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b3eb5a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9.png)
单选 判断 名词解释
支撑 分值
目标 目标1 目标2 1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2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2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1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1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15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5 目标3
目标1 5
目标2
目标1 5
目标3
难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听讲,做好
思政元素: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正确对待
目标1
三、需求
笔记
4 效用价值论
目标2
理论
课后:复习
教学方法与策略:线下教学。在课堂上主要运用讲
目标3
巩固重点
授法和案例法开展教学,辅以启发式提问以提高学
和难点问
生学习兴趣并拓宽学生学习思路。
题
重点:生产函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最佳生产 课前:预习
金融与贸易学院
二、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是高等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 是学习经济学理论的入门课程。《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 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及其改善途径。研究内容包括供求与价格、 消费者选择、企业的生产和成本、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 配、一般均衡和效率、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强调专业基础知识 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能够 运用微观经济理论进行经济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并理解微观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目 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训练经济学直觉, 的能力
力
标 学会经济学思维方式。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8faa6b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8.png)
微观经济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4006课程学分:4课程总学时:56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从而产生的许多经济理论。
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大体上可归为三类:一是个体消费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厂商的经济行为;三是资源拥有者的经济行为。
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价格理论”。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市场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内容。
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
2、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阶段必修的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
3、主要内容有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等。
4、本课程全部为理论讲述,课时安排为47节课讲授加7课堂练习,2节课复习,共56个学时4个学分。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核评价采取出勤率占10%,平时作业成绩10%,笔记20%,期末考试成绩60%。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化,市场结构差异,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以及福利经济等问题。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为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提供解释和指导。
所以,要求学生掌握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内容。
(二)能力目标1、具备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教师推荐的资源自觉学习,提高信息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2、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微观经济学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
3、能“洋为中用”,能够运用微观经济学知识理解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经济现象,对简单经济学现象做出正确分析和预测。
(≡)素质目标1、理论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理性消费和高效的资源分配。
2、具有强烈的资源稀缺意识;3、培养关心时事政治和经济政策的浓厚兴趣,能够从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激励效率的角度理解和应用经济政策和制度。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a626e6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7.png)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课程代码:22110100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1学期总学时: 54(讲课:54)总学分:3考核方式:闭卷(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机考)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及高等数学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微观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济类其他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
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是价格分析,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在微观经济学里商品的价格是由其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
在本门课程的讲授中,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寡头市场与博弈、生产要素定价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政治经济学及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门课程,是和模型分析结合在一起来进行理论研究,并用到高数中的相应知识,微观经济学也是宏观经济学以及相应专业课程的基础,这门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较好地把握微观个体经济单位经济行为及价格决定,掌握本门课程所涉及的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等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尤其是认识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并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引论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三节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第四节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由来和演变,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4407b7a7c1cfad6185fa730.png)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0633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54学分:3适用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平时30%;期末7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微观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
它所涉及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和描述,是其它相关专业经济理论精华的浓缩,它集实证理论分析和规范理论分析为一体。
微观经济学也是现代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个量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运行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微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其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微观经济学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并最终明确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资源如何得以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这一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各项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2.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3.掌握微观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4.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掌握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b77571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a.png)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学分:3总学时:48讲课学时:48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外学时:60适用对象:国贸经济与贸易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学生自主学习时数建议:—、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本科院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财经类院校或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供给、需求及其与价格的关系的论述成为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及收入分配理论、一般均衡论和社会福利理论、微观政策调节理论等完善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对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对实现资源配置的基础条件、对市场失灵及其矫正等理论有完整的了解,更应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分析、评价微观经济学理论,并力求能够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如下:1.理解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掌握经济学研究方法。
2.掌握需求、供给和弹性理论,并能灵活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3.理解市场效率的衡量方法,分析赋税的代价。
4.理解外部性问题及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理解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5.掌握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理解厂商是如何进行生产决策的。
6.理解四种类型市场的特征,各种类型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7 .理解要素市场上各种要素价格的决定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8.理解消费者选择的最优化问题。
三'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经济学十大原理1、教学内容(1)理解人们如何做出决策(2)理解人们如何相互交易(3)理解整体经济如何运行2、重点和难点(1)重点: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2)难点: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第二单元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1、教学内容(1)理解经济学研究方法(2)掌握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2、重点和难点(1)重点: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2)难点:经济学研究方法第三单元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1、教学内容(1)理解市场类型及竞争。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704d24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2.png)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8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明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及其框架体系;掌握微观个体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优化配置资源的基本原理以及各微观主体利益最大化行为的基本条件和原则;了解市场机制的局限性以及西方经济学所包含的意识形态。
本课程的教学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阐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的经济现象。
二、课程教学要求讲授过程中,在保持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注意其局限性的介绍。
突出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应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动向。
着重理论联系实践,讲授相关理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微积分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在一定假设基础之上的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与本课程相关的综合性案例分析,借此讲授相关知识点并演示如何应用相关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以及如何理解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区别,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西方经济学。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主要借助多媒体与网络平台等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主要参考书目、资料收集及整埋和专题讨论,加深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习得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导论(3学时)(一)教学内容1.西方经济学产生的原因;2.西方经济学的历史发展;3.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4.怎样学习西方经济学;5.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难点:了解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57207e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5.png)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43103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适应对象:全院经济管理类各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附内容结构图)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活动规律。
具体地说,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的的经济行为,其对单个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第一层次考察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的均衡;第二层次考察单个的市场均衡;第三层次考察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正因为其分析涉及的变量都是经济个量,它才被称为微观经济学。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本书关于价格理论的讲述是按以下层次展开:开篇简介西方经济学;第二章介绍价格的确定是由于供需两种因素均衡的结果,当然,作为必备知识,本章也介绍了供给、需求函数及相关曲线、供求的各种弹性;第三章介绍了决定商品价格的需求因素,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效用最大化原则的要求;为说明供给曲线,第四章、第五章介绍了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得到了一定产量时厂商成本最小化的条件和长短期成本曲线。
通过第六章的学习,可以得到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厂商的商品供给曲线即是其边际成本线(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以上部分)。
第七章介绍了三种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都不存在规律的供给曲线。
至此,商品的供求及价格决定的内容已完整。
第八章、第九章介绍了要素的供求,从而确定了要素均衡时的价格。
第十章将单个市场均衡推广到多个市场,并讨论了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第十一章则从价格失灵的角度讨论其失灵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英文简介:The conomics behaviors of single unit are studies in the subject of Microeconomics.In details,a cosumer、a poductor or a market is studied.Three contends are included in the book.The first one describes the conomics equilibrium behaviors of single cosumer andsingle cosumer;the second part explains how some market turning equilibrium;the equilibrium price and quantity of all markets was discussed in the third one.Because single unit is discussed,the subject was called as Microeconomics.The price analyses is the core of Microeconomics.What is Economics is introduced in the first chaptes;how the price deing decided is explained in the second chapter;demanding is described in the third;how to get supply curve is the main contend from the fourthchapter to the seventh one.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factors demand and supply was introduced.The contend of the tenth chapter is market equilibrium and the production optimization and exchange optimization;Externalities、public goods、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Microeconomics policy are discussed in the eleventh.微观经济学内容结构图第一章:引论第四章:生产论第三章:效用论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第五章:成本论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在本课程体系中的功能章次及内容简介“西方经济学”范畴价格的形成机制——供求均衡的结果商品需求曲线的形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结果完全竞争时商品供给曲线的形成: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结果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利润最大化条件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无有规律的商品供给曲线商品价格的形成:供求均衡生产要素的需求因素:边际要素收益=边际要素成本生产要素的供给因素:要素自用效用=要素供给效用所有市场的均衡价要素价格的形成:供求均衡价格失灵,不能起资源调配作用,采用相关经济政策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作为西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单个经济单位活动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7e63e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8.png)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并通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帮助学生理解经济活动中的个体行为和市场运作。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经济学家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和工具;3. 理解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决定和资源配置等基本经济原理;4. 进一步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个体决策和市场行为。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导论:经济学基本概念、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供给和需求: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决定和市场均衡、市场调节机制;3. 生产者行为:企业生产决策、成本和产出关系、企业市场行为分析;4. 消费者行为:效用理论、需求弹性、边际效用分析;5. 市场结构: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竞争;6. 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物品与共享成本、不完全信息;7. 政府干预:税收、补贴和管制对市场的影响分析。
四、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阐述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2. 实例分析:运用真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应用;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4. 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经典教材和学术论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五、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提升,教学将采用如下评估方法: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针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测试;3. 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选取一个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
六、参考教材1. 《微观经济学原理》王福重编著2.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何迪编著3. 《微观经济学》何樵曹凯荣编著七、参考资源除了参考教材外,学生还可以参考以下经济学学术期刊和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成果:1.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3.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4.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以上所列参考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使用,并非课程的必备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STATA在经济计量分析中的应用课程代码:ZX100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分:2
学时:36(理论学时:36;实验实践学时:0)
面向对象:经济管理类专业
先修课程:计量经济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STATA的基本语法、数据处理、STATA绘图、矩阵操作、STATA编程初步、普通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经管类的学生掌握…门实用的技能,对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补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
1.掌握STATA的基本操作、了解STATA的语法结构;
2.掌握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面板数据的处理方法,能熟练对大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掌握STATA图形命令的基本结构,能熟练绘制精美的散点图、直方图等图形;
4.掌握基本的矩阵操作命令,能够对矩阵进行简单的运算;
5.熟练掌握最小二乘的处理方法,了解工具变量法的基本操作;
三、课程考核要求
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STATA命令的熟练程度;重点考核学生运用STATA对大型微观数据库进行分析的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考核,采取上机考试的方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40%,期末上机考试占6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微观经济学》学时分配
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
第一章STATA简介 3
第二章数据处理7
第三章STATA绘图7
第四章矩阵操作 6
第五章STATA编程初步第六章最小二乘法合计36
第一章STATAflB介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STATA概貌,掌握STATA浏览、修改数据资料的基本命令,了解日志文件与do文件的创建。
教学重点:浏览数据和修改数据的基本命令。
教学难点:日志文件与do文件的创建。
第一节STATA概貌
(一)STATA界面
(二)首次使用STATA的基本设定
第二节输入和导入数据
(一)手动输入
(二)利用infile、insheet等命令导入
(三)时间序列资料与面板数据资料
(四)STATA官方提供的资料
第三节存储和导出数据
(一)存储数据
(二)导出和转换
第四节浏览数据资料
(一)变量名称
(二)查看资料的结构
(三)基本统计量
第五节修改数据资料
(一)数学表达式
(二)变量的创建与修改
(三)样本值的排序
第六节IOg文件
第七节d。
文件
(一)do文件间接
(二)合理规划do文件
(三)列印文字
第二章数据处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创建变量的技巧,了解分位数的概念以及分位数的设定,熟练掌握缺漏值和离群值的处理方法,掌握资料的合并与追加,了解时间序列数据额面板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创建变量的技巧、缺漏值和离群值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面板数据的处理方法。
第一节创建变■的更多技巧
(一)“和_N
(二)虚拟变量的产生
(三)交互项的产生
(四)egen命令
第二节分位数
(一)分位数的基本概念
(二)pctile命令
(三)XtiIe命令
(四)_pctile命令
第三节缺漏值的处理
(一)缺漏值简介
(二)缺漏值的标记
(三)查找/删除缺漏值
(四)填补缺漏值
第四节离群值的处理
(一)离群值的影响
(二)查找离群值
(三)离群值的处理
第五节资料的合并与追加
(一)横向合并
(二)横向关联
(三)纵向合并
(四)大型数据的处理
第六节时间序列资料的处理
(一)简介
(二)时序变量的生成
第七节面板数据资料的处理
(一)声明面板资料
(二)面板缺漏值的扩充
(三)变量的去均值和标准化处理
(四)面板资料处理的其他主题
第三章STATA绘图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STATA的图形种类以及二维图形命令的基本结构,掌握二维图选项的设定方法,能够熟练绘制散点图、折线图、直方图等二维图形。
教学重点:二维图形选项。
教学难点:常用图形的绘制方法。
第一节简介
(一)STATA图形的种类
(二)二维图命令的基本结构
(三)几种常用图形的简单实例
(四)图形的管理
第二节二维图形选项
(一)坐标类
(二)标题类
(三)区域类
(四)图例类
(五)附加线类
(六)文字与文本框
(七)图标类
(八)其他选项
第三节常用图形示例
(一)散点图
(二)折线图
(三)区域图
(四)钉型图
(五)直方图
(六)密度函数图
(七)累积分布函数图
(八)线性/非线性拟合图
(九)矩阵图
(十)柱状图
(十一)点图
(十二)函数图
(十三)合图示例
(十四)三维图形
(十五)地图
第四章矩阵操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熟练掌握矩阵的基本操作和基本运算,了解矩阵解析的基本命令。
教学重点:矩阵的基本操作和基本运算。
教学难点:矩阵的解析。
第一节矩阵的基本操作
(一)基本定义方式
(二)矩阵的管理
(三)矩阵的行名与列名
(四)选取部分矩阵
(五)更一般化的矩阵定义
(六)常用矩阵定义
(七)变量和矩阵的相互转换
(八)用矩阵存储统计结果
(九)采用变量的方式操作矩阵
(十)矩阵的保存和调入
第二节矩阵运算
(一)矩阵的基本运算
(二)矩阵的转置
(三)矩阵的逆矩阵
(四)矩阵的向量化
(五)矩阵的对角值
(六)交乘矩阵的定义
第三节矩阵的解析
(一)线性相关、线性独立和正交向量
(二)矩阵的秩
(三)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四)正定矩阵和负定矩阵
(五)裘氏分解
第五章STATA编程初步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STATA程序的基本结构,了解单值和暂元的概念,能够熟练的书写控制语句。
教学重点:单值和暂元。
教学难点:控制语句的编写。
第一节STATA程序简介
(一)STATA程序的基本结构
(二)程序的执行
(三)程序的管理
第二节单值
(一)存放数值
(二)存放字符串
(三)执行命令后的单值结果
(四)单值的管理
第三节暂元
(一)暂元的定义和引用
(二)全局暂元
(三)暂元的管理
第四节控制语句
(一)循环语句
(二)条件语句
第六章最小二乘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与最小二乘法相关的命令,能够理解最小二乘法的输出结果,掌握残差分析与稳健性估计的方法,能够同时管理多个回归结果。
教学重点:最小二乘法的相关命令,最小二乘法的输出结果。
教学难点:残差分析与稳健性估计的方法。
第一节解读OLS回归结果
(一)OLS回归命令
(二)图解OLS
(三)统计推断
第二节残差分析与稳健性估计
(一)残差分析
(二)多重共线性
(三)嵌套模型与非嵌套模型
(四)模型设定检验
五、课程学习指导与修读建议
本课程为《计量经济学》的后续课程,因此,扎实的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本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STATA命令繁杂,通过一个学期的讲解很难全面覆盖,要想熟练掌握STATA软件,在认真学习本课程的同时,应该加强练习,在练习中掌握STATA命令。
因此,建议选修本课程的同学,能够在所学的经济学的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提炼出问题,之后自己搜集数据,利用所学到的命令对数据进行整理,最后给出分析结果。
STATA有非常强大的帮助文件,选修本课程的同学应该养成通过帮助文件自主学习的习惯。
六、推荐教材与阅读书目
1.《应用Stata做统计分析》,(美)劳伦斯•汉密尔顿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
2.《用Stata做微观计量经济学》,(美)A.科林•卡梅伦,(美)普拉温・K.特里维迪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
3.《用Stata学计量经济学》,(美)克里斯托弗・F・鲍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