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唑利巴韦林达菲等毒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唑利巴韦林达菲等毒副作用

布洛芬片

消化道症状出现于16%长期服用者,包括消化不良、胃烧灼感、胃痛等,停药上述症状消失。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晕眩,耳鸣少见,出现在1%-3%的患者。有些患者可发生肾功能不全,多发生在有潜在性肾病变者。

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也要禁用利巴韦林,因为其不良反应过大。

利巴韦林有众多不良反应,最为突出的为溶血性贫血,还有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利巴韦林可能会导致流产,因此在妊娠用药分级中属于X

级,即禁用于孕妇以及孕妇的男性配偶。由于身体清除最少要6个月,所以男女服用过利巴韦林6个月之后才能怀孕。治疗丙肝时,患者往往要连续几个月服用利巴韦林,出现溶血性贫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几率更大。

伴随有贫血的患者服用本品,引起致命或非致命的心肌损害,故具有心脏病史或明显的心脏病症状患者,不可使用利巴韦林,截至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有关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报告共8600余例,涉及不良反应26000余例次;

利巴韦林(又称病毒唑)不适用儿童手足口病和病毒性感冒。

根据北京儿童医院对医院里2007年下半年的门诊处方抽样分析,12.82%的处方里含有利巴韦林,其中超过81.17%是针剂,将近70%是用于3岁以下的孩子,同时合用抗菌药的占85.80%。

在美国,片剂的利巴韦林用于治疗3岁以上慢性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雾化剂则用于治疗住院婴幼儿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而欧洲药品评估局(EMEA)目前批准的利巴韦林制剂仅有片剂,用于慢性丙型肝炎。在我国,利巴韦林的剂型过多,包括口服片、滴剂、颗粒剂、胶囊、喷雾剂等。

并非抗病毒的良药

利巴韦林的适应证只有两种,“其一是用于腺病毒性肺炎的早期

治疗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和支气管炎;其二是丙肝,但必须强调的是,治疗丙肝时,利巴韦林要与干扰素一起使用。

国内大概有一两百家药厂在生产利巴韦林,不同厂家的说明书中对于利巴韦林描述的适应证也不尽相同。甚至很多说明书将利巴韦林适应证中的合胞病毒去掉,只提及适用于病毒感染。利巴韦林说明书混乱,被人误解甚至滥用。

国外已经淘汰的含有氨基比林的退热针,曾经被广泛使用,后来发现会有很严重不良反应,例如:B细胞缺乏、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在国内还没有淘汰,请家长记住氨基比林这个名字。

沙星类的药物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抗生素,例如氟哌酸,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片等用于复杂感染没有问题,但是对于鼻窦炎,支气管炎,单纯的尿路感染有其他药物可以选择的话,那么如果有其他药物可以替代的时候,就不要用。因为它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肌腱关节的损伤、神志的改变,人用了之后糊涂,产生幻觉。

2012年3月9日,加拿大卫生部发布信息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适用于治疗成年患者由敏感菌株引起的各种细菌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和尿路感染。同时警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重症肌无力恶化风险。

2013年7月,加拿大卫生部于发布信息,警示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与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2013年8月15日,美国警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可逆转的神经损害风险并修改产品说明书。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8期警惕头孢拉定导致血尿

1、儿童患者发病率高。

3.用药至发生血尿的时间短,多数为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最长不超过2周,以速发型为主。

4.静脉给药导致血尿的可能性更大。

5.发生血尿的同时,伴有部分肾外表现,如:皮疹、发热、腹痛

等。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59期) 关注头孢唑林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尼美舒利属于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近年来,全球已有多起与应用尼美舒利有关的重度肝脏损害的不良反应报道,结合这些不良反应,此药目前禁止用于退烧药使用,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只作为二线的抗炎镇痛药使用,即在至少一种其他抗炎药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仅限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的疼痛、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

去痛片、APC片、氨非咖片(PPC片)

这三类药物中含有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成分。1922年至1934年,氨基比林作为一种新型的退烧药流行于欧洲、美国。但使用过程中陆续发现服用此药的病人发生了口腔炎、咽喉痛等症状,后经化验发现病人粒细胞减少,证明了氨基比林能引起严重的粒细胞减少症,导致免疫力下降,并引发各种感染。1938年,美国决定把氨基比林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在丹麦,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完全禁用该药。而现行的美国药典(USP34-NF29)、欧洲药典(EP6.0)、日本药局方JP16已经查找不到此药。非那西丁也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退烧药。1953年后,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瑞士、西德等国家发现肾脏病人大量增加。调查后证实这种肾病增加主要是服用非那西丁所致,这些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禁止含非那西丁药物出售后,这类肾病患者的数量明显下降。

氨基比林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要说安乃近、去痛片、安痛定这些药名,2013 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香港“维C 银翘片”事件,正是因为该产品被检测出含有被香港禁用的西药成分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正是由于氨基比林类药物会引起这么多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这类药物在全球30 多个国家就已经被禁用了。目前,氨基比林作为单方制剂已于1982 年被我国卫生部门宣布淘汰,但是含有氨基比林的复方制剂却仍在我国的临床治疗中使用,

加拿大警示孟鲁司特钠导致的精神科不良反应

日本警示孟鲁司特钠的血小板减少风险

达菲 -不良反应

主要的不良反应显示为消化道的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其次是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支气管炎、咳嗽等,此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眩晕、头痛、失眠、疲劳等。

2004年1月,FDA还发出对于奥司他韦的消费警讯,声称由于1岁以内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奥司他韦应用于幼儿可能造成脑内药物浓度过高,形成潜在的安全问题。

2005年,有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青少年服用达菲(奥斯他韦)后自杀并有精神异常反应。此后日本先后报道数十例此类不良反应,此后世界各地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引起公众关注。

2007年3月21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宣布,将要求罗氏在达菲(奥司他韦)包装上加注警语告知有上述不良反应,并呼吁十岁以上的未成年者:若曾有行为异常及跌倒病史,“原则上避免使用。”

死亡概率

2012年1月,日本非盈利机构“医药警戒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称,抗流感药物达菲可能导致患者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其副作用比另1种流感治疗药物扎那米韦强烈得多。

在服用了达菲的119名死亡患者中,有38人在服药12小时之内出现重症状态或死亡,而服用了扎那米韦(别名瑞乐砂)的15名死亡患者中,没有人是在12小时之内症状恶化的。

2017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声明,要求所有用于MRI的GBCA添加钆沉积的黑框警告,采取相关安全措施。在最新声明中,FDA指出,卫生健康专业人员在对钆沉积高风险人群使用钆对比剂时,应充分考虑每种对比剂在体内沉积的特点。线性GBCA比大环类GBCA导致的钆沉积现象更多。

几乎所有抗癫痫药物(AEDs)都有特异体质不良反应的报道。主要有皮肤损害、严重的肝毒性、血液系统损害。

苯巴比妥的镇静作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引起的头晕、复视、共济失调等与剂量有关。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尽可能不要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