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几点思考论文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

对于中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下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科技引领教学科技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手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教师们需要积极地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将科技引入到教学中来。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更直观、更深刻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二、实际问题导向教学新课改强调应用实际,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也应该重视实际问题,注重实际应用。

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生动、实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

通过毕业实习、项目实践等实际活动,在真实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应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趋势指引职业规划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规划的关键时期,前瞻性的职业规划至关重要。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以趋势为指引,帮助学生认识未来的职业形态及人才需求,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培养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让学生在这个时代具有竞争力。

四、考试不应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新课改的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考试不能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非只是为了追求高分。

考试只是一个过程,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结起来,中学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注重实际问题导向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以趋势为指引,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培养竞争力;同时,科技引领教学也应该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试只是一个过程,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样,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帮助学生未来的职业成功。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一、引子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广泛不断挑战着传统教育模式。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一项亟待改革的任务。

本文将围绕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师培养等方面阐述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的思考。

二、课程设置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应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

首先,应将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在保持理论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应增加信息安全、网络文化、伦理道德等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健康的网络行为和文化素养。

此外,还可以设置选修课程,如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三、教学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

应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通过课堂讨论、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还应注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四、教师培养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培养也是关键。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其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

此外,还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和资源,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和教学改革,并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以保证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

五、评价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已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课堂测试、实践项目、作品展示等,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评价。

此外,还可以引入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从学科知识、实践技能、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六、课外拓展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积极拓展学生的课外学习机会。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新课改背景、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课程设计三个方面探讨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课改背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素质教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改的推出对信息技术教育也带来了全新的期望和挑战。

信息技术是推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适应新形势的信息技术教育必将推动教育的改革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1.实践性与创新性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科目,只有不断尝试、实践,才能使学生们具备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信息技术教育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追求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2.紧跟时代发展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必须随之改革,紧跟时代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全面、高效的信息技术教育。

3.跨学科性信息技术教育是跨学科的专业知识,涉及计算机技术、人机交互、数字媒体等多个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紧密结合科技发展情况,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交叉融合。

三、课程设计1.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育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操能力以及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培养,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和方式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应紧密结合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重视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知识讲解,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互动课堂、网络课程和实验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此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3.教学评价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实际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对实践的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估。

四、未来发展趋势1.注重互联网+时代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要求,注重信息技术教育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论文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论文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反思郑丽红,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

新学期,面对新课标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怎样结合教学实践来处理新教材?在新课标实施的过渡期里,信息技术课如何教?怎样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下面,就这些自己日常的教学体会,浅谈一下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促进学习方式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面对新课标,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标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标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怎么学”,“教”是为了“学”,“教”应该服务于“学”。

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来看,《新课标》将信息技术定位于一门立足于实践、注重创造的、与其他学科高度综合的、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上讲,《新课标》将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软件的功能是教不完的,也是学不完的,而且还是在不断变化的。

如果不培养出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就永远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二、适度处理信息技术课的现行教材新课标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也进入了不断发展的阶段,传统教学中,教师基本上就会扮演着知识、信息的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相应角色。

但新课标指导思想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所以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更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而改变观念、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素养一、现阶段面临的问题1.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不透。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它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但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而过于重视技能操作的培训。

2.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认识不清。

新课标认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非零起点,然而,现实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环境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不同多年来,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小学与初中之间开课的不均衡,造成新课标面对的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参差不齐。

(2)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长期采用step by step的教学方式,学生习惯于被教师牵着走,即使教师提供了具体要求、详细操作步骤的技术支持,大多数学生也不去看,仍然要问老师,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在提供的技术支持下进行自主学习。

(3)信息素养基础不同学生可能会进行文字处理、网页制作、图片处理等,但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来完成自己的意愿,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教会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处理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愿。

探究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让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

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观念变了,教学方法变了,学习方式变了。

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本人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一)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共含15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列入教育计划作为高一年级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

因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动手(上机操作)是本学科一个最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盲目的上机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还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方法的探讨:现代教学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1、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

20世纪初,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

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

”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

杜威也把兴趣作为儿童成长的“指示器”。

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所有教师的共识。

我在讲到word97文档润色时,不是直接去讲课文中的知识点,而是先作好一张贺卡,并在上课时说明这是一位学生寄来的贺卡。

至于email用法以后还会学习,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伏笔。

这时,大家对于如何制作这样一张贺卡就有了兴趣了。

而通过分析贺卡的制作,也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清楚了。

同学既学到了贺卡的制作,也学到了该学的内容。

有些老师会认为学生学计算机的兴趣很高。

其实不然,刚开始的键盘指法练习、鼠标练习就是很枯燥的。

新课改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改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一、新课改的改革理念1、新课改不是对原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方式的全盘否定,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技能的能力,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形成学生以后终身学习的能力。

计算机技能受it业高速发展的影响,单一按原来的计算机技术学习方法,学习的技能很快就会落后,更不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什么影响。

2、新课改的信息技术不是忽视技能、技术的培养,而是培养学生达到某一相同目的多元化技术。

例如:一段程序用vb编制而成,至少要让学生知道除了vb之外,还有很多的软件都能完成,编辑文档同样有多种方法可以完成。

3、新课改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关注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很多的的内容了解就行了,为以后的学习及不同的发展方向以及个人信息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推动力。

二、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的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的过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在新课程下的课堂上,知识应该由三部分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

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的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三、对学科的认识⑴新兴性不仅体现在从无到有,即使已有的学习内容,如文字的录入与排版也是以较快的速度在更新,可以肯定,今后本学科定有许多新内容出现,故新兴性也包括了现在中学生在将来要碰到的,并自学大量新的本学科分支内容。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思考论文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思考论文

关于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摘要】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等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作为一门传统的薄弱学科,如何在实施新课改后,真正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一下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

信息社会中的信息交流应当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问题,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同样少不了交流,缺不了理论结合实践。

我们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平时可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锻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学生对计算机也充满了好奇。

因此,我们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尽量安排学生在机房上课,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

以往上课时会往往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把握好“管”与“放”的分寸,也是教师需解决的难题。

一方面,要敢于“放手”,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

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常常随机应变,注意课堂中的热闹而不混乱。

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亟待提高。

三、恰当分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与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成了教师的一个教学目标,那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分组合作是个不错的方法。

但在分组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也被赋予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我国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结合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浅谈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育要求不再只是简单地传授节点操作的技能,而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使之成为信息时代的有素材料和技能培养的载体。

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要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法律、道德、安全等知识。

首先,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信息时的一种适应能力,包括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创造能力。

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工具、教学软件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使用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等工具来获取信息,通过数据可视化软件来分析和展示数据等。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使其能够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是一个充满创新和变革的领域,学生需要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通过设计网页、开发应用程序、进行数据分析等项目,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交流和协调,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第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法律、道德和安全教育。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涉及到极其广泛的领域,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合法、道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法律、道德和安全知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对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以及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而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是一种通用工具,同时计算机的操作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方面有其优势,是培养具有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感受,简单谈一谈在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信息化工具,绝大部分人要掌握其基本操作技能,它是当今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因素,融入了社会各领域,使信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因此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势在必行。

切实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全面展开教学,真正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全新提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上机习惯,提高实践能力。

要从思想上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教学中使二者密切联系,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脱离任一方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效,同时要指导好学生的上机实践,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相关推荐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准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

一个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一门课程的方法,提高学生驾驭现代化技术的能力。

因此,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更要与时俱进,深入了解新课改内容。

下面就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新课改中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改所带来的变化1、教学内容的变化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六个模块。

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体现了课程对所有学生的基础性要求。

选修课程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和“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学生必须修满4个信息技术学科的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

显然,新课改在教学内容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变化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强调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核心。

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重点在于指出获取信息的四个过程分别为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及保存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特别强调的课程目标,要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而新课改之前则主要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因此,在教学目标上,新课改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学方法的变化在新课改后,我们应该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利于学生的发展。

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教育也被越来越多地重视。

自2017年起,我国实施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新课标也于同年开始推广。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也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与学的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一、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在新课标下,强调了学生素质教育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领域,新课标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首先,学生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运用,同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

其次,学生需要具备信息素养,能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从中筛选出精华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学生需要具备信息道德素养,能够遵守相关的信息道德规范,防止信息泄露和信息滥用等问题的出现。

二、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育的方法对于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育,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们需要开展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几种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视听交替的教学方式。

它融合了多种教学信息,比单一教学信息更加丰富,同时让学生在不同的感官刺激下更容易接受知识。

2. 课堂互动教学法课堂互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

它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环节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3.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将课程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新课标要求教育教学应该围绕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育也需要进行改革。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改革方向:1. 重视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进行不同程度的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思考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思考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化发展,广大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堂资源,积极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本文从新课改对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要求,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保障,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补充等三方面,探讨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一、新课改对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要求(一)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课前准备设计应立足于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创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教学环境,如何进行师生沟通交流,如何把知识动态地呈现给学生,怎样提高学生素质能力,怎样控制教学活动以及进行教学评价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

除了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外,还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理清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课时。

(二)提倡合作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能力有足够信心,把学生进行分组,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在选择分组学习时,教师要考虑到是否可以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是否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是否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是否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生在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挥好引导、鼓励的作用。

(三)注重分层教学新课改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教学方法,除了在任务和问题设计时,教师要留有一定空间和调整范围,每节课要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明确目标要求,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采取分层设计。

信息技术课堂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有一定梯度区分,这样学生才能看到彼此差距所在,鼓励他们相互竞争,相互学习,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保障(一)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

假如教师没有深入研究分析教材,没有全面掌握学习情况,忽视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忽视课堂教学材料的作用,必定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信息技术课改教学反思论文

信息技术课改教学反思论文

信息技术课改教学反思论文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课改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信息技术课改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信息技术课改的背景和意义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深刻地改变着各个行业的发展模式。

因此,教育部门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对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改革。

信息技术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课改,学生将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信息获取、处理和创新的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信息技术课改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

首先,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育理念需要得到提升和更新。

许多老师习惯于传统的授课方式,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教材和教具的更新速度无法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

传统的教材可能已经过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信息技术课改还面临着评价体系不完善和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课改的改进方法与建议为了解决信息技术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法与建议。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需要强调教师的自我学习和专业培训。

教师可以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可以建立教师互助平台,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更新教材和教具其次,要更新教材和教具,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

教材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的最新教材,或者由教师自行编写。

教具可以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辅助工具,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完善评价体系与教学资源最后,要完善评价体系与教学资源。

评价体系应该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并提供合理的反馈和指导。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思考论文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思考论文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考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全面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的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

特别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模式,从而带动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创新算法思维过程评价反思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一味地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的现象。

因此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上,有必要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作全面了解,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经验,在综合实践、创新思维等方面做了一些思考。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目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是教育信息化中的热点。

在许多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用到了文件操作、文字处理、多媒体制作和网页浏览等技术,基本涵盖了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现在小学阶段常规教学内容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绘画,文字处理,多媒体制作,网络操作等几个模块,而且这几个模块是分阶段来安排的。

我认为模块之间可以交叉进行,根据学科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灵活安排,注重体现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

另外,在进行各个模块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要重点突出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伙伴的功能。

要在课堂上多用一些学科类的儿童教育软件,通过软件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意识。

2、抓好学生的文字输入技能,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观点奠定基础。

新课改环境下对信息技术教学示范几点思考

新课改环境下对信息技术教学示范几点思考

新课改环境下对信息技术教学示范的几点思考摘要:新课程改革环境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学示范环节的反思,从信息技术教学示范的正确性、完整性、艺术性、适时性、发散性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教学示范的必要和效果。

关键词: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示范当今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新课程环境中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

我在具体教学示范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体会,下面谈谈自己在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思考,以求教于同仁。

一、对教学示范正确性的思考在信息技术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主体内容的首次讲解一定需要是正确、规范的示范。

一次正确的示范可以给学生比较直观的认知,能有效地解决知识的讲授。

但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基础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一些错误陷阱,让学生通过该示范对操作的正确性有更深的理解。

那什么情况下可以利用错误陷阱示范呢?例如:复习阶段,在关于电子表格边框的颜色和格式的设置教学中,我时常会采用错误示范让学生来纠正,来重新学习。

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掌握该内容程度明显提高。

这一问题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二、对教学示范完整性的思考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示范都要面面俱到吗?做一个能够全面、完整的教学示范,固然不错。

但是有缺憾的教学示范也会有独特的效果。

例如:做完一个作品后,在教学示范时省略保存路径的讲解,这时学生在实际操作后,会发现以往自己常用来保存文件和作品的文件夹中没有该作品,他会进行反思、会有疑问。

此时讲解保存路径的修改,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教学示范艺术性的思考教学示范时常会碰到一些具有其他专业性质的内容,如:在图像处理效果、excel表格美化、网页的制作美化等教学过程中,对美学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老师的某些示范作品在有些学生眼里会觉得不怎么样。

于是,我就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否老师的示范作品一定要比学生的作品好呢?在教学实践时也常碰到这种情况,学生在我的作品展示后,便有强烈反应,许多同学对该作品的发表有不认同的想法,同学们此时有着强烈的超越欲望,于是有些同学就会脱口而出:“老师,我做的作品肯定比你的强!”。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论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知识掌握过程,尤其是对于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以及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拓宽,都有着很大的指导、实践意义,因此,要在全面适应新课程标准的环境下展开高中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手段。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全文如下: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为一门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科目,它在学生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课时有限以及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旨在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措施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为适应时代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对课程进行改革。

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只有解决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受教育平台,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校重视程度不高众所周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想取得应有的效果,就必须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

高中的学习任务是繁重的,在这个时期,学校会将所有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对于没有纳入高考范围的信息技术课,常常会置之不管。

此外,在我国众多高校,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力度还远远不够,所能提供的薪酬较其他学科的教师而言少之又少,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都没有积极性,最终导致课程被边缘化。

2.教师教学质量不高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有着自身的特点,它对技术人才有着很高的要求。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师常常会放低对于学生掌握媒体技术的要求,就教学目标而言,也是不断的降低要求。

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论文关键词知识平衡;差异平衡;多元评价论文摘要本文就开展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与学研究得到了几点启示,旨在探讨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标下开展教学所面临的任务,加强建构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体系,在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等方面做出一些努力。

AbstratThepaperisnthepurpsesfdisussingthetaskthatefaedintheteahingunderthed evelpentfneurriulustadndard,strengtheningaplishentsystefnstrutinginftehnlgy frtheteahers.Keyrdsknledgebalane;disrepanyequatin;ultipleevaluatin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所承担的任务正在从单纯的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的培养,其内涵越来越丰富,价值越来越重要。

在此背景下,自2005年10月,我们成立《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的教与学》课题专项研究小组,开展了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与学的研究,寻找在新课标下适合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新途经,从中得到一些启示:1更新观念,正确定位在观念上不少人认为,计算机教育等同于信息技术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和操作更多的命令,简单地停留在技术层面上。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这种观念需要改变。

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教育之间有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部于2000年11月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原有的“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计算机教育开始真正走向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1]。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不但打破只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而且克服了单纯学习技术的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而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重新能力为目的,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自主创新培养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教育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如何教好这门课,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本人的教学思考:
一、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随着知识化、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对于人才素质培养者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于自身来讲需要不断充实自我,勇赶时代步伐。

由此可见,在新课改的引导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首先使学生接触、了解计算机、网络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每当接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过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

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的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生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

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贯穿渗透学习内容。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合课堂教学的相关游戏和其他内容。

这样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
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能力。

四、采用多元化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把学生分等级和分类,而是用来改进教与学。

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有利于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自强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

为此我在上课总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不会的学生,我从不训斥,而是鼓励和耐心辅导他,即使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也会真心地表扬。

事实证明,信息技术教学采用多元化评价能使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