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重视的几个现实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

必须重视的几个现实问题

杨伟鲁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

也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如,一味追求经济指标,忽视了城市功能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些“超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过度城市化”;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但由于制度因素,未能实现市民化,造成中国城市化率的虚高;把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对立起来,致使两者相互包容、互动共进的关系得不到实践体现,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城市化的质量,阻碍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城市化;民生化;过度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1)04-0025-05

收稿日期:2011-02-11作者简介:杨伟鲁(1976-),女,山东济南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博士后。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说,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两件最深刻的事情: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这说明中国的城市化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深刻改变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而且还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进程。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城市人口大幅上升,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率逐步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统计资料显示,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创造了全国62%的地区生产总值。①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率,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在城市化率

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对城市化认识的误区,并因此导致一些现实问题。如,一味追求经济指标,却忽视了经济社会、城市功能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些“超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却因没有“户籍”而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待遇,形成中国特有的农民入城而不能市民化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城市化的质量,阻碍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正视城市化内涵的“民生化”发展搞清楚城市化的现代内涵,既有助于把握城市化的总体趋势,也有助于对城市化的细节给予必要的关注,减少城市化的盲目性,增加城市化的科学性,提升城市化的整体质量。对于

“城市

化”的内涵,学界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纵观世界各国对城市化的研究,已从单纯的经济描述发展为社会描述,甚至开始向“民生”描述转变。西班牙人塞达(1867)最早提出城市化这一概念,他将人口集中的过程作为城市化的全部含义。之后各学科学者们从不同的侧面理解并描述了城市化的内涵,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定义。如,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夫、科林·克拉克等认为,城市化是第一产业人口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人口逐渐增加的过程。日本地理学家山鹿城次认为,城市是地域上各种活动的中枢,城市化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的全过程。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沃思认为,城市化意味着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发生质变的全过程。此外,城市化研究的多学科渗透反映了城市化内涵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最早偏重经济增长、追求集聚效益的经济城市化,逐渐演变为综合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思想各个领域系统变迁的社会城市化。相对于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更关注城市化的质量,表现了城市化的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是对城市这一范畴的历史回归。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邦,为了更好的生活留在城邦。”尽管古希腊的城邦与今天所说的城市有很大不同,但他们都承载着人们为幸福生活而聚集在一起的初衷。中国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把“城市化”定义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解读这一中国式“标准”的城市化定义,至少可以看出以下三点重要内容:第一,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必然趋势;第二,城市化发端于人口的聚集;第三,城市应该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这一定义准确地包含了城市化的“民生”诉求,切实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却表现出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全面、出发点上的偏差以及由此造成的城市化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虚高问题

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城市化率常用来代表一国的城市化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从各国发展的经验可知,城市化率与人均GDP密切相关。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左右时,对应的城市化率约为50%。2009年中国人均GDP约为3800美元,城市化率为46.6%。从表面上看,中国城市化率大体与经济发展同步,是一种相对平衡的发展关系。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一数据的准确性存在很大问题。中国现行城镇人口的统计方法是城市常住人口与建制镇人口的总和。其中,城市常住人口包括城市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而城市非户籍人口只能通过暂住证来统计。但事实上,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中办理暂住手续的仅占少数,大量未办理暂住证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并没有进入统计数据之中。这似乎表明中国的城市化率应该比46.6%还要高些,然而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化进程伴随着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现象,即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并成为所谓的“农民工”。2009年,中国“农民工”总规模约为2.3亿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占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80%。2008年,农民工占全部非农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已达到43.5%。①这些数据说明,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力量,是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力。然而,农民工这一群体目前住在城市,却没有城市户籍,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待遇。这种入城而未市民化的农民工现象造就了当前中国“半城市化”的现状。从城市化的内涵来看,入城而未市民化的农民工严格来讲不能算是真正的城市人口,因此,如果除去这部分人口,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不足30%,而这一数字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进程。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化率被严重高估。农民工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城乡二元结构在

①资料来源:《2009全国设市城市及其人口统计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