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护理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临床护理的基本技能,例如无菌技能、生命体征测量技能、导尿术等。

2. 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主要的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

3. 学生能够针对具体的疾病治疗和护理情境,实施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

4. 学生能够应用人文关怀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展现评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和临床护理决策的能力,有效进行护患沟通。

同时,该课程设计思路将护生能力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部分:临床基础技能、临床专科技能和综合临床护理能力。

根据这些目标,设计护理案例,体现临床护理知识技能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课程的架构由三个模块组成。

第一个模块的内容以熟悉和适应护理常规工作情景为目的,包括出入院的护理、医嘱的处理、给药护理和生活护理;第二个模块以训练学生处理具有专科特色的情景为主;第三个模块着重训练学生处理复杂临床突发事件及护理危重症患者的能力。

此外,课程还遵循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合理安排实训顺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同学校、不同课程设置下具体的课程培养目标可能会有所不同。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集护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人文精神于一体,是在学生具备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为学习临床护理课程打基础的衔接课程,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

是护士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为满足个体、家庭和社区基本需要所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护士执业考试四个考试单元(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中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考试项目。

《护理学基础》是临床护理和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贯穿于护理对象对健康需求的始终。

课程内容按工作过程进行整合、序化,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条件,在真实或仿真环境中,按照临床护理工作岗位进行训练,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每项技能中强调职业素养的养成,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和照顾护理对象的综合能力。

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临床实践环节,帮助学生认识作为一名护士的自身价值,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专业态度,发展护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的护理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与技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为学习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各临床护理课程,及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

(一)知识能力1.描述基础护理技术中的主要概念。

2.解释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

3.能阐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运用护理基本知识,联系实际,应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中。

4.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查对制度、节力原则、限度隔离制度。

(二)职业能力1.熟练掌握生命体征的测量、各种铺床法、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各种注射法及药物过敏试验、静脉输液、导尿术、心肺复苏等操作。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该门课程总学108学时。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刖言 (一)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 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 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 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 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 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 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 病人的护理需求。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 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该门课程总学108学时。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护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集合,是护理实践的基础。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和统一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保证护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系统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包括护理学的定义、范畴、发展历程、理论基础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健康评估与护理诊断。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健康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健康史采集、健康风险评估等内容,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

三、基础护理技能。

包括基本护理技能、常见疾病护理技能、急救技能等内容,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如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安全转移、卧床护理等。

四、药物知识和药物管理。

学生需要学习常见药物的分类、作用、不良反应、使用方法等知识,以及药物的计算、给药途径、药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五、感染控制。

学生需要学习感染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隔离原则、洗手消毒等内容,以及掌握感染控制的基本技能。

六、伦理与法律。

学生需要学习护理伦理、护理法律、患者权利保护等内容,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七、心理护理。

学生需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评估、心理支持、心理危机干预等内容,以及掌握基本的心理护理技能。

八、护理信息管理。

学生需要学习护理记录的原则和方法、护理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等内容,使其具备良好的护理信息管理能力。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和统一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保证护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系统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学校和教师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学生应认真学习,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护理技术的课程标准

护理技术的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标准一、本课程教学目标概述《基础护理技术》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基于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对应护理岗位能力需求、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等岗位必需的常用护理能力。

二、本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护理专业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满足护理岗位及岗位(群)任职要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临床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毕业时参加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能在各级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

常用护理技能是护理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石,是连接专业通用能力和专科护理技能之间的桥梁,涵盖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岗位最常用的技术,在整个任务引领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常用护理技能,将无法完成各种临床专科技能学习。

学生只有经过规范的《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学习,才能胜任不同护理岗位常见的护理工作。

三、本课程培养目标(一)能力目标:1.具备规范应用基础护理技术的能力。

2.具有无菌意识,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3.具备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通过《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获得关于铺床、搬运患者、测量生命体征、书写医疗文件、规范给药、注射法、静脉输液与输血、胃肠道护理、泌尿道护理、氧气吸入、吸痰、临终护理等22个项目的知识。

(三)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操作习惯与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与细心。

(四)终极目标:具备临床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岗位必备的《基础护理技术》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毕业时参加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胜任临床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等岗位最常见的护理工作。

五、教学进度及学时安排《基础护理技术》在第二、第三学期开课,第二学期主要学习入院护理和用药护理,第三学期主要学习生活护理、专项护理、出院护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和目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提高其护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掌握护理过程、护理技术和护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护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护理学的定义、范畴和基本原则,讲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引导学生对护理学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2. 护理过程:介绍护理过程的基本概念、步骤和内容,培养学生进行系统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和评价护理效果的能力。

3. 护理技术:介绍常见的基础护理技术,包括体温测量、血压测量、心肺复苏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4. 护理管理:介绍护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人员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培养学生具备组织、协调和领导护理团队的能力。

5. 护理伦理学:介绍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护理伦理规范,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知识。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模拟和临床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的能力。

3. 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与护理学相关的论文,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

四、考核方式和标准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40%。

4. 通过该课程的要求:平时成绩需达到60分以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需达到60分以上。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1. 主教材:《护理学基础》(第三版),作者:李晓红。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该门课程总学 108学时。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XXX学院《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专业:教学承担单位:执笔人:审定人:制定日期:修订日期:二〇一X年X月《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标准本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护士执业资格证考核大纲、医院临床需求,再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编制。

1. 课程性质《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集自然科学、医学科学、社会与人文科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理论知识丰富、临床实践性强,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等学科领域。

它是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今后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课程。

345678910五、教学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考核法、情景模拟演练法。

2113. 师资要求:本课程需要教师具备本科或以上学历,并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以便解决教学、实践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同时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良好的知识传导能力和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护理行业的临床实践经历或经验,具备善于实践并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自身优势,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能力、实践能力。

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爱心,对学生负责,为学生解决学业上、心理上的问题。

通过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以及示范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自如,提高专业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六、课程资源1.教材选用与编写(含实训指导书)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张连辉和邓翠珍主编的《基础护理学》,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由本校老师编著的《基础护理实训指导书》2.参考资料《基础护理学》十三五规划本科教材《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卫版《护士资格考试历年真题》人卫版3.网络资源12爱课堂教学视频、中国大学MOOC、百度教学视频七、考核方式总成绩=线上平时成绩30%+线上测验成绩30%+线下测验成绩40%考核标准:(一)线上平时成绩30%,按百分制计算,六十分增减扣分项:1.签到,少签一次扣5分2.课间活动少做或乱做扣5分。

基础护理学课程实用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实用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标准所属系部:护理系适用专业:护理专业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二)能力目标1.能规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容、要求及教学设计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护理工作岗位要求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护士执业职格考试大纲,以优质教材为蓝本,在此基础上编写《基础护理技术》讲义。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所属系部:护理学院课程类型:护理专业课适用专业:护理本科学(四年制)课程学时:162学时(理论学时:81,实践学时:81)二、课程描述《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专业必修课,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能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意义,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2.能系统全面地描述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3.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4.全面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5.了解国内外护理学最新发展状况及有关知识获取途径。

能力目标1. 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对操作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2. 能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提供适合患者身心需要的整体护理;3. 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心理护理的能力;4.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具备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能力;5. 运用所学知识,发展独立思考、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1. 确立积极的专业态度、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级职业情感;2.养成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吃苦耐劳、严谨慎独的系统性思维能力;3. 培养较高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素养及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4. 树立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与同情心,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5. 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奉献精神;6. 具备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理念。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考核本课程过程考核(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阶段测验、案例讨论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综合而成)占总成绩的20%,实践考核(采用技能操作考核形成,依据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形式,根据试题的参考答案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50%。

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三年大专护理专业授课系(部):护理系一、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护理》的补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任选课程。

本课程以护士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临床护理技能为导向,内容包括护理学专业必修课程《基础护理技术》的实习实训内容,针对护理专业特点选取护理专业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通过集中演练强化技能水平,强化护理专业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同时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已学内容,使学生尽早进入角色,拉近学生与岗位的距离。

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在各医院的招聘考试中,本课程内容都占有很大的比例。

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发挥。

也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和稳定、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课程设计思路课程依据护理职业临床护理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和国家护士执业标准而设置,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护理程序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完成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课程突出对学生操作技能及职业能力的训练,操作技术的选取紧紧围绕临床护理岗位的需要来进行,充分融合相关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项目设计按照护理工作流程来进行,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内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训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和终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巩固各项基础护理操作,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水平。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规律,提高护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2. 技能目标:具备基本的临床护理技能,包括观察病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等;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素质目标: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护理学基本理论: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护理学基本概念等。

2. 临床常见疾病的护理: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

3. 护理技能操作:包括基础护理技能,如生命体征监测、给药、输液、输血等;以及专科护理技能,如手术前后的护理、分娩室护理、新生儿护理等。

4. 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 评估方式:通过课堂表现、操作考核、理论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评估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技能熟练程度和素质表现等方面。

五、教学条件与支持1. 师资队伍: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2. 实验设备:学校应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

3. 教材选用: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前沿性。

《基础护理学》人卫版课程标准sqyz

《基础护理学》人卫版课程标准sqyz

《基础护理学》人卫版课程标准sqyz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及代码中文名称:《基础护理学》英文名称:《Basic Nursing》课程代码:630201 (二)学时及适用对象课程总计 136 学时,其中理论课 56 学时,实验课 80 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三年制护理专业。

(三)课程的地位及性质基础护理学(basic nursing)是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现代护理教育中一门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护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学会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并能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卫生保健指导和各项护理操作中,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教学中应突出理论基础、技术操作,并贯穿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增强护理工作中的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职业修养及初步的沟通能力。

(四)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教学根据《基础护理学》的特点及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基本原则包括:1.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积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已学的知识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合用专业:护理专业学时: 164学分: 10开课学期:第二、三、四学期第一部分序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 b5E2RGbCAP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系统的中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以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生化、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为基础,后来续课程有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临床课程,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护理专业教课中据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2.课程的设计思路p1EanqFDPw DXDiTa9E3d基础护理学课程设计坚持“以服务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依据市场和社会需要改良教课方法、充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材。

RTCrpUDGiT联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材培育目标和基础护理学的学科特色,教课以应用为目的,增强应用、着重适用,浸透人文,改革教课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着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

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实践,注意培育学生的逻辑思想、创建性思想。

5PCzVD7HxA1.素质培育贯串课程一直:优秀的护士职业道德、职业感情、职业态度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所以,应从培保养士素质下手,将现代护理学的专业理念、职业主旨、素质要求、伦理道德、法律法例经过教课和训练内化为护生自觉的职业仪表、感情和行为,并体此刻详细的护理实践中,为现代化建设培育大批高素质技术型人材。

jLBHrnAILg 2.前沿理论指引、着重实践训练: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应表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能在护理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xHAQX74J0X3.重申操作规范、指引灵巧运用:基础护理学所波及的基本操作技术直接关系到服务对象的生命和健康,所以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规范要求。

对初始接触基本护理技术的护生应按正确的操作规范进行严格训练和要求。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技术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行为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技术等;了解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2. 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包括注射、输液、吸氧、吸痰等;具备初步的急救和观察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行为等;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护理学基本理论:包括护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要求学生对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 护理操作技能:包括注射、输液、吸氧、吸痰等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 急救和观察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急救技能和观察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4. 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行为等职业素养,要求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职业形象,尊重患者隐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和指导,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实践基地:加强与医院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对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基础护理技术(人卫版)授课教案: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实训)

基础护理技术(人卫版)授课教案: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实训)
基础护理技术(人卫版)授课教案
本次课标题: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实训)
学时
2
授课班级
上课
时间
周 月 日 第 节
上课
地点
周 月 日 第 节
周 月 日 第 节
周 月 日 第 节




1.能够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不同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并对异常患者提供合适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2.能运用本堂课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生命体征计
3.课程网站教学资源:习题、作业、课件、课程录像等
课后记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实训)
教学过程设计
本单元课程教学总计(时间:90分钟)
【步骤一】导入(时间: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展示案例一,提出本次训练任务,对任务进行分析。
◎案例一:李某,男,67岁,有高血压病史10年,因受凉后咳嗽、咳痰、发热3天来医院就诊,门诊医师以“大叶性肺炎”将患者收住呼吸内科,作为该患者的责任护士,你如何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3. 养成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
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1.具有按照护理程序为不同患者正确测量生命体征的能力;
2.具有对生命体征异常患者提供正确的护理措施的能力;
3.具有健康教育的能力;
4.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与人合作的能力。
1.掌握生命体征的概念;
2. 熟悉测量生命体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征病史,本次T、P、R的测量结果均不在正常范围,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因此,有必要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三年大专护理专业
授课系(部):护理系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护理》的补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任选课程。

本课程以护士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临床护理技能为导向,内容包括护理学专业必修课程《基础护理技术》的实习实训内容, 针对护理专业特点选取护理专业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通过集中演练强化技能水平,强化护理专业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同时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已学内容,使学生尽早进入角色,拉近学生与岗位的距离。

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在各医院的招聘考试中,本课程内容都占有很大的比例。

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发挥。

也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和稳定、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依据护理职业临床护理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和国家护士执业标准而设置,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护理程序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完成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课程突出对学生操作技能及职业能力的训练,操作技术的选取紧紧围绕临床护理岗位的需要来进行,充分融合相关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项目设计按照护理工作流程来进行,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内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训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和终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巩固各项基础护理操作,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水平。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
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1.知识目标
(1)掌握各项技术操作的所需用物、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2)熟悉各项技术操作的目的、评估内容。

(3)了解各项技术操作的评价标准。

2.能力目标
(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照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3)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设计与要求
1.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

1.教师基本要求
专任教师需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及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具有护士或助教及以上职称;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需五年内不少于六个月的临床实践。

兼职教师需是临床的护理专家,需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和教学经验;学历为本科及以上水平。

同时可紧密依托行业,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积极聘请医院专家、技能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教学,加强专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更好地优化团队的“双师”结构。

2.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需具备的校内实训基地条件:无菌隔离实训室,综合实训室(模拟病房),高级护理教学实训室,多媒体示教室,并需配备有适合各项基础护理操作的模型、
仿真教学软件和高端仪器设备,可以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能够满足助产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

3.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

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采用医院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基础护理实训技术》课程为考查课。

课程考核内容包括过程性考核及终末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主要以学生平时的组织纪律、课堂表现,以及平时检测等参与教学的情况来考核;终末性考核占70%,主要以期末技能成绩来考核,考试采用期末随机抽考的形式进行考核。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材选择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满足三个需要(学科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力求服务于专业课程,根据“贴近教学、贴近岗位”原则,贯彻了“三基”原则。

选用皮红英主编,科学出版社《基础护理技能实训》。

符合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

参考教材是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基础护理学(第五版)》、南京出版社出版邹金梅老师主编的十二五规划教材,紧贴临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及内容新颖性。

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编写相对应的《基础护理技术考核评分标准》等辅助教材,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呈现形式,使教材更加生活化、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

积极开发精品课程网站、学院知识服务平台、蓝墨云班课程、雨课堂、专业电子教学图书馆、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以及名师名课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动态、共享的课程教材资源库。

此课程属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