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特林汉字字型归并小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伊斯特林汉字类型的归并

李薛妃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在《文字的产生与发展》一书中,苏联著名书籍学家伊斯特林从普通文字学的角度把汉字分成纯意词字和音意字两大类四小类型。笔者把它和陈梦家、裘锡圭等中国文字学家的汉字类型归并理论作比较,我们认为,伊氏和裘氏之作均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学术成果,均为打破传统的创新说。

关键词:伊斯特林;汉字类型;纯意词字;音意字

Abstract:YiSitelin,a well-known expert of publishment of Soviet, separates Chinese character into two main types and four minor types from the angle of general linguistics of words. The author compare it with the theory about the type of Chinese character of some Chinese linguistics of words, such as Chenmengjia and Qiuxigui. Our opinion is the works of Mryi and Mrqiu both are the important doctrine today.The theories of them have broken through some traditional ideas of the type of Chinese character.

Keywords: YiSitelin; the type of Chinese character; words of pure sense; words of sense and sound

汉字类型的划分问题,是文字学的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之一,自东汉班固、郑众、许慎以来,中国学术界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见仁见智,直到今天,学者们一直很难达成一致。与此同时,外国的研究者从普通文字学的角度也尝试着对汉字进行类型的归并。

在《文字的产生与发展》([俄]B.A.伊斯特林著,佐少兴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二版)一书中,苏联著名书籍学家伊斯特林不赞成把文字分为图画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等的传统分类法。因为这种分类法不是根据同一标准。他说,“既然文字用来表达言语,所以书写符号和图形就应根据它们表达言语的何种要求来分成各种类型”。据此,他把文字分成句意字、表词字、词素字、音节字、音素字五种类型。而且,他还认为,“根据提出的一般文字类型字,汉字分成四类是最正确的”:

“一.纯意词字

1)简单意词字(有一个要素构成)

2)合成意词字(有两个或几个简单表意要素组合而成);

二.音意字——由音词字同意符(偏旁)组合而成

1)通过使用一个汉字来表示几个读音相近,但字源上彼此没有联系的词的方法产生;

2)由于该汉字表示的词出现新的字源上相近意义的结果而产生。

直到不久前为止,汉字的发展基本上是按这四种方式进行的。”

在这里,“要素”是指汉字结构中与“合体字”相对的“独体字”,所以,纯意词字的第一类简单意词字实质上指的是作为独体字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因为伊氏也赞成《说文》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看法,只不过他称“文”为“要素”罢了。合成意词字是“比较复杂的意词字,这是通过最古老的‘要素’变成或组合的方法构成的会意字”。纯意词字的两个小类都不含表音成分。

音意字,作者认为它是由音词字同意符(偏旁)组合而成,换句话说,是由

声类和形旁组成的形声字。如上所述,也分成两小类:一小类是“通过使用一个汉字来表示几个读音相近,但字源上彼此没有联系的词的方法产生”,这类词符合作者对传统假借字的解释:“获得新意的字,其中包括变成为音词字的意词字”,即某一个字本来是意词字,但只是用来为另一个字记音而已,表达与字义无关的从字面上也看不出的假借义。一小类是某一汉字表示的词出现了新意而产生的字。这可以说是与字义有关的形声字,这种字的产生起了分化汉字的作用。

综观其实质,伊氏的观点基本涵概了许慎的“六书”(除转注外):他把汉字分成两大类四小类,是从符号与词义的关系入手的,对我们研究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它体现了汉字造字的发展历程,先造出纯意词字,而后又组合派生出音意字;又体现了汉字记录语言的完备程度,当纯意词字无法满足交际中抽象的概念时,借字表意,音意字的第一小类通假字遂告诞生,这既满足了交际需要,又节省了符号,体现了文字的自足性。我们不妨称之为“四书论”,我们把它和中国的文字类型探讨作一比较:

清之戴震(《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及其弟子段玉裁坚持“四体二用说”,即否认假借和转注为造字法,而是用字法。现代学者唐兰提出“三书说”:“象形、会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汉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1]。以上三人之说,皆把假借排除在造字法之外。1956年,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一书中对“三书说”进行改造,提出象形、假借、形声新三书说。认为假借必列为汉字基本类型之一,象形、象意合并为象形。在《文字学概要》一书中,裘锡圭先生对陈氏“三书说”予以肯定,“认为陈氏的三书说基本上是合理的,只是象形应该改为表意”[2],从而将汉字归纳为表意字、形声字、假借字等三大类型。裘氏着眼于汉字音、形、义三要素,将假借字看作汉字的一种基本类型,说明他承认假借也是一种造字之本,是一种“不造字的造字法”。此后,孙常叙、许嘉璐二先生又提出“二书说”,即以声和义作为汉字类型的划分标准。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伊氏的“四分法”归并为两大类:纯意词字和音意字。从形式上看,这种划分法更接近于孙、许二先生的“二分法”;从内容上看,又更接近于裘氏的“三书说”,即纯意词字的两个小类皆为表意字,音意字的第一小类为假借字,第二小类为形声字。只是后两小类以声驭之而已。伊氏之书初版于1961年,裘氏之书初版于1988年,两位学者未曾谋面,其作又竟能如此巧合的接近,我们不得不叹服古人的一句话:英雄所见略同。伊氏和裘氏之书均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学术成果,均为打破传统的创新说[3]。

当然,伊氏之书,精彩之处远非此一点,其眼界之开阔,见解之精邃,读者往往展卷即得,不禁令人叹服,他对汉字类型的归并很能给人以启发。

参考文献:

[1]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68.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06.

[3]沙宗元.百年来文字学通论性著作关于汉字结构研究的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2):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