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三年大专护理专业

授课系(部):护理系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护理》的补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任选课程。本课程以护士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临床护理技能为导向,内容包括护理学专业必修课程《基础护理技术》的实习实训内容, 针对护理专业特点选取护理专业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通过集中演练强化技能水平,强化护理专业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同时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已学内容,使学生尽早进入角色,拉近学生与岗位的距离。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在各医院的招聘考试中,本课程内容都占有很大的比例。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发挥。也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和稳定、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依据护理职业临床护理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和国家护士执业标准而设置,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护理程序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完成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课程突出对学生操作技能及职业能力的训练,操作技术的选取紧紧围绕临床护理岗位的需要来进行,充分融合相关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项目设计按照护理工作流程来进行,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内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训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和终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巩固各项基础护理操作,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水平。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

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1.知识目标

(1)掌握各项技术操作的所需用物、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2)熟悉各项技术操作的目的、评估内容。

(3)了解各项技术操作的评价标准。

2.能力目标

(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照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3)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设计与要求

1.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

1.教师基本要求

专任教师需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及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具有护士或助教及以上职称;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需五年内不少于六个月的临床实践。

兼职教师需是临床的护理专家,需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和教学经验;学历为本科及以上水平。

同时可紧密依托行业,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积极聘请医院专家、技能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教学,加强专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更好地优化团队的“双师”结构。

2.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需具备的校内实训基地条件:无菌隔离实训室,综合实训室(模拟病房),高级护理教学实训室,多媒体示教室,并需配备有适合各项基础护理操作的模型、

仿真教学软件和高端仪器设备,可以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能够满足助产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

3.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采用医院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基础护理实训技术》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内容包括过程性考核及终末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主要以学生平时的组织纪律、课堂表现,以及平时检测等参与教学的情况来考核;终末性考核占70%,主要以期末技能成绩来考核,考试采用期末随机抽考的形式进行考核。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材选择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满足三个需要(学科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力求服务于专业课程,根据“贴近教学、贴近岗位”原则,贯彻了“三基”原则。选用皮红英主编,科学出版社《基础护理技能实训》。符合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参考教材是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基础护理学(第五版)》、南京出版社出版邹金梅老师主编的十二五规划教材,紧贴临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及内容新颖性。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编写相对应的《基础护理技术考核评分标准》等辅助教材,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呈现形式,使教材更加生活化、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积极开发精品课程网站、学院知识服务平台、蓝墨云班课程、雨课堂、专业电子教学图书馆、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以及名师名课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动态、共享的课程教材资源库。

此课程属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 所属系部:护理学院 课程类型:护理专业课 适用专业:护理本科学(四年制) 课程学时:162学时(理论学时:81,实践学时:81) 二、课程描述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专业必修课,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意义,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2.能系统全面地描述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 3.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

4.全面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5.了解国内外护理学最新发展状况及有关知识获取途径。 能力目标 1. 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对操作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 2. 能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提供适合患者身心需要的整体护理; 3. 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心理护理的能力; 4.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具备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能力; 5. 运用所学知识,发展独立思考、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 1. 确立积极的专业态度、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级职业情感; 2.养成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吃苦耐劳、严谨慎独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3. 培养较高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素养及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 4. 树立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与同情心,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 5. 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奉献精神; 6. 具备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理念。 四、课程内容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 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 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 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 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 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 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 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 病人的护理需求。

1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 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 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该门课程总学108学时。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背景和目的 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提高其护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掌握护理过程、护理技术和护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1. 护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护理学的定义、范畴和基本原则,讲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引导学生对护理学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2. 护理过程:介绍护理过程的基本概念、步骤和内容,培养学生进行系统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和评价护理效果的能力。 3. 护理技术:介绍常见的基础护理技术,包括体温测量、血压测量、心肺复苏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4. 护理管理:介绍护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人员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培养学生具备组织、协调和领导护理团队的能力。 5. 护理伦理学:介绍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护理伦理规范,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知识。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模拟和临床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的能力。 3. 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与护理学相关的论文,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 四、考核方式和标准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40%。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护理实践所 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文将围绕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展开讨论,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课程。 首先,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多个学科。这些学科为护理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掌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习护理学基础课程时,应该注重对这些学科的深入理解,建立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 其次,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课、临床实习等方式,掌握护理实践所需的基本技能,如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给药,换药等。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因此,学生在学习护理学基础课程时,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勤加练习,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再次,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护理是 一项需要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工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细心、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与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等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学生才能胜任未来的护理工作。 最后,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医学领 域的知识更新很快,学生在学习护理学基础课程时,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学生才能适应未来护理工作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涵盖了丰富的内容,要求学生具备医学知识、临床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以及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为将来的护理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基础护理》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制订(修订)日期:2016年3月5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2.能系统全面地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 3.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4.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 (二)技能目标 1.能熟练、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对操作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 2.能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提供适合患者身心需要的整体护理; 3.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力; 4.具有科学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应对护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突发和意外情况,具备初步的现场处理及协调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高尚的职业道德,慎独严谨的品行; 2.具有较高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素养,有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 3.具有高度的爱心、责任心与同情心,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 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奉献精神。 三、课题与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一)入院后初步护理 1.医院与住院环境 2.入院患者的护理 (二)安全护理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护士的职业防护 (1)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与管理(2)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预防措施 3.舒适、卧位与安全 4.患者疼痛的护理 (1)疼痛的概述 (2)疼痛的护理 (三)维持健康舒适需要护理 1.休息与活动 2.患者的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 (2)头发护理 (3)皮肤护理 3.医院饮食与营养的护理 (1)患者的饮食护理 (2)特殊饮食护理 (3)要素饮食 4.患者排泄的护理 (1)排尿护理

《护理综合实训》 课程标准

《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本课程性质:应用技术课程适用专业: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开设学期:第七学期课程学时:50 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内外妇儿专科课程、护理学基础、临床集中见习 后续课程:临床实习 一、前言 1.课程的定位 护理综合实训是以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常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技术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护理学基础、各专科护理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实习前的综合实训的过程,是护理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护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护理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护理综合实训,使护生更加熟练掌握各项常用护理技术,提高了护生护理实践动手能力,使护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专业态度,发展人际沟通、协作能力和评判性思维意识,同时也巩固了护理的基本知识,为护生日后的护理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与技能基础。实习前的技能强化培训作为护生从课堂迈向临床实践的第一步,也使护生在临床实习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有效缩短实习适应期,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2.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根据护理专业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护理岗位群的要求,坚持从护理岗位的实际需要、行业标准出发,以培养护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培养高技能护理人才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体现护理专业职业教育的特点。 3.设计思路 本课程教学项目主要在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完成,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真正做到专业与需求、课程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三个对接,要打破传统实训方法,邀请临床一线专家参与课程教学的设计,遵循

护生认知,重新构建综合实训模式,将基础护理技能训练与专科护理技能训练相结合,以护理实践为导向,拟定临床案例,模拟临床护理场景,组建临床模拟护理小组,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小老师教学、研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训练。教学设计注重培养护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及团队合作精神、循证评判意识等综合护理能力和学生技能迁移力。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评体系,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通过多元考核,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本课程第七学期开设,课程内容(实训项目)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进行划分,在充分对临床护理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分别选取了基础护理14个项目、专科护理6个项目,总学时为50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木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掌握护理专业必需基本技能,学会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并用专业护理技术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交流、独立思考和循证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习后续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目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分析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间的内在联系,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3)能将所学的操作技术运用于实际工作,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三年大专护理专业 授课系(部):护理系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护理》的补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任选课程。本课程以护士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临床护理技能为导向,内容包括护理学专业必修课程《基础护理技术》的实习实训内容,针对护理专业特点选取护理专业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通过集中演练强化技能水平,强化护理专业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同时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已学内容,使学生尽早进入角色,拉近学生与岗位的距离。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在各医院的招聘考试中,本课程内容都占有很大的比例。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发挥。也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和稳定、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依据护理职业临床护理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和国家护士执业标准而设置,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护理程序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完成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课程突出对学生操作技能及职业能力的训练,操作技术的选取紧紧围绕临床护理岗位的需要来进行,充分融合相关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项目设计按照护理工作流程来进行,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内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训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和终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巩固各项基础护理操作,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水平。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

《基础护理》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教学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基础护理》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180学时,其中理论课100学时,实训课80学时。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 《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以引导学员认识护理学科的专业价值和帮助护理服务对象满足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学员提供从事临床护理、社区保健、家庭护理等各个工作领域所必须具备的护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态度。通过对本课程护理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不断学习和积累,将培养和提升学员关爱和照顾护理服务对象的综合能力,为后续临床专业课与军事医学的学习、毕业后继续教育,以及进一步提高学员专业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预修课程《护理学导论》等,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专科护理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 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相融合的原则,全面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课程教学的目标和组织,与护理专业创新型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体现夯基础、强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基础性与发展性相互协调,课程的内涵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引导与学员自主学习相结合,尊重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员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员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以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体现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强化护理基本技能训练,科学安排教学活动,有效使用启发式、信息化等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方法,及时融入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1.框架设计与内容安排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属性 1.课程的性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非师范类)专业必修课,它包含护理学导论部分与基础护理学部分,该课程是一门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2. 课程定位 本课程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在护理学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链接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的桥梁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综合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其前导课程为: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其后续课程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在课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会运用整体护理观和护理基本理论,评判性分析临床基础护理有关问题和患者的身心需要,学会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护理理念、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基础护理技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实现护理学“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最终目标。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意义,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2.能系统全面地描述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 3.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 4.全面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5.了解国内外护理学最新发展状况及有关知识获取途径。 能力目标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集护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人文精神于一体,是在学生具备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为学习临床护理课程打基础的衔接课程,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是护士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为满足个体、家庭和社区基本需要所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护士执业考试四个考试单元(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中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考试项目。 《护理学基础》是临床护理和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贯穿于护理对象对健康需求的始终。课程内容按工作过程进行整合、序化,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条件,在真实或仿真环境中,按照临床护理工作岗位进行训练,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每项技能中强调职业素养的养成,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和照顾护理对象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临床实践环节,帮助学生认识作为一名护士的自身价值,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专业态度,发展护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的护理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与技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为学习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各临床护理课程,及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 (一)知识能力 1.描述基础护理技术中的主要概念。 2.解释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 3.能阐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运用护理基本知识,联系实际,应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中。 4.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查对制度、节力原则、限度隔离制度。 (二)职业能力 1.熟练掌握生命体征的测量、各种铺床法、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各种注射法及药物过敏试验、静脉输液、导尿术、心肺复苏等操作。

基本护理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基本护理技术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基本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基本护理技术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助产士 1、课程的性质 《基本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课程的基础。课程内容主要为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必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本课程突出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围绕护理岗位实际需要,通过工作任务与情景、情境设计,将基本护理技术融入到护理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提升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护理人才为目标,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标准,按照护理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工作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设计课程内容;按照护理职业岗位的特点,临床主要以门诊、急诊和住院方式为患者提供服务,设置门诊护士、急诊护士与病区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针对每个护理岗位的工作任务,采用工—学融合、院—校联动的深度递进式机构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基本护理技能仿真或全真实训、技能考核、见习与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实现理—实一体化、实习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强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规定本课程的全部执考点,培养护士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本课程学时安排:总学时,理论学时72,校内实训学时72,临床见习学时,顶岗实习学时。(见图1)

“工学交替,学做合一”递进式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 学时为 占 校内生产实训 学时为 占 临床见习 学时为 占 校外顶岗实习 学时为 占 图 1 《基本护理技术》课时安排

安医大《基础护理技能》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技能》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基础护理技能》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Nursing Skills^ 二、学时学分与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81学时,4学分。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护理学专业。 三、课程地位、性质 《基础护理学技能》是一门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基础护理工作是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并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在基础护理学技能的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须的护理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理论。本课程旨在培养护理专业本科生注重人文关怀,运用整体护理的观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正确、熟练地掌握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技能,如患者床单位准备、无菌技术、清洁卫生护理、生命体征测量、吸氧法、吸痰法、冷热疗法、鼻饲法、排泄护理相关技术、给药方法、静脉输液、医疗护理文件的书写等技能。通过对本课程护理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不断学习和积累,将培养和提升学生关爱和照顾护理服务对象的综合能力,为后续临床各专科护理课的学习、毕业后继续教育,以及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基本理念 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相融合的原则,全面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课程教学的目标和组织,与护理专业创新型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体现夯基础、强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基础性与发展性相互协调,课程的内涵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以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护理学专业教指委制定的《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和《安徽医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强化护理基本技能训练, 科学安排教学活动,有效使用启发式、信息化等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有效2.能正确选择灌肠液。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而且也是学习临床课的基础,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期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和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采用“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模式,将护理程序有机地贯穿始终,并在护理操作中融入相应理论与实践,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法:笔试(100分)、操作(100分) 总学时:190学时,,其中理论课示教100学时,实训课90学时 理论(示教)授课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及要求(练习课时)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熟悉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掌握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主要贡献。 二、技术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能运用各种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达到教学要求。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情感,热爱护理事业。 【教学内容】 一、护理学的发展 二、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 三、护理学的概念

【重点难点】培养专业情感。 【实施建议】理论讲授,结合临床实例,增加学生的专业荣誉感。 第二章护理相关理论与护理理论 【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掌握系统、需要、压力、压力源、适应、成长及发展的概念;系统的基本属性,基本需要层次论的内容, 二、技术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能运用各种护理相关理论,进行具体个案分析及临床实践。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情感,热爱护理事业。 【教学内容】 一、护理相关理论 二、护理护理理论。 【重点难点】护理相关理论。 【实施建议】理论讲授,结合临床实例,增加学生的专业荣誉感。 第三章护理程序 【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掌握护理程序的概念、基本步骤;收集资料的目的、来源、种类、内容及方法;护理诊断的概念、组成、类型及陈述方式。 二、技术目标: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护理计划的步骤及护理诊断的排序原则;护理评价的方式和步骤;制定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的要求。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为患者服务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护理评估 三、护理诊断。 四、护理计划 五、护理实施 六、护理评价 【重点难点】护理程序的过程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合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 一、序言 (一)课程性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系统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术人材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术,培育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贮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知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确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联合护理专业人材培育目标,环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领求,以质量为主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着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育和职业素质的养成,知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课程容以病人从住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容序化为“住院护理、安全环境、保持健康、促使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依照医院实质工作过程安排教课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育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采纳“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课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达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术、态度等方面达到教课目标,知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

.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质。 2.熟习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围、操作原理。 3.认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响、及办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规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供给整体护理,知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三)素质目标 1.热爱惜理专业,养成优秀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拥有高度的责任感、怜悯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育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优秀的个人涵养和道品德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育学生谨慎,擅长交流,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容和要求 该门课程总学 108学时。 序参照工作任务课程容与教课要求教课方法建议号课时课程容: ·掌握:①医院门诊、急诊的护理工作;·讲解,多媒体展现 ②病区的环境管理;③各样铺床法。·图表展现 ·熟习:①医院的任务;②各样铺床法的·观看视频 1 铺备用床、暂目的和要求;③病区环境。·在实训室观光仿真8 空床、麻醉床·认识:①医院的观点、性质、分类与分医院

《护理基本技术》课程标准

《护理基本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地位和特点 护理学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范畴,《护理基本技术》是护理学实践范畴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护理学科与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内涵和技能性很强的特点,对培养具有扎实基本知识和娴熟基本技能的合格护理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一)思想教育目标 护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护理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护理是一项事业,事业的价值在于奉献。在思想教育中教师要把求真、创新与奉献精神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严谨求实与创新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这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原动力。 (二)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护理基本技术》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为患者提供安全与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休息,用药护理,胃肠道护理,泌尿道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各种注射术,输液与输血的观察及护理,预防医院感染,临终关怀,病情变化的观察及医疗文件的记录和书写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逐渐树立整体护理观念,提高沟通交流技巧,为以后学习临床各专科护理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技能培养目标 通过《护理基本技术》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铺床技术、无菌与隔离技术、清洁、消毒与灭菌技术、生命体征测量技术、鼻饲法、导尿术、各种注射术、输液与输血技术、氧气吸入疗法等技能,同时能规范地进行其它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在实验课中教师要善于将临床常见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用能力、观察与沟通能力等,同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及与每位学生的密切接触,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与细心,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 三、课程对象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及助产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用于护理专业与助产专业学生使用,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本课程也可作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 四、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即由教师用语言或多媒体详细地讲授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要点,如绪论,清洁、消毒与灭菌技术,无菌与隔离技术,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胃肠道护理,泌尿道 护理,给药护理,注射技术,药物过敏试验法,静脉输液与输血法,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 护理,医疗与护理文件的书写等内容。 (二)示教一练习一小结法即由教师示教某项操作的全过程,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并进行反复练习,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小结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适应于难度较大并要求重点掌握的技能 操作,如无菌技术、各种注射术、静脉输液与输血技术、各种皮试液的配制法、氧气吸入疗 法、导尿术等。 (三)自学一讨论一指导法即由教师布置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学教材或参考资料,然后分组讨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