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

合集下载

表现手法作用

表现手法作用

表现手法作用表现手法是指作品中用来表达主题、情感或思想的技巧和方法。

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通过细节描写、对话、象征等方式来展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 描述和细节描写: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细节,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作者可以通过描写天空的阴暗和地面上的残骸来表达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

2. 比喻和隐喻:比喻和隐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类比或暗示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比喻和隐喻可以使作品更富有想象力和含义,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和感受其中的情感。

例如,将心灵比喻成一座园林,可以表达一个人内心的美丽和深度。

3. 对话和独白: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或人物的独白,可以直接展示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性格。

对话和独白可以使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让读者更容易了解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例如,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展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4. 符号和象征:符号和象征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概念。

符号和象征可以使作品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含义,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将黄叶符号化为寂寞和衰老,可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5. 叙述方式:叙述方式指作品的结构和叙述角度。

通过选择不同的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可以影响读者的情感和理解。

例如,使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让读者更贴近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认同。

6. 反转和悬念:反转和悬念可以增加作品的紧张和吸引力,让读者更加期待和投入到作品中。

通过合理设置反转和悬念,可以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震撼力。

总之,表现手法对于作品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作家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体验作品中所传递的信息。

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相互配合和使用,以产生更丰富和深入的效果。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导言:表现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情感、揭示主题或展示故事的艺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16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做出类比,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喻能够丰富语言形象,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学作品。

二、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使之具有人的形象和特征。

拟人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感染力。

三、夸张:对事物的某一特点进行极端放大,以突出该特点的重要性或引起读者的注意。

夸张手法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张力和吸引力。

四、对比:通过对两个或多个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对比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对照之下更能凸显主题。

五、象征: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意义。

象征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六、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反问手法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七、设问:用问句的形式来引导读者思考,增加作品的互动性。

设问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引发读者的共鸣。

八、排比:通过列举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或概念,使句子结构平行,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排比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有力度和感染力。

九、倒装:将句子的语序颠倒,使之与正常语序相反。

倒装手法能够增加句子的独特性和艺术感,使作品更加吸引人。

十、描写:通过对事物的外貌、声音、味道、触感等细节进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事物。

描写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具体形象,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十一、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达情感、展示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对话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增加作品的可读性。

十二、叙述:通过叙述事件的经过、发展和结果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叙述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连贯流畅,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十三、抒情:通过深情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使读者能够共情、感同身受。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资料类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资料类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表现手法的名称2、对应表现手法的定义3、该表现手法的具体作用4、相关的示例说明11 常见的表现手法种类111 象征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112 对比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113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114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115 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116 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12 象征手法的作用121 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通过具体的象征体,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抽象的概念、思想。

122 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赋予普通的事物以深刻的内涵,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提升作品的艺术魅力。

123 含蓄地表达情感和主题不直接表述,而是借助象征体委婉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主题,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13 对比手法的作用131 突出事物的特点通过对比,鲜明地展现出双方的差异,使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132 强化情感表达对比能增强情感的强度,使作者所要表达的爱憎更加分明。

133 深化主题通过对比揭示事物的本质,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

14 衬托手法的作用141 突出主体形象以次要事物衬托主要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142 营造氛围通过衬托创造出特定的氛围,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143 丰富内容使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避免单调。

15 欲扬先抑手法的作用151 使情节曲折多变打破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增加故事的曲折性和吸引力。

152 形成反差,给读者惊喜先抑后扬,前后形成强烈的反差,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阅读体验。

153 突出人物或事物的品质在抑扬之间,更充分地展现人物或事物的优秀品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 不同文体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体: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古诗词:赋比兴、用典、衬托、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像、语序倒置2 具体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3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也称艺术特色。

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等)③选材剪材;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表现手法分类及作用

表现手法分类及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联想、想象:(常与夸张连用)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作用: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很多同学还不清楚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下面是由小编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

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 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 B营造氛围 C委婉含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 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 C表达XX思想感情 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 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9.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 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10.化用典故: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 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 C丰富文章内涵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 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 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表达方式是指表述特定内容的要素。

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

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表达方式的多种多样构成了交流方式的丰富多彩。

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资料类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资料类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资料类一、协议关键信息1、表现手法名称2、具体定义3、作用及效果4、适用场景5、案例分析6、注意事项二、常见表现手法介绍1、象征11 定义: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111 作用: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112 适用场景:文学作品、艺术创作等。

113 案例分析:茅盾《白杨礼赞》中,用白杨树象征北方的农民,象征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114 注意事项:要准确把握象征物和被象征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牵强附会。

2、对比21 定义: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211 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212 适用场景:各类文体,如议论文、记叙文等。

213 案例分析:吴敬梓《范进中举》中,通过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丑陋嘴脸。

214 注意事项:对比的双方要具有可比性,且对比要鲜明、突出。

3、衬托31 定义: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311 作用: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312 适用场景:小说、散文等。

313 案例分析:李白《赠汪伦》中,以桃花潭水的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314 注意事项:衬托事物与被衬托事物要主次分明,避免喧宾夺主。

4、伏笔41 定义: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411 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让读者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412 适用场景:小说、戏剧等叙事性作品。

413 案例分析:《项链》的开头写玛蒂尔德借项链,为后文还项链时发现是假的埋下伏笔。

414 注意事项:伏笔要伏得巧妙,不露痕迹,且要有照应。

5、照应51 定义:指文章中某些内容在不同部位上的互相照顾与呼应。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或艺术作品中用来描绘、展示角色、情节、氛围等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 描述:用文字形象地描绘事物的外貌、性质、特点等,增强读者对作品中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2. 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示角色的性格、思想、情感等,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3. 独白:由一个角色独自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或回忆,展示其内心世界和思想。

4. 思想描写:通过对角色内心的思考、感觉、观察等的描写,展示角色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5. 动作描写:通过对角色的动作、肢体语言的描写,展示角色的情感、态度和性格特征。

6. 比喻: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7. 拟人:将非人物的事物搬到人的地位进行描写,使抽象的事物具有生动、感性的形象。

8. 反讽:通过用与实际情况相反的言辞或态度来嘲笑、讽刺现实中的某种现象或人物,达到艺术的审美效果。

9. 并列与对比:通过并列和对比来突出事物的差异和特点,增加观众对作品的体验。

10. 暗示:通过间接的言辞、象征性的描写等手法,暗示和提示出事物的真实含义和内在联系。

11. 借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情感、思想、氛围等。

12. 叙述者的视角:叙述者的视角可以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不同的视角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13. 时间推移:通过描述时间的变化来展示角色的成长、情感变化等,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14. 超现实主义描写:通过运用超现实、梦幻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增强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感。

15. 叙述顺序:通过选择不同的叙述顺序,如倒叙、正叙、交替叙述等,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疑问,加深对作品的思考和体验。

16. 插叙:在主线故事情节之外,通过插入独立的小故事或情节,丰富作品的层次和内涵。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有以下24种:1、联想: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

2、铺垫:作用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3、对比(对照):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4、象征: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

5、衬托: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作用是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

7、照应:作用是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正侧描写:作用是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

9、虚实结合:作用是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作用是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

11、直抒胸臆:作用即景抒怀。

12、借景抒情:作用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作用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作用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15、动静结合:作用是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以静衬动:作用是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特征。

17、以动衬静:作用是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

18、用典:作用是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19、白描:作用是用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

20、开门见山:作用是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1、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

22、以小见大:作用是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

23、悬念:作用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24、伏笔:作用是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实际给予呼应。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在文学、艺术等领域,表现手法是创作者们用来传达思想、情感和信息的重要手段。

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作品,同时也能提升我们自身的创作能力。

先来说说象征。

象征就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

比如说,在高尔基的《海燕》中,海燕象征着英勇无畏的革命者。

通过海燕在狂风暴雨中勇敢飞翔的形象,作者表达了对革命者大无畏精神的赞美。

象征的作用在于,它能够让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使作品更富有内涵和深度。

对比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它通过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

比如在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前的贫困潦倒和中举后的荣华富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种对比突出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以及世态的炎凉。

对比的作用在于,能够更加鲜明地展现事物的特点和差异,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对所表达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

接下来是衬托。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来衬托主体,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桃花潭水的深来衬托汪伦对作者的情谊之深。

反衬则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主体,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富贵人家的奢侈生活和路边冻死之人的惨状形成反衬,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衬托的作用是突出主体,使主体的形象更加鲜明,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想要强调的重点。

还有夸张。

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夸张的作用在于能够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思想和情感。

比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里把小草拟人化,写出了小草的生机与活力。

拟人能够使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产生亲切感,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初中三年诗词鉴赏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初中三年诗词鉴赏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做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想象、联想的产物,主客易位(想象对方),写梦等等都是“虚”的表现。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修辞、表现手法和作用

修辞、表现手法和作用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要情节。

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一、描写手法1. 名词修饰语名词修饰语是一种常见的描写手法,通过添加形容词或其他修饰语来描述名词,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特点和特征。

例如,“大雨”、“红枫叶”等。

作用: 名词修饰语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名词修饰语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2. 动词描写动词描写是通过描述人物或事物的动作来展现其形象、性格或特点的手法。

通过选用准确的动词,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情境的变化和人物的动作。

例如,“奔跑”、“飞翔”。

作用: 动词描写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注意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动词描写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注意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 形容词比较级形容词比较级是通过将形容词进行比较,展示人物或事物在某一特征上的变化程度的手法。

通过使用形容词比较级,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到人物或事物的差异。

例如,“高山”、“更远”。

作用: 形容词比较级可以突出人物或事物在某一特征上的特殊性,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形容词比较级可以突出人物或事物在某一特征上的特殊性,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二、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描述事物的某一特点或表达某种意象。

比喻常用的句式有“像……一样”、“如同……一般”。

例如,“一簇簇火花像烟花绽放一样美丽”。

作用: 比喻可以丰富语言的形象性,使描述更加贴切生动,提升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比喻可以丰富语言的形象性,使描述更加贴切生动,提升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质和行为,使得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情感色彩。

例如,“树枝舞动着欢快的舞蹈”。

作用: 拟人可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并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表达的含义。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资料类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资料类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资料类一、协议关键信息1、表现手法名称2、具体定义3、作用阐述4、适用场景5、举例说明二、表现手法介绍11 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111 定义用一种形象代表另一种事物,前者通常具有某种象征意义,能够暗示某种深刻的内涵。

112 作用能够使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变得具体、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113 适用场景常用于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以营造深刻的意境和氛围。

114 举例在鲁迅先生的《药》中,“药”既指人血馒头,又象征着革命者为民众谋求的“疗救社会的良方”。

12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121 定义突出强调事物的差异和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122 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更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

123 适用场景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议论文、记叙文等。

124 举例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13 衬托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131 定义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132 作用能突出主体,使主体形象更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133 适用场景在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中都有运用。

134 举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情谊。

14 悬念悬念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疑团,引起读者的关切和期待。

141 定义通过悬而未决的情节,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142 作用增加作品的吸引力,使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后续的发展。

143 适用场景常见于小说、故事等叙事性作品。

144 举例在《基督山伯爵》中,主人公唐泰斯在狱中遇到法里亚神甫,神甫透露了一个巨大的宝藏秘密,却在还未讲完时去世,这就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以静衬动: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热闹、灵活、敏捷等)特征。

17、以动衬静: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

18、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19、白描:不用华丽的辞藻,用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

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20、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1、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22、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

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23、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24、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实际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附:
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