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复习总结课件(18页)
④既要反对重生产、轻消费,也要反对盲目的超前消费,更要 反对铺张浪费。
▪ 考点分析三:发展生产的意义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理论依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活存 在和发展的基础。 (2)现实依据: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 所以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也不相同。 (注意: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 平等的)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 体成份:
我国的 基本经 济制度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多种所有 制经济基 共同发展
非公有 制经济 种类
个体经济:含义、特点 作用
私营经济:作用、区别
外资经济:形式、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对待的态度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的易错观点
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注意:公有制是基础,国有经济是主导)
愿 所 有 的 负 担,都 变成生 命的礼 物 文 /木 子 玲 说
周 六 坐 地 铁 ,旁边 的一个 女生一 直在打 电话, 整个车 厢里都 是她哽 咽的声 音。她 说 自 己 孤 身 一人在 异乡漂 泊,举 目无亲 ,找工 作也屡 屡碰壁 ,觉得 这样的 人生毫
无意义云云。 我 到 站 时 看 了下表 ,她哭 诉了整 整35分 钟,直 到我到 站离去 ,她仍 然在继 续。我 在 想 : 这 女 生的运 气真够 好的, 也不知 道电话 那头是 谁,怎 么会耐 着性子 忍受她
第一,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制度是指国家或社会对生产、分配、交换等经济活动的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
本文就生产与经济制度这一课程内容,就其核心理念、历史发展、现代表现等方面做一详细阐述。
一、生产的基本概念生产是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组合,生产或者制造出各种生产资料或消费品,以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
生产的基本内容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生产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包括自然物、劳动工具、生产经验等生产要素。
劳动力是指人类的体力和智力的结合,生产关系则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之间形成的经济联系。
二、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历史上,人类的经济活动并不受国家和政府的管理,而是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合作和交换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在“盈利经济”阶段,商业和手工业逐渐兴起。
到了“自给经济”阶段,商品生产和商业交换开始发展。
到了资本主义阶段,生产资料变成了商品,通过市场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体现。
在其中,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性企业,在国有企业的基础上,民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将“发展生产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作为经济工作的主题,不断调整和完善经济体制,创新科技、发展教育和培育中小企业等都是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总之,生产是经济的基础,经济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各个时期的经济制度有所不同,但都是为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福祉服务的。
我们要深刻理解生产和经济制度的关系,科学地指导我国经济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知识点总结txt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4)人民币升值后果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中国进口。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②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③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④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
⑤中国RMB国际地位提高。
负面影响:
①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下降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需求法则
(3)不同商品需求量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电视、手机等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④危害不同:前者会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后者引起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和居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5、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的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影响消费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物价水平..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和保养等..2、不同的消费类型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3、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我们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但也不提倡过于节俭..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我们要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6、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意义原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意义:实践证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7、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方针: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任何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公司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2、公司的含义、类型和组织机构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的组织结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监督董事会与经理的工作..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3、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4、企业的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及意义5、劳动的意义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6、就业的意义从国家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的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从社会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从个人角度看: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党和政府:①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③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④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流通..劳动者:①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谋求自主创业;靠自己的双手开拓自己的生活..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③劳动者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1、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对生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2、生产力(1)必要性:①解决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本质要求③体现社会主义的有优越性④增强综合国力⑤提高我国国际地位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⑦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2)如何发展:①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④加快科技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公有制地位)(1)公有制主体地位:1、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就全国而言)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①现行的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014人教版)
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 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 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 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 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 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 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①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②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 需要现实货币。
价值尺度, 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贮藏手段, 足值的货币其它职能: 支付手段, 钱与货的交换存在时间差。
例: 工资、利息、税款、地租。
世界货币, 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3.纸币:①纸币的含义: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②职能: 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职能。
(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③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 就会引起物价上涨, 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④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⑤解决方法:通货膨胀: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4、信用工具:(1)结算与信用工具①常用的两种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②常用转账结算工具——信用卡和支票(2)信用卡:①含义: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完整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1第一课:货币(一)货币的本质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从货币的起源看,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与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
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②各环节间的关系: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框架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框架嘿,朋友们!今天咱们就像探险家挖宝藏一样来挖一挖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的知识框架。
这第四课啊,就像是一个装满各种奇妙玩意儿的魔法盒。
里面有生产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奇妙故事。
生产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厨,它要做出各种各样的社会财富大餐。
那生产资料所有制呢?它就是大厨做饭用的锅碗瓢盆、食材调料的归属规则。
公有制经济就像是这个美食世界里的大众食堂,它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
公有制里的国有经济啊,那可是食堂里的招牌菜大厨,掌握着关键的资源,有着强大的力量,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对国民经济起到主导作用,一个眼神就能稳定住大局。
集体经济就像是食堂里的特色小菜,虽然单个看起来没那么惊天动地,但合起来也是美味得很,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可不能被小瞧啊,它们就像是美食街上的各种特色小吃店。
个体经济呢,是那种小小的煎饼果子摊,一个人或者一家人就能干起来,灵活得很。
私营经济就像是规模大一点的火锅店,雇佣了一些员工,充满活力。
外资经济则像是从国外引进的西餐厅,带来不一样的风味。
这些非公有制经济就像一群快乐的小精灵,在经济的大森林里飞舞,它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那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再说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这就好比是在一个乐团里,公有制经济是那个拉着主旋律的小提琴手,起着主导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
而非公有制经济是旁边那些敲着欢快鼓点的鼓手或者吹着灵动长笛的乐手,也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
混合所有制经济就像是一场神奇的美食大杂烩,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好东西都混在一起,煮出一锅更有营养、更美味的经济大餐。
它可以让各种经济成分相互取长补短,就像武林高手之间互相切磋武艺,然后共同进步。
国家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态度,就像是一个公平公正的老师对待班上不同性格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都能为班级这个小社会做出贡献,国家对待所有制经济也是这样,让它们在各自的舞台上尽情发挥,这样整个社会的经济就会像一个充满生机的大花园,繁花似锦。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一、三大产业:1、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1)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可将它们归结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3)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4)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5)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变现为:工业是过密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2)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1)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2)在我国,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是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与履行义务体现出来的;(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互相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
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3)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4)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的水平;(5)为适应未来社会,劳动者必须不断提高职业技能;(6)遵守职业道德也是劳动者应该履行的义务;(7)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劳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新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1)含义: 商品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种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提示]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服务、无形的技术也可以成为商品;③商品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再也不是商品了。
④捐赠品不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仍然是商品。
(2)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实用价值。
地位:自然属性, 与其他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
意义: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所以不同商品之间才需要相互交换, 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②价值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地位:社会属性, 商品的特有属性。
意义:所有的商品都有价值, 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
价值是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础。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交换。
③关系: 对立统一统一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 也就没有价值, 因而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 也不可能成为商品。
(没有使用价值东西, 一定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 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属于生产者和消费所有者。
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要实现商品的价值, 为此必须让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为此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1)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货币产生。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知识点总结(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 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 供小于求, 表现: 物价上涨, 纸币贬值。
影响: 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购买力下降, 生活水平下降, 商品销售困难, 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 表现:物价下降, 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 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 使经济萧条,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导致市场消费不振, 对经济长远发展, 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 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 含义, 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 由于供不应求, 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即使提高价格, 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 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 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 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 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商品价值量越大, 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 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笔记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笔记第四课中国革命史一、革命史的历史意义①革命史的意义1. 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2. 照顾历史大规律,全面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3. 指导革命实践②中国革命史的时期划分:1. 资本主义革命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建国初期:从1949年到1954年3. 建设阶段:从1955年到1976年,从毛泽东死后到毛泽东同志复活时期4. 改革开放时期:从1977年到今二、资本主义革命时期①资本主义革命时期,科学文明向中国的传入,资本主义的一丝开始在中国出现1.洋务运动:大革命前的改良运动2.辛亥革命:从历史上讲,称为中国革命的鼻祖②辛亥革命的结果1. 灭掉清帝地的封建君主的权力,推翻封建统治2. 代之以民主共和制度,成功建立中华民国,出现总统和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实现人民统治三、民国及其结果①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出现比较快的发展,各项进步的前提是“四大法宝”1. 军队改革,建立民国军队2. 政府改革,推行议制3. 学制变革,建立立法机构4. 金融体制改革,发行国债②民国时期虽然有一些进步,但民国也有很多缺陷1. 政治上,统治者追求功名,不愿实施真正的民主政治,也不愿强力限制军队力量2. 经济上,民国时期严重缺乏全国性的基础设施,中外资本大量投资,社会上劳动者极其贫寒,农民和工人虐待非常严重3. 文化上,历史意识不强,军队文化缺失,社会进步意识欠缺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是国民党早期改革主义者以及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1.中国工人运动获得一定胜利,具有许多革命成果2.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毛泽东主义以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建设获得胜利3.共产党发起并领导抗日战争,实现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为中国的革命发展提供根本的保证②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成功实现革命目标,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 完成资本主义革命的任务,结束封建统治,建立人民民主共和政治2.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得以建立,并逐步实现改革开放3. 中国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实现中国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是经济常识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内容比较散和杂,需要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同学们学习和复习时才比较方便。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
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②各环节间的关系: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
要的影响;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②地位: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
②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对于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5)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意:股份制经济不一定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还是私有。
(6)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作为现代资本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提高企业和资本运作效率,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注意:公有制实现形式就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
股份合作制是劳动和资本联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7)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个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私营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总和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3)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注意:民营经济是除国有经济以外的其它所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官营经济而言的。
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4)理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理解: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①原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