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歌演唱之“韵味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民歌演唱之“韵味美”
作者:闫妍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
闫妍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中国民歌韵味美体现于戏曲、说唱等多种民间艺术的审美追求基础之上,它集字韵、声韵和情韵三者的相互协调、配合和融通。
关键词:中国民歌;韵味;字韵;声韵;情韵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2-0207-02
一、字的韵味
字的韵味是构成中国戏曲、说唱、曲艺、民歌的基本条件和出发点,是形成民歌韵味美的基础。另一程度上说,传言和明意的基本核心是中国民歌艺术的几个基本要求——声、情、字、表中的“字”。从50年代的王昆、郭兰英,到60年代的才旦卓玛、胡松华、郭颂、吴雁泽以及80年代以后的彭丽媛、万山红、阎维文,他们在演唱中无一不重视“字”,无一不在唱“字”上花费相当大的功力,因为只有把字唱好才能使歌唱有“韵味”。在中国民歌中,作曲家的许多声乐作品都采用戏曲和地方民歌的音调、节奏,因此,演唱中十分强调继承戏曲唱法中的吐字清晰和韵味,同时,中国当代的歌唱家在继承传统的吐字韵味方面的进一步艺术创造也不断地丰富了中国民歌。
字韵——咬字的韵味标准,咬字的准确、清晰是中国民歌最基本的技术要求。字韵的内涵须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律,要求对字的首腹尾、四呼、清浊等的清楚交待来予以体现,以便欣赏者能清楚的了解到歌词的意思。咬字的准确和清晰,就是在演唱中将中国汉语的固有特性——声、韵、调全部唱出来,这样观众才能听清字、词,才能欣赏到民歌的语言、音乐和韵味之美。若要把声、韵、调都唱好,光准不清还不能使咬字和吐音做到准确、清晰,必须掌握正确的咬字、吐音、收韵及声调的规律。
1.咬字是每个字发音的开始,是字音结构中的字头(即声母)部分,字头在整个字中占时值最短,要使字咬得清楚准确,必须保证发音部位的准确无误,迅速和有力。“有力”是相对而言的,既增强字头的力度,同时力度的强弱要根据歌曲内容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定。如《白毛女》中《我要报仇,我要活》
歌曲表现了强烈、激愤的情绪,每个字咬得有力,才足以表现被压迫摧残的喜儿所爆发
出来的满腔深仇怨恨。
又如:《万事如意》
歌曲充满了幸福欢乐地情深,舒缓的旋律,把感情表现得细腻柔和。咬字时,字头的力
度相对来说要小些,弱些。
2.吐字紧接着咬字阶段之后,继字头之后发出韵母,产生共鸣的阶段,这一阶段要强调吐音要“圆”,才能起到美化字音、延续拖腔的重要作用。“圆”,是针对声音共鸣而言的,
既要求利用元音响亮且时值长的特点,对字腹进行均衡、丰满、圆润的塑造。如:《再见吧,
妈妈》中
妈“(ma)”字是一个单韵母构成的,字头要发得断而有力,接着保持字腹a的口型一
直到结束。
3.收韵字尾是完成整个字音的最后程序,在字头突出、字腹张扬之后,受语言发声一张一弛的固有节律影响,字尾的时值必然要比字腹短暂得少i,同时也要求收韵要“轻”,即要
求把稳定成型的字腹轻巧柔和地收归到尾音上来,使字音有个纯正、完整的结束。如此,重咬——圆吐——轻收,三步环环相扣、循环往复,话语的流动便容易达到既连贯一气又颗粒清楚
的效果。
4.声调汉语中的字音除了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之外,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那就是声调,它是字正的根本,能传达出方言的特色。如:茉莉花中茉(mo)字,普通话发音为(mò),湖
南话发音为(mó);唐山中山(shan)字,普通话发音为(shān),唐山话为(shán)。因此,每当结束吐字过程时,必须依照四声来限定词意,根据其曲直升降、高低强弱来表现歌唱的韵
味、强调和突出歌曲的风格。同时字与字衔接也要注意声调的衔接,使其仰扬顿挫呈现出起伏跌宕之美。
四声在组成语言后,有仰、扬、顿、挫之美,也有主次之分。如:《北风吹》
“北”和“雪”字是是重点,其次是“风、吹、花、飘”,最后才是“那个”二字。如果把所有的字不分主次,都用一个劲来唱,恐怕难以表达在大雪纷飞、北风呼叫的寒冬之夜,天真活泼的喜儿急盼爹爹回家的心情。由于“北”和“雪”都是上声(v)字,故演唱时加小倚音:
而风、花、吹、飘都是阴平(-)字,且不是重点字,曲调就不需要变动了。如果“北”和“雪”字前不加小倚音,上声(v)调不明显,就会变成“碑”和“薛”的字音,这样一来,不但字意完全改变,而且重点字得不到强调,歌曲的情绪表达就会受到影响。
另外,地方方言也能突出相应的韵味美,同时也更加生动、形象、贴切。如:《我想亲亲在梦中》是依据陕北民歌《高山点灯》重新编词、编曲,发展扩充的一首完整的女高音独唱曲。
充分渲染了见不到自己的情郎而焦急、愁闷、心神不宁的相思情绪,同时也展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如“着了忙”、“水瓮”、“馍馍”、“冰巴凉”等。
二、声音的韵味
仅仅做到了咬字吐字的精确、清晰,还不能达到“声韵美”。中国民歌对“声”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声音和声乐技巧技能的统称,包括了声音、语言、行腔等,如“声情并茂”;狭义上,专指声音,即歌声,如“余音绕梁”等。要达到“声韵美”的要求,
必须将两者合起来,讲究一字既出,其字与声的延长、婉转则需要运用歌唱技巧来加以控制和
艺术表现,使其字清声美——“声韵美”。
1.字重声轻显而易见,字重声轻,字前后必须结合起来理解,即歌唱中要强调字头的力度。因为强调字头的力度可促使呼吸支持的稳定并带动声音与呼吸的有机结合,同时要切记
“咬字在口,发声在喉”,也就是说用唇、齿、喉这些部位把字音交待清楚之后,应迅速的让
母音回到咽部上来。用著名声乐教授金铁霖的话来说,即“字头可以在嘴唇等部位任意夸张之
后引导声音放在通道里,嘴巴随之放松”,这样才能做到字音清晰、声音圆润、连贯。反之,
字头乏力,影响字的清晰度,字声前后混淆,字混声浊。
2.以字带声即语言的音乐化。强调在唱明字头的前提下带动声音完成音调韵律的长短、仰扬、强弱、快慢等音乐的变化和对比。同时要求声音表现出的音乐旋律性与歌词韵律的结合,也就是歌者依字行腔中,对歌词的语言情态、语调、语气等的把握和表现,潜移默化的促进字
词音乐因素和旋律的韵律表现,作到以字带声、美声传意、字声曲的完美结合,使听众得字明意、得字动情,从而体现出“韵味美”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或喜或悲的情感。
3.字正腔圆“字正腔圆”是我们最熟知的,也是人们常挂嘴边的歌唱常识,即歌声的“色彩化”,这就要求歌唱者在演唱中充分运用旋律、节奏、音区、速度的变化以及一切演唱
技巧,将曲调唱的美妙动听、清脆、嘹亮、圆润、纯美,同时做到字正不影响腔圆,腔圆不遮
掩字正,这也是体现中国民歌“韵味美”的重点之一:美的行腔,美的音色。
4.真假声结合用声应是刚柔相济,真假声混合的声音效果是最优美最富有表现力的,既有一定的声音力度,又具有高位置的共鸣色彩,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做到高音明亮,
低音结实,同时根据不同的风格,语言及地方欣赏习惯,所使用的真假声比例不同,这也是中
国民歌“韵味美”的另一个鲜明特色。
同是民歌,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语言声调、不同的生活习俗、使得民歌的旋律调式、吐字行腔、感情表达都有所不同,但都具有它们不同的演唱色彩和韵味美。
例如,东北民歌《小看戏》与意大利民歌《虽然你冷酷无情》都体现了各自不同的韵味
之美。
首先,从旋律调式上看,《小看戏》属于中国民族调式中的宫,节奏上多用大切分,同
时润腔多,大跳的音程少,多出现5 1或3 6,旋律上小三度较多;而《虽然你冷酷无情》则
属于西洋大小调中的d小调,节奏上没有太多变化以X X X | X·X X | XX X XX |为主,旋律
波动小,但都展示了各自不同地区的韵味美,一个活泼跳动,另一个稳重激烈。其次,吐字行
腔上,前一个以轻巧放松的咬吐为主,加以极富“二人转”色彩的行腔;后一个则由于意大利
语相对于汉语要简单,所以只要做到母音的统一及行腔中的通道保持。最后,从感情表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