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
内隐态度名词解释
内隐态度名词解释
高校内隐态度是指学生们在校园中内隐的文化心态,它不仅可以表现为言语和行为,还可以表现为被动的态度,甚至是一种宗教信仰。
隐态度的发生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技能以及终身经历。
在高校里,学生使用内隐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自然情感,他们可以使用不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表情、声音、动作、想法等。
其中,有些人甚至会拒绝参与社交活动,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内心臆想,担心受到他人的怀疑和指责,不敢发出自己的言论。
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可能对政治和宗教的分歧更加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观点可能会在某些集团中受到抵制。
同时,内隐态度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正面的情绪表达和专注能力。
内隐态度也可以提高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技巧,在实现任务中,他们可以更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技能,相对更好地完成作业。
综上所述,内隐态度在高校中具有重要性及重要影响。
高校本身应加强对学生内隐态度的认知和理解,让他们更好地利用内隐态度来提升学习成绩,提高实践能力,并在学术学习、职业发展及社会融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内隐记忆的通俗例子
内隐记忆的通俗例子
内隐记忆是指我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掌握的技能或知识。
相比之下,显性记忆需要经过有意识的努力才能学习和记住。
以下是一些通俗易懂的内隐记忆例子:
1. 骑自行车:当我们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时,需要有意识地掌握平衡和踩踏的技巧。
但是随着练习的进行,这些技能变得越来越自然,我们甚至不需要思考就能骑车了。
2. 打字:大多数人在学习打字时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记忆,但是当你熟练地打字时,你会发现你的手指自然而然地移动,而不需要思考每一个按键。
3. 游泳: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如何划水和呼吸。
但是,当我们变得熟练时,这些技能变得自然而然,我们可以在水中游动而不需要思考每一个动作。
4. 开车:当我们第一次学会开车时,需要有意识地掌握方向盘、油门和刹车的技巧。
但是当我们变得熟练时,这些技能变得自然而然,我们可以开车而不需要过多思考。
这些例子都表明了内隐记忆的重要性,它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如地进行各种活动,无需费尽心思去学习和记忆。
- 1 -。
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名词解释-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是认知心理学和教育领域中常用的概念。
内隐知识是指个体在无意识或半意识状态下所拥有的知识,包括潜在的技能、经验和信念等,通常难以言说或描述。
而外显知识则是可以被明确表达和传达的知识,比如书面文字、口头表达等形式。
本文旨在对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概念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实际应用和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逐一介绍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特点和重要性,并就其在认知心理学和教育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
最后,通过对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总结和展望,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两种知识形式,推动个体学习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进行简要介绍。
可以包括对每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进行概述,以便读者在阅读全文之前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同时,也可以在这部分引导读者对文章的阅读方式和重点进行提示,以提高整篇文章的阅读效果。
写文章1.2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解释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概念,分析它们在认知领域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对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探讨,加深对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理解,并引发对其应用和意义的思考。
最后,展望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方向,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知知识解释和理解。
2.正文2.1 内隐知识内隐知识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但无法轻易形容出来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知识通常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积累起来的,而非通过书面或正式的学习获取的。
内隐知识包括各种技能、经验、直觉和非意识的认知,例如骑自行车、游泳、写作、解决问题等。
内隐知识通常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人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许多技能和知识,而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
它们存储在个人的潜意识中,是一种隐性的知识,因为它们不易言传身教,也不容易从书本或其他形式的媒介中学到。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概述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概述
内隐学习是指个体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进行学习的情况下,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或行为习惯的过程。
与显性学习相对应,内隐学习主要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如观察他人、模仿行为、非正式交流等。
1. 潜意识观察法:通过观察个体在特定任务中的表现,来推断其内隐学习的存在。
研究者可以观察个体在某项任务中的反应时间、错误率等指标,来间接反映其内隐学习的程度。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无法通过自我报告或明确的行为来验证的内隐学习过程。
2. 非明示训练法:通过给个体提供一系列的训练任务,但不告知其训练的目的和要求,来引导其进行内隐学习。
在实验室中使用暗示性的任务和操作,诱导个体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练习而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需要个体在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的情况下获得新的行为习惯或技能的研究。
3. 反身影响法:通过观察个体在学习任务前后的表现变化,来推断其内隐学习的存在。
在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研究者可以观察个体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任务中的表现,通过比较两个任务之间的差异,来推断个体在学习任务中发生了内隐学习。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需要个体在学习任务后应用所学知识或技能的研究。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潜意识观察法、非明示训练法、反身影响法和真实场景观察法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个体在无意识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技能或行为习惯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内隐学习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内隐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过去的经验对当前任务的影响。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不同,它不依赖于意识的参与,而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
近年来,内隐记忆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本实验旨在探讨内隐记忆在特定任务中的表现。
二、实验目的1. 探讨内隐记忆在词汇识别任务中的表现;2. 分析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差异;3. 探究内隐记忆在个体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3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18-22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100个英语单词,其中50个为高频词,50个为低频词。
高频词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单词,低频词是指学生较少接触到的单词。
3. 实验设计:采用2(记忆类型:内隐记忆、外显记忆)×2(词汇难度:高频词、低频词)的被试内因素设计。
4. 实验步骤:(1)实验前,向被试说明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2)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内隐记忆实验,另一组进行外显记忆实验;(3)内隐记忆实验组:向被试呈现100个英语单词,要求被试在看到单词后尽快按键判断单词是高频词还是低频词;(4)外显记忆实验组:向被试呈现100个英语单词,要求被试在看到单词后尽快按键判断单词是高频词还是低频词,并在实验结束后立即进行回忆;(5)实验结束后,对所有被试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1. 内隐记忆实验组:被试在词汇识别任务中对高频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低频词(p<0.05),说明内隐记忆在词汇识别任务中发挥了作用。
2. 外显记忆实验组:被试在词汇回忆任务中对高频词的回忆率显著高于低频词(p<0.05),说明外显记忆在词汇回忆任务中发挥了作用。
3.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差异:内隐记忆实验组在外显记忆实验组的基础上,对高频词的反应时进一步缩短(p<0.05),说明内隐记忆在个体认知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
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内隐学习是指个体在没有意识和意愿的情况下获取并运用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
与外显学习不同,内隐学习常常发生在不经意的情况下,不需要经过主动的教学或训练过程。
内隐学习包含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对于理解和揭示个体内隐学习的过程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
1. 偏见测试(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偏见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个体内隐态度和观念的方法。
通过IAT,研究者可以准确、客观地测量个体对于不同对象的隐含态度和态度强度。
IAT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个体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时间差异来判断其内隐态度。
常见的IAT的实验范式包括“姓名-颜色”“性别-职业”等。
通过IAT可以揭示个体对于特定对象的内隐态度,并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和转变的机制。
2. 隐式连结测试(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C):隐式连结测试是一种用来测量个体内隐学习的方法。
IACT试图探究的是个体学习的反射性与主动性之间的关系。
IACT使用的是间接衡量的方法,通过测量个体对于特定刺激的反应时间来揭示个体对于这些刺激的内隐学习效果。
通过IACT可以测量个体对于语义、情绪等方面的内隐学习效果。
3. 潜意识启动实验(Subliminal Priming Paradigm):潜意识启动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测量个体潜意识加工和内隐学习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刺激以非常短暂、隐蔽的方式呈现给个体,观察个体对于刺激的反应以及其可能产生的内隐学习效果。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心理学、认知科学、广告学等领域,用于揭示个体对于刺激的自动加工和内隐学习的效果。
4.线索学习实验:线索学习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测量个体内隐学习的方法。
线索学习实验关注个体对于环境线索的感知和学习过程。
研究者通过操作环境中的线索,观察个体对于线索的注意和学习效果。
常见的线索学习实验包括追踪线索、配对线索等。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概述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概述内隐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并不一定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学习,但却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技能。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的概述是指对内隐学习进行研究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本文将对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进行概述,介绍其相关理论基础、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内隐学习的理论基础内隐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内隐学习与非关联型学习和条件反射等理论联系密切;在神经科学领域,内隐学习与大脑皮层的学习和记忆过程相关;在教育学领域,内隐学习与教学设计和评估方法有关。
这些理论为内隐学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二、内隐学习的实验设计方法内隐学习的实验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材料选择、实验任务设计和实验程序安排等方面。
实验材料选择需要注意材料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以确保实验能够反映学习者在真实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实验任务设计需要注意任务的刺激性和反应性,以确保学习者能够在实验中表现出内隐学习的效果;实验程序安排需要注意任务的顺序和间隔,以确保实验能够充分反映内隐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内隐学习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和神经影像学分析等技术。
统计分析技术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等方法,用于检验内隐学习效果的显著性和稳定性;神经影像学分析技术包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等方法,用于揭示内隐学习的神经机制和大脑活动模式。
四、内隐学习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内隐学习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相关理论和方法,以解释内隐学习的本质和机制;在实践应用方面,需要进一步推广内隐学习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方法,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在内隐学习研究方法的概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理论基础、实验设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内隐行为的例子
内隐行为的例子
心理学中内隐行为是指立知当代心理学界一般的看法是,广义的行为既包括外显行为,内隐行为包括思想、想象、感觉和情绪等。
外显行为就是指能够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如打球、写字、弹琴等各种外部活动。
也包括内隐行为。
何为内隐行为,学界目前尚未有明确界定。
为了研究需要,一般作出如下界定(再不会产生严重歧义时):所谓内隐行为,是指不能被外界直接观察、测量和记录的隐蔽的心理活动。
它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和意志等。
我们现在知道大多数人都有内隐偏见,这种共识正在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例如,为了减少内隐偏见,像星巴克这样的大公司正在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加利福尼亚州也出台了打击内隐偏见的立法。
不过,一个人有偏见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在最近发表在《心理科学研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对这个重要问题提供了新的见解。
假设你是老板,有个令人垂诞的职位需要招募新人。
理想情况是:你会根据应聘人的资格决定最终雇佣谁。
为了筛选应聘者,你可以有意识的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只关注简历等相关的内容。
你可以把其他干扰因素放在一边,这样你就可以在面试时全神贯注,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做决定。
然而,研究表明,你的决定可能仍然会受到申请人的种族和性别的影响。
这就是内隐偏见的例子。
你的(偏见)系统也会受到环境因素(如申请人的肤色)的影响,即便你并想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而专注于其他事情(内隐发生)。
心理学家早就知道,我们的思想、感觉和行为都会受到内隐工作模式的影响。
以Muller-Lyer错觉为例。
你的任务是决定A线段和B线段,哪一根更长一些。
内隐记忆的通俗例子
内隐记忆的通俗例子
内隐记忆是指一种无意识、非意识的记忆形式,也称为无意识记忆。
它与我们常用的显性记忆不同,后者是我们有意识、故意地进行的记忆。
以下是一些通俗的例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内隐记忆:
1. 骑车:当我们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时,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地掌握技巧。
但是,当我们多次骑车后,骑车技巧就变得更加自然,我们甚至不需要思考就可以骑车。
这种技能记忆就是内隐记忆。
2. 打字:当我们第一次学习打字时,我们需要一边看键盘一边敲打,需要很多意识和注意力。
但是,随着练习的增多,我们就能够很自然地打出字母和单词,不需要思考。
这种技能记忆同样是内隐记忆。
3. 饮食偏好: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喜欢某种食物,但不一定知道为什么。
这是因为我们对这种食物产生了内隐记忆,这种记忆可能与我们的童年经历、文化背景等有关。
4. 情感反应:当我们看到某些图像或听到某些声音时,我们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恐惧、愉悦等。
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是由于我们的内隐记忆在起作用,这些记忆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有关。
综上所述,内隐记忆是一种无意识、非意识的记忆形式,它包括技能记忆、饮食偏好、情感反应等。
了解内隐记忆对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名词解释
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名词解释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内隐知识是指个体在不经意间形成的、难以言说或表达的知识。
这种知识通常是通过经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积累而来的,是个体
在无意识状态下获得的,因此个体可能难以准确地描述或表达这些
知识。
内隐知识是个体内部的一种潜在知识结构,它对行为和决策
产生影响,但个体可能并不自觉。
外显知识则是可以明确表达和传达的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
字或其他形式清晰地表达出来。
外显知识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和教
育获取的,可以被记录和传播。
这种知识通常包括事实、概念、原
则等,可以被人们共享和讨论。
这两种知识在认知心理学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内隐知识影
响着个体的情绪、态度和行为,而外显知识则构成了人们共同的文
化和社会基础。
同时,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
和影响,它们共同塑造了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
认识和理解
这两种知识的特点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内隐记忆的通俗例子
内隐记忆的通俗例子
内隐记忆是指无意识地储存和回忆过去经历的记忆,它经常被称为无意识记忆或自动化记忆。
以下是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内隐记忆。
1. 骑自行车:当我们学会骑自行车后,就能够无意识地控制骑行的动作,例如平衡、蹬车、转弯等,这些动作都是我们内隐记忆的结果。
2. 打字:当我们打字时,我们不会想着每个字母的位置,我们只是无意识地按下键盘,这也是内隐记忆的表现。
3. 游泳:当我们游泳时,我们不需要想着如何扑腾手脚,因为这些动作已经被内隐记忆储存了下来。
4. 钢琴演奏:当钢琴手演奏时,他们无需思考每个钢琴键的位置和强度,这些都是通过内隐记忆来控制的。
5. 驾车:驾车时,我们能够无意识地控制方向盘、加速器和刹车,这也是内隐记忆的表现。
总之,内隐记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帮助我们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而我们却不需要意识到这些动作的复杂性。
- 1 -。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概述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概述内隐学习是一种隐藏在个体思维和行为之下的学习过程,与显性学习相对。
与显性学习不同的是,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和非意识的,不需要注意力和意识参与。
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行为测量、脑电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
行为测量是内隐学习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收集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包括反应时间、准确率等指标,来反映内隐学习的效果。
在行为测量中,常用的任务有连字测验、同音异形测验等,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来评估内隐学习的效果。
脑电图(EEG)是一种常用的内隐学习研究方法,通过测量头皮上的电活动来反映大脑的神经活动。
内隐学习研究中常用的EEG指标有事件相关电位(ERP)和脑波频谱分析等。
ERP是一种通过测量大脑对特定刺激的电响应来研究内隐学习的方法,常用的ERP包括P300和N400等。
脑波频谱分析是通过对大脑电活动信号进行频域分解,从而获取脑波频谱的方法,常用的指标有α波和β波等。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可以直接观察到大脑活动的非侵入性研究方法,是内隐学习研究中常用的神经影像学方法之一。
fMRI通过测量大脑血氧水平变化来反映大脑活动,可以提供高空间分辨率和较好的定位精度。
在内隐学习研究中,常用的fMRI分析方法有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和激活态功能连接分析(task-relat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等。
还有其他一些内隐学习研究方法,比如心理测量、眼动追踪等。
心理测量是通过问卷或量表等方式收集参与者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数据,来反映内隐学习的效果。
眼动追踪是通过测量参与者眼睛的运动轨迹和注视点,来研究内隐学习的过程。
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涵盖了行为测量、脑电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以及其他一些心理测量和眼动追踪等方法。
这些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内隐学习的过程和机制。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概述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概述内隐学习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和经验隐性获取和加工的学习过程,个体对外界刺激和经验的记忆和认知基本不依赖于意识的参与。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主要用于研究个体进行不知觉或隐含的学习是如何进行的,目前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对内隐学习研究方法进行概述,其中包括行为方法、神经影像方法和生理指标方法。
行为方法行为方法是研究内隐学习的主要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测量个体在进行任务时的行为表现来了解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著名的内隐学习范式有序列学习、反应时间范式、皮亚杰水平实验、空间导航实验等。
其中,序列学习范式是指个体需要记住一组出现在屏幕上的序列,然后在记忆阶段结束后再次表现出来。
反应时间范式指个体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决策任务,例如,向左或向右按键,然后根据条件变化指示采取相应的反应。
对于这种范式,反映学习程度的是反应时间和准确度。
皮亚杰水平实验要求个体通过实验环境提供的信息来准确地指出它所处的位置,而空间导航实验则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环境,要求个体试图在迷宫中找到正确的路线。
这些范式都需要个体通过学习来提高其任务表现。
通过比较不同学习的条件下的表现,可以推断出内隐学习的效果。
神经影像方法神经影像方法是另一种研究内隐学习的方法。
主要借助于脑成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EEG)等,来研究内隐学习过程中的神经机制和神经表示。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非侵入性地研究脑区的神经活动。
fMRI技术是一种基于血氧水平变化的脑成像技术,可以测量脑区的血氧水平变化,进而推断出神经活动。
EEG技术则可以测量脑电波的活动情况。
这些脑成像技术均可用来研究内隐学习时脑神经的活动情况,推断内隐学习是如何在脑部实现的,以及哪些脑区对内隐学习起关键作用。
生理指标方法生理指标方法是另一种研究内隐学习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生理反应来研究个体的学习和认知过程。
例如,在测量皮肤电反应时,当个体对特定刺激做出反应时,可以测量其皮肤电气活动的变化,推断学习和认知的过程。
内隐的概念
内隐的概念内隐的概念是指个体心理中存在的但不易被察觉、表达和解释的心理过程和特征。
它是相对于外显的概念而言的,外显的概念是指能够直接观察和描述的心理过程和特征,例如行为、言语和情绪。
内隐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个体的信念、偏见、态度、欲望、情感、记忆、认知等。
内隐的概念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内隐可以通过心理测试和隐含任务等方法进行测量和研究。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可以了解个体在无意识或不自觉的状态下产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动机。
内隐也可以通过神经影像技术如fMRI和EEG进行研究。
这些技术能够检测出大脑中与内隐过程相关的特定活动模式和神经回路。
内隐的概念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很多时候,个体的内隐过程会在无意识中参与并指导行为,而个体可能并不能察觉到自己内隐的动机和因素。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无意识中对某种产品或服务存在偏见或倾向,这种内隐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其购买决策或行为选择。
因此,了解和识别内隐的过程对于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内隐的概念在社会和文化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个体的内隐过程可能受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内隐的态度和偏见可能来源于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的价值观和信念。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无意识中存在种族或性别歧视的偏见,这种内隐的态度可能与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的文化观念有关。
了解和研究内隐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社会问题,例如减少歧视和偏见。
内隐的概念还可以应用到教育和培训领域。
个体的内隐知识和技能可能是他们在某个领域内取得高水平成就的关键因素。
然而,这些内隐的知识和技能可能无法轻易地被观察和表达出来。
因此,了解和培养内隐的概念对于教育和培训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授学习者如何调动和应用内隐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和表现的效果。
总结起来,内隐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心理中存在但不易被察觉、表达和解释的心理过程和特征。
它在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和文化研究以及教育和培训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内隐学习
第四节内隐学习469页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它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地、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
一、特征(一)自动性(二)抽象性(三)理解性(四)抗干扰性内隐学习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指内隐学习相对于外显学习,更不一易受到各种变量的影响。
(五)三高特征:高选择性、高潜力和高效性二、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一)区别现象学上的区分(1)内隐学习是自动的,外显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2)内隐的稳定的,外显是易变的(3)内隐较抽象,外显易受表层刺激的影响实际操作上的区分内隐是间接测量,外显是直接测量神经生理上的区分内隐和外显有着相互独立的生理机制,外显更多的是激活右半球区域,而内隐则是左半球区域。
学习机制上的区分内隐(不加选择的学习)和外显(精选)学习(二)联系内隐和外显都是个体获得环境知识和规则信息的过程,都包括信息加工的编码、输入、储存和提取的一系列过程。
外显学习对内隐学习的影响,既有阻碍也有促进当被试所学的语法规则比较复杂时,难以外显发现,简单的鼓励言语只会激发起被试有意识的规则发现心理,而这种有意识的心理会阻碍学习者正在进行着的内隐学习过程。
但是,若熟识该语法规则的设计者,直接演示其内在语法结构,同时配合一些具体的合法字母串来举例说明,那么这种深入且精当的外显指导反而促进了被试的内隐学习。
内隐对外显的影响内隐和外显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内隐学习反过来也会促进外显学习。
内隐和外显之间的权衡现象权衡是指内隐和外显之间的贡献大小此消彼长、互相拮抗,二者之间会存在某种平衡状态。
这种协变关系使得他们在某些时候互相促进(如二者水平都较低时),某些时候则相互竞争更(如其中一方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同时权衡还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既当一方下降时,另一方会表现出相对的提高。
任何一个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混合、联系与权衡的产物。
三、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478-479借用实验性分离考察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各自特征。
内隐情绪调节综述
内隐情绪调节综述内隐情绪调节是情绪调节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个体在没有意识监控和意图的情况下改变了自身情绪反应的品质、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的一种情绪活动过程。
内隐情绪调节的实证性相关研究涉及主要研究对象是青少年和大学生;以及其与注意、记忆、外显情绪调节的关系研究。
标签:内隐情绪调节;内隐认知重评;情绪标签情绪是人类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每天的喜怒哀乐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情绪emotion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e(向外)和move(运动),意思是指从一个地方移至另一个地方。
情绪的研究最早起始于1884 年威廉·詹姆斯提出的第一个情绪理论,其试图用外周神经系统的变化来说明人们的情绪反应。
那什么是“内隐情绪”?它和无意识情绪是否相同?心理学家Kihlstrom将内隐情绪定义为:某种情绪状态所导致的经验、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这种情绪状态独立于他/她对这种情绪状态的有意识的觉知。
1什么是内隐情绪调内隐情绪调节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调节方式,指个体没有意识监控和主观意图的情况下改变自身情绪反应的品质、强度、持续时间等的情绪活动过程。
也就是说,内隐情绪调节是由刺激物直接激活而发生的,它不需要意识的监控或察觉就能自动完成。
基于对内隐情绪调节内涵的理解,一般认为内隐情绪调节通常具备4个显著特征:无意识性;由外在刺激引起;目标指向;内隐情绪调节的自动化。
2内隐情绪调节的主要方式认知重评是一种重要的外显情绪调节方式(策略),主要是指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改变对情绪事件对于个人意义的认识等来降低情绪反应(Gross,2011)。
情绪标签是一种基于自我认知方面的内隐情绪调节方式,主要是指个体用言语来对自己当前所面临的情绪刺激或情绪刺激所引发的反应做出表达,即将感觉诉诸于言语(Payer et al.,2012)。
习惯化训练也是人们常用的内隐情绪调节方式,主要是指通过有意识训练而使被试在新情境下能自动按已形成的习惯进行情绪调节。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比较及内隐记忆测量方法
一、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比较含义: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的参与程度划分的。
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一般没有意识过程参与,具有自动的和无意识的特点,其形成和提取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一般不能用语言表达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影响。
是有意识的记忆过程,能随意的提取记忆的信息,能对记忆的信息进行较准确的语言描述两者的联系1.两者同属于记忆系统的子系统。
2.两者的生理机制是一样的。
无论是在识记或刺激信息的输入,还是在刺激信息的保持或存储阶段,两者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3.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两种记忆会相互的影响,它们在记忆任务的操作上会发生相互作用。
4.内隐记忆对外显记忆有促进和阻碍作用,比如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是容易记住,对于自己不是很喜欢的会忽略。
两者的区别1.个体差异,总的来说,个体差异对对内隐记忆影响不大,而对外显记忆影响十分明显2.保持时间,在保存时间上,内隐记忆要明显长于外显记忆。
3.干扰形式,内隐记忆不容易受外在刺激的干扰,而外显记忆容易在干扰后发生遗忘4.记忆负荷,项目增多导致外显记忆的记忆数量和准确度下降,内不受影响5.加工深度,加工深度越深,外显记忆越好。
内不受影响6.呈现形式,如果一个项目用听觉的形式出现,再用视觉的形式施测,被试的内隐记忆会下降。
7.注意状态对内和外的影响不同8.刺激呈现长短9.内和外表现不同的系列位置特点二、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常用研究方法:间接测验,在测验指导语中并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提取过去学习的信息,而是通过他们在一些特定任务上的表现,来间接推断被试是否对某些信息拥有记忆。
间接测验的主要方法:1.补笔实验:词干补笔(偏旁补笔),残词(残图)补全2.知觉再认:单词、无意义音节、图画、乐曲、模糊字。
内隐记忆名词解释心理学
内隐记忆名词解释心理学内隐记忆是一种不被主观意识感知的记忆,它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绪,但却不被我们自身意识到。
内隐记忆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记忆的深层功能,比如决策、情绪、抑郁以及执行任务的能力。
本文旨在介绍内隐记忆的定义、成因和相关的心理学理论,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行为。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一种不被人们意识到的记忆,它不像醒悟的记忆那样可以被人们明确意识到,也不会被主观意识感知。
这种记忆是由一定的条件反射模式和学习经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情绪,但并不会被主观意识感知到。
它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并且在我们运用它时往往是自动的。
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内隐记忆的形成,但主要是在儿童和青春期时期形成的。
当我们在儿童时期处于不清楚自我认知时,大部分记忆会被存储在内隐记忆当中,而不是我们的主观记忆中。
在青春期时期,我们开始寻找自我认知,而这时,内隐记忆也就开始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了。
这些内隐记忆会影响我们感知、情绪、行为习惯以及偏好等方面。
内隐记忆的形成可以归结为两个理论:第一个是储存策略理论(Storage Strategy),指的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观记忆和内隐记忆之间的差异。
它建议,主观记忆被储存在大脑的回想区,而内隐记忆被储存在大脑的操作区,这些操作区的差异使得主观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不同的储存特性。
第二个理论是社会构造主义(SocialConstructivism),它指出内隐记忆的形成不仅仅受大脑机制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有意义的交流以及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内隐记忆会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多种方面,比如我们的决策、情绪、抑郁以及执行任务的能力。
首先,内隐记忆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它可以影响我们对自己形象的认知,从而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比如说,我们在接受了某种形象之后,就会有特定的行为。
其次,内隐记忆会影响我们的情绪。
当我们记住了某些事情之后,它们会引起一定的情绪反应,比如说,一个不愉快的记忆可能会引起一次负面的情绪反应。
内隐社会认知PPT课件
(3)小群体效应:指对群体内个体的评价高 于群体外相应人员的评价的倾向。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内隐联想测验就是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 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 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 进行测量。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IAT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实验中采用d’指标,将正确的“Go”反应称为击中 率,将不正确的“Go”反应视为虚报率,将击中率和 虚报率转化为z分数后,其差值即为d’分数,表明从 噪音中区分信号的能力
(三) 内隐刻板印象(implicit sterotype)
内隐刻板印象是调节着某个社会范畴所具有的 属性中无法内省辨认的过去经验的痕迹。
内隐种族刻板印象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内隐攻击性刻板印象 内隐地域刻板印象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心理学报告内隐联合测验实验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性别:内隐联合测验实验摘要: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ttitude Test,简称IA T)是由格林沃尔德(Greenwald)在1998年提出的。
本实验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的。
关键词:内隐社会认知,IA T,相容任务,不相容任务1 引言1.1 IAT 概述内隐社会认知起源于内隐记忆的相关研究,是新近兴起的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
由于内隐社会认知发生的过程具有无意识、自动化的特征,因此,很难通过传统的自陈式量表直接进行测量,因此,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面比较常用的间接测量方法有句子填充法、投射测验法、传记分析法、反应时法和情景测验法等。
内隐联合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 T)是Greenwald 等人(Greenwald,McGhee, & Schwartz, 1998)于1998 年提出的一种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采用反应时为指标,通过测量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从而推断个体内隐态度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反应时范式在社会认知研究中的拓展。
其基本原理是当两个概念联系紧密时,人们容易对其样例作同一反应;反之,当两个概念联系不紧密甚至存在冲突时,对它们的样例作同一反应则较为困难。
利用人们对不同概念的样例作同一反应的难易程度便可获得个体对不同概念的内隐认知层面上的联系强度。
在经典IA T 范式中,要求被试对呈现的刺激(文字或图片)进行分类,并记录反应时。
刺激材料分属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
例如,花卉(如玫瑰、月季)和昆虫(蚂蚁、蜘蛛)构成了概念词,而积极(快乐、奖励)和消极(灾难、悲伤)则构成属性词。
测验中包含两类任务:“相容任务”(compatible task)和“不相容任务”(incompatible task)。
相容和不相容是针对被试的内隐认知结构而言,前者指被归为一类中的概念词和属性词与被试的内隐认知结构相一致(例如,花卉对应积极、昆虫对应消极),而后者则相反(例如,花卉对应消极、昆虫对应积极)。
因此,在相容任务中,概念词和属性词在被试内隐认知结构中联系紧密,表现为被试的联合任务的反应时较短;而在不相容任务中,由于概念词和属性词会引起被试的认知冲突,从而导致联合任务的反应时延长。
最后,这两类任务的平均反应时之差即反映了被试的内隐态度。
由于IA T 克服了句子填充、投射测验、传记分析法和情景测验法等难以量化、主观性强、缺乏良好效信度等缺点,因此,其研究范式在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领域(自尊、刻板印象、自我概念等)中被广泛采用(Greenwald & Farnham, 2000; Greenwald &Nosek, 2001)。
1.2 IAT 的特点在IA T 范式产生之前,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产生了诸多的实验范式:(1)反应时范式。
常见的反应时范式有:评价性启动任务(Evaluative Priming task)(Fazio,Sanbonmatsu, Powell, & Kardes, 1986)、情感性西蒙任务(Affective Simon Task,AST)和外加情感性西蒙任务(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EAST)(Houwer, 2003)、情绪性Stroop 任务(Emotional Stroop Task)等;(2)内隐记忆研究范式,这类范式主要源自于内隐记忆方面的研究,要求被试完成特定的言语加工任务,通过被试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来推测其态度或观念。
主要有:1)词干补笔(Word Stem Completion)、2)姓名字母偏好效应;3)词汇判断任务(Lexical Decision task);(3)生理反应范式,即通过测量被试的各种生理反应指标来了解其内隐社会认知的情况。
常见的测量指标有:肌电、皮肤导电性、惊吓眨眼反射、心血管反应水平、瞳孔的收缩与扩张以及ERP、fMRI 等。
可见,上述范式可谓种类繁多,然而真正获得广泛应用的却只有IA T 范式。
这主要是由于IA T 有以下两方面的优势:高适应性和高稳定性。
(1)范式的高适应性由于IAT 可以使用词汇或图形来表征绝大多数的概念,因此它既可以用来测量各种内隐态度,如种族、年龄、性别、民族、政治团体等,又可以用来测量各种刻板印象,如性别一学科、性别一强弱等,还可以用来测量内隐自尊和各种自我概念,而且还可以用来测量群体归属或社会认同——绝大多数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都可以应用IAT。
此外,由于采用同一范式,使得不同领域间的测量结果还具有可比性。
相比之下,很多其它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显得过于狭窄。
如姓名字母偏好效应,尽管可以用来在一定程度上测量内隐自尊,但是它无法用来测量其他目标。
其他的大部分内隐测量方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柔性不足的缺点,一种方法或程序只能测量有限的对象。
(2)范式的高稳定性IA T 的结果比较稳定,经得起检验。
其指标IAT 效应,在很多研究中都达到了极高的显著性水平,d 效应值(IA T 效应平均/标准差)一般高于0.8,而p 值一般小于0.01。
这说明IA T 效应非常显著。
此外,内隐联想测验的结果非常可靠,得起检验。
在很多采用标准程序对相同对象进行的研究中都发现了相互一致的IA T 效应,说明在样本水平上IA T 的结果是可靠的。
在个体水平上IA T 的重测稳定性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因此,从总体上看,IA T 比其他的内隐测量方法更有效,同时也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和复本信度,且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区分效度和预测效度,更重要的是,IAT能够有效地避免自我报告测验带来的自我矫饰和印象整饰等作用。
综上,在反应时范式中几乎没有其他测量方法能与其比肩,由于IAT 自身明显的优点,使得它迅速成为内隐社会认知领域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1.3 IAT 研究的变式Brandl 等用非单词字母代替Greenwald 经典IA T 实验中的花的名字,结果发现昆虫比非单词字母更积极。
如果用IAT 理论来加以解释,就会得出就是“昆虫与积极而不是消极的词联系更紧密”的结论。
因此,为了弥补IA T 不宜用来测量单一概念的不足,近来研究者提出了三种IA T 测验的改变形式。
1.3.1 Wigboldus IAT(WIAT)Wigboldus 重新设计了IAT,他提供一个目标概念和两个属性概念。
例如,第一个任务,要求被试看到积极的词和与伊斯兰信仰有关的词(如古兰经)时按左键,看到消极的词时按右键。
第二个任务则要求被试看到积极的词按左键,看到消极的词和与伊斯兰信仰有关的词按右键。
如果被试在第一个任务上做得更好则说明对伊斯兰有积极的态度,反之亦然。
结果发现,IA T 结果与被试的自我报告呈正相关。
在研究被试对不同食物的态度中也发现IA T 的结果与被试的行为呈现一定的一致性。
1.3.2 Go/NO-Go Association Test (GNAT)反应/不反应联合任务(Go/No-Go Association task,GNAT)由Nosek 和Banaji提出。
GNA T 保留了IA T 的关键任务,有一对属性概念,但对目标概念没有强制性规定,采用信号检测论的思想,利用辨别力指数(d′)作为指标。
在GNAT 的联合任务中,包含两种条件下:第一种条件是当出现指定的目标类别(如水果)或属性类别(如积极)的样例时,被试作按键反应,出现任何其他干扰类别时不作反应;第二种条件是当出现指定的目标类别(如水果)或另一种属性类别(如消极)的样例时,被试作按键反应,出现任何其他干扰类别时不作反应。
因此,如果被试的内隐态度中认为水果与积极联系更紧密,则会发现,第一种条件下的辨别力(d’)要高于第二种条件。
与IA T 相比,GNA T 的特点在于不需要有作为比较的一对目标类别,就可以获得较“直接”的而非相对的内隐态度。
1.3.3 Extrinsic Affect Simon Task (EAST)Mierke 和Klauer 曾指出IA T 的最大缺陷在于被试对任务的重新编码。
如在花—虫IA T 中,相容联合任务为对花和褒义词按左键反应,对虫和贬义词按右键反应,而被试往往会将任务简化成对所有褒义刺激(包括花)按左键,对所有贬义刺激(包括虫)按右键,被试对相容任务的重新编码缩短了相容任务的反应时,提高了IAT 效应。
为了避免重新编码对IAT 效应的污染,De Houwer 设计了EAST。
其实验材料为5 个消极名词、5 个积极名词、5 个消极形容词和5 个积极形容词。
实验有两种条件:一是所有形容词以白色呈现,要求对词义做反应,即对积极形容词按右键(积极反应),对消极形容词按左键(消极反应);二是名词都以彩色出现,要求对词的颜色做出反应,即一半被试对绿色词按右键,对蓝色词按左键,而另一半被试对蓝色词按右键,对绿色词按左键。
只记录被试对名词的反应时和错误率。
结果发现被试对积极名词做积极反应比对积极名词做消极反应来得快,错误更少,同样,对消极名词做消极反应比对消极名词做积极反应来得快,错误更少。
这是由于个体依照所呈现的形容词的评价性特征(积极或消极)做出判断,并分别做出反应,使得原先中性的按键反应获得了积极或者消极的意义,从而影响了个体的颜色分类反应。
1.4 IAT 的内在机制尽管IA T 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有关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关于IAT 的内在作用机制,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解释。
关于IA T 的原理,Greenwald 等人只做出了如下假设:如果两个概念密切联系,那么当它们对应同一个反应时会比较容易,对应不同的反应则比较难。
而对IA T 的有效性主要还是通过间接地提供有关的效度和信度指标来加以说明。
Banaji 认为,IA T 建立于以下基本假设之上:(1)概念之间的评价性联系可以进行测量;(2)概念之间进行匹配的难易程度不同,这反映了概念之间的评价性联系的程度;(3)测量评价性联系的方法之一是考察目标和评价之间匹配的速度;(4)在时间压力下通过反应速度的不同而测量出来的评价性联系的强度是对自动化的态度。
从中可见,内隐联想测验测量的是评价性联系的强度,然后用这种评价性联系的强度来反映自动化的态度。
社会认知领域认为,在人的头脑中存在着一个社会认知的网络结构,用不同的节点表示各种事物、概念或评价。
如果特定的对象和一定的评价相联系,那么激活该对象就会导致活动水平在概念网络上进行扩散,使得有关的评价信息容易被激活,因此就比较容易产生相应的评价倾向,这种现象称作态度的自动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