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物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了解太阳光谱。

②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原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③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了解色散现象,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

【教学难点】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原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学习法、观察法

【教具学具】

三棱镜、各种白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录像。(包括早晨日出现象,雨过天晴出现彩虹现象)这些现象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你有没有想过阳光是什么颜色,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活动:猜想包含的知识(可能与光的色散有关)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通过播放生活中的色散录像、教师设问的方式引入色散,能够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使学生从生活中的色散现象走向物理。

二、探求新知

过渡语:下面就用我们今天要学得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

1、探究一、演示实验: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请同学仔细观察白屏上的光带,颜色依

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学生活动:得出白光不是单纯的光,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

设计说明:对于这个比较抽象得知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得出结论,容易理解而且可以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探究二、教师活动:解释不同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反射、吸收和

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演示实验: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色散成七种色光。

①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只留下红色,其他色光都被玻璃吸收了。学生亲自观察并

得出结论。依次用蓝色玻璃、绿色玻璃做实验。

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得色光决定。

设计说明:学生亲自体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容易理解。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如果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只有被红光照亮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都是暗的。同样换成其他颜色的纸,重复实验。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换成白纸和黑纸重复做实验。

设计说明: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进行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思辨、质疑和完善。

2、探究三、实验演示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由于该实验条件不容易满足,所以利用多媒体

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展示。

结论: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解决问题。学生认真观察,经历知识建构过程,便于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做好引导,这样才符合认知过程。

三、智力快车道:(投影展示)

舞台上的演员穿白上衣,蓝裤子,当舞台上只用红色灯照射时,你看到的演员衣服变成了什么样呢?

四、收获平台

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并说明自己的收获和可能存在的在疑问。

设计说明:对整节课进行小结和评价,设置下节课应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讨和研究。

【板书设计】

光的色散

1、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得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课前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0.001S了,甚至1.0×10-6S或更小。

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

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即可(二)分组实验

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

实验步骤:

1.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6人。

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的路程,每隔 10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

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

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

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

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距离可以远一点,老师可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