案 9.3 解:等效输入阻抗 R j L R jC Z ( j ) 1 2 R1 j L R2 j C
电路分析习题(第九章)答案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电路的性质。
(1)??,55,30100==Ω+=∠=••P I j Z V U(2)???,1653,153000===-∠-=∠=••P X R A I V U(3)???,5,301000300====∠-=-••P X R A e I V U j在如图所示的各电路图中,除A 0和V 0外,其余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在图上都已标出(都是正弦量的有效值),试求电流表A 0或电压表V 0的读数。
在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Ω=50R ,mH L 60=,F C μ100=s rad /1000=ω,V U C ︒∠=010&,试求:(1)电路的阻抗Z ;(2)电流•I 和电压•U 、•L U 及有功功率P 、Q 、S ;(3)绘电压、电流相量图。
在图示电路中,V )30314sin(23600+=t u ,R 1=32,R 2=60,X 1=48,X 2=80。
求总电流i ,总有功功率P 及总功率因数。
I.I .I .U .R R j j 1212XX 1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51A I =,252A I =,110V U =,5Ω=R ,2L X R =试求,I ,C X L X 2R 及。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i u V U A I I 与,100,1021===同相,试求L C X X R I 及,,。
单相交流电路如图所示,已知ο&60401∠=U V ,Ω=5C X ,Ω==4L X R 。
求:(1)电流I &及电压2U &、U &;(2)电路的P 、Q 、S 。
图示电路中,并联负载Z 1、Z 2的电流分别为I 1=10 A ,I 2=20 A ,其功率因数分别为)0(6.0cos ),0(8.0cos 222111>==<==ϕϕλϕϕλ,端电压U =100 V ,ω=1000 rad/s 。
电工学第三版第9章答案
【解】 由图查得
I C 40 20 50 (1) 1 I B 0.8 0.4 I C 40 30 2 50 I B 0.8 0.6
图9.10
1 .3
返 回 上一题 下一题
9.5.5 已知共集放大电路的 RB = 75 kΩ, RE = 1 kΩ, RL = 1 kΩ, UCC = 12 V ,硅晶体管的 β= 50 ,信号】 (1)静态分析 U CC U BE 12 0.7 IB mA 0.0897 mA RB (1 ) RE 75 (1 50) 1
IC I B 50 0.0897 mA 4.485 mA I E I B IC (0.0897 4.485) mA 4.5747 mA U CE U CC RE I E (12 1 4.5747)V 7.43 V (2)动态分析 1 1 R'L RE // RL 0.5 k 11 26 26 rbe 200 (200 50 ) 490 0.49 k IC 4.482
返 回
上一题
下一页
下一题
(2)空载和有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1 ) RE (1 60) 5.6 Au O 0.994 rbe (1 ) RE 2 (1 60) 5.6
5.6 4.4 R'L RE // RL k 2.464 k 5.6 4.4 (1 ) R'L (1 60) 2.464 Au L 0.987 rbe (1 ) R'L 2 (1 60) 2.464
电路基础与集成电子技术-第9章习题解答
第9章 集成振荡电路习题解答【9-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只要具有正反馈,电路就一定能产生振荡。
( 否,还要看幅度平衡条件。
)2.只要满足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相位平衡条件,电路就一定振荡。
( 否,还要看幅度平衡条件。
)3.凡满足振荡条件的反馈放大电路就一定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 否,需要有选频网络。
)4.正弦波振荡电路自行起振荡的幅值条件是1=F A 。
( 否,应1AF> ) 5.正弦波振荡电路维持振荡的条件时F A =-1。
( 否)6.在反馈电路中,只要有LC 谐振电路,就一定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 否,还需 要有正反馈)7.对于LC 正弦波振荡电路,若已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则反馈系数越大越容易起振。
( 是,反馈系数决定振荡的幅度条件)【9-2】在题图9-2所示的三个电路中,应如何进一步连接,才能成为正弦波振荡电路? 解:图(a),①接④;②接⑤;③接地。
图(b),①接⑤;②接⑥;⑦接④;③接⑧。
图(c),①接④;②接⑤;③接⑥。
o④③EE+V 21L L C(b)④③L(c)图9-2 题9-2电路图【9-3】为了使题图9-3中各电路能够产生正弦波振荡,请将图中j、k、m、n、 p各点正确连接。
+VCC+VCC332kp2(a)图9-3 题9-3电路图解:正确连线分别见解图9-3中的(d)、(e)、(f),晶体呈电感性。
+V CCC32解图9-3 题9-3的解【9-4】根据相位平衡条件判断题图9-4所示各电路是否能产生正弦波振荡?并说明理由。
图中的二极管有何作用?u o图9-4 题9-4电路图解:此电路是RC文氏桥振荡器,R w调节电路增益略大于3,保证起振和不产生大的失真。
二极管VD1、VD2起稳幅作用。
当振幅增大时,二极管因非线性正向导通电阻减少,负反馈增强,限制了振幅继续增长;反之,当振幅减少时,二极管因非线性正向导通电阻加大,负反馈减弱,防止振幅继续下降,起到自动稳幅的作用。
【9-5】电路如题图9-5所示。
哈工大电路理论基础课后习题答案(PDF精品)
答案2.1解:本题练习分流、分压公式。
设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a) 由分流公式得:23A 2A 23I R Ω⨯==Ω+解得75R =Ω(b) 由分压公式得:3V 2V 23R U R ⨯==Ω+解得47R =Ω答案2.2解:电路等效如图(b)所示。
20k Ω1U +-20k Ω(b)+_U图中等效电阻(13)520(13)k //5k k k 1359R +⨯=+ΩΩ=Ω=Ω++由分流公式得:220mA 2mA 20k RI R =⨯=+Ω电压220k 40V U I =Ω⨯= 再对图(a)使用分压公式得:13==30V 1+3U U ⨯答案2.3解:设2R 与5k Ω的并联等效电阻为2325k 5k R R R ⨯Ω=+Ω(1) 由已知条件得如下联立方程:32113130.05(2) 40k (3)eqR U UR R R R R ⎧==⎪+⎨⎪=+=Ω⎩由方程(2)、(3)解得138k R =Ω 32k R =Ω 再将3R 代入(1)式得210k 3R =Ω答案2.4解: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1820mA 8mA (128)I Ω=⨯=+Ω2620mA 12mA (46)I Ω=⨯=+Ω由节点①的KCL 得128mA 12mA 4mA I I I =-=-=-答案2.5解:首先将电路化简成图(b)。
图 题2.5120Ω(a)图中1(140100)240R =+Ω=Ω2(200160)120270360(200160)120R ⎡⎤+⨯=+Ω=Ω⎢⎥++⎣⎦ 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211210A 6A R I R R =⨯=+及21104A I I =-= 再由图(a)得321201A 360120I I =⨯=+由KVL 得,3131200100400V U U U I I =-=-=-答案2.6xRx(a-1)图2.6解:(a )设R 和r 为1级,则图题2.6(a)为2级再加x R 。
华北电力大学电路理论基础(梁贵书)第9章答案
习题九解答9-1 解:谐振频率0ω为:()s rad LC/1051020010201151230⨯=⨯⨯⨯==--ω;100102001020100111230=⨯⨯===--C L R R LQ ω; 谐振时电流I ,电压L U ,C U 为: ()A R U I 1.010010===()V QU LI U L 1000101000=⨯===ω()V QU I CU C 10001010010=⨯===ω9-2 解:(1)谐振时,R I U 00=,()Ω=⨯==∴-3300101011I U R ;00QU U C =,100110000===∴U U Q C ; C L R Q 1=,531010010=⨯=∴CLLCf 1200==πω ,61021⨯=∴πLC⎩⎨⎧==∴pfC mH L 59.19.15 (2)100=Q(3)()s rad Q BW /102100102460⨯=⨯==ππω9-4 解: UI P =max ,即1cos =ϕ,电路发生了串联谐振。
(1)根据谐振条件CL 001ωω=,可得: ()()H C L 02.01082500116220=⨯⨯==-ω;由W R U I R UI P 10022max====,得()Ω===1100102max P U R ,则电路的品质因数50102.025000=⨯==RLQ ω(2)各电压电流相量为:VU o 1510.∠=,VU U o R 1510..∠==,A RUI o 1510..∠==,V j U jQ U ooL 105500151050..∠=∠⨯==,V U U o L C 75500..-∠=-=U .9-5 解:当Q>>1时,原电路可看做为0G 、L 、C 并联电路,且:L RCLR G ==2200ω,所以原电路可化为: (1)谐振时,R 获得max P ,则0G 获得max P ,而LC于开路,Ω=∴K R 500,S G 3010501⨯=;又1000==G CQ ω ,U ..C()F QG C 96301021010501100-⨯=⨯⨯==∴ω; ()()mH C L LCQ 5.01021011,1,1926200=⨯⨯==∴=∴>>-ωω()Ω=⨯⨯⨯⨯==∴=--51021050105.0,93300C LG R L RC G (2)()()mA G U I s 1105050100150200=⨯+=⎪⎪⎭⎫ ⎝⎛+=; ()V G I U 5010501013300=⨯⨯⨯==-;()W I U P s 1.010*******=⨯⨯==-9-7 解: 将L 与电压源串联化为L 与电流源并联,由W P 1000=,且只有电阻消耗有功,可知()A RPI R 10==,R s I I = ,且R C L s I I I I ....++=,∴电路发生并联谐振,()Ω-=10C X 。
电路基础第9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九章 三相电路(部分习题参考答案)9.1 A m cos 2u U t ω=,,C m cos(2120)u U t ω=−oB m cos(2240)u U t ω=−o9.2 相电压为198V ,相电流为6.10A 9.3 220VAXU &BYUU &AYU &9.4440VU &U &AX&ACU &9.5 (1)ϕ2=120°,ϕ3= −120°;(2) A'B'45A I =o&,B'C'165A I =o&,C'A'75A I =−o&;(3) A 15A I =o&,B 135A I =o&,C105A I =−o& 9.6 (1) ,,; A'N'2053.13V U =∠−o &B'N'20173.13V U =∠−o &C'N'2066.87V U =∠o & (2) ,, AB 34.623.13V U =∠−o &BC 34.6143.13V U =∠−o &CA34.696.87V U =∠o &9.7 , ; A 15.8337.7A I =∠−o &A N202.80.96V U ′′=∠o & , ; B 15.83157.7A I =∠−o &B N202.8119.04V U ′′=∠−o &C 15.8382.3A I =∠o &, C N202.8120.96V U ′′=∠o &9.8 ,,; A 28.1739.8A I =∠−o &B 28.17159.8A I =∠−o &C28.1780.2A I =∠o &A B 16.269.8A I ′′=∠−o &,,; B C 16.26129.8A I ′′=∠−o &C A 16.26110.2A I ′′=∠o &A B312.328.86A U′′=∠o &,, B C312.391.14A U ′′=∠−o &C A312.3148.86A U ′′=∠o &9.9110V9.10 (a) 电流表读数为0, (b) 电流表读数为220A 9.11 l I =9.12 1()R C L += 9.13 电流表A 1的读数为0.591A ,电流表A 2的读数为0.318A , 电流表A 3的读数为0.318A ,电流表A 0的读数为0.364A9.14 (1),(2)A B ''4cos15 3.86A I I ==≈o A '2A I =,B 'I =9.15 ,电源连接方式改变不会影响结果。
潘双来第二版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完整版)
3-2. 155V. 3-3. 190mA. 3-4. 1.8 倍. 3-5. 左供 52W, 右供 78W. 3-6. 1 ; 1A; 0.75A. 3-7. 3A; 1.33mA; 1.5mA; 2/3A; 2A. 3-8. 20V, –75.38V. 3-9. –1A; 2A; 1A. 3-10. 5V, 20 ; –2V, 4 . 3-12. 4.6 . 3-13. 2V; 0.5A. 3-14. 10V, 5k . 3-15. 3-16.22.5V 3-17. 4/3 , 75W; 4/3 , 4.69W. 3-18. 3 , 529/12W.; 1 , 2.25W. 3-19 3-20. 50 . 3-21. 0.2A. 3-22. 1A. 3-23. 1.6V. 3-24. 4A; 3-25. 23.6V; 5A,10V. 3-26. 3-27 4V 3-28. ※ 第四章 o o o 4-1. 141.1V, 100V, 50Hz, 0.02s,0 , –120 ; 120 . o o o 4-2. 7.07/0 A, 1/–45 A, 18.75/–40.9 A. 4-3. U m 3 , 7.75mA . o o o 4-4. 10/53.13 A, 10/126.87 A, 10/–126.87 A, o 10/–53.13 A;各瞬时表达式略。 4-5. 67.08V, 30V, 25V; 12V, 0, 12V, 0; 0, 0, 12V. 4-6. 7.07A; 10A, 50A. 4-7. 173.2 . 4-8. 4 , 1.5H. 4-9.11V 4-10. 5 , 0.1F. o o 4-11. 5A; 20/–53.13 , 0.05/53.13 S. 4-12 4-13. 5 , 0.0577F; 3 , 29.33H; 3 ,0.125F; 0 ,0.02F 4-14.-Z 4-15. 4-16. 10A, 141V.
电工电子基础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9章
第9章习题参考答案9.1工厂供电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答:工厂供电系统由工厂总降压变电所、高压配电线路、车间变配电所、低压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组成。
9.2什么是额定电压?如何划分等级?答:额定电压就是指能使各种用电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的工作电压。
我国现阶段各种电力设备的额定电压统一划分等级,共分为三类。
第一类额定电压是100v 以下的电压,这类电压主要用于安全照明、蓄电池及开关设备的操作电源。
其中36v 电压,只作为潮湿环境的局部照明及其他特殊电力负荷用。
第二类额定电压高于100V ,低于1000V ,这类电压主要用于低压三相电动机及照明设备。
第三类额定电压高于1000V ,这类电压主要用于发电机、变压器、配电线路及发电设备。
9.3标志供电电能质量的指标是什么?答: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是:电压、频率、波形和供电的可靠性。
9.4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是如何定义的?答:电力变压器的额定电压。
电力变压器的额定电压有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之分。
①电力变压器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分两种情况。
如果变压器直接与发电机相连时,其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相同,即比同级电网额定电压高5%。
当变压器接在线路上时,则看作是线路的用电设备,所以其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与电网额定电压相同。
②电力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也分两种情况。
由于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是指变压器一次绕组加上额定电压而二次绕组开路的电压,即指的是开路电压;而在变压器满载时,其二次绕组内约有5%的阻抗压降。
所以,如果变压器二次侧供电线路较长(高压电网输电)时,则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电压,一方面要考虑补偿变压器满载时内部5%的电压降,另一方面要考虑变压器满载输出时的二次电压还要高于电网额定电压5%,故要比电网额定电压高10%。
若变压器二次侧供电线路不长,如为低压配电网或直接供电给高低压用电设备时,则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只需高于电网额定电压的5%。
电路理论基础(陈希有)课后题答案
答案13.1解: (1)、(4)是割集,符合割集定义。
(2)、(3)不是割集,去掉该支路集合,将电路分成了孤立的三部分。
(5)不是割集,去掉该支路集合,所剩线图仍连通。
(6)不是割集,不是将图分割成两孤立部分的最少支路集合。
因为加上支路7,该图仍为孤立的两部分。
答案13.2解:选1、2、3为树支,基本回路的支路集合为 {1,3,4},{2,3,5},{1,2,6}; 基本割集的支路集合为 {1,4,6},{2,5,6},{3,4,5}。
答案13.3 解:(1) 由公式l t I B I T t =,已知连支电流,可求得树支电流A 1595111011010654321⎥⎥⎥⎦⎤⎢⎢⎢⎣⎡-=⎥⎥⎥⎦⎤⎢⎢⎢⎣⎡⎥⎥⎥⎦⎤⎢⎢⎢⎣⎡--=⎥⎥⎥⎦⎤⎢⎢⎢⎣⎡i i i i i i (2) 由公式t t U B U -=l ,已知树支电压,可求得连支电压V 321321100111110654⎥⎥⎥⎦⎤⎢⎢⎢⎣⎡---=⎥⎥⎥⎦⎤⎢⎢⎢⎣⎡⎥⎥⎥⎦⎤⎢⎢⎢⎣⎡---=⎥⎥⎥⎦⎤⎢⎢⎢⎣⎡u u u (3) 由矩阵B 画出各基本回路,如图(a)~(c)所示。
将各基本回路综合在一起得题中所求线图,如图13.3(d)所示。
(a)(b)(c)(d)答案13.4解:连支电流是一组独立变量,若已知连支电流,便可求出全部支路电流。
因此除将图中已知电流支路作为连支外,还需将支路3或4作为连支。
即补充支路3或4的电流。
若补充3i ,则得A 11=i ,A 22-=i ,34A 3-i i -=;若补充4i ,则得A 11=i ,A 22-=i ,43A 3-i i -=答案13.5解:树支电压是一组独立变量,若已知树支电压,便可求出全部支路电压。
除将图中已知支路电压作为树支外,还需在支路1、2、3、4、5中任选一条支路作为树支。
即在1u 、2u 、3u 、4u 、5u 中任意给定一个电压便可求出全部未知支路电压。
电工技术复习资料-电路基础 第9章 习题及答案
电路(第九章)9—7、附图中已知 us 200 2 cos(314t / 3)V ,电流表 A 的读数为 2A,电压表 V1、V2的读数均为 200V。
求参数 R、L、C。
并作出该电路的相量图(提示:先作相量图辅助计算)。
+ V1 -解:由于 Us、V1、V2 读数相等,三个电压的相量图为等边△。
ARjωL+1jωC -+ V2-•US 20060V•则:U 1200120V•U22000V•I290A题 9—7 图XC U2 I200 2 100C 1 1 31.8F X C 100 314Z1• U1 • I200120 290 10030 86.6 j50则:R 86.6X L 50L X L 50 0.16H 314•9—8、附图中 iS 14 2 cos(t )mA ,调节电容,使电压U U ,电流表 A1 的读数为50mA。
求电流表 A2 的读数。
A1+ A2R jωL•解:设U U0V画相量图为:••••从相量图可以看出:U I 2 ,且U 与 I S 同相相量图- 题 9—8 图••• ••所以: I S I 2 ,I S 、I 1 、I 2 构成直角三角形。
I2 I12I2 S502 142 48mA9—9、附图中 Z1(10j50), Z2(400•j1000 ), 如果要使 I 2•和US的相位差为90(正交),β应等于多少?如果把图中 CCCS 换为可变电容 C,求ωC。
Z1 1 +Z2 -题 9—9 图 0••••••解:U S Z1 I Z2 I 2 Z1 I 2 Z1 I 2 Z2 I 2 则:•US• Z1 Z1 Z2I2••若要使 I 2 和U S 正交应有:ReZ1 Z1 Z2 0 即:10+10β+400=0β=-41•••••••若把图中 CCCS 换为可变电容 C 时:U S Z1 (I 2 I C ) Z2 I 2 Z1 I 2 jCZ1Z2 I 2 Z2 I 2ReZ1 jCZ1Z2 Z2 0 即:10-30000ωC+400=0 C 1.37 10219—10、已知附图电路中 Z2=j60Ω,各交流电表的读数分别为 V:100V;V1:171V;V2:240V。
电工学-第9章-课后习题答案--PPT课件
(3) 输出电阻 ro :
rO
U OC I SC
对于正弦交流信号 : 放大器输出端开路电压:
rr oo
U•
U o occ
I•
Io
c
sc
•
I Ii i
•
IIoo
U U• OoCc AAooUU• (ii 受控电压源) R S
+
当输出端接有负载时:
U•
Us-s
UO
RL rO RL
UOC
信号源
+
+
UU•i i
Uii
UUi i UUi•i
U•
iUi
RRBB11 RRB2B2 rberbe(1(1)RE)RE
RB1//RB2 //rbe (1)RE 14.2k
•
r o ro UIUI•soccsocc Rc 3.3k -
返回
ii
ib
+
ui RB1 RB2 rbe
_
ic
+
ib
RC RL
uo
_
ii
ib
+
ui RB1 RB2 rbe
+UCC
RB2 180k
RC3.3k
20V
+
+
+ IB IC
+
RB1
ui 20k _
IE
RE 1.3k
+CE
uo _
RL 3.3k
O
若要消除失真必须 改变RB1与RB2的比例, 适当抬高放大器的静态 工作点,如:调节RB2 使其变小则适当抬高了 UB或者增大RB1。
返回
上一节 下一节
上一页
27 下一页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答案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S 1。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I +⨯=;I =13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式,得UAC=-7V。
【题18】:PPII12122222==;故I I1222=;I I12=;⑴ KCL:43211-=I I;I185=A;U I IS=-⨯=218511V或16.V;或I I12=-。
⑵ KCL:43211-=-I I;I18=-A;US=-24V。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1】:[解答]I=-+9473A=0.5A;U Ia b.=+=9485V;IU162125=-=a b.A;P=⨯6125.W=7.5W;吸收功率7.5W。
电工第九章答案
19.3 k
( RS // RB ) rbe 0 0.49 rO RE // 1// k 0.0095 k 1 1 50
返 回
上一题
上一页
下一题
第9章
基本放大电路
9.5.2 已知共集放大电路的 RB = 560 kΩ, RE = 5.6 kΩ, UCC = 12 V ,硅晶体管的 β= 60,rbe = 2 kΩ,信号源内阻 RS = 0.56 kΩ,负载电阻 RL = 4.4 kΩ,试计算(1)静态工作点; (2)空载和有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3)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解】 (1)静态分析 U CC U BE 12 0.7 IB A 3 3 RB (1 ) RE 560 10 (1 60) 5.6 10
图9.11
返 回
上一题
下一页
下一题
第9章
基本放大电路
【解】
放大电路的微分等效电路如图 9.12。
(1)由集电极输出时
U i rbe I b RE I e rbe I b RE (1 ) I b
U O1 RC I C RC I b
Au 1 U O1 Ui RC rbe (1 ) RE 30 2 0.952 (1 30) 2
(3)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ri RB // [rbe (1 ) R 'L ] 560 // [2 (1 60) 2.464] k 119.7 k ( R // RB ) rbe rO RE // S 1 5.6 // (0.56 // 560) 2 k 0.04 k (1 60)
(完整word版)《电路基础》试题题库答案
黑龙江工业学院《电路基础》试题答案一、填空题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电路电源负载中间环节2、传输分配转换传递变换存储处理3、单一确切多元复杂电阻电感电容4、理想电路电路模型集总5、稳恒直流交流正弦交流6、电压两点电位7、电位8、电动势电源电源正极高电源负极低电源端电压9、电功焦耳度电功率瓦特千瓦10、关联非关联11、欧姆基尔霍夫 KCL 支路电流 KVL 元件上电压12、电压电流值电流电压13、电流电源导线负载开关14、正相反15、相反16、0.0117、0.45 48418、参考点 Ua—Ub Ub— Ua。
19、0 正负20、负正21、1728 4.8×10^-422、C d c23、通路开路(断路)短路24、大 10Ω 5Ω25、 = 非线性线性26、 22027、1 428、60V29、无无30、VCVS VCCS CCVS CCCS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1、 32、 20 13、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导电强弱4、1:15、并联串联6、1。
5Ω7、-3W8.增加9.2A10.6V 2Ω11.2Ω12、-20W13.—30W14.90Ω15.断路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1、4 52、4 5 3 23、6A -2A 4A4、3Ω5、减少6、回路电流(或网孔电流)7、回路电流法8、结点电压法9、结点电压法10、叠加定理11、自阻互阻12、n-1 b—n+113、参考结点14、0 无限大15、n—1第四章电路定理1、线性2、短路开路保留不动3、不等于非线性4、有(完整word版)《电路基础》试题题库答案5、串联独立电源6、并联短路电流7、2A8.1A9.3A10.电源内阻负载电阻 U S2/4R011.无源电源控制量12.支路13.6.4Ω 28。
9W14.015、10V 0.2Ω16.-0.6A17、 5 V 1 Ω18、RL=Rs19、不一定20、无第六章储能元件1、耗电感电容2、自感3、互感4、关联非关联5、磁场电场6、开路隔直7、记忆(或无源)8、C1+C2+…+Cn9、L1+L2+…+Ln10、5A11、小于12、通阻通阻13、充电放电14、P1>P215.1。
电子电路基础第九章习题答案
第九章习题9.1 输电线路所用的传输线,测得其分布电路参数为00.08/R km =Ω,00.4/L km ω=Ω,0 2.8/C S km ωμ=,0G 忽略不计,求该传输线的特征阻抗0Z 和传播常数k 。
解:0380.1437.608Z j ==-0)0.00110.0001k j ==- 9.2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050Z =Ω,负载阻抗(7575)L Z j =+Ω,求: (1)负载处的反射系数 (2)驻波系数 解:(1)000.41180.3529L L L Z Z j Z Z -Γ==++(2)m ax m in1|| 3.36991||L L U U ρ+Γ===-Γ9.3 电缆参数为07/R km =Ω,-300.310/L H km =⨯,00.2/C F km μ=,600.510/G S km -=⨯,电源频率800f H z =。
(1)计算特征阻抗0Z 和传播常数k 。
(2)如电缆长20km ,终端接阻抗10030L Z =∠-Ω ,始端电压150U V =,求始端电流1I 及终端电压2U ,终端电流2I 。
解:(1)084.238.9Z ==∠-Ω1(0.066210.0534)k j km-==-(2)取始端电压1U作为参考相量,即1500V U =∠1.0680.0662kl j =+11(),()22klklklklchrl eeshrl ee--=+=-22LU I Z =012022()LZ U U chrl Z I shrl U chrl shrl Z =+=+21220()L U Z I I chrl shrl I chrl shrl Z Z =+=+得出22118.7,0.187,0.597U V I A I A ===9.4 一条无损传输线的长度为1.5m ,频率为200MHz ,波速是光速,特征阻抗是400Ω,末端接负载与之匹配,求此线的输入阻抗;又如负载为800Ω时,求输入阻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电容器的端电压
U C X C I 530.03V ,
线圈的端电压
2 U L I R2 X L 544.94V
答案 9.15 解:端口等效阻抗
Z ( j ) 1 jL R ( L) 2 R LR 2 1 2 j[ ] 2 2 2 j C R j L R ( L) R ( L) C
在截止频率处,电流下降至谐振电流 I 0 的 1/ 2 ,故功率减小到 P0 的一半,
所以 当 f 759Hz 和 f 1009Hz 时,电路平均功率均为 P P0 / 2 0.535W (3)
U L U C QU 3.5 23.2 81.2V
答案 9.11
解: 谐振时 L 1/ C ,即 C 1 /( 2 L) 1/( 4 2 f 2 L) 由上式求得,当 f 550kHz 时 C 262pF ,当 f 1.6 MHz 时 C 31pF 所以可变电容 C 的变化范围应为 31 ~ 262pF 答案 9.12 解:当两线圈顺接时,等效电感
U1 2V , U 2 42 8.952 9.8V
答案 9.13 解:(1)消去互感后,得图(b)所示等效电路。 a L2 M I L1 M S I M R C b
(b)
当等效电感 M 和电容 C 发生串联谐振时,即 C 1/ 2 M 1/ 106 1 1μF , ab 端相当于短路,端电压为零,则电流 I 也为零。所以电流 I 的最小值为 I min 0 (2)先分析 ab 端的等效导纳,由图(b)得
( R j L ) I j MI 5 0.4A 2V U 1 1 2 1 2 ( R j L ) I j MI (10 j22.36) 0.4A (4 j8.95)V U 2 2 2 2 2
此时两线圈电压的有效值分别为
( L2 M ) 1 2 0 1/ C M R 2 ( L2 M ) 2
得
C
L2 M 2 10 6 F 0.2μF 2 R L2 ( L2 M ) 4 3 2
2
由分流公式求得:
I
故当
j(M 1 / C ) j4 I 2I 45 I S S S j(M 1 / C ) R j ( L2 M ) 2 j2
H ( j ) 0
R U U ( 1 j C U )U 2 cb db 1 R 1 j C R 1 j C
整理得
H ( j )
其幅频特性
U 1 j RC 2 1 j RC U 1
H ( j )
相频特性
12 ( RC ) 2 12 ( RC ) 2
2 2 1 2 1
两线圈电压的有效值分别为
U1 2 2 82 8.24V , U 2 4 2 12 2 12.65V
当两线圈反接时,等效电感
L' L1 L2 2M 0.01H
谐振角频率
2
1 0.01 20 10
6
2.236 103 rad/s
L L1 L2 2M 0.05H
谐振角频率
1
1 1 103 rad s 6 LC 0.05 20 10
60V ,则谐振时的电流 取U
I U 60 A 0.40A R1 R2 5 10
由互感的元件方程得: ( R j L ) I j MI [(5 j10) 0.4 j10 0.4]V (2 j8)V U 1 1 1 1 1 ( R j L ) I j MI [(10 j20) 0.4 j10 0.4]V (4 j12)V U
答案 9.8 解:(1)根据题意,电路发生谐振时,存在下列关系:
1 / LC 10 4 rad/s I U / R 1A U LI 10V L
解得
R 0.1 L 1 mH C 10 F
品质因数 U 10 Q L 100 U 0.1 (2)
C 0.2μF 时, I max 2 I S 14.14mA
答案 9.14 解:电路达到谐振时,有
C
1
L
2
1 F 63.39 F (100 ) 160 10 3
2
X L L X C 1 C 50.24
谐振时电流
I U 179 2 10.55A R 12
Z ( j )
103 /( j10 6 ) 103 103 1/( j10 6 ) 1 j10 3
阻抗模及幅角分别为:
Z ( j )
令
103 1 (10 )
3 2
,
( ) arctan(10 3 )
Z ( j c ) 1/ 2
求得截止角频率 c 103 rad/s ,故通带及阻带分别为: 通带 0~ 103 rad/s , 阻带 103 rad/s ~ 。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b)和(c) 所示。
| Z ( j ) |
1 0.7
( )
O 1 2 3 4
/ c
45
1 2 3 (b) 4
2
2
由 Z ( j ) 为实数得:
2 LC LC R R R , R2 L C
故当
R1 R2 L C 时 端 口 电 流 与 端 口 电 压 的 波 形 相 似 , 此 时
Z ( j ) L C 。
答案 9.4 解: RC 并联的等效阻抗
Z RC
R / jC R R 1/ jC 1 jRC
答案 9.1 解:由分压公式得:
/U H (j ) U R
R jRC R 1/( jC ) 1 jRC
H ( j ) 具有高通特性,令 H ( j c )
1 得 2
截止频率 c
1 ,通带范围为 c 等效公式得:
C1
L L2 4 R 2 LC 2 RLC
, C 2
L L2 4 R 2 LC 2 RLC
2f C 2 C1
所以
C
L
2L 1 0 2 LRC RC Q
1 1 4 1.59 10 9 F R 10 2 10 4
答案 9.7 解:因为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故电感与电容串联电路相当于短路,因此有
R1 R2 U 1 50 R1 R2 I S
代以 R1 100 ,解得 R2 100 又因为电路处于谐振状态 , 所以 X L X C 100 故有
UL I2 X L
R1 I S X L 50V R1 R2
答案 9.10
解得
R 100 L 1H C 1μμ
解:(1)
C
1
L
2 0
1 1.034 10 7 F (2 875) 2 0.32
0
Q
, Q 0 / 875 / 250 3.5
Q 0 L / R , R 0 L / Q 2 875 0.32 / 3.5 502.65
取极端情况,令 0 ,得 Z ( j ) 0 R2 ;
令 ,得 Z ( j ) R1 。
由 Z ( j ) 不随频率变化得 R1 R2 R ,式(1)简化为
LC ( jL 1 jC ) 2 R L C R ( jL 1 jC ) R Z ( j ) 2 R LC R L C R( jL 1 jC ) R ( jL 1 jC ) R
(1)
令 ImZ 0 ;解得谐振角频率
0
R R 2 LC L2
将 0 代回式(1) ,得 Z ( j 0 ) L RC 答案 9.16 解:
H R ( j )
H R ( j )
R I U 1 R I S (1 R jC j L)U 1 j(CR R L)
Z RC jL Z RC
/U H ( j ) U 2 1
幅频特性
H ( j )
R 1 2 R jL(1 jRC ) 1 LC jL / R
1 (1 2 LC ) 2 (L / R) 2
当 0 时, H ( j ) 1 ;当 时, 所以它具有低通特性。 答案 9.5 解:由 KVL 及分压公式得
O
/ c
90
(c)
答案 9.3 解:等效输入阻抗
Z ( j )
R1 j L R jC 2 R1 j L R2 j C ( R1 R2 ) L C R1 R2 ( jL 1 jC ) R1 R2 L C ( jLR2 R1 jC ) (1)
1 1 (CR R L)
2
1 Q2 (
1
0 2 ) 0
其中
0
1 R , Q 0 CR , 0 L LC
画出幅频特性如图(b)所示。由幅频特性可以看出 H R ( j ) 是带通函数 在截止频率处
1 (CR R L) 2 2
由此解得
谐振频率为
f c1 (
1 1 1) f 0 759Hz 2Q 4Q 2
f c2 (
1 1 1) f 0 1009Hz 2Q 4Q 2
(2) 谐振时电路的平均功率为:
P0 I 02 R (23.2 / 502.65) 2 502.65 1.071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