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植被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5-1第一节植被+Word版含答案
5
(1)从北京到柏林经过的自然植被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③温带草原
④温带荒漠 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沿途自然植被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
A.垂直分异规律——气候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水分;如仙人掌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 高温多雨
常绿阔叶林:终年常 绿,一般呈暗绿色, 林相整齐,树冠浑圆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地区
常绿硬叶林:叶片常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 炎热干燥
绿坚硬,机械组织发 达,常披茸毛或退化 成刺,以适应夏季炎
地中海沿岸
热干燥的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高温多雨
落叶阔叶林:乔木叶 片宽阔,春季发叶, 秋冬季落叶
第一节 植被
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
学习目标:1.了解植被的含义、分类及与环境间的关系。2.了解森林、草原、荒漠等植 被的特点及其分布。
一、植被与环境 1.概念:在地球表面,除了极端干旱、寒冷的地方,几乎都有植物生长。数量不等的 不同种的植物,共同生长在一定的地方。我们把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 植被。 2.类型: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叫作天然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 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叫作人工植被。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 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 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二、森林 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终年高温,降雨丰 沛,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 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这里夏季炎热多 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 夏初。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3.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也称夏绿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 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这里温暖生长季节达 4~6 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 3~4 个月,降 水适宜、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这里夏季短促、温 和,冬季漫长、寒冷,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细小为针状,以抗寒抗 旱。 三、草原与荒漠 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 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可以通过观察植被特点,区分草原与荒漠, 认识它们的环境特征。 1.热带草原: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这里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 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为 4~6 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 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2.温带草原: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基础学问随堂练学问点一主要植被樟树为高大乔木,树高10~55米,胸径30~80厘米。
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红壤分布区,以江西、浙江、台湾、广东、湖南、福建等省区最多。
海拔500~6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丘陵、谷地常见。
据此完成1~2题。
1.樟树属于(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针叶林2.关于樟树的推想,说法正确的是( )A.喜酸性土壤 B.树叶呈针状C.树根浅而细 D.耐干旱环境2024年春节,广州市一中学生随父母到北京现场观看冬奥会竞赛,动身时满眼翠绿,而到达时只见枯枝。
据此完成3~5题。
3.广州市的最常见植被类型是(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4.北京市的植被主要特征是( )A.各月都有花开 B.乔木多革质叶片C.春季萌发,秋季落叶 D.树叶呈针状5.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地形C.水分 D.热量杨树适应性强,枝叶繁茂,绿化中应用较为广泛。
每年四五月份,杨树新叶吐露前后,产生的杨絮也会在各地如约而至,让人不胜其扰。
据此完成6~7题。
6.杨树所属的植被类型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7.导致我国北方地区进入飘絮季时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C.水分 D.昼夜温差学问点二植被与环境白刺是多年生灌木,喜沙埋,能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
植被和沙源共同影响灌丛沙堆的发育。
如图示意我国西部地区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流沙区白刺灌丛沙堆景观。
据此完成8~10题。
8.推想白刺的特点有( )①根系发达②叶片肥大③耐贫瘠④植株高大A.②③ B.②④C.①④ D.①③9.相比地势低凹地,沙堆上白刺生长茂密的主要优势是( )A.光照剧烈 B.风力强盛C.表土紧实 D.水分足够10.探讨发觉灌丛沙堆达到肯定高度后不再增加,成因最可能是( )A.风力减小,泥沙积累减弱B.沙源增多,白刺被埋退化C.动物增多,植被遭到破坏D.水分亏缺,白刺生长受限我国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植被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下图)。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word第1节 植被
第一节植被必备知识基础练图1为某地景观图,图2为旗形树图片。
读图,完成1~2题。
图1图21.关于两图所示植被的组合,正确的是()A.图1—天然植被B.图1—草原C.图2—人工植被D.图2—森林2.造成图2中树冠呈旗形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不均B.地形崎岖C.风力作用D.人为砍伐读森林中的成层现象图,完成3~4题。
3.图中植被喜光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甲→乙→丙→丁B.甲→丁→丙→乙C.乙→丙→丁→甲D.丙→乙→甲→丁4.森林的“层”越多,说明()①气温越高②降水量越多③气温越低④降水量越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下图示意某种植被在我国的分布(数字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比重,单位:%)。
读图,完成5~6题。
5.该植被最可能是()A.草原B.落叶阔叶林C.荒漠D.针叶林6.该植被的类型和产量取决于()A.气温B.降水量C.地表形态D.人类活动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
据此完成7~8题。
7.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8.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9.读植被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属于天然植被的是和,属于人工植被的是和。
(填“甲”“乙”“丙”或“丁”)(2)与图中其他植被相比,乙图植被的突出特征是什么?(3)指出丙图植被的突出特征及其成因。
(4)指出甲、丁两图植被的显著区别。
能力素养提升练植物生长速度和蒸腾量与植被生物量(单位面积植被干物质总量)密切相关。
生物量越大,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下表总结了我国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受人为扰动的土地植被类型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上述三类植被类型的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林木草原、沙生植被、灌木草原B.沙生植被、灌木草原、林木草原C.灌木草原、林木草原、沙生植被D.林木草原、灌木草原、沙生植被11.目前,科尔沁正在积极采取引种植被的方式来改善沙漠化的现状,引种的植被可能具有的生物学特征是()A.植株高大,叶片总面积大B.植株高大,叶片总面积小C.植株低矮,叶片总面积大D.植株低矮,叶片总面积小(2021山东日照校际联考)灌木通过影响种子扩散、调节微气候等方式,为草本植物幼苗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形成“保护效应”。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及土壤5.1植被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植被研究一植被与环境考向1植被种类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所示植被种类为()①丛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A分析读图可知,图甲树木筏列齐整,为人工林,故A项正确。
2.图乙所示植被种类为()①丛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分析读图可知,图乙树木稀罕,主要植被为草原;图中有大批野生动物,故图示草原为天然草原,B项正确。
考向2环境对植被的影响植被的生长受地形、天气、水源、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此中,对植被生长影响最大的自然要素为天气。
植被对自然环境还拥有指示作用,可反应自然环境的某些特色。
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东北地域和西北地域植被差别的主要要素是()A.地形B.热量C.光照D.降水答案D分析东北地域降水多,植被以丛林为主;西北地域降水少,植被以荒漠和草原为主,故D项正确。
4.以下植被中,能指示干旱环境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分析读图可知,甲为胡杨林,可指示干旱环境;乙为苹果树,可指示晴暖环境;丙为苔藓,可指示阴冷环境;丁为甘蔗,可指示湿热环境。
研究二丛林考向1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始丛林。
据此达成5~6题。
5.对于热带雨林散布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仅散布在热带雨林天气区B.最大散布区位于亚洲C.主要散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域D.我国没有热带雨林散布答案C分析热带雨林主要散布在热带雨林天气和热带季民风候区;最大散布区位于南美洲;主要散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域;我国的海南岛、云南南部等地也有热带雨林散布。
6.对于热带雨林特色的描绘,不正确的选项是()A.垂直构造简单B.板根现象突出C.常有附生植被D.树木高大旺盛答案A分析热带雨林垂直构造复杂。
考向2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我国东部地域季民风候明显,植被以丛林为主。
据此达成7~8题。
7.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域主要植被分别是()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答案B分析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民风候,植被主假如落叶阔叶林;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民风候,植被主假如常绿阔叶林。
高中地理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15 植被含解析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15植被含解析课时分层作业15植被【合格基础练】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回答1~2题。
1.北京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3.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A.干旱B.湿润C.寒冷D.炎热4.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广玉兰原产北美洲东南部,花大、白色、芳香,为美丽的庭园绿化观赏树种。
读图,回答5~6题。
5.该树属于()A.常绿林B.落叶林C.针叶林D.灌木丛6.该树理想的生存环境特点是()A.干冷B.干热C.暖湿D.冷湿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植被覆盖土地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据此完成7~8题。
7。
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8.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素养提升练】读“某地景观图”,完成9~10题。
9.该景观图反映的自然景观是()A.温带草原B.热带草原C.寒带苔原D.亚寒带针叶林10.该景观图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亚马孙雨林D.东非高原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其次节土壤[2024·重庆南开中学期末]如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腐殖质层B.②为淋溶层C.③为有机层D.④为淀积层2.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2024·江苏徐州期末]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亲密相关。
如图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更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最主要的缘由是( )A.植被生长快速 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C.微生物分解缓慢 D.成土母质矿物质多4.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凹凸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有( )A.成土母质 B.地质条件C.岩石性质 D.生物种群[2024·安徽安庆期末]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上帝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如图示意云南东川红壤景观。
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云南东川红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生物C.地貌 D.时间6.红壤贫瘠,主要是土壤中( )A.矿物质不足 B.土壤含水多C.空气含量少 D.有机质缺乏7.改良红壤的有效措施是( )A.增施化肥 B.种植绿肥 C.井排井灌 D.砾石覆盖[2024·辽宁葫芦岛期末]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8~9题。
8.土壤形成的先后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9.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影响土壤厚度②积累有机质③富集矿物元素④确定土壤粒度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10.[2024·辽宁大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1节植被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节植被(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植被是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地理事项属于植被的是( )A.森林B.盆栽C.一树花枝D.几株灌木2.下列属于人工植被的有( )①原始森林②荒漠③农作物④城市绿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A 2.B[第1题,由材料可知,植被是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如森林、草原、经济林等。
第2题,农作物和城市绿地是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为人工植被;原始森林和荒漠是一定地区植物长期发展的产物,为自然植被。
]下图为一X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
读图,完成3~4题。
3.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4.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长白山天池湖畔B.某某嘉陵江沿岸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3.A 4.C[第3题,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
第4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某某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
]读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5~6题。
5.上图中,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A.森林B.草原C.沼泽D.荒漠6.b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5.B 6.C[第5题,图例所示区域主要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植被类型应为草原,其中a表示温带草原,b表示热带草原。
第6题,热带草原对应热带草原气候。
]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拍摄的主要植被照片。
读图,完成7~8题。
①②③④7.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8.③是香樟树的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7.D 8.D[第7题,读图可知,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
_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15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以下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甲大漠胡杨乙兴安林海丙海南椰树丁黄山迎客松1.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2.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温度低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1.A 2.C[第1题,大漠胡杨主要生长在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A正确;兴安林海位于黑龙江省,冬季积雪覆盖,冻土广布,夏季高温多雨,没有雪域高原,B错误;海南椰树生长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为砖红壤,较贫瘠,C错误;黄山迎客松位于气候湿润的安徽,山上流水侵蚀作用强,D错误。
故选A。
第2题,甲地根系发达,是因该地降水少,根系为吸收地下水,会生长很长的根系,A错误;乙地叶成针状,是为了应对寒冷的冬天,B错误;丙地四季常青是因为海南常年温度较高,C正确;丁地生长较快是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D错误。
故选C。
]某类植物(下图)不跟土壤接触,其根群附着在其他树的枝干上生长,利用雨露、空气中的水汽及有限的腐殖质(腐烂的枯枝残叶或动物排泄物等)为生。
完成3~4题。
3.该类植物为( )A.藤本植物B.附生植物C.草本植物D.寄生植物4.该类植物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3.B 4.A[第3题,结合材料信息“根群附着在其他树的枝干上生长”和图示信息可知,该类植物为附生植物,故B项正确。
第4题,附生植物主要出现在热带雨林,故A 项正确。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
据此完成5~6题。
5.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6.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5.D 6.D[第5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植被(含答案)
5.1植被考点基础练考点一植被与环境1.读森林中的成层现象图,图中植被喜光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甲→乙→丙→丁B.甲→丁→丙→乙C.乙→丙→丁→甲D.丙→乙→甲→丁【答案】1.B【解析】森林中成层分布的植被,树冠或枝叶的位置越高,接收的阳光越充足,喜光性越强;枝叶或树冠的位置越低,由于上层树木枝叶的遮光作用,接收的阳光较少,喜光性越差。
图中树木枝叶的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甲→丁→丙→乙,故喜光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丁→丙→乙。
故选B。
祁连圆柏是“随遇而安的树种”,是青藏高原名副其实的常青树,广泛分布于海拔2600~4300m的阳坡、半阳坡地带。
祁连圆柏树干笔直或略扭,叶子为刺叶或鳞叶,根系发达。
但在柴达木盆地,很多祁连圆柏都呈孤岛状态分布,它们的周边被荒漠包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祁连圆柏的生长习性为()A.喜热 B.喜湿 C.耐盐碱D.耐寒旱、耐贫瘠3.柴达木盆地中很多祁连圆柏呈孤岛状态分布且周边被荒漠包围,说明了()A.植被破坏严重 B.气候干旱,降水少 C.祁连圆柏存在时间长D.人类保护【答案】2.D3.C【解析】2.根据材料“祁连圆柏是‘随遇而安的树种’,是青藏高原名副其实的常青树,广泛分布于海拔2600~4300m的阳坡、半阳坡地带”可判断:祁连圆柏的生长习性为耐寒旱、耐贫瘠,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根据材料“在柴达木盆地,很多祁连圆柏都呈孤岛状态分布,它们的周边被荒漠包围”可充分说明,它们在柴达木盆地荒漠化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所以祁连圆柏存在时间长,C正确。
植被破坏严重,气候干旱,降水少,人类保护,不会导致祁连圆柏呈孤岛状态,ABD 错误。
故选C。
考点二森林4.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植被分别是()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C.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答案】4.D【详解】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主要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6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作业16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一、选择题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安排利用暑期进行野外考察。
下图为四个考察小组规划的四条线路。
读图,回答1~3题。
1.考察线路中,经过干湿地区最多的是( )A.①B.② C.③D.④2.在①考察线路的终点,能视察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 B.温带草原C.针阔混交林 D.荒漠植被3.④考察线路中,发觉了大量的马尾松、茶树等植物,该类植物分布区( )A.降水稀有 B.光照剧烈C.阴冷潮湿 D.酸性土壤[2024·黑龙江高一期末]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实力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四周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命植物(如图所示)。
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柔水分条件合适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快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
据此完成4~5题。
4.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是( )A.叶片厚 B.植株高C.根须细 D.花期长5.相比南疆,北疆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更丰富,其主要缘由是北疆( )A.水分较多 B.热量较高C.温差较大 D.风力较大[2024·福建福州高一期末]每年二、三月,绞杀榕的果实成熟,成为鸟类食物。
未消化的果实随鸟类粪便排泄在其他大树的树皮裂缝或枝桠上,进而发芽生根。
绞杀榕的部分根系扎入树木表皮中吸取水分和养分,另一部分插入土中,枝叶也飞速地伸向空中。
最终原有大树死亡腐烂,留下绞杀榕枝条织就的网状树干傲然而立。
如图为绞杀榕景观图。
据此完成6~8题。
6.绞杀榕大量分布于我国( )A.云南省 B.辽宁省C.陕西省 D.江苏省7.大树被绞杀的最主要缘由是( )①水分不足②光照短缺③养分不足④树干折断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8.绞杀榕所处森林( )A.生物品种较少B.秋冬季节落叶C.均为高大乔木D.垂直结构丰富[2024·辽宁高一期末]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枯叶、枯枝、果实)。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1植被课后检测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1植被课后检测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节植被[学考合格练]1.在沙漠中生长的植物,有些会生长出针状叶,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水分的蒸腾作用B.吸取地下水C.储存水分D.加速水分的蒸腾作用答案:A2.植物对环境有指示作用,华北民间“枣发芽,植棉花”的谚语体现了( )A.植物对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用B.植物对干旱环境的指示作用C.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D.植物对水湿环境的指示作用答案:C3.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答案:C4.下图是一幅光合作用示意图,该作用的结果有(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物质存在位置④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读部分植物个体特征或生长土壤要素图(箭头所指方向为增大方向),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植物依次表示骆驼刺、莲、茶树三种植物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④①③D.②③④6.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5题,骆驼刺适宜生长在干旱的环境,根系发达;莲生长在湿润的环境,叶片较大;茶树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中。
故选B。
第6题,中亚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适宜骆驼刺的生长。
故选B。
答案:5.B 6.B7.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 )A.物质的循环作用B.能量的流动C.细菌的分解作用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D8.读森林与环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森林的环境效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外,森林对城市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对农业生产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 - 1 - 第二节土壤.................................................................................................................. - 8 - 第五章测评 ................................................................................................................... - 15 -第一节植被合格考达标练甲图为某地景观图,乙图为旗形树图片。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两图所示植被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图—天然植被B.甲图—草原C.乙图—人工植被D.乙图—森林2.造成乙图中树冠呈旗形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不均B.地形崎岖C.风力作用D.人为砍伐1题,读图可知,甲图为人工植被;乙图为天然植被,为森林。
第2题,旗形树冠的形成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
2.C“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
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
”据此完成3~4题。
3.符合上文描述的地点是()A.撒哈拉地区B.西欧地区C.南极地区D.马来群岛4.当地的天然植被类型是()A.荒漠B.雨林C.落叶林D.针叶林3题,材料描述的现象应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和东南亚的马来群岛等地。
第4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发育热带雨林。
4.B下图示意某种植被在我国的分布(数字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比重,单位:%)。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4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作业14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选择题下图为森林中的成层现象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自地面到顶部依次可见( )A.乔木、灌木、草本B.草本、灌木、乔木C.灌木、草本、乔木D.乔木、草本、灌木2.森林中形成明显垂直分层结构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光照C.水分D.土壤多肉植物原产于非洲干湿季分明的地区,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在土壤环境发生变化时满足植物生存需要。
下图为多肉植物景观图。
据此完成3~4题。
3.多肉植物茎叶肉质化是为了( )A.防强光B.储水分C.抗风沙D.耐高温4.与多肉原产地相比,在江苏自然种植的多肉植物容易死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B.光照C.地形D.土壤甘肃省景泰县黄河岸边的黄河石林形成于21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是以黄色砂砾岩为主,垂直节理发育,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
在石林崖壁上有大量的苔藓、地衣等植被生长(如图),绿色的苔藓、地衣在黄色的石林上如同孔雀的羽毛,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黄河石林崖壁苔藓、地衣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水分C.光照D.土壤6.黄河石林崖壁上只能生长苔藓、地衣类植被的主要原因是( )A.阴坡光照条件较差B.海拔高,热量条件差C.崖壁地形高耸陡峻D.阻挡水汽,崖壁潮湿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
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
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
据此完成7~8题。
7.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A.针阔混交林B.楠竹林C.常绿阔叶林D.灌木林8.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植物种类多B.枯枝落叶多C.地表径流大D.年均温较高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210118
植被1.下图反映某城市位置及城市绿化带景观。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该城市绿化植被多为(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2)结合该城市地理环境特点判断,城市绿化带中水渠的主要作用是( )A.居民供水B养殖 C.灌溉 D.防洪2.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
读图,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3.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图1),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图2)。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4.索科特拉岛在过去的600万或700万年间,一直被非洲大陆孤立在外。
岛上生活着700多种极其罕见的动植物,其中图2中的植物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株高2米,茎直立,肉质,较粗,表皮光滑褐绿色,茎基部膨大呈近球形,表皮灰色。
叶互生,着生于分枝顶端,叶柄短,革质。
图1为索科特拉岛位置示意图,图2为植物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据图2推断,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B.旱雨季分明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2)该岛稀有生物品种多的地理条件是( )A.纬度低地形复杂B.构造运动强烈C.与大陆隔绝时间长D.气候复杂多样5.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2)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A.9月中旬B.10月上旬C.10月下旬D.11月中旬6.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十三)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
读图回答1~2题。
1.丙地的自然景观是()
A.季雨林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解析]丙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景观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 B
2.对下列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导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甲→乙方向,热量B.沿乙→丙方向,海拔
C.沿乙→丁方向,降水D.沿甲→丁方向,热量、降水
[解析]沿甲→乙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沿乙→丁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沿乙→丙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沿甲→丁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既有热量也有降水。
[答案] D
下图为我国两山地垂直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乙山地垂直植被中,①植被最有可能是()
A.落叶阔叶林B.草原
C.荒漠D.雨林
[解析]由图中看出乙山地的垂直植被分布中,①位于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之间,结合图甲,应发育的是落叶阔叶林。
[答案] A
4.造成甲、乙两山地植被基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B.水分C.热量D.土壤
[解析]甲、乙两山地的基带分别属于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反映出来的是热量条件的变化。
[答案] C
读某大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等值线图,回答5~6题。
5.图中25 ℃等温线向西弯向纬度较低的地区,主要是由于()
A.山脉的延伸B.稀疏的植被
C.沿岸的寒流D.河流的流向
[解析]由图可知,这是非洲西北部地区,该地沿岸有加那利寒流,受该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西岸等温线偏向低纬,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答案] C
6.图中①②两地分布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C.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解析]图中的①位于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发育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图中的②位于几内亚湾沿岸,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了热带雨林。
[答案] A
读北海位置图,完成7~8题。
7.图中岛屿上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A.亚寒带针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8.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增温增湿B.增温减湿
C.降温增湿D.降温减湿
[解析]图示区域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植物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该区域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及分布与沿岸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密切相关。
[答案]7.B8.A
如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分布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序号①所代表的植被()
A.在非洲分布面积最广B.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上
C.能促进全球的水循环D.破坏之后能快速恢复
[解析]图中①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高温多雨,应该是热带雨林,由热带雨林的全球效应知识,可判断C项正确。
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最广的是亚马孙平原。
[答案] C
10.序号②~⑤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草原苔原阔叶林针叶林
B.苔原针叶林草原阔叶林
C.针叶林阔叶林苔原草原
D.阔叶林草原针叶林苔原
[解析]图中②分布区降水量较多,植被类型应为阔叶林;③降水量介于荒漠与阔叶林之间,应为草原;④温度较低,但降水量较多,为针叶林;⑤热量条件很差,为苔原。
[答案] D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②为()
A.草原B.荒漠
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
[解析]本题以植被的地带性分布为切入点,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成因。
读图可知,②地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其年降水量为200~400 mm,其东、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其西边为温带荒漠,②地的植被应为草原,故A项正确。
[答案] A
1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洋流
C.地形D.季风
[解析]读图可知,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为南方地区宽,北方地区窄,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南方地区同时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而北方地区只受东南季风影响,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下面两幅图是我国某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前后的景象。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破坏后地理环境的特点是:地形________;气候________;河流________;植被________。
(2)这种变化通常是由破坏________开始的。
(3)这种状况已经在我国________流域和________流域发生和发展,由于它们都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所以这种状况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在大力开展________工作。
(4)根据上述分析填空:
A.粮食产量下降B.粮食匮乏
C.生态平衡被破坏D.水土流失严重
[解析]甲图山上植被繁茂,小河流水潺潺,田地里农作物生长茂盛;乙图荒山秃岭,河流干涸,土地荒芜,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通过对比,探究导致甲图与乙图同一地区前后变化的原因。
[答案](1)破碎变干干涸消失
(2)植被
(3)长江黄河植树造林(国土整治)
(4)自左至右:BDCA
14.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
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
材料二天山自然植被示意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图乙)。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植被的差异。
(2)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类全,试分析其原因。
(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并简要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
[解析](1)自然植被差异可从自然植被多少、具体类型及分布海拔角度比较;(2)注意问题包括三方面:地广、质优、种类全,可从气候及地形角度分析;(3)结合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即可回答,
注意气温变化是其转场的根本原因。
[答案](1)北坡自然植被种类丰富,有云杉林,南坡缺失云杉林;南坡同一自然植被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
(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山地面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牧草繁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牧草种类依其地区、季节不同而有差异,种类繁多。
(3)过程: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冬季在山麓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
评价:转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同时也保护了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草场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