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精选5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精选5篇)

引言

近年来,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社会和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 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政府文件, 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面。自1996年国家教委下发了《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教学改革的方案》奠定了课内外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始, 2002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2016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相继颁布, 说明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实施已成为国家的号召。本文立足于高校, 从教学论的角度, 探讨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并提出解决路径, 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的课内外一体化改革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1 我国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现状述评

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网上文库和教材书籍等查阅了近十年来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论文、着作、教材、文件等参考文献若干, 重点分析了题名中包含课内外一体化的核心期刊论文16篇。通过总结与研究, 发现我国学者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 已发表论文206篇, 这些研究透露出, 我国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改革历程。

1.1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还是课程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视角大体有三类, 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 最早沈震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提出课内外一体化, 运用在提高学生800米成绩的教学中。一类研究是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进行研究, 有徐美敏、刘志敏、唐月琴等学者, 强调了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以俱乐部为特殊的组织形式, 将课内外融合。另一类是从课程的视角出发, 有李鸿斌、陈海啸等学者, 他们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组织管理以及考核等问题进行研究,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从这三个不同视角的研究, 可以折射出学者对课内外一体化从教学方法论到课程模式论的认知发展过程。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的研究视角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及考核等方面都有交集, 其研究结果互为补充, 更加体现了我

国学者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研究的全面性。

1.2课内外一体化的模式构建研究

所谓模式是指可以照着做的模型, 课内外一体化的模式研究也与之前所提到的研究视角具有一致性, 相关模式研究有教学模式研究和课程模式研究。唐月琴从教学指导思想出发, 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操作流程等方面构建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这些研究互相补充, 角度不同, 在模式构建上求同存异, 却殊途同归。学者们认为, 高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在满足一定的条件后, 按照既定的模式进行教学, 可以对营造体育氛围, 弘扬校园体育文化, 实现全面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体育教育目标。

1.3课内外一体化对学生的影响

课内外一体化对学生的影响研究多数为实验研究。研究者在对大学生实施教学试验后, 探讨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实验研究主要来源于一些教学条件优良, 教学改革起步较早的高等学校, 如湖北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陈天霞、张宇峰等将实验前后学生的体能与认知水平进行对比, 实验组学生的体能、心理素质和对体育的认识水平以及个性发展、体育兴趣培养等方面都有显着提升, 反映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

这些研究为我国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 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从中我们可以发现,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向课内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已基本明确、教学模式构建已基本成型;教学实验结果亦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但是, 据笔者了解, 目前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实施现状并不乐观, 尤其是在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该模式要想在我国高校进行推广, 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对教学核心要素的处理办法。

2 高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核心要素的处理办法

2.1 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对学生半自愿半强制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在半自愿半强制的教学管理下, 保证每个学生在学习日有一小时的体育煅炼时间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体育认知水平,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利于学生感知体育带给人的变化, 充分认识体育于人的重要

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2.2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倒逼教师发展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 在教学管理、组织和教学的实施上带来较大的变化, 对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考核评价方面提出较高要求, 打破高校体育教学的低效重复, 营造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倒逼教师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2.3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要契合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围绕《纲要》的基础目标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进行统筹安排。课内主要传授体育文化、健康保健、营养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 传授掌握运动技能和自主锻炼的方法, 掌握运动项目的部分核心技术。课外活动以巩固提高运动技能、以及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 通过组织体育活动、代表队训练以及体育比赛等形式, 为学生参与体育、体验运动乐趣、养成运动习惯, 实现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优化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广泛釆用探究性学习、小群体学习、游戏教学和比赛教学等方法。在课内教学部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将体育相关知识与运动技术按单元进行划分后, 设计学习和研究命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帮助学生是构建体育知识体系。在课外部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 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骨干以游戏、练习、比赛等形式进行组织管理, 将教、学、练、用融会贯通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2.5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设计要系统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首先要围绕《纲要》教学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的要求, 完成大学四年的学段教学设计。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开设富于挑战性的体育教学内容, 注重年级层次与内容衔接问题, 避免简单重复低学段的教学内容。学年教学设计应将课外部分纳入其中构成一个课内课外高度衔接的系统, 根据运动项目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周期, 同时还要符合学年教学周数安排。学期教学设计还要将体育相关知识与运动技术按单元进行划分, 明确单元教学时数。在学年、学期、单元教学设计时, 要重点考虑教学内容的深度, 避免出现贪多嚼不烂, 蜻蜓点水式的教学, 要给足学生深入学习一至二项运动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