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616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12f5fb1f524ccbff121844b.png)
《中国通史》Ⅰ、考试内容及要求对中国通史的了解是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和学校专业设置的要求,本院结合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制定本考试大纲,考生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1 古代史部分(1)中国历史的起源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石器时代;早期的农耕文明;中华文明的曙光(2)上古三代:夏、商、西周寻觅中的夏;东亚雄邦:商;文明的奠基:西周“封建”;(3)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社会秩序的急剧变动;经济的突飞猛进与社会组织的改变;“大一统”的前奏:各国变法;诸子竞起与“百家争鸣”(4)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秦、汉“大一统”帝制的确立;秦的暴政与秦朝的覆灭西汉:帝国的重建和稳固;汉武帝时代;西汉的衰落和新朝的改革;东汉的盛衰;汉代的文化与科技(5)帝国的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西晋与东晋;动荡中的南北中国;乱世中的文化自觉(6)帝国的繁荣与开放:隋唐隋唐开国重建统一;盛唐的社会与文化;“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变迁(7)帝制成熟与社会转型:五代辽宋西夏金过渡期的混乱与纷争;民族政权的多元并立;社会经济的深刻转型;臻于巅峰的文化成就(8)大一统的再实现:元再造统一的元朝政权;元朝统治政策的成与败;元朝的科技与文化(9)君主极权的帝国体制:明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明朝中后期的政局;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10)夕阳西下的帝国统治:清(至1840年)从入居中原到平定天下;“康乾盛世”的治道;末代王朝的由盛转衰2 近代史部分(1)西方资本主义的东侵与中国的应对清政府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战后的中国社会(2)太平天国起义的勃兴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太平天国的纲领和政策(3)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败亡第二次鸦片战争;咸同时期的朝局;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及其失败;太平天国时期各地民众的反清斗争;(4)19世纪中期的思想文化思潮与学术;诗歌与散文;科技与译书(5)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清政府应付变局的抉择;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6)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的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战争(7)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列强瓜分中国的危局;维新派救国的新取向;戊戌变法和政变;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的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订(8)19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进化观;“诗界革命” ;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9)辛亥革命与清政府的覆亡20世纪初年的中国社会状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同盟会领导的革命斗争;立宪运动的开展和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10)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袁世凯的独裁与复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阀割据;中国的曙光(11)20世纪初年的科学与文化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兴起;小说与戏曲;教育与科学3 现代史部分(1)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军阀的混战和政治争斗;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国民革命的失败(3)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1931年9月)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中国革命的低潮;苏维埃革命的开始;国民党军阀的混战;中间政派的活动和主张;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4)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年9月—1937年7月)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抗日民主运动继续发展;苏区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红军长征;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西安事变全国团结抗日局面的基本形成(5)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全国抗战的开始正面战场的作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战略相持阶段前期抗战形势的演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抗战中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抗战后期的政治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6)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9月—1949年10月)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中国人民力争和平民主;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哲学科学文学(7)旧中国的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年10月—1956年9月)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1956年9月—1966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在调整政策战胜困难中进一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9)“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1976年10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性的大动乱;“斗、批、改”运动林彪集团的覆灭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和受挫;“批林批孔”“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四五运动”“四人帮”的覆灭(10)伟大的历史转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1976年10月—1991年12月)在徘徊中前进;拨乱反正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与贯彻(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开展(1992年1月—2002年11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到来;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制定(12)哲学科学文化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发现;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技术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本试卷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729中国通史知识资料考试科目大纲
![729中国通史知识资料考试科目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0baa66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2.png)
729 中国通史(1840前)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中国通史是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按照中国通史的内容体系和考核目标由小学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科目。
中国通史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的相关历史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考试内容
要求考生全面控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历史基本脉络和相关内容,包括各个重大历史阶段的社会变化的历史背景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力,包括对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地位作用的理解、基本评析能力。
担心中国历史在囫囵世界历史发展大系统中地位及联系,对我国自古代以来社会变迁的历史有全面认识。
详细包括以下方面:
(一)中国历史基础
1、中国历史(1840前)的基本特征、主要特点
2、古代中国社会生产环境与发展特点
3、经济、政治结构及社会稳定机制
(二)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文化、思想变化及影响
1、重要历史事件、相关人物基本分析或评述
2、哲学、文化思想等主要特点及变化。
代表性人物。
3、政治特点、变化,社会经济文化互相关系
4、各个历史阶段主要政治经济制度,重大战争与民族关系
5、重要历史问题评议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和考试时光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光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三)试卷题型和分数分配
1、名词解释8-10题,共40分(按照难易程度各题分数不同)
2、简答题8题,共85分(各题分数不同)
3、论述题1题,共25分(可挑选)。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研究生考试真题-616中国古代史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研究生考试真题-616中国古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1d7f612f3169a4517723a321.png)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 616 试题名称:中国古代史(共 6 页)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史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1、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开始实行时,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一度增加,增加的一部分主要来自于:A.农民阶级B.大商人C.地主阶级D.手工业者2、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唐朝中期后又实行两税法,两者最大的不同:A.前者赋税轻后者赋税重 B.前者征税不定时后者征税固定时间C.前者不以户口为准后者按户为准D.前者与国家授田配合后者仅征税不授田3、北魏贾思協所撰写农业科学专著为A. 农书B. 农政全书C. 齐民要术D. 天工开物4、唐朝前期实行的主要军事制度是:A.募兵制B. 府兵制C.卫所制D.更戍制5、历史著名《资治通鉴》的主要作者是A.司马迁B.司马光C.刘知几D.欧阳修6、元朝的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B.蒙哥C. 窝阔台D.忽必烈7、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推动农业商品化的是:A.开征茶税 B.推行市易法C.实行赋役征银D.发展互市贸易8、唐朝的商品经济比前代更为发达,其中最能反映其发达程度的是A.开元通宝成为通用货币B.城市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C.市的四周布满邸店D.出现了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坊9、“商君(商鞅)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变法:A.适应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受到新兴地主大商人支持拥护C.适应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D.适应了称霸斗争的需要10、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
《中国史》考试大纲
![《中国史》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f2a7b20ed630b1c59eeb5ca.png)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1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南开大学考研辅导必备2015年南开大学考研专业课资料14年中国史考试大纲《中国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是中国史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
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两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中国史学科基础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中国史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三、考试基本要求1.具备较为扎实的中国史知识,对学术研究动态的掌握能力。
2.具有古代汉语的基本阅读及较强的理解能力。
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2四、考试形式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中国史基本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
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论述题、古代汉语的翻译与理解。
总分300分。
I.名词解释1.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对中国史基本知识有较强的了解。
2.题型2要求考生解释涉及整个中国史知识结构的6-8个名词。
每个名词10分,总分50-60分。
考试时间为40分钟。
II.论述题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31.考试要求该部分要求考生对涉及中国史整体知识结构的5-8个题进行回答,要求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学术性。
2.题型试卷提供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各4题,可以进行选择性回答。
共计18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III.古代汉语1.考试要求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用现代汉语翻译一篇不少于800词的古代汉语短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另一段古代汉语的文字材料,在理解历史背景的同时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
616 艺术概论 考试大纲
![616 艺术概论 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c0ca4dcc1c708a1284a4473.png)
“616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艺术概论》是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方向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考试科目,它主要综合考察学生对各种艺术现象基本规律、共性问题、艺术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等内容的掌握程度,考核其是否具备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知识积累和从事本专业的基本素质。
二、考试内容:(一)艺术学:研究艺术的科学,是研究关于艺术的本质、创造、欣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作用和种类的规律的科学,这是艺术学的目的也是艺术学的意义(二)艺术的社会本质:艺术的本质就是指艺术这种事物内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规定着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而不是什么其他的事物。
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生产形彩态,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的产物。
艺术以它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即它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审美特性和不同于其他认识方式的形象。
艺术的社会本质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察: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2、艺术与社会生活;3、艺术与社会生产。
(三)艺术的基本特征:1、形象性: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真实性:再现的真实;表现的真实;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的真实3、审美性:艺术的认识、创造、欣赏所具有的审美本质,是艺术的根本特征。
(四)艺术的社会功能:1、认识功能;2、教育功能;3、审美功能。
(五)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指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征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不仅是指在作品中反映的生活内容具有民族特征,最重要的是表达了民族精神。
各民族艺术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相互影响。
(六)绘画艺术:绘画是一门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色彩、点、线、面块等艺术语素,通过构图和着色,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化的艺术形象或意境。
在整个造型艺术中绘画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七)电影与电视艺术:电影与电视艺术是不断使用现代高新科技手段,拥有巨大的艺术表现能力的艺术门类,具有艺术各门类综合性表现的特征。
北京科技大学616中国通史考研真题及答案
![北京科技大学616中国通史考研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83559567ec102de3bd897a.png)
北京科技大学616中国通史考研真题及答案——才聪学习网2021年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616中国通史》考研全套目录•全国名校中国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全国名校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李侃《中国近代史》(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预售]李侃《中国近代史》(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3.考研题库•[预售]2021年中国古代史考研题库说明:本部分为本科目考试内容的相关题库,并提供了详解。
•试看部分内容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史前时代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六千多处,遍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其中江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遗址是()。
[2014北京科技大学研]A.河姆渡文化B.仰韶文化C.马家窑文化D.红山文化【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A项,河姆渡文化,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是江南地区迄今较早的、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遗存。
B项,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北方地区的文化。
C项,马家窑文化是位于黄河上游地区。
D项,红山文化分布在辽西及其附近地区。
2下列考古学文化中,与后来游牧文明有密切关系的是()。
[20 13年统考真题]A.马家窑文化B.红山文化C.仰韶文化D.屈家岭文化【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文化,192 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和仰韶文化约略同时的主要有北方的红山文化、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等。
红山文化分布在辽西及其附近地区,契丹族在此兴起,建立契丹国。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1北京大学616建筑历史与理论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1北京大学616建筑历史与理论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a56c4ac465ce05087632138d.png)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1北京大学616建筑历史与理论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北京大学616建筑历史与理论考试科目,2020年初试时间安排为12月22日上午8:30-11:30进行笔试,北京大学自主命题,考试时间3小时。
一、适用院系专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070525地理学(建筑文化与地域景观)二、考研参考书目北京大学616建筑历史与理论没有官方指定的考研参考书目,盛世清北根据专业老师指导及历年考生学员用书,推荐使用如下参考书目:《中国建筑史》第4版,东南大学潘谷西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著,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编,建工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清华、南京工学院、天津大学合编,建工版;盛世清北建议:(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A: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B: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关键点、核心部分记到笔记上,关上书本,要做到仅看笔记就能将书上的内容复述下来,最后能够通过对笔记的记忆就能够再现书本。
三、重难点知识梳理北京大学616建筑历史与理论2019年暂未提供考试大纲,但盛世清北的课程中总结了复习的大体方向,考试重难点知识梳理内容如下:1)中国建筑史部分⑴城市建设掌握古代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掌握各朝代主要城市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北京科技大学2024年研究生自主命题考试大纲 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北京科技大学2024年研究生自主命题考试大纲 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ad6694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1.png)
331-《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基本参考书目:《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第二版);时立荣:《社会工作行政》(第二版)考试大纲:一、社会工作概述(一)社会工作的内涵1.社会工作的定义2.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3.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4.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二)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1.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领域2.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的扩展(三)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与组织模式1.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2.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3.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四)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1.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基本特点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相关论述2.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三)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1.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2.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体系3.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矛盾与争论(四)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五)社会工作专业伦理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3.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的原则(六)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三、社会工作理论(一)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历史与意义1.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2.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进3.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4.社会工作理论的实践意义(二)社会工作的四个理论传统1.实证传统2.人本传统3.激进传统4.社会建构传统(三)心理动力理论:精神分析与自我心理学(四)心理动力理论: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和依恋理论(五)认知/行为理论(六)系统视角(七)生态视角(八)社会发展视角(九)存在主义(十)灵性视角(十一)结构视角(十二)增权视角(十三)女性主义视角(十四)叙事治疗(十五)寻解视角(十六)优势视角(十七)未来与展望四、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一)社会福利的内涵、分类与功能1.社会福利的内涵2.社会福利的分类3.社会福利的功能(二)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1.社会福利作为人-资源-行动的综合系统2.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3.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三)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2.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的发展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三)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四)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六、个案工作方法(一)个案工作的含义(二)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4.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特点5.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6.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7.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8.叙事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三)个案工作的过程与各阶段工作要求(四)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五)个案管理(六)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七、小组工作方法(一)小组工作的缘起、定义、特点与功能(二)小组的类型(三)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1.场域理论与小组动力学理论2.符合互动论与镜中自我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四)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1.社会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2.治疗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3.互动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4.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五)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工作要求1.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2.小组工作过程3.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4.小组中的社会控制(六)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1.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2.小组工作的技巧八、社区工作方法(一)社区工作的定义、特点与目标1.社区工作的定义2.社区工作的目标3.社区工作的特点(二)社区工作的理论1.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2.社区工作的实务理论(三)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1.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2.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3.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四)社区工作的过程及各阶段工作要求(五)社区工作的技巧(六)中国的社区工作1.中国的社区服务2.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九、社会工作行政(一)社会服务机构1.社会服务机构的基本概念2.社会服务机构的使命3.社会服务机构的公信力(二)社会工作行政基础1.社会工作行政的一般概念2.社会工作行政的价值与伦理3.社会工作行政的功能4.社会工作行政环境(三)决策与计划1.决策2.计划3.战略规划(四)组织1.组织要素与组织结构设计2.组织结构类型与运作3.社会服务机构的理事会制度4.控制与监督(五)领导与沟通、激励1.领导2.沟通3.激励(六)项目管理1.社会工作服务项目2.项目管理3.项目管理的职能领域4.项目论证与项目申报(七)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1.员工管理2.志愿者管理3.实习管理(八)筹资与财务管理1.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管理2.资金管理3.成本和费用管理4.财务信息透明管理和财务审计(九)社会服务评估1.社会服务评估概述2.社会服务评估的基本要素3.社会服务评估的一般过程4.社会服务评估的伦理议题十、社会工作督导(一)社会工作督导的定义和对象(二)社会工作督导的内容(三)社会工作督导的过程、方式及技巧十一、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一)社会工作研究的涵义与功能(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与伦理1.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2研究和实务的关系3社会性工作研究的伦理议题4社会工作研究的一般过程(三)社会工作研究的程序(四)社会工作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2.实验研究3.观察法4.访谈法5.个案研究法6.非接触性研究7.行动研究法8社会工作的项目评估十二、社会工作教育(一)社会工作教育的特性(二)专业化与社会工作教育(三)社会工作本土化与我国社会工作教育。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82ee654cf84b9d528ea7a50.png)
一、考查目标
本课程将分析和展示 1840 年至 1919 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以四个方面 为主线,即列强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事件;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事件;清政 府的体制内改革活动——创立近代化的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4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改革运动和革命派的革命运动——收回利权运动、立宪运 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1.让学生总体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和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背 景和历史过程,总结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基本经验和教训,从而能够把握中国 历史在这一极其重要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树立起爱国主义、近代民族主义、为现 代化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5
产阶级两个组成部分的产生。理解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的分歧。 四、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了解十九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发生的背景、经
过和结果,理解它们对中国的影响。 五、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系统了解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相关重要事件和
人物等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结合史实对相关重要理论问题作出思考。把握贯穿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中爱国主 义的主线,从仁人志士的奋斗精神中领受启迪。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一、考查目标
1.较好地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对当代中
国历史的内容作系统分析,使学生做到提高基本素质、培养基本技能。
2.运用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知识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
史知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综合,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
北京科技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
![北京科技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8646d3369dc5022abea0024.png)
考核大纲: 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分为两部分,形成性考核(满分 20分),4次作业,每次5分,由学习中心负责组 织并评分;终结性考核(满分80分)。 题型及分布:
选择题50%、判断题20%、分析题30%。 考核形式:
开卷,120分钟。 考试必须带的文具:
2B铅笔(填涂答题卡用)。
考核大纲: 考核大纲的结构:以章为单位,给出“学习要
点、考核知识点”,作为期末复习的依据。 分三编给出“综合练习题”,通过做习题,强
化 学习成果。
练习题有“不定项选择题、分析题、简答题” 三 种题型,对应考试题中选择题、分析题与判断题。
考试题从练习题中选取。
模拟试题
共3套,在复习的基础上,最后一轮复习时 自测用。
首先,注意答题说明: 开卷,第一、二大题填涂在答题卡上,第三、 四大题答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 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 题卡上。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 答题卡上,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 分):请判断正误(2分),并做简要说明(3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 30分)。
(4)“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上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 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 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问答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534页。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c7a4074e01f69e31433294e6.png)
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中国通史》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一、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约50%中国近现代史约50%4、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分析,论述题二、考查内容(一)中国古代史1.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公元前2070――公元前1046世纪)夏代国家机构的建立及其经济生活商代国家机构的建立及其经济生活和文化艺术成就2.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周初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西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3.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大国争霸的原因、实质和历史意义老子、孔子等人思想的主要内容,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和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春秋时期科技新成就4.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运动,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实质和历史意义各国的兼并战争,秦统一六国的条件和历史意义战国时期璀璨的文化,理解战国文化得以创造的历史条件5.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战争(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历史意义,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战争和秦的灭亡6.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公元前207年――公元25年)“与民休息”、“文景之治”、“昭宣中兴”;西汉政权巩固统治的措施,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各项措施;理解西汉政权前后治国方针的变化及其原因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西汉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西汉初期的黄老思想,西汉中期儒学的神学化,西汉时期创造的其它文化成就7.东汉豪强地主的经济和政治(公元25年――公元189年)东汉前期政治,巩固王朝的措施东汉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地主田庄经济的壮大,自耕农经济,封建国家所有制经济东汉时期各少数民族和班超出使西域,东汉的对外关系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黄巾起义8.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公元189年――公元581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九品中正制”、“占田制”和门阀制度的形成“五胡之乱”和“衣冠南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意义9.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朝政治、经济制度的整顿、改革及其意义隋朝的社会经济的繁荣,江南经济的发展10.唐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公元618年――公元906年)唐代的建立,唐太宗的政治措施和“贞观之治”武则天到唐玄宗的统治和开元改革理解和掌握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尤其它对中国社会人口大迁徙所造成的影响唐代边疆各族的发展及其与内地联系的加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唐代末年的腐朽统治,黄巢起义发生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尤其是对人口迁徙的影响11.五代十国、宋、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重心南移(公元907年――公元1234年)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失败北宋经济的发展和封建隶属关系的变化辽夏的兴亡及其边疆各族与宋的关系南宋的建立与宋金和战五代两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宋代理学的主要思想12.元朝的统一(公元1234年――公元1368年)蒙古的兴起和蒙古国的建立,蒙古的对外扩张和元朝的建立元朝的政治、经济以及对边疆的治理元朝末年社会矛盾的激化,红巾军起义及朱元璋势力的发展和明朝的建立,元朝的灭亡13.明代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朝初期加强君主集权的政治、经济措施,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明代中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张居正改革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明代的对外关系和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势力的斗争,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明末农民大起义14.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公元1644年――公元1840年)清军入关初的政策措施,南明的抗清斗争,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收复台湾清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理解其怀柔与压迫相结合的思想统治政策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了解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统治的加强明清文化(二)中国近现代史1.清帝国被迫开放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学西方图自强的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3.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19世纪70——90年代的中国边疆危机的表现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百日维新及其历史地位4.庚子国难与清王朝的覆灭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清政府改革的进步意义清王朝的覆亡5.晚清社会风貌与学术思想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近代学术思想的成就6.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政治经济措施军阀政治演变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7.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巩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改革的历史作用乡村社会的变革红军长征的历史地位8.八年抗战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9.南京国民政府的终结国民党结构性的政治腐败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南京国民政府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建国方略的制定共和国对外关系的重大举措建国初期的国内形势和主要任务恢复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及其经验三、参考书目主要参考书:1.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北科大考研复试班-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科大考研复试班-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复试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a8653d3bfad6195f312ba6bf.png)
北科大考研复试班-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
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延庆分校组成。
现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和工程硕士等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本科专业。
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2017年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史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A),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力学、物理学、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器件、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等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版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c0ddd6e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5.png)
新版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考研是我一直都有的想法,从上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决定。
我是从大三寒假学习开始备考的。
当时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经验贴,可是也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直不高,后来学姐告诉我要给自己制定完善的复习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复习。
于是回到学校以后,制定了第一轮复习计划,那个时候已经是5月了。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
8月一直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其实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身边还是有一些朋友没有走到最后,做了自己的逃兵,所以希望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梦想。
本文字数有点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文章结尾有我当时整理的详细资料,可自行下载,大家请看到最后。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考研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5)德语(二外) (616)中国通史或(619)普通化学(828)科学技术概论或(846)文物保护基础或(852)社会学理论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考研参考书目:1、王蕙贞(编著):《文物保护学》,文物出版社,2009年;2、郭宏(编著):《文物保存环境概论》,科学出版社,2001年;3、马清林(著):《中国文物分析鉴别与科学保护》,科学出版社,2004年;4、于海广、王巨山(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5、李晓东(著):《文物学》,学苑出版社,2005年。
关于英语复习的建议考研英语复习建议:一定要多做真题,通过对真题的讲解和练习,在不断做题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对于自己不熟练的题型,加强训练,总结做题技巧,达到准确快速解题的目的。
6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6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5f72a03bb68a98271fefa10.png)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16)学院名称(盖章):政法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李朝东编制时间: 2010年10月18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16)一、考核要求考生必须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二、考核评价目标考核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社会物质性的表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6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与范围
《中国通史》是科学技术史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科学技术史专业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中国通史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历史相关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中国通史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运用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与分值
考试时间:180分钟
总分:150分
考试方式:闭卷
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四、考试内容
(一)原始社会
1、从原始社会到氏族制的出现
2、氏族公社时期
3、古文献记载中的中国原始社会
(二)奴隶社会
1、夏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商奴隶社会的发展及其崩溃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1、西周中国封建领主制社会
2、春秋封建领主经济的发展和地主经济的萌芽
3、战国从封建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时期
(四)秦汉封建地主经济发展和封建统一国家形成、确立时期
1、秦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的形成
2、西汉时期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的确立
3、东汉时期豪强大族势力的扩张和统一国家走向瓦解
4、秦汉时期的文化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方各民族封建割据和南方封建经济发展时期
1、三国鼎立和西晋短期统一
2、十六国北朝的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