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海洋环境是历史悠久、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之一,其变化对全球生态和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海洋环境监测成为了日益重要的任务。

随着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提升,采集的监测数据越来越庞大,导致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

因此,设计与实现一个基于网络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对于科学有效地利用已有监测数据、推动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促进海洋发展和保护海洋生态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与实现一个基于网络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该系统将包括监测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功能,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 系统需求分析:通过对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的需求和用户需求的调研,明确系统功能,系统性能,用户使用场景等。

2.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设计系统的软硬件架构,确定系统的基本模块,功能分析、设计,技术选型、数据字典定义、界面规划、数据库设计等。

3. 系统实现:通过使用现在已经成熟的相关技术,对系统的软硬件进行开发,完成系统的主要功能的实现。

4. 系统测试:通过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保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性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设计与实现一个基于网络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建立起便捷、高效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体系,为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1. 系统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使用场景。

2. 系统设计:通过分析需求,确定系统的软硬件架构,具体实现方式等。

3. 系统实现:采用Web前端技术、服务器端技术、数据库等相关技术对系统进行开发和实现。

4. 系统测试:完成各项功能的测试、性能测试以及安全测试。

四、研究的预期成果1. 实现一套基于网络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2. 实现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使用等功能。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作者:胡青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06期摘要:指出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海洋环境监测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面临的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

从我国海洋环境检测当前的工作形势出发,具体分析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我国海洋环境检测工作的成效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能为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形势;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X8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6-0100-021 引言我国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

为了将我国发展成为世界海洋强国,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建设工作,积极鼓励合理开发沿海城市海洋资源,同时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检测工作也十分重视。

但是,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较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虽然在长期的发展中,我国的海洋监测工作在监测内容、技术手段以及科学预报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总体技术水平依然相对滞后。

基于近些年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灾害频发的现状,本文就目前我国海洋环境及检测工作形势,分析了国内海洋环境检测工作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提高我国海洋环境检测工作的成效提出了相关建议。

2 海洋环境及监测工作现状随着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目前我国海洋环境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方面是海洋污染严重,每年由江河入海和陆地排污口直接排入大海内的总污染物高达5000万t,其中包括大量的重金属有害物质、有机污染物及环境分泌干扰物等,导致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失衡,海洋资源日渐衰退减少。

另一方面,由于海洋资源受到不科学,不合理的过度开发造成了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面积逐年减少,海洋溢油和危化品的泄漏问题频发也使我国海洋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环境监测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第二产业也逐渐向沿海地区靠拢,海洋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增大,使得经济对海洋的依赖程度也有所提升,这无疑给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及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洋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与管理

海洋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与管理

海洋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与管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海洋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海洋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与管理成为了推动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海洋数据涵盖了众多方面,包括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多个领域。

这些数据来源广泛,有来自科研机构的观测数据、海洋监测站的实时监测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等等。

然而,由于数据的分散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使得海洋数据的有效利用面临诸多挑战。

构建一个统一、高效、便捷的海洋数据共享平台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构建海洋数据共享平台时,首先要明确其目标和功能定位。

平台的目标应当是整合各类海洋数据资源,为科研人员、政府决策部门、企业以及公众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数据服务。

其功能应包括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查询与检索、数据分析与处理、数据可视化以及数据共享与交流等。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技术架构。

硬件方面,要配备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网络设施,以确保数据的快速处理和稳定传输。

软件方面,选择适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工具以及数据可视化软件至关重要。

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采集与录入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质量是海洋数据共享平台的核心。

在数据采集阶段,要制定严格的数据采集标准和规范,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

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数据审核和校验,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对于已经录入的数据,要定期进行数据清洗和更新,以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可用性。

数据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海洋数据往往涉及国家安全、商业机密以及个人隐私等重要信息。

因此,平台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网络安全防护、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存储以及访问权限控制等措施,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在平台的管理方面,需要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

管理团队应包括数据管理员、技术维护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用户服务人员等。

数据管理员负责数据的整理、分类和标注,确保数据的有序存储和管理。

国家海洋局关于做好海洋环境公报工作的意见-国海发[2000]20号

国家海洋局关于做好海洋环境公报工作的意见-国海发[2000]20号

国家海洋局关于做好海洋环境公报工作的意见正文:---------------------------------------------------------------------------------------------------------------------------------------------------- 国家海洋局关于做好海洋环境公报工作的意见(国海发[2000]20号2000年6月27日)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为贯彻实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加强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前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现就做好海洋环境公报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布海洋环境公报的重要意义发布海洋环境公报是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及资料,对海洋环境现状作出客观评价,并向社会公众公布的一种行政行为。

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这是国家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编制并发布海洋环境公报是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海洋环境监督管理职能的重要形式,也是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为海洋经济建设服务的具体体现。

通过发布海洋环境公报,可使公众及时了解海洋环境状况以及环境破坏问题给沿海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海洋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事业,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

同时,海洋环境公报对各级政府制定海洋环境政策和环境整治措施、确定海洋环境管理目标、减轻海洋灾害、调整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各地人民政府应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布海洋环境公报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公报工作的领导,把各方面工作做好。

二、海洋环境公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海洋环境公报工作要以提高全社会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发展为目标,坚持为海洋管理服务、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宗旨,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做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海洋环境公报的编制和发布工作。

海洋气象观测服务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海洋气象观测服务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海洋气象观测服务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海洋气象观测服务是一项关键的任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海洋天气条件。

海洋气象观测服务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借鉴和合作提高我国的海洋气象观测服务水平。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国内的海洋气象观测服务状况。

我国在海洋气象观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气象局一直致力于建设和改善我国的海洋气象观测网络,包括在海上建设气象浮标、固定站和岸基遥感设备等。

这些观测设备能够提供大量的气象和海洋数据,并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和共享,为气象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尽管我国在海洋气象观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是海洋气象观测设备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

由于我国海洋面积辽阔,观测设备的部署还不够密集,导致某些地区的观测数据不足。

其次是观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还不够高。

目前,我国的海洋气象观测设备主要由人工操作,缺乏自动化的监测和管理系统。

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海洋气象观测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与国内相比,国外的海洋气象观测服务在一些方面更为先进。

例如,美国和欧洲国家在气象卫星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们的气象卫星能够提供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海洋气象观测数据,并实现实时传输和共享。

此外,他们还建立了完善的自动化观测网络,包括气象浮标、固定站和遥感设备等。

这些设备能够实现长时间、大范围的观测,提供精确的海洋气象信息。

另外,国外的海洋气象观测服务还注重数据的开放和共享。

很多国家的气象和海洋机构都将观测数据公开,供科研人员、气象预报员和海事人员使用。

这样的数据共享机制不仅促进了科学研究的进展,也有助于提高预报准确性和应对海洋灾害。

然而,国外的海洋气象观测服务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

首先是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

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某些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而我国的设备更新速度相对较慢。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的力度,以提高我国的海洋气象观测服务水平。

关于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探究

关于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探究

关于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探究1. 引言1.1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意义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意义非常重要,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社会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海洋环境直接关系到地球气候、气候变暖、海洋酸化等重要环境问题。

通过对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可以及时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趋势,为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也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减少捕捞过度、污染等问题的发生,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也对海洋灾害的预警和应对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及时发现海洋环境异常变化,提前采取措施避免灾害发生,保护人类和海洋生物的生命财产安全。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是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的必要手段。

1.2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现状海洋环境监测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监测网络日益完善,监测技术不断创新,监测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各级监测机构通过建立联网监测系统、开展现场监测和定点观测等多种形式,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全方位监测,为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

监测网络覆盖面不够广,监测点分布不均衡,导致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度存在一定难度。

监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地区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监测阶段,无法满足对海洋环境变化的及时监测需求。

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和共享等环节仍存在一定障碍,数据的共享和整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完善监测网络、提高数据共享和管理水平,以推动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1.3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挑战在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着诸多挑战。

海洋环境监测通常需要广泛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涉及到海水质量、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污染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海洋管理事业单位的海洋观测与数据共享实践

海洋管理事业单位的海洋观测与数据共享实践

海洋管理事业单位的海洋观测与数据共享实践海洋观测是海洋管理事业单位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对海洋环境进行观测和研究,可以有效地监测和评估海洋资源的状况,为海洋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海洋观测所获取的海洋数据也是其他相关领域的重要数据来源,数据共享更是加强各个领域合作和提升整体海洋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海洋管理事业单位在海洋观测与数据共享方面的实践经验。

一、海洋观测实践海洋管理事业单位在海洋观测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海洋观测网络建设海洋观测涉及到广阔的海域和多种不同类型的观测参数,为了提高观测水平和数据全面性,海洋管理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和推动海洋观测网络的建设。

通过建立观测站点、安装观测设备等方式,实现对海洋环境各要素的连续监测,为之后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提供便利。

2. 观测仪器的更新与维护海洋环境的观测需要依靠各种观测仪器和设备,这些仪器的性能和准确度对于观测数据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海洋管理事业单位在实践中注重对观测仪器进行定期的更新和维护,确保其在观测工作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 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是海洋观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海洋管理事业单位通过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对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规范的筛选、校正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数据共享实践海洋观测所获得的海洋数据是多个领域的重要参考和决策依据,海洋管理事业单位在数据共享方面积极实践,推动海洋数据的开放和共享。

1. 数据标准化与共享平台建设海洋数据的标准化对于实现数据的互通和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管理事业单位参与制定和推动海洋数据的标准化工作,通过制定数据格式、数据元标准等方式,实现数据在不同平台之间的有效共享和交流。

2. 数据共享政策与机制建立为了加强数据共享意识和促进数据流通,海洋管理事业单位积极制定和实施数据共享政策和机制。

通过明确权责关系、规范数据许可协议等方式,促进数据提供方和数据使用方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数据的开放和共享。

军民融合式推进我国海洋环境研究工作

军民融合式推进我国海洋环境研究工作

军民融合式推进我国海洋环境研究工作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的重要因素,加强海洋环境研究工作,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必须采取军民融合式的方式,推进我国海洋环境研究工作,使不同领域之间的高效协作成为可能。

首先,形成军民协调的管理模式。

我们需要建立协调机制,以便军民双方可以在海洋环境研究方面保持密切联系。

这种管理模式应该由政府部门领导,在海洋环境研究方面有很高权威的专家和学者组成,他们应该通过会议,研讨会和讲座等形式,交流意见和措施,以达到军民合作的目的。

其次,加强海军和民间机构合作,对海洋环境进行科学研究。

海军拥有许多技术和设备,例如舰船装备、水下探测技术、气象卫星等,可以为海洋环境研究提供很多有价值的数据。

同时,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民间机构如研究院、大学、实体企业等拥有一定的技术、人才和设备,可以为海军提供必要的支持。

加强双方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海洋环境研究事业。

第三,通过军民融合式合作,推动深化海洋环境研究的进程,并落实好科学研发产出的成果。

不同的领域专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可以合作,共同研究海洋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态过程,以及海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生态系统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协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研究效率,使得研究成果可以尽早实现,并直接应用于实际情况中。

最后,要进一步推进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

同时,一些传统的监测技术也需要得到优化和改进。

军民合作可以为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军民融合式的推进对于我国海洋环境研究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军民之间高效的协作,才能够畅通无阻地推进海洋环境研究事业,并为实现这一目标监测、分析、评估环境立竿见影的技术提供必要的支持。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地球上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宝库。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如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而对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则是了解海洋环境状况、评估环境影响、制定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来源十分广泛,包括海洋监测站、浮标、卫星遥感、船舶调查等。

这些数据涵盖了海洋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如水温、盐度、海流、营养盐、重金属、浮游生物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建立起庞大的海洋环境数据库,为后续的分析和应用提供基础。

在对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时,首先需要对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

由于监测过程中可能存在仪器误差、采样误差、数据传输误差等,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校准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不同来源、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数据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统计分析、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均值、方差等基本信息;趋势分析则可以揭示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海洋温度的升高、海平面的上升等;相关性分析可以研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海水中营养盐与浮游生物数量之间的关联;聚类分析可以将相似的数据点归为一类,有助于发现海洋环境中的不同区域特征。

通过对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了解海洋污染的程度和范围,确定污染源和污染途径,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监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时发现生态系统的受损情况;预测海洋灾害的发生,如台风、风暴潮、赤潮等,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研究海洋气候变化的规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在海洋环境保护和管理方面,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现状

国内外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现状

国内外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现状摘要:列举了国内外44个有代表性的运行较成熟的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突出其服务内容。

浅析了我国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工作在共享理念、共享规范标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数据共享平台海洋规范标准科学数据的管理、应用与共享已成为衡量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其他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推进海洋科学数据的共享,我国也大力提倡信息共享,充分挖掘海洋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促进海洋科学研究迅速发展。

1 国外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进展发达国家很早就认识到海洋科学数据共享的重要作用。

近30年来,从国际组织到沿海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先后通过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投入,加强对海洋科学数据的收集、管理和服务工作。

1960年成立的国际海洋资料和情报交换委员会(I0DE)开展国际间海洋资料交换工作,为多个国家海洋中心(NODC、BODC、SISMER、BSH、AODC、JODC、KODC等)资料共享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3年国际海委会(IOC)、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和国际科联理事会(ICSU)等组织联合建立全球海洋观测系统(COOS)。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对公益性科学数据实施国有科学数据完全与开放共享国策,2002年欧盟提出公共科学数据、公共当局持有的信息开放共享的公益性共享原则和指导思想。

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等无偿共享实时性、完备性、可靠性的数据集。

在国际数据共享良好氛围影响下,发展中国家纷纷建立海洋信息共享系统。

印度国家海洋所网站提供印度周边及印度洋的化学、水文、地质与地球物理的数据查询服务。

2010年肯尼亚海洋与渔业研究协会开通肯尼亚沿海与海洋信息交换共享系统,提供西印度洋地区海洋环境数据和信息。

海洋环境数值模拟与预报技术研究

海洋环境数值模拟与预报技术研究

海洋环境数值模拟与预报技术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全球的海洋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污染、气候变化、过度捕捞等问题日益严峻,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海洋环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海洋环境数值模拟与预报技术被广泛应用。

一、海洋环境数值模拟技术海洋环境数值模拟技术是基于海洋动力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和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开展的,旨在模拟和预测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

这项技术主要包括海洋数值模型建立和参数优化、模拟实验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1.1 海洋数值模型建立和参数优化海洋数值模型建立是海洋环境数值模拟技术的第一步,需要收集并处理监测数据、形成完整的模型框架和数值算法,同时确定各种因素的参数值。

有了模型,就可以模拟各种复杂的现象和预测不同的情形。

参数优化则是指对模型各项参数进行调整,以尽可能符合实际数据和观测结果,以提高模型精确度和可预测性。

1.2 模拟实验和数据处理模拟实验通常是通过计算机对建好的海洋数值模型进行微观的模拟和预测,得出各种参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趋势和范围,预测海洋环境的发展趋势。

而数据处理是将监测、模拟、预报等数据进行处理,提取信息、统计特征以及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

二、海洋环境预报技术海洋环境预报技术是基于海洋环境数值模拟技术,利用实时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和提醒,以对海洋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这项技术主要包括预警系统建立和预测模型优化等内容。

2.1 预警系统建立预警系统是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对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及时发布和传播海洋环境变化的信息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预警信息采集、监测数据处理、信息发布和应急响应等环节。

2.2 预测模型优化为了让海洋环境预报技术更加准确和实用,预测模型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数值模型的优化,优化预测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预测水平。

2023年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

2023年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

2023年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方案资料:2023年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背景介绍海洋环境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但也是全球最容易被破坏与污染的环境之一。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与预警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目标和任务目标•提高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精准性和普适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任务•建设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实施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增加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投入和更新•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和信息化建设•推进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监测水平实施计划建设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1.在全国重点海洋区域建设监测站点,确保监测站网格化布局2.建立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站点网络,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覆盖和监测3.加强监测站点的设施和仪器设备更新,确保监测数据可靠性和精准性实施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标准1.制定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标准2.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监管和控制3.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加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投入和更新1.增加海洋环境采集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投入和更新2.开展海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性能测试和测评,提升仪器设备质量水平3.推广应用海洋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提高海洋环境监测覆盖范围和数据精度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和信息化建设1.构建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可视化和数字化管理2.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3.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和信息公开,提高数据利用率和社会影响力推进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监测水平1.鼓励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2.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推进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创新和产业化3.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监测人员和技术水平后续工作1.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应用研究,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完善海洋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提高监测管理和技术规范化水平3.加大对高风险海洋区域的监测力度,推动海洋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可视化与分析技术研究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可视化与分析技术研究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可视化与分析技术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海洋环境的质量与稳定性备受关注。

为了对海洋环境做出精准的评估,需要建立一个完备的、科学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

然而,单纯的数据收集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可视化,这样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海洋环境及其相关问题,进一步推进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

本文将介绍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可视化与分析技术,并探讨其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一、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特点海洋环境监测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测量,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pH值、营养盐含量等等。

这些数据多为时间序列数据,拥有多样性、高度关联性和低效率的特点。

由于海洋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海洋监测数据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有些地方收集到的数据点非常稀少,而有些地方则非常密集。

二、可视化与分析技术对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可视化及分析技术的研究相对较新,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数据库和GIS的集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

1. 数据库和GIS的集成通过数据库和GIS的集成技术,可以将数据进行专题分析、时空分析以及自定义查询等。

此技术有助于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地图,并以不同的符号和颜色展示不同的海洋环境数据,以便快速准确地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趋势。

2.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技术是在一定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基础之上,通过检索、分析、提炼和展示数据隐藏的主要规律、关联、因果关系和隐含信息的方法。

即通过数学模型、算法和计算机技术从大规模、多维度、高质量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中挖掘和发现规律和模式。

3.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学习和决策能力,从大规模数据中自动挖掘知识,并使用这些知识来帮助人们进行决策的一门技术。

这些技术已经被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大规模分析和可视化,可以更加快速地发现海洋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预测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三、应用前景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可视化与分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海洋信息服务对海底资源管理与保护的促进作用

海洋信息服务对海底资源管理与保护的促进作用

海洋信息服务对海底资源管理与保护的促进作用引言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海底资源是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珊瑚礁和海洋生物等。

对海洋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海洋信息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海洋信息服务的定义与概述海洋信息服务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传播海洋数据、信息和知识,为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支持和决策的活动。

海洋信息服务包括海洋观测、遥感技术、数据管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评估、海洋决策支持系统等。

二、海底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性1. 可持续发展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海底资源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

合理管理和保护海底资源可以保证其可持续利用,促进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经济发展海底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包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和稀土等。

有效管理和保护海底资源可以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3. 生态保护海底生态系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有效管理和保护海底资源可以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1. 数据收集与监测海洋信息服务提供海洋观测和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和海底资源的变化。

通过收集和分析海洋数据,可以获得海底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等重要信息,为海底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海洋信息服务可以基于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开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这些系统能够提供合理的决策建议和方案,帮助政府和利益相关方制定科学的海洋资源管理政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知识传播与公众参与海洋信息服务通过发布科普文章、举办讲座和展览等形式,向公众传播海洋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增强公众对海洋资源管理与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海洋信息服务还可以促进公众参与海洋资源管理与保护,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处理技术研究海洋环境对于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涉及到环境、气候、经济、生物等多个方面。

因此,通过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及其变化趋势,为海洋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监测数据的来源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传统的现场观测、探测仪器的测量、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

这些数据涉及海洋水文、水动力、化学、生物等多个方面,如潮汐、海流、水温、盐度、pH值、溶氧量、营养盐含量、藻类、浮游动物、鱼类等。

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基础。

海洋监测数据的处理技术海洋监测数据处理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对海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算、模拟、预测等,从而得到关于海洋生态环境状态和变化趋势的信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

1.数据采集和存储数据采集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第一步。

传统的现场观测和探测仪器采集的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存储。

卫星遥感技术和海洋观测平台的数据则需要通过卫星通信及时传输到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需要建立可靠的存储系统,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编目、备份和存档等,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控制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它包括数据审查、数据校正、数据插值、缺失值填充、异常数据处理等。

通过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连续性,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

3.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特征,并进行数据降维和数据去噪等处理,以便数据分析和建模。

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降采样、特征提取、数据变换、滤波和去噪等。

4.海洋生态模型海洋生态模型是基于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建立的数学模型,用于分析和预测海洋生态环境的状态和变化趋势。

海洋生态模型主要包括生物数量模型、营养盐物质循环模型、生态系统模型等。

通过建立有效的模型,可以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监测、评估和管理。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系统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系统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系统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监测变得愈发重要。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系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能够有效提高海洋环境监测的精度和覆盖范围,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一、物联网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通信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来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连接。

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部署在海洋中的传感器网络,实时感知和采集海洋环境的物理参数,如水温、盐度、水质、海洋生物等,然后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远程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海洋环境监测带来了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监测的精度和覆盖范围。

传统的海洋环境监测往往只能在有限的采样点上进行,无法全面了解海洋环境的状况。

而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大规模部署的传感器网络实现对海洋环境的连续监测,从而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

其次,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

海洋环境的变化往往是非线性和动态的,需要及时采集和反馈数据信息以支持决策。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测,为海洋环境的紧急事件和突发情况提供及时预警,有利于提前采取措施保护海洋环境。

最后,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处理。

传统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往往分散在各个部门和研究机构,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共享。

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多部门的数据共享和整合,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科学价值,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系统研究内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系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网络的部署与优化、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分析与处理以及系统管理与应用等方面。

1. 传感器网络的部署与优化传感器网络的部署与优化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研究的基础工作。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海洋监测系统设计与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海洋监测系统设计与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海洋监测系统设计与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也开始逐渐应用到海洋监测和资源管理领域。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海洋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采集,为海洋资源的合理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本文将介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海洋监测系统设计与研究。

一、物联网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海洋环境监测一直是海洋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传统的海洋环境监测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抽样和定点监测,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而且无法对海洋环境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

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海洋监测系统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对海洋环境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从而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全面、准确、及时的掌握,为海洋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智慧海洋监测系统的整体设计智慧海洋监测系统是一种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多模式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和应用平台组成。

下面将对智慧海洋监测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介绍。

1. 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是智慧海洋监测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监测海洋环境参数,如水温、盐度、浊度、PH值、溶解氧、氨氮等。

传感器要适应海洋环境的恶劣条件,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能够长期稳定工作。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适用于海洋环境监测的传感器可供选择,如温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等。

2. 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主要负责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并将数据上传至数据处理模块。

由于海洋环境数据量大、采集周期长、采集频率高,所以数据采集模块的性能对系统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数据采集模块采用微控制器和数据采集芯片组成,可以实现高速、高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3. 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是智慧海洋监测系统的核心处理模块,主要负责对采集到的海洋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建模和预测,并向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结果,以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公众意识提升
• 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海洋科学的认识
• 通过海洋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
• 培养公众的海洋意识,为海洋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
提升公众的海洋意识
环境
• 为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支持,推动了海洋事
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的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技术支持
• 为地方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了地方海洋经济的发展
• 通过技术支持,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应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咨询服务
• 为地方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为地方海洋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通过咨询服务,提高了地方海洋经济发展的科学性,为地方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有
力支持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ATC H I N G
国内学术交流
国际学术交流
• 定期举办海洋科学学术会议与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专
• 参与国际海洋科学会议与研讨会,与国际知名专家交流
家交流
• 提高研究所的国际知名度,推动国际海洋科学合作与交
• 提高研究所的知名度,推动国内海洋科学的发展

与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与共建
与高校合作
• 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海洋科学研究人才
D O C S S M A RT C R E AT E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简介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成立背景与发展历程
1958年,响应国家海洋科学研究的需要,第二海洋研究所成

• 当时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水文、气象、生物、地质等方面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是保护和管理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对海洋保护的重视,监测海洋环境的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复杂。

因此,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更好地了解海洋环境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管理海洋资源。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目标是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相应的解释。

首先,在处理数据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预处理。

这包括删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和处理数据的噪声。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数据的清洗和归一化,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一旦数据预处理完成,接下来是数据分析阶段。

数据分析的目标是发现数据背后的模式和规律,并从中获取洞察力。

在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空间分析以及统计建模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和相互关联性。

比如,可以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来评估海洋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和长期趋势;而通过空间分析可以揭示不同海洋区域之间的差异和潜在的危险区域。

此外,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还需要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例如,将海洋温度数据与海洋物种分布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温度对物种生态分布的影响。

这种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可以为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保护和管理海洋生态系统。

在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过程中,数据可视化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图表、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可以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和传达的可视化形式。

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

此外,通过数据可视化可以有效传达数据的含义和结论,促进决策者和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

需要注意的是,在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往往涉及敏感信息,任何处理和分析都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统计研究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统计研究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统计研究曾容;许艳;杨翼;王秋璐;黄海燕;李潇【摘要】文章根据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特点,分别基于监测指标、监测要素、监测任务设计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统计结果能够简洁明了地反映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量的大小并涵盖相关监测信息,对于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质量、开展海洋环境监测任务完成情况评估、促进监测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服务海洋环境管理决策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statistical indicators and methods of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data were designed,based on the monitoring indicators,elements and task.The statistics reflected the monitoring data size and covered the relevant monitoring information.Statistical indicator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data statistics,assessing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ask,promoting monitoring data and information sharing,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decision making.【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7(034)004【总页数】6页(P32-37)【关键词】海洋环境;海洋监测;监测数据;统计指标【作者】曾容;许艳;杨翼;王秋璐;黄海燕;李潇【作者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海洋环境监测作为科学、全面掌握海洋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的基础性、支撑性、公益性业务工作,其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凸显[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机制研究
作者:宋转玲苏天赞黄磊魏志强
来源:《科技风》2021年第33期
关键词:管理办法;海洋科学数据;数据共享服务;质量控制;知识产权
我国从1958年开始海洋科学调查,至今已经获取的海洋科学数据覆盖全球各海域的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光学、海洋声学等多学科,数据容量累计数以PB级(1PB=1024TB),这些宝贵的数据的重用为众多海洋科研人员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支持。

随着海洋科考的持续实施,海洋科学数据增加迅速。

为规范和加强海洋科学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充分发挥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2年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印发《海洋资料汇交管理暂行办法》和《海洋资料使用申请审批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国土资源部公布《海洋观测资料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部令第74号)、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国办发[2018]17号)等相关规定,为海洋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管理办法的制定提供了框架与方向性规定。

本文充分调研科学数据相关管理办法,对数据汇交、保管等措施和要求做详细的比对,并结合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特点,立足数据管理与共享的实际需求,坚持共享为主不共享为例外的原则,研究切实可行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机制。

使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的管理与共享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促使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颗粒归仓并充分发挥其科学价值。

1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机制研究意义
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机制是科学数据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基础,管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以此完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管理体系和规范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活动,对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管理与共享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科学数据管理生命周期为主线重点阐述管理与共享服务机制的主要框架结构即各方职能主体、数据汇交与接收流程、数据质量控制、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奖惩措施和各环节处理时间节点等内容,可对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相关单位和科研人员规范化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过程、制定与落实执行管理办法提供参考。

依据分级管理、明确分工的管理机
制,加强和规范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管理,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支撑海洋环境监测的持续实施。

2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机制主要框架内容
2.1职能主体及职责
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管理涉及多方职能主体,包括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设立的专家工作组和数据中心、由数据中心设立的数据质控专家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及负责项目子任务的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负责人(图1)。

组织管理过程中需要明确各方职能主体的职责和义务,实现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管理全程的监管。

强化涉及的各级部门和相关人员职责,强调分工合作协调(图2和图3),以便落实各职能主体的义务和职责。

2.2数据汇交与接收流程
数据汇交作为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的基础阶段,汇集丰富可靠的海洋科学数据,为再利用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需要按照切实可行的汇交制度汇交数据并严格把关调查数据的质量,保证科学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用性。

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预报数据和监测数据,数据类型主要有实体数据、相关基础信息表、报告及图件等。

作为数据管理流程中的重要部分,应该详细规定数据汇交与接收的流程,从数据采集、汇交内容、汇交时限、汇交方式、汇交程序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图4)。

2.3数据质量控制过程
海洋科学数据质量是科学数据的生命力,海洋科学数据质量不但是海洋环境“数字化”、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它会直接影响海洋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海洋科学研究对海洋科学数据质量要求极高,海洋科学数据的质量控制是数据管理工作中必要的环节,但是数据质量不能单独依赖于仪器设备的测量精度或数值模拟的算法等,还需要专业科研人员审核与把关。

因此海洋科学数据应该重视海洋科学数据的质量,明确规定在数据采集与汇交过程中对数据质量控制的要求。

2.3.1项目实施前
要求项目实施前要组织开展参加项目人员岗前培训、仪器设备标定校准、标准物质准备和化学试剂配置校准等工作。

2.3.2数据汇交前
汇交程序中,数据汇交前课题负责人需要对所监测和预报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项目负责人对拟汇交数据做质量内审,提供质量审查支撑材料。

2.3.3数据接收前
数据中心对拟接收的数据做形式审查和质量审查。

形式审查主要包括审查数据的完整性、可读性和规范性等方面。

质量审查由数据中心组织数据质量控制专家组成员从技术和学科专业角度对各要素质控过程、检出限、精密度以及数值范围、时空一致性等角度开展系列审核工作。

2.3.4数据使用后
数据申请者在数据使用过程中若发现数据有质量问题,应及时向数据中心反馈。

数据中心须尽快联系数据汇交人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

经此多重质控过程,可以有效提高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4尊重知识产权保护
科学数据也是科研工作者的智力成果,应该和学术论文一样受知识产权保护。

可通过两种方式保护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汇交者的知识产权。

一是设定数据的保护期,保护期一般不超过数据采集(或生产)后两年(有另行约定的除外)。

特殊情况下确需延长保护期的数据,数据汇交者可提交书面申请延期。

二是规定数据引用格式。

要求数据申请者在论文、专利、专著、图集等成果中对使用的数据以数据引用格式进行引用标注,并对项目进行致谢,以保护数据权属者的正当权益,推动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汇交与使用形成良性循环氛围。

2.5设立奖惩措施
人有主觀能动性的差异,在各环节的执行力和配合度也会有所不同。

管理机制根据各职能主体在汇交、使用、管理、违法违规中遇到的问题,明确配合义务及失信行为惩戒,对相关人员设定了具体的奖罚措施,建立激励机制,这不但有利于落实各方主体义务和责任,而且能为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汇交与共享全生命周期的监督管理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进而推动数据管理诚信体制的建立。

2.6各环节处理时间节点
为了保证数据管理过程的效率,管理机制应明确数据汇交、接收和共享等每个环节的处理时间节点(见下表)。

3结语
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机制是海洋科学数据的汇交、保管和共享使用制度,除了常规条款的规定,建议明确各职能主体的职责和义务,强化各职能主体的分工和合作,并注重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的质量控制,确定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可为提升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共享与服务工作提供较为全面的制度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