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化学必修教学设计:物质的分散系苏教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能用物质的分散系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3、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
【新课标】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电解质的概念【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电解质的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有关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请大家结合实例分析一下这三种混合物的特点:溶液:(如: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乳浊液:(如:植物油和水)悬浊液:(如:泥水)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我们把这种混合物称之为分散系。
不同点:分散质微粒大小不同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 的分散系作浊液;10-9 ~ 10-7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小于10-9的分散系叫做溶液。
【板书】五、物质的分散系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剂)分类:溶液、浊液、胶体【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胶体:ppt展示【板书】2、胶体:(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活动与探究】实验演示【讲解】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用聚光手电筒照射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看到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板书】(2)性质:丁达尔现象【演示】ppt演示日常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设疑】如何用简便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呢?【学生】用丁达尔现象加以区别【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2资料卡:胶体的应用【讲解】自来水厂用含铝或含铁的化合物做净水剂,其实是利用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到达净水的目的。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化学必修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苏教版
【提问】我们在初中化学中也学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法,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学过哪些有关混合物的分离的方法?
1CCl4和水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2 Br2在CCl4和水中哪一个溶解度大?把Br2加入CCl4和水的分层液中,Br2会进入哪一层?
3 什么叫萃取?
4 发生萃取要有什么条件?
5 萃取之后还要进行什么操作?
6 萃取和分液都要用到什么仪器?
【演示实验】蒸馏操作
【交流与讨论】1 什么是蒸馏?
2 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步骤如下:
(1)将粗盐溶解于水,过滤除去泥沙
(2)向所得滤液中加稍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3)过滤除去沉淀物
(4)在滤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至溶液显中性
(5)蒸发、结晶,得到精致的氯化钠晶体
2 现有氯化钾和硝酸钾的固体混合物50克,其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0%,请设计实验方案提纯硝酸钾。
步骤如下:
(1)取50~55克水加热到90℃左右,加入固体混合物,搅拌,使固体全部溶解
归纳,总结
【课后札记】
课的引入,考虑到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物质分离的实验,所以节课从初中已学过的过滤、结晶等物质分离的方法切入,既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初中已学过的知识,又能在学生的交流讨论过程中顺利地引入将要学习的内容,既各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固液分离、液液分离的操作方法。从物质的提纯、分液萃取到蒸馏,整节课的内容较多,不能充分让学生消化吸收所以只能让这个工作留到课后让学生加强学习。其次在课外拓展上介绍层析法,给学生了解。
《物质的分散系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必修1(新课标】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第2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初中化学知识及上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化合物的另一种分类方法——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本节课以概念的构建为主,在学生初步学习了酸、碱、盐的基础上,以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角度引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以及电离的概念,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做好准备,同时也为高中阶段化学反应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之前物质的分类的学习辅助今天的学习,通过实验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引导学生利用宏观的实验联系微观的视角来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的能力,通过层层的设问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
2.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并能准确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3.学会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和锻炼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4.通过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验科学的内涵和本质,培养务实求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情感。
能运用电解质的知识分析并关注身边的化学问题。
▍情境设置从新闻报道中我们会发现狂风暴雨之后,室外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新课学习教师引导:导电性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经常涉及的一种实验。
在物理学上,根据是否导电,将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现在我们一起做个演示实验。
实验展示:展示NaCl溶液、盐酸、NaOH溶液、蔗糖水溶液以及酒精的导电性实验。
教师引导:连接NaCl溶液、盐酸、NaOH溶液的小灯泡发光,连接酒精、蔗糖水溶液的小灯泡不发光。
像NaCl、HCl、NaOH这些化合物,因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从化学的另一分类角度来说,叫做电解质。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20页,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形成下图。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散系-胶体》课件
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出现一条明亮的光路的
现象。(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的物理方法)
自然界的丁达尔现象
早晨的阳光射入森林的美丽景象
(自然界的丁达尔现象)
胶体与浊液的区别: 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可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过滤后的现象 Fe(OH)3胶体 没得到滤渣,滤液还是红 褐色。
悬(乳)浊液
>100nm
很多分子 集合体 不均一、不透 明、不稳定Leabharlann 胶体1nm~100nm
分子集合体 或大分子 均一、透 明较稳定
能 能 食盐水、 糖水
不能
不能
能
不能
淀粉胶体、 泥浆水、牛奶 Fe(OH)3胶体
胶体的重要性质
丁达尔现象 原因:胶体粒子较大(1--100nm),对光具有散射 作用,光在胶体的通路中出现一条明亮的光带。 胶体能够使水中的悬浮的固体颗粒凝聚而沉降下来, 具有凝聚作用,因此,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用来净水 。滤纸可将胶体和沉淀分离,胶体微粒可通过滤纸, 不能通过半透膜 。
(6).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C.胶体不能通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小结:不同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系粒 子的直径 分散质粒 子的组成 外观、稳 定性 能否透 过滤纸 能否透 过半透膜
实例
溶液
<1nm
小分子、 离子 均一、透 明、稳定
(3).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 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 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D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4).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B ) A.观察外观 B.丁达尔效应 C.加热 (5).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C ) A.丁达尔效应 B. 可以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按照《学科指导意见》的意见要求:初步熟悉物质的科学分类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的大体方式,在此进程中掌握按照物质的存在状态、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等进行分类。
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辨别方式。
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辨别方式。
胶体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对胶体的凝聚、布朗运动等不宜扩展。
本课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一单元《丰硕多彩的化学物质》中物质的分散系,主要内容是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胶体的概念,通过探讨活动得出胶体的性质。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和化学反映类型的分类,不同物质的聚集状态的为微观结构和不同性质,为分散系的分类和探讨胶体的性质做了铺垫。
一样,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使学生加倍容易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所以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教学重点:分散系的概念和胶体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二、学习者分析一、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了一些分类的方式,如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知道如何利用运用不同方式对物质进行分类,对分散系的分类就容易理解了。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结合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进而总结出分散系的概念。
这些都为学习本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初中时对胶体的接触很少,无法通过探讨活动,掌握胶体的性质,不了解因为胶体的直径的散射产生的丁达尔现象,不知道运用胶体的性质区分溶液和胶体,不能发散思维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本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一、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溶液、浊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二、知道胶体的概念,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3、能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中实际的问题【进程与方式】1、通过温习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和性质,总结分散的概念,学生学会了知识类比推理和信息一路点的归纳2、通过硫酸铜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探讨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学生提高了科学探讨的能力,如何运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学会活学活用的能力。
物质的分散系-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
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目标与素养: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胶体的本质和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并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一、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1)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体系称为分散系。
(2)组成:分散系包括分散质和分散剂。
(3)分类: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三类分散系2.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2)吸附性:可以利用胶体的吸附性来净水。
3.胶体的用途自来水厂常用某些含铁的化合物作净水剂。
当这些物质溶解于水后,产生的Fe(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微点拨胶体的本质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m(1~100 nm)之间,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如H2SO4的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2-4;NaOH的电离方程式:NaOH===Na++OH-;CuSO4的电离方程式:CuSO4===SO2-4+Cu2+。
(3)从电离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概念①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②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③盐: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1.CO2、SO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盐酸可以导电,它是电解质吗?[提示]CO2、SO3不是电解质。
因为在CO2、SO3的水溶液中,起导电作用的是CO2、SO3和水反应生成的H2CO3和H2SO4,CO2、SO3是非电解质,H2CO3、H2SO4是电解质。
114《物质的分散系》教案(苏教版必修1)
1.4物质的分散系[学习目标]1. 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常见类型。
2.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并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应用3. 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并会书写强酸、强碱和盐的电离方程式。
[知识梳理]1、叫分散系。
它分为、、三种。
在溶液中是分散质,是分散剂。
具体如,其中是分散质,是分散剂。
2. 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它们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
3. 试关于分散系填写下表:4. 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液体将变为色,得到的是,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5. 丁达尔现象是指:,常用于鉴别。
知识简介*电泳胶体粒子可以选择性地吸附某一种电性的离子而使胶粒带上某种电荷,在通电时向异性电极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通电时向负极移动。
* 聚沉当向胶体中参加浓电解质溶液时,胶粒会聚集成较大颗粒而形成沉淀,这个现象称为聚沉。
聚沉常用的方法有参加电解质、加热、加相反电荷的胶体、搅拌等。
*滤纸和半透膜滤纸有微孔,溶质微粒和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悬浊液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如鸡蛋壳内膜、动物膀胱等〕上有更小的孔,只能让溶质粒子〔单个分子或离子〕通过,胶粒不能通过。
* 渗析利用半透膜除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子的操作叫做渗析。
6. 在能的叫电解质。
在都不能的叫非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不是〕电解质。
[例题解析]例1.现有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铁悬浊液和氢氧化铁胶体三种颜色接近的混合物,〔1〕试述怎样鉴别它们〔2〕假设有三者的混合物,怎样别离它们解析:〔1〕三者尽管颜色接近,但只有氢氧化铁悬浊液是混浊的,可首先鉴别出来;剩余两者中,只有氢氧化铁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剩下的就是氯化铁溶液。
(1)三者中只有氢氧化铁悬浊液颗粒不能透过滤纸,可首先别离出来;余下的二者中只有氢氧化铁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可随后别离出来;剩下的就是氯化铁溶液。
〔答案略〕例2. 判断以下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 硝酸钾B. 盐酸C. 三氧化硫D. 氢氧化钡解析:判断一种物质是否电解质,一方面要看是否符合定义中的三个条件,另一方面要看导电是不是其本身电离所致。
《物质的分散系 第1课时》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必修1(新课标】
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第1课时常见的分散系◆教学目标1.认识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链接】阳光照进树林,为什么会有一条光亮的通路?为什么长江的入海口会形成沙洲?向豆腐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明矾为什么能净水?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认识几种常见的分散系。
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分散系及其分类【讨论】CuSO4溶液、振荡后的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泥水在组成上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性【归纳与整理】【过渡】一般来说,我们把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体系称为分散系。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分散系。
【讲解】分析分散系的概念、举例说明分散系的组成。
【思考与交流】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分散系也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那么分散系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归纳与整理】【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归纳整理】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分散系可分为溶液、胶体、乳浊液或悬浊液。
【例1】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析系一定是混合物,分散质一定是纯净物B.凡是均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C.溶液的分散质一定是液体D.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解析:根据分散系的概念可知,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但分散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A选项错误;均匀、稳定的液体也可能是纯净物,B 选项错误;溶液的分散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C 选项错误。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其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 的分散系是胶体,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D 选项正确。
答:D【例2】现有如下各实验:A .将1 g KCl 加入10 g 沸腾的水中;B .将1 g 可溶性淀粉加入到100 g 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C .将1 g CaCO 3粉末加入100 g 水中充分振荡;D .将0.1 g 植物油加入10 g 水中,充分振荡混匀;E .将96 mL 乙酸与5 mL 水充分混合。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物质的分散系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散系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
2. 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难点:1. 物质的分散系的形成原理。
2. 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组成、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概念:介绍分散系的概念,解释分散剂和分散质的关系。
3. 讲解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特点:分别阐述溶液、浊液、胶体的定义、特点和组成。
4. 分析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区别:从粒子大小、稳定性、光学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为新课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形成原理:介绍分散剂和分散质之间的作用力,解释不同分散系的形成过程。
3. 讲解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从粒子大小、形成原理、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分散系现象,如海水、豆浆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三、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物质的分散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具、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2. 运用对比分析方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区别。
3. 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散系(1)教案 苏教版必修1
C.氢氧化钠浓溶液
D.氯化钠浓溶液
3.据2000年8月1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用DNA制造出一种臂长只有7nm的纳米(1nm=10-9m)级镊子,这种镊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级镊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B.胶体
C.悬浊液D.乳浊液
★1.固溶胶:如有色玻璃
★2.液溶胶:如Fe(OH)3胶体等
★3.气溶胶:如烟、雾等
例题3.例2.现有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铁悬浊液和氢氧化铁胶体三种颜色接近的混合物,(1)试述怎样鉴别它们?
★★(2)若有三者的混合物,怎样分离它们?
过渡:初中时学过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是②④⑥⑦⑧。
①NaCl②FeCl3③K2SO4④Na3PO4
(2)为了把粘土溶胶(粘土胶体微粒带负电荷)变成较洁净的水,加入等物质的量下列电解质时;效果最明显的是,原因是。
A. BaCl2B. Al2(SO4)3C. KCl D. CuSO4
1.关于溶液、浊液、胶体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混合物
B.有的是纯净物如盐酸
C.都是均一的稳定的
D.溶液和胶体是透明的2.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它们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
1.浊液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外观混浊不清
B.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C.不稳定
D.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2.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溶液中,能得到胶体的是()
A.冷水
能力目标
1、会区别胶体和溶液。
2、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
3、会书写强酸、强碱和盐的电离方程式。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散系》说课稿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散系》说课稿《物质的分散系》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分散系》,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的内容。
以STS思想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训练的要求为依据,我将本课作了如下教学设计。
【前期分析】从知识内容上本课分为三个部分,即分散系的相关概念、胶体的特性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首先由实例教学形成分散系概念,然后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通过实验探究对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净水作用的特性作了重点阐述,由性质过渡到胶体在各方面的应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部分除了相关的概念形成和区分外,还介绍了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的电离。
“物质的分散系”,实际上是物质分类的延续,它出现在第一个专题的第一单元中,凸显了它在化学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基础性。
其中胶体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通过它的性质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了解化学学科,学习研究物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将会对今后专题的学习提供很好的奠基作用。
分析本班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根据物质组成、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对概念学习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习惯,并且本班学生学习欲望强,可以与教师形成很好的互动,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实验现象解释困难,知识迁移能力欠佳等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抓住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从本质上区分各类分散系;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难点:从胶体的结构特点,理解胶体具有的性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解区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即学生知道分散系的相关概念,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性和鉴别方法;可以说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及电离的含义,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即学生通过对胶体特性的探究,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提高观察、交流能力,运用比较、分类、概括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技能。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Word版含解析
第四课时物质的分散系——————————————————————————————————————[课标要求]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常见类型。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并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应用。
3.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并会书写强酸、强碱和盐的电离方程式。
,1.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体系称为分散系。
2.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其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为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0-9~10-7 m之间。
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和吸附性。
4.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5.酸、碱、盐、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而多数非金属氧化物、NH 3、蔗糖、酒精等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分散系和胶体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1)概念:由称称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2)分类:[特别提醒]分散系是混合物,纯净物不可能是分散系。
2.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含义: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①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应用:鉴别②胶体溶液与。
胶体具有吸附性,常用于(2)吸附性:氢氧化铁。
净水3.胶体的应用(1)铁盐和铝盐用作净水剂。
(2)改进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
(3)医学上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
高中化学专题,优选资源精品化学资料2(4)广泛用于冶金工业中的选矿、石油原油的脱水、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制造。
1.如下图所示,把两只小烧杯置于暗处并进行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提示:盛Fe(OH)3胶体的烧杯中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盛CuSO 4溶液的烧杯中没有看到光亮的通路。
实验的目的是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
2.在两只烧杯中各放等量的浑水,再向其中一只中加入Fe(OH)3胶体,观察发生的现象?为什么有此现象?提示:加入Fe(OH)3胶体的烧杯中,溶液变得澄清,这是由于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凝聚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苏教版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第1单元课时6物质的分散系教学案例一、学习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学会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以及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3、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4、认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重要性,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与人交流及言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电离方程式。
三、教学难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四、教学策略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从学生已知的溶液和浊液入手,通过过滤实验,先让同学脑子中有一个微粒直径的概念。
再通过比较胶体与溶液与浊液的异同,形成一个认知冲突,从而有探究的欲望。
胶体所具有的性质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的新的切入点。
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了解有关胶体的性质和重要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分散系有很多应用,之前介绍过了胶体的应用,再介绍溶液,那么溶液还有其他的应用吗?通过已学的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电解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三个电离方程式,让同学们自己总结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再让同学训练。
而后引出电解质概念。
五、教学过程1、【导入】用学生熟悉的过滤装置,通过回忆过滤的实验现象,引导同学从微粒的直径来解释实验现象。
再拿来一个盛有氢氧化铁的烧杯,让学生观察它与溶液,浊液的区别,学生的意见肯定不统一,这时候引入一个化学史话,来解开学生的疑惑,引入胶体。
讨论分散系。
2、【过程】通过比较溶液、胶体、浊液的区别与联系,来更加加深学生从微粒直径来理解胶体。
让学生举例实际生活中的胶体,从已学的Al(OH)3 入手,我们已经知道它有净水的作用,那么Fe(OH)3胶体呢?[观察实验]实验步骤:向一只烧杯中加入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至片刻。
高中化学 1.1.4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苏教版必修1
第四节物质的分散系(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能用物质的分散系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3、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电解质的概念【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电解质的概念【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有关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请大家结合实例分析一下这三种混合物的特点:溶液:(如: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乳浊液:(如:植物油和水)悬浊液:(如:泥水)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我们把这种混合物称之为分散系。
不同点:分散质微粒大小不同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 的分散系作浊液;10-9 ~ 10-7 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小于10-9 m的分散系叫做溶液。
一、物质的分散系1、分散系: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分散剂。
分类:溶液、浊液、胶体,溶液(粒子直径小于10-9m)、浊液(粒子直径大于10-7m)、胶体(粒子直径在10-9 ~ 10-7m)【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胶体:ppt展示2、胶体:(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活动与探究】实验演示【讲解】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用聚光手电筒照射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看到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2)性质:丁达尔现象【演示】ppt演示日常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思考】如何用简便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呢?【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2资料卡:胶体的应用【讲解】自来水厂用含铝或含铁的化合物做净水剂,其实是利用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到达净水的目的。
3、溶液【观察与思考】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板书】溶液: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思考】为什么电解质溶液会发生导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二、电离方程式NaCl == Na+ + Cl- H2SO4 == 2H+ + SO42-NaOH == Na+ + OH-【课后练习】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1.1.4《物质的分散系》教案2(苏教版必修1)
第6课时物质的分散系【目标聚焦】1.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通过实验区分胶体和其它分散系。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3.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探究实验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5.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重点、难点:胶体的概念、电解质的概念。
【学海导航】1.分散系:_______________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分散剂: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分类:浊液:______________。
2.胶体(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___m之间的分散系。
(2)性质:______现象。
3.溶液: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4.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________或________的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5.电离方程式Na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SO4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点拨】【例1】下列有关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淀粉溶液B.食盐水C.牛奶D.碘酒【解析】可以通过有无丁达尔现象将胶体与溶液、浊液区别开来。
利用静置是否分层来区分是否是浊液。
B、D属于溶液,C属于乳液,A 属于胶体。
【答案】A[点拨]浊液、胶体、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质粒子的构成及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
从外观上,只要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从稳定性上,只有溶液稳定;从能否透过滤纸,只有浊液不能透过滤纸;从能否透过半透膜上,只有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
它们的分类依据是微粒的直径大小,其中,胶体微粒直径达到纳米级,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丁达尔现象。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设计3:1.3 物质的分散系
专题 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教学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区别。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3.实验能力的培养。
学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根据实验探究胶体的一些性质。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胶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几张图片引出今天的话题—胶体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在平时我们应该善于观察生活,比如手电筒在夜晚也会产生一道光柱,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今天就让我们用理论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活动】在欢快的气氛中进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几张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一、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展示试剂】同学们先观察这两瓶溶液,硫酸铜溶液、泥水【设问】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活动】区别:前者叫做溶液,后者叫做浊液。
联系:硫酸铜溶液、泥水都是混合物。
【学生活动】都是把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设计意图】考察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热爱生活【板书】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气态、固态、液态)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可以是:气态、固态、液态)【讲解】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分别为气---气,气---固,气----液,固---气,固---固,固----液,液---气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分散质是水或其他液体时的几种体系。
【板书】1、分散系【问】阅读课本,回答当分散系是液态时可以分为几种体系?溶液分散系胶体浊液在以前我们都接触过溶液和浊液,但是胶体却很陌生,那到底什么是胶体,胶体是如何制备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实验探究一】取小烧杯,分别加入25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 滴FeCl3饱和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介绍有关于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属于化合物,从概念上去理解。会写一些电离方程式。
学 科
化学
课 题
物质的分散系
教 学 目 标
1.让学生了解分散系的概念以及分散系的划分标准.
2.让学生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能够用实验的方法区分溶液和胶体
3.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是让学生在溶液和浊液的概念上了解分散系概念,从而进一步了解胶体有关概念和性质,让学生掌握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从溶液导电方面入手介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实验3】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结论】学生总结
【讲解】像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等化合物溶于水后能够导电,蔗糖,酒精等化合物不能导电。
【设疑】导电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电离方程式:NaCl═Na++ Cl—
H2SO4═2H++ SO42—
【讲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
【板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列表如下: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悬(乳)浊液
分散系粒子的直径
<1nm
1nm ~100nm
>100nm
【过渡】胶体具有那些性质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两个实验.
【实验1】丁达尔效应
【实验2】吸附实验.
【提问】1.如何用简便的方法来鉴别胶体和溶液?
2胶体具有那些性质?
【结论】1.丁达尔现象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2.胶体可以吸附固体小颗粒.
观察
思考,讨论。
倾听,阅读,思考,归纳
充分挖掘概念
看书,理解,记住
记忆
动手,观察
通过实验现象探讨性质
理解.记忆
观察实验.探究现象
思考.回答
书写
理解.记忆
【课后札记】本课的引入比较的自然,利用三种不同的分散质溶液、胶体、悬浊液呈现给学生看,让他们感到所学的东西是很实在的,从而引出了本课。其次,利用数学上的座标把分散质的划分给出,让学生能够清楚的看出。
【小结】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悬(乳)浊液
分散质的直径
<1nm
1nm ~100nm
>100nm
外观
均一、透明
大多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透过滤纸
能
能
一般不能
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Hale Waihona Puke 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不能
能
悬浊液有时能
实例
食盐水、糖水
淀粉胶体Fe(OH)3胶体
豆浆.牛奶
泥水
【过渡】以上我们探讨了有关胶体的性质,下面我们来讨论有关溶液的性质..
教 学 过 程
目标达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兴趣引课
通过比较已知概念导入新课
培养学生阅读课本能力
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让学生理解分散系的划分标准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
让学生了解电离过程和方程式的书写
让学生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
教学札记
【实物展示】展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设疑】三种混合物之间不同点和共同点
【讲解】以上三种混合物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我们称为分散系.请学生阅读课本自己说出定义.
【板书】物质的分散系定义:
【解释概念】
对于定义给予解释.突出分散质和分散系的相对性
【讲解】通常我们根据分散质粒子半径大小来划分分散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