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混合瘤影像诊断2015.12.28

合集下载

腮腺肿瘤的影像诊断

腮腺肿瘤的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论坛
腮腺肿瘤的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论坛
腮腺易发多种类型的良、恶性肿瘤 。 影像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肿瘤的大小、 数目、位置 、形态 、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 系以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并根据影像 学特点确定肿瘤的性质 。
医学影像论坛
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5年) 一 、上皮来源 (一)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肌上
增强后呈缓慢渐进性强化(轻-中度)
多形性腺瘤-1、2
医学影像论坛
医学影像论坛 多形性腺瘤-3
……
医学影像论坛 多形性腺瘤-4
……
医学影像论坛 多形性腺瘤-5
多形性腺瘤-6
医学影像论坛
医学影像论坛
2、腺淋巴瘤 较常见,仅少于多形性腺瘤,约占腮腺
良性肿瘤的10%。 肿瘤起源于腮腺内、外淋巴结内异位的
基底细胞腺瘤-1
……
医学影像论坛
基底细胞腺瘤-1
……
医学影像论坛
基底细胞腺瘤-2、3
…… ……
医学影像论坛
基底细胞腺瘤-4、5
……
医学影像论坛
医学影像论坛
4、肌上皮瘤 是一种较罕见的涎腺肿瘤。由肌上皮及其衍生物组成
。50%发生于腮腺,40%发生于腭 部。 好发于40岁以上 的女性。临床表现类似多形性腺瘤 , 但具有侵袭性生长 特性及恶性潜能,如切除不彻底可复发 ,并发生区域淋 巴结转移 。
肌上皮瘤-1
医学影像论坛
肌上皮瘤-2
……
医学影像论坛
……
医学影像论坛 肌上皮瘤-2
医学影像论坛
5、 嗜酸细胞腺瘤 罕见,约占腮腺肿瘤的1 %。肿瘤细胞完全由
嗜酸细胞构成并且包膜完整。好发于 50~ 80岁中 老年人 ,无明显性别差异 。

腮腺5种肿瘤的CT表现

腮腺5种肿瘤的CT表现

腮腺5种肿瘤的CT表现一、腮腺混合瘤1.临床概述本病为最常见良性肿瘤,中老年人高发,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物,可存在数年,常偶然发现。

2.CT表现病变多位于腮腺浅叶,呈类圆形,平扫多呈不均匀低密度灶,内可有钙化和更低密度坏死区;病变有明显的延迟强化特点,动脉期基本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随时间延长,强化幅度逐渐增加,其内坏死区无强化。

3.鉴别诊断腮腺囊肿合并感染:部分腮腺囊肿合并感染可以表现为厚壁囊性病灶,囊壁轻度延迟强化。

4.腮腺混合瘤具有延迟强化的特点,CT灌注检查证明其曲线为缓慢上升型,肿瘤切除后容易复发,如果病变短期内增大,或出现面神经受累的表现,需要考虑病变恶变的可能。

5.解剖腮腺上起颅底,位于乳突尖和颞颌关节之间,下至下颌角,分浅、深两叶下部。

浅叶位于咬肌后份的表面,深叶位于下颌后窝及下颌支的深面,两者以峡部相连,面神经腮腺内分支和下颌后静脉走行于峡部,下颌后静脉常作为区分腮腺深、浅叶的解剖标志。

二、腮腺腺淋巴瘤1.临床概述本病又称Waithin瘤,为腮腺第二常见良性肿瘤,中老年高发,与吸烟关系密切,临床表现多位于腮腺下极,可双侧存在,具有时大时小表现,通常无面神经受累症状。

2.CT表现病变多位于腮腺浅叶、下极;可单侧多发或双侧多发;呈类圆形、低密度,局部坏死可是密度不均。

CT增强扫描成快进快出强化特点,动脉期明显强化,CT至可达100HU以上,静脉期强化幅度明显下降,其内可见裂隙状低密度区为本病特征性表现。

3.鉴别诊断①基底细胞瘤:中老年女性高发,多有大囊变,明显持续强化。

②肌上皮瘤:从周边向中心结节状填充强化,持续性强化。

4.其他腺淋巴瘤为良性肿瘤,与淋巴瘤没有关系,本病与吸烟关系密切相关,90%患者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因此老年男性高发,女性患者通常也有长期吸烟病史或长期接触大量吸烟者史,吸烟病史对诊断具有特异性。

三、腮腺基底细胞瘤1.临床概述本病以中老年女性高发,常偶然发现无痛肿物,无面神经受累症状。

多形性腺瘤 影像诊断

多形性腺瘤 影像诊断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诊断
1.概述: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中年,无明显性别差异;好发于腮腺浅叶;临床多表现为腮腺无痛性肿块;病理结构复杂,瘤细胞排列多样:腺上皮细胞(腺管样、条索样、片状或散在排列)、肌上皮细胞(索性、星形、束状或旋涡状)、粘液样组织和软骨组织等。

2.CT表现:多为浅叶,单发;边界清楚,类圆形或分叶状;可囊变、坏死、钙化;增强呈渐进性强化。

3.MRI表现:边界清楚,类圆形或分叶状信号多不均匀,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
显高信号;弥散不受限,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可发生囊变、坏死、钙化,可有包膜。

4.鉴别诊断腺淋巴瘤:中老年男性,长期吸烟及反复消长史;可多发,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边界清楚,囊变多见;弥散受限明显,增强呈“快进快出”表现。

5.鉴别诊断基底细胞腺瘤:中老年女性,好发于浅叶;体积一般较小,界清,类圆形;囊变、出血多见,增强呈明显持续性强化。

6.鉴别诊断恶性肿瘤:常位于深叶或跨深浅叶生长;边界多不清楚,形态不规则;信号多样,强化多不均匀;可累及周围脂肪间隙、出现淋巴结转移等。

7.小结。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诊断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诊断

2月,女
鉴别诊断
6、腮腺炎症性病变 临床病史。 影像表现:腮腺形态肿胀,T2WI上信
号增高,合并有脓肿形成时DWI上脓腔 呈高信号。
女,5y,左腮腺炎症并脓肿。
(右腮腺肿物)淋巴结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伴干酪样坏死,考虑结核。
小结
1、形态对良恶性诊断非常重要。 2、T2WI上的信号。 3、性别。 4、动态增强。
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点
性别 病灶数量 位置
T2WI T1WI+C
多形性腺瘤 女性 单发 多见
腺淋巴瘤 男性 可多发
浅叶多见 高信号 中度强化
大多位于 等或稍 轻度强化 浅叶后下 高信号 部
鉴别诊断
2、神经鞘瘤 源于面神经,位置比较固定。 信号与其他部位的神经鞘瘤一致。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女,22岁
男,32岁
鉴别诊断
5、脉管畸形 淋巴管瘤。 婴幼儿多见,成人可因外伤等原因出现。 长T1长T2信号,多房状,增强后囊壁
及分隔可有轻度强化;以往有外伤或感 染者T1WI可呈高信号。
淋巴管瘤 2y,M
鉴别诊断
血管瘤 婴幼儿多见。 明显长T1长T2信号,瘤体内可见血管
流空信号影。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不均匀,瘤体内可见条索状低信号的胶原 纤维间隔或低信号钙化灶。 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信号明显增高 且信号不均匀是多形性腺瘤的特点。 增强扫描延迟强化是其特点。
多形性腺瘤
பைடு நூலகம்
右 侧 腮 腺 多 形 性 腺 瘤
右侧腮腺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强化特点:延迟强化
鉴别诊断
1、腮腺腺淋巴瘤 中老年男性,常有长期吸烟史,有消长史是
鉴别诊断
3、基底细胞腺瘤 影像学表现。 多单发,好发于腮腺浅叶。 边界清楚,包膜多完整。 结节一般较小,多小于3cm。 易出血、囊变。 MR上多表现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

腮腺混合瘤影像诊断

腮腺混合瘤影像诊断
3.增强CT:渐进性强化为特征性改变(血供不丰富可能) 早期:不均匀网格状、结节状轻度强化, 延迟:对比剂均匀性填充
腮腺混合瘤CT表现(2)
肿瘤边缘—可帮助良恶性鉴别,良性 者边缘清楚,无周边侵润;
边界不清,有侵润征象者有恶性可能。 少部分腮腺混合瘤不均匀膨胀性生长 而呈分叶状,其包膜可不完整,但其 大部分边缘仍较清晰锐利。
渐进性强化
腺淋巴瘤 大于50岁中老 年男性 多发 多 腮腺后下极
快进快出强化
恶性肿瘤 中老年多见
多 多位于深叶或 骑跨深、浅叶, 边界不清 不均匀强化
腮腺混合瘤-小结
30-50y女性稍多,浅叶多见,界清,类圆形 CT平扫密度高于腮腺组织,密度较均匀 T1 WI呈等、稍低信号; T2WI以高、稍高混杂信号为主;内见条状低信号胶原纤维分隔或
腮腺混合瘤-临床表现
最常见良性肿瘤 中年 30-50岁 女性稍多于男性,肿瘤生长缓慢,单发 多以无意间发现耳下无痛性肿块就诊
腮腺混合瘤CT表现(1)
1. 多位于浅叶,边缘清楚,类圆形肿块,少数分叶状,分叶与 肿瘤多中心生长有关,边缘仍较清楚。
2.肿块密度一般高于腮腺,大部分密度较均匀,少数不均匀低密 度区——肿瘤囊变或粘液组织
浅部和深部的连接处为峡部,位 于下颌支后缘
腮腺MR解剖
腮腺为脂性腺体组织,在T1、T2上均 呈高信号。
下颌后静脉为点状流空。 面神经位于下颌后静脉外侧,呈中等
信号。
腮腺肿瘤分类
一、良性肿瘤: 多形性腺瘤(混合瘤) Warthin瘤-腺淋巴瘤 基底细胞腺瘤 管状腺瘤、肌上皮瘤
二、恶性肿瘤: 黏液表皮样癌、 腺样囊性癌、 腺泡细胞癌
鉴别诊断:3.恶性肿瘤
多位于深叶或骑跨深、浅叶,无包膜, 肿瘤边缘多毛糙,侵犯咽旁间隙、破 坏茎乳孔、乳突骨质、浸润神经等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类圆形,界清
信号混杂,T2WI高 弥散受限,囊变多
信号

类圆形,界清 易囊变
不规则,界欠清
信号欠均,T2WI信 号多偏低
渐进性强化
“快进快出”
明显持续性
不均强化
年龄及性别 部位 数目
形态及边界 信号 增强表现
腮腺多形性腺瘤
腮腺腺淋巴瘤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 腮腺恶性肿瘤
中年,无明显性别 差异
浅叶多见
中老年男性,长期 吸烟及反复消长史
浅叶后下极多见
中老年多见,女性 好发
浅叶多见
中老年多见
深叶或跨深浅叶生 长
单发
可多发
单发
单发
类圆形/分叶状,界 清

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影像诊断

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影像诊断

解剖❖腮腺(Parotid gland)是人体最大的唾液腺(唯一含淋巴组织的腺体)❖位于面侧区,外耳道前下方: 上缘—邻近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缘—平下颌角前缘—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后缘后缘—邻近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份解剖❖不规则锥形体,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向咽旁❖以下颌支后缘/下颌支后静脉或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为界,分为:a 浅叶:多呈三角形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b深叶:下颌后窝及下颌支深面,向内深至咽侧壁正常腮腺腮腺为脂肪性腺体组织CT:呈低密度,密度低于周围的肌肉MRI:T1WI上呈高信号,压脂T2WI上呈稍高信号良性腮腺肿瘤分类(WHO2017)➢多形性腺瘤(混合瘤)➢腺淋巴瘤(Warthin瘤)➢基底细胞瘤➢肌上皮瘤➢嗜酸细胞瘤➢淋巴腺瘤➢囊腺瘤➢乳头状涎腺瘤等➢最常见腮腺良性肿瘤,约占60-80%➢常见于30-50岁青壮年,无明显性别差异 ➢病程较长,生长缓慢,单发多见➢好发于腮腺浅叶➢多表现为腮腺内无痛性肿物病理➢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3-5cm,包膜较完整,边界清楚。

➢病理学特点:除含有肿瘤性上皮组织外,还含有黏液样物质、角化物、软骨及钙化等成分,当肿瘤较大时易发生坏死、囊变。

➢10%可恶变,可见组织易碎,包膜消失,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CT:多位于浅叶,单发多见,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少数分叶状;肿块密度一般高于腮腺,大部分密度较均匀,病灶较大时密度可不均,其内可囊变、钙化➢MR:较小时,T1WI呈等信号,T2WI略高或高信号,周边常可见低信号薄壁包膜,发生坏死、囊变时,信号不均匀,T2WI高信号瘤体内一些低信号常认为是瘤体内纤维间隔和条索,极低信号为钙化,此征象常提示混合瘤➢增强早期强化不明显或轻度强化,渐进性延迟强化,呈“慢进慢出”为特征性改变右侧腮腺混合瘤❖腺淋巴瘤,又名Warthin瘤或乳头状淋巴管囊腺瘤,是腮腺第二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6%-10%,仅次于多形性腺瘤❖来源于腺体内的淋巴结或残存于淋巴结构内的异位涎腺组织,腺淋巴瘤发生的位置较固定,好发于腮腺浅叶后下极(淋巴结集中);偶见于颌下腺、鼻咽及口唇❖多见于50岁以上高龄男性,与长期吸烟有关,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常表现为发展缓慢,表面光滑、质地较软的无痛性肿块;有反复消长史,易并发感染病理❖大体结节状,包膜完整,质稍韧,切面实性区呈白、灰黄色;囊腔区含透明粘液样、乳白色或黄褐色液体,合并感染可见脓液流出❖镜下由上皮成分和淋巴样组织构成,上皮成分:细胞排列成双层,淋巴样成分:主要由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组成,可伴少量浆细胞浸润,含有许多生发中心,部分可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局灶性坏死•CT:密度与肌肉接近,囊变是腺淋巴瘤一个特点,囊性成分表现为囊腔样、分隔状、裂隙征•MR:T1WI低信号,T2WI多呈中等或稍高信号,囊腔蛋白含量高时T1WI 及T2WI均呈高信号;因含大量的淋巴组织和蛋白囊腔,肿瘤DWI高信号,ADC低信号(鉴别点)•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呈“快进快出” 的强化特点,“贴边血管”或“包绕血管”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混合瘤腺淋巴瘤发病年龄常见于30-40岁女性,若突然生长加速伴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应考虑恶变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有长期吸烟史位置、数目病灶多位于腮腺浅叶、单发病灶大多位于腮腺后下极,有多灶性和双侧腮腺同时发病特点坏死、囊变坏死多位于中心囊腔样、裂隙状囊变钙化有无强化特点“慢进慢出”“快进快出”、“贴边血管”征DWI、ADC//DWI高信号,ADC低信号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 CA:少见腮腺良性肿瘤,最常见于60岁以上女性,常单发,位于腮腺浅叶❖由单一的基底样细胞构成并有清晰的基底细胞层和基底膜样结构 ❖病灶一般比较小,多小于3cm,易出血、囊变而表现为混杂密度/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早期强化明显,延迟期持续强化。

腮腺混合瘤影像学表现

腮腺混合瘤影像学表现

神经鞘瘤
三大涎腺外的其它涎腺。 多形性腺瘤是小涎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腭 部为其最好发部位。
图1左侧硬腭与软腭交界处结节状肿块,与邻近软组织密度相近。 图2右侧咽旁间隙类圆形肿块,与腮腺深叶及咽缩肌之间均可见透明带存在。 图3右侧硬腭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 图4与图3同一病例,显示右侧硬腭及上颌骨骨质广泛压迫吸收。

腮腺混合瘤CT表现

1. 多位于浅叶,边缘清楚,类圆形肿块,少数分叶 状,分叶与肿瘤多中心生长有关,边缘仍较清楚。 2.肿块密度一般高于腮腺,大部分密度较均匀,少 数不均匀低密度区——肿瘤囊变或粘液组织
3.增强CT:渐进性强化为特征性改变 早期:不均匀网格状、结节状轻度强化, 延迟:对比剂均匀性填充
腮腺解剖
腮腺呈不规则楔形,底
向外,尖向内突向咽旁。 通常以下颌支后缘/下颌 后静脉或以穿过腮腺的面 神经丛平面为界,将腮腺 分为浅、深两部分。
浅部和深部的连接处为
峡部,位于下颌支后缘
临床特点

:
可见于任何年龄,40岁左右多见,平均发病年
龄为46岁(8—80岁);

女性多于男性,女:男为1.4:1;
鉴别诊断:
鼻咽癌
淋巴瘤 脓肿 神经鞘瘤
鼻咽癌
主要起源于咽隐窝和咽顶后壁。生长 为外生性和浸润性生长,引起鼻咽部粘膜 增厚或形成软组织肿块,造成鼻咽腔形态 和结构不对称。
鼻咽癌
淋巴瘤


淋巴瘤形态多规则呈类圆形, 边界较清楚, 少有深部侵犯, 但 可同时伴有头颈部其他部位或头颈部以外淋巴结或结外病变,。 多呈均匀等密度软组织肿块, 无囊变或坏死, 轻中度强化, 密 度与肌肉相仿或略高,少数强化不均匀, 呈边缘薄环状强化或 内部小片状低密度影。

腮腺常见病变影像诊断

腮腺常见病变影像诊断
见低信号包膜,T2WI高信号内可见条状低信号纤 维分隔; ➢ 小者密度和信号多均匀,大者常可见出血、坏死、 囊变偶见钙化。 ➢ 弥散多不受限,ADC值高于恶性肿瘤和腺淋巴瘤 ➢ 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延迟强化,表现为“慢进慢出”
WHO (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
良性肿瘤 多形性腺瘤 肌上皮瘤 基底细胞腺瘤 Warthin 瘤(沃辛瘤) 嗜酸细胞瘤 淋巴腺瘤 囊腺瘤 乳头状诞腺瘤 导管乳头状瘤 皮脂腺瘤 管状腺瘤及其他导管腺瘤
非肿瘤性上皮病变 硬化性多囊性腺病 结节性嗜酸细胞增生 淋巴上皮样涎腺炎 闰管增生
软组织良性病变 血管瘤 脂肪瘤/涎腺脂肪瘤 结节性筋膜炎
定位腮腺
➢ 咽旁前间隙的肿瘤常致咽旁脂肪带外移,在肿瘤和腮腺深 叶间有脂肪间隔
➢ 咽旁后间隙肿瘤致二腹肌后腹前移
➢ 影像上难分辨面神经,所以以以下两种划线划分深 浅叶
➢ U线法: 以下颌后静脉最背侧和同侧椎体最背侧的连线
估计面神经的位置而进行深浅叶的划分(橙色虚线):
➢ 以下颌支内侧缘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连线进行划分 (绿色实线)
肿瘤侵犯的范围,与面神经的关系
组织来源
定位——是否腮腺来源
➢ 腮腺肿瘤外缘与腮腺之间有无脂肪层存在 ➢ 咽旁间隙内脂肪向内移位,呈“C”形、裂隙状或消失
➢ 茎突与下颌骨间隙增宽
定位——腮腺分区
➢ 腮腺深叶肿瘤多呈哑铃状
当肿瘤突破包膜侵犯咽旁间隙 ➢ 茎突向内前移位,致茎突和下颌支距离增宽 ➢ 二腹肌后移、咽旁间隙变窄
影像学表现 呈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CT: ➢ 平扫呈等低密度、肌肉密度密度,较均匀,较大者可
有出血、、均匀或环状轻度强化,渐进性、
延迟强化。
影像学表现 呈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
*导读:腮腺混合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左右居多,表面光滑呈结节状。

具有结缔组织包膜,包膜较完整,可有上皮细胞、软骨样组织、黏液样组织,偶可出血、液化、坏死、囊变,有时可见钙化,具有多形性和混合性。

……
腮腺混合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左右居多,表面光滑呈结节状。

具有结缔组织包膜,包膜较完整,可有上皮细胞、软骨样组织、黏液样组织,偶可出血、液化、坏死、囊变,有时可见钙化,具有多形性和混合性。

CT可清晰显示肿瘤存在,混合瘤与正常腮腺组织存在良好对比。

混合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缘清晰,可呈不规则或浅分叶状,密度一般较均一。

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可见强化,边界与周围间隙、邻近结构显示清晰。

腮腺混合瘤可发生恶变,CT
扫描显示无包膜,呈浸润生长,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其与周围肌肉脂肪界限消失,邻近骨质破坏如茎突、乳突破坏、颈部淋巴结肿大时,可考虑有恶变,CT可对炎症、钙化、脂肪样变、囊变作出诊断。

腮腺肿瘤中,由于其他良性病变较少,其表现与腮腺混合瘤常有混淆。

当腮腺区肿块有钙化时可考虑腮腺混合瘤,且为良性病变,应与神经鞘瘤、淋巴瘤鉴别。

腮腺深叶肿瘤应与咽旁间隙肿瘤鉴别,如肿瘤与腮腺间脂肪带存在着为咽旁间隙肿瘤,反之为腮腺
深叶混合瘤,腮腺深叶混合瘤多位于茎突前,将颈内动静脉推向内后方,但较大的咽旁间隙肿瘤可没有脂肪带存在。

综上所述,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可清晰显示腮腺的占位病变,对肿瘤的定位准确,敏感性较高,可显示邻近脂肪带,周围组织界限、邻近骨质有无受侵,可作出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腮腺肿瘤影像诊断PPT成品

腮腺肿瘤影像诊断PPT成品
➢ 恶性肿瘤:较常见有恶性混合瘤 、粘液表皮 样癌、腺癌、腺泡细胞癌和乳头状囊腺癌等
腮腺混合瘤
➢ 是涎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70%,常见于30-50 岁青壮年,性别无差异,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软 组织肿块
➢ 病灶含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等多种上皮结构,间质 为不等量的粘液样和软骨样组织(多形性腺瘤)
强化
渐进性强化 快进快出强 不均匀强化 化
感谢观看
➢ 镜下观察:细胞排列呈索状或片状,可构成大小不 等的囊腔,有纤维组织、粘液组织及软骨样组织等 ,以粘液组织最为突出,偶可见钙化组织。
➢ 腮腺混合瘤一般具有完整结缔组织包膜;病理组织 学特点是组织像复杂且有多形性多中心起源。
影像学表现
CT
MRI
➢ 多位于浅叶,边缘清楚, 类圆形肿块,少数分叶状 ,分叶与肿瘤多中心生长 有关,边缘仍较清楚。
➢ 增强:肿块呈渐进性不均 匀强化
病例
病 理 : 双 侧 腮 腺 混 合 瘤
病例
病例
病例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 无痛性耳前肿块 ➢ 结合临床及发病部位与腺淋巴瘤鉴别
➢ 境界不清、中心坏死、分叶不规则、 颈部淋巴结肿大提示恶变
➢ 深叶需与咽旁肿瘤鉴别
腺淋巴瘤
➢ 发病仅次于混合瘤,占5%~10% ➢ 常见于50岁以上,男性多见,常为多发或双侧发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 需与良性肿瘤鉴别
➢ 良性形态规整,边缘清楚、轮廓光滑
➢ 恶性边缘不清,形态不规则,信号或 密度不均匀
鉴别诊断
年龄
单发与多发 囊变坏死 分布
多形性腺瘤 30-50y,女 性稍多 单侧单发 少 浅叶多见
腺淋巴瘤 大于50岁中 老年男性 多发 多 腮腺后下极

右侧腮腺腺混合瘤

右侧腮腺腺混合瘤

右侧腮腺腺混合瘤43岁女性,右侧颈部无痛性肿块一年余。

病理:右侧腮腺腺混合瘤影像描述:CT平扫示右腮腺肿块呈等、略低密度,强化扫描动脉期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延迟强化,强化较均匀。

讨论:腮腺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为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中年女性多见。

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

实际上是腮腺腺瘤,其中的粘液组织和软骨样组织都是由腺组织蜕变而成的。

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是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所形成,并非真性包膜。

腮腺混合瘤多为良性,但大约有1/4左右可发生恶变。

肿瘤生长缓慢,少有钙化,组织成分呈多样性。

,肿瘤90%位于腮腺浅叶,10%位于深叶。

发生于深叶的肿瘤可突入咽旁间隙,成为哑铃状,并使颈内动、静脉向内侧移位。

影像表现:1、平扫示病变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与肌肉相似,但高于腮腺;2、可见斑点状钙化,并认为钙化有助于诊断。

3、可见囊变、坏死和出血征象。

4、增强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为均一强化,囊性区不强化。

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较明显强化,呈持续性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弱于基底细胞腺瘤。

鉴别诊断:咽旁肿块:腮腺深叶混合瘤需与咽旁肿块鉴别。

前者与腮腺间无脂肪分界,咽旁间隙变窄或闭塞,多位于茎突前,将颈内动、静脉推向后内方;后者多数病变表现与前者相反。

Warthin瘤:见于老年男性,多有吸烟史,一般多发,双侧略多见,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增强后轻中度强化,强化均匀基底细胞腺瘤:一般位置较表浅,CT平扫呈稍高密度,增强动脉期即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但强化稍减低。

恶性腮腺混合瘤:包膜消失,呈浸润性生长,周边环形强化,可有肿大淋巴结。

------推广------版权申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腮腺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腮腺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腮腺腺淋巴瘤的 影像诊断与鉴别
诊断
概述
❖又名Warthin瘤或乳头状淋巴管囊腺瘤, 是腮腺第二常见的良性肿瘤,来源于腺 体内的淋巴结或残存于淋巴结构内的异 位涎腺组织。
影像学表现
• 好发于腮腺浅叶后下极;偶见于颌下腺、鼻咽及口唇。 • 多见于50岁以上高龄男性,与长期吸烟有关。 • CT:密度与肌肉接近,囊变是腺淋巴瘤一个特点。 • MR:T1WI低信号,T2WI多呈中等或稍高信号, 囊腔蛋白含量高时T1WI
及T2WI均呈高信号;因含大量的淋巴组织和蛋白囊腔,肿瘤 DWI高信号,ADC低信号。
• 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呈“快进快出” 的强化特点,“贴边血管” 或“包绕血管”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 50岁以上男性,双侧多见,男性,吸烟史。
❖ 浅叶下极。
❖ 周边囊变、血管贴边征,DWI明显受限,增强快进 快出。
结节和边缘显著强化; 部分病例动脉期可见纡曲强化的小血管影。
谢谢
鉴别诊断-多形性腺瘤
基底细胞腺瘤: • MR表现:实性区T1呈等或稍高信号,T2呈高或稍高信号,易囊变
(哪怕病灶很小都出现囊变),囊变区(多为片状或裂隙状)。 • T1呈低信号T2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实性区明显强化(部分实性
区强化不均匀),囊变区无强化;有包膜(大部包膜完整)。 • 动态曲线,多数为C型(速升平台型),部分为B型(速升下降
型)。 • ADC值介于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之间。
鉴别诊断-多形性腺瘤
• 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腮腺混合瘤。多见于40 岁左右。腮腺浅叶多见。
• 有包膜,3-6cm,囊变多位于中央,延迟强化(渐进性强化),如果出 现速升速降则为恶变。
鉴别诊断-肌上皮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3.恶性肿瘤



多位于深叶或骑跨深、浅叶, 无包膜,肿瘤边缘多毛糙, 侵犯咽旁间隙、破坏茎乳孔、 乳突骨质、浸润神经等 高级别恶性:信号不均匀, T1WI及T2WI以低信号或等 信号为主 低级别恶性:T1 WI呈低信 号,T2 WI呈高信号 增强:不均匀强化
VS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年龄 30-50y, 女性稍多 单发与多发 单侧单发 囊变坏死 少 恶性肿瘤 大于50岁 中老年多见 中老年男性 多发 多 多
腮腺混合瘤影像学诊断 (pleomarphit adenonm)
腮腺解剖

腮腺位于外耳道前下方, 上缘邻近颧弓、外耳道 和颞下颌关节,下缘平 下颌角,前邻咬肌、下 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 后邻乳突前缘及胸锁乳 突肌上部的前缘。
腮腺解剖
腮腺呈不规则楔形,底
向外,尖向内突向咽旁。 通常以下颌支后缘/下颌 后静脉或以穿过腮腺的面 神经丛平面为界,将腮腺 分为浅、深两部分。
浅部和深部的连接处为
峡部,位于下颌支后缘
腮腺MR解剖

腮腺为脂性腺体组织,在 T1、T2上均呈高信号。
下颌后静脉为点状流空。 面神经位于下颌后静脉外侧, 呈中等信号。

腮腺肿瘤分类
一、良性肿瘤: 二、恶性肿瘤: 多形性腺瘤(混合瘤) 黏液表皮样癌、 Warthin瘤-腺淋巴瘤 腺样囊性癌、 基底细胞腺瘤 腺泡细胞癌 管状腺瘤、肌上皮瘤
分布
浅叶多见
强化
腮腺后下极 多位于深叶 或骑跨深、 浅叶,边界 不清 渐进性强化 快进快出强 不均匀强化 化
腮腺混合瘤-小结
30-50y女性稍多,浅叶多见,界清,类圆形
CT平扫密度高于腮腺组织,密度较均匀
WI呈等、稍低信号; T2WI以高、稍高混杂信号为主;内见条状低 信号胶原纤维分隔或钙化灶; 增强:肿块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
2.肿瘤由含嗜酸性成分的上皮和 淋巴组织构成,细胞核密集; T2 WI呈等、低信号,并可见最 大径约数毫米至1---2 cm的囊变 区,囊腔内含蛋白或胶体成分。 3.增强扫描呈中度快速强化、快 速消退。
鉴别诊断:2.基底细胞腺瘤



50—60岁女性多见; CT/MR平扫均具备良性肿 瘤的一般特征,囊变较混合 瘤和腺淋巴瘤常见,实性部 分等密度; 动、静脉期均有显著持续强 化,静脉期强化程度明显高 于混合瘤和腺淋巴瘤
若腮腺肿块病史较长,当肿 瘤生长加速,边缘不清时, 应考虑有恶变可能。


腮腺混合瘤MR表现

T1 WI呈等、稍低信号;
T2WI以高、稍高混杂信号 为主;内见条状低信号胶原 纤维分隔或钙化灶; 增强:肿块呈渐进性不均匀 强化


鉴别诊断:1. Warthin瘤-腺淋巴瘤
1.腮腺浅叶后下极多见; >50岁中老年男性。
3.增强CT:渐进性强化为特征性改变(血供不丰富 可能) 早期:不均匀网格状、结节状轻度强化, 延迟:对比剂均匀性填充


腮腺混合瘤CT表现(2)

肿瘤边缘—可帮助良恶性鉴 别,良性者边缘清楚,无周 边侵润; 边界不清,有侵润征象者有 恶性可能。少部分腮腺混合 瘤不均匀膨胀性生长而呈分 叶状,其包膜可不完整,但 其大部分边缘仍较清晰锐利。
腮腺混合瘤--病理

病灶含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等多种上皮结构,间质 为不等量的粘液样和软骨样组织 (多形性腺瘤) 镜下观察:细胞排列呈索状或片状,可构成大小不 等的囊腔,有纤维组织、粘液组织及软骨样组织等, 以粘液组织最为突出,偶可见钙化组织。 腮腺混合瘤一般具有完整结缔组织包膜;病理组织 学特点是组织像复杂且有多形性多中心起源。
T1
谢谢大家!


腮腺混合瘤-临床表现
最常见良性肿瘤 中年
30-50岁 女性稍多于男性,肿瘤生长缓慢,单发 多以无意间发现耳下无痛性肿块就诊
腮腺混合瘤CT表现(1)

1. 多位于浅叶,边缘清楚,类圆形肿块,少数分叶 状,分叶与肿瘤多中心生长有关,边缘仍较清楚。 2.肿块密度一般高于腮腺,大部分密度较均匀,少 数不均匀低密度区——肿瘤囊变或粘液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