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doc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8e73ae90b4e767f5bcfceac.png)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管理学原理》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
社会上的管理活动虽然十分复杂,性质多样,但是这些表面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即本质规律。
《管理学原理》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寻找客观规律,总结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用于指导管理实践。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管理类所有专业和经济类专业学生,总学时为64学时二、课程内容概述:《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二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入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环境与道德;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创新等管理的职能活动。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习管理的兴趣,了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方法,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四、教学方法1、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积极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团队学习、专家现场授课、学生课堂演讲等教学方式。
2、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
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
具体形式主要有:模拟公司系列实训、调查与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管理游戏等.3、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体系: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全程考核系统.(1)理解概念、注重能力(2)多元性与开放性答案(3)实行全程化考核。
2、考核比例:平时(30%)+期末(70%)平时考核(课堂发言、出缺勤、课后作业等)期末考核(闭卷考试)六、教学辅助资料1、《管理学原理案例库》2、《管理学原理习题集》3、《管理学试题库》4、《管理学实训指导书》5、管理学多媒体课件七、教学参考资料1、《管理学》,周三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管理学》,斯蒂芬•P •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管理学原理案例库》,刘兴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管理学原理习题库》刘兴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八、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教学目标】:知识点:1、理解管理概念及其研究对象;2、认识作为管理者角色承担的职能3、理解管理的二重性4、认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能点:有意识地培养作为管理者的技能【讲授内容】1、管理的内涵、特征、管理的职能、管理的性质2、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3、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讲授重点】管理的职能、管理的性质、管理者技能【实践教学】1、调查与访问——了解管理者的职责与素质2、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管理有大小事吗案例二:百年老院的现代管理启蒙3、组建一个模拟公司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点:1、了解管理理论的萌芽2、理解泰罗制、法约尔管理思想及其韦伯的科学组织理论;3、理解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4、理解管理科学理论的几种代表理论5、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技能点:培养泰罗标准化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讲授内容】1、管理理论萌芽2、古典管理理论3、行为科学理论4、管理科学理论5、管理理论新发展【讲授重点】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实践教学】1、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田忌赛马案例二:新达公司的效率第三章管理环境与管理道德【教学目标】:知识点:1、理解管理环境的分类及其构成因素2、了解几种道德观3、理解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4、掌握社会责任的内涵技能点:1、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2、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与价值取向【讲授内容】1、管理环境的分类及其构成因素2、道德观3、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4、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5、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讲授重点】管理环境;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社会责任的内涵【实践教学】1、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向科的困惑案例二:某宾馆处分职工的道德困境2、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3、讨论题:对于你来说,社会责任意味着什么?你认为工商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吗?为什么?第四章决策【教学目标】:知识点:1、理解预测的程序和方法2、理解决策的依据3、掌握决策的类型4、理解决策的几种定性方法5、掌握决策的盈亏平衡法技能点:1、培养运用头脑风暴法决策的能力2、培养应用盈亏平衡法分析决策问题的能力3、培养在不确定性情况下进行决策方法选择的能力【讲授内容】1、预测概念、程序、内容和方法2、决策的定义与依据3、决策的类型4、决策的过程5、决策的方法【讲授重点】决策的依据、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的应用、盈亏平衡决策法【实践教学】1、管理游戏头脑风暴2、分析与讨论:案例一:铱星的悲剧3、实验室计算机模拟确定性决策方法的应用第五章计划【教学目标】:知识点:1、熟悉计划的类型2、掌握计划的编制环节3、掌握目标管理的内涵4、理解战略管理的含义技能点:1、培养战略分析的思维2、掌握目标管理方法的运用3、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能力【讲授内容】1、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2、计划的类型3、计划编制过程4、目标管理5、战略管理【讲授重点】计划的内容、类型、编制方法;目标管理;战略管理【实践教学】1、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拟订可考核的目标2、管理游戏推理判断开关3、模拟分析一份企业计划第六章组织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点:1、理解组织结构的构成与形式2、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部门化、层级化3、掌握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功能4、理解组织变革的内容技能点:1、掌握部门划分的方法2、培养组织文化建设的能力【讲授内容】1、组织与组织设计2、组织的部门化、层级化3、组织文化建设4、组织变革管理【讲授重点】组织结构的形式;组织的部门化、层级化;组织文化【实践教学】1、课堂讨论直线职能型和矩阵型,哪一种结构设计你最愿意在其中工作?哪一种又最不愿意呢?为什么?2 、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工作职责分歧2、组建一个模拟公司,建立组织结构与公司制度,培养组织结构的初步设计能力。
《管理学原理》课程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60ca61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5.png)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A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Management A 课程属性:必修课学时:40 学分: 2.5先修课程:后续课程:适用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一、课程简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
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管理学》是教育部高教司确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1单元: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明确现代管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提高对管理学重要性认识。
阐明管理学基本问题,了解管理学历史发展,展示现代管理学学科发展动向和前沿问题。
2、能力培养有意识地培养作为管理者的技能,培养泰罗标准化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
3、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解注重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学的内容与特点,管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内容。
【难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第2单元: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道德的定义、若干道德观、崇尚道德的管理特征、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社会责任的定义、社会责任观。
2、能力培养能坚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验、训练和强化职业道德行为,提高组织道德素质的途径和承担社会责任有一定的思考和应用。
《管理学原理》大纲
![《管理学原理》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82d6c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6.png)
组织职能
设计组织结构
根据组织目标和战略,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和权力。
配置资源
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
建立协作机制
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建立沟通渠道等方式,促进组织内部的协作和 配合。
领导职能
确立领导地位
通过个人魅力、专业知识和经验等,确立自己在 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法
人力资源规划
根据组织战略和业务需求,制定人力 资源规划,包括人力资源数量、结构 和素质等方面的规划。
招聘与选拔
通过招聘、选拔和录用等环节,获取 符合组织需求的人才。
培训与开发
通过培训、轮岗、导师制等方式,提 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绩效管理
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和流程,对员工的 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激励员工 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管理者在处理员工关系和分配资源时应公 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维护企业和员 工的合法权益。
勤奋敬业
廉洁自律
管理者应勤奋工作,尽职尽责,为企业和 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
管理者应廉洁奉公,不谋取私利,自觉遵 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
06
管理实践与应用
企业战略管理实践
企业愿景与使命
明确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实现 这些目标所需承担的责任。
通过合理的库存控制策略,降低库 存成本并满足生产需求。
03
02
生产过程组织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 品质量。
质量管理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 品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
04
财务管理实践
预算编制与执行
根据企业战略和运营计划,编制财务预算并 监控执行过程。
21120090《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21120090《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e40f454cf84b9d528ea7a72.png)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管理学》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和边缘性,是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是管理学院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公共通识教育素质拓展课程。
该课程对于全校各专业的学生的通识教育基础和综合素质培养、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后续专业教育影响重大。
(二)课程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有关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内容、分类、过程、原则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和技能。
(三)课程任务课程主要以管理的基本职能为主线,从实际出发阐明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及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并结合案例分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掌握决策方法;掌握激励理论;掌握组织结构。
理解计划的制定过程和方法、领导的方式与艺术、控制的过程与技术。
了解管理的基本含义、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
三、课程内容(一)管理学导论教学内容:1.管理的内涵、特征与性质;2.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3.管理学的性质、内容和方法;4.管理的基本原理;5.管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与阶段。
教学重点:管理的性质、管理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管理性质。
(二)管理理论的演进教学内容:1.中外早期管理思想;2.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重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难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计划与决策教学内容:1.计划的含义、性质和作用;2.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程序与方法;3.决策的定义;4.决策的类型,决策制定过程与决策的影响因素;5.决策的方法。
教学重点:计划的程序与方法;决策的类型;决策方法。
教学难点:决策方法。
(四)组织教学内容:1.组织内涵、组织理论的发展;2.组织设计原则;3.组织结构;4.组织结构变革。
管理学原理 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a24ac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c.png)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PUMA5001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授课对象:行政管理专业开课学期:秋季学期学分:2学分指定教材:马工程教材陈传明主编,《管理学》,高等教育,2019年版一、教学目的:《管理学原理》是揭示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增强学习、研究、应用管理学的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管理学基础部分,含管理、管理者、管理学,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组织环境,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第二部分以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为主线来展开分析和讨论,分别阐明各项基本职能的概念、内容、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等。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管理导论1、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学的内涵与本质第二节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三节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2、教学要点介绍组织、企业、管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适度原理、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1、教学内容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第二节现代管理流派第三节当代管理理论2、教学要点主要介绍了统一指挥、例外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值等基本概念。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及泰勒、韦伯、巴纳德等代表理论和主流观点。
第三章决策与决策过程1、教学内容第一节决策的概念、要素、功能及任务一、决策的定义二、决策的原则三、决策的依据第二节决策的类型与特征一、决策的类型(一)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三)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四)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五)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六)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二、决策的特点(一)目标性(二)可行性(三)选择性(四)满意性(五)过程性(六)动态性第三节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2、教学要点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决策的各种方法。
第四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1、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一、一般环境分析方法二、具体环境分析方法三、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方法四、针对环境变化的分析方法第二节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第三节不同的决策方法一、决策背景研究方法二、活动方案生成与评价方法三、选择活动方案的评价方法2、教学要点介绍PEST分析、SWOT分析,脚本法、DHS模型、政治协商决策模型等;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1、教学内容第一节实施决策的计划制定第二节推进计划的流程和方法第三节决策追踪与调整2、教学要点介绍战略计划、战术计划、作业计划、滚动计划法;目标管理、PDCA循环,刚性预算,弹性预算等概念第六章组织设计1、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影响因素一、问题的提出(一)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二)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三)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二、组织设计的原则(一)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二)权责对等的原则(三)命令统一原则三、经营环境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四、经营战略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五、技术及其变化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一)生产技术对企业组织的影响(二)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的影响第二节分析组织结构第三节分析组织整合第一节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一、正式组织的活动与非正式组织的产生二、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二)非正式组织可能造成的危害三、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第二节直线与参谋一、直线、参谋及其相互关系二、直线与参谋的矛盾三、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一)明确职权关系(二)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三)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条件第三节委员会一、运用委员会的理由二、委员会的局限性(一)时间上的延误(二)决策的折中性(三)权力和责任的分离三、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2、教学要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分;直线与参谋及其相互关系;委员会的作用及局限性。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7e70e4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d.png)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展开全文《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1060621012.总学时数: 54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 54 ,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0。
3.学分:34.适用专业:本科5.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管理学原理》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
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是我院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也是考研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管理职能有一个比较全面地、概括地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增强管理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三、学时分配章节(序号)内容学时数理论实践、实验总学时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6 6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2 2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 2 2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2 2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4 4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3 3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3 3 第八章组织设计 3 3 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 3 3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4 4第十一章领导 3 3第十二章激励 3 3第十三章沟通 2 2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3 3第十五章控制方法 2 2第十六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3 3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 3 3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3 3合计54 54四、大纲内容(一)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本章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弄清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框架。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1e6c7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2.png)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英文):Principles of Management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高升专学时:64 学分:4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课程作用:管理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组织中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无处不在,任何一个部门、组织,只要协同运作,就要管理。
当今世界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要在21世纪初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富民强,就必须管理科学化,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经营理念、经营体系和管理方式。
学习《管理学原理》课程,能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使学生了解组织的正常运作规律,掌握正确的管理思维,把握市场运作与组织战略之间的关系,成为真懂管理的管理者,具有基本功的作用与意义。
2、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2)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实效。
(2)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现代科学的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学习,了解管理与现实生活中各种活动的联系;重点把握管理的本质特征。
了解管理的定义、目的、有效性、管理者的基本职能以及管理者的分类、技能结构。
理解经营职能、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
全面理解法约尔提出的十四条管理原则。
内容提要:企业与管理的关系、社会与管理的关系。
管理的定义、目的、有效性;管理者的分类、技能结构。
经营职能(法约尔)、管理职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学习,全面理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历史结合,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内容提要:中外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发展史。
第三章计划职能与计划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理解计划的概念,了解计划的目的和类型,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特点和步骤;掌握编制计划的步骤。
管理学原理 课程大纲
![管理学原理 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d959c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9.png)
管理学原理课程大纲课程编号:XXXXX 学分:X 学时:XX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XXX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介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管理思维和提升管理能力。
通过对管理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案例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决策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管理学的主要理论体系和核心模型;3.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 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提高管理决策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管理学基础1.1 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1.3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2. 管理学理论体系2.1 古典管理学2.1.1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2.1.2 法约尔行政管理原理2.2 人际关系管理学2.2.1 霍桑实验及其启示2.2.2 麦克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2.3 现代管理学2.3.1 奥斯汀的过程管理理论2.3.2 德鲁克的管理职能理论2.4 组织行为学2.4.1 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4.2 组织结构和文化2.4.3 员工动机和激励3. 管理决策3.1 决策理论和模型3.1.1 理性决策和行为决策3.1.2 决策环境和决策风险3.2 决策过程和决策技巧3.2.1 问题识别和信息收集3.2.2 多元思考和方案评估3.2.3 决策实施和结果评估4. 领导与团队管理4.1 领导理论和风格4.1.1 特质理论和行为理论4.1.2 变革型领导和服务型领导4.2 团队形成和发展4.2.1 团队构建和角色分配4.2.2 团队协作和冲突管理4.3 领导力的培养和应用4.3.1 领导力评估和提升方法4.3.2 领导力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四、教学方法和要求1. 理论讲解: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2. 实践案例: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4. 演讲展示:要求学生进行演讲和展示,提升表达能力和领导才能;5. 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的理解;6. 知识检测:定期进行考试和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0c3f88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a.png)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分:X学分4、课程总学时:X学时5、授课对象:具体专业和年级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旨在为学生提供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熟悉管理的各项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理解组织文化、组织环境、决策等重要管理领域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管理实践能力,能够制定简单的管理计划和方案。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管理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职能和性质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3、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2、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3、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三)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1、组织环境组织环境的概念和分类(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环境)具体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公众等)环境分析方法(PEST 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 分析)2、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和内容(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的塑造(四)决策1、决策的概念和类型决策的定义决策的类型(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2、决策的过程识别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效果3、决策的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名义小组技术)定量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五)计划1、计划的概念和类型计划的定义计划的类型(长期计划、短期计划;战略计划、战术计划、作业计划)2、计划的编制过程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制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3、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分解、目标的实施、目标的评价)(六)组织1、组织设计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组织部门化(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域部门化、顾客部门化、流程部门化)组织的层级化(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集权与分权、授权)2、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网络型组织结构3、人员配备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标准、方法)管理人员的考评(内容、方法)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方法)(七)领导1、领导的概念和性质领导的定义领导与管理的关系领导的权力来源2、领导理论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领导行为四分图、管理方格理论)领导权变理论(菲德勒权变理论、路径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3、领导艺术领导用人艺术领导决策艺术领导激励艺术(八)激励1、激励的概念和过程激励的定义激励的过程2、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3、激励的方法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培训教育激励(九)沟通1、沟通的概念和类型沟通的定义沟通的类型(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单向沟通、双向沟通)2、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沟通的障碍(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技术因素)沟通障碍的克服(运用反馈、简化语言、积极倾听、控制情绪、注意非语言提示)3、有效沟通的实现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培养“听”的艺术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十)控制1、控制的概念和类型控制的定义控制的类型(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直接控制、间接控制)2、控制的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3、控制的方法预算控制非预算控制(比率分析、审计控制、损益控制)(十一)创新1、创新的概念和作用创新的定义创新的作用2、创新的内容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创新环境创新3、创新的过程和组织创新的过程创新的组织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系统传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MBA教学大纲(管理学原理)doc
![MBA教学大纲(管理学原理)doc](https://img.taocdn.com/s3/m/4f6f4e6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5.png)
MBA教学⼤纲(管理学原理)doc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Management Principles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时:32 学分:2⼀、课程性质、⽬的、任务和要求这是⼀门专门为准企业家开设的中国企业家管理学。
主要有三⽅⾯内容构成:其⼀,是对学员现有的管理学知识和理论进⾏逻辑上的提炼和⽅法上的归纳,从⽽⽤⼀个章节的内容使学员对20世纪管理百年史有⼀个结构上的整体把握;其⼆,是对企业实战经验的⼀种理论归纳和提升,由此专门涉及到企业运作规律和企业发展的阶段理论,从⽽使企业家在运作⾃⼰的企业⽅⾯成为“主宰”;其三,本教程通过教学⽅法的创新,⽴⾜于从决策理念、思维悟性、市场导向、企业递进规律,以及能⼒结构等层⾯提升企业家的智⼒智商,帮助企业家完成⾃⾝素质和能⼒的提升。
故尔,本课程对MBA学员⽽⾔,应当是⾃学过或者考过⼀般的管理学理论,具有⼀定的管理学知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归纳、提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使⽤教材为《企业家论纲——决策流、思维流的构筑与创新》。
所以,本课程教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培养企业家作为“⼀等⼀”的职业经理⼈,如何提升⾃⼰的价值流、思维流和决策流,从⽽成为智⼒型企业家。
⼆、预修课程经济学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章、价值流、思维流的构筑与创新学习⽬的和要求:了解《企业家论纲》学习的宗旨、要求和需要达到的⽬的,从⽽较好地投⼊本课程的教学。
同时,了解企业家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了解企业运作的基本思路,作好学习本课程的思想和⽅法准备。
1. 中国企业家历史使命与知识结构2. 企业运作四⼤流与企业流程。
3. 现代管理学导论和研究⽅法第⼆章、百年管理史与发展五阶段教学⽬的和要求:百年管理史是⼀个庞杂的内容,它构成为当代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种知识理论基础。
本课程⽤图表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1. 科学管理:着重⽣产过程和⾏政控制的管理理论。
2. ⾏为科学管理:着重⼈群关系和⾏为科学分析的管理理论3. 现代管理:着重管理科学与战略分析的管理理论4. 柔性管理:着重⼈⼒资本与企业精神的管理艺术5. 现代管理:着重流程重组与智⼒资源增殖的管理理论6. 图⽰:东西⽂化与百年管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XXXXXXXXXXX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学分:4适用专业: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管理、经济课程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主要讲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
本课程目的是以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注重管理实践能力的运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学科性质;2.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熟悉各种管理学派的产生背景和应用特点;3.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的基本概念、理论、程序、模式和方法;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书面的和口头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管理课程的基础。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学分为4学分,建议开设56学时。
章(单元)内容讲课学时实验(上机)学时课堂讨论(习题课)学时现场教学学时总学时导论 5 1 6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7 1 8形成和发展管理决策8 2 10计划7 1 8组织 4 4领导 6 2 8控制 4 4管理创新 4 2 6复习与总结 2 2 合计47 9 56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陈嘉莉,《管理学原理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主要参考书: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孔茨、韦里克,《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4.芮明杰主编,《管理学现代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5.W•H•纽曼,小C•E•萨默,《管理过程——概念、行为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95年。
6.P•F•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工人出版社,1989年。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管理学的交叉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专题讨论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以现实问题导入和基本理论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知识传授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
为了达到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学目的,要求安排一定量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和手段上要求借助多媒体立体教学手段(如借助音像资料,或网络资源),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能力,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第一章导论(6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解管理的概念、特征和性质;2.掌握管理的职能;3.掌握管理者和管理对象;4.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的实质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管理的概念、特征和性质(1)管理的概念;(2)管理的特征:目的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科学性与艺术性;(3)管理的性质: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2.管理的职能现代管理基本职能的内涵: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管理与管理对象(1)管理者及管理者层次;(2)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论;(3)管理者的素质:思想品德、心理、身体、信息素质;(4)管理者的技能:概念、人际、技术技能;4.管理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5.管理的基本前提管理的基本前提:管理伦理、组织文化、管理信息、管理环境;6.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管理基本原理管理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人本原理、系统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
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外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2.熟悉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及其应用;3.熟悉法约尔一般管理原理;4.了解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二、教学内容任何科学的发展都是在不断总结前人思想遗产的基础上实现的。
管理科学亦然。
要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一般原理和方法,首先要回顾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1.中外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1)中国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组织、经营、用人、理财、管物;(2)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等。
2.古典管理理论(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作定额、标准化、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2)亨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6种基本活动和管理的5种职能、管理的14条原则;(3)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权力论、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模式。
3.行为管理理论(1)霍桑试验: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谈话研究、观察研究;(2)人际关系学说:社会人、非正式组织、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3)行为科学。
4.现代管理理论二战后,管理理论掀起了热潮:经验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管理角色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等。
5.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全球化、劳动力多元化、创业精神、电子商务、对创新和柔性的需要、学习性组织、知识管理和工作场所的精神境界正在改变管理者履行职责的方式。
第三章管理决策(10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决策的概念和分类;2.熟悉决策的过程并理解决策的原则;3.掌握决策的方法及具体运用。
二、教学内容1.决策概述(1)广义决策与狭义决策的概念;(2)决策的类型;(3)决策理论: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
2.决策的基本程序及制约因素(1)决策的基本程序:问题识别、确定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估和优选方案、贯彻实施、反馈及控制;(2)理性决策的制约因素:环境、信息的非完全性、时间与成本、能力、行动方案、组织目标、竞争者的信息、技术因素等。
3.决策方法(1)常见的群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专家会议法、电子会议法等;(2)确定型决策技术:线性规划法、盈亏平衡法;(3)风险型决策技术:期望收益值准则、决策树法;(4)不确定型决策技术:悲观准则、乐观准则、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等可能性准则。
第四章计划(10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必须知道计划的重要性;2.了解计划工作的含义;3.掌握讨论计划的逻辑步骤;4.掌握计划的组织实施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计划基础(1)计划与决策:决策与计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但又相互联系——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2)计划的含义:名词含义、动词含义;“5W1H”;(3)计划的性质和意义;(4)计划的类型。
2.计划编制过程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是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性的行动计划、制订主要计划、制订派生计划、制订预算。
3.战略性计划(1)战略计划与长期计划的区别;(2)战略管理及其过程;(3)战略规划:规定企业的使命、分析外部环境、企业具体环境分析、分析内部条件、确定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确定战略对策。
4.计划的组织实施。
(1)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时限、评价绩效;(2)滚动计划法;(3)网络计划技术:甘特图、负荷图、网络计划技术。
第五章组织(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组织的含义及类型;2.了解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的内涵和原则;3.熟悉组织设计的基本维度和权变因素;4.了解组织变革的层次和实施模式。
二、教学内容1.组织2.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3.横向与纵向组织设计4.人员配备5.组织变革第六章领导(8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领导的内涵;2.了解领导者权力的来源;3.了解性假设理论;4.了解各种领导理论,掌握典型的领导理论,并能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5.熟悉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掌握有效沟通实现的策略。
二、教学内容1.领导与领导者(1)领导的内涵:领导者依靠影响力,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被领导者或追随者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2)领导者的作用:指挥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3)领导者的权力:法定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惩罚性权力、感召性权力、、专长性权力;(4)领导者的类型。
2.领导行为(1)领导特质理论:传统观点——领导者所具有的品质和特性是天生的,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现代观点——领导者的品质和特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可以通过学习培养的;(2)领导行为理论:利克特4种领导方式、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3)领导权变理论:菲德勒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路径-目标理论;(4)领导艺术。
3.激励(1)激励的含义和作用:激励的涵义: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动力的过程。
激励的作用:充分挖掘员工潜力,保证工作有效性和高效率。
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2)激励的过程(3)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人的假设;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复杂人的假设;(4)绩效管理。
4.沟通(1)沟通及其作用:人与人之间传达信息和思想的过程;发挥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作用;(2)沟通的过程;(3)沟通的类别;(4)沟通的障碍:信息发送者、接收者、沟通渠道、沟通环境等都可能出现问题;(5)有效沟通的实现:获取沟通的信任;正确选择沟通媒介;改善命令的发布方式;抑制情绪化的反应;成为好的倾听者;积极利用反馈。
第七章控制(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控制的概念和性质;2.了解控制的重要性;3.掌握质量控制的各种方法。
二、教学内容1.控制概述2.控制的类型3.管理控制的基本过程4.有效控制的原则5.预算控制6.非预算控制7.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方法:田口方法、统计过程控制、品质管理圈、零缺陷管理。
第八章绩效管理本章学生自学,不作要求。
第九章管理创新(6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概念;2.了解管理创新的特征;3.熟悉管理创新的内容体系:目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