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制度
人民医院手术室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人民医院手术室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94fe4296c175f0e7cd137ff.png)
人民医院手术室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1.为确保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性,对麻醉工作量较大的医院及三级甲等医院根据情况设置麻醉恢复室。
2.麻醉恢复室是临床麻醉工作的一部分,应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管理。
3.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
4.待患者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参照Steward 苏醒评分,必须达到4分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
5.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考虑转ICU,以免延误病情。
6.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由麻醉医师决定,麻醉专业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负责病情监测与诊治。
麻醉复苏室相关工作职责及制度
![麻醉复苏室相关工作职责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150397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1.png)
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制度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正规运作,大大提高了手术病人围麻醉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等候时间;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麻醉恢复室的工作人员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护士长应具体负责行政管理及仪器、物品、药品、消毒及护士的排班工作,日常监护及各种治疗工作由护士来完成; 麻醉恢复室病人一般常规检测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麻醉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1.全麻患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和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2.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麻醉恢复室护士长职责1.在麻醉科主任及总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本室的行政管理、护理工作;2.根据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出恢复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3.根据当天手术病人情况,进行弹性排班,科学分工、密切配合医生完成全麻病人恢复工作,必要时亲自参加;做好转、帮、带;4.以身作则、督促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要求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了解本室工作人员思想、工作、学习、关心她们的生活,遵守劳动纪律;5.组织安排护士的业务学习,指导进修、实习护士临床护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6.督促所属人员做好消毒工作,按规定进行空气和手的细菌培养,鉴定消毒效果;7.认真执行查对制定和交接班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8.负责麻醉科药品、耗材的请领工作,并定期检查急诊手术物品准备情况,检查毒、麻限剧药及贵重器械的管理工作并安排护士做好麻醉机及麻醉用品的消毒和保养工作;9.保持麻醉恢复室内整洁、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新鲜; 10.每月及时上报各种报表;恢复室护士职责1.麻醉恢复室护士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承担恢复室、药品器械室、麻醉门诊的护理工作,协助领取各种物品;2.做好呼吸、脉搏、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3.密切观察和处理呼吸道问题,掌握吸痰技术,观察病人的意识活动、术后出血等情况;安全而充分的进行术后止痛;4.帮助病人做肢体活动和深呼吸,必要时需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肌张力恢复情况及皮肤颜色并记录;5.管理所属麻醉科仪器的清洁、保养,定时、定人、护士长定时进行检查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三查、八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7.认真学习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8.指导实习护士和卫生员的工作;病人交接制度与手术室、与病房1.术后病人转至麻醉恢复室,必须由一名麻醉医生,一名手术室护士护送,做好交接工作,并由交接双方对病人情况评估;2.手术室护士与恢复室护士要对病人生命体征,实施手术名称、皮肤、静脉通道、随身物品等进行交接,并及时登记;3.病人离开恢复室送入病房必须由恢复室医生决定并符合以下条件:意识清楚,能够知道人、事、时、地、体温、呼吸速率、心律速率、血压、血氧饱和度都要维持在正常值以上;4.送入病房由病房护士与恢复室护士交接病人的皮肤颜色,呼吸循环系统,意识系统,血氧饱和度、静脉通路及随身物品,并进行记录方可离去;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因此,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2.严格执行麻醉恢复室管理规定;3.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一般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4.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5.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1全麻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合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2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6.恢复室在麻醉科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48d0f3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e.png)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目的: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
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正规运作,大大提高了手术病人围麻醉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等候时间,增加手术床位周转率。
范围:适用于麻醉科工作人员1 .麻醉后恢复室是对手术结束后的患者进行短时间严密观察和监护的场所,是保证患者麻醉后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
2 .麻醉恢复室由科主任领导,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值班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负责。
值班麻醉医师负责制定患者的监测、治疗计划,并与主管医师共同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 o麻醉科负责对麻醉复苏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
3 .麻醉恢复室主要接收全麻结束后尚未清醒,或呼吸通气功能恢复不全、循环功能不稳定的患者。
由麻醉医师决定患者入或出麻醉恢复室,并负责患者的病情监测与诊治。
麻醉恢复室入室范围(患者转入标准)为:3.1 全身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
3.2 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
3.3 神经阻滞麻醉后发生意外情况,或术中使用大量镇静镇痛药物、有迟发性抑制危险的患者。
3.4 特殊病情手术后需要在手术室环境暂时监测、治疗的患者。
4 .工作规范4.1 交接班患者进入复苏室,复苏室值班麻醉医师和负责该患者的麻醉医师交接班,包括病情、术中输液、输血及用药,检查手术伤口包扎情况、引流等。
保证静脉通道输液通畅。
4.2 循环呼吸系统监测继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
严密观察全麻术后患者的肌力、呼吸幅度和呼吸道通畅情况。
已拔除气管插管者,给以面罩或鼻导管吸氧。
未拔除气管导管者,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氧浓度、气道压,保证有效通气。
麻醉后恢复室工作制度
![麻醉后恢复室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9e4776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d.png)
麻醉后恢复室工作制度一、概述麻醉后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麻醉手术后患者过渡到完全苏醒的重要场所。
本制度旨在规范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流程,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工作原则1. 严格执行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2. 关注患者生理、心理需求,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3. 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4. 持续改进工作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三、工作内容1. 患者接收与转运(1)患者术后由手术室医护人员共同转运至麻醉后恢复室。
(2)确认患者身份,了解手术类型及术中情况。
(3)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
2. 患者监护(1)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2)观察患者意识恢复情况,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3)注意患者保暖,预防低体温。
3. 医疗护理操作(1)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吸氧、静脉输液、止痛等治疗。
(2)严格执行医嘱,确保药物安全使用。
(3)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并发症。
4. 心理护理(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关心患者需求。
(2)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3)提供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术后恢复过程。
5. 环境管理(1)保持麻醉后恢复室整洁、安静、舒适。
(2)合理布局,确保患者安全及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
6. 团队协作(1)加强与手术室、病房及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作。
(2)定期召开医护患沟通会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团队综合素质。
四、工作制度1. 严格执行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医疗护理服务。
2. 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3. 按时巡视患者,记录病情及护理措施执行情况。
4. 遵守医疗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5.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五、培训与考核1. 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2. 定期组织学习麻醉后恢复室相关知识,提升团队综合素质。
麻醉恢复室的管理
![麻醉恢复室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35f3ca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f.png)
包括简要病史,诊断,麻醉及手术方法,术中用药,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输液情况,麻醉药及拮抗药的使用情况及特殊情况的交接等)
常用药物
升压药、降压药。强心苷、抗心律失常药、利尿药。抗胆碱能药、抗胆碱酯酶药。中枢兴奋药及平喘药、镇静、镇痛及拮抗药。凝血药及抗凝药。激素、抗组织胺药。其它(包括50%GS、10%氯化钙或10%葡酸钙,5%碳酸氢钠,局部麻醉药和血浆代用品等)。
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05
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
06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可耐受的生命体征范围,转出计划。
麻醉后恢复评分表(Aldret)
下肢运动能力的评分
恢复室护士、主管医生一起(病情危重患者麻醉医生陪同)
Click to add a subtitle
PACU转出标准
麻醉医生与PACU工作人员的交接班内容
01
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时间及麻醉方法;
02
现病史和既往病史及治疗情况;
03
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04
03
使用保护性约束注意事项:
认真对患者进行评估;使用约束具后做好护理记录。
为患者实施约束时,尊重患者,并保护患者隐私。
使用约束带时肢体处于功能位,保证患者舒适安全。
定时检查约束部位血液循环情况并记录,防止不必要的损
谢谢观看
-04-
中枢神经系统标准:术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5s以上。呼吸系统标准: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发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钟,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的±20%并稳定30min以上;心律正常,ECG无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须用升压药。超过最后一次麻醉用药1小时;若用镇痛药应待药物作用高峰期过后转回原病房。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转出的病人苏醒评分必须达4分以上,特殊患者查血气分析正常后方能转出。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055c44a89eb172dec63b709.png)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制度
一、麻醉PACU入室标准
1、术后神志、呼吸和保护性反射未恢复正常的全麻病人,
2、术中病情不稳定的病人。
二、麻醉 PACU 出室标准
1、全麻患者Steward评分(见表1)>4分或Aldrete评分(表2)不低于9分方可转出恢复室;
2、凡术后在恢复室用过镇静剂、镇痛药的病人,用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方可转出恢复室;
3、如病情严重或出现呼吸并发症,仍需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呼吸支持或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三、麻醉PACU交接班制度
1、病人入PACU时,由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护送,二者承担麻醉复苏期间的管理。
并在麻醉恢复记录单上签字。
2、将病人转运至病房时,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应与手术者及病房护士进行血压、血氧饱和度、药品、物品、血液制品的交接及核对,并实施交接签字。
3、患者复苏时间超过1小时,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应将患者护送至ICU进一步观察治疗。
四、麻醉PACU气管导管拔管指征
1、神志恢复,循环系统功能稳定,肌松残留作用消失。
2、呼吸恢复良好,咳嗽,吞咽反射存在。
3、呼吸频率:成人14—20次/分,潮气量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双肺呼吸音无异常,脱离呼吸机无缺氧现象。
4、呼唤病人有反应:睁眼、皱眉、张口、摇头、举手等。
5、必要时查血气分析综合判断。
要求SpO2(吸空气时)达95%以上及PaCO235-45mmHg。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4b192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b.png)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一、工作职责1.麻醉恢复室负责麻醉患者的迅速恢复和临床监护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2.负责实施饮食管理、心理关怀和康复指导,加强患者的恢复与护理。
3.配合麻醉科进行各种麻醉技术的支持和辅助工作。
二、工作时间1.麻醉恢复室需要24小时运作,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得停止工作。
2.按照医院的规定,制定轮休制度,保证人员充足并确保工作质量。
三、人员配置1.根据麻醉恢复室的工作规模和患者数量,合理安排人员配置。
2.保证麻醉恢复室内设有合格的临床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
四、工作流程1.接收患者:对于接收的患者,要核对相关信息并进行初步评估,确保患者身体安全。
2.监测与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监测和治疗,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3.恢复指导:对麻醉恢复的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包括饮食、活动和心理护理等。
4.病情记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监测数据和治疗过程等,以便于医生查看。
5.工作交接:在交班时要进行详细的工作交接,确保患者的连续护理工作。
五、设备管理1.定期检查麻醉恢复室内的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作。
2.配合医院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维护和维修。
3.保证设备使用安全,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的消毒和清洁工作。
六、安全与卫生1.严格贯彻手卫生制度,做好个人和环境卫生管理。
2.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对工作中出现的不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3.确保麻醉恢复室内的消防设施齐全,进行定期消防演练。
七、患者隐私与机密保护1.麻醉恢复室工作人员要维护患者的隐私权和机密保护,严禁私下透露患者的隐私信息。
2.保护患者的隐私信息,如病历、检查结果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密处理。
总之,科学合理的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有效地开展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合理安排人员和设备、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可以提高麻醉恢复室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希望以上建议对于制定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有所帮助。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与规范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与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9fb744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9.png)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与规范一、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一)严格遵守各项规程制度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针对麻醉恢复室的特殊工作要求,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值班制度、急救制度、清洁消毒制度、护理管理制度等。
只有制度规范,才能保证人员行为规范。
2、落实手术室运行规程麻醉恢复室是与手术室相连的重要环节,需要与手术室严格衔接,对手术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和护理。
因此,麻醉恢复室应按照手术室运行规程,做好相关工作。
3、保证院内各科之间的协调配合麻醉恢复室是紧密联系手术室、病房等科室的重要部门,必须与其他科室密切配合,完成病人的转运和护理工作。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麻醉恢复室是一个对专业技术人员要求较高的部门,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需求应加强管理。
鼓励技术人员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专业水平。
2、严格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应做到严格,要求他们认真负责,严格遵守手术室各项工作规程和纪律,确保工作质量。
(三)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1、建立设备管理制度麻醉恢复室的设备是保证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对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
2、加强设备使用培训麻醉恢复室的工作需要借助各种设备进行,对于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加强设备的使用培训,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
(四)保障患者安全1、落实术前准备工作在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前,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核对患者信息、术前检查和准备相关设备等。
2、做好术后监测和护理患者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需要做好术后监测和护理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确保患者安全。
3、加强感染控制和预防麻醉恢复室是感染风险较高的部门,需要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麻醉恢复室管理规范(一)严格遵守工作纪律1、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麻醉恢复室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工作规定操作,不得擅自行动,确保工作的规范和有序。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729cd8c4028915f804dc267.png)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一、为确保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设置麻醉恢复室,科主任负责管理,人员构成至少包括一名主治以上医师(含主治)和一名或数名护理人员。
二、麻醉恢复室用于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的恢复。
三、转出麻醉恢复室标准:患者意识清醒,呼吸及肌力等恢复情况达到Steward 苏醒评分4分以上。
四、如遇到患者苏醒时间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转ICU,以免延误病情。
五、由麻醉医师决定患者入或出麻醉恢复室,并负责患者的病情监测与诊治。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7c83b1eaaea998fcc220e55.png)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1目的确定麻醉恢复室的工作流程,对麻醉复苏病人实施规范化管理,确保病人安全。
2范围适用于麻醉恢复室对术后病人的入室、监测和出室管理。
3要求3.1物资准备3.1.1麻醉医师开始工作时首先检查抢救物资及麻醉机备用状态,并填写《恢复室麻醉设备检查表》。
护士清点恢复室接班物资,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并填写《恢复室护理物资检查表》。
3.1.2每日常规准备抢救药品:阿托品0.5mg加NS至5ml (0.1mg/ml)司可林100mg加NS至10ml (10mg/ml)配置好的药品保存2小时,每2小时之后需重新抽取3.2病人交接3.2.1入室病人交接(由手术麻醉医生和恢复室麻醉医生交接)3.2.1.1病人手术过程中情况交接,包括:A)麻醉情况:气管插管情况、术中用药、生命体征情况。
B)手术情况:手术部位、手术名称、各种留置管道情况。
C)出入量:输出液体情况,失血、失液情况。
3.2.1.2其他情况交接,包括A)既往病史、各器官系统功能情况。
B)病人皮肤情况。
C)随身带入的物品情况(如病历、X片、CT片、衣服等)。
3.2.2出室叫交接(由恢复室护士和病房或ICU护士交接)复苏病人出室时与病房或ICU交接病人一下情况:a)病人呼吸功能道情况b)病人生命体征c)各种留置管道情况d)病人皮肤情况e)液体情况3.3恢复室复苏病人监测3.3.1所有进入恢复室的病人必须用心电监护仪监测ECG、BP、RR、SPO2,记录为Omin----Q15min----Q30min----Q1h(平稳后改时间间隔),特殊病人必须监测体温。
3.3.2观察意识状态、瞳孔3.3.3严密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呼吸频率,节律,呼吸动度,颜面与口唇颜色,鼾音,保持呼吸道畅通。
麻醉未醒的病人头稍后仰偏向一侧,儿童或婴幼儿应在肩下垫枕,保持头后仰。
3.3.4 保持病人身上留置的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观察记录各种引流液的量、色、性等。
3.3.5保持病人身上的伤口敷料完好,严密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b1ac42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7.png)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条麻醉恢复室是手术结束后继续观察病情、预防和处理麻醉后近期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场所。
第二条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
第三条麻醉恢复室应在护理部领导下,麻醉科主任的指导下,由护士长或组长负责护理管理工作,护士对术后恢复期的患者进行观察,监测和护理。
第四条严格执行医院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技术操作规程等,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第五条麻醉恢复室护士应经过专业培训,按麻醉科医师的医嘱进行病情监测与诊治。
第六条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定时测量动脉氧饱和度、血压、体温、脉搏、心电图、呼吸,并及时记录。
第七条当患者清醒后,生命体征及主要器官功能稳定、Steward苏醒评分达到4分后,由麻醉医师决定是否让其离开麻醉恢复室。
第八条严格落实交接制度。
患者入、出麻醉恢复室时均应核对患者身份,做好患者病情、药品及物品等交接。
第九条麻醉恢复室各种仪器、设备等物品均应完好无损并处于备用状态。
第十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麻醉药品,精神类药品及抢救药品的安全管理,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补充和记录。
第十一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做好麻醉耗材管理,建立麻醉耗材出入库使用台账。
第十二条专人负责麻醉恢复室相关质量指标数据的收集,按要求及时上报并持续改进。
(最新)医院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最新)医院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87766d1ddccda38366baf00.png)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1.麻醉恢复室(PACU)是麻醉科实施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麻醉科实行岗位责任制管理的重点之一。
其主要职责是保证麻醉后的病人能安全返回病房。
2.麻醉科主任负责PACU的组织领导工作,并负责安排麻醉医师和护理人员共同承担PACU的日常医疗和管理工作。
3.PACU应配备专职护士,从事PACU病人的监测和护理工作。
4.全麻者、硬膜外麻醉平面在T5以上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由施行麻醉的医师护送至PACU观察。
对隔离病人的消毒隔离工作,参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执行。
5.施行麻醉的医师应向PACU医师、护士交接下列内容:
(1)麻醉方法、手术名称。
(2)术前存在和术中出现的特殊情况。
(3)术中病情变化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防范措施。
(4)建议麻醉及手术后即时医嘱。
6.PACU护士须常规检查药品、器械用具,要求药品齐全、器械功能完好。
7.病人进入PACU后,PACU医师应即刻观察和施行各项监测并记录,与施行麻醉医师共同按照恢复室病人评分标准
2。
麻醉与恢复室管理制度
![麻醉与恢复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5d5cb8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a.png)
麻醉与恢复室管理制度1. 前言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医院麻醉与恢复室的运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病愈,维护医院的良好声誉。
2. 负责人岗位职责2.1 麻醉与恢复室负责人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负责整个麻醉与恢复室的运营管理。
2.2 负责人应定期订立和更新麻醉与恢复室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2.3 负责人应组织开展麻醉与恢复室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专业本领和服务质量。
2.4 负责人应定期检查麻醉与恢复室的设备设施,并及时维护和修理和更换不符合要求的设备。
3. 麻醉与恢复室设施要求3.1 麻醉与恢复室应设有充分的空气流通设备和灭火设备,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3.2 麻醉与恢复室应配置符合安全要求的麻醉设备和监护设备,并定期进行漏电检测和校准。
3.3 麻醉与恢复室的床位和适量的隔离区域应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4. 麻醉与恢复室工作流程4.1 患者入室前: 4.1.1 临时麻醉医嘱的执行要求:—麻醉医师应核实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确认医嘱是否准确无误。
—护士应核实麻醉所需药物的准备情况,并记录药物的使用和剩余量。
4.1.2麻醉医师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解释麻醉的目的、过程和风险,并征得其同意。
4.1.3 麻醉医师应对患者进行麻醉术前评估,包含查体、病历批阅和特殊检查等。
4.2 患者入室后: 4.2.1 麻醉医师应准确记录患者相关信息,包含麻醉医嘱、麻醉开始和结束时间、药物使用情况等。
4.2.2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4.2.3 麻醉医师应依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剂量,并监测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4.3 患者出室前: 4.3.1 麻醉医师应结束麻醉,确保患者渐渐清醒,并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麻醉效果。
4.3.2 护士应监护患者直至其完全清醒,并供应必需的病愈护理。
4.3.3 麻醉医师应向患者及家属供应术后注意事项和麻醉效果的解释,并解答相关问题。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2157cc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b.png)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的工作人员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
护士长应具体负责行政管理及仪器、物品、药品、消毒及护士的排班工作,日常监护及各种治疗工作由护士来完成。
麻醉恢复室病人一般常规检测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麻醉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
1、全麻患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和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
2、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麻醉复苏室各种制度
![麻醉复苏室各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355306fa98271fe910ef962.png)
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制度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
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正规运作,大大提高了手术病人围麻醉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等候时间,增加手术床位周转率。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麻醉恢复室的工作人员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
护士长应具体负责行政管理及仪器、物品、药品、消毒及护士的排班工作,日常监护及各种治疗工作由护士来完成。
麻醉恢复室病人一般常规检测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麻醉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1.全麻患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和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
2.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麻醉恢复室护士长职责1.在麻醉科主任及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室的行政管理、护理工作。
2.根据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出恢复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3.根据当天手术病人情况,进行弹性排班,科学分工、密切配合医生完成全麻病人恢复工作,必要时亲自参加。
做好转、帮、带。
4.以身作则、督促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要求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了解本室工作人员思想、工作、学习、关心她们的生活,遵守劳动纪律。
5.组织安排护士的业务学习,指导进修、实习护士临床护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6.督促所属人员做好消毒工作,按规定进行空气和手的细菌培养,鉴定消毒效果。
7.认真执行查对制定和交接班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
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正规运作,大大提高了手术病人围麻醉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等候时间,增加手术床位周转率。
麻醉复苏室的工作制度
一、概述
麻醉复苏室(recovery room)又称为麻醉复苏室(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
复苏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监护病房的指征。
二、麻醉复苏室的基本任务是
1.手术室中当日全麻病人未苏醒,部位麻醉术后未清醒者和意外部位麻醉可能影响生命者,直至病人清醒且无生命危险。
2.监护和治疗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紊乱。
3.患者苏醒后无异常,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疗则进入监护病房。
三、收治标准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四、工作程序
1.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复苏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
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2.病人由手术室转往复苏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3.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
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扶助或控制呼吸。
3.麻醉科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时间及麻醉方法。
(2)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
(3)麻醉用药。
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4)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5)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
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
(6)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可耐受的生命体征范围,转出计划。
4.值班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
5.至少每15min测定并记录1次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合度、呼吸频率及神志恢复情况,以判断恢复程度和速度。
对于恢复缓慢者应进行治疗,如残余肌松药或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等。
6.当病人达到转出标准后或需要送往监护病房继续治疗,应详细记录各种检查结果,将病人及所有病历记录送到普通病房或监护病房。
五、转出标准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
术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
2.呼吸系统标准。
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喇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12~30/min,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
3.循环系统标准。
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的±20%并稳定30min 以上;心律正常,ECG地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
4.椎管内麻醉后,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须用升压药。
3
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麻醉恢复室护士长职责
1.在麻醉科主任及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室的行政管理、护理工作。
2.根据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出恢复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3.根据当天手术病人情况,进行弹性排班,科学分工、密切配合医生完成全麻病人恢复工作,必要时亲自参加。
做好转、帮、带。
4.以身作则、督促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要求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了解本室工作人员思想、工作、学习、关心她们的生活,遵守劳动纪律。
5.组织安排护士的业务学习,指导进修、实习护士临床护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6.督促所属人员做好消毒工作,按规定进行空气和手的细菌培养,鉴定消毒效果。
7.认真执行查对制定和交接班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8.负责麻醉科药品、耗材的请领工作,并定期检查急诊手术物品准备情况,检查毒、麻限剧药及贵重器械的管理工作并安排护士做好麻醉机及麻醉用品的消毒和保养工作。
9.保持麻醉恢复室内整洁、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新鲜。
病人交接制度(与手术室、与病房)
1.术后病人转至麻醉恢复室,必须由一名麻醉医生,一名手术室护士护送,做好交接工作,并由交接双方对病人情况评估。
2.手术室护士与恢复室护士要对病人生命体征,实施手术名称、皮肤、静脉通道、随身物品等进行交接,并及时登记。
3.病人离开恢复室送入病房必须由恢复室医生决定并符合以下条件:意识清楚,能够知道人、事、时、地、体温、呼吸速率、心律速率、血压、血中氧气的浓度都要维持在正常值以上。
4.送入病房由病房护士与恢复室护士交接病人的皮肤颜色,呼吸循环系统,意识系统,血氧饱和度、静脉通路及随身物品,并进行记录方可离去。
外来人员参观制度
1.外来人员由医院医务科统一安排,科室专人负责。
2.外来人员必须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
3.外来人员进出手术室必须服从手术室护士长的统一安排和管理,着装整洁,按规定时间完成参观任务,不得长时间逗留在手术室内,以便影响正常工作的运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