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共赏析读写相彰益——关于古诗词教学读写结合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文共赏析读写相彰益——关于古诗词教学读写结合的几点思考
【摘要】
“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既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在古诗教学中词,通过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既可以培养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
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字】
古诗词读写结合想象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
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
识的系统和完整。”“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既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
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
古诗词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瑰宝,语言凝练,意境悠远,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
含蓄、深厚,同时传承了我们民族的亘古情愫。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首脍炙人口、引人入胜的古诗词,在古诗教学中词,通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既可以培养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关于古诗词教学读写结合的思考。
一、发挥想象,改写诗词。
在古诗词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完成一篇主旨与诗词相同,或内容与诗词
相同,但体裁、人称等截然不同的习作,完成对诗词的改写,用一种创新的形式
对诗文进行诠释。让学生通过想象描绘出全诗或部分诗句的优美意境,是融理解、想象、表达、创造与一体的最佳方法。教学《山行》时,围绕“赞美秋天,乐观
向上”的主题,可抓住诗句富有特征的景物,如“寒山”、“石径”、“白云”、“霜叶”,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段话。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
重要的是使学生品尝到创作的快乐。
二、发散想象,扩写诗词。
古诗词《长相思》,描述了行旅的将士在北方冰天雪地的行军中,夜里扎寨
宿营,被风雪聒醒,思念起家乡的情景,是一首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古诗词。我在
让学生熟读诗词的基础上,对词句深入理解,然后引导孩子们根据词句内容扩写
成一篇文章。先让学生根据诗句进行扩充想象。由“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让学生想象漫天飞雪、寒风刺骨的寒冬场面,以及将士们行军的艰难。再由“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想象将士们被风雪的
呼啸声惊醒,开始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是诗词的重点,要让学生发散想象,将士们都想到了谁?他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他的妻子和儿女都有那些温暖而有趣
的往事?有了这样的提示,学生扩写起来就内容丰富,真挚感人。
三、激发想象,填补诗词。
有的古诗词,作者在创作中留有“空白”,使诗词在故事情节上有所跳跃,
语言叙述中有所省略,给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留下空间。教学中,激发学生丰富的
想象去填补这些“空白”,进行“填补”式的写作训练,使跳跃的内容变得连贯,简洁的言语显现出丰满。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想
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清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补充“清明
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感情景,在“填补”中初悟景中寓情的写
作手法。学习《游园不值》时,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为切入点,让学生大胆
“填补”诗词,描绘出园中一片生机昂然的景象。充分利用诗词中的“空白”,
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既使诗词内涵得到了丰富,又使学生对诗词的感悟得到了
深化。
四、引发想象,运用诗词。
我们学习古诗词,除了欣赏品味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外,更在于学以致用。
当那些千古名句成为哲理化为经典后,我们也可拿来装饰我们的文章。当我们在
生活中有了诗人的遭遇或经历和感受,也吟几句来抒发心中的共鸣。当学生学了
很多古诗词后,有时在特殊的情境中不禁会脱口而出。老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去
尝试,创设恰当的语境,合理地运用诗句,化消极吸收为积极释放,为口语表达
和写作运用增加色彩。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设计这样一道填写
诗句的练习题:“()”,春节就快要到了,我们更加思念远在外
地的外公外婆。外公外婆,请让我们早日团聚吧!不难看出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恰当入选。有时也可以提供语境,练习运用诗句。例如:昨天中午,张
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这时,我想
起了老师给我讲的习题,豁然开朗,真是“()”于是迅速地解
出了这道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机渗透
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是
吸收,写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以读学写,读写结合,多读多写多积累,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和发展观察、想象、思维、表达等能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