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与固定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与固定技巧

1 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

1.1 5个月以下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5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手的运动发育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不会自主抓握物体,如果没有疼痛刺激,他们对输液不会产生心理上的负担,往往只要能够穿刺成功,输液都能顺利完成。在穿刺部位的选择上,头皮静脉、手背静脉及桡静脉、足背静脉及大隐静脉都可以。但在寒冷的冬季,为了防止输液时间过长导致小儿寒冷不适,最好不要选择足背静脉及大隐静脉。

1.2 5~14个月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5个月以上婴幼儿手的运动发育已经比较充分,会自己抓握物体,并且手的灵活性越来越好。到12~14个月时下肢运动也比较充分,可以独立或在家长牵手的情况下行走,但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对穿刺引起的疼痛,限制活动引起的不适,使其往往不能配合治疗,常不停地握拳、松拳、甩动上臂,企图使用一切手段将输液针取下,在这个年龄段的婴幼儿,手不能作为首选穿刺部位。由于头皮没有关节活动,且头皮静脉处皮下脂肪薄,静脉均较表浅清晰,穿刺成功率高,并易固定,也不影响患儿头部及四肢的活动。故在这个年龄段首选穿刺部位为头,其次是脚。

1.3 14个月以上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14个月以上的幼儿,能独立行走,智力发育比较充分,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明显提高。意志逐渐发展,是自觉的、有目的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对静脉穿刺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护士亲切友好的鼓励语言支持下,往往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在这个年龄段的幼儿,首选手背静脉及桡静脉为穿刺部位。

2 静脉穿刺固定技巧

2.1 头皮静脉固定

2.1.1 用物准备:医用滴注敷贴(60COγ射线灭菌)1块、医用胶布(长4~5 cm)3条。

2.1.2 方法:(1)患儿放治疗台上,头部放在小枕头上,头皮静脉穿刺部位毛发剃尽。(2)根据穿刺部位选择体位:穿刺部位为正中静脉,患儿取仰卧位;穿刺部位为颞静脉或耳后静脉,患儿取侧卧位。(3)家长固定患儿的头及双上肢,

下肢自然伸展并放在家长躯干的侧面,防止因进针时疼痛刺激,患儿的脚抵住家长的躯干产生抵抗力。(4)进针见回血后,首先用胶布固定针柄,将头皮针塑料管“U”字形盘曲,其次用医用滴注敷贴固定针眼、针柄及头皮针塑料管,再将胶布放置于输液管下段靠近过滤网处连同耳廓一起固定,最后用胶布绕针柄作“U”字形固定。

(5)嘱家长将患儿侧抱,勿碰撞穿刺部位。

2.2手背及桡静脉固定

2.2.1 用物准备:医用滴注敷贴(60COγ射线灭菌)1块、短医用胶布(4~5 cm)1条、长医用胶布(13~16 cm)1条、纸盒(空药盒,大小6 cm×12 cm)1个、绷带或棉布条(35~40 cm)1根。

2.2.2 方法:(1)患儿放治疗台上,取侧坐位或正坐位,面向护士,家长抬住患儿静脉穿刺上肢的前臂,并用力控制该上肢的摆动。(2)进针见回血后,首先用医用胶布固定针柄,其次将头皮针塑料管“U”字形盘曲,然后用医用滴注敷贴固定针眼、针柄及头皮针塑料管;再将纸盒的1/2处对着腕关节掌侧放置,长胶布固定掌指关节(大拇指除外);最后将绷带放置于输液管下段靠近过滤网处连同纸盒、前臂、输液管一起固定。(3)嘱家长将患儿抱起,勿碰撞穿刺部位,并控制好穿刺上肢的前臂,防止患儿另一只手将输液针拔除。

2.3 足背及大隐静脉固定

2.3.1 用物准备:同手背及桡静脉固定用物,但纸盒略大(7 cm×14 cm大小)。

2.3.2 方法:(1)患儿放治疗台上,取正坐位,面向护士,患儿背靠家长,家长向下用力按住患儿静脉穿刺下肢的膝关节,以控制该下肢的屈伸及身体的翻动。(2)进针见回血后,首先用医用胶布固定针柄,其次将头皮针塑料管“U”字形盘曲,然后用医用滴注敷贴固定针眼、针柄及头皮针塑料管;再将纸盒的1/2处对着踝关节放置(若穿刺部位为足背静脉则将纸盒放置于踝关节的内侧;若穿刺部位为大隐静脉则将纸盒放置于踝关节的外侧),长胶布固定前脚掌。最后将绷带放置于输液管下段靠近过滤网处连同纸盒、小腿下段、输液管一起固定。(3)嘱家长将患儿抱起,勿碰撞穿刺部位,并控制好双下肢的膝关节,勿使双下肢交叉,防止患儿另一只脚碰撞输液针而引起渗漏。

3 体会

3.1 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神经及运动发育特点恰当地选择静脉穿刺的部位及固定方法,护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静脉输液的全过程,避免了婴幼儿因为

紧张、哭闹、恐惧、出汗过多敷贴及胶布无法固定、不配合治疗引起的静脉穿刺失败。

3.2 固定符合力学原理:四肢固定将纸盒的1/2处放置于关节部位,达到了力的平衡;所有的固定方法都对输液管下段的过滤网给予了控制,可防止重力的作用将输液针拔除。

3.3 由于固定方法得当,固定过程简单利落,避免了医用资源的浪费。

3.4 若在婴幼儿四肢末梢进行静脉穿刺输液,则需使用夹板固定。传统的夹板多次重复使用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且不易清洗、消毒,又浪费绷带等材料,我们选择药房发药后的空药盒,资源丰富,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的机会,且操作简单方便。

3.5 将护理方法及时告知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输液全过程顺利,家长满意,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3.6 为了防止输液针脱落,固定方法是固定针柄后再用胶布环绕针柄交叉固定。但拔针时由于胶布之间相互粘连,患儿面对刚做完静脉穿刺的护士往往恐惧不安、哭闹不止,致使拔针疼痛,拔针时间过长,增加了患儿的痛苦。我们使用的固定方法操作简单、拔针速度快,减少了患儿的恐惧和不安,有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