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政府权能的道德考量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政府
第一节 政府的基本性质
一、政府与国家 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和进行 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通过政府的作 用使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借助 政府机构加以执行和贯彻。这里的政府是 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总称。
政府与国家的关系
第一,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第二,国家的产生以政府的形成为组织 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最为基本的手段。 第三,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 态。
三、现代政府组织和运作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是政府权力合法 性的依据。政府只是接受人民的委托来行使权力, 而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 2.有限政府原则 政府受到宪法的制约和公 众的监督,政府职能是有限性的,政府与社会的关 系要合理定位。 3.责任原则 政府必须克服自身“异化”问 题,并保持自主性。 4.法治原则 从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上来看, 法治主要是针对政府而不是针对公民的。
政治治理的四种模式
市场模式 市场模式的理念是市场效率、打
破垄断和管理主义。 参与模式 参与模式的理念是参与管理、基 层官员的价值、对话式民主和公有社会。 弹性模式 弹性模式的理念是追求政府机构 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能和社 会服务水平。 解制模式 解制模式针对的主要问题是官僚 机构内部对公务员过分严密的规制造成了官员创 造性的消失和办事效能的低下。
二、立法机构
定义:立法机构是行使国家立法权,有权制 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机构。 体制:一院制和两院制。 两院制三种模式: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德 国模式。 立法机构的性质:①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 会制国家)②最高立法机关(总统制国家)③立 法机关(半总统制国家) 立法机构的权力:①立法权②决定权③任免 权④财政权⑤行政监督权
四、政府治理的新模式
论公共权力的道德制约
论公共权力的道德制约【摘要】本文讨论了公共权力的道德制约问题。
在介绍了公共权力的重要性和道德意义。
在探讨了道德准则、法律法规、舆论监督、国际社会规范以及公民参与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式。
结论部分指出,加强道德监督是规范公共权力的重要途径,道德制约是维护公共权力合法性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道德监督是推动公共权力向善向正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深入了解公共权力的道德制约对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促进公共权力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关键词】公共权力、道德制约、道德监督、法律法规、舆论监督、国际社会、公民参与、道德规范、合法性、公信力、善向正、发展、规范、重要性、意义、限制、影响、监督、加强、维护、手段、关键因素。
1. 引言1.1 介绍公共权力的重要性公共权力是社会组织的一种,是国家和政府履行职责的手段,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管理效能。
公共权力的行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公共权力的合理行使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国家繁荣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公共权力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权力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
政府通过行使公共权力,制定政策、法律,实施管理,保障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
公共权力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保障。
公共权力的行使应当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公共权力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政府通过行使公共权力,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国家整体实力。
公共权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正确行使公共权力,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1.2 论公共权力的道德意义公共权力是指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权力,其行使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对一个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秩序至关重要。
道德在公共权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国家的治理水平和公民的政治文明。
【素材】课后反思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_思想政治_高一下学期_陈瞻
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采取了一例到底的方式,即用计划生育的产生、发展、变迁贯穿始终。
引导学生深刻剖析该事例,全方位展示我国政府执行计划生育,同时分析政府是否依法行政。
做到有理有据,实事求是,层层剖析,步步递进,最终落实到我国依法治国、法治社会、中学生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
一、贴近生活、巧妙导入为了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特选择了2017年1月份我国人口调查数据,让学生算一算:我国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了多少万。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马上提高了,把学生引入课堂。
同时利用我国《婚姻法》,引出“农村剩男”问题,及时过渡到政府层面介入该问题。
二、主线明确、结构清晰本节课采用三条主线:一是知识主线,分为四部分:有法可依——识法重法、依法行使——用法执法、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二是时间线索,采取几个时间的节点:2017年人口数据调查、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2000年和2010年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再到2017年;三是材料主线:利用我国计划生育的变迁来分析和探究知识点。
由计划生育的今天——昨天——未来三个阶段阐述和说明。
三、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在材料的选择上,紧紧抓住政府依法行政的积极影响和正面能量进行分析和探究。
例如:计划生育的实施为和世界人口做出的贡献;找出政府和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行为——对征收社会抚养费问题作出了规定、安康市依法对责任人行政处、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积极落实全面二孩和唐山市开展“计生惠民行动”;政府和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为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保障权利和自由、廉政建设、行政管理水平、政府威信、防止行政权滥用、全社会尊重法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方略、对人民负责等等。
通过正面材料的分析得出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注重政治学科德育功能与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课堂上不能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以负面的事例充斥课堂,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行政决策中的道德问题
行政决策中的道德问题在行政决策中,道德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道德决策意味着在做决策时要考虑到社会公义和道德价值观。
然而,由于行政决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道德问题常常是难以解决的。
本文将探讨行政决策中的道德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行政决策中的道德问题可以涉及到如何平衡不同的利益。
政府机构经常被要求为不同的利益攸关方做出决策,例如员工、股东、消费者等。
然而,这些利益之间可能存在冲突,这就要求行政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要做出公正和均衡的权衡。
这可能需要考虑到各方的权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责任等因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行政决策者可以设置一个透明的决策过程,以确保各方都有机会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行政决策中,道德问题还涉及到如何处理道德困境。
在某些情况下,行政决策者可能面临着两个或更多个道德原则之间的矛盾。
例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家公司可能会选择裁员,这可能违背了对员工的道德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行政决策者需要对不同的道德原则进行权衡,并找到一个能够尽可能满足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
行政决策者还可以制定一些道德准则和规范,以指导自己在面对道德困境时的行为。
行政决策中的道德问题还涉及到行政决策者对信息的操纵和隐瞒。
在制定政策和做出决策时,行政决策者可能会选择性地提供或隐藏信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行为可能会损害公众的利益,并破坏行政决策的公正性。
因此,行政决策者应该遵循透明度原则,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并确保公众能够获得准确、全面的信息。
同时,行政决策者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监督并评估他们的决策,以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伦理审查也是解决行政决策中道德问题的重要手段。
伦理审查是指对行政决策的伦理性进行评估和审查。
通过伦理审查,可以识别和解决行政决策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问题。
行政决策者可以邀请独立的伦理委员会来评估他们的决策,并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这样可以确保行政决策的合理性,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论公共权力的道德制约
论公共权力的道德制约【内容提要】在整个政治社会中,权力却与其本质相分离,被阶级所占有,甚至被私人所窃取,被用来为阶级利益服务和用来谋取私利。
这就要求权力必须受到制约。
而且,权力的道德制约在一切存在权力的地方都有着普遍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公共行政的发展要求探寻一条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共长之路,在行政体制、行政法律和行政道德的互补中,实现行政行为的廉洁、高效。
【关键词】权力/公共权力/道德制约一、权力与公共权力权力是人类社会中特有的现象,或者说,组织起来的人类社会必然要运用权力来为“组织”提供保障。
尤其在政治社会,权力是理解一切政治现象的关键,因而政治学的研究核心总是放在权力问题上,几乎所有的政治学家都需要对权力的问题发表意见,以致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量,而且是属于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力量,它区别于包括人的身体在内的一切自然力。
因为,一切属于自然界的因素,它的力量就是它本身,它除了它自身之外,是不可能借用、占有和整合出一种超越自己自然能力的力量来的。
而人则不同,人的身体等自然的存在物,往往成为一种群体的、社会的力量的承载体。
而且,他所承载起的力量几乎是不可度量的。
有的时候,个人所能承载起的力量简直是无限的。
个人之所以会有这种能力,是因为掌握权力的人受到了社会制度的支持,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体系的代表,由他掌握的权力所显示出的力量,是一定的社会制度所规范和鼓励的力量,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体系根据它所在的社会制度原则整合出的力量,是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个体的力量的系统综合。
人们所关注的权力是政治社会的权力。
在非政治社会中也存在着权力,但这种权力在性质上的公共性与其作为功能力量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
在政治社会中,情况就不同了,权力的公共性质与其功能力量的作用方向在应然意义上的一致性与其在实际运行中的矛盾对立,造成了许多令人困惑的现象。
即使在政治学家们的眼前,所展现出的也是一个个谜团。
所以政治学的研究重心一直是放在权力问题的解析上的。
公共管理 题库
(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福祉和公共利益而依法运用多种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
2.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3、公共管理环境:公共管理环境是指对公共部门及其管理过程、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效果产生直接作用或影响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4.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与市场功能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因市场机制的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5.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自身的缺失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的情形。
2.公民社会:是指民间社会或市民社会,指国家或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志愿性社团、协会、社会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等,他们又被称为“第三部门”。
6、非政府公共部门:非政府公共部门是指政府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并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部门。
2. 志愿失灵:志愿失灵是指非政府公共部门自身的局限性对慈善和公益事业发展阻碍作用。
3.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通过广泛参与以及在众多备选的计划和方案中做出选择,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政治和技术过程。
4. 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为那些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力的管理者,通过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制定计划评估方向和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组织目标的行为或艺术。
2.战略规划是在分析和解读环境的基础上,研究和拟定战略的过程,也是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决策的过程。
5. SWOT分析:SWOT分析是战略管理与规划管理领域的一种分析工具,它主要是通过了解组织的优势与弱势,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方法。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公共部门为实现其组织目标而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其成员进行规划、选拔作用培训、考核、工资保障等一系列管理行为的总和。
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为了科学地、有效地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力利用、开发规划等一系列活动的有机整体。
政治学原理第3、4章
(4)国家要素说:三要素和四要素说。三要素说是
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四要素说, 在三要素说基础上加了一个政府。
一、国家的含义(起源)
1、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1)国家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2)国家是自然形成的为全民谋求幸福的社会 联合体;国家是合乎理性、正义的社会共同体; (3)国家是暴力征服和强制统治的组织; (4)国家是由土地、人民、主权诸要素构成的 联合体。
衡量权力关系的三个量度
(1)广延性,即掌权者人数与无权者人数之比。
(2)综合性 ,即掌权者控制权力对象活动领域的数量。 (3)强度,掌权者使用权力控制对象行为的一切领域内可 供掌权者有效选择的程度。即影响或控制的程度(极限)。 权力关系的较大广延性给其综合性和强度设置了极限: 首先,权力对象数量越大,监视他们一切活动的困难 就越大。 其次,权力对象数量越大, 为控制他们所需的指挥 链就越长、越分散,造成新的下级权力中心。 再次,权力对象的数量越大,他们对掌权者的态度差 异的可能性也越大。
制度体现
军事的
经济的
上述权力方式也反映了权力运用的三种基本手 段和策略:(1)培养政治忠诚,形成政治核心力量; (2)利益拉动(拉的策略),形成政治合作;(3) 威胁惩罚(打的策略),矫正不服从行为。这些策 略和手段在商业竞争中也被广泛采用。在市场竞争 中,企业制定品牌策略,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 度,实施“推”(push)和“拉”(pull)的策略, 打压竞争对手,就是上述权力手段的具体应用。在 政治竞争中,分清“敌我友”,广泛结成统一战线, 孤立和打击竞争对手策略,也都是上述权力手段的 具体表现。
2、 国家起源的学说
A、冲突说,即国家是因内部利益的冲突 而产生的,其代表为马克思和恩格斯; B、融合说,即国家是为维护共同的利益 而兴起的,其代表为斯宾塞;
理解公共政策中的道德考量
理解公共政策中的道德考量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公共政策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
从教育、医疗到环境保护、税收政策,每一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旨在解决公共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道德考量往往是一个关键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
理解公共政策中的道德考量,对于我们评估政策的合理性、公正性以及社会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公共政策。
简单来说,公共政策是政府或其他公共权威机构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准则。
这些政策通常会涉及资源的分配、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以及社会行为的规范。
例如,政府制定的扶贫政策旨在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环保政策则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道德考量在公共政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道德考量实际上是对政策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审查。
它帮助我们思考政策是否符合社会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是否尊重了人的尊严、权利和福祉。
一个道德良好的公共政策应该是公正的,不偏袒任何特定的个人或群体;应该是有益的,能够促进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公共善;还应该是尊重人权的,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
以医疗政策为例,如果一项医疗改革政策只关注降低医疗成本,而忽视了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医生的合理报酬,那么这可能就违背了公正和有益的道德原则。
同样,如果一项教育政策过于强调标准化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这也可能在道德上存在缺陷,因为它没有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潜力和发展需求。
公共政策中的道德考量还涉及到利益的权衡和冲突。
在现实中,不同的群体和利益相关者往往对政策有着不同的期望和诉求。
政策制定者需要在这些相互冲突的利益中进行权衡和抉择,而道德考量可以为这种权衡提供指导。
比如,在城市规划中,建设新的商业中心可能会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但同时可能会导致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影响,如噪音增加、交通拥堵等。
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就需要在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之间进行道德权衡,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解决方案。
公共政策的道德考量
公共政策的道德考量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公共政策如同一位重要的导演,指引着各种资源的分配和社会行为的走向。
然而,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其实际效果和经济效益,道德考量同样不可或缺。
道德如同灯塔,为公共政策的航行指明方向,确保其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和价值追求。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什么是公共利益?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经济概念,而是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
公共利益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增长和资源的合理分配,更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互助、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以及对社会长远发展的责任担当。
例如,在教育政策方面,如果仅仅追求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可能会导致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某些地区或学校,从而加剧教育的不公平。
而从道德的角度出发,教育应当是每个孩子都能享有的权利,无论其出身贫富、地域差异。
因此,制定教育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如何保障教育机会的平等,如何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自身的发展潜力。
再看医疗政策。
医疗资源的分配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
如果仅仅以经济成本和效益为考量,可能会导致一些重病患者因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从道德的层面来看,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同等的价值,都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
因此,医疗政策应当致力于构建一个公平、可及、优质的医疗服务体系,确保每一个人在患病时都能得到必要的救治,而不是因为经济原因被拒之门外。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也需要道德的审视。
政策制定者应当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尤其是那些可能受到政策影响的弱势群体的声音。
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被利益集团所左右,不能为了少数人的私利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
比如,在城市规划政策的制定中,如果只考虑开发商的利益,而忽视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公共空间的需求,就可能导致城市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决策中的道德考量 如何做出正义的决策
决策中的道德考量如何做出正义的决策决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无论是个人决策还是组织内的决策,我们都需要考虑到道德因素。
正义的决策可以确保公平、平等和道德价值的实现。
本文将探讨在决策过程中如何合理考虑道德因素,以做出正义的决策。
对于决策者而言,道德考量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道德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决策过程中。
道德价值观是个人或组织对于什么是对错的共识。
它可以包括公平、正义、诚信、尊重等等,不同的人或组织可能有不同的道德价值观。
因此,在决策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并优先考虑符合这些价值观的决策。
其次,我们需要权衡不同的道德原则。
在决策中,不同的道德原则可能存在冲突,我们需要进行权衡。
比如,在某个决策中,公正与效益可能存在矛盾。
公正意味着平等对待每个人,而效益可能意味着追求最大化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两个原则,并找到一个平衡点。
此外,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可能的影响和后果。
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对他人的伤害或社会的不公平。
因此,在决策中,我们需要全面考虑各方利益,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这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和远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结果。
在决策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决策的过程是否公开、透明和合法。
公开和透明有助于防止腐败和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能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因此,在决策中,我们需要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并遵守相关的法律和规定。
另外,决策者还可以借助道德决策模型来辅助决策。
道德决策模型可以提供一种科学、系统化的方法来考虑道德因素。
例如,有些模型包括准则模型、道德决策树模型和道德地图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全面地考虑道德因素,并有助于做出正义的决策。
除了决策者个体层面的道德考量,组织在决策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组织需要建立和维护一套明确的道德准则和规定,使其成为员工决策的指导。
同时,组织还需要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员工提高道德素养和决策能力。
北师大行管考研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核心章节-政府的角色
北师大行管考研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核心章节-政府的角色第四章政府的角色问题一公共部门的重要性,存在的必要性。
马斯格雷夫妇认为,政府的普遍性或许反映出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这种意识形态不同于消费者选择和实行分权的决策等前提,并且“市场机制自身并不足以实现所有的经济职能”,离开了政府的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转,原因如下:1、必须不存在任何自由准入(市场)障碍,且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必须具备充分的市场知识,这就需要有政府管制和其他标准来保证这些条件的实现2、当竞争由于高额成本而变得无效时,政府干预也是必要的3、一般来说,若无政府为其提供法律框架,进行保护和强化,市场运行所需要的合同性的安排和交易行为将无法进行。
4、会产生“外部性”问题并导致“市场失灵,”这需要通过公共部门制定解决方案5、社会价值观要求政府对市场体系产生的收入和财富以及通过继承获得的转移性财产权进行的分配进行调节6、市场体系并不足以保证高就业率,物价稳定以及社会所希望的经济增长率,这就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来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7、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评估未来消费的贴现率方面有不同的观点。
以上观点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某些理论依据,总之市场无疑是强有力的,并能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为众多商品和服务提供一套配置与分配体制。
但要记住市场不是万能的,有时需要政府的干预。
问题二私人管理与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差别。
赞成公共部门应具有专门的管理形式的理由在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之间具有巨大的区别。
①公共部门的决策可以是强制性的,如公民可以被强迫缴纳税款,而私营部门不具有这一特征。
并非所有的公共活动都具有强制性,而是那些需要比私营部门更谨慎执行的公共活动才具有强制性。
私营企业在主观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他们可以对不同的消费者提出不同的要价,他们可以忽视正常程序的存在。
②公共部门具有不同于私营部门的责任制形式。
从理论上说,公司管理部门要对股东负责,而公务员要对政治领导人、国会、公众以及司法系统的不同部门负责。
思想政治必修2(人教版):第四课第一框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与各级政府的民主决策的
过程。
一、政府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的含义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 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这就是依法行政。 提示:依法行政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政权力 的来源必须有法律依据;而且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守 法律;三是行政机关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提示:(1)该市政府发挥专家的作用,建立市政府决 策咨询专家库,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 决策的科学性,推动了科学决策。(2)该市政府以各种方 式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决 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 中民智,推动了民主决策。(3)该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 范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坚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 要求,决策过程符合法定程序,推动了依法决策。
[归纳总结] 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 依法决策 要求: (1)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 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 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3)在依法 决策方面,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 任明确。 (4)政府要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损 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3)在依法决策方面,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 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提示:如何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需要从 政府和公民两个角度考虑。政府角度主要是反映民意、集 中民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公民角度 主要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合法渠道 参与民主决策。
4.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我国政府正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 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归纳总结] 1.政府依法行政
第四章政府权能道德
第四章政府权能的道德考量人类进入20世纪后,一场以“超越官僚制”为特征的各种理论设计闪亮登场,关于这次行政改革运动的提法大致就有“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企业家政府”、“政府民营化”、“重塑政府”,等等。
不可否认,上述种种努力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但就其性质而言,它们仍然只是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对官僚制的调整,并末从根本上触及政府权能应该是什么性质、政府与社会应当是什么样子等价值性的问题。
因而,这些看似宏伟的改革战略,最终只能是使政府从一个困境走向新的困境。
这就告诉我们:“组织问题是一个道德问题,不仅仅只有技术性的一面”①。
我们应当把政府权能看作是政治的、经济的和道德的三位一体的,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探寻和开发政府权能的道德属性上来。
一政府权能道德的理论探源从政府的发生看,政府代表着公共人格,是公共意志的“类观念”。
人类正是洞察到政府权能的道德意义,才发明国家和政府来治理社会的。
关于政府是一种道德的理论,在世界的文库巨著中不胜枚举,其中最为璀璨的流派当数理性主义、自由主义和唯物史观。
1.理性观:政府建立基于谋求更大的善业这种观点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具有避恶趋善的能力。
人类在理性的光辉和良知的导引下,为克服自身的弱点,避免恶的后果,求得更大的善得,于是建立政府,委托其诉诸道德特别是法律的力量,去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持社会的秩序,增进公众福利。
因此,没有人性的弱点,政府便无必要存在;没有人性的光辉,政府也无从建立。
以上观点具体有两种分野:一是认为,政府的建立是人们为了避恶而做出的理性选择。
霍布斯认为,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们,由于自私自利的本性驱使,在社会生活中必然要发生利益上的冲突。
“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之中。
”②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的关系就像狼群一样,笼罩着争夺与厮杀的血腥。
为了抑制这种战争状态的发生,社会就要一个超乎社会之上的巨大力量,而国家就是这种力量的化身。
论行政权力正当行使的道德制约
法的 ;行政主体不得越权 ,如果越权则不具有法律效力 。 也就是说 ,行政机关则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
m 动 ,非经法律授权 ,不可能具有并行使某项职权 。因此 ,行 o 政机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政人员在法律授权之外行使权力就是超越职 c 权 。(3) 关于职权与职责相统一问题 。一般来说 ,公民行使 . 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具有任意性 ,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 。 l 但行政机关的职权 ,作为宪法 、法律授予的管理经济和管
管 的道德规范 ,那么 ,我们可以说 ,法律来源于道德 ,人类绝
大多数法律规范都是从道德规范中提炼出来的 。德国近
共 代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则认为 :抽象法是客观外界的法 ,是
抽象人格的定在 ,是意志的普遍性 。道德是主观内心的
公 法 ,是内心信念的规定 ,自我的特殊规定 ,是意志的特殊性
的威慑 。而如果行政人员在道德上是高尚的 ,那么他在用 权时不仅会依法用权 、依职用权 、公正用权 ,而且会自觉保 持道德良心 ,考虑用权的社会效果 ,维护政府形象 。在使 用权力时 就 会 受 道 德 良 心 支 配 而 自 觉 矫 正 自 己 可 能“出 格”的某些不良行为 ,甚至不惜为此付出巨大的 牺牲 。因 此权力所以腐败 ,有些现象不是法制不健全的问题 ,而恰 是掌权者道德沦丧的必然结果 。也就是说 ,如果没有道德 的约束 ,没有道德力量作为基础 ,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 力时可能因慑于法律的威慑而正当行使 ,但如果有道德的 支持行政人员把公正用权内化为一种心理定势 ,或者一种 道德冲动 ,对自身行为时时自省 ,耻于实施滥用权力的行 为 ,那么他就会每时每刻都公正用权 ,这才是行政权力正 当行使的最强大 、最持久的力量 。
习 新闻舆论对权力的制约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在
行政组织理论第四章
行政组织理论第四章第四章中国行政组织理论一、单选1、强调治国要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把维护行政组织的等级秩序看作是国家行政管理重要原则的是( )A孔子B孟子C苟子D老子2、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的行政组织思想是( )A.以“法”为核心B.以“等级”为核心c以“礼”为核心D以“和谐”为核心3、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人是( )A.孔子B孟子C苟子D老子4、提出“治之径,礼与州”,礼法结合治理国家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苟子D墨子5、韩非行政组织思想的核心是( )A礼B.义C法D仁6、中国古代主张“法、术、势’’兼用来治理国家的人是( )A商鞅B韩非C.李斯D墨子7、提出法是统治全国人民,也是驾驭官府自身基本原则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韩非C老子D墨子8、韩非认为的“法”乃指( )A.官府规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B司法权术C君主的权势D君主根据行政任务授权于臣下相应的权责一致的职位,并考核他们的政绩9、韩非认为君主有高于众人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享有绝对的权威.这是他行政组织思想中强调的( )A名B法C术D势10、韩非和墨子都主张( )A以法为本B尚贤任能C.形名参同D中央集权11、提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强调组织中上下沟通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墨子12、崇尚“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A.孟子B商鞅C庄子D老子13、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行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在全国实行分教管理、逐级监督、形名参同B崇尚“道法自然”C提出了善下的用人思想D主张“无为而治”14、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针对专制集权的弊端,主张( ) A.组织分权B.议行合一 C联省自治D权能分治15、属于墨家行政组织思想的是( )A礼仪结合B法、术、势兼用C无为而治D强调组织中的上下沟通16、提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的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墨子17、孙中山主张:中华民国政府应实行权能分立的( )A两院制B一院制C三院制D五院制18、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孙中山主张()A中央集权制B分权制C.联省自治D地方自治19、孙中山对西方三权分立理论作出的重大发展是()A.五权分立原则B“万能政府理论”C地方自治理论D.均权制理论20、关于中央与地方的权限,以下哪位提出了“均权主义”主张( )A顾炎武B.毛泽东C邓小平D孙中山21、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根本标志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是()A人民自己的政府B镇压被剥削阶级的工具C“议行合一”的政体D依法建立的政府22、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无产阶级国家的政府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重人与重制度相结合B廉价政府原则C议行合一D.民主集中制原则2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B民主集中制C多党合作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职能变化的总趋势是()A政治职能增强,社会管理职能减弱B政治职能减弱,社会管理职能增强C仅剩政治职能D仅剩社会管理职能25、周恩来在《反对官僚主义》一文中,列举了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共有()A.11种B15种 C 20种 D 25种26、邓小平认为.行政组织的中心职能是()A.政治职能B.军事职能C经济职能D文化职能27、在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上.我国行政组织贯彻的基本原则是()A议行合一原则B系统协调原则C民主集中、精简技能原则D集中领导、分级管理原则28、邓小平指出,我国政府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都根源于()A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B官僚主义C工作责任制不健全D政企不分29、邓小平认为,行政组织改革的内容首先是()A机构改革B提高效率C党政分开D政企分开30、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这一论断的是()A.列宁B斯大林C毛泽东D邓小平31、自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进行过()大的政府机构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政府权能的道德考量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从伦理角度分析政府权能,并对其进行理论探源;阐明政府权能遵从的伦理原则;重点讨论政府权能变化的道德应对。
本章教学的难点也在于政府权能变化的道德应对。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理性、正义、功利权能概念;理解功利的基本理念、政府权能遵从的伦理原则;了解为民原则、公正原则、制衡原则、有限原则。
教学课时:4 学时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一节政府权能道德的理论探源一、东西方在政府哲学上的价值取向各异政府是必要的邪恶:英美人的自由主义情结政府是地上的神:德国人的国家主义情结政府是半神半兽:法国人的半国家主义、半自由主义的情结政府是神圣的万能:中国人的全能主义情结政府是无奈的“祸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二、政府合法性:政府职能的基石政府的“合法性”涉及到政府存在的最根本基础与理性动因。
“合法性”(legitimacy))是政府治理与其稳定性的根本所在。
政府合法性简单地讲,就是人们对享有权威的政府之地位的确认和对其命令的服从。
它涉及到这样几个问题:政府因何存在?人们因何服从?人们服从政府是因为人们认为政府是为自己行使公共权力的。
政府行使公共权力虽然不一定取得最好的结果,但能避免最坏的结局。
政府是由现实的人组成的,再加上它的组织结构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政府无法使自己的行为达到最优和最好。
政府的产生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保障公众的利益,所以它可以避免最坏的结局。
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政府的合法性及其基础就是:政府为公众利益行使公共权力,它不一定最好,但能避免最坏。
三、政府职能的制度分析与国际比较•合格的守夜人:西方政府的职能•优秀的领航员:日本政府的职能•经济监护人:德国政府的职能•社会协调员:法国政府的职能•公平的裁判员:东亚政府的职能•社会的管制者:南亚政府的职能•转轨的推进器:东欧政府的职能•经济清道夫:拉美政府的职能•部落代言人:非洲政府的职能•宏观调控器:中国政府的职能选择第二节政府权能遵从的伦理原则公共性是政府权能的必然价值选择,政府权能的维持、运作和发展,必须遵循和实现以公共性为依归的一系列伦理价值原则。
一、为民原则1.对民负责。
政府必须向人民负责,源自国家目的规定性和权利与义务对等的逻辑必然。
契约关系规定着政府与公民间在权力与义务方面的双向对等,体现着一种资源交换关系和互利行为。
2.为民服务。
公共利益是国家存在的原因和条件,马克思把国家工作人员比作社会的“公仆”,把人民称为社会的“主人”。
虽然有夸大的成份,但它深刻地揭示了政府权能的服务性。
3.替民谋利。
政府作为对社会资源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实体性组织,利用公共权力为民谋利而不是为己谋利,本来就是政府公共性的题中之意。
二、公正原则1.政府组织自身要公正,包括公正行政、公平行政、公开行政和民主行政。
2.要实现社会公平。
政府必须扮演“劫富济贫”的角色,通过公共政策措施来调节市场分配领域,对社会财富进行平等分配,使相对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保障。
3.公正必须与效率平衡。
必须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求得一种平衡,寻找一个人们认同的相对公平的合理区间。
三、制衡原则1.权力运行要相互制约。
人类迄今为止建立了两种经典的分权模式:一是“三权分立”的美国模式,一是“议会结构”的英国模式。
2.权能驰张要彼此协调。
3.政府权力要保持外在平衡。
四、有限原则1.实行法治。
法治的重要政治职能在于铲除无限政府,政府权力和规模在越出法定界限时必须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
2.干预要适度。
政府的能力取决于其对整个社会国家的总体控制力,这种控制力的获得来自于民众对政府权威发自内心的服从和认同,而不是管理范围的扩大和对象的增加。
第三节政府权能变化的道德应对一、政府权力的泛化趋向与民主品质的形成1.民主的道德内涵,就在于对别人自主权的尊重,它具体包括人格独立、平等、自由、宽容等要义。
2.一个国家的民主进程之所以步履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主并未真正成为政府组织的道德品质,成为民众的心理需求,政府丧失民主作风,民众缺乏自主意识,因而导致政府专制的不民主现象。
3.政府民主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对自身主人翁地位的认识和觉醒程度。
二、政府职能的重心位移与责任意识的强化政府职能指的是政府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根据社会环境的需求而履行的职责的功能,它反映着政府的实质和活动的内容与方向。
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手段和方向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建立责任信念。
现代政府必须首先建立起为民服务的普遍信念,才可能在这种信念的基础上明确责任、强化责任。
2.明晰角色责任。
首先必须用“退位”收回“越位”的触角。
其次必须用“到位”弥补“缺位”的盲点。
3.内部权责要做到统一。
首先,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责任划分要做到合理明确。
其次,自由裁量权的授予要与责任挂钩。
三、政府职能的工具变化与高效行为的评判用经济、效率、效益三个方面来综合判定政府行为是否高效,“大众是否满意、成本与收益是否相当(是否以最少的成本提供了同样的服务)、民众对政府提供的服务是否有选择权”。
1.转换政府模式。
2.引入市场机制。
3.实行服务承诺制度。
四、政府能力的提升需求与道德力量的整合政府能力,是指为完成政府职能规范的目标和任务,拥有一定的公共权力的政府组织所具有的维持本组织的稳定和发展,有效治理社会的能量和力量的总和。
1.要在政府制度中贯穿伦理价值。
因为只有制度的道德才是深刻和广泛的,才是具有稳定的引导功能的行为规范。
2.要对行政人员进行道德塑造。
行政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他的价值取向要高于社会成员的一般价值取向。
(1)必须建立公共利益至上的信仰(2 )必须对其执掌的公共权力以及自己的定位有着充分的自觉(3)必须确立无私奉献的价值目标,即把对一种占有追求转化为一种奉献的追求。
补充阅读材料:政府权能道德的理论探源一、理性观:政府建立是基于谋求更大的善业1 .政府的建立是人们为了避恶而做出的理性选择。
(1)霍布斯、洛克等契约论者从自然状态中个体(单个的个人)利益冲突为起点、以个人理性为单元来思辨政府的产生(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历史发展中群体理性来分析,国家是各个阶级为避免相互间的利益冲突而做出的理性选择。
2.政府的建立是基于向善的理性呼唤。
(1)亚里士多德认为政府的目的是为了最高最广的善业,并把是否照顾到公共利益作为区分正当或正宗的政体与变态的正体的根本标志。
(2 )边沁认为政府比自然状态下更能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使社会总体的福利达到最大化。
(3)密尔明确提出政府的目的就是造就更好的人民,而手段就是教育人民和利用他们所达到的最高品质。
二、正义观:政府的使命在于实现公平与正义1.秩序正义权能。
最早源自古希腊的柏拉图,正义就是城邦的各个部分和谐地发挥作用时的那种有序性,就是“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
”2.公益正义权能。
亚里士多德明确提出的政府行为的宗旨是维护和发展社会的公共利益的思想,认为政府应优先保护和考虑的是社会整体利益,即他所指的“公共利益”,而个人利益只能在整体利益中得到实现,并且这样才是合法和合理的。
3.权利正义权能。
自由主义思想家们所持的一种权能观,主要意旨是政府权能重在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财产权。
实现正义应在于首先保护财产权,这也成为确定政府行为边界的重要理论支持。
4.平等正义权能。
主张政府权能实现正义与公平,应在于实现人类的平等。
(1)卢梭认为政府权能的正义性就在于实现人的自然平等和财产尽可能接近平等以及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
(2 )罗尔斯认为,正义就意味着平等,没有平等的自由是形式的自由。
政府权能对权利与义务的分配应实现平等自由的原则、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强调在机会平等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分配必须有利于最不利者的最大利益。
三、契约观:政府权力源于公民权利的让渡包含两个主要思想:一是政府权力来自人民,一是国家主权在于人民,其理论支柱是社会契约论。
(1)霍布斯的契约论(2 )洛克的契约论(3)卢梭的契约论四、功利观:政府边界止于个人自由和权利功利主义思想家认为政府权能的行使应把满足个人的功利需求即自由和权利作为出发点和基本界限。
(1)市场运行的自由不可侵犯。
亚当·斯密把政府喻为“更夫”,只能行使国防、治安、提供基础设施三大职能。
(2 )快乐幸福的自由不可侵犯。
边沁从“趋乐避苦”的人性出发,认为快乐和幸福就是功利,就是公民追求的人生目的,所以必须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的权能。
(3)个人权利的自由不可侵犯。
诺齐克从道德的观点来衡量个人权利之于政府权能的优先性的。
(4 )个性发展的自由不可侵犯。
密尔强调人类个性自由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或政府好坏的根本尺度。
复习与思考题1.从伦理角度如何理解政府权能?有几种主流的理论观点?2.如何正确政府权能的正义原则?3.怎样理解政府权能的有限原则?4.政府权能在当代有哪些变化?拓展阅读书目1.(英)洛克著:《政府论》(下篇),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
2.(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
3.(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4.(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年版。
5.(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 年版。
6.(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版。
7.施雪华:《政府权能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8.金太军,《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