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高速软基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沿江高速公路软基路段施工监控技术方案

广东省航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岩土分公司

二OO七年七月

目录

1前言 (1)

2编制依据 (1)

3工程概况 (1)

3.1 工程地质条件 (1)

3.2 路基设计情况 (2)

4软基监控目的 (2)

5 软基监控方案设计 (3)

5.1 监测断面设置 (3)

5.2 监测工期与监测频率 (8)

5.3 监控程序 (8)

5.3.1 监控领导小组 (8)

5.3.2 对施工单位监测的指导 (9)

5.3.3 资料报送程序 (10)

5.3.4 监控程序 (13)

6 监控标准 (14)

6.1 稳定控制 (14)

6.2 卸载时机判断 (16)

7 监控实施组织 (19)

7.1 监测人员 (19)

7.2 拟投入的仪器设备 (20)

7.3 测点选择及埋设 (20)

7.4 保证精度的措施 (22)

7.5 测点仪器保护 (23)

7.6 安全措施 (23)

8预计提交资料 (24)

8.1 日常提交资料 (24)

8.2 监测报告 (24)

广东省沿江高速公路软基监控技术方案

1前言

广州西二环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绕城公路九江至小塘段)是京珠、同三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九江至横江段(35.589km)路基宽33.5m,横江至小塘段(5.962km)路基宽41.0m,计算行车速度100km/h。路线全长41.551km。建设起止时间为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工期2年。

本项目属珠江三角洲平原微丘区,沿线鱼塘、河流广泛分布,软土为本项目的主要不良地质体,沿线软土地段约26.42km,根据厚薄程度、分布状况均进行了相应的软土处理。本工程路基最大填土高度为10.5m,普遍填土高度为5~7m。路基稳定和工后沉降控制是本工程的技术难点,软基施工监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经。

建设单位对该工程的软基处理非常重视,除了施工单位的常规监控外,计划委托独立于施工单位的专业软基监测单位负责重点断面的施工监控。我司有幸受建设单位委托编制该工程重点断面软基监控方案。

2编制依据

1、《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九江至小塘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九江至小塘段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3、《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九江至小塘段第1-9合同段路基完善设计》

4、《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5、《工程测量规范》

3工程概况

3.1 工程地质条件

本项目软土主要以淤泥质亚粘土及淤泥质粘土为主,软塑~流塑状。软土主要分布在第1~9标段。沿线软土分布及主要指标见表1。

表1 沿线软土分布主要特征一览表

由此可见,本工程既有以淤泥质土为主的路段,也有以淤泥为主的路段,这两种路段长度基本相同。其中,性质最差的软土集中在三标、八标和九标,含水率超过60%,压缩系数也超过了1.3MPa-1。本工程软土厚度多在15m以内,软土最大深度为22.5m。

3.2 路基设计情况

路堤高度

大部分软基路段的涵洞、桥台路段采用复合地基处理。软土深度较小的采用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搅拌桩直径为0.5m,间距为;深度较大的路段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CFG桩直径0.4m,间距为。局部路段采用预制方桩处理。

其他路段采用袋装砂井排水固结处理。

软基路段工后沉降设计要求,桥台小于10cm,涵洞小于20cm,路基小于30cm。4软基监控目的

1、稳定性控制

通过沉降、侧向位移和孔压监测的综合分析,合理控制全线的填土速率,达到安全、快速填筑的目的。稳定性监控对路基稳定性较差的三标、八标和九标路段尤其重要。

2、确定卸载时机

通过对沉降、孔压资料的综合分析,分析地基固结状况,预测剩余沉降量,为确定结构物反开挖施工、路基卸载、路面结构施工的最佳时机提供依据。

3、确定沉降土方

本工程施工招标时土方未包定,因此沉降测量成为确定实际沉降土方的重要手段。

4、评价处理效果,为交工、竣工验收提供依据。

目前,质检部门主要以剩余沉降量(工后沉降)为依据进行交工验收、竣工验收时软基处理质量的评价。第三方可靠的监测资料可以用于软基效果评价和竣工验收之用。

5 软基监控方案设计

5.1 监测断面设置

本工程施工单位负责招标文件规定的普通监测断面(只包括表面沉降和边桩位移)监测。第三方监测负责重点监测断面监测。重点断面设置原则为:

1、设置在各段软土路堤中路堤稳定性最差或沉降最大的位置。

2、每段较长较大的软基路段设置一个重点监测断面。

3、每种软基处理方法至少设置一个重点监测断面。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初步确定8个重点监测断面(见表1),各类监测断面的监测内容、监测断面布置见表2和图1~图4。

表2监测断面分类及监测项目

A型重点监测断面主要布置在软土性质差、软土厚度大、填土高度大、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的路段。这些路段监测重点路基稳定控制和卸载时机确定,因此除布置3块表面沉降板外,还在路中线处设置1组孔隙水压力计(软土层内每3米埋设一只孔压计),在坡脚设置1孔测斜管(见图1),用于测试表面沉降、软土中孔隙水压力变化、侧向位移等。

B型重点监测断面主要布置在软土为淤泥质、采用复合地基+排水固结法处理的路段。该类路段监测重点是确定卸载时机,因此每个断面设置6块表面沉降板(桩顶和桩间土分别设置3块),路基中线布设1组孔隙水压力计(见图2),以便较准确地测定地基固结度和剩余沉降量。

C型重点监测断面主要布置在软土性质差、厚度大、填土高度大、采用复合地基+排水固结法处理的路段。根据广珠北的工程经验,这些路段不但需要确定卸载时机,而且仍然存在失稳的危险;复合地基+排水固结方案是广东省内首次大规模地应用,省外省内CFG桩应用毁誉各半,其主要原因是对桩土承担的荷载比例、桩的实际承载力(桩土差异沉降造成桩身存在负摩擦)了解不足,造成稳定控制、剩余沉降量预测不合理或不合理。因此,在C型断面的基础上,在路基坡脚增加1个测斜孔,在路中线附近设置了1组土压力盒(4个)和一根分层沉降管(见图3)。土压力盒分别设置在桩顶和桩间土上。

沉降板

孔隙水压力计

塑料排水板测斜管

图1 A型重点监测断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