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再建设——以丽江为例
以文化为灵魂建设丽江国际精品旅游胜地
以文化为灵魂建设丽江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一、问题提出丽江旅游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瞩目,自1986年丽江古城被国家文化部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十几年内丽江所获殊荣令世人眼花缭乱。
2010年,丽江市的旅游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次。
但这种短时间内的迅猛发展也因历时过短、接待转型、形象塑造等亦引发了诸多问题。
在建造丽江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过程中,有必要认清丽江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梳理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和书籍,并为其成功提供相关建议。
二、丽江发展旅游的独特资源优势仅十余年丽江就在中国甚至世界旅游市场上形成了特色并在旅游者心目中上演重要角色——“人间仙境”,“世界上唯一一块没有污染的人间净土”。
这些都反映出丽江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丽江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宜人,目前开发利用的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涉及:玉龙雪山、三江并流、老君山、虎跳峡等。
每一处都是世界级的绝佳资源,在丽江这个规模甚小的城市聚集,使得彼此之间相互映照,增强了丽江在旅游者心目中的整体可出游性。
从区位上来看,尽管丽江地处我国相对偏远的西南边陲,但在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中,它位于连接藏东南、川西南重要节点和大香格里拉主要旅游环线切点上,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加之其城市拓展空间大,旅游服务设施条件良好,是目前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综合要素最好的城市,而将丽江打造成云南省第二大旅游集散地的宏观规划也将使其更具区位优势和挖掘潜力的空间。
2.历史文化魅力丽江除众多独特的世界级自然旅游资源之外,其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更添魅力,尤其是近年来推出了纳西古乐、丽水金沙、印象丽江等一大批旅游文化精品,当地居民对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也不断提高,先后成立了丽江文化研究会、纳西文化研究会、彝学学会、傈僳族文化研究会、东方摩梭文化研究中心、普米族文化研究会等。
2002年9月,费孝通等20多位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对《丽江大研古城———连接滇、川、藏的茶马重镇》研究报告做出了最权威的论证———丽江大研古城是活着的茶马重镇[1]这一文化学上的界定又给丽江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也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游览视角。
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丽江旅游线路产品研究
发体系。 关键 词 :香格 里拉 ;丽江 ;旅游线路产 品
[ 中图分类号】F 9 [ 5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2 5 (O6 2 0 0— 5 6 1 0 6 2 O )0 —0 1 0 温莎 尔 江 、布 拉 马 普 特 拉 河 等 亚 洲 著 名 江 河 上 游 均 在 此 地 ,是 东 南 亚 的 江 河 源 。 3 .旅 游 资 源特 色 中 国香 格 里 拉 生 态 旅 游 区 自然 风 光 秀 丽 。具 有 独 特 的高 原 雪 山 、 湖 泊 、 草 原 、森 林 、野 生 动 植 物 等 自然 景 观 , 是 举 世 闻 名 的 “ 格 里 拉 ” 描 绘 的 区 香
大 理 州 、 怒 江 州 、 丽 江 市 , 川 西 南 的 甘 孜 州 、 凉 山 I
州 、攀 枝 花 市 , 藏 东 南 的 昌都 地 区 、林 芝 地 区 ( 见 图 1。 属 于 云 贵 高 原 与 青 藏 高 原 连 接 地 带 。 是 滇 、 )
川 、藏 三 省 区 交界 的地 区 , 总 面积 约 5 5万 平 方 公 3.
骆 静珊
( 昆明大学 旅游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01 ) 5 1 8
摘要 :从旅游 区域构成 、地形地貌特 征 、旅游资源特 色、合作创建 态势 等方 面介绍 了 中国香格里 拉生态 旅游 区的创建现状,阐释 了丽江在创建 中国香 格里 拉生态旅游 区的优势和作 用,提 出 了丽江旅 游线路 产品开
1 1
政 府 推 动。 三 省 区合 作 创 建 工 作 的 准 备 和
丽江市旅游经济模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积 极 构建 国 际精 品旅 胜 地 。 丽江 还参 与 了
构 建“ 大香格里拉” 、 “ 滇川 I 藏 中 国香 格 里 拉 生 态旅 游 区 ” 和“ 大西 南无 障碍 旅 游 圈 ” 的计 划, 丽 江 可 以借 此 机 会 发 展 区域 间旅 游 合 作, 促 进 区域 间 旅 游 资源 共 享 , 全 面整 合 规 划, 促 进 了实 现丽 江 国际 精 品旅游 模 式 的全 面 建设 与 发展 目标 的要 求 。
展现状 及在接 下来 发展过程 中存在 的发 展机会点 与契机 , 并对 此提 出了几点 自己的看 法与相 应的解 决对策 与建 议, 希 望能够从真 正意义上 实现丽江旅游 经济模式 的 良好发展 , 以文化发展 为基调 , 结合 当前实 际情 况 , 走 出一 条 真 正属于丽江 的特色经济模式 发展之路 。
关键词 : 丽江 旅游经济 发展模式 现状
、 候 乌天堂 拉 市海 。 丽 江 人文 旅游 资 源还 见 》 ( 国发 ( 2 0 0 9 ) 4 1 号) 提 出 了“ 把 旅游 业 培 国内 外旅 游 经 济 发展 模 式 流 ” 有 世界 记 忆遗 产 东 巴文化 、 音 乐 活化 石 纳西 育 成 国 民经 济 的 战略 性 支 柱 产 业 和人 民群 的相 关研 究
三 、丽 江 旅 游 经济 发 展模 式 存
素 主要 有 以 下 几 方 面 : ( 1 )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水 游 综合 收入 3 6 3 . 7 3 亿元人 民币, 年 均 增 长 在 的问题 ( 一) 发展 模 式较 为滞 后 平: ( 2 ) 社 会 经济 制 度 和经 济 发 展 模 式 : ( 3 ) 2 1 . 8 O %。 2 0 1 0 年 以旅 游业 为主 的第 三产 业 对 由于 丽 江 旅 游 业 发 展 模 式 较 为 滞 后 , 旅 游业 形 成 时 期 和所 处 的发 展 阶 段 ; 同时 , 全 市 经 济 的 贡献 率 达 到 4 6 . 8 %, 拉 动 GD P 旅 游 经 济模 式 的类 型可 分 为 : 超 前 型旅 游 产 增 长 6 . 4 个百分点。 ” 通过 国家政 策 的 支持 、 不 能及 时地 随社 会 经济 状 况的 改善 、 客 流 量 条件 较 为 落后 、 停 滞不 前 , 接到 水平 不高 , 经 营 条件 不 能得 到改 良。 基础 设施 落 后是 制约
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丽江文旅产业的转型发展战略构想——文化香格里拉的再崛起
关键词 :文化香格里拉 ;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 ;民族经济 中图分类号 :F592.7 ;G124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21)11-0124-03
一、引言 处于交通区位相对不便的滇西北,加上工商业的不发达, 依托自然资源景观和民族风情的旅游业作为丽江的主导产业, 其依赖性尤为突出。而随着周边省市地区纷纷加大对旅游产业 的投入和宣传力度,旅游产业地区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丽江作 为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重要核心区,境内有 10 多个文化传统差 异较大、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且有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作为 名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唯有继续保持和提升旅游产 业的文化内涵竞争力,实现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旅游产业进一步 的转型发展,以推动经济与社会的繁荣发展。 二、丽江文旅产业 40 年的回顾 丽江依托茶马古道商业文化积淀的人文风情和滇西北独特 的自然风光,加上由洛克和希尔顿创造的“香格里拉”品牌, 顾彼得创造的《被遗忘的王国》,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先导,从改 革开放后至今,从一个边陲小城到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走过差不多 40 年的历程。分析其起步发展历程,差不多有以下 几个阶段。 1. 改革开放后至 1996 年 :丽江“2·3”大地震前的旅游 产业形成期 改革开放初期,丽江旅游属于单一的政治接待工作。1986 年,丽江古城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88 年,玉龙雪山 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此,开启了丽江旅游产业。1994 年 10 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丽江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 公会,提出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带动迪庆、启动怒江” 的旅游开发战略思维,丽江在此战略指导下,率先提出了“旅 游先导”战略,确立了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发展 [1]。 1990 年,丽江旅游接待人数仅为 9.6 万人次,旅游业总收 入仅为 0.1 亿元,而到了 1995 年旅游接待人数为 84.5 万人次,
城市旅游发展战略探析——以丽江为例
丽江是 中国世 界文化遗产地 的一个标牌 , 成为 了中国主
省级旅游度假区。
要旅游热 区和世界上最令人 向往 的旅游 目的地之一 , 而且 因
首先 , 丽江拥有壮丽奇特 的自然旅游资源 。玉龙雪山是 北半球离赤道最近 的现代海洋性 冰川 , 也是长江南岸第一高
峰, 成 为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 , 还有景 色如 画的长 江第一湾 、 天
流” 的核心景 区老君 山 , 区内也有独特 的丹霞地貌 、 茂 密的原
柱产业 。2 0 1 0年 , 丽 江游客 接待量 和旅游综 合收 入分别 为
9 0 9万人次 、 1 1 2 亿元【 1 ] 。
始森林 和种类 丰富 、 未遭破坏 的动植物 群落 。这些都 为开 展 科学 考察 旅游以及 保持丽江生态环境 、 发展 生物 工程创造 了
--— —
1 6 7- - — —
建设 、 泸沽湖机场建设的顺利推进 , 大丽铁路 的建成通车 , 丽
游业 以及丽江城市遗产的可持 续发展 。 在分析丽江城市旅游发展 的优 势及存在 的问题的基础上 。 提 出了丽江城市旅 游
发展应 实施文化经济战略、 注重保护旅游资源等对策。
关键词 : 城 市旅 游 ; 战略 : 丽 江
中图分类号 : F 5 9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O l 一 0 1 6 7 — 0 3
( 南 京工业职业技术学 院 经 济管理学 院, 南京 2 1 0 0 4 6 )
摘
要: 丽江是 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 , 世界文化遗产地 , 丽江“ 遗 产带旅 游 , 旅游促保护 ” 的双赢之路 无疑是正确的 ,
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案例
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案例旅游开发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经济发展手段,它对区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的效应。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
案例一:云南丽江丽江,这座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古城,曾经是一个相对宁静和古朴的地方。
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丽江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热衷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积极影响方面,旅游开发为丽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大量游客的涌入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繁荣兴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
许多居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转向旅游服务行业,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同时,旅游开发也促进了丽江基础设施的改善,道路更加通畅,水电供应更加稳定,通信设施更加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丽江的旅游开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过度的商业化使得古城原有的宁静和古朴氛围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文化习俗逐渐变得商业化和同质化。
游客数量的剧增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问题日益凸显。
此外,旅游旺季时,游客的大量涌入导致物价上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案例二:四川九寨沟九寨沟,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
旅游开发让这片美丽的土地被更多人所知晓。
在积极影响方面,九寨沟的旅游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为当地的教育、医疗、扶贫等事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同时,为了保护九寨沟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当地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了完善的生态监测和保护体系,使得九寨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此外,旅游开发也促进了当地居民对自身文化的重视和传承,一些传统的藏族文化习俗和艺术形式得到了弘扬和发展。
但是,九寨沟的旅游开发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旅游旺季时,游客数量过多,超过了景区的承载能力,给景区的生态平衡和旅游服务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
生态文化建设示范作用成功案例
生态文化建设示范作用成功案例标题:生态文化建设示范作用成功案例:以丽江古城为例导语:生态文化建设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传承文化遗产、展示地方特色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以丽江古城为例,探讨生态文化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并分析其成功原因和经验启示。
一、背景介绍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古城以其独特的纳西族文化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而闻名,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二、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保护生态环境,丽江古城通过限制游客数量、推行垃圾分类等措施,保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 保护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丰富的纳西族传统文化是其最宝贵的财富,在生态文化建设中,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至关重要。
3. 推动经济发展:生态文化建设使丽江古城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带动了旅游业的繁荣,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成功案例分析1. 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地:丽江古城制定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例如限制游客数量、禁止摩托车进入古城等,在实施过程中密切与当地居民和游客互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2.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丽江古城重视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建设了许多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展示场所,并组织了各种文化活动,不断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丽江古城建设了完善的旅游设施,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吸引游客并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有效地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成功的经验启示1. 加强政府领导,形成跨部门合作机制,确保生态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2. 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加强居民参与,形成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合力。
3. 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确保生态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大宣传和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生态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生态文化建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它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激活地方经济。
景观格局指数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生态影响评价为例
—
《 环境影 响评 价技 术导 则 非 污染生 态 影 响》
( JT 9—1 9 ) 中推 荐采用 景 观优 势度 指 数来 进 H/ 1 97 行景 观 的背景地 块 即模 地 的判定 。景观模 地 的判定
8 一 2
景 观格 局 指数在 生 态环 境影 响评 价 中的应 用
数 ,分别反 映景观 面积 、密度 、邻 近度 、 多样 性和 聚散性 ,对研 究 区生 态 系统 结构及铁 路 建设对 其产 生的
影 响进 行 分析 。结果表 明 ,选取 的景观格 局指 数能 够反 映研 究 区生 态 系统 的结 构状 况及 其 变化 ,能够保证
生 态环境 影响评价 的科 学性 。 关 键词 : 景观 格局 指数 ;生态环境 影响评 价 ; 用 应 中图分类 号 :X 2 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6 3— 6 5 (0 0 2— 0 2— 4 1 7 9 5 2 1 )0 0 8 0
生态 环境 影响评 价 中 ,景 观格局 指数 的计 算 和 应用 基本是 以遥 感影 像 、土地利 用现状 图和植 被 图 作为基 础数 据 源 ,根 据 实 际 需要 生 成 景 观类 型 图 , 再应用 F A S A S 专用 软 件包 计 算各 种 景观 指 R GT T 等 数 ,并 分析 、评 价其 景观生 态意义 。
观 的空 间结构发 生变化 ¨ 。因此 ,景 观 生态 学法 对生 态环境 的影 响评 价 主 要 是通 过 空 间 结构 分 析 、 功能 与稳定性 分析 两个 方面进行 ,空问结 构分析 则 成 为景 观生态 学研究 的基 本 内容 。
基 于土地 利用/ 地覆 被 图的 景 观格 局 指 数 是 土
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丽江旅游文化资源分析
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丽江旅游文化资源分析作者:张重艳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4期摘要:丽江旅游业是香格里拉旅游生态旅游区发展的核心,在香格里拉生态区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而近年来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丽江旅游产品的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对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文化产品,构建旅游文化品牌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推动,本文从丽江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分析丽江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在创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中的优势和作用。
关键词:丽江旅游文化资源;优势;作用;启示一.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概况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包括了川、滇、藏三省区交界的大三角区域。
属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连接地带。
该区域资源富集,自然资源禀赋条件良好,地域风貌独特,多民族聚居特点使各个民族间有较强的共融性,拥有众多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源。
目前该区域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旅游开发区域,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旅游业界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丽江属于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是云南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
该区域拥有众多国家级、世界级的高品位旅游资源。
尤其是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就目前在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中的重要地位越发凸显,在大力开发高品质自然旅游资源的同时,还注重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挖掘,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旅游发现模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二.丽江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代木氏土司对丽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为丽江旅游文化资源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空间。
纳西族统领木氏自世袭丽江土司以来,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仪”而著称于世。
木氏土司470年的统治在政治上积极效忠于中央王朝,团结周边各民族;经济上引进先进生产力,推动丽江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开明开发,引进并学习先进文化,重视人才培养;宗教上兼容并包,这些措施的长期推行,一方面,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为丽江孕育了良好的旅游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云南藏族特色文旅产业的发展问题及现状研究——以香格里拉为例
云南藏族特色文旅产业的发展问题及现状研究——以香格里
拉为例
杨启辰
【期刊名称】《爱情婚姻家庭》
【年(卷),期】2022()27
【摘要】香格里拉作为云南比较特色的旅游景点,藏语意思“极乐园”。
在那里存有许多藏族元素,是中内外出名的品牌资源,但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因素,相较于云南的其他地区,香格里拉的文化旅游发展有较大差异。
本文在对云南省文旅产业分析的基础上,总结香格里拉文化旅游发展的实施成果与不足之处,以期能够为香格里拉藏区文旅产业发展的提升路径提供借鉴。
【总页数】2页(P0170-0171)
【作者】杨启辰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传承发展河西走廊特色文化,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金昌市为例
2.文旅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以云南省金茂丽江创意文化产业园为例3.文旅特色小镇产业培育中的旅居养老发展路径探索——以云南丽江长江第一湾石鼓特色小镇为例4.“十四五”期间
河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信阳市红色文旅发展为例5.少数民族地区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研究——以云南地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可持续发展案例》
《可持续发展案例》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要素协调发展,使得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也不损害能够满足未来需求的资源。
下面我们将介绍三个可持续发展案例。
1.可持续旅游开发——中国云南丽江丽江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的古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
近年来,丽江大力发展可持续旅游,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了当地的环境和文化。
首先,政府采取了严格的旅游管理措施,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划定和保护,避免了游客对当地环境、景观的破坏。
其次,政府扶持当地人民开展经济活动,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
最后,政府在发展旅游业时注重维护纳西族传统文化,维护了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环境,改善了人民生活,使得旅游业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
2.可持续建筑——挪威ZEB Pilot House挪威的ZEB Pilot House是一座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家庭住宅,可以在零碳排放的情况下生活。
这个房子采用了高度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光伏电池板、地源热泵、智能控制系统等。
这些技术极大的减少了房子的能源消耗,同时也减少了人们对非再生能源的依赖,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可持续水资源利用——澳大利亚墨尔本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地区是一个极度干旱的区域,水资源非常紧缺,但是城市的水需求却很高。
因此,在该地区设立了一个充分利用雨水的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进行再利用,满足人们的各种用水需求。
此外,政府还通过宣传节约用水、鼓励用化肥等措施,促进了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使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且也有助于保护和维护当前和未来的资源。
上述案例表明,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可以使我们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将丽江建成大香格里拉旅游商品物流中心的战略思考
将丽江建成大香格里拉旅游商品物流中心的战略思考摘要:物流业与旅游业的高效整合,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对旅游业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是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特别是突破旅游产品营销瓶颈的有效途径。
本文根据丽江的区位、产业等优势,提出将丽江建成大香格里拉旅游商品物流中心。
关键词:大香格里拉;现代物流业;旅游商品;物流中心一、将丽江建成大香格里拉旅游商品物流中心的战略意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范围确定为:西至西藏的林芝地区,东到泸定包括岷江上游,北至四川最北部的若尔盖及石渠县最北端,包括青海果洛州及甘肃最南端的一部分,南到云南丽江一线,跨西藏、四川、云南三省区,包括云南省的丽江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四川省的攀枝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的林芝地区、昌都地区,总面积61万多平方公里。
大香格里拉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其中以高山、峡谷、湖泊、雪山、冰川、高原植被最具代表性。
2002年5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和滇、川、藏三省区决定共同开发建设“滇川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2002年6月,云南省领导到大理、丽江、迪庆视察指出:“要突出特色把丽江建成世界级精品旅游胜地,建成中国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和示范中心城市”。
2004年,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开发建设的九大旅游区之一。
2007年12月,国家旅游局和国家发改委主持了《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评审并予以通过,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被列为国家重点旅游开发区域,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旅游业界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1.抢占先机,将丽江建成大香格里拉旅游产品的集散地。
“十二五”期间是把我国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时期。
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稳步推进,旅游成为人们消费的刚性需求。
据预测,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人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4.5%。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大理、丽江为例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大理、丽江为例毕丽芳【摘要】民族文化旅游能否实现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是否得到科学开发和保护,进一步决定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根据不同的资源与区位,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选择民族旅游目的地大理、丽江为研究平台,从空间、管理、资源等角度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①空间上采取旅游联动开发模式,区域内为“核心—边缘”联动模式,区域间为“双核联动”模式,大区域为“点—轴”联动模式;②管理模式上结合民族地区特色,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模式;③结合大理、丽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采取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模式.【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5页(P489-493)【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大理、丽江【作者】毕丽芳【作者单位】昆明学院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84云南是旅游大省,而民族文化是云南旅游发展的主要特色之一。
民族文化旅游能否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是否得到科学开发和保护,决定于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者的需求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往简单的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更不容易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
民族地区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针对其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选择民族旅游目的地大理、丽江为研究平台,探讨了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一方面,可对民族地区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开展针对性的市场宣传、营销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高民族地区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本研究是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博弈论、区域发展理论、需求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基础上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丽江为例开题报告
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丽江为例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0 届)题目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丽江为例指导教师院别班级学号姓名二〇年月日一、选题的意义当前,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愈加重要,其所巨具有的经济作用也在逐步增强。
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旅游地也不例外。
倘若不合理地开发和发展景区的旅游资源,会对景区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进而加速旅游地的衰落。
因此我们要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并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延长期生命周期。
本文就以丽江为例,探讨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以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一)理论意义近年来丽江旅游产业不断升温,人文景观备受青睐,旅游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的趋势下,生态环境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活动和人为开发过程中,虽然发挥了可观的效益优势,但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污染和变异,所以我们应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二)现实意义本文对旅游环境的开发与保护进行了重点分析,从不同角度观察丽江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在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与措施,对未来丽江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一)主要内容目前,旅游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某些地区,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
但是旅游业也有其发展规律,基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理论,本文以丽江为例,分析了丽江景区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主要问题:对丽江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现状的分析2、重点问题:如何发现丽江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3、难点问题:怎么样解决丽江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三)重点解决的问题及预期成果本文综合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试图探求丽江旅游环境持续发展及发展模式永葆生命力的根源。
生态旅游模式下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西双版纳为例
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收稿日期:2023-07-03生态旅游模式下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西双版纳为例依丹丹㊀陶慧兰(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所ꎬ云南景洪666100)[摘㊀要]㊀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ꎬ它更加注重对景观资源的保护ꎮ本文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ꎬ简要分析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ꎬ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ꎮ针对这些问题ꎬ从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㊁加强对自然资源和景观的修复保护㊁打造文化型生态绿洲以及从全域视角进行均衡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ꎮ简言之ꎬ生态旅游模式下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ꎬ要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ꎬ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合理开发ꎬ使得保护区生态旅游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ꎬ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㊁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ꎮ[关键词]㊀生态旅游ꎻ自然保护区ꎻ资源开发ꎻ可持续中图分类号:F592.7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1-0197-03ResearchontheDevelopmentandSustainableUtilizationofNaturalReserveResourcesundertheEcotourismModelTakingXishuangbannaasanExampleYiDandan㊀TaoHuilan(YunnanXishuangbannaNationalNatureReserveEcologicalTourismKwallisoꎬJinghong666100ꎬYunnanꎬChina)Abstract:Ecotourismisasustainabletourismthatplacesgreateremphasisontheprotectionoflandscaperesources.ThisarticletakestheXishuangbannaNationalNatureReserveasanexampletobrieflyanalyzethe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ecotourismresourcesꎬandpointoutthemainproblemsthatexist.Inresponsetotheseissuesꎬspecific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havebeenproposedfromthedevelopmentofcharacteristicecotourismproductsꎬstrengtheningtherestorationandprotectionofnaturalresourcesandlandscapesꎬcreatingculturalecologicaloasesꎬandconductingbalanceddevelopmentfromaglobalperspective.Inshortꎬin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naturalreserveresourcesundertheecotourismmodelꎬitisnecessarytomaintainthestabilityoftheecosystemꎬmoderatelyandreasonablydevelopunderthepremiseofprotectingnaturalresourcesꎬsothattheecotourisminthere ̄servecanachievesustainabledevelopmentꎬandthusachievebalanceddevelopmentofeconomicbenefitsꎬecologicalbenefitsꎬandso ̄cialbenefits.Keywords:Ecotourismꎻnaturereservesꎻresourcedevelopmentꎻsustainable西双版纳是云南省16个州市中率先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地区ꎬ也是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ꎬ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1]ꎮ近年来ꎬ西双版纳通过加大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力度㊁维护本区域生态平衡㊁以及积极融入国家㊁省对外交流合作项目实施等举措ꎬ使得保护区森林覆盖率明显增加㊁濒危物种和旗舰物种亚洲象等得到有效保护ꎬ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ꎮ2018至2019年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实现20%以上双增长ꎬ2020年西双版纳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1%ꎮ2021年全州累计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37.05%ꎬ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6.79%ꎮ1㊀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㊀㊀西双版纳生态旅游源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ꎬ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南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过程ꎬ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3]ꎮ但也必须认识到ꎬ当前西双版纳作为云南省起步较早的生态旅游目的地ꎬ虽然游客市场规模名义上为每年增长百万人次ꎬ但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ꎮ1.1㊀旅游资源开发同质化较为严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方面ꎬ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同质化问题ꎬ未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4]ꎮ尽管作为云南省传统的㊁品牌性的旅游目的地以及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ꎬ但是ꎬ西双版纳仍然存在着传统产品转型升级缓慢ꎬ产品结构同质化较为严重的问题ꎮ从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ꎬ以观光游㊁低价游为主的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变ꎬ休闲度假游比重仍然较低ꎬ边境跨境旅游发展较缓[5]ꎮ农家乐和田园综合体作为当地生态旅游经营的主体ꎬ在规范生态旅79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1游品质的同时ꎬ也带来了商业模仿㊁产品重复的弊端ꎬ特别是采摘㊁餐饮等旅游活动千篇一律ꎬ未能真正将特色经营㊁差异化经营落到实处ꎮ当地传统旅游目的地提供的旅游产品ꎬ丽江㊁香格里拉㊁普洱㊁腾冲等新兴旅游景区也完全可以提供ꎬ这就容易导致游客分流ꎮ1.2㊀自然资源和景观造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受经济利益驱使ꎬ自然保护区对高峰期游客数量控制不够严格ꎬ部分时段严重超越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容量ꎬ加之缺少必要的污染防治环境监测措施ꎬ导致自然资源和景观造受到一定程度破坏ꎮ如野外旅游经营者提供的大量一次性餐具㊁洗漱用品等ꎬ不能够进行及时回收ꎬ并且对游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未尽到制止义务ꎬ容易造成自然资源和景观受到污染[6]ꎮ另外ꎬ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ꎬ由于对自然保护区的特殊性认识不足ꎬ误认为是一般的旅游区ꎬ因而在保护区内修公路㊁造宾馆㊁建索道㊁甚至修建一些缺少审美意识与自然景观不相称的建筑和景点ꎬ这些都可能会导致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景观遭到破坏ꎮ1.3㊀文化底蕴与特色挖掘不足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ꎬ对西双版纳深厚的文化底蕴挖掘不够ꎬ使得生态旅游缺乏文化底蕴ꎮ一方面是策划理念仅局限于西双版纳州ꎬ尤其是绝大多数都依托景洪市发展ꎬ对古代十二版纳的历史疆域文化㊁傣族文化等开发利用缺乏深入研究ꎬ导致生态旅游项目不足以为西双版纳注入有生命力的文化内涵ꎮ另一方面是西双版纳州对如何依托历史文化㊁少数民族文化重整资源ꎬ创造有生命力的发展战略ꎬ还缺少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㊁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的价值认识ꎬ更缺乏系统性的将文化具象化㊁文化活态式产品化开发与保护的研究[7]ꎮ此外ꎬ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ꎬ长期以来一直停留于文化元素的建筑符号式㊁舞台艺术式地生搬硬套ꎬ且一直都限制于州内范围的思考ꎬ无法实现文化的产品活化和情境化体验ꎬ更缺少国际视野下的文化认同战略ꎬ极不利于西双版纳融入区域国际化市场ꎬ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国际影响ꎮ1.4㊀结构性失衡突出ꎬ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一是区域开发不均衡ꎮ西双版纳生态旅游业发展布局重点依托交通便捷的昆曼大通道地带以及景洪地区ꎬ勐海全县以及勐腊县腹地发展严重滞后于景洪以及普洱㊁澜沧等周边地区ꎬ进一步导致了地方百姓对于橡胶㊁香蕉㊁甘蔗等资源性开发型传统产业的依赖ꎬ使得休闲度假品质的生态环境逐年恶化[8]ꎮ这也进一步形成了旅游环线不畅通ꎬ客源地城市很少与版纳通航ꎬ边境旅游和外游市场拓展缓慢等诸多问题ꎮ二是产业融合度不足ꎬ不能进行全局性的战略思考ꎮ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㊁土地利用规划及其他产行业间的规划脱节问题ꎬ这一问题对于西双版纳这种以旅游业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的地方而言ꎬ是极不利的[9]ꎮ2㊀西双版纳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2.1㊀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针对当前自然能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同质化较为严重的问题ꎬ建议依托西双版纳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ꎮ一是以建设美丽乡村ꎬ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品为目标ꎬ大力发展乡村休闲㊁农事体验㊁农家乐㊁特色种养殖等乡村生态旅游产品ꎮ扶持一批生态旅游示范村ꎬ加快推进省级民族旅游特色村寨的开发ꎬ创建一批旅游特色村ꎮ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园区(基地)ꎮ通过对石斛㊁辣木㊁印奇果㊁砂仁等地方名贵特色药材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ꎬ开发出适合生态旅游需要的旅游商品ꎮ二是建设一批高品质生态旅游景区ꎮ加快建设西双版纳国家公园㊁森林公园ꎬ建设形成一批高品质生态旅游景区ꎮ如开发跨境旅游合作区㊁自驾车房车露营地㊁养生养老旅游基地㊁体育运动基地㊁现代旅游农业庄园㊁研修基地㊁特色旅游节庆活动㊁城市和乡村旅游综合体等ꎮ2.2㊀加强对自然资源和景观的修复保护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过程中ꎬ西双版纳要加强对自然资源和景观的保护ꎮ一是合理控制游客数量ꎮ为避免大量游客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和景观造成较大压力ꎬ甚至污染和破坏ꎬ需要在旅游旺季严格控制游客数量㊁旅游方式以及旅游线路安排等ꎮ二是避免过度开发ꎮ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ꎬ要尽可能保持 自然 风格ꎬ避免人造景点ꎬ尽可能 因陋就简 ꎬ避免大规模的自然资源开发ꎮ三是完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ꎮ完善停车场㊁标示系统㊁旅游厕所建设ꎬ提高旅游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水平ꎬ提升景区㊁旅游特色村㊁旅游专线道路周边891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环境卫生状况ꎬ减少度自然资源的污染ꎮ四是开展生态修复保护工作ꎮ针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受到破坏的胶园㊁茶林等ꎬ开展茶园森林化改造㊁生物多样性胶园生态修复保护工作ꎮ改善人工林存在树种单一㊁水土流失严重㊁病虫害频发㊁生态功能低下等突出问题ꎬ不断提升生态效益㊁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ꎮ2.3㊀打造文化型生态绿洲西双版纳要形成鲜明的生态绿文化特质ꎬ并以文化为依托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ꎬ就必然要以项目为抓手ꎬ将对应的文化落实到每个项目的主题和产品中[10]ꎮ这些项目不只是旅游项目ꎬ城市建设㊁社会传播等都应该遵循文化为依托的旅游先导战略ꎬ与 旅游强州 的主题战略相匹配ꎮ但也必须注意到ꎬ文化的具象化㊁产品化并不仅仅是以建筑的方式刻画ꎬ更多的是要将文化发展脉络中的核心要素进行产品设计ꎬ以达到艺术品市场全流通的效果ꎮ简言之ꎬ西双版纳未来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ꎬ要依托地域文化发展脉络开展产业价值链上的整合设计ꎬ避免同质化㊁创新业态ꎮ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ꎬ需要在分析文化发展脉络的基础上ꎬ提炼故事的文化主线ꎬ并在此主线上以场景方式布局项目ꎬ植入手工业㊁医疗㊁农业㊁养生㊁养老等多种体系ꎬ使各项目成为故事的场景ꎬ使各种体系成为转型创收的载体ꎬ并构建出新型产业链及价值链ꎬ最终形成 文化大州 的整体形象和品牌ꎮ2.4㊀从全域视角进行均衡开发西双版纳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ꎬ要站在全域的视角进行均衡开发ꎮ一是认识全域ꎬ构建新的开发格局ꎮ围绕"突出重点㊁以点串线㊁以线带面㊁以面成片"原则ꎬ调整生态旅游空间布局ꎬ完善城市旅游配套功能ꎬ引导旅游生产要素合理分散布局ꎬ大力推动生态旅游提质增效ꎬ力争将生态旅游业培育成为当地重要支柱产业ꎮ促进勐腊和磨憨一体化发展ꎬ创建勐腊旅游城市ꎬ建设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边境旅游合作区[11]ꎮ重点打造景洪市区旅游产业板块㊁勐海茶文化旅游板块㊁勐腊热带雨林风情板块和民族风情板块㊁休闲农业板块㊁边境旅游商贸板块等ꎮ二是景区带动ꎬ产业融合ꎮ以融合发展为动力ꎬ挖掘 生态旅游+ 潜能ꎬ大力培育西双版纳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ꎬ推动旅游与特色生物产业㊁加工制造业㊁健康养生业㊁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联动发展㊁融合发展ꎬ使旅游产业与城镇建设㊁文化建设㊁产业建设㊁生态文明建设和口岸建设深度融合发展ꎮ3㊀结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展ꎬ不仅让人们享受了大自然ꎬ而且通过发展生态旅游ꎬ还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ꎬ实现可持续发展ꎬ建设秀美山川ꎬ建设美丽中国ꎮ本文通过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关问题研究ꎬ认为ꎬ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ꎬ要严格遵守 严格保护ꎬ积极发展 的建设方针ꎬ以生态文明为指导ꎬ注重科普教育㊁宣传自然生态ꎬ提高公众保护意识ꎬ从而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ꎮ参考文献[1]于海蛟ꎬ宋述芹ꎬ冯佳宝ꎬ等.大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芳香植物资源现状研究[J/OL].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23(5):1-12[2023-06-26].[2]白桦.安徽省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ꎬ2023(3):85-87.[3]张义皓ꎬ邓晓雯.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2ꎬ54(3):172-174. [4]王俊ꎬ张楚翘ꎬ李建伟.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与价值分析[J].绿色科技ꎬ2023ꎬ25(9):191-195. [5]牛记霞.加强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的策略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ꎬ2023(4):225-226.[6]古洁宇.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对策[J].广东蚕业ꎬ2023ꎬ57(4):13-15.[7]宁斌.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ꎬ2023ꎬ52(4):190-192. [8]祁婧.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ꎬ2023ꎬ14(7):115-117. [9]赵怡康ꎬ李晋ꎬ韩尚君ꎬ等.围子山自然保护区楸树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策略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ꎬ2023ꎬ53(1):80-84.[10]王文君.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以烟台福山银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中国林业产业ꎬ2023(2):74-75.[11]徐海燕.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1ꎬ53(4):72-73ꎬ75.991。
生态规划作业例子
生态规划作业例子第一篇:生态规划作业例子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发展规划第一章旅游区概况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以下简称滇西北旅游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延伸部分,横断山纵谷地带,是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包括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域。
地跨东经98°~101°31′,北纬24°40′~29°16′之间。
北面分别与西藏和四川相连,西面与缅甸毗邻,东连楚雄州,南接保山、临沧和思茅地区。
全区总面积8.92万平方公里第二章旅游资源概况及特色 2一、旅游资源概况滇西北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品质优良,特色突出,是云南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拥有众多世界级、国家级高品位旅游资源,计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三江并流)、世界文化遗产1处(丽江古城)、世界记忆遗产1项(丽江东巴古籍),分别占全省的100%;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森林公园4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分别占全省总数的30%、60%、31%、15.4%、25%。
在全省具有代表性和良好市场潜力的优选景区景点15个,占全省总数的65.2%。
二、旅游资源特色自然景观神奇壮丽:滇西北旅游区独特的地质构造,构成了世界一流的地质地貌遗迹区,世界最著名的动植物模式标本产地,世界级物种基因库,容纳了除沙漠和海洋以外的所有风景,雄、险、秀、奇、幽、奥等各类景观齐备。
“三江并流”世界奇观、雪峰冰川气势磅礴,大江峡谷雄伟深邃,森林草甸风光迷人,高原湖泊妩媚秀丽,丹霞泉华光彩照人,野生动植物珍稀名贵。
历史文化丰富深邃:滇西北旅游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大理名邦曾经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丽江古城和丽江东巴古籍是走向世界的文化遗产和记忆遗产,“茶马古道”和“西南丝绸古道”承载着弥足珍贵的“古道文化”。
民族风情绚丽多姿:滇西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历史文化传统,在衣食住行、节日庆典、城建民居等各方面均有其独特的表现,尤以文化丰厚的白族风情、源远流长的纳西风情、炽热奔放的藏族风情、刚毅深邃的傈僳族风情、鲜为人知的独龙族风情、神秘独特的摩梭风情独具特色。
丽江古城天域项目发展策略报告
2003
301.5 8.2
293.2 24.0
797.4
2004
360.2 9.2
351.0 31.8 2,662 29.5 881.8
2005
404.2 18.3 386.0 38.6 4,931 34.5 954.4
增长率 01-05 04-05
5%
12%
12%
99%
4%
10%
14%
21%
10%
578,127 10.8%
2001-2005年GDP与旅游收入比较
700,000
68%
600,000
66%
64%
500,000
62%
400,000
60%
300,000
58%
200,000
56%
54%
100,000
52%
-
5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GDP 旅游收入 旅 游 收 入 占 GDP的 比 重
丽江最有条件成为滇西 北景区的集散中心和中 转站
直航城市少丽江目前 依靠云南中转
未来直航增加丽江依 赖云南中转减少滇西 北景区集散中心和中转 站的地位更加突出
大香格里拉地区的融合 丽江有机会成为大香 格里拉地区的集散中心 和中转站
世 星 地 产 10
丽江-中甸 220公里
丽江-泸沽湖 280公里
800,000
600,000
400,000
200,000 -
GDP 增长率
2001 363,476
7.6%
2002 391,100
9.7%
2003 429,037 12.6%
努力建设丽江三大产业基地
较效益 , 培育一批品牌 , 抓好省政府确定的1个现代农业高 4
产 示 范 区建设 , 确保 粮食 总 产稳 定在 4 万 吨 ; 学 规 划 , 0 科 创 新 体 制机 制 , 设 一批 特 色 生态 小集 镇 ; 建 推进 整 乡 、 整村 和
里 乡村 通油路 工程 , 新建 6 个农 村 客运 站 ; 准项 目 , 出 比 选 突
制 度 , 可持续 的新 型水 电开 发之 路 , 走 把境 内金 沙江 段 打造 成 为绿 色 、 洁能源 开发 的示 范窗 口。改 革 电力 管理 体制 , 清 推 进农 、 网改 造 及无 电地 区电力 建设 , 城 多形式 、 道 、 多渠 开 发 式安 置库 区移 民 。 实施好 文海 和腊 姑河 水库 等项 目, 开发
联 度 ; 展生 物加工 业 , 其在 出 口创汇 、 商 引资 、 大龙 发 使 招 壮 头、 开拓 市场 等方 面实 现新 突破 ; 化水 源地 和水 资源 保护 强
管理 , 全资 源 开发 补偿 长 效机 制 , 健 抓好 抗 旱 T作 , 争建 力
一
进 的经 营管理 理念 、 制和 人才 , 施规 范化 、 体 实 精细化 管 理 ,
个基 地 、 一片 山水 、 一方 群众 ; 大 森林 管护 , 善林 绿 富 加 完
加强行业 自律和市场监管, 整治旅游市场 , 提高从业人员素 质和服务质量 , 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和特色品位。 做好市场营
销, 拓展 客源 市场 ; 好永 宁等 5 乡镇 、 做 个 世界 自然 遗 产地 和
资源 和世界 三大 遗产 的优 势 ,建 设 与新 型工业 和 现代农 业 相 配套 、 与城镇 化相 协调 、 与居 民需求 相适 应 的现代 服 务业
四川打造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区
四川打造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区
佚名
【期刊名称】《西南航空》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稻城亚丁概念性总体规划近日已经通过评审,四川省将在金沙江流域打造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区。
据四川甘孜州旅游局相关人士介绍,甘孜州将投资330亿元,集中建设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25条干线公路和旅游公路,力图通过3年攻坚,实现甘孜州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
【总页数】1页(P3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8.9
【相关文献】
1.弘扬特色文化打造国际精品——丽江玉龙雪山旅游区“全国旅游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实践 [J], 何滋润;邵长平
2.旅游区域的形象竞合研究——以中国香格里拉四川片区为例 [J], 黄文;王挺之
3.打造四川香格里拉生态精品旅游区 [J],
4.四川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旅游商品开发探究 [J], 易小力
5.福建将打造大武夷旅游区合力强化策划精品线路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urism旅游经济1562012年6月 Constant、和的t值绝对值均大于 t α/2(14),故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3.3 实证结果与分析通过上述模型分析及检验,不难看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Y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节假日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9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与现实中的情况是十分吻合的。
而时间的推移()并未能显著地影响历年9月份的零售额,因为在模型中由于t值与预期相反被剔除。
通过上文中的数据验证以及进一步的分析理解,可知1999年“黄金周”长假制度的实施会导致其前后一段时间的零售总额下降。
上述模型基本上证实了长假短时间内有明显的经济刺激效应,但就长期来看,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假日消费并不能真正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
4 研究结论及建议针对部分地区在假日经济过程中一味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短视现象,政府应从战略上调整假日经济的发展思路,充分借鉴生态旅游思想,加强引导作用和监管力度,在讲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统一,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应把加强现有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作为增加供给能力的重点。
其次,加强对假日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对相关企业的经营者及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
配备紧急救援系统,应对意外事件的发生。
最后,进一步完善旅游信息发布系统。
政府应通过更多的途径及早向消费者提供真实的旅游消费供给和需求信息、价格信息,以引导旅游者的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1] 弗里德曼.消费函数理论[M].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7.[2] 马秋芳,孙根年,谢雪梅.基于虚拟变量回归的旅游花费模型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8.[3] 刘文斌.关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支出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初步研究[J].经纪师,2009.[4] 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消除黄金周幻觉 立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旅游学刊,2009.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再建设探究——以丽江为例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理系 唐俊波摘 要:在云南省全面实施中国面向西南开发桥头堡战略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之际,作为我国西部旅游大省的云南,应如何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启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继续保持旅游强省的地位?作为云南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丽江旅游又应怎样适应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变化?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政府决策者和旅游行业管理者应在把握好国际国内宏观旅游大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制定并实施一些诸如开展多方位合作、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品牌包装、人才培养、旅游法律法规的完善、投融资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政策,为丽江旅游业的持续蓬勃发展搭建平台。
关键词:香格里拉 旅游 建设 CAFTA GMS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c)-156-032002年5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和滇、川、藏三省区决定共同开发建设“滇川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
这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发展区域经济的重大决策。
2003年和2004年,三省区政府间商定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景区开发规划,并积极争取“滇川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列入国家确定的西部重点开发区域。
同时,项目涉及地的各地州市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得以加强。
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此后,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国家发改委启动编制指导意见,意味着这一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按照国家地理标准重新划定的大香格里拉的范围为:西至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东到四川省泸定县,北至四川省若尔盖、石渠县,包括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及甘肃省南端,南到云南省丽江市;即东经94°~102°,北纬27°~34°之间的区域。
这一大旅游区的地理范围所涵盖的行政区划包括:云南省的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攀枝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的林芝地区、昌都地区;共有三个省、区,九个地、州、市,总面积61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00万。
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是“山、少、边、穷”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滞后,构建滇川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保持西部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促进民族团结和保障边疆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大香格里拉”旅游区都共有的相似特征是:(1)横断山区。
这里是中国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显著特征是河流和山脉南北走向的独特性。
(2)女性文化。
这里遗留着独特的女性文化传统,家庭形态和婚姻形态丰富多彩,与现代文明形成强烈的形态反差和观念反差。
(3)宗教文化。
这里洋溢着强烈的宗教文化气息,不同的民族,或信仰相同的宗教,或信仰不同的宗教,但都能够和睦相处。
(4)茶、Tourism旅游经济 2012年6月157马、盐古道。
从古到今,运送茶、盐等生活必须品的马帮踏出的驿道将这一地区联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经济文化整体。
(5)藏彝大走廊。
这片区域是古代中华民族北——南、西——东大迁徙、大演化、大融合的走廊,是古代中国各民族迁徙、分化、演变、融合的大通道,人类历史学家称之为藏彝大走廊。
(6)土司文化。
元代开始,这片土地由朝廷委任的诸多土司管理,有的土司一直留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正是基于上述地理的、历史的、人文的、社会的种种原因,促使大香格里拉旅游区中的丽江旅游面临着如下的一些发展现状:1.1 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复杂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民族文化为背景形成的云南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奇异性及多重景观组合优良的特点。
不仅自然景观丰富多样,而且以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奇异多彩,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组合优良,相得益彰。
多个景区(点)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位,适宜开展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旅游产品的条件。
具有邻近东南亚、南亚周边国家的地缘优势。
通过建设国际大通道,配合云南境内的公路、铁路、航空网和水运建设,有利于与周边国家和省区开展区域合作,并融入东南亚、南亚旅游圈。
1.2 云南旅游业发展积累了一定基础,为丽江旅游的周边环境作了很好的外围铺垫经过多年来对旅游业的大力投入和培育,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创建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精品景区景点,全省目前已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14个;拥有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位居全国第三;有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为我省国土面积的3.3%,其比例位居全国前列;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5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保山、腾冲、威信3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全省经各级人民政府正式审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44个,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102个,旅游综合运输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相对于西部其他省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比较优势,为云南“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客源接纳国,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37亿人次,占世界市场总份额的8%。
同时,随着我国国民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国内旅游需求日益扩大。
据了解,2011年1~9月,云南省累计接待海外入境游客553.8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9.6%,其中接待海外游客229万人次,同比增长21.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4%;接待国内游客12309.7万人次,同比增长17.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16.9亿元,同比增长21.6%。
旅游业总收入达893.1亿元,同比增长21%。
这些数据表明我省旅游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4 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云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明确了对旅游业发展较为有利的各种优惠政策,如旅游国债、对外开放、财政税收、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政策等,为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但是随着我省服务贸易市场的逐步开发,外国旅游企业将凭借其强大的实力与我们竞争,使我省旅游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争夺客源市场和管理人才将不可避免。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010年1月1日在历经8年的筹备和构建之后终于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已使云南真正从对外开放的末端走向对外开放的前沿,凭借区域内19亿人口和接近6万亿美元的GDP ,必定为云南旅游业发展区域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但是,随着东南亚国家经济一体化发展,尤其是与我省毗邻的越南、缅甸、老挝三国和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招徕国际游客,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云南旅游的吸引力。
1.6 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带来的机遇1992年提出的共建大湄公河次区域(GMS)旅游圈、打造东南亚六国公园的构想,为云南省在有关各国合作开发客源市场方面发挥枢纽作用,通过扩大周边地区客源市场,转接次区域的游客到国内其他旅游地的方式吸引海内外游客到云南旅游。
2011年由云南省GMS经济合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编制的《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云南省行动计划》指出:2011年至2015年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泛亚铁路东、中、西线境内外段建成,实现互通互联;昆曼、昆瑞、昆河高速公路实现畅通,这些都为云南旅游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条件。
与此同时,在云南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竞争压力正在迅速增大。
我国西部多数省区之间存在着资源的相似性及现有旅游产品的同构性。
随着西部地区对发展旅游业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省区普遍开始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均将其作为支柱或重点产业扶持,形成对云南旅游业的潜在压力和挑战。
就丽江而言,丽江是现阶段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要素配置最好的城市,同时也是建设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线路的关键性节点城市。
按照云南省政府已批准下发的《云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全省“一心六片九廊”旅游区发展规划,丽江恰好位于“一个中心、六大旅游区”建设之一的“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大香格里拉旅游小环线、中环线、大环线的同一切点之上,是环线的起点,也是终点;同时,丽江位于云南与藏东南、川西南的重要双向通道的节点之一,拥有极佳的发展前景,通过大丽铁路、大理——丽江高速公路,攀枝花——丽江高等级公路,丽江口岸机场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将丽江打造成大香格里拉旅游圈中的超级发展平台,将会有力地撬动大香格里拉旅游板块经济的成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