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
中班科学《有用的电话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电话的外形、构造及功能,了解电话的种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电话设备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之间的相互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电话的外形、构造及功能,了解电话的种类。
难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电话设备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电话机模型、各类电话图片、玩具电话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一定的科学探索经验,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通讯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各种电话的名称,引出今天的主题——电话。
2. 基本知识学习:展示电话机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电话的外形、构造及功能。
教师讲解电话的种类,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
3. 实践操作:让幼儿分组操作玩具电话,了解电话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巩固知识:通过游戏“电话找朋友”,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电话的使用方法。
5. 课堂总结:让幼儿谈谈今天学到的电话知识,教师进行总结。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讲解、实践操作等形式,让幼儿认识了电话的外形、构造及功能,了解了电话的种类。
在实践操作环节,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电话设备,提高了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总结环节,部分幼儿对电话知识的掌握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认识电话的内部构造和原理。
2. 教学步骤:a. 教师展示电话机模型,引导幼儿观察电话的内部构造。
b. 讲解电话的工作原理,如电磁感应、电信号传输等。
c. 让幼儿动手拆解玩具电话,观察内部构造,理解电话的工作原理。
七、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1. 教学活动:电话制作比赛。
2. 活动设计: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电话模型。
3. 活动指导:教师提供制作电话的指导,如如何制作电话壳、如何安装内部构造等。
中班科学教案你好大树
中班科学教案你好大树中班科学教案:你好大树导语:中班科学教案是为中班幼儿设计的一份教学计划,主题围绕着“你好大树”。
通过这个主题,幼儿们将学习大树的特点、生长过程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自然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树的形态特征,如树干、树冠、树叶等。
2.学习大树的生长过程,如从种子到大树的生长。
3.认识大树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图片、树木模型、播种盆、土壤、种子、浇水容器等。
2.课堂环境: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或附近的一片树木茂盛的地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校园周围的大树):“大家知道校园里有很多大树吗?它们长得很高大,有的树冠很茂密,探出来的大树叶也非常茂盛。
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些大树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大树。
”2. 学习大树的外形特征(出示大树的图片):“大家看一下这些图片,这是大树的模样。
你们看到了哪些特点?”(引导幼儿观察大树的树干、树冠、树叶等特征):“大树的树干一般很粗,直立着,像一根大柱子。
树冠就像一个绿色的伞,遮阳和避雨。
树叶是大树的衣服,可以吸收阳光和空气,让大树长得更好。
”3. 学习大树的生长过程(出示大树从种子到大树的生长图片):“大树是从小种子长成的。
我们知道有很多种子,像橡树、松树、梧桐树等。
种子还可以种出不同的花、果实等。
你们知道我们可以怎样种大树吗?”(展示播种盆、土壤和种子):“先放一些土壤在播种盆里,然后我们把种子埋在土壤里。
再给种子浇一些水,就可以了。
过一段时间,种子就会发芽,长出小苗,继续生长,最后长成大树。
”4. 探索大树的重要性(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大树):“现在,我们出去找一颗大树,看看它对我们的校园和大自然有什么重要作用。
”(引导幼儿观察大树周围的生态环境):“大树的树冠可以遮阳,让我们在炎热的夏天感到凉爽。
中班科学教案水果的切面
中班科学教案——水果的切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了解水果的切面形状。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探索水果切面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草莓等。
2. 了解水果的切面形状,如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水果切面的形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2. 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切水果,观察切面的形状。
3. 讨论法: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观察到的水果切面形状。
四、教学准备:1. 水果:苹果、香蕉、橙子、草莓等。
2. 切水果的工具:水果刀、砧板。
3. 记录表格、彩笔。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水果,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字。
2. 切水果:教师演示如何切水果,并邀请幼儿上台演示。
4. 记录:幼儿用彩笔在记录表格上画出观察到的水果切面形状。
5.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观察到的水果切面形状,让幼儿说出各种水果切面的特点。
6. 总结:教师总结幼儿观察到的水果切面形状,强调各种水果切面的特点。
7. 结束活动:教师收回教学材料,整理教室。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确保幼儿不会受伤。
2.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3.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保证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水果切面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水果拼盘,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制作的水果切面作品布置在教室环境中,供全体幼儿欣赏。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水果切面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品评价:教师对幼儿制作的水果切面作品进行评价,了解幼儿的操作技能和创造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教师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的多米诺教学计划
幼儿园中班科学的多米诺教学计划幼儿园中班科学的多米诺教学计划1. 引言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是培养孩子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米诺教学是一种基于互动和实验的教学方法,通过利用多米诺骨牌的特性,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儿园中班科学的多米诺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步骤等。
2. 教学目标2.1 培养科学兴趣:通过多米诺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2.2 掌握基础概念: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帮助孩子们理解科学概念,如力、重力、运动等。
2.3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观察多米诺骨牌的运动和互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教学内容3.1 多米诺骨牌的基本概念3.1.1 形状和结构:介绍多米诺骨牌的形状和结构特点,例如长方形、一端略宽等。
3.1.2 物质材料:介绍多米诺骨牌的材料,如木质、塑料等。
3.2 力和重力的理解3.2.1 动力原理:解释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原因,引导孩子们理解力的作用。
3.2.2 重力:讲解重力的概念和影响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因素。
3.3 运动的实践操作3.3.1 教学演示:展示如何用多米诺骨牌进行连锁反应,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3.3.2 自主探索:引导孩子们亲自搭建多米诺骨牌,并观察倒塌过程中的运动形式。
3.3.3 团体合作:组织小组合作,建立更大规模的多米诺骨牌场景,鼓励孩子们协作和交流。
4. 实施步骤4.1 动手实践第一堂课程开始前,准备一些多米诺骨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摸索来了解多米诺骨牌的形状、结构和材料。
4.2 观察多米诺骨牌倒下的过程4.2.1 教师进行演示,展示一串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
4.2.2 孩子们观察和思考:引导孩子们观察多米诺骨牌倒下的过程,并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原理。
4.3 合作搭建多米诺骨牌场景4.3.1 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搭建一部分多米诺骨牌场景。
中班科学教案: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物体数量的分类,学会按照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按照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难点:让幼儿能够独立完成物体数量的分类任务。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数量的物体(如:5个球、10个积木、3个花等),分类标签。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数量的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物体的数量。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物体数量分类的方法,并示范如何将物体按照数量进行分类。
3. 动手操作:幼儿分组进行物体数量分类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在家中找出各种数量的物体,进行家庭版的数量分类实践活动。
2. 课堂作业:教师发放数量分类练习题,让幼儿完成后进行讲解和评价。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物体数量分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作业收集,评估幼儿在家庭中进行数量分类实践的情况。
3. 通过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幼儿对物体数量分类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互动性,确保幼儿充分理解物体数量分类的概念。
2.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入更复杂的数量分类任务,如颜色和数量的组合分类。
2.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数量分类的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九、教学资源:1.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更多的物体数量分类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2. 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收集更多的实物资源,用于幼儿的数量分类实践。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教师将继续巩固幼儿对物体数量分类的理解,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分类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按物体数量分类的概念,学会将物体按照数量的不同进行分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物体分类任务。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按物体数量分类的概念。
2. 实践操作,将不同数量的物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按物体数量分类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分类任务。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如何根据数量对物体进行分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类物体(如积木、玩具、水果等),分类标签,记录表格。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物体,发现物体的不同特点。
2. 基本概念学习:教师向幼儿讲解按物体数量分类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分类的意义。
3. 实践操作:教师分发各类物体,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数量的不同,并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
4. 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共同完成一个物体分类任务,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合作。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次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
7.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物体数量的不同。
2. 循序渐进:教师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数量分类的方法。
3. 互动教学:教师与幼儿积极互动,解答幼儿的疑问,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数量的不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白鹤中班科学教案
白鹤中班科学教案一、教材背景介绍白鹤中班科学教案是为了适应幼儿园中班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兴趣特点而设计的教学计划。
通过科学教育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周围的环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 昆虫的观察和探索:通过观察昆虫的外观特征、行为习性等,引发幼儿对昆虫世界的兴趣。
(2) 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和植物的成长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3) 水的性质和变化: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和变化过程,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4) 动物的饮食习惯: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食物来源和饮食习惯,引导幼儿形成健康饮食观念。
2. 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昆虫、植物、水和动物等,引导幼儿发现和感受自然界的奇妙。
(2) 实践操作法:通过种植植物、进行实验等实际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或集体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安排1. 认知引入讲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昆虫的图片、植物的种子或者模型、水的实验等,引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认知准备。
2. 教学活动设计(1) 昆虫的观察和探索活动一:观察昆虫的外观特征要求幼儿细致观察昆虫的外观特征,并用绘画或拼贴等方式记录下来。
活动二:昆虫的行为习性要求幼儿观察昆虫的行为习性,并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进行展示。
(2) 植物的生长过程活动一:种子的发芽观察要求幼儿将种子浸泡在水中,并观察发芽的过程,引导他们记录和描述发芽的变化。
活动二:幼苗的生长观察要求幼儿种植幼苗,并观察幼苗生长的变化,引导他们思考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蔬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蔬菜》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常见的蔬菜,知道蔬菜的名称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蔬菜的兴趣,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常见的蔬菜,知道蔬菜的名称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蔬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并能够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蔬菜的图片、实物、蔬菜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蔬菜的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蔬菜的名称。
2. 讲解:教师讲解蔬菜的特点,如形状、颜色、味道等,并展示蔬菜的图片和卡片。
3. 实践: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和比较,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蔬菜的特点。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蔬菜,并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到的蔬菜,并尝试品尝不同的蔬菜。
2.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家长反馈的信息,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活动:1. 手工活动:让幼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蔬菜的拼图或者蔬菜画。
2. 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去菜园或者花园,观察和认识更多的蔬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是否掌握了蔬菜的知识。
2. 教学方法和教具的使用是否合适,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是否高涨。
3.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改进的方法。
八、家长沟通与反馈:1. 向家长介绍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2. 鼓励家长在家继续引导幼儿认识和尝试不同的蔬菜。
3. 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九、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程的主题和内容,如认识水果、动物等。
2. 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具和资源的准备。
中班科学《纸花开放》教案
中班科学《纸花开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为《纸花开放》。
本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纸张的特性,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纸张的吸水性,掌握纸张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进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张的吸水性,知道水对纸张的影响。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纸张吸水性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张、水、剪刀、容器、色素、滴管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纸张、水、容器、剪刀、色素、滴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一张白纸,让幼儿观察并猜测:如果把这张纸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2. 例题讲解:(1)展示纸张吸水现象。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纸张会吸水?(3)讲解纸张吸水原理。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纸张吸水现象。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纸张吸水更快?(1)回顾实验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2)让幼儿分享实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纸花开放》2. 内容:纸张吸水性水对纸张的影响纸花制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纸花,观察其在水中的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纸张的吸水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动手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探究不同材质的纸张吸水性。
(2)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吸水性?(3)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增进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纸张吸水性的原理。
2. 教学重点:观察、动手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 实验材料准备:确保每组实验材料充足且安全。
中班科学教案:搭积木
中班科学教案:搭积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搭积木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搭积木的基本技巧:如何稳定地搭建积木,如何使积木保持平衡。
2. 搭积木的注意事项:注意积木的安全性,不要造成积木的倒塌。
3. 搭积木的创新思维:如何利用有限的积木创造出不同的造型。
4. 搭积木的合作意识:在搭建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5. 搭积木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在搭建过程中,学会观察积木的形状和颜色,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 积木若干,形状和颜色各异。
2. 搭积木的场地。
3. 安全防护措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积木,引导幼儿观察积木的形状和颜色。
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搭积木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3. 示范:教师进行搭积木的示范,展示如何稳定地搭建积木,如何使积木保持平衡。
4.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搭积木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搭建过程中的技巧掌握情况。
2. 观察幼儿在搭建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表现。
3. 观察幼儿在搭建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观察幼儿在搭建过程中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搭积木活动,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搭积木游戏,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搭积木角,提供丰富的积木材料,鼓励幼儿自主创设游戏场景。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定期反思搭积木活动的组织情况,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3. 关注幼儿在搭积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确保幼儿的安全。
八、教学资源:1. 搭积木教学视频。
2. 搭积木教学PPT。
3. 搭积木安全指南。
九、教学计划:1. 每周安排一次搭积木活动,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
中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共8篇)
中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共8篇〕第1篇:中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中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
新学期,对家长来说蕴含着新的希望,对教师来说,面临新的挑战。
本学期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总结上学期的工作,吸取经验,反省缺乏。
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加强对《纲要》中各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树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教育思想,依据各领域目标合理地制定教育教学方案,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提高。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生活,孩子们在自己原有根底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我们注重每个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如:系鞋带、扣扣子、拉拉练、整理床铺、掖衣服等。
加强幼儿自我效劳的同时并能简单的为他人效劳逐渐形成了较好的班级开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缺点:优势表现:1、个性开展较好。
我班幼儿大多性格较开朗、活泼、乐群,能主动与人交往,也愿意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好奇心强,乐于表现。
在科学活动中,孩子们常常兴趣浓厚、发言踊跃。
3、活泼、好动,喜爱参与体育活动。
我班幼儿精力充分,喜欢参加赛跑、攀登等户外游戏等,大局部幼儿身体动作较协调调灵活。
幼儿总体体质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4、班级常规进一步完善。
进入中班,我班幼儿的规那么意识进一步增强,大局部幼儿能较好的听取老师的意见,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班级常规。
弱势因素分析:1、我班有局部幼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弱的问题较为突出,需要教师针对他们的实际请况给予引导和教育。
2、与操作活动中的活泼气氛相比,我班幼儿对于一些安静的活动兴趣不高。
如,区角活动中,主动参与图书阅读的幼儿不多。
同时,图书受损现象严重,一些幼儿阅读习惯较差,需要进一步培养幼儿阅读的好习惯。
一、教学目标物质与材料1.探索水、沙、土等自然材料的特征,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知道节约用水。
2.观察自然界物体的多种色彩,探究颜色的有趣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弹性的秘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弹性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感受弹性的概念,知道弹性是一种物体特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弹性的概念。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弹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弹性的特点。
2. 游戏法:通过趣味小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弹性。
3.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弹簧、橡皮筋、气球等弹性物品;小车、积木等辅助材料。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场地,确保幼儿安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弹簧、橡皮筋、气球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2. 探究弹性:(1)教师演示弹簧的弹性,让幼儿感受并尝试解释弹性的概念。
(2)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橡皮筋、气球制作小玩具,感受弹性。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弹性小车”游戏,让幼儿运用弹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对弹性的认识,总结弹性的特点和作用。
4. 拓展活动:幼儿自由发挥,用所学的弹性知识创作有趣的画作。
5. 结束活动: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弹性现象。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结果评价:评估幼儿对弹性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在生活中发现弹性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弹性现象,共同探讨。
2. 主题活动:组织“弹性主题日”,让幼儿通过实验、游戏等形式,深入了解弹性。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观察幼儿对弹性概念的理解程度及实践操作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灌木与乔木
中班科学教案灌木与乔木【引言】中班科学教案:灌木与乔木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植物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植物,可以引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其观察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以中班科学教案为主线,介绍幼儿园中班阶段关于“灌木与乔木”的科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1. 认识灌木和乔木的特点和区别。
2. 掌握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乔木和灌木的图片、植物标本等。
2. PPT或白板:用于展示图片和植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借助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提问:“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树木?它们有什么特点?”2. 引导幼儿对树木的外貌进行描述,引出乔木和灌木的概念。
二、正式教学1. 导入乔木的概念:- 展示乔木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询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从树木的高度、形状、枝干分布等方面来描述乔木的特点。
2. 导入灌木的概念:- 展示灌木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询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从植物的矮小、分枝众多等方面来描述灌木的特点。
3. 对比乔木与灌木:- 展示乔木和灌木的图片进行对比,引导幼儿辨认和描述两者的区别。
- 引导幼儿说出乔木和灌木的不同之处,如高度、形状等。
4. 探究植物的不同部分:- 展示植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植物的不同部分,如根、茎、叶和花等。
-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与描述,了解到不同植物部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 小结与巩固:- 强调乔木和灌木的特点和区别,鼓励幼儿继续观察和发现身边的植物。
- 提醒幼儿要爱护植物,保护自然环境。
【拓展活动】1. 观察校园中的植物:指导幼儿在校园中观察植物,记录下不同树木的特点和名称,并组织幼儿分享观察结果。
2. 制作植物图册:引导幼儿在手工活动中,用纸板、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植物图册,记录和描绘自己观察到的植物。
3. 参观植物园:组织幼儿园参观植物园,让幼儿亲身接触各种植物,加深对植物的认识。
中班五大领域教学计划6篇
中班五大领域教学计划6篇中班五大领域教学计划篇1一、本月工作重点:1、加强对班内幼儿的观察,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预防传染病发生。
2、加强幼儿体格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3、认真填写并发放幼儿反馈表。
4、认真创设好主题墙饰。
5、中午值班老师坐在幼儿旁边,不能离太远。
6、严谨接送卡制度二、卫生、保健1、每周勤给幼儿剪指甲,每月清洗一次床单。
2、孩子入园时穿戴好罩衣。
3、督促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打香皂。
4、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三、常规培养幼儿懂礼貌、讲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家园共教1、继续做好家访、电访工作。
2、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能利用假日带孩子远足、爬山、晨炼等。
3、数学方面引导幼儿认识图形,感知学习用多种方法进行排序。
五、开展活动:愉快的圣诞节中班五大领域教学计划篇2一、班级情况分析我班幼儿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和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性格开朗、思维活跃,运动兴趣和技能有较大提高,能较为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个别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其他同龄幼儿来说稍有不足。
幼儿的身体素质也有所增强,全班身高、体重双达标,比上学年有明显的增长,与此同时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及协调性也有进一步的提高。
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很多的不足,因此这学期的主要任务还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重点。
二、教育总目标1、传授知识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一直注重的是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对于4、5岁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来幼儿园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和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但作为老师的我们能带给他们的不能仅仅是娱乐,最重要的是传授知识给他们。
这里所说的传授知识并不是那些机械的内容,而是为了提高幼儿的素质而特定的使他们能更全面发展的一块基石。
正是教师所教授的这些知识,才得以塑造出懂礼貌、讲文明、爱劳动的优秀的孩子。
2、创造性大多数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所以尽可能的想各种方法保护好孩子,而对于幼儿园的老师来说,为了让家长放心,也被要求要保护好孩子。
幼儿园2024学年中班教学计划与调整
幼儿园2024学年中班教学计划与调整一、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4.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发展他们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计划与调整1.课程设置(1)语言领域每周安排两节绘本阅读课,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每周安排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练习口语,增强沟通能力。
(2)数学领域每周安排两节数学课,以游戏的形式教授数学知识,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数学概念。
定期组织数学竞赛,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兴趣。
(3)科学领域每周安排一节科学实验课,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探索科学奥秘。
每月组织一次户外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环境。
(4)艺术领域每周安排两节美术课,让孩子们在绘画、手工制作中发挥创意,提高审美能力。
每周安排一节音乐课,让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教学活动(1)主题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参与孩子们的课堂,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2)节日活动结合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开展相应的庆祝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
每年组织一次圣诞节活动,让孩子们感受节日的快乐。
(3)亲子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烘焙”等,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定期开展家长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促进家校共育。
3.教学评估每学期末对孩子们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
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座谈会,了解家长对教学的满意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三、教学保障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4.落实家校共育,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
幼儿园2024学年中班教学计划与调整一、课程内容的拓展与深化这个学年,我们会更加注重孩子们个性化的发展,针对他们的兴趣和特点,适当调整课程内容。
语言领域,我们会引入更多的经典绘本,让孩子们在听、说、读、写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方案模版(4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方案模版在幼儿园阶段,科学教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还能有效促进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及思维逻辑的发展。
为此,我们精心规划了针对____年幼儿园中班学生的科学教学方案合集,具体内容如下:一、科学课程设计针对中班幼儿特有的认知发展阶段及兴趣偏好,科学课程设计需秉持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原则。
课程内容应广泛涵盖自然界的奇妙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常识,通过引导幼儿参与观察、实验及讨论活动,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
二、实践活动强化实践活动在科学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
通过组织实地考察、亲手实验操作等活动,幼儿能够更直观地接触和理解科学知识,同时有效锻炼其观察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三、渗透性教学策略科学教育不应孤立存在,而应融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巧妙融入科学知识元素,如利用游戏激发幼儿观察兴趣,通过绘本讲述科学现象等,使科学知识成为幼儿成长环境中的常态组成部分。
四、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职责作为科学教学的引导者与启发者,教师应致力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
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避免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注重培养其探究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五、家园合作的共育模式家庭是幼儿成长不可或缺的摇篮,家园合作对于科学教学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幼儿的科学学习进程,分享科学教育的重要理念与方法,携手为幼儿的科学探索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
通过上述科学教学方案的全面实施,我们坚信能够显著提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激发幼儿对科学领域的浓厚兴趣,培养其全面发展的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见证幼儿在科学探索的广阔天地中茁壮成长的美好时刻!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方案模版(二)科学教育计划-中班幼儿园(____年合集)第一单元:人体的结构与机能1. 教育目标:理解人体基本的身体部位及其功能。
2024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
2024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如下:
目标:帮助幼儿建立对世界的基本科学认识,培养其观察、探究、思考的能力,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活动一:动手实验
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引导幼儿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总结规律,从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二:自然探索
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观察动植物,感受四季变化,发现自然之美,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活动三:科学游戏
设计各种有趣的科学游戏,如水滴实验、风车制作、植物种植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其科学素养和创造力。
活动四:科学故事
讲解有趣的科学故事,如《小熊探索太空》、《小鸡想飞》等,通过故事引发幼儿对科学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激励他们热爱科学,喜欢探索未知世界。
活动五:科学展览
组织幼儿参与科学展览,展示他们自己的科学作品和实验成果,让他们自信地展示所学,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活动六:科学实践
组织幼儿参与社区科学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宣传等,让幼儿通过实践实现科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其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通过以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学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其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中班幼儿科学领域教学计划
科学探索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帮助他们理解周围的世界,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2024年中班幼儿科学领域教学计划中,我们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幼儿能够了解常见的科学现象,如天气、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特征等,并能记住一些基本的科学词汇和概念。
2.技能目标: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记录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3.情感目标:幼儿能够对科学探索产生兴趣,乐于参与科学活动,培养耐心、细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生命科学:通过观察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生活习性和生态关系。
例如,开展“植物的生长”主题活动,让幼儿种植种子,观察植物从发芽到开花的过程。
2.物质科学:通过实验和操作,让幼儿了解物质的特性,如颜色、形状、质地、溶解性等。
例如,进行“水的秘密”活动,让幼儿探索水的浮力、冰的形成等现象。
3.地球科学: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幼儿了解地球的构造、天气现象、季节变化等。
例如,组织“认识我们的地球”活动,让幼儿通过图片和模型了解地球的各大洲和海洋。
4.空间科学:通过观察星空和天体,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奥秘。
例如,开展“星空探秘”活动,让幼儿使用望远镜观察月亮和行星,了解星座和天体的运行。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鼓励幼儿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来感知和探索周围的环境。
2.实验法:设计简单易行的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
4.游戏法:将科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四、教学活动安排1.每周一节的科学探索课,根据主题安排不同的科学活动。
2.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现象和动植物。
3.定期组织科学小实验和科学展览,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
4.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参与科学活动,如植物观察、天文观测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溶解和饱和》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溶解和饱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溶解的概念,学会溶解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溶解的概念,学会溶解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饱和的含义,学会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固态物质(如糖、盐、面粉等),水,容器,搅拌棒。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实验操作空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魔法水》引发幼儿对溶解的兴趣。
2.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如何将固态物质溶解于水,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3. 幼儿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尝试将固态物质溶解于水,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如“魔法水”变甜、变咸等。
5. 总结:教师讲解溶解的概念,让幼儿理解溶解的过程。
五、作业与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溶解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活动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溶解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绘制出自己理解的溶解过程。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合作意识等。
2. 结果性评价:评估幼儿对溶解概念的理解,以及对饱和的判断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确保实验安全、有序进行。
2. 教师需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幼儿掌握溶解的基本知识。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加深对溶解和饱和概念的理解。
2. 针对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加强指导,提高幼儿的实验技能。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科学实验室,让幼儿亲身体验更多的溶解和饱和实验。
2. 开展溶解主题的科学故事会,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溶解的奇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中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
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1一、情况分析本班孩子对周围事物好奇,有一定的求知欲,喜欢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操作活动中能积极动手,能及时跟同伴交流探索实践过程及结果。
喜欢倾听动植物故事,愿意亲近和关心动植物,大部分孩子能通过实物进行点数,认识基本图形,但是孩子年龄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师要求进行操作活动,不能用完整和正确的语言交流观察到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本学期我们将主要进行幼儿操作习惯、交流习惯的培养。
二、目标1、能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喜欢探索周围世界,关心、爱护周围的动植物和自然环境,愿意进行探索、尝试。
2、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获取简单的自然现象知识。
3、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并进行物体的简单分类;学习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并能与他人交流观察结果。
4、了解生活中一些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并能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促进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6、能主动、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并在教师引导下,关注周围生活中物体量、形状、位置的变化,能根据物体的特征分类。
三、具体措施1、通过亲子活动让幼儿亲身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活动,运用合适的指导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2、在引导幼儿认识五官时,首先让幼儿体会感官的作用,体验感官的协调能力。
通过用眼睛观察事物,能运用视觉感受颜色的变化,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体会视觉暂留现象。
并能运用视。
3、本学期,我们将引导幼儿认识空气、阳光、水等,通过看故事等了解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通过观察社区环境、湘江水源等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觉以外的感觉途径探索事物如:触觉、味觉、嗅觉。
3、在数学区域中及时投放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在区域中练习数与量关系,图形与空间的关系。
运用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认识数1~10,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知道它们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运用“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会用“多”、“少”、“一样多”的词语;能按物品的属性分类,学习比较物体的远近、深浅、高矮、厚薄等。
4、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感知时间的概念,认识不同面额的货币及币值;通过游戏活动和生活经验学会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观念。
中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2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
新学期,对家长来说蕴含着新的希望,对教师来说,面临新的挑战。
本学期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总结上学期的工作,吸取经验,反省不足。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加强对《纲要》中各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树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教育思想,依据各领域目标合理地制定教育教学计划,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提高。
二、情况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生活,孩子们在自己原有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我们注重每个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如:系鞋带、扣扣子、拉拉练、整理床铺、掖衣服等。
加强幼儿自我服务的同时并能简单的为他人服务逐渐形成了较好的班级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缺点:(一)优势表现:1、个性发展较好。
我班幼儿大多性格较开朗、活泼、乐群,能主动与人交往,也愿意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好奇心强,乐于表现。
在科学活动中,孩子们常常兴趣浓厚、发言踊跃。
3、活跃、好动,喜爱参与体育活动。
我班幼儿精力充沛,喜欢参加赛跑、攀登等户外游戏等,大部分幼儿身体动作较协调调灵活。
幼儿总体体质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4、班级常规进一步完善。
进入中班,我班幼儿的规则意识进一步增强,大部分幼儿能较好的听取老师的意见,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班级常规。
(二)弱势因素分析:1、我班有部分幼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弱的问题较为突出,需要教师针对他们的实际请况给予引导和教育。
2、与操作活动中的活跃气氛相比,我班幼儿对于一些安静的活动兴趣不高。
如,区角活动中,主动参与图书阅读的幼儿不多。
同时,图书受损现象严重,一些幼儿阅读习惯较差,需要进一步培养幼儿阅读的好习惯。
中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3一、教学目标:1、对周围常见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并能关注一些事物、现象的变化,有初步探索的欲望。
2、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的多样性,乐意操作,喜欢思考、提问,体验探索过程的乐趣。
3、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环境,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并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4、能运用适当的观察记录的方法感知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并尝试与同伴交流。
5、获得有关物体数量、形状以及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简单的感性经验,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能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并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身体。
二、具体措施: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数量。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和摆放形式的干扰,正确说出“10”物体的总数。
3、帮助幼儿感知“10”以内数之间的前后关系,使幼儿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并逐步建立等量观念。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帮助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顺数、倒数。
5、引导幼儿认识“7”以内的序数。
6、引导幼儿学习按数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7、结合日常生活和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感知其明显特征。
8、结合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能够不受颜色、大小及摆放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能够用平面图形进行结合拼搭。
9、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概括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
10、在日常生活和游戏,引导幼儿正确辨认前后方位。
1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轻重。
12、引导幼儿主动爱护动植物,并观察、了解不同环境中典型的动植物的形态、习性、特征和生长变化。
13、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了解春、夏季的明显特征,知道一些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初步理解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指导幼儿进行初步的天气变化记录活动。
中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4中班孩子对周围事物好奇,有必定的求知欲,喜欢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操作活动中能积极动手,能及时跟伙伴沟通探索实践过程及结果。
喜欢倾听动植物故事,愿意亲近和关心动植物,大多数孩子能通过实物进行点数,认识基本图形,但是孩子年纪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师要求进行操作活动,不能用完全和精确的语言沟通观看到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本学期我们将重要进行儿童操作习惯、沟通习惯的培养。
一、目标1、帮助儿童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动、植物及沙石、水等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帮助儿童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感性经验。
3、引导儿童获取周围生活中常见科技产品的具体知识和经验,初步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4、帮助儿童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知事物特征,发展观察力。
5、帮助儿童学会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6、帮助儿童学习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7、引导儿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并与同伴、教师交流。
8、指导儿童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进行制作活动。
9、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究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参加制作活动。
10、培养儿童关心、爱动物、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二、内容1、能自动参加科学活动,喜欢探索周围世界,关心、爱护周围的动植物和自然环境,愿意进行探索、尝试。
2、懂得四季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获取简单的自然现象知识。
3、综合应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点,并进行物体的简单分类;学习应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并能与他人沟通观看结果。
4、懂得生活中一些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观看、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并能尝试解决生活中的艰难,促进推理和迁移才能的发展。
6、能自动、专心地进行科学操作活动,并在老师指引下,关注周围生活中物体量、形状、地位的改变,能依据物体的特点分类。
三、具体方法1、通过亲子活动让儿童亲身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看、操作、发现问题、追求答案的探索活动,应用合适的指引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2、在指引儿童认识五官时,首先让儿童体会感官的作用,体验感官的协调才能。
通过用眼睛观看事物,能应用视觉感受颜色的改变,提升儿童的观看力,体会视觉暂留现象。
并能应用视。
3、本学期,我们将指引儿童认识空气、阳光、水等,通过看故事等懂得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通过观看社会环境、湘江水源等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觉以外的感到途径探索事物如:触觉、味觉、嗅觉。
4、在数学地区中及时投放操作材料,指引儿童在地区中练习数与量关系,图形与空间的关系。
应用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指引儿童认识数1~10,精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知道它们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应用“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会用“多”、“少”、“一样多”的词语;能按物品的属性分类,学习比较物体的远近、深浅、高矮、厚薄等。
5、在日常生活中指引儿童感知时间的概念,认识不同面额的货币及币值;通过游戏活动和生活经验学会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