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工作量核算和薪酬管理制度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师工作量核算和薪酬管理制度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高校教师工作量核算和薪酬管理制度研究
所谓教师工作量,就是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以及其他职责范围内所承担的相关工作,以一定的尺度来衡量相应的工作量。高校通过对工作量的审核,来完成对教师的年度考核,从而为教师提供相应的薪酬。为了提高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激发他们进行科研及课题开发研究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完善薪酬管理制度便成为重中之重。
各高校的教师工作核算和薪酬管理制度都不尽相同,根据各自的特性,制定最适合本校的工作量计算办法,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能为学校注入不少新鲜血液,增添活力。本文通过对某民办高职院校的工作量计算办法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进一步设定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的参数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高校应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高校的“三大职能”是开展
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这使得高校教师工作具有多样性。
首先,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教书育人仍然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教学工作是其首要工作。其次,科研也是高校教师所必备的工作内容,通过发表与所教学科相关的论文、课题,来达到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目的。再次,社会服务工作也很关键。教师需不定期地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及企业进行观摩实习,从而使学生实现与企业之间的无缝连接。最后,归纳总结,高校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参数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的科研工作、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以及教师的职称(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二、高校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
1.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种授课方式,针对这
种课程,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大同小异,主要参照各位教师的实际上课课时数,以“课时”为主要计算单位,当然中间会存在一些停调课的情况。若涉及停课未补的情况,需扣除相应的课时数,以实际上课数量为准。在核算过程中,系数的设定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德育课、体育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是所有学生在大一阶段必须修满的课
程,因此,为了节省时间及开支,合班上课、大班化教学是这类课程的主要方式。然而,专业课是各系部独立开设的课程,主要以小班化教学为主,因此学生人数肯定比公共基础课少,所以,系数根据人数的变化也会存在相应的区别。根据对某高校的研究,公共课的上课人数需一个班达到100人以上,方可有系数。计算方法是:(人数+100)/200。而专业课的人数只要超过60人,便可乘以系数,计算方法是:(人数+40)/100。
然而,由于课程之间存在差异性,公共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后工作量也不同,相对而言,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的课后作业的批改量比较繁重,班级人数多,作业量大,因此学校会给这两门课的老师的作业批改提供补贴,使得教师们能够善始善终,做好课后的辅导与答疑工作。
当然,也不得不考虑法定劳动时间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对某高职院校的了解,他们的班级分为普通班和校企合作班。所谓校企合作班,就是针对希望积累实战经验的学生特别开设的班级,这类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期间,会不定期地去企业操作实习,因而必然会耽误学校里的理论课程学习。在他们企业实习结束后,各专业课的老师会针对这些学生以合班形式补课,为了与普通班学生的课程进度保持一致,老师会更多地利用课后甚
至是晚自习的时间为他们补习,而这部分时间就不属于法定劳动时间,而学校为了保障每个班级课程学习的稳步推进,也会相应地给这部分老师多一点工作量补贴。
2.校内、校外实训课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校内、校外实训课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通常会在大二或者大
三的时候进行,这种集中实训主要是以整周上课的形式进行,一个班级的人数控制在20~30人,因此,这类课程便不能以课时数为计算单位。笔者通过对某民办高校的调查研究,得出计算工作量的计算公式为0.65×人数×周数,一般周数都为1~2周。
3.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大学三年级的下学期,每个学生都会完成一项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由其专业课老师带领,因此,专业课老师也会获得相应的工作量补贴。针对某高职院校的开设方式,由于毕业论文安排7周进行,而毕业设计安排1周时间进行,所以计算公式为0 .55×人数×周数,根据周数和人数的不同,区别核算。
4.管理机房、实验室的超工作量计算方法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发达,数字化教学已经在高校得到普遍应用,为了更好地推行这一教学模式,机房、实验室管理也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包括使用、维护、维修等方面,都需要专业人员去完成,这一项任务就主要交给专职上课老师来完成。某民办高校的机房和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将机房和实验室分成A、B、C三个等级,A级教室的周使用率达到50%及以上时,补贴每位管理教师每周2课时的超工作量;B级教室的周使用率达到20%及以上时,补贴每位管理教师每周1课时的超工作量;C 级教室的周使用率在20%以下时,则不予补贴。这一规定就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根据教室的使用率区别核算,更加有说服力,也可充分调动老师管理机房的积极性。
5.科研的超工作量计算
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中除了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只有不断发展科研,开发新的课题项目,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了大力鼓励教师开展科研项目,每年学校都会给各系部的老师们定指标、下任务,当然,教师们都会积极配合院级领导的安排,每年的科研项目都会超出预算标准。针对超出的部分,学校仍然给予超额奖励时,会激发教师们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也会为学校的发展增添更多活力。
教师的工作量是教师劳动价值的体现,因此,正确地核算教师的工作量,合理地对教师的薪酬进行管理,是每个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根据岗位的特殊性,针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办法,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精确的评价及计算,并给予相对应的薪酬,不仅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工作原则,也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办事原则,充分调动了各位老师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及社会服务工作中的积极性,使其劳动价值实现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