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的产业化保护路径初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非遗”的产业化保护路径初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软实力的文化名片。本文以东阳木雕为探讨对象,通过研究东阳木雕产业化的过程和现状,对“非遗”产业化路径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中国“非遗”的产业化路径,从而实现活态传承、生产性保护“非遗”的目的。

标签:中国“非遗”;产业化;东阳木雕;产业机制体系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遗”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非遗”资源相当丰富,而具有经济、文化利用价值的多数“非遗”资源尚未被充分地挖掘。近年来,虽然国内不少企业纷纷加入到“非遗”产业化的大潮中,以期通过产业化的路径对“非遗”进行保护和传承,并且在此基础上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非遗”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尚未成熟,实现产业化的寥寥无几,在摸索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东阳木雕在“非遗”产业化上具有典型性,且较为成功,拥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因此,本文拟以东阳木雕为例,对中国非遗产业化路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概况

(一)发展条件

东阳于公元195年建县制,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被誉为建筑之乡和工艺美术之乡。东阳市位处浙江腹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日照200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51毫米。东阳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东阳木雕的原材料尤其是樟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丰富独特的木材资源和材质特点,使东阳木雕历经千年的发展和积累,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特的木雕艺术。东阳孕育了亚太地区级手工艺大师陆光正和冯文土、国家级大师黄小明等一大批手工艺大师。目前,东阳木雕已被国家和浙江省列为鼓励发展和优先扶持的产业集群之一,这是其最大的政策优势。政府深入挖掘木雕文化建立相关木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联系登记木雕行业权威大师和中高级精英技师,设立“省级大师”等称号;发展木雕红木等相关产业,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和成立相关专业职能部门,制定《东阳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计划》,在经商办企业的用地、税费征收、管理服务等方面实行“放水养鱼”式的政策倾斜,实施横店影视城、中国木雕城游客资源共享战略;对外宣传木雕文化,扩大其影响,招商引资,建立诸如城北木雕产业园、木雕小镇等,成功注册“东阳木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展国际会议和经济活动,推广东阳木雕。作为“中国木雕之都”,东阳市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通过代际传承培养、以需定训、技能竞赛等一系列举措为传统木雕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撑。在人才培养方面,全市实行了技能院校培养木雕人才政府专项补贴政策,并开创校地合作培养人才的先河。紧紧围绕产业实际,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工艺美术人才队伍。

(二)发展障碍和瓶颈

目前,红木家具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设计抄袭、缺乏创新一直为业界诟病,东阳中国木雕城相关负责人认为,究其原因,是众多红木家具企业对新品申请专利保护的意识薄弱,忽略了知识产权保护。2014年以来,东阳木雕开始步入低增长。虽然2009年以来,东阳市大力发展木雕·红木家具产业,把东阳木雕与红木家具“捆绑”,旨在促进两者融合,但结果大有与初衷背道而驰之势:一方面,红木家具确实大量运用了木雕,然而手工雕刻成分极少,机器雕刻成了主流,其画面对东阳木雕的声誉提升与市场份额的扩大并无裨益,反而有打击之势,《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某篇文章中就含蓄地提及机雕对东阳木雕的冲击与损害。传承人困局“人才断层”形势有好转,局面有缓解,但是出现了“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中间大是普通技工相对较多,两头小则是高端人才少、年轻技工少。作为一种依赖熟练程度而完成技能提升的手工技艺,东阳木雕的新生代很多并没有因为图像造型技术熟练而真正提升技能,作品越做越精细,可艺术韵味却渐行渐远。

二、模式提取

东阳木雕能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是东阳木雕产业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高效的产业机制体系。

(一)产业集群机制

东阳市为东阳木雕产业化创建平台,培育形成了木雕红木家具四大交易市场、三大生产基地及部分专业村组成的传统知识产业产权优势集群。

产业集群机制有主要三点优势,一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影响企业创新的方向降低企业创新成本,这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方向和空间;三是激励新企业出现,强化了集聚本身的效果。以大唐袜业为例: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是蜚声中外的“中国袜业之乡”,在整个袜业界,素有“大唐袜机响,天下一双袜”的说法。目前,诸暨大唐袜业已经成为以大唐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县的最大特色工业专区,并被确立为全国最大的袜业生产基地和浙江省21世纪最具有成长性的产业。另外,从外向型集群治理的案例分析,苏州IT制造业集群的例子也很典型。该机制适用于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企业少,资金不足,市场狭窄,各方面资源短缺,商业竞争力弱的“非遗”产业。建立该机制需要政府和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的牵头组织和支持,可以吸引社会资源投入到该“非遗”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当中,帮助其发展壮大。

(二)产业辐射机制

东阳木雕产业化的发展,培育木雕竹编、红木家具、文化创意设计、旅游体验产业,形成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出现了一大批与之相关的企业,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批社会失业人群的就业问题的解决;运送大件木材的专业运输户也慢慢出现在公众视野,大大促进了运输业等基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东

阳木雕在努力发展自身时,也兼顾到了其他方面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产业辐射机制,使大多数老百姓从中受益。

该机制针对产业结构单一,辐射行业少的“非遗”项目。建立这个机制可提高该“非遗”项目的适应性和生存力,降低受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环境变化的影响。

(三)产业结构机制

东阳政府致力于将木雕融入服务旅游业中。东阳中国木雕城主持编制了《东阳木雕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东阳木雕文化旅游区是由政府主导,以东阳中国木雕城为核心,结合卢宅保护开发、江滨文化景观带而成的重点文化旅游发展区,涵盖了木雕生产、商贸交易、文化创意、木雕博览、生活休闲和旅游活动等功能。规划广义范围为:以东阳城区为核心,以东阳中国木雕城、卢宅、江滨木雕主题公园为基点,以南马、横店、城北三地的木雕和红木家具生产基地为补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东阳当地经济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由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转化,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该机制适用于模式相对传统,结构技术陈旧,与时代发展步伐脱节的“非遗”文化。建立该机制可以提高该非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四)人才培养机制

木雕艺术的传承,人才既是关键,也是根本。目前,东阳高职院校纷纷通过设立木雕专业招收学生。东阳技校自从2008年开设木雕专业以来,已培养出木雕技工400余人,并与广厦学院建立中高职衔接的培养机制。这些学校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真正热爱木雕的毕业生。随着教育条件资源的提高,新兴人才融入其他雕塑工法等艺术,为木雕注入新活力;随着木雕产业的发展向好,一大批东阳本地大学生毕业回来帮助父母的公司创作,学习设计,将其他方面如管理、文学等的知识融入木雕产业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劳动力再生产的协调机制。另外,东阳市人力社保局制定了《东阳市技师(高级技师)政府津贴实施办法》,加大培训力度,对符合有关条件的木雕技能初级工,每人给予培训补助500元、中级技工800元、高级技工1000元、技师1200元、高级技师1500元;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国家级、省级的木雕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奖励15万元和5万元,鼓励更多年轻木雕技师创业就业。该机制适用于传承人少,面临后继无人困境的“非遗”项目。建立该机制可以提高该产业的持续生命力和人才再生产能力,间接提高该“非遗”文化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五)品牌打造机制

木雕并非东阳独有的,然而目前国内唯独属东阳木雕的名声最为响亮。东阳木雕产业化初期,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宣传,从央视广告到地方教材,又建立了木雕城,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地方品牌。全国范围内,有很多人纷纷慕名而来购买木雕产品。经过多年培育发展,目前东阳市已有木雕红木家具企业3000多家,10万多从业人员,年产值超过150亿元,成为东阳市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之一。此外,在国际上,东阳木雕同样备受国际大会的青睐。今年杭州的G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