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

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

浅谈环境资源价值摘要:在现今社会中,环境资源价值对于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简单的讨论了环境资源价值的概念和环境经济价值的构成,以及其计算方式。

关键字:环境资源价值;价值构成;价值计算方式引言:自从人类社会存在以来,我们人类就在无偿地使用着大自然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

然而,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环境资源的日趋短缺,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也日趋明显。

在20世纪60年代确立了环境资源价值观,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观念—环境资源可以无偿地索取。

所以正确认识环境,环境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的价值,对于人类社会的稳定和长久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环境资源的价值1.1 环境资源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或主体的、与人类社会发展及享受有关的、一切外界有机或无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的总体。

环境是自然资源静与动的统一体。

从静的角度看,环境是一定时空范围内自然界形成的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即有形的物质性资源实体;从动的角度看,环境是一定数量、结构、层次并能相似相容的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统一体,即无形的舒适性生态功能。

资源是资本的来源,即指有一定存量或可以持续利用且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用的东西。

由于环境可以提供人类活动的原料、人类及在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场所和景观服务;还由于环境自身的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其本身又是排放污染的场所,所以,“环境也是一种资源”的认识正在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

1.2 环境资源价值环境资源是否有价值是环境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在传统的价值观中认为“没有劳动参加的东西没有价值;不能市场交易的东西没有价值;环境资源既没有劳动参与,也没有市场交易,所以没有价值。

”但是传统资源价值观在环境问题上是存在不足的:它不适应价值观的发展,是导致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它不适应财富概念的拓展,难于通过政策和市场手段对自然财富的环境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它不适应发展战略的进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资源环境的要求;它不适应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革新;传统的核算方法只计劳动创造的价值,不考虑环境资源的价值,需要革新。

环境经济学博士论文

环境经济学博士论文

环境经济学博士论文在实施环境外部性内化过程中,针对环境经济学的全面内容认识和体系框架的重新构建显得非常必要。

运用市场经济的调节手段是今后我国环境经济学发展的方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经济学博士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经济学博士论文篇1浅议能源经济与环境保护一、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与我国不协调的经济发展概况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于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问题也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目前众多的人口给我国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能源的浪费也使我国的能源状况出现了危机,下面我们就对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作以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而可利用土地面积却在急速的下降。

在一些地区因为沙化、建房用地、土地荒芜等,我国平均下来每年都要减少将近五百万亩的可用地。

可耕地逐渐减少,但是所需要的粮食还要增加,所以就出现了在耕地中出现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过分使用,不仅破坏了土壤特有的微生物结构,使耕地土壤的质量急剧下降,还给环境带来的很大影响。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步入小康阶段,并且在教育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是还会有整体知识水平不高的一些农村乡镇。

由于发展急迫,而且专业性的技术不到位、设备不完善、环境保护意识也不强,在乡镇建立工厂的同时,造成了地方性的环境严重破坏问题。

例如,一个造纸厂污水排放污染了一条河;皮革厂的建立严重污染了地方的空气;个别地区还会出现冶炼把大片空地搞得寸草不生的现象。

由于我国的监督制度目前还不能每个地方都会做到位,就造成了这些地方环境一直处于严重污染状态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能源还是以煤为主的,在工业中和民用中的煤的用量都是很大的。

在短期内把煤改为其他燃料还不是很现实,燃煤对我们环境造成的污染还是要持续。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偏远地方还砍伐树木作为燃料,不仅仅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还对我国生态循环造成了很大破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即是我国目前对污水处理的体系建立的还不够完备,国家还不能提供对我国污水完全处理的资金用量。

环境经济学论文

环境经济学论文

环境经济学论文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寻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途径。

一、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环境经济学认为,环境是一种稀缺资源,具有经济价值。

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和损失。

二、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一)市场失灵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无法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产生环境问题。

例如,一家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损害,但工厂并没有为这种损害承担全部成本,这就是负外部性。

相反,植树造林等行为会带来正外部性,但这些行为的收益往往无法完全被行为者所获得,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二)公共物品属性环境资源往往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例如,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等,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

由于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的配置,容易导致过度使用和破坏。

(三)产权不明确许多环境资源的产权不明确,导致资源的滥用和破坏。

例如,一些自然资源没有明确的所有者,使得人们在使用这些资源时缺乏约束和责任意识。

三、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环境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比较环境保护项目或政策的成本和效益,来评估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如投资、运营费用等)和间接成本(如机会成本、环境损害成本等),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如资源节约、污染减少等)和间接效益(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升、健康状况的改善等)。

(二)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是在项目建设或政策实施前,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轻措施。

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2)

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2)

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2)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篇2浅析生态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摘要】本文先用数据为证描述了农村化肥、农药、农膜等污染的现状,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

在农村发展生态经济,首先要发展生态农业,根据目前情况分析了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技术、管理等制约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环境;保护随着农药、化肥使用量的不断增长,农村的环境变的日趋恶化,以前的“鱼虾满塘、乌龟横行”变成现在的“鱼虾死绝、乌龟灭迹”。

同时,大量的农药、化肥残存在农产品里,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鉴于这种状况,有必要改变以前的经济形式,发展新型的经济—生态农业经济。

一、农村污染现状化肥和农药及地膜等的大量使用,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也牺牲了良好的环境。

(一)化肥的大量使用污染了环境造成我国化肥污染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过多的使用化肥,另一方面化肥的利用率低。

1.每亩化肥使用量多我国化肥施用量从1978年的884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4766万吨,大约增长了4.4倍,每公顷的化肥施用量达367千克[1]。

到2011年,根据笔者调查,农村每亩水田使用的化肥约为130斤(其中磷肥为80斤,氮肥为50斤),每亩旱地使用的化肥约为60斤,目前,我国共有水田31667.9千公顷,旱地67144.7千公顷[2],平均算起来化肥使用量达到630千克/公顷,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千克/公顷的安全上限。

2.化肥利用率低目前,我国化肥的当季利用率,氮为30%-50%,磷为10%-20%,钾为35-70%,氮素的利用率低于美国和日本,美国和日本最高达60%-70%[3],而地域差异和养分不均又进一步降低了肥效。

传统的农作方式不但导致肥料资源浪费,同时导致严重的流失污染问题,例如灌溉前将化肥撒入农田,化肥可以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体。

试验表明漫灌方式下春季灌水后和初冬灌冬水时大量随田间渗漏水排出,排出的N和P的量占施肥量的33%和58%以上。

环境经济学相关论文(2)

环境经济学相关论文(2)

环境经济学相关论文(2)环境经济学相关论文篇2浅谈日本的环境经济政策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为了达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从而解决环境问题,日本企业及政府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并取得的显著成效。

本文旨在研究日本的环境经济政策,并探讨其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资源环境;环境经济政策;启示一、日本的资源环境概况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依靠以矿业、冶金、造船、化学工业等为主的基础工业带动经济发展,成为日本经济腾飞的坚实基础,同时也使得日本社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1960年以前,日本主要能源是煤炭,约占总能源的40~50%,煤炭的大量燃用产生许多粉尘与废气,日本各大工业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煤烟型大气污染,造成了公害。

1960年后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日本最主要的能源,石油的使用减少了粉尘排放。

然而,石油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硫化物,造成大规模大气污染,即四日市型烟雾(Yokkachi Type Smog)。

70年代以后,汽车开始在日本社会普及,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合物,其通过高温作用同大气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力非常强的化合物,污染大气,即洛杉基型烟雾(Los Angeles Type Smog)在日本各大都市频繁发生,这是日本当前最主要的大气污染问题。

2.水质污染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大量企业将工业有毒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污染,引起很多大范围的水质污染公害事件。

其中比较严重的是,1956年熊本县水俣病、1965年富山县疼痛病、濑户内海严重而频繁的赤潮等。

3.固体废弃物日本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高生产、高消费、高废弃的“三高”现象,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环境污染频频发生,日本企业和政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解决环境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政府开始制定环保法律法规,1970年设立了日本环境厅,建立完善了环保管理、执法、研究、监测机构,采取法律手段等强制性措施,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环境的破坏,从而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环境经济学期末结课论文

环境经济学期末结课论文

环境经济学期末结课论文一、引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化对于全球经济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环境经济学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探讨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对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并通过经济手段来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环境问题的经济本质环境问题通常涉及资源配置和外部性等经济因素。

资源稀缺性导致了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和过度开发,同时人类活动也会产生负面外部性,如污染和环境破坏。

环境经济学旨在通过经济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

2. 环境经济学的目标环境经济学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找到最佳的资源利用方式。

三、环境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1. 市场失灵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源于市场失灵。

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未能内化环境成本,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

环境经济学通过引入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概念,使市场能够更好地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负担。

2. 内外部性的分析与修正内部性和外部性是环境经济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内部性指的是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外部性则指的是市场行为对第三方造成的影响。

通过对内外部性的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和解决环境问题。

3. 资源评估与环境成本环境经济学强调了资源评估和环境成本的重要性。

资源评估的目的是确定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为决策提供依据。

环境成本的核算有助于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经济学的应用案例1. 政府政策与环境经济学政府在环境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制定环境税收政策、排放交易制度等经济激励措施,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行为。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监管和法律手段来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

2. 生态补偿与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是环境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来弥补自然资源的损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大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范文模板

大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范文模板

大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范文模板引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愈发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相关问题,并提供一份大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范文模板,供同学们参考。

背景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全球资源消耗速度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加剧,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关键问题,包括资源配置、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等,以及相关的经济学模型和方法。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为解决当前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的经典文献,分析其中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以全面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

研究结果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有效的资源配置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研究表明,市场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问题。

因此,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环境政策问题环境政策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方法,用于研究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例如,碳税、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政策可以通过经济激励机制调整环境行为,实现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终极目标。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公平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需要协调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发展路径和政策。

结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对资源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为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论文

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论文

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论文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已经变得密不可分。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首先,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都是基于人类社会系统的研究,关注人类与周围环境和经济的关系。

环境问题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和经济问题,这些问题互相裹挟,相互依存。

因此,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已成为重要的跨学科领域。

通过对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更好地为制定环境和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其次,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强调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对环境资源的使用、保护和管理。

环境经济学将环境问题转化为经济问题,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

以碳交易为例,企业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需要购买一定的碳排放减排指标来弥补自身排放产生的环境损害。

这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使得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关系更加紧密,经济发展有了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生态经济学是一种以自然经济系统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强调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要求经济活动要有益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共同利益。

这种理论以生态学为基础,研究如何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找到一种适当的平衡,使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探究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并创建一种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体系。

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出现为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相互影响,积极探索出解决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的新途径,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经济学论文精选范文

环境经济学论文精选范文

经济的较快发展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环境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篇1浅析环境经济政策与环境保护摘要:环境经济政策理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政策体系。

环境经济政策指的是以市场规则作为导向,运用各种手段来调节和影响市场的一种行为。

这种手段主要有价格、信贷、收费、保险等手段。

这些手段是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段。

为此文章主要阐述环境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环境经济政策与环境保护。

关键词: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保护1.引言在环境问题日益复杂情况下,环境保护受到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环境管制方法已经不再使用,而适应这种情况的环境经济政策开始被制定并出台。

以下就来阐述环境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环境经济政策与环境保护。

2.环境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政府政策价值观等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在实际中,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均拥有两种特性,一种是描述性,另一种是规范性。

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的描述性主要是对事实和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而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的规范性主要是以价值判断作为评价活动的先决条件。

关于环境政策的基本概念指的是在环境经济学的基础之上,具有市场特定理论价值理念的手段。

这种手段的实施目的是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社会失灵”等的问题。

最终达到环境、资源和经济相互平衡的目的。

关于环境政策它是环境政策的一部分,是环境权威部门根据中央总方针和特定环境所拟定的一种经济手段。

环境经济政策的相关伦理在实际发展中必定会得到协调、融合和完善,从而能最大化的消除环境的危险因素,保证全体公民的生存环境质量与身心健康水平。

3.环境经济政策与环境保护措施4.1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在20世纪后半期所产生的新经济形态主要有以下几个: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等。

这些经济形态是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是人类对环境危机、资源危机以及生存危机的一种反思,最后在这种反思中总结出一套理论。

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环境经济学专业论文2000字(一):浅析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论文摘要: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环境资源与经济得以和谐发展,能够促使环境资源得以高效利用。

对于此专业的建设一方面需要理论教学的深化,另一方面则需要实践教学的推动,尤其实践教学的开展更是应当引起教学重视,其对于学生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就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 1一、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性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是大部分高等院校所重点发展的科目,也是很多高等院校所推崇的重要科目。

对于此科目的建立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通过理论知识的夯实为想学生的实践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实践教学的开展,通过实践教学为学生的实践指明方向,尤其实践教学更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在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不可替代,为学生未来工作生活提供借鉴。

其次,我国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课程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教学和科研方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强化实践教学是对此专业应用性的补充。

再者,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就需要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的和谐发展,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则是推动环境资源与经济得以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根基。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资源的优化,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完善也是社会驱动。

二、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策略1.编写教材,为实践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教学辅助材料的支撑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是否顺利,教材的编写可谓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环境经济学论文

环境经济学论文

环境经济学论文201220631101李清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社会性的问题。

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

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现状,循环经济,环境经济学展望在2014年上半学期我选修了黄雷老师的环境经济学这门课,本人以前很喜欢博物这类的知识所以感觉受益匪浅。

现在中国面临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在今年的气象日致词中说,过去几十年,极地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例如永久海冰在减少,一些冰川和冻土在融化以及河流和湖泊冰在减少等。

不少气象学家更是忧心忡忡地指出,如果1.9-4.6摄氏度的全球平均增暖持续千年,会最终导致格陵兰冰盖的完全消融,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约7米。

更为可怕的是,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则全球海平面将升高60米;“温室效应”还可能导致全球的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发生更加频繁。

此外,全球变暖还会加剧洪涝、干旱、荒漠化和热浪等灾害,并使一些生物物种灭绝,破坏生态平衡,人类生存环境将受到极大威胁与挑战。

近百年来我国的气候变化和全球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又有其区域特点。

其中,我国出现了两个明显暖期:1920—1940年代和1980年代以后。

近百年来我国东部降水量无长期变化趋势,但由1950—1970年代的北方多雨、南方少雨转变为1980—1990年代的北方少雨、南方多雨。

我国西部降水量近20年明显增多,以新疆最为显著。

1950年以后,无论是年平均温度还是冬季温度,我国大部地区都有明显的变暖趋势。

从1986/1987年的冬季开始,至今我国已经经历了19个暖冬(仅2004/2005年的冬季为正常)。

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

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

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推荐文章大学心理健康结课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热度:大学思修结课论文2500字热度:审计学结课论文最新热度:会计电算化结课论文热度: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2000字以上论文热度: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等在不同区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篇1论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一、引言经济的起源与发展和自然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经济是怎样起源的呢?通常都认为是发展的生产力带来的需要交换的剩余物质资料,这样的剩余劳动产品成为了商品,商品交换诞生了经济。

而其中常忽略了流通的重要性,流通可以发生在两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两国之间,其范围决定了经济往来的范围和发展程度。

不论是商品还是其流通,自古都是会受自然环境影响的。

本文就以荷兰为例,略述自然环境对经济的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荷兰是现今世界十大发达的资本国家之一,其国家不论从人口或者国土面积来说都不是值的瞩目的,却拥有飞利浦、壳牌、TNT等众多全球品牌。

荷兰更是拥有世界第一大港,并有“花卉之国”、“风车之国”的美称。

其经济发展程度之高另许多大国都望尘莫及。

荷兰的成功不仅是人为的因素更是自然赋予的礼物。

一、地理环境荷兰的地理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

荷兰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面是德国,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同时又处于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

不但地理位置极佳,而且地势低平。

除南部有部分丘陵以外其余均较为平坦。

再者荷兰有足够长的海岸线来供其使用。

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荷兰便于开发和利用土地,可以利用海岸线发展渔业,和利用其地理位置进行贸易。

在交通仅限于陆地的时代,荷兰就可以进行异国的商品往来。

同时由于其海岸线长,地势低平,不论种植或者捕鱼都可以更容易的获得剩余部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始动力。

其后随着科技发展,造船业兴起,荷兰一举成为世界的一个中转站。

环境经济学论文

环境经济学论文

环境经济学论文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环境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环境问题的识别、评估和解决方案的制定,以及环境政策的实施与经济效益的评估等。

本文将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环境问题的根源、解决途径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环境问题的根源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经济发展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能源的过度使用,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废物排放,进一步加剧了环境压力。

第二部分: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包括环境管理、环境科技和环境政策等措施。

环境管理涉及到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制定环境标准和推行环境管理体系等方式来实现。

环境科技则是利用科技手段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例如通过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此外,环境政策是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补贴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式来引导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朝着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发展空间和资源利用权益。

环境经济学强调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认为经济发展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只有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保证人类的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结论通过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制定出科学的环境政策,加强环境管理,推动环境科技创新,共同建立一个宜居的地球家园。

参考文献:1. Xie, J., Yu, Y., Liang, X., & Hu, Z. (2019). The role of demographic factors in influencing public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i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13, 1042-1051.2. Zhang, S., Li, J., Yu, X., & Han, K. (2020). Does energy mix matter for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65 countri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70, 122417.3. OECD (2011). Towards Green Growth: Monitoring Progress – OECD Indicators.以上是根据题目所给的“环境经济学论文”来撰写的文章,以学术论文的格式进行论述。

环境经济学研究生论文

环境经济学研究生论文

环境经济学研究生论文环境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成为了环境经济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本论文基于对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探讨了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分析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的实施,本论文发现环境税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激励企业降低排放,进而提高环境质量。

然而,环境税也可能对企业的生产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经济的发展。

相反,环境补贴政策则可以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经济的增长。

但是,环境补贴政策也存在滥用资金和资源的风险。

本论文还研究了环境税和环境补贴政策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发现不同产业对环境税和环境补贴政策的反应存在差异。

环境税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影响更为显著,而环境补贴政策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更有利。

此外,本论文还对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政策执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综上所述,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其具体影响取决于政策设计和执行的方式。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的改进方向,以及如何更好地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此外,本论文还从国际合作的角度探讨了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国际合作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因为环境污染往往不受国界的限制。

本论文发现,国际合作下的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协调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环境质量的提升。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国家通常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而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可以为其提供可操作的手段,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十分复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政策制定。

环境经济学论文

环境经济学论文

环境经济学论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增长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经济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经济学论文篇1论电力建设项目环境经济效益[摘要]结合新投资体制强调环保热点,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了环境经济效益分析,给出其环保中各个项目的计算方法,并以一个热电联产项目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实证分析,反映出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反映投资者和政府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电力投资;环境保护;经济效应1 引言我国的火力发电项目很多,众所周知,火力发电站主要是燃煤电站,在整个发电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环境污染物,如废气(硫化物)、废水、废渣、粉尘等。

由于电力生产的独特之处,使得这些污染物在大量地、不间断地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国家环保总局和各地方环保部门纷纷出台法律法规要求高污染的企业治理污染,并对达不到标准的企业进行罚款和收取排污费。

在这种形势下,各电力企业纷纷上马环境治理设备,如上马硫化床、建立污水处理站等,以减轻环境压力。

但是当前进行环保投资仅仅是各电力企业的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

2 电力建设项目环境经济效益分析本文使用效益费用法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2.1 环保设施经营支出的测算对于电力建设项目而言环保投资主要有污水处理系统、硫化床设备以及各种减噪设备等。

2.2 环保投资收益的测算环保经济效益主要是指经过采取环保措施回收利用各种副产品及减少污染物排放,节省排污费用带来的经济效益。

对于电力建设项目而言,环保经济收益主要体现在粉煤灰、炉渣的回收利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量,减少烟(粉)尘排放量,节约用水量及回收生产过程的副产品(石膏)的收入等。

比较环保设施经营支出和收益得出环保经济效益分析的结果。

3 某电力项目经济效应分析3.1 项目概况某发电企业始建于1970年,第一、第二期工程于1975年建成,共装机3台,发电总容量100MW,按照国家政策,已于2002年5月底全部退役。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我国是人口大国,资源紧张,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显著,在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问题上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范文一:有关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的探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理论经济学分支学科,自出现以来,发展非常迅速。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一、当前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不统一,且很少体现出经济学的特色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学术界主要有这样几类: (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口与资源、环境及其相互关系,或者研究经济过程和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总之是将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上述关系中将经济纳入相互关系的研究中。

2.学科体系不严谨且缺乏整体性从目前已经出版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教材和著作来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由于在上述基本问题上的认识尚不统一,因此在其研究内容上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由于学者们的研究背景和基础不同,以及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学科对象的认识不统一,因此在研究体系构建上差异极大。

3.缺乏应有的基础理论支持任何学科的形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理论基础。

但是从目前来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除了借用已有的人口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各种现成理论,没有自己本学科独有的理论。

或者在各学者所建立的体系中,有意识地忽略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本文试将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

首先,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渊源上看,该学科主要由原来的人口经济学学科发展而来,而非从经济学内部分化而来。

毕业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范本模板】

毕业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范本模板】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经济学论文题目: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院部:水产学院专业:环境监测与评价学号:201114040115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O一三年十一月十六日摘要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二者能否兼顾,如何兼顾,是人们近几十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了两者的重要性。

由于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涉及人们生活两个很重要的方面——环境生存与发展生存。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从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二者的和谐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充分阐述了人类环境权与发展权的全面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权利可持续发展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two can simultaneously, how to balance, are very concern in recent decades.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oroughly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both. Due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volves two very important aspects of people’s life,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o survive.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both proposed his own point of view, on the basis of fully expounds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 right and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经济学论文姓名:班级:指导老师:在2017年,大三第一学期我学到了宋小三老师讲解的环境经济学这门课程,本人本身也对经济问题有很多兴趣,所以对这门课程有了许多自己的理解,最深的理解就就是关于循环经济,所以以下论文将会对我理解的循环经济进行阐述,还有我自己的理解。

一、循环经济的思想与发展历史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循环经济”这一术,在中国出现于90年代中期,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已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环境保护的角度、技术范式的角度、经济形态与增长方式的角度、广义与狭义的角度等不同角度对其作了多种界定。

当前,社会上普遍推行的就是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循环经济就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这一定义不仅指出了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特征,同时也指出了循环经济就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抓住了当前中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中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能只见物不见人,而就是要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质量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转移。

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从长远来瞧,循环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就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与实现途径。

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与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容量,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发展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与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以期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协调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

循环经济发端于生态经济。

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在1966年发表《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开创性地提出生态经济的概念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生态经济系统中,增长型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与稳定型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就必然构成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

围绕这个矛盾来推动现代文明的进程,就必然要走更加理性的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

生态经济就就是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经济活动形式。

它要求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物质能量层级利用的原理,把自然、经济、社会与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考虑,立足于生态,着眼于经济,强调经济建设必须重视生态资本的投入效益,认识到生态环境不仅就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还就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要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与自然与谐四者的相互协调与有机统一。

二.循环经济的理论1、1循环经济理论的本质就是生态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应当说就是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原理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从最广泛的范围研究生态与经济的结合,从整体上去研究生态系统与生产力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揭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与规律,改变生产与消费方式, 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简言之,生态经济就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与经济规律的经济。

它要求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理论。

生态经济所强调的就就是要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要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生态经济强调的核心就是经济与生态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强调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物质循环应用,强调的就是循环与生态效率,资源被多次重复利用,并注重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本质上就是相一致的,都就是要使经济活动生态化,都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物质循环不仅就是自然作用过程,而且就是经济社会过程,实质就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

也就就是自然过程与经济过程相互作用的生态经济发展过程。

确切地说,生态经济原理体现着循环经济的要求,正就是构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与反思的结果,也就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

由传统的经济向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转变,就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与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客观的物质世界,就是处在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之中,物质循环就是推行一种与自然与谐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相适应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与生态经济的基本功能。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就是处于不断的转换中。

循环经济则要求遵循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优化环境,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生态经济原则体现在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形式上。

循环经济在发展理念上就就是要改变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GDP增长;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既就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就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同时又就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就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就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就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与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与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与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就是粗放的与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与此不同, 循环经济倡导的就是一种与环境与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就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所有的物质与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与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1、2循环经济推行的主要理念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都就是由人、自然资源与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

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与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就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中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要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实现区域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的系统优化配置。

新的经济观就就是用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规律来指导生产活动。

经济活动要在生态可承受范围内进行,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就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循环经济就是用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与共生链接技术以及废旧资源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等支撑的经济,不就是传统的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下的经济。

要求在建立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上下功夫。

新的价值观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要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就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与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与谐相处的能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生产观就就是要从循环意义上发展经济,用清洁生产、环保要求从事生产。

它的生产观念就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并且就是从生产的源头与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

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生产与消费,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三:本人对国内循环经济的发展瞧法1、1国外及国内的循环经济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的首要就就是经济,人类为环境所做出的所有伤害,必须以更高的代价归还。

然而推行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人类归还的代价。

国外现在对循环经济做的很好,尤其就是美国。

其旧货收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大众的社会现象,在欧洲国家因为国家实行的政策,已经有相关公司成立,把废物经行包装卖出。

而中国因为技术等原因还未达到国外水平。

但国家对循环经济的重视事实上已经在2006年开始了,2006年已经颁布了关于《汽车的回收利用》法规,而到最近的2012年颁布的关于巡官经济的法规《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已经明确了循环经济在国内的应用前景。

我国资源短缺、能源紧张,资源生产率低,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自然与社会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持续性,急需走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之路。

1、2未来发展:制造大国转变为再制造大国事实上,在本学期《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这门课里面,老师曾经有提到再利用技术的问题,有些垃圾经过处理后,可以高价卖出,但就是受限于技术等原因,未做到。

老师有提到畜牧业养殖产生的粪便问题,如果得到与处理价值与贩卖价值妥善的技术,那么这些粪便就会变成金子。

所以我作为环境工程的一分子,明白国家的发展现在正在转变,现在社会的经济正在转变,所以2017年到未来5年,经济必定会下降,有大量企业会为之倒闭,迎来接下来的再发展大国,而有关于再生新企业逐渐增加。

以上属于我个人瞧法,若有错误希望老师指正。

致谢:环境经济学这门课程已经结束,谢谢老师在这一学期内精心准备的上课内容,让我受益匪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