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疏离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生活状态和社会支持状况对手机依赖程度的影响
生活状态和社会支持状况对手机依赖程度的影响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物品。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离开手机,一旦离开就会感到非常不安。
不仅如此,人们还会在手机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手机依赖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生活状态和社会支持状况对手机依赖程度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生活状态对手机依赖程度的影响。
生活状态是指一系列特定的因素,如工作、家庭和个人健康状况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工作很忙,他可能会需要经常使用手机来完成工作任务。
同样地,如果一个人有孩子或是家庭成员需求照顾,他也会需要使用手机来保持与家庭成员的联系。
此外,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也会对其依赖手机的程度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人生病了或受伤了,他可能会使用手机来寻求医疗帮助或寻找资讯。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状态对依赖手机的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看看社会支持状况对手机依赖程度的影响。
社会支持状况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支持的程度,如亲戚朋友关系、社会参与、社交网络等。
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的支持程度也会影响其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例如,如果一个人拥有很多好友和亲戚,他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手机来保持联系。
同样地,如果一个人缺乏社会支持,他可能会寻求用手机来解决孤独感。
因此,社会支持状况也会对依赖手机的程度产生影响。
总结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然而,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却与生活状态和社会支持状况密切相关。
生活状态和社会支持状况对手机依赖程度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手机依赖症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保持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干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依赖手机可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业、社交和心理健康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自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期帮助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将界定手机依赖的概念,明确手机依赖的表现及危害。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联。
自尊作为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可能影响大学生对手机使用的态度和行为;而社会支持则是指个体在社会中获得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可能对手机依赖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收集大学生手机依赖、自尊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还将结合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有效的手机依赖干预措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将总结研究成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手机使用观念,提高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研究也将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的使用频率和时间普遍较高,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手机依赖的问题。
手机依赖不仅可能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因此,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自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干预措施减轻手机依赖,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已有研究中,自尊作为个体自我评价的情感体验,被认为与手机依赖存在显著关联。
一些研究发现,低自尊水平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过度使用手机,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困扰和不满。
他们可能通过手机上的社交应用、游戏等方式寻求虚拟世界的认同和满足感,从而陷入手机依赖的恶性循环。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行为干预和正向行为支持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行为干预和正向行为支持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手机更是成为了他们学习、交流、娱乐的必备工具。
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
手机依赖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需要进行行为干预和正向行为支持,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和健康水平。
一、问题行为干预1.认识手机依赖的影响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需要帮助他们认识手机依赖可能对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响。
手机依赖可能导致大学生偏离学习和工作的重心,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就业前景;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对大学生的视力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过度沉迷手机可能导致大学生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减少,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等等。
通过这些认识,可以让大学生意识到手机依赖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
2.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需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可以通过向大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来引导他们合理使用手机,如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时间,定时休息,减少无意义的手机游戏等。
也可以通过设置手机的时间限制、使用提醒等功能来帮助大学生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行为。
也需要教育大学生要避免将手机当做消遣的唯一途径,多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以充实自己的生活。
3.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对于手机依赖的大学生来说,也需要加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培训课程,帮助大学生认识到手机依赖可能对自己造成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约束能力。
同时也可以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一些有益的活动和课程,以分散他们对手机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自制力和自控能力。
4.建立支持系统和监督机制在干预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时,也需要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和监督机制。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心理弹性和压力知觉的链式中介作用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心理弹性和压力知觉的链式中介作用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度依赖手机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如社交焦虑等。
深入探究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并重点分析心理弹性和压力知觉在这一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路径,我们期望为预防和干预手机依赖和社交焦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已有文献和实证研究结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日益丰富,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上升,这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之间关系的探讨。
手机依赖作为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是指个体过度使用手机,导致出现明显的社会和心理功能损害的行为。
已有研究表明,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社交焦虑是指在社交场合中,个体产生的对他人评价和社交行为结果的过度担忧和恐惧感。
大学生在社交活动中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而手机成为了他们缓解焦虑的工具。
通过手机上的社交媒体平台和聊天工具,大学生可以避免面对面的社交,从而减轻自身的社交恐惧感。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逆境或创伤时,能够迅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
近年来,心理弹性在手机依赖和社交焦虑的关系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表明,心理弹性高的个体在面对应激性事件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减少焦虑感。
心理弹性可能在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即手机依赖可能通过影响个体的心理弹性,进而影响其社交焦虑水平。
压力知觉是指个体对压力的主观感受和认知评价。
在社交焦虑的情境中,压力知觉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当个体感受到较高的压力时,其社交焦虑水平也会相应上升。
生活状态和社会支持状况对手机依赖程度的影响
生活状态和社会支持状况对手机依赖程度的影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依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手机依赖是指一个人对手机产生了过度的依赖和信任,无法离开手机,以至于对个人生活和社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活状态和社会支持状况对手机依赖程度的影响。
1.1 工作状态工作状态是生活状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手机依赖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的人更容易出现手机依赖的问题。
这些人通常需要在网上工作或用手机处理大量的工作邮件或短信。
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他们可能会更多地依赖手机来缓解这种压力,解决问题,甚至简化工作。
1.2 娱乐方式在个人的娱乐和休闲方式中,手机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研究表明,大量使用手机进行社交娱乐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手机依赖的问题。
这些人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社交平台上,通过手机与其他人交流。
随着时间的增加,他们可能会产生对手机的强烈依赖,以至于无法离开手机。
1.3 客观环境除了个人因素外,客观环境也对手机依赖程度产生了影响。
在城市化和信息化日益加速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日益依赖互联网和智能手机。
特别是在城市中,交通需要等待的时间更长,人们更容易使用手机来打发时间。
此外,高度互联和便捷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引发个人对手机的依赖,或者减少个人对其他事物的关注度。
2.1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手机依赖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家庭关系和家庭环境对手机依赖程度有显著的影响。
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减少个人对手机的依赖。
此外,与家人交往、分享生活的习惯是减少手机依赖的有效措施。
在社会支持方面,一个人的信仰、法律、政策、组织和互助等方面都有可能影响他们对手机的依赖。
在受到不利影响时,人们更可能寻求其他形式的满足,因此,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于减少对手机的依赖非常关键。
结论:个人的生活状态与社会支持状况会影响一个人对手机的依赖情况。
因此,对于减少手机依赖,需要综合考虑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手机依赖、疏离感和社会支持之间关系研究的综述
手机依赖、疏离感和社会支持之间关系研究的综述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快速发展,手机上的移动通信网络已逐渐成为我们现代社会人们家居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或缺少的部分。
人们通常可以通过使用手机网络来获取信息与进行人际交往。
随着我国移动智能互联网和传统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手机服务的类型越来越多,这使很多人群出现手机依赖的现象,就如同早期互联网发展中出现的电脑成瘾情况类似。
具互联网中心调查界定,每天使用手机超过4个小时的均为手机依赖患者。
而很多大学生由于其学业的自由度相对较高,又没有走向社会的压力,大学生这个群体已经成为了手机所依赖的主要人群,很多大学生的手机都离身不远,并且还配备了移动充电系统,随时都能够正常运用手机,过度的浪费和使用手机给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社交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时手机依赖成瘾回造成大学生出现疏离感,脱离社会、生活圈。
那么从以上的分析结果看,以往研究的结论之间存在这样一类矛盾:即一方面对现实社会的支持和网络社会的支持显著正相关,另外一方面对于手机的依赖与对现实社会的支持显著正相关,与对网络社会的支持显著负相关,而对于网络社会的支持和对网络社会的支持与疏离感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从逻辑上来讲,这样的结论是矛盾的。
因而,现实手机社会的网络支持与依赖网络手机社会及其支持之间的相互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在网络手机社会依赖和网络疏离感社会中的支持关系又是怎样的。
现实经济社会的相互支持和中国网络经济社会的相互支持究竟是一个同一个的过程还是相互不可分离的。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分类号编号0670112013026FX 南方医科大学双学位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Mobile PhoneDependency and Social Support in College Students摘要【摘要】随着移动通讯产品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手机等电子产品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正呈逐年指数增长形势,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调查当前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通过SPSS分析软件进行结果分析讨论,探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
研究表明,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关系,而社会支持对手机依赖有预测作用。
因此,可借助于社会支持的力量,减轻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社会支持Abstract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ools and the Internet network, people become more and more reliable to the electric products, especially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number of dependency rate increases as liner, which brings lots of negative effects to thei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dopts questionnaire and 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 to analyze the dependency. Besides, SPSS analysis software is used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phone dependency and social support.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 is negative variation between the two objects, while the social report can forecast the mobile phone dependency. As a result, the mobile phone dependency can be eased by the power of social support.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y; Social support目录引言 (2)1 方法与工具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研究程序 (2)2 结果 (2)2.1 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 (3)2.2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调查情况 (4)2.3 SPSS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其特征属性和社会支持因素间的关系 (5)3 讨论 (5)3.1 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与家庭、朋友、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关系分析 (6)3.2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原因 (6)3.3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探讨 (7)4 基于社会支持的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对策讨论 (6)4.1 加强心理疏导 (6)4.2 正确认识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 (7)4.3 端正态度,增强社会归属感 (7)结论 (7)致谢 (7)参考文献 (8)附录1 (9)附录2 (10)附录3 (11)引言随着通信工具的不断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凭借其便携、无线上网等特点成为人们通信、随时随地上网娱乐的主要媒介,日益成为人们的生活必要工具。
大学生人格特质、手机使用动机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大学生人格特质、手机使用动机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的普及率和使用频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这种高度依赖手机的现象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过度使用手机导致的健康问题、学习效率下降、社交障碍等。
因此,探究大学生人格特质、手机使用动机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手机依赖的成因、预防和治疗手机依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分类和测量方法。
然后,探讨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动机,分析不同动机对手机依赖的影响。
接着,文章将详细论述手机依赖的定义、表现和影响,以及其与人格特质和手机使用动机之间的关联。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大学生人格特质、手机使用动机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预防和治疗手机依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方法将包括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
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并整理现有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和人格特质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大学生本人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手机依赖问题,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使用已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和娱乐的方方面面。
然而,过度依赖手机也可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成就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质、手机使用动机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手机依赖的成因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人格特质方面,已有研究指出,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影响个体对手机的使用方式和依赖程度。
例如,外向性特质较高的个体更倾向于使用手机进行社交互动,而神经质特质较高的个体则可能更容易陷入手机依赖的困境。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作者:涂巍来源:《科教导刊》2016年第20期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为降低手机依赖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手机依赖量表(MPA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孤独量表(UCLA),对73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大学生手机依赖在逃避性和总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年级上失控性、逃避性和总分上大二显著高于大一;在户口上,农村学生在低效性上显著低于城镇学生;在专业上,除逃避性维度外其它各维度和总分均存在专业显著差异。
手机依赖在分维度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以及总分上与孤独感显著正向相关,与领悟社会显著负向相关。
孤独感能显著的正向预测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以及总得分,领悟社会支持能显著的负向预测戒断性和总得分。
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年级、户口、专业上均存在差异。
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能负向预测手机依赖行为,孤独感能正向预测手机依赖行为。
关键词社会支持手机依赖孤独感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7.079近年来,手机技术上不断突进,改变了其固有的通话联系功能,当下最流行的智能手机将消费购物、影音娱乐、交友聊天、学习阅读、游戏等功能集于一体,智能手机的爆炸式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较多的便利,同时亦带来了新的困扰。
大学生做为智能手机消费的主要群体,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极其容易对手机形成依赖,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负面的情绪感受。
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中,不少学生表明自己对手机形成了较强烈的依赖感,偶尔手机没带在身上心理总感觉不踏实,会产生不明原因的焦虑感和失控感。
晚上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在玩手机,早上醒来第一件事仍然是玩手机,吃饭时、上厕所时、上课时、无聊时总是第一时间会想到手机。
可见不少学生确实对智能手机形成了较严重的依赖,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睡眠、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方面。
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困扰、网络交往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困扰、网络交往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一、概述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活跃群体,其人际交往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现实人际关系困扰、网络交往和手机依赖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交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困扰、网络交往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交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现实人际关系困扰是指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不适应。
这些困扰可能源于性格差异、沟通障碍、信任缺失等多种因素,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感到焦虑、孤独和挫败。
网络交往则是指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和社交互动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度依赖网络交往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现实人际关系的困扰。
手机依赖是指个体过度使用手机,以至于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现象。
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问题尤为突出。
大学生往往通过手机进行社交、娱乐和学习等多种活动,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导致他们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交往需求,进一步加剧现实人际关系的困扰。
手机依赖也可能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研究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困扰、网络交往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我们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交能力提升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压力。
1. 背景介绍:阐述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现实人际关系困扰和网络交往的普及现象。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充满活力且处于人生关键阶段的群体,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现实人际关系困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家庭、友情、爱情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导致他们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感到困惑、焦虑甚至挫败。
由于个人性格、成长环境、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在处理现实人际关系时也可能遇到种种挑战,如沟通不畅、信任缺失、冲突频发等。
社会学论文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社会学论文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手机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已逐渐显现,而与此同时,孤独感也开始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
在这个社交网络盛行的时代,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之间关系的研究,探讨社会支持对此关系的影响。
一、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定义与特征1. 手机成瘾的定义及特征手机成瘾指的是对手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刺激和满足感产生依赖,无法自控地过度使用手机的一种心理状态。
主要特征包括:频繁检查手机、无法停止使用手机、出现烦躁和不安情绪等。
2. 孤独感的定义及特征孤独感是指个体在社交联系和情感需求上的不满足感,感觉缺乏与他人的联系和支持。
主要特征包括:情感上的空虚感、对周围人的疏离感、社交能力下降等。
二、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1. 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正相关关系研究显示,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手机成瘾使大学生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交空间脱离,导致孤独感的加剧,同时还可能降低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加重孤独感。
2. 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之间的负反馈循环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之间存在一种负反馈循环的关系。
手机成瘾引起孤独感,而孤独感又进一步促使大学生更加依赖手机,并沉浸于虚拟社交世界中。
这种循环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社交隔离和孤独感的加深。
三、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关系的影响1. 社会支持的概念与特征社会支持是指个体通过参与社交网络中得到的情感支持、实质性支持和信息支持等,对其生活和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具体特征包括:情感支持、实质支持、信息支持。
2. 社会支持对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关系的影响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在缓解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之间关系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社会支持能提供情感支持,并促使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质性社交活动,减少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从而缓解手机成瘾与孤独感。
3. 加强社会支持的建议为了减少大学生手机成瘾和孤独感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社会支持。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与人际交往、孤独感的关系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与人际交往、孤独感的关系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度依赖手机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际交往、孤独感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促进健康社交行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手机依赖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手机依赖的内涵与外延。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梳理手机依赖、人际交往和孤独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随后,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对人际交往和孤独感的具体影响机制。
结合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帮助大学生合理控制手机使用,优化人际交往模式,降低孤独感,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还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建立健康的心理防线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实现全面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的使用率更是高达几乎百分之百。
手机使用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手机依赖现象。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对其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际交往、孤独感的关系,对于理解手机依赖的成因和后果,以及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际交往方面,手机依赖对大学生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手机作为一种便捷的通讯工具,使得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与他人保持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手机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这是因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使大学生过度依赖虚拟社交,而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过度使用手机还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社交焦虑、沟通障碍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压力、社交焦虑、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大学生压力、社交焦虑、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一、概述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
这些压力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行为的出现,其中手机成瘾现象尤为引人关注。
手机成瘾是指个体过度依赖手机,无法控制自己的使用行为,导致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社交焦虑也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感到紧张、不安和恐惧。
社会支持作为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资源,对于缓解压力、降低焦虑和促进健康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压力、社交焦虑、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压力可能通过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选择,进而增加手机成瘾的风险;而社交焦虑则可能使个体更倾向于通过手机进行社交活动,从而加剧手机成瘾的程度。
社会支持作为一种保护性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和社交焦虑对手机成瘾的负面影响。
目前关于这四者之间具体作用机制的研究仍显不足,尤其缺乏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系统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包含压力、社交焦虑、社会支持和手机成瘾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深入探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背景介绍:大学生面临多重压力,社交焦虑现象普遍,手机成瘾问题日益严重。
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重压力。
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以及自我成长的压力等交织在一起,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社交焦虑和手机成瘾现象尤为普遍,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强烈的不安、恐惧或担忧,担心自己的表现会被他人评价或嘲笑。
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人际关系复杂、竞争激烈以及自我认知的不成熟,社交焦虑现象尤为普遍。
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法》试题库及答案
“地区经济与教育发展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调查”属于:收藏A.反馈性的普遍调查B.预测性的抽样调查C.学科性的典型调查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研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参与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教师支持的调节作用”中因变量是:收藏A.父母参与B.学业成绩C.教师支持D.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研究“特质愤怒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敌意认知和冲动性水平有调节的中介作用”中因变量是:收藏A.冲动性水平B.敌意认知C.特质愤怒D.攻击行为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下列题项中属于三次文献的是:收藏A.目录B.进展报告C.论文档案材料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教材建设问题研究属于:收藏A.发展研究B.基础研究C.应用研究D.评价研究E.预测研究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下列那一选项不属于历史研究法基本特点:收藏A.历史性B.逻辑分析为主C.具体性D.多元性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下列的那一选项不属于历史研究法基本特点:收藏A.逻辑分析为主B.历史性C.批判性D.具体性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下列问卷题目设计不合理的是:收藏你有躺着看书或是太阳光下看书的习惯吗?B.你是否赞成公共汽车公司改善服务?C.在一年内,你做家务的次数大约是多少?D.在过去一年中,你做过几次中医理疗?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应遵循的要求的是:收藏A.可测性B.具体性C.建议可行D.客观性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使用统计图、表呈现研究数据”应撰写于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那一部分:收藏A.结果B.讨论C.方法D.前言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资料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处理”应撰写于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那一部分:收藏A.前言B.方法C.讨论D.结果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下列那一选项不属于教育史料的鉴别考证的内容和基本方式:收藏A.作者考证B.地理考证C.文献原形考证D.地点考证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综合实验、常态与超常实验等是按()来划分的。
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对疏离感的影响_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_姜永志
1 问题提出
2008 年 1 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统计 ( CNNIC,2008) ,我国网民数量为 2. 1 亿,其中手机 移动互联网用户为 5040 万( 这是我国首次官方公布 的手机网民数量) ,而 2013 年 4 月《中国移动互联 网发展状况 报 告 》统 计,中 国 互 联 网 用 户 数 量 已 达 到 6. 08 亿( CNNIC,2013d) ,其中手机移动互联网 用户规模 达 5 亿 ( CNNIC,2013b) ,占 上 网 人 群 的 78. 5% 。从 2008 年到 2013 年的 5 年间,手机移动 互联网用户增长近 10 倍,手机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 新增网民第一来源。《报告》还指出,我国手机移动 互联网的使用呈现出几个特点: 一是整体偏年轻化, 10 ~ 19 岁和 20 ~ 29 岁年龄段手机网民在总体中占 比最多,分别为 25. 7% 和 34. 3% ; 二是我国手机互 联网用户以学生群体占比最大,占总量的 26. 8% ; 三 是 手 机 互 联 网 用 户 对 手 机 上 网 依 赖 性 较 强, 79. 9% 的手机移动互联网用户每天至少使用手机上 网一次,近六成手机移动互联网用户每天使用手机 上网多次; 四是手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手机上网粘 度大,平均每天累计使用手机上网时长为 124 分钟, 每天上网 4 小时以上的重度手机移动互联网用户比
大学生手机依赖及其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关系
大学生手机依赖及其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王芳【期刊名称】《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2【摘要】The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439 college students are surveyed by using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is common; (2)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h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predicting effect on loneliness and a negative predicting effect on social support, while social support on loneliness i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predictor; (3)social support plays a partly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loneliness.%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及其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关系,对439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1)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较为普遍;(2)手机依赖对孤独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3)社会支持在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总页数】2页(P444-445)【作者】王芳【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4;G645【相关文献】1.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J], 涂巍2.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和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 [J], 马雪梅;范斌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和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 [J], 马雪梅;范斌;4.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J], 高蓉; 朋文佳; 江婧; 姜欢欢; 董男男; 胡传来5.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相关性 [J], 李盼盼;梁彦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行为干预和正向行为支持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行为干预和正向行为支持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行为干预和正向行为支持是当今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便捷性,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手机依赖问题。
这种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在当今信息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他们在课堂上、宿舍里甚至是在社交场合都难以割舍手中的手机。
手机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解决无聊和焦虑的工具。
这种行为往往导致大学生们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正常与现实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
通过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针对手机依赖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和正向行为支持,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和社交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背景介绍到此结束】。
1.2 问题概述手机依赖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不断增加,许多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了过度依赖,表现为长时间玩手机、无法自控地频繁查看手机、沉迷于社交网络等行为。
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的发生。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手机依赖问题的存在给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对视力造成伤害,频繁使用手机会影响大脑发育和注意力集中能力,沉迷于社交网络可能会导致沉重的心理负担。
手机依赖还可能导致大学生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沟通变得封闭,增加孤独感和焦虑情绪的发生。
手机依赖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进行干预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手机依赖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手机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机依赖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社交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足等问题。
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献综述为主,缺 乏大规模实证研究数据的支持。未来研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 来进一步验证本次演示的结论。其次,本研究主要了网络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 直接影响,而忽略了其在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未来 研究可以深入探讨这一中介作用的具体过程和机制,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大学生 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参考内容
在当今社会,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手机依赖现象 在大学生中尤为明显。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密切 相关。本次演示将就这三个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核 心问题是:社会支持、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如何从多角 度出发,有效地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关键问题探讨
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过度依赖手机互联网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在社交中产生障碍,例如与人面对面交 流时产生焦虑感,从而使其社会交往能力下降。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可能会感 到更加孤独。此外,手机互联网使用还可能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真实社交 圈,进一步加剧孤独感。
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孤独 感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
作用
01 引言
03 研究现状
目录
02 概念阐述 04 关键问题探讨
目录
05 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 作用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
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手机互联网使用的 主力军,其对手机的依赖日益加重。这种过度依赖是否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产生影响?又如何影响其社交行为?本次演示将聚焦于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 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社会支持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中介角色。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对手机依赖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对手机依赖的影响姜永志;白晓丽;刘勇;阿拉坦巴根【期刊名称】《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年(卷),期】2016(17)3【摘要】为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网络人际信任、疏离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和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对44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网络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存在显著负向相关,与网络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正向相关;疏离感与网络社会支持、网络人际信任存在显著负向相关;手机依赖与疏离感存在显著正向相关;疏离感在网络社会支持、网络人际信任和手机依赖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有8.3%-11.9%的变异量是通过疏离感对手机依赖产生的影响;以疏离感为中介变量的模型拟合较好.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大学生的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水平来改善大学生的疏离感,进而降低手机依赖程度.【总页数】6页(P24-29)【作者】姜永志;白晓丽;刘勇;阿拉坦巴根【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研究所,内蒙古通辽028000;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研究所,内蒙古通辽028000;佳木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黑龙江佳木斯154007;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研究所,内蒙古通辽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46【相关文献】1.大学生手机依赖、孤独感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 [J], 姜永志;刘勇;王海霞2.青年学生手机依赖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安全感的中介作用 [J], 赵文进3.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 [J], 郭秋月4.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使用动机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分析 [J], 申帅芝;王学军5.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及人际信任对孤独感影响 [J], 谭雪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人际疏离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1 引言1.1 手机依赖的综述1.1.1 手机依赖的概念手机依赖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点被手机控制了的“状态”,即是手机成了不可缺少的工具外,没有了手机就很难受的那种症状1.1.2 手机依赖的研究现状随着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的普及和飞速发展,手机以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传递信息和接收到信息的主要工具,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运用智能手机以已经成为普遍的一种现象,智能手机服务丰富多样,能够满足大学生日常生活、娱乐、通信等需求,实现大学生多元化生活,这使大学生与手机具有黏性特征。
大学生由于在生活和学习的自由度更大,以成为当下我国主要的手机依赖群体,低头族最早出现在大学校园中,这说明手机依赖以成为一种网络依赖病症,对大学生疏离感产生重大的影响。
1.2 疏离感综述1.2.1 疏离感的概念疏离感是指个体与个体、环境之间关系的疏远,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疏离感的出现说明个体产生了孤独感、寂寞感、自我隔离、无意识感等的情感变化。
1.2.2 疏离感的研究现状以往的研究表明,疏离感的产生和发展呈现出较大的年龄差异,高中生和大学生,尤其特别是18~20岁的年轻个体最容易出现疏离感(张进辅,杨东,2003; sandhu ,2004)。
随着近年来由于我国的智能手机和电脑移动端等互联网社交平台注册用户的不断增加,大学校园里的"低头族"、"手机控"、"触屏控"的人群数量也在不断的的增加,这种"校园孤独者"的日益不断增加,在一定很大程度上已经基本彻底改变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之间这种传统的面对面语音社交的交往方式,使得我国大学生的网络社交从一种虚拟变为现实的面对面语音社会交往,变成了各种介于虚拟现实符号之间的真实文字和虚拟语音的社交互动。
大学生借助于移动互联网中介和通过移动互联网所建立起的各种人际关系与实践中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其匿名性、虚拟化、便利性、超时空性以及不稳定等方面。
正是基于这些特征,刘红和王洪礼(2011)认为,移动终端技术对于手机信息系统依赖度较高的群体,更容易产生自我孤独感、疏离心理情绪、社交问题和个性障碍;王相英(2012)的研究也可以发现,青少年对移动设备的依赖性会直接导致他们产生更多的孤独感和疏离心理;另外还有许多研究进一步提到(汤毅晖,黄海,雷良忻,2004;徐夫真,张文新,2008),移动设备依赖社交网络会直接使得个人和社交者逐渐地疏远了在现实生活中的家人和朋友,这样的社交者个体就会表现为带来了更多的自我孤独感、抑郁和焦虑。
不过,手机的使用也不是总能够促使个体逐渐产生疏离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 motoharu , susumu ,& masayoshi ,2009),对于手机的适当选择使用不但没有会对个体产生疏离感,反而是有助于消除个体暂时的一种孤独感和疏离心理的,但如果使用太多则可能会导致使得个体逐渐疏远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家庭和亲人朋友,引起了更强烈的疏离感、孤独感、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因而,手机的使用和疏离感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要根据个体对手机的使用程度来进行衡量,如果一个个体由于过度的使用手机而导致对手机的依赖,那么对手机的依赖就很容易导致使得个体产生对手机的疏离感。
1.3 社会支持综述1.3.1 社会支持的概念章谦、张建明(2018)认为"可以把社会支持表述为各种社会形态对于社会脆弱群体即社会生活有困难者所提供的无偿救助和服务。
"蔡禾等人提出社会支持也就是"社会支持",它的含义就是指我们在社会中可以获得、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
张宏文和阮丹青认为"社会支持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
"程虹娟对于社会互动和支持概念的重要性进行了系统归纳,她强调了从与互动关系角度看,社会互动和支持不仅仅只是单向的心理关怀或协助,在多数情形下它都具有一种社会互动交换的特点,表现出作为一种人际间互动和交流关系;从我国社会行为属性角度看,社会支持主要表现出的是扶持、协助的各种社会活动或过程,它是个人对于他人的社会需求所作出的回应。
从社会资源的作用角度来界定,社会支持资源是对于个人处理紧张情况发生的一种潜在资源,包括社会支持提供者与接受方之间的资源互动和交换。
1.3.2 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社会支持的客体即接受社会支持的主要受众。
对于社会支持客体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这样的观点,即我们认为社会支持的客体主要是弱势群体,比如城市流浪儿童、艾滋病人、失独老人、贫困家庭等,这类弱势人群在现代社会中一直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帮助。
这种主义观点实际上就是属于一种特殊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即学者认为支持社会上所支持的每个对象并不一定具有社会普遍性,国内一些国外学者也一直持有这样的主义观点,比如陈成文就已经多次明确指出了对社会公益支持的主要目标也就是通过运用各种基于物质和社会精神的辅助手段应用来给我们社会上的弱者群体提供无偿的社会帮助;另一种主义观点则主要是学者认为支持社会上的支持对象是一种普遍的公益行为,社会上所支持的每个客体可能是我们所有人,一些国外学者也非常赞同这种主义观点,比如李强认为"日常生活世界里的每个个体都可能是社会支持的客体。
"②从国内外的研究比较情况来看,国内的专家学者大多几乎是完全秉持普遍社会主义的研究取向,针对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弱势或特殊利益群体而分别开展了有关社会需求支持的专题研究,而国外的专家学者则大都几乎是完全认可普遍社会主义的研究取向,认为所有我们社会中的需要提供帮助的弱势个人和特殊群体都基本应该认为是我们社会需求支持的主要客体或帮助对象。
巴瑞拉(和艾因雷(她们认为社会支持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帮助(她们提供了物质和金钱)、行为上的帮助(她们分担了任务)、亲切的互动(一种传统、漫谈式的顾问和服务活动)、引导给予提供意见、信息或者指令)、反馈(她们提供有关行为、思维或者感情等方面的反馈)、积极的社交和互动(她们以娱乐或者休闲等方式为目标的互动沃克斯将对社会支持的内容划分为情绪性支持、行为援助、意见或者指导、财政支持;卡特纳(和罗素将社会性支持大致划分为五种,即情绪性支持、信息支撑、社交整合或者网络支持、满足其自尊心的支持和精神性支撑。
国内有一些研究者把对社会支持的内容大致划分为四种,(尊重的支持,又称为情感性的支持、自尊主义的支持,指一定程度上个体被他人所尊重和接受。
(信息支持,又称评估支持或者认知引领,它是一种泛指有利于对问题事件进行说明、理解和应对。
(受到社会成员身份的支持,又称扩散性支持、归属性支持,只能够与他人消遣娱乐,并排解压力和不良情绪。
(工具性的支持,又称现实的支持,是一种泛指为企业提供财力援助、物资资源或者所需的服务。
1.4手机依赖、疏离感和社会支持之间关系研究的综述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快速发展,手机上的移动通信网络已逐渐成为我们现代社会人们家居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或缺少的部分。
人们通常可以通过使用手机网络来获取信息与进行人际交往。
随着我国移动智能互联网和传统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手机服务的类型越来越多,这使很多人群出现手机依赖的现象,就如同早期互联网发展中出现的电脑成瘾情况类似。
具互联网中心调查界定,每天使用手机超过4个小时的均为手机依赖患者。
而很多大学生由于其学业的自由度相对较高,又没有走向社会的压力,大学生这个群体已经成为了手机所依赖的主要人群,很多大学生的手机都离身不远,并且还配备了移动充电系统,随时都能够正常运用手机,过度的浪费和使用手机给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社交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时手机依赖成瘾回造成大学生出现疏离感,脱离社会、生活圈。
那么从以上的分析结果看,以往研究的结论之间存在这样一类矛盾:即一方面对现实社会的支持和网络社会的支持显著正相关,另外一方面对于手机的依赖与对现实社会的支持显著正相关,与对网络社会的支持显著负相关,而对于网络社会的支持和对网络社会的支持与疏离感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从逻辑上来讲,这样的结论是矛盾的。
因而,现实手机社会的网络支持与依赖网络手机社会及其支持之间的相互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在网络手机社会依赖和网络疏离感社会中的支持关系又是怎样的。
现实经济社会的相互支持和中国网络经济社会的相互支持究竟是一个同一个的过程还是相互不可分离的。
本文的课题重点研究将进一步通过着重深入探讨当代现实社会中的人类社会活动支持和现代网络中的社会活动支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二者在手机依赖与疏离感之间的作用。
1.5问题提出以往对于社会支持和手机成瘾、疏离感的结果表明,大多数情况下,支持的水平越高,手机成瘾和疏离感水平就会越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社会支持能够促进手机成瘾和疏离感的产生和变化。
是本研究想要探讨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大学生人际疏离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为研究对象。
以武汉体育学院3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学生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61份,有效问卷225份。
表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回收率有效问卷有效率300 261 87% 225 86.2% 2.2研究方法2.2测量工具2.2.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此测试量表由我国著名学者周宗奎在2012年编制,测试的内容包括手机成瘾程度、行为特点、社会情况、心理状态四个方面16个主要小项,评分标准是否符合-非常不能够符合5个跨度,分值为1-5分,总分越高的中国大学生说明他们的手机成瘾度越高,量表一致性系数为0.81-0.92,内部的一致性系数为0.83。
2.2.2青少年疏离感量表此次评分量表由来自我国大学生杨东等人在2002年编制,量表共包括了环境、人际、社会疏离感三个大类共52个小项,评分标准是否符合-非常不适用-5个跨度,分值一般为1-5分,总分越高的大学生说明其疏离感越高,量表内部的一致性系数为0.74-0.83,内部的一致性为0.89。
2.2.3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量表此量表最初是由著名的我国社会学者梁晓燕在2008年编制,量表主要包括网络情感、信息、社会成员、工具性支持四个大类23个小项,评分标准是从不-总是四个时间跨度,得分越高说明对于网络的社会支持度也就越高,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69-0.84,内部一致性为0.80。
2.2.4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此量表最初是由著名的我国社会科学者叶悦妹在2008年编制,包括客观、主观、利用度三个大类17个小项,评分标准为非常符合-非常不能够符合5个跨度,分值一般为1-5分,总分越高的大学生说明对社会的支持度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0.86,内部的一致性为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