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 第1课时 早期的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019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5.1生物进化理论课件苏教版必修

一
二
三
四
五
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1.观点 (1)物种是可变的。 (2)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生物的繁殖过剩引起了生存斗争(包含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存斗争的结果 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一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3)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意义 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相比,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有了明显的发展。 3.不足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易错点·排查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1.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 异、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迁移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易错点·排查 当堂检测
2.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种群中基因频率的计算(一对等位基因) ①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 某基因频率=(纯合子个数×2+杂合子个数)÷(总个体数×2) ②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 子的基因型频率。 (2)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 ①成立前提: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没有迁入 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没有基因突变。 ②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A、a),设p表示A的基因频 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p2;Aa的频率=2pq;aa的 频率=q2。如果一个种群达到遗传平衡,其基因频率应保持不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易错点·排查 当堂检测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认为物种是可变的,进化通过物种的演变在 进行。( ) 提示:√ 2.“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均属达尔文 进化学说的观点。( ) 提示:√ 3.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不仅揭示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而且就自然 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也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 提示:× 4.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则该种群一定进化了。 ( ) 提示:√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4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3张)

A. 遗传和变异
B. 自然选择
C. 生存斗争
D. 过度繁育
课堂小结
生物进 化的证 据及进 化论的 演变
化石 生物进化的证据
物种可变的进化观点
进化论 的演变
布丰的直线进化论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过度繁育
达尔文的自然 选择学说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牛刀小试
2.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 C ) A.神创论 B.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D.米勒的“重演律”
牛刀小试
3.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 环境变迁
B. 上帝的意志
C. 自然选择
D. 人工选择
4.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C )
3.模拟实验 (1)利用右图所示轮廓图,在纸上描一只 蝴蝶。 (2)根据教室中墙、橱柜、桌子等颜色,给 蝴蝶着色,并贴在相应位置。 (3)一位同学用1分钟的时间去寻找这些蝴蝶,记录数量。 (4)用同样的方法给蝴蝶着色,贴在颜色差异大的地方,另 一位同学去找,记录数据。
牛刀小试
1.化石之所以能够证明生物的进化,根本原因是( C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 活痕迹 B.地壳岩石的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化石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四个要点间的关系
适者生存 结果
过度繁育 前提
提供大量 选择材料
自然 选择
遗传变异 内因
生存斗争
手段、途径、 动力(外因)
提供多种 选择材料
达尔文学说有许多证据支持 19世纪,在欧洲中部的地层中发现,可以说明鸟类是 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第1节生物的进化(第2课时)

引入 新课
生命在地球上已存在38亿年之久, 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不停息地变化,在变化中延 续、演进。 这是一个真实、漫长、仍未终止地历史过程。
期间绝灭的物种占物种总和的99.999%
大繁荣-适应辐射 大萧条-大绝灭
2、生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生物 1 扁形动物 原 始 生 命
腔肠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 爬行类 2 原始藻类植物 蕨类植物 鱼 鸟类 哺乳类 苔藓植物 裸子石和复原图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的地层中。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第二课时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自然选择学说,知道了它是进化论的中心内容,一百多年来,自然选择学说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也是生物进化长河中的一座明亮的灯塔,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发展,自然选择学说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课件展示:〔1〕1984年在某某澄江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
澄江动物化石群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寒武纪呈大爆发式的出现,动物的演化要比今天快得多,动物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一夜间〞产生,无需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日本生物学家木村资生发现,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中性的,即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既无害也无利。
此外,由于一个氨基酸分子一般有多个遗传密码,例如,当遗传密码由CUU 变为CUA时,它所决定的氨基酸仍是亮氨酸,因此,当碱基发生突变以后,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十分微弱。
师:分析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以上观点与自然选择是否矛盾?你认为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自由交流。
生甲:我认为自然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像澄江动物化石群毕竟少见,仅仅是个特例而已,还不足以撼动自然选择学说。
生乙:我认为都正确,因为目前人们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格局,只要有证据两者皆可以存在。
学生讨论:……师:〔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式的、缓慢的,物种是可变的,新物种产生,旧物种消灭,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进化的。
在他的《物种起源》中写道“同一纲内一切生物的亲缘关系常常可以用一株大树来表示,绿色的和出芽的枝,可以代表生存的物种;过去年代所生的枝桠,可以代表那长期的、先后继承灭绝物种,它的许多已毁灭和脱落的枝条,充塞了地壳,它的不断的美丽的分枝,遮盖了大地……〞〔2〕继达尔文以后先后出现了现代达尔文主义、新达尔文主义、中性学说等等理论。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生物学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研究阶段,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日益发展,原有的进化理论已经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一、早期的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主要观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1)物种是可变的。
(2)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3)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现代综合进化论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代表者是杜布赞斯基等。
其主要内容包括: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是生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群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4)基因型频率: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三个基本观点是“物种是可变的”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基因库指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
3.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 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4.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 的原材料。
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自然选择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6.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 生殖隔离。
(1)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和基因型不断改变。
(3)种群进化的实质: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
(4)遗传漂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由于在繁殖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遗传漂变的效应与种群的大小有关。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引起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物种: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繁殖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苏教版生物-教材目录((高中必修123选修123共6册)

苏教版生物-教材目录((高中必修123选修123共6册)====================================================== 高中生物学教科书(苏教版)必修1-----------------------------------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一节ATP和酶第二节光合作用第三节细胞呼吸第五章细胞分裂、分化和衰亡第一节细胞增殖第二节细胞分化、衰亡和凋亡第三节关注癌症==============================================高中生物学教科书(苏教版)必修2--------------------------------------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一节减数分裂第二节有性生殖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二节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第三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第四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五节关注人类遗传病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高中生物学教科书(苏教版)必修3-----------------------------------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一节人体的稳态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四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五章人与环境第一节人类影响环境第二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课件

3.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物多样性促进了生物进化.
第五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的进化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1.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
有限的生活资源
+
遗传变异
+
环境变迁
自然选择
新生物类型出现
变异是 不定 向的,自然选择是 定 向的,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进化 (2)意义:能解释 的原因以及生物的 多样性和 适应性 ,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生物进 化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以 (3)局限性:不能解释 及 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 . 等问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图解
原 种
种 群 的 不 同 性 状
有利 自 性状 然 选 择 不利 性状
种 保留 群 新 物 基 种 因 频 隔离 形 淘汰 率 成 改 变
2.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1) 种群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进化的实质是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①种群的概念
②基因库的概念 ③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
(2) 突变和基因重组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 自然选择 决定进化的方向. (4) 隔离 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物种形成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地理隔离 自然选择(独立进化) 生殖隔离
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和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进化的历程: 由 到 ,由 由 到 ,由 到 2.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
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不是过渡)繁殖——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1)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2)种内斗争(3)种间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1、意义: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人教版 必修2 课件(新课标):5.1.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若长期进化后,b、c形成了两个物种,这反映出物种形成的一般途径是怎样的? 提示 长期的地理隔离产生生殖隔离。 4.若在黄河南岸由于某种原因,二倍体的c加倍成了四倍体的e,那么c、e之间存在生 殖隔离吗?这说明什么? 提示 二倍体的c与四倍体的e杂交,其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是不育的,所以二者 存在生殖隔离。这说明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产生生殖隔离。
Hale Waihona Puke 正误判断 ·矫正易混易错(1)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生物的进化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 (2)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 √ ) (3)只要能够交配便是同一物种( × ) (4)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 )
√C.黄山和华山的黄松是一个种群
D.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B正确;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黄山和华山不是同一区域,C错误; 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D正确。
产生许多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4)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 生存环境 ,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
能有利,也可能有害。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原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易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 率会 不断提高 ,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很难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会 不断下降。 (2)结果: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 种群的基因频率 会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引起生物朝 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第五章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物种形成过程
一般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基定 小 自然选择 因 向 生殖隔离 新 种地理隔离 物 种 频改 群 种 群 率变 物种形成的关键
(有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变异)
3、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也叫物种形成的三环节)
小结: 1、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4点)
4、如何计算基因频率?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新课:
1、怎样的群体中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即不进化)?
2、实际上种群基因频率一般变化还是不变化? 3、 如果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哪种因素使 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即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大群体 随机交配 没有个体迁移 没有突变 没有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不变 基因型频率不变
东北虎
华南虎
(2)生殖隔离: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 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例1、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 代------骡不可育,马和驴有 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 例2、 如麻鸭(上)和孚鸭(下)都 是大雁的后代,由于长期地理隔离而 没有相互交配,没有基因交流,形成 了生殖隔离,现在即使人为让它们交 配,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了。也就 是说,它们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了。
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自然界中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 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植物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C、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两 个亚种 D、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主要内容(第三课时 )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达尔文
复习旧课: 1、我们看到的这些外在 表现 的性状表现叫_____型, 由_______型决定。 基因 2、假设脖子和四肢的 长短是由A和a决定的, 长是显性形状,则脖子 AA或Aa 长的基因型为_____, aa 脖子短的基因型为____。 3、什么叫基因型频率? 什么叫基因频率?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2)同地的物种形成:在一次有性生殖中完成。
二倍体植物
―减 裂―数 失―分 败→
_二___倍__体__配子
两个 二倍体 ――配―子―融―合―→
四倍体(新物种)
答案
把握物种形成的两种模式 (1)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2)骤变式——主要是通过染色体畸变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 很快形成生殖隔离。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约200万种左右
生物的统一性
阅读相关的段落,思考生物界的统一性具体主 要表现在哪几个层次?可以在更大和更多层次 上找到统一性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更近还是更 远?
生物体水平
细胞水平
生物大分子水平
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
阅读相关的段落,归纳进化论是怎么解释统一 性和多样性的
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 (1)对生物多样性的解释:由于 自然选择 等 因 素 的 作 用,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可以发 展出 多个物种 。 (2)对生物统一性的解释:整个生物界有
一个共同,由说来明生物界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的统一 性。
答案
异地物种的形成 加拉帕戈斯群岛13种地雀
课堂检测
2、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分 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一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 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 后,把后代分成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 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中选 出强抗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 A、 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基因突变的结果 B、 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C、 家蝇的抗药性原来已存在,不是DDT诱导的结果 D、 家蝇的抗药性是家蝇逐代对毒性强的DDT识别能力 提高的结果
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

课题:生物的进化学科:生物主备人:校审:上课时间:2.20课型:预习展示课年级:八年级班级:小主人:学习目标:1、认识化石的形成与它的证据价值2、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3、说出始祖鸟化石所揭示的进化关系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2、3环节预设复习导入(2分钟)自主学习(20分钟)合作交流(10分钟)展示(5分钟)达标检测(8分钟)学习过程学法指导一、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1、生物进化是指2、化石是3、化石是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的4、推理化石在地层中的特点5、推测古代鸟类是什么进化而来的?阅读P6勾画出生物进化的概念阅读P8小资料,思考2-3题阅读P7的图片注意观察生物化石和形成的年代,思考4题观察P9,始祖鸟的化石,思考5题二、地球上的生命史1、地质年代有、、、、2、前寒武纪时期指的是3、地质年代主要植物主要动物前寒武记古生代早期中期晚期中生代新生代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三、知识反馈1、始祖鸟既有鸟的特征,又有看爬行动物的特征,说明了()A、始祖鸟既属于鸟类,又属于爬行动物B、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C、始祖鸟是鸟类和爬行动物的中间过渡类型D、始祖鸟是爬行动物的祖先2、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A、两栖类、蕨类B、爬行类、裸子植物C、哺乳类、被子植物D、鱼类、藻类4、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A、数量越多B、种类越丰富C、越简单,越低等D、越复杂,越高等阅读P10小,思考1-2题阅读P12-13,,思考3题观察图片思考第4题相信自己你能行相信自己,我能完成!5、下列有关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间过渡类型化石的发现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B、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提示了生物进化的顺序C、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D、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复杂的变化而行成的6、由化石的记录分析,下列不属于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特点的是()A、生物种类少B、结构简单C、陆生生命少D、结构复杂7、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A、古代生存的生物B、现在生存的生物C、生物“进化树”D、古代生物的化石8、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出现的主要生物类群是()A、原生动物B、无脊椎动物类群和高等藻类植物类群C、鱼类D、两栖类9、新生代陆地上最繁盛的动物和植物分别是()A、两栖类和蕨类B、爬行类和裸子植物C、鸟类、哺乳类和被子植物D、鱼类和藻类。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课后习题 第五章 第一节 丰富多样的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祖先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丰富多样的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祖先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说明生物具有()A.统一性B.多样性C.适应性D.特异性,体现了生物在遗传过程中的统一性。
2.下列关于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说法错误的是()A.化石为生物来自共同的祖先提供了间接证据B.所有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早期相似C.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大猩猩身体上都有D.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3.能证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证据是()A.两者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B.都由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C.都能进行需氧呼吸D.细胞都有细胞壁结构,但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A项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是由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这也体现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可以证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具有共同祖先,B项正确;原核生物中的大多数细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真核细胞的呼吸类型也要看具体生物,如蛔虫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项错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D项错误。
4.下列没有体现生物具有统一性的是()A.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所有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主要是ATPC.染色体是真核生物所特有的D.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种类大致相同,因此不能体现生物具有统一性。
5.下图表示四种脊椎动物的前肢骨和人的上肢骨的比较,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表明,虽然各种脊椎动物前肢的和各不相同,但有相似的结构模式,比如其相同,甚至有相似的肌肉和血管。
这说明所有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着。
(2)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祖先不同B.变异方向不同C.进化水平不同D.生存环境不同外形功能骨骼组成统一性(2)D,它们的外形和功能各不相同,却有着相似的结构模式。
它们都是由同样类型的骨骼组成,有相似的肌肉和血管。
在胚胎阶段,它们都是从相同的组织发育而来。
这说明所有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着统一性。
产生这些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不同。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必修2.pptx

拓展应用
1.下列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观点不相符的是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解析 答案
2.仔细分析下列现象,除哪项外都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A.啄木鸟的长喙是长期啄食树内昆虫、反复伸长的结果 B.在暗洞中生活的鼹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行进的习性 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 解析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大量观察,提出了“用 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也就是说,器官用得越多越发达,器 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2.对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评价 (1)历史贡献 ①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的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②该学说否定了 神创 论和 物种不论变,认为生物是逐渐进化而来的以及 物种是可变的,这对进化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局限性 ①拉马克将进化原因归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这都属于 _主__观__推__测__,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 ②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导致物种的改变。 ③生物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都是可以遗传的。
第五章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
第1课时 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学习导航 1.结合教材,概述拉马克、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贡
献和局限性。 2.结合教材,阐明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并学会基因频率
的有关计算规律。 重难点击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2.基因频率的计算。
课堂导入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 问题,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然 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相信上帝了!没了上帝,上帝创造了 鸡的“解释”也就没人相信了。 通过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物是进化的,而不是女娲造人, 也不是上帝造物。那么生物是怎样进化的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讨论生 物进化的一些学说。
第五章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
物进化的方向;突变、选择和隔离 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
频率的改变。 5.在自然界中,由于存在基因突 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自 然选择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 和基因型频率总是不断地变化的。 6.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 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能够 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 一群生物个体。
生物的关系
殖隔离,质变
率改变,量变
①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 二者联系 异,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②进 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 存在进化
3.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隔离的类型: 类型 定义 特点 关系
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 同种生物地理 ①一般先经过长 地理 的种群,由于地理上 隔离消失后仍 期的地理隔离, 隔离 的障碍,使彼此间无 然可以进行基 然后形成生殖隔
法相遇而不能交配
生殖
因交流
离;
②有时不经过地 理隔离直接形成
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 一旦产生生殖 由交配,或者交配后 隔离,就不能 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进行基因交流
隔离
生殖隔离,例如
多倍体的产生
(2)物种形成的方式:
①渐变式物种形成:
②骤变式:少数物种在很短时间内不经过地理隔离即
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
[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中性学说认为多数或绝大多数突变都是中
性的,即无所谓有利或有害,因此对于这些中性突变不会发
生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的情况。突变大多在种群中随机地被
固定或消失,而不是通过选择才被保留或淘汰的。 [答案] D
[例3]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 占20%,则: (1)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________、________。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 化?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进化的原材料由 ________提供,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第五章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PPT

跟踪训练一
赖氨酸的密码子有如下几种:UUA、UUG、 CUU、CUA、CUG,当某基因片段中的GAC 突变为AAC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
响是( )D A.一定是有害的 B.一定是有利的 C.有害的概率大于有利的概率 D.既无利也无害
合作探究2、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1、基因突变的原因:
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白化苗
为 什 么 呢 ?
白化病
任何一种生物都是长期进化过程的产 物,它们 与环境取得了高度的协调。
思考:
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了一个新的基因, 该基因与原基因是什么关系?
等位基因
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发生改变了吗?
没有
思考:
生物体内发生的基因突变是否都能引起生 物表现型的变化?为什么?
不一定。
①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当突变后的 DNA转录成的密码子仍然决定同种氨基酸时,这种 突变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外 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
因
秋水仙素等
生物因素: 包括病毒和某些细菌等。
内因: 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
DNA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2、基因突变的特点 常见突变性状:
细菌 无抗药性——抗药性
短腿安康羊(中)
棉花 正常枝——短果枝
果蝇 红眼——白眼
长翅——残翅
家鸽 羽毛白色——灰红色
的表现部位及范围大小有没有关系? 有
有什么关系?
突变发生的时间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
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
二、在生物体内随机发生;
经诱变处理的紫色种子产生的子代种子 经诱变处理的黑色家鼠产生的子代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展开全文1、种群与物种项目种群物种概念指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是生物进化、生活和繁殖的单位,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的生理功能.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生活地域同一地点一定自然区域,同一地点或不同地点判断标准种群是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它通过个体间的交配而保持一个共同的基因库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相互联系物种是分类学的单位,反映了生物的本质属性:种群是生态学的单位,是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也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是物种繁殖、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例如同种鲫鱼可以生活在不同的池塘、湖泊等,形成一个个彼此被陆地隔离的种群)。
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下去可能发展为不同的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进化论比较共同点: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不同点:①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克服了这一缺点。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
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达尔文的进化论中,自然选择来自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而现代生物进化论中,则将选择归于不同基因型有差异的延续,没有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在进行。
3、基因频率的常用计算方法(1)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设二倍体生物种群中的染色体的某一座位上有一对等位基因,记作A和a,假如种群中被调查的个体有n个,三种类型的基因组成为:AA、Aa和aa。
在被调查对象中所占的个数分别为n1、n2和n3。
基因A的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q,则p=(2n1+n2)/2n,q=(n2+2n3)/2n。
(2)通过基因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即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用教材例子讲解如下:AA基因频率为30/100=0.3,Aa基因型频率为60/100=0.6,aa基因型频率为10/100=0.1。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第1课时早期的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生物新类型。
(5)自然选择的结果:_适__者__生__存__、__不__适__者__被__淘__汰___。一般外界环 境条件变化越剧烈,选择越频繁,生物进化速度越快。 (6)自然选择和变异的方向不一定是相同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 供原材料,变异是_不__定__向___的,自然选择是_定__向___的。
2.某植物种群中,r 基因纯合的个体不能存活。已知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1)已知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
该基因总数 某基因频率=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总数×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设有 N 个个体的种群,AA、Aa、aa 的个体数分别为 n1、n2、 n3,A、a 的基因频率分别用 PA、Pa 表示,AA、Aa、aa 的基因 型频率分别用 PAA、PAa、Paa 表示,则: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在进化论的发展历程中,达尔文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思考提出的 进化学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结合教材 P107~108 内容完成 以下探究。
探究 1 结合下图,试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 化
长颈鹿的祖先由于_繁__殖__过__剩___而产生大量后代,超过环境承受 的能力。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会产生_生__存__斗__争__,又由 于_遗__传__和__变__异__使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颈短的因吃不到树 叶而最终饿死,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也就是_适__者__生__存__, 这样有利的变异逐代积累,导致了长颈鹿的脖子越来越长。
(2)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①生物普遍具有_繁__殖__过__剩___的现象,能产生大量的后代,但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早期的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随堂检测]知识点一拉马克进化学说与达尔文进化学说1.下列说法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①食蚁兽的舌头变得细长,是由于食蚁兽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②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一面,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③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④鼹鼠由于长期生活于地下,眼睛萎缩、退化⑤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A.①②③B.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解析:选C。
拉马克关于生物进化原因的两个要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动物的器官越用越发达,相反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并且拉马克认为这些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①②③均为“用进”的实例,④为“废退”的实例。
拉马克的进化理论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区别是:用进废退学说认为“选择在前,变异在后”,自然选择学说则认为“变异在前,选择在后”。
⑤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
2.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 )A.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解析:选A。
依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简式是: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3.白纹伊蚊是传染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
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
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白纹伊蚊。
其可能的原因是()A.杀虫剂造成白纹伊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白纹伊蚊身体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白纹伊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白纹伊蚊种群没有基因的变异解析:选C。
白纹伊蚊抗药性的产生不是杀虫剂造成的,杀虫剂只是对其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一年后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杀虫剂仅杀死少量白纹伊蚊的原因是原来的白纹伊蚊中有抗药性个体,杀虫剂杀死的是没有抗药性的白纹伊蚊,剩下的为有抗药性的,所以再用同样的杀虫剂效果就不好了。
知识点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4.据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某校学生中基因型比例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 =44∶5∶1∶43∶7,则X b的基因频率为( )A.13.2% B.5%C.14% D.9.3%解析:选D。
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X b的基因频率=X b/(X B+X b)×100%(因为B、b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
女性体内有两条X染色体,因此有两个此类基因(包括B和b),男性体内只有1条X染色体,因此只有1个此类基因(B或b)。
被调查的种群中,X b:5%+1%×2+7%=14%;X B+X b:44%×2+5%+43%+5%+1%×2+7%=150%。
所以,X b的基因频率=X b/(X B+X b)×100%=14%/150%×100%≈9.3%。
5.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 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解析:选C。
由题意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40%,a的基因频率为60%,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40%×40%=16%,aa个体的百分比:60%×60%=36%,Aa个体的百分比:48%,A的基因频率:16%+48%/2=40%。
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16%+48%×1/4=28%,aa个体的百分比:36%+48%×1/4=48%,Aa个体的百分比:1-28%-48%=24%,A基因频率:28%+1/2×24%=40%。
6.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五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解析:(1)AA=0.3、Aa=0.4、aa=0.3,所以a=0.4×1/2+0.3=0.5。
(2)由a=0.5,可以计算出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0.5)2=0.25,且该基因型的频率不会发生改变,但是该结论的前提条件是种群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不发生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3)AA=0.3,Aa=0.4,aa=0.3, 题目中叙述的情况相当于植物的自交,结果如下:0.3AA×AA得到0.3AA, 0.4Aa×Aa得到0.1AA、0.2Aa、0.1aa,0.3aa×aa得到0.3aa,所以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后代中AA=0.3+0.1=0.4、Aa=0.2、 aa=0.3+0.1=0.4,同理可以计算该代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后代中AA=0.45、Aa=0.1、aa=0.45,所以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答案:(1)0.5 (2)足够大基因突变(或突变) 选择0.25 不会(3)0.4 0.2 0.4 会[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 )A.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B.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C.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D.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解析:选D。
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起选择作用,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适应环境,并得到保留。
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生物体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相应的变异。
前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后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叙述的是( )A.物种是神创的B.物种是不变的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解析:选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项正确;物种是神创的和物种是不变的是荒谬的观点,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学说内容,A、B、D三项均错。
3.如图,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解析:选B。
图中理论值和实际值的差异是由生存斗争导致的,两线之间的数量差值代表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
4.炭疽杆菌生命力之顽强,堪称细菌之最。
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炭疽杆菌顽强生命力的形成,是由于( )A.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炭疽杆菌的定向选择B.不良环境引起炭疽杆菌发生的不定向变异C.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产生的定向变异D.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通过DNA复制,逐代积累解析:选A。
在进化历程中,生物先变异,后被自然选择;先发生了炭疽杆菌的不定向变异,在环境的定向选择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5.下列有关种群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适应环境个体较多的种群进化较快B.小种群进化速度比大种群快C.种群内个体间差异越大,进化越快D.个体的死亡对小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影响大解析:选A。
适应环境个体较多的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小,进化较慢,A错误;小种群基因频率变化较大,故进化速度比大种群快,B正确;种群内个体间差异越大,说明基因差异大,进化越快,C正确;个体的死亡对小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影响大,D正确。
6.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5%,a的基因频率为15%;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75%,a基因频率为25%。
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A.64% B.50%C.32% D.16%解析:选C。
设种群1与种群2各含100只昆虫,则合并后的A基因频率为(85+75)/200=80%,a基因的频率为(15+25)/200=20%,故在理想条件下,合并后的新种群进行随机交配后产生的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80%×20%=32%,C项正确。
7.据调查,某地区关于某性状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42.32%)、X B X b(7.36%)、X b X b(0.32%)、X B Y(46%)、X b Y(4%),则该地区X B和X 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60%、8% B.80%、92%C.78%、92% D.92%、8%解析:选D。
假设有100个个体,X B X b有7.36个、X b X b有0.32个、X b Y有4个,基因X b 有7.36+2×0.32+4=12个,占全部等位基因X B和X b总数150个的比例为12/150=8%,D 项正确。
8.下图表示最早生活在这个区域的群体,由于屏障的阻碍,已经分离为两个独立的群体,如果群体A生活的环境经历剧烈变化,而群体B的环境比较稳定,则群体A进化的速度将可能( )A.比群体B的生物进化速度快B.比群体B的生物进化速度慢C.与群体B的生物进化速度一样D.二者之间不能比较解析:选A。
环境改变对生物的选择比较明显,可加速生物的进化。
9.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解析: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