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浅析

合集下载

探索中国古代工艺的科学原理

探索中国古代工艺的科学原理

探索中国古代工艺的科学原理中国古代工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古代工艺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的科学原理。

这些原理以其独特性和实用性,不仅在古代被广泛运用,也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将以陶瓷、丝绸和书法为例,探索中国古代工艺的科学原理,揭示其背后的奥秘。

1. 陶瓷工艺的科学原理陶瓷制作是中国古代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漫长的实践和改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陶瓷工艺。

其中,最为突出的原理是温控和烧制工艺。

古代陶工在制作陶器时,需要合理控制烧制温度,以保证陶器的质地、色泽和强度。

通过对不同温度下陶瓷材料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研究,古代陶工发现了每一种陶瓷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烧制效果。

比如,瓷器的高温烧制能够使其质地致密,瓷胎上釉能够保护瓷器,使其更加耐用。

2. 丝绸工艺的科学原理丝绸是中国古代工艺中的瑰宝,其制作过程精细而独特。

科学原理主要体现在丝绸纤维的提取和加工过程中。

古代丝绸制造工艺在蚕茧煮解、丝绸纤维加工等环节中的技术与方法,早已掌握了蚕丝纤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比如,蚕茧煮解时合理控制温度和时间,能够使蚕丝纤维得到最佳的拉伸性和柔软度。

此外,古代丝绸工艺中的丝绸印染技术也是一门精湛的科学,通过对染料与丝绸纤维的相互作用研究,古代工艺人员掌握了千变万化的丝绸色彩。

3. 书法的科学原理书法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之一,其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使之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然而,书法背后也蕴藏着科学原理。

书法的运笔和运动,既包含对手部肌肉和神经的精细控制,也受到心理学和美学原理的影响。

通过研究书法家的运笔轨迹和书法作品的视觉感受,我们可以发现书法中抓笔的角度、用力的节奏等因素对字迹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书法练习中的遣词造句、背诵经典等方法,也体现了记忆与习惯养成的科学原理。

总之,中国古代工艺中的陶瓷、丝绸和书法等领域蕴藏着许多科学原理。

这些原理为古代工艺的独特之美提供了解释,也为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古陶瓷鉴定漫谈(下)

古陶瓷鉴定漫谈(下)

古陶瓷鉴定漫谈(下)二、科技检测笔者一直提倡传统鉴定和科技检测相结合,两条腿走路更能把握方向。

目前科技检测陶瓷有许多方法,比较流行和切实可行的有如下三种:(一)热释光它是指固体在受辐射作用后积蓄的能量在加热过程中以光的形成释放出来的一种物理现象。

这种现象是一次性的,也就是固体在受辐射作用后,只有第一次被加热时才会有光被释放出来。

在以后的加热过程中,除非重新再接受辐射作用,否则将不会有发光现象。

对于陶瓷来讲,其中含有大量的矿物晶体,如石英、长石和方解石等,这些晶体长期受到核辐射(如a、β和γ)的作用,积累了相当的能量,因此若把陶瓷加热,将可观察热释光现象,热释光的强度与它所接受的核辐射照的多少成正比。

由于陶瓷所受的核辐射是来自于自然环境和陶瓷本身所含的微少的放射性杂质(如铀、钍和钾40等),其放射性剂量相对恒定,因此热释光的强度便和受辐射时间的长短成正比。

在陶瓷的烧制过程中原始的热释光能量都会因高温而全部释放掉,就像是把“TL时钟”重新拔至零点。

此后陶瓷重新积累TL信号,所以最后所测量得到的TL信号,是与陶瓷的烧制年代成正比,这就是热释光断代的基本原理。

20世纪70年代,英国发明的可以检测陶瓷的烧成年代,误差在50年左右,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需要取样,对文物造成伤害。

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科学家发现,外部不确定因素,如机场安全检查的照射和医用X光机的照射等等会对年代检测的准确性造成误导;再如出土的陶瓷如果长期暴晒或者处于低温烘烤(如农村火炕)状态下,也会对年代检测的准确性造成误导;另外,如果是未经烧成的老底拼接的陶瓷,取样测试的老底也会造成对整个器物准确年代的误导。

所以在正式检测机构出示的报告书中,均言明:检测结果仅对取样部分负责,而且要保证样品部分未受到上述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要学会读报告书,最好找相关的负责专家帮助分析,方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上海博物馆专门主攻的热释光技术,据博物馆的专家讲,随着检测数据的增多,已经能够认识外界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导。

陶瓷特点实验报告

陶瓷特点实验报告

陶瓷特点实验报告陶瓷是一种非金属材料,由多种天然矿石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性质:陶瓷具有硬度高、耐磨损、抗腐蚀等特点。

由于其内部结构致密,分子间结合力强,因此其硬度通常较高,不易被刮破。

同时,陶瓷表面光滑硬度高,不易受到摩擦磨损。

此外,陶瓷对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侵蚀能力较强,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2. 热性能:陶瓷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低的导热性能。

由于其内部结构致密且分子间结合力强,使得陶瓷能够耐受高温,不易被熔化,且不易导热。

这也使得陶瓷在高温环境中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变形和破裂。

3. 电性能:陶瓷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

由于其内部结构具有很少的自由电子,因此陶瓷是一种很好的绝缘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止电流的传导。

陶瓷还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和较高的介电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电压。

4. 导热性能:陶瓷的导热性能较差。

由于其内部结构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能量传导速度较慢,导热性能较差。

这使得陶瓷在热对流和热传导方面表现出很好的绝缘特性。

5. 光学性能:陶瓷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折射率。

不同种类的陶瓷材料对光的透射性能和折射率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陶瓷对可见光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并且能够调节一定的折射率。

综上所述,陶瓷具有硬度高、耐磨损、抗腐蚀、热稳定性好、绝缘性能良好、导热性能差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陶瓷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生物医药、电子器件等。

在今后的发展中,陶瓷的性能还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陶瓷工艺学(3篇)

陶瓷工艺学(3篇)

第1篇陶瓷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陶瓷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和应用的科学。

陶瓷材料具有硬度高、耐磨、耐腐蚀、绝缘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医疗、环保等领域。

本文将从陶瓷工艺学的起源、分类、制备工艺、加工工艺、性能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陶瓷工艺学的起源陶瓷工艺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了陶器的制作。

经过长期的发展,陶瓷工艺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二、陶瓷工艺学的分类根据陶瓷材料的组成、性能和应用,陶瓷工艺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传统陶瓷工艺学:主要研究黏土、长石、石英等原料的制备、加工和应用。

2. 高分子陶瓷工艺学:主要研究有机高分子材料与陶瓷材料的复合,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

3. 先进陶瓷工艺学:主要研究陶瓷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和应用,包括纳米陶瓷、生物陶瓷、功能陶瓷等。

4. 陶瓷加工工艺学:主要研究陶瓷材料的成型、烧结、加工等工艺。

三、陶瓷工艺学的制备工艺1. 原料选择:陶瓷材料的制备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原料。

传统陶瓷原料主要包括黏土、长石、石英等,而先进陶瓷原料则包括碳化硅、氮化硅、氮化硼等。

2. 原料制备:将原料进行粉碎、混合、球磨等处理,得到具有一定粒度分布和细度的原料。

3. 成型:将原料进行压制、注塑、拉坯等成型工艺,得到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陶瓷坯体。

4. 烧结:将陶瓷坯体在高温下进行烧结,使原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四、陶瓷工艺学的加工工艺1. 精加工:对陶瓷材料进行磨削、抛光、切割等加工,提高其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2. 表面处理:对陶瓷材料进行涂层、镀膜、刻蚀等表面处理,提高其性能和应用范围。

3. 复合加工:将陶瓷材料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

五、陶瓷工艺学的性能1. 物理性能:陶瓷材料具有硬度高、耐磨、耐腐蚀、绝缘性好等特点。

2. 化学性能: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酸碱、耐腐蚀性能。

3. 生物学性能: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

2.2陶瓷的物理性能

2.2陶瓷的物理性能

裂纹缓慢扩展的结果是裂逐渐加大,一旦达
到临界尺寸就会失稳扩展而破坏。
材料的断裂强度取决于时间,即构件的寿命 问题。就是在使用应力下,构件能用多少时间将 要破坏。 如果能事先知道构件能用多少时间将要破坏, 就可以限制使用应力延长寿命,或用到一定时间 就进行检修,撤换构件。
裂纹缓慢扩展本质的几种观点:
硬度决定于矿物、晶体和陶瓷材料的硬度的 因素-组成和结构。
离子半径较小,离子电价越高,配位数越大,
结合能就越大,抵抗外力摩擦、刻划和压入的能
力也就越强,所以硬度就较大。
陶瓷材料的纤维组织、裂纹、杂质等都对硬
度有影响。当温度升高时,硬度将下降。
2. 2. 2 陶瓷材料的脆性断裂与强度
脆性断裂:一般认为脆性断裂就是材料在受力 后,将在低于其本身结合强度的情况下作应力再分 配,当外加应力的速率超过应力再分配的速率时, 就发生断裂。这种断裂没有先兆,是突然发生的, 而且是灾难性的。 影响因素:材料呈现出脆性或延性并不是绝对 的,而是和材料的组分、结构、受力条件和环境等 因素有关。
1.应力腐蚀理论 该理论认为环境对裂纹端部应力集中区域的腐蚀 比对裂纹侧面的腐蚀要严重得多,这种腐蚀使裂纹端 部原子间的化学键受到破坏,导致裂纹缓慢扩展,一 旦达到临界尺寸就失稳而断裂。 因此,环境对疲劳寿命影响很大,环境愈恶劣 (如水蒸汽分压高),裂纹扩展速度愈快,温度愈高、 化学反应愈烈,裂纹扩展速度也愈快。 应力腐蚀理论的局限性:这一理论能解释许多实 验数据,但有人在真空中实验,也发现了疲劳现象, 说明单纯用应力腐蚀来说明疲劳现象是不够的。
Ⅰ. 由于晶粒取向不同,位错运动会受到晶界的 障碍,而在晶界产生位错塞积; Ⅱ. 材料中的杂质原子引起应力集中而成为位错 运动的障碍。

陶瓷物理知识点总结

陶瓷物理知识点总结

陶瓷物理知识点总结陶瓷的物理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力、温度变化等外部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陶瓷物理性能是决定陶瓷材料在各种应用场合中是否合适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关于陶瓷的一些物理知识点总结:1. 密度和比重密度是描述物质质量与体积之比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ρ表示,单位是kg/m³。

陶瓷材料的密度通常较大,一般在2~4g/cm³之间。

比重是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通常用符号γ表示。

陶瓷的比重通常较大,一般在2~3之间。

2. 硬度硬度是描述物质抵抗划伤的能力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H表示,单位为N/m²。

陶瓷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一般在5~9之间。

3. 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是描述材料抵抗拉伸力的能力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σt表示,单位为N/m²。

抗压强度是描述材料抵抗压缩力的能力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σc表示,单位为N/m²。

陶瓷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适用于承受拉压力的场合。

4.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描述材料抵抗弹性形变的能力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N/m²。

陶瓷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适用于承受外部力的场合。

5. 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是描述材料受热膨胀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α表示,单位为1/℃。

陶瓷材料通常具有较小的热膨胀系数,适用于受热膨胀影响较大的场合。

6. 热导率热导率是描述材料导热能力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λ表示,单位为W/m·℃。

陶瓷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热导率,适用于需要保温的场合。

7. 导电性陶瓷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不导电。

因此,在一些需要绝缘的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

8. 光学性质陶瓷材料的光学性质主要包括透光性、折射率、色散等。

不同种类的陶瓷材料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适用于不同的光学应用。

总之,陶瓷的物理性能决定了它在各种应用场合中的适用性。

通过对陶瓷的物理性能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选择和应用陶瓷材料,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古陶瓷物理检测方法

古陶瓷物理检测方法

古陶瓷物理检测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古陶瓷物理检测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我一开始真的是瞎摸索,就知道这古陶瓷检测有多种物理方法。

咱先说这个热释光检测吧。

我试这个方法的时候,就感觉像是在寻找陶瓷隐藏的记忆。

简单讲呢,这陶瓷啊,从它被烧制出来开始,就像有个能量时钟一样滴答滴答走了这么多年。

热释光检测就是想把这陶瓷在岁月里吸收的能量给释放出来,然后测量这个能量的多少,通过复杂的计算来推断它烧制的年代。

可是我刚开始自己尝试理解这个的时候就犯了错,我以为这个检测很简单,结果闹了很多笑话。

我没考虑到会有外界干扰因素,就像你计算一笔钱的账目,结果旁边有人时不时乱给你加几个数进去一样,检测结果自然就完全不对了。

比如说如果陶瓷曾经受到过辐射污染,那这个检测出来的岁数就可能差了十万八千里。

还有取样也很关键,我第一次取样根本就不规范,就像割肉啊,割多了心疼这古陶瓷,割少了又怕测不准,我这手啊总是哆哆嗦嗦的。

再说这个无损检测中的X -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这个感觉就像是给陶瓷做透视似的。

它的原理我努力理解了很久。

就是发射X射线让陶瓷内部的元素发出特征性的荧光,然后根据这个荧光来判断陶瓷里面有啥元素。

我总结的经验呢就是这校准仪器非常重要,就好比你拿个望远镜看星星,要是望远镜没调好焦,看到的星星就模模糊糊的。

我第一次使用就没校准好仪器,结果得出来的数据乱七八糟的,根本看不出个所以然。

而且这个检测也不是百分百能确定年代啥的,只能知道元素成分。

有时候一些仿古的陶瓷啊,用老的瓷土但是新烧制,从元素上看会给你造成误导。

我当时就被这样坑了一次,拿着个号称几百年前的陶瓷找专家一看,说我被骗了,人家看一眼就知道有问题,我自己却还拿仪器数据振振有词,那时候真是丢人又恍然大悟。

关于古陶瓷物理检测方法,我现在知道啊,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想要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就得多种方法结合起来看,再加上一些自己多看真品或者行家传授的鉴定知识,不能全依赖物理检测仪器。

5 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

5 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

2)显微结构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弹性模量不仅与结合键有关,还与组成相的种类、
分布比例及气孔率有关。陶瓷的弹性模量E与气孔率p的 关系可表示为
E E0(1 ) 1 2.5
E0是气孔率为零时的弹性模量 b为与陶瓷制备工艺有关的
弹性模量随孔隙率的升高而降低
3)温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由于原子间距及结合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弹性
主要包括氧化物、非氧化物以及其两者的复合系统, 如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物、氮化物等材料。
应用:磨料、磨具、刀具,纺织瓷件、轴承、喷嘴、 人工关节以及航天材料(宇宙飞船的外保护装置)等 各个领域。
功能陶瓷
指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生物学性能,如 电、光、磁、热、声、化学、生物医学,且各种功能 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的陶瓷材料,
模量对温度变化很敏感,当温度升高时,原子间距增大, 即弹性模量变低。因此,固体的弹性模量一般随温度的 升高而降低。
一般陶瓷材料的压缩弹性模量高于拉伸弹性模量。
二、陶瓷材料的塑性变形
一、陶瓷材料塑性变形的特点
1、陶瓷材料在常温下基本不出现或极少出现 塑性变形,它的脆性比较大 主要原因在于陶瓷材料具有非常少的滑移系统
三、陶瓷材料的断裂
陶瓷材料无塑性变形,因此陶瓷强度指断裂强度。 一、陶瓷断裂强度 陶瓷断裂强度的特点 ①陶瓷材料的实际断裂强度比理论断裂强度低得多,
往往低于金属 ②陶瓷材料的抗压强度比抗拉强度大得多,其差别
的程度大大超过金属 ③气孔和材料密度对陶瓷断裂强度有重大影响
陶瓷材料的断裂过程都是以材料内部或表面存 在的缺陷为起点发生的,晶粒和气孔尺寸在决 定陶瓷材料强度与裂纹尺寸方面具有等效作用。
t不- Z再r发O2生由,亚所稳以态相变变成增稳韧定失态去,作t- 用Zr。O2 →m- ZrO2相变

陶器性能研究报告总结

陶器性能研究报告总结

陶器性能研究报告总结近期,我们小组对陶器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撰写了一份《陶器性能研究报告》。

通过实验和分析,我们对陶器的性能特点和应用进行了全面总结。

首先,我们对陶器的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

我们测试了陶器的密度、硬度、热膨胀系数和热导率等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陶器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硬度,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和冲击。

此外,陶器的热膨胀系数较低,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性。

然而,陶器的热导率相对较低,导致其传热速度较慢。

其次,我们对陶器的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我们测试了陶器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腐蚀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陶器在常见的酸碱环境下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抵抗酸碱侵蚀。

此外,陶器还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能够在某些特殊环境下有效保护内部物质。

最后,我们对陶器的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

我们测试了陶器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等指标。

实验结果显示,陶器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和压力。

然而,陶器的抗弯强度相对较低,容易发生折断。

综上所述,陶器具有较高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陶器常被用于制作餐具、建筑材料和装饰品等。

然而,陶器的热导率较低和抗弯强度相对较低的特点也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着重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陶器的性能。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陶器的性能特点,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总结。

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希望能够为陶器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陶器的性能仍有改进的空间,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推动陶器性能的发展。

陶瓷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力学性能

陶瓷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力学性能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当陶瓷材料具有下述条件时,可显示 超塑性:
晶粒细小(尺寸小于1um);晶体是等轴晶;第二相弥散分布, 能抑制高温下基体晶粒的生长;晶粒之间存在液相或者玻璃相。
典型拥有超塑性的陶瓷材料是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含 Al2O3的ZrO2粉体,成形后在1250oC左右烧结,可获得相对密度 为98%左右的烧结体。这种陶瓷在1250oC、3.5×10-2s-1应变速率 下,最大应变量可达400%。陶瓷材料的超塑性与晶界滑动或晶 界液相流动有关,和金属一样.陶瓷材料的超塑性流动也是扩 散控制过程。
的关系符合Hall-Petch关系式:
b = o +kd-1/2
(1-6)
式中o为无限大单晶的强度,k为系数,d为晶粒直径。从
上式可以看出,细晶组织对提高材料的室温强度有利无害,而
晶界相的性质与厚度、晶粒形状对强度的影响则较为复杂。
温度 陶瓷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高温强度比金属高很多。
当温度T<0.5Tm时,基本保持不变;当温度高于0.5Tm时,才出 现明显降低。
研究结果表明,陶瓷超塑性与金属超塑性的不同点如下: (1) 超塑性陶瓷的应变速率和应力之间既没有金属超塑性那 样的依赖关系,也无单一的 n 值。 (2) 当存在晶间玻璃相时,陶瓷的 n 值几乎随玻璃相增加而 减小;而超塑性金属的n值几乎随初始晶粒尺寸增大而减小。
(2) 硬度 硬度是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之一,它是材料抵抗局部压力 而产生变形能力的表征。由于结合键存在差异,陶瓷与金属的 硬度存在较大差异。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 度(HR)、维氏硬度(HV)、莫氏硬度等。 表1-1为典型陶瓷材料的熔点和硬度。目前测试陶瓷材料硬 度的方法主要有金刚石压头加载压入法,测试内容主要为洛氏 硬度和维氏硬度(显微硬度)。

陶瓷物理知识点总结

陶瓷物理知识点总结

陶瓷物理知识点总结陶瓷物理知识点总结导言陶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材料,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陶瓷的物理知识点,包括结构、导电性、热性能和光学特性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陶瓷的物理性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其应用和制备过程。

一、陶瓷的结构陶瓷的结构是指其由离子、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晶体结构。

陶瓷一般具有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两种结构类型。

离子型陶瓷由阴阳离子组成,如氧化物陶瓷。

共价型陶瓷由共价键连接的原子组成,如碳化硅陶瓷。

这两种结构类型决定了陶瓷的物理性质。

二、陶瓷的导电性陶瓷是一种绝缘体,其导电性很低。

这是由于陶瓷的结构中存在大量的离子或共价键,并且这些离子或键在晶格中排列得十分有序,使得电子很难在陶瓷中移动。

因此,陶瓷在电绝缘、绝缘体、电介质和电绝缘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陶瓷的热性能陶瓷具有较好的热性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陶瓷的热导率较低,表明它是一种良好的绝热材料。

其次,陶瓷能够承受高温环境,具有较高的熔点,稳定性好。

此外,陶瓷的热膨胀系数相对较低,能够抵抗温度梯度引起的热应力,具有较好的抗热冲击性能。

四、陶瓷的光学特性陶瓷在光学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陶瓷具有高透明性,可以作为透明窗户或透镜材料使用。

其次,陶瓷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收、散射和反射特性,具有选择性吸收和选择性反射的功能。

此外,陶瓷还可以通过调整成分和结构来改变其光学性质,实现特定的光学功能。

五、其他物理性质除了上述介绍的几个主要物理性质之外,陶瓷还具备其他特殊的物理性质。

例如,陶瓷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刚性,能够抵抗磨损和外力影响。

此外,陶瓷的化学惰性好,不易被化学物质侵蚀。

这些特殊的物理性质使得陶瓷在实际应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结论陶瓷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具备许多独特的物理性质,包括结构、导电性、热性能和光学特性等方面。

了解这些物理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陶瓷的应用和制备过程。

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分析

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分析

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分析陶瓷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具有硬度高、耐磨损、耐高温、绝缘性能好等优点。

本文将探讨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分析。

一、陶瓷材料的制备陶瓷材料的制备主要包括原料选择、制备工艺和烧结三个方面。

1.原料选择陶瓷材料中最主要成分是氧化物和非氧化物。

常见的氧化物有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等,非氧化物有陶瓷颗粒、碳纤维等。

选择合适的原料对于陶瓷的性能和质量大有影响。

2.制备工艺陶瓷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粉体制备、成型和烧结三个过程。

粉体制备:将原料加工成所需要的细粉末。

成型:将粉末经过压缩成型后,注入具有硅的模具或注射成型。

烧结:通过高温处理,使成型体中的粉末颗粒结合成固体物质,从而获得高强度、高硬度的陶瓷制品。

3.烧结烧结一般分为两种方法:定向烧结和非定向烧结。

定向烧结是指将陶瓷制品放在离子束中烧结,以形成单晶结构,提高强度和均匀性。

非定向烧结是指将粉末形成的陶瓷坯体在大气中加热高温,从而将粉末颗粒烧结在一起。

二、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陶瓷具有很多优良的物理性能,下面将逐一介绍。

1.硬度陶瓷的硬度非常高,常见的硬度测试方式是莫氏硬度测试。

氧化铝、碳化硼等陶瓷材料莫氏硬度均超过9。

2.抗压强度陶瓷的抗压强度也相对较高,常见的方法是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测试。

氮化硼等高强度陶瓷抗压强度可以达到几千兆帕。

3.断裂韧性陶瓷的断裂韧性一般比较低,但有些特殊情况下如复合陶瓷材料能够达到很好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

4.绝缘性能陶瓷的绝缘性能优异,具有很好的耐电性和耐高温性。

过硬的氧化铝可用于制作高压绝缘子,HTCC(高温共烧陶瓷)可用于发动机火花塞和汽车排气传感器。

总之,陶瓷材料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硬度以及抗化学腐蚀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领域、医疗器械、汽车制造、生物医学等领域。

微尺度下古瓷鉴定的物理学和化学基础研究

微尺度下古瓷鉴定的物理学和化学基础研究

微尺度下古瓷鉴定的物理学和化学基础研究
微尺度下古瓷鉴定的物理学和化学基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SEM可以在微观尺度下观察和分析古瓷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通过SEM图像可以获取古瓷的颗粒分布、晶体形态、孔隙结构等信息,帮助判断古瓷的制作工艺和时代特征。

2. 能谱分析:能谱分析包括能量散射X射线光谱(EDX)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技术,通过分析古瓷中的元素组成和分布,对古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确定古瓷的来源和制作工艺。

3. 拉曼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可以获得古瓷的分子振动信息,从而确定其中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判别真伪性和年代。

拉曼光谱还能用于检测古瓷中的有机物质、染料和颜料等辅助鉴定信息。

4. 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可以确定古瓷的晶体结构和晶体相组成,从而确定其材质和制作工艺。

通过分析X射线衍射谱图,可以识别不同矿物质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一步辅助古瓷的鉴定。

5. 热释光测年:热释光测年是一种通过检测古瓷中的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热释光信号来确定其年代的方法。

通过测量古瓷中的热释光剂的激发和释放,推断古瓷的热释光年龄,从而帮
助确定其制作年代。

综上所述,微尺度下古瓷鉴定的物理学和化学基础研究主要使用到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热释光测年等技术和方法,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对古瓷的结构、成分和年代等进行分析和鉴定。

传承千年的古陶之美,从泥与火中看中华文化烧制陶瓷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传承千年的古陶之美,从泥与火中看中华文化烧制陶瓷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传承千年的古陶之美,从泥与火中看中华文化烧制陶瓷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传承千年的古陶之美,从泥与火中看中华文化】今年我们迎来了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它也在传承人类文明、保护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我作为驷德堂私人博物馆馆主,也一直致力于让传统优秀文化在新时代下焕发新活力、新生机,传递国粹文化遗产。

历经家族三十余年收藏经验,我也带领着驷德堂打造出了泛博物馆街区,利用VR、元宇宙等技术手段,让科技助力文化发展,坚持着文化交流与文化共享,未来让更多人走进传统文化、弘扬经典,也为日后行业探索文化发展的新途径提供了借鉴方向。

在这么多年的收藏经历中,收藏优秀的古陶瓷也是我的一大喜好。

在我看来,区别于其他文物艺术品,古陶更具历史文化底蕴。

据考古资料表明,我们先民烧制陶器的历史已有一万二千年,陶器在中国的出现及发展则是华夏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不朽见证。

作为华夏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丰富多彩的种类、特色鲜明的造型、变化多端的图案、地域文化的内涵、优美隽永的文字、精湛高超的雕塑技艺等,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

因此,在未来,我还想另外打造一个以古陶为内容、以博物馆为核心、以艺术为形式、以街区承载的古陶博物馆艺术街区,形成多业融合互动的商业创新模式。

古陶博物馆艺术街区预计将以生态艺术、主题街区、沉浸式体验或街巷里情怀等多元场景和体验感,形成自身独特的亮点和记忆点,在满足年轻消费者对时尚、潮流、个性需求的同时,提供打卡分享的精神愉悦感,形成二次传播,从而扩大影响。

构建“古陶文化+艺术IP+文旅休闲”融合的特色产业生态圈,构建泛博物馆文旅融合新样板,成为汇聚集民俗文化体验、宅院酒店、文玩收藏、娱乐休闲、文化产业集聚为一体的院落式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

与此同时,驷德堂古陶数字博物馆拟将上线,以满足时代发展的不同服务需求、与时俱进。

陶瓷物理检验实验报告

陶瓷物理检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陶瓷的基本物理性质。

2. 掌握陶瓷物理检验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实验,分析陶瓷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

二、实验原理陶瓷是一种非金属无机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绝缘等特性。

本实验通过对陶瓷样品进行物理检验,了解其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从而评估陶瓷材料的质量。

三、实验器材1. 陶瓷样品:不同种类的陶瓷,如瓷、陶、石英、碳化硅等。

2. 拉伸试验机:用于测试陶瓷样品的力学性能。

3. 热分析仪:用于测试陶瓷样品的热性能。

4. 恒温恒湿箱:用于测试陶瓷样品的吸水率。

5. 绝缘电阻测试仪:用于测试陶瓷样品的绝缘性能。

6. 秒表、天平、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1. 力学性能测试(1)将陶瓷样品加工成标准试样。

(2)使用拉伸试验机对陶瓷试样进行拉伸试验,记录断裂应力、断裂伸长率等数据。

2. 热性能测试(1)将陶瓷样品加工成标准试样。

(2)使用热分析仪对陶瓷试样进行热性能测试,记录其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等数据。

3. 吸水率测试(1)将陶瓷样品加工成标准试样。

(2)将试样放入恒温恒湿箱中,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放置一定时间。

(3)取出试样,用天平称量其质量,计算吸水率。

4. 绝缘性能测试(1)将陶瓷样品加工成标准试样。

(2)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对陶瓷试样进行绝缘性能测试,记录其绝缘电阻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力学性能分析根据拉伸试验数据,可得出陶瓷样品的断裂应力、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评估其质量。

2. 热性能分析根据热分析仪测试数据,可得出陶瓷样品的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等热性能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陶瓷材料的热性能,可以评估其质量。

3. 吸水率分析根据吸水率测试数据,可得出陶瓷样品的吸水率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陶瓷材料的吸水率,可以评估其质量。

4. 绝缘性能分析根据绝缘电阻测试数据,可得出陶瓷样品的绝缘电阻值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陶瓷材料的绝缘性能,可以评估其质量。

古代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浅析

古代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浅析

古代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浅析摘要:用物理的方法和原理对古陶瓷作一些研究、探讨和扼要的综述!关键词:古代;陶瓷材料;物理性能引言陶瓷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显气孔率、吸水率、体积密度、色度、白度、硬度、光泽度等。

在古陶瓷的科学技术分析中,显气孔率、吸水率、体积密度、色度及白度等指标是重点研究内容,这是因为显气孔率和吸水率是陶瓷致密程度的体现,也是区分陶瓷和瓷器的重要标志,色度和白度分别是研究颜色釉瓷和白瓷的重要表征指标。

1.1显气孔率、吸水率及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吸水率及体积密度等是古陶瓷科技研究中的常规测试内容,也是在古陶瓷科技研究中应用得比较早的分析内容之一。

一般要求瓷器瓷胎的吸水率要小于1%。

因此显气孔率、吸水率及体积密度是在陶瓷研究中重要的物理性能。

陶瓷材料难免含有各种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气孔。

这些气孔中的一部分浸渍时能被液体填充。

将材料样品排除液体的体积,便可计算出材料的密度。

当材料的闭气孔全部破坏时,所测密度即为材料的真密度。

为此,堆密度、吸水率和显气孔率的测定所使用浸液的要求是:密度要小于被测物体,对物体或材料的润湿性好,不与样品发生反应,不使样品溶解或溶胀。

最常用的浸液有水、乙醇和火果油等。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古陶瓷显气孔率、吸水率及体积密度的测定。

古陶瓷坯体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和吸水率的测定主要有煮沸法和抽真空法。

为减少误差,一般测试需样品三件。

从三件样品中取大小基本相同的测片6块,每块测片的质量为5-20g,其质量差不超过2g。

制好的样品在105-110℃的温度下烘2h,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m),精确至0.001g,然后再烘30min,称量,两次称量质量之差,不超过0.020g,否则,重新干燥。

分别采用煮沸法或者抽真空法测量样品的保水质量。

1、煮沸法样品放入用有线框隔开的容器内,再注入蒸馏水,使样品完全置于蒸馏水中,煮沸3h,煮沸过程中,液面应保持超过样品(20±5)mm。

史上最全陶瓷材料解析

史上最全陶瓷材料解析

史上最全陶瓷材料解析陶瓷,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

公元前约8000-2000年间的新⽯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陶器。

伴随着⼈类⽂明的进步,这⼀“⼟与⽕”的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出现了原始瓷器。

北宋汝窑圆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陶与瓷最⼤的不同是材料之不同,前者以陶⼟为原料,后者以瓷⼟为原料,⽽炻器在⼆者之间,接近于瓷,却未玻化。

陶瓷与玻璃的关系今天,凡是以陶⼟、瓷⼟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上釉、烧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器。

没错,今天要普及的是传统陶瓷材料知识:1【原始社会】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断代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

最早的彩陶发源地:黄河流域,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肃东部⽐较集中。

代表:彩陶。

纹饰以⼏何形状为主。

特点:陶轮开始应⽤,制陶术已成为⼀种专门技术。

▲ 彩绘⼈⾯鱼纹盆 新⽯器时代仰韶⽂化2【商周时期】代表:灰陶、⽩陶、印纹陶、红陶、原始陶等特点:灰陶最常见,有素⾯,有施以简单的绳纹或篮纹,或彩绘各种复杂图案;制作过程中⽤到了拍、印、刻、堆、划等⼿法,以追求肌理效果。

⽩陶在这⼀时期有了进⼀步发展。

⽩陶的原料为瓷⼟,质地较细密,烧成温度也⽐陶器⾼,他们发现施釉可以使瓷器更坚硬⽽且更加美观。

▲ 陶⿀ 商早期内蒙古夏家店遗址出⼟3【秦汉时期】代表:兵马俑特点:⼯艺成熟,如此巨⼤的陶塑,⼏乎没有变形和开裂,原料为泥⼟,凝结性、可塑性强。

为适应⼤量烧制建筑⽤陶和兵马俑等⼤型物件,窑室规模增⼤,普遍增加了⼀⾄三倍。

窑炉烟囱多已移到后部。

值得⼀提的是,这⼀时期出现了窑床前⾼后底(约为7°坡度)的特殊设计,是⼀项创造性改⾰,使窑室内温度不均的问题得以改善。

▲ 兵马俑 陕西临潼出⼟4【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瓷特点:中国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在东汉时期,材质由⾼岭⼟或瓷⽯等复合材料组成,在1200~1300℃⾼温中烧制⽽成,坚硬、致密、细薄⽽不吸⽔,釉⾯光洁、顺滑、不脱落、剥离。

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引言:陶瓷材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材料。

与金属材料相比,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绝缘性能和高温稳定性。

然而,由于其脆性和低韧性,陶瓷材料在受力时容易发生破裂。

因此,对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非常重要,既有助于优化其设计和优化,又能提高其可靠性和耐用性。

1. 弹性模量的分析: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在受力时的刚度的物理量。

对于陶瓷材料来说,其分子结构通常较密,键合力较强。

因此,陶瓷材料通常具有高弹性模量。

例如,氧化铝在室温下的弹性模量约为380 GPa,而钢的弹性模量则约为200 GPa左右。

这说明,相同荷载下陶瓷材料通常会产生更小的变形,表现出更好的刚度。

2. 抗弯强度的分析:抗弯强度是衡量材料抵抗弯曲破坏的能力。

由于陶瓷材料的脆性特性,其抗弯强度相较于金属材料较低。

陶瓷材料在弯曲时容易出现裂纹扩展,导致材料的破坏。

因此,设计陶瓷结构或组件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大的应力集中和裂纹扩展。

3. 硬度的分析:硬度是衡量材料抵抗局部变形或划痕的能力。

陶瓷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这是由于其结构中离子键的特性决定的。

离子键通常具有较高的键能量,使得陶瓷材料表现出较高的硬度。

通常采用维氏硬度测试来评估陶瓷材料的硬度。

4. 破裂韧性的分析:破裂韧性是衡量材料在受到应力时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陶瓷材料由于其脆性特性,破裂韧性较低。

破裂韧性的分析包括测量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研究材料的断裂过程等。

改善陶瓷材料的破裂韧性是提高其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关键。

5. 应力分析与模拟:应力分析与模拟是通过对陶瓷材料施加特定荷载,进行力学性能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模拟不同应力条件下的材料行为,可以精确地预测材料的破坏点以及应力分布等。

这有助于设计出更优越的陶瓷材料结构。

结论: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弹性模量、抗弯强度、硬度和破裂韧性等参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陶瓷材料在受力时的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其性能。

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分析

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分析

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分析陶瓷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陶瓷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因此常被用于制作高温材料、耐磨材料以及电子材料等。

本文将对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

首先,对于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需要了解陶瓷的基本成分和表面形貌。

陶瓷主要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如氧、氮、硼等。

在微观层面上,陶瓷晶体结构可以分为单晶和多晶,这直接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此外,陶瓷的表面形貌决定了其力学性能和表面活性。

表面粗糙度越小,则材料的疲劳寿命和抗摩擦性能越好。

其次,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对其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应力作用下,陶瓷材料晶体结构中的离子发生位移或位错的移动,从而引发塑性变形或断裂。

一般情况下,陶瓷材料的强度较高,但韧性较差。

这主要是由于陶瓷的结构中具有很多微观裂纹,这些裂纹容易导致材料的破裂。

因此,提高陶瓷材料的韧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拉强度、硬度、韧性等指标。

抗拉强度是材料抵抗拉伸应力的能力,硬度是材料抵抗表面划伤的能力,而韧性则反映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

一般来说,陶瓷的抗拉强度较高,硬度也较高,但韧性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陶瓷材料常常通过控制其组织结构来调节其力学性能。

例如,通过添加适量的增韧相或改变烧结工艺,可以提高陶瓷材料的韧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基于陶瓷材料的多尺度模拟来深入理解其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将实验数据与计算方法相结合,能够预测和解释陶瓷材料的宏观性质。

通过模拟可以更好地理解陶瓷材料的变形机制和断裂行为,为设计和制造具有特定性能的陶瓷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总之,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了解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力学性能。

通过调控组织结构,可以改变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此外,多尺度模拟方法为研究陶瓷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深入研究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有助于推动陶瓷材料在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泥土的生命——陶瓷

泥土的生命——陶瓷
原料原料烧制温度烧制温度硬度硬度吸水性吸水性黏土黏土砂土砂土800800摄氏度摄氏度有吸水性有吸水性瓷土瓷土高岭土高岭土10001000摄氏度摄氏度以上以上高高密实不透水密实不透水青瓷五联罐东汉青瓷莲花尊南朝宋代瓷器发展达到了繁荣阶段五大名窑官窑葵瓣洗官窑葵瓣洗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钧窑定窑哥窑哥窑鱼耳炉
泥土的生命
——古代陶器和瓷器
新石器时代
素陶
灰陶
黑陶
红陶 白 陶
追求美的表现
彩陶艺术
中国古代的陶器,以彩陶最为著名。 这些彩陶或是以造型优美见长,或是 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或者是造型和 纹饰都很优美。陶Biblioteka 的区别:原料陶 黏土
砂土
瓷 瓷土
高岭土
烧制温度 硬度 吸水性
800

摄氏度 有吸水性
1000摄氏度
椭汝 圆窑 水天 仙青 盆
哥窑 鱼耳炉
官窑葵瓣洗
定窑 白瓷
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钧窑)
粉彩镂孔转颈瓶
珐琅彩花卉纹瓶
高,
以上 密实不透水
白如玉 明如镜 薄如纸 声如磬
汉代已开始盛行
青瓷 五联罐 东汉 青瓷莲花尊 南朝
唐代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
唐 白瓷花口渣斗
唐 双龙尊 白瓷
宋代瓷器发展达到了繁荣阶段 (五大名窑)
官、哥、钧、汝、定
《清波杂志》 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
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汝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浅析
摘要:用物理的方法和原理对古陶瓷作一些研究、探讨和扼要的综述!
关键词:古代;陶瓷材料;物理性能
引言
陶瓷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显气孔率、吸水率、体积密度、色度、白度、硬度、光泽度等。

在古陶瓷的科学技术分析中,显气孔率、吸水率、体积密度、色度及白度等指标是重点研究内容,这是因为显气孔率和吸水率是陶瓷致密程度的体现,也是区分陶瓷和瓷器的重要标志,色度和白度分别是研究颜色釉瓷和白瓷的重要表征指标。

1.1显气孔率、吸水率及体积密度
显气孔率、吸水率及体积密度等是古陶瓷科技研究中的常规测试内容,也是在古陶瓷科技研究中应用得比较早的分析内容之一。

一般要求瓷器瓷胎的吸水率要小于1%。

因此显气孔率、吸水率及体积密度是在陶瓷研究中重要的物理性能。

陶瓷材料难免含有各种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气孔。

这些气孔中的一部分浸渍时能被液体填充。

将材料样品排除液体的体积,便可计算出材料的密度。

当材料的闭气孔全部破
坏时,所测密度即为材料的真密度。

为此,堆密度、吸水率和显气孔率的测定所使用浸液的要求是:密度要小于被测物体,对物体或材料的润湿性好,不与样品发生反应,不使样品溶解或溶胀。

最常用的浸液有水、乙醇和火果油等。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古陶瓷显气孔率、吸水率及体积密度的测定。

古陶瓷坯体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和吸水率的测定主要有煮沸法和抽真空法。

为减少误差,一般测试需样品三件。

从三件样品中取大小基本相同的测片6块,每块测片的质量为5-20g,其质量差不超过2g。

制好的样品在105-110℃的温度下烘2h,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m),精确至0.001g,然后再烘30min,称量,两次称量质量之差,不超过0.020g,否则,重新干燥。

分别采用煮沸法或者抽真空法测量样品的保水质量。

1、煮沸法
样品放入用有线框隔开的容器内,再注入蒸馏水,使样品完全置于蒸馏水中,煮沸3h,煮沸过程中,液面应保持超过样品(20±5)mm。

冷却至室温,用饱含蒸馏水的棉巾轻轻拭去样品表面多余的水,立即称量(m1),精确至0.001g。

2、抽真空法
样品放入用线框隔开的容器内,置于真空装置中,在不
低于0.095mPa的真空度下抽真空10min,注入蒸馏水,直至液面超过样品(20±5)mm为止。

在真空度下抽真空10min,注入蒸馏水,直至液面超过样品(20±5)mm为止。

在真空度不低于0.095mPa下保持30min,打开真空装置,取出样品,用饱含蒸馏水的棉巾轻轻拭去样品表面多余的液体,立即称量(m1),精确至0.001g。

将线框悬挂于天平一端,沉没在盛水的容器中,校准天平零位;然后将饱含水的样品放入线框内,并不与容器的任何部位相接触,液面应保持超过样品约(60±5),称量(mz)精确至0.001g。

显气孔率按式(A3)进行计算,体积密度按式(B4)进行计算。

对于陶瓷的吸水率,分为磨釉样品两种情况,磨釉样品按式(Dg)进行计算。

式中:Pa为显气孔率;Pb为体积密度,g/m3jW为样品饱吸浸液后的质量,gjm2为样品沉没在浸液中的质量,gjdm 为浸液的真密度,g/m3jk为换算分数,根据不同资料,日用白瓷为4.0,日用育瓷为2.5,日用火石器为2.0,日用精陶为1.2。

1.2色度
1.颜色的基本概念
颜色都可以用明度、色调(色相)和饱和度(色纯度)
这三个属性来描述。

明度是表示物体表面明亮程度的一种属性,在非彩色中最明亮的颜色是白色,最暗的颜色是黑色,其间分布着不同的灰色。

也就是说,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而灰色的明度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间。

饱和度的高低可以从光谱色和白光的混合来理解。

任意一个颜色都可以看成是白光与光谱色混合后得到的。

白光的成分越多,则饱和度越低;白光的成分越少,则饱和度越多。

2. 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CIE是国际照明委员会的缩写。

CIE标准色度学系统是以视觉心理为基础的,能较为精确确定颜色的。

目前被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颜色标定方法。

它是基于CIE-XYZ1931年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而建立的一种色度学系统。

光谱三刺激值是对380-780nm范围内的可见光波长进行等能光?V匹配的需要的红绿蓝三原色的数量,CLE在1931年通过了317位标准色度观察者进行颜色匹配实验,测定和统计出光谱三刺激值的平均数据x(λ)、y(λ)、z(λ),将它们称为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

由光谱三刺激值平均数值x(λ)、y(λ)、z(λ)按下列公式转换成光谱刺激色度坐标x、y、z。

x=x(λ)/(x(λ)+y(λ)+z(λ)
y=y(λ)/(x(λ)+y(λ)+z(λ)
x+y+z=1
由x、y确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色度点,再将各色度点连接起来,即为CIE1931标注色度学系统的色度图,如图所示。

3.基于CIE标准色学系统的陶瓷釉色的颜色测量与评价
基于CIE的规定,一个物体的颜色可用其三刺激值来表示。

三刺激值的计算基本公式是:
式中Xo、Yo、Zo为颜色样品的三刺激值,x(λ)、y (λ)、z(λ)为CIE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K为因数。

由于Yo表示光源的绿原色对人眼的刺激值,同时又表示光源的亮度,为了便于比较,常将Yo调整为100,因此调整因数可以通过下式求得:
式中,S(λ)为待测颜色样品的颜色刺激值函数。

对于陶瓷颜色样品,它属于反射体,则
S(λ)=E(λ)R(λ)(Fg)式中,E(λ)为照明光源相对光谱功率分布,R(λ)为陶瓷光谱反射率。

因此,只需测量出陶瓷样品的光谱反射率R(λ),代入式(E),式中(Fg)中可得出该陶瓷样品的三刺激值Xo、Yo、Zo值,再代入式(Eg)中求出它的色度坐标,据此在CIE色度图上可以标出对应陶瓷样品颜色的色度点。

x=Xo/(Xo+Yo+Zo)
y=Yo/(Xo+Yo+Zo)(Gg)
1.3 白度
1.白度的基本理论
与其他颜色一样,白色也是三维空间的量,大多数色觉正常的观察者可以将一定范围内的光反射比、色饱和度和主波长不同的白色,按其白度的高低排成一维的白度序列,从而进行定量和评价。

从色知觉角度讲,白度的评价和测量与高等色度学有关。

实践证明,白度标可以与已确立的色度参数和色知觉参数联系起来。

2.白度的定量评价
一般来说,当物体表面对可见光谱所有波长的反射比在80%以上,可认为该物质的表面为白色。

另外,也有专家用三刺激值Y(明度)和兴奋纯度(Pe)来表示白色。

Bergen 认为,当样品的表面Y>70、Pe<10%时可看做白;MaoAdam 的实验数据则为,Y为70-90,Pe为0%-10%;而Gnum等则认为物质表面的纯度在0%-12%和高反射比就看做白。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在1986年制定了白度?y量应遵循的共同规范:
①应该使用同样的标准光源(或照明体)来进行视觉的仪器的白度测量,推荐用D65照明体为近似的CLE标准光源。

②在与①不一致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不能确定或
检验白度公式。

③推荐使用白度W=100的完全反射体(在可见波段谱反射比都等于1的理想漫射体,简称PRD)作为白度公式的参照标准。

确立或检验白度公式时都必须为-或PRD的白度值等于100。

根据以上规范,任何白色物体的白度是表示它对于PRD 白色程度的相对值。

因此,此PRD为参照基准而标定的标准白板的标准反射比标准以及由此而确定的三刺激值X、Y、Z,或者由此而确定的三刺激值反射比因数RX、RY、RZ等都可以作为计量白度标的基础。

后记: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日益繁荣昌盛,通过研究古代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提升了研究古代陶瓷研究交流平台,促进和推动考古的发展!相信,古陶瓷考古必将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刚玉强化日用保持的理论分析李文超王俭刘建华《中国陶瓷》
[2]光照作用对古陶瓷热释光年代的影响
[3]李盛华、苗建民、《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国科学》
[4]宋代瓷器科技分析浅论王洪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模糊聚类分析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6]陈金强关永、冯金花《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