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方法和步骤》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
方法和步骤》
无论是“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虽然答案的具体内容不同,但解题方法和步骤基本一致。
一、审题目。
1.题型:明考/暗考。
所谓明考,即题干中明确含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所谓暗考,即题目中没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等信息,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等来提问。
对于明考题型,答题时围绕题目中给定的表达技巧组织答案即可。
对于暗考题型,答题时必须先点明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再结合相关语句展开分析。
2.角度:大/小。
大角度是指题目中给出的鉴赏角度不是具体的某一个,命题人往往用“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特色”等设问。
小角度是指题目中给出了某一个具体的鉴赏角度,如“比喻”“对比”“托物言志”等。
对于大角度题型,答题时要综合考虑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对于小角度题型,要精准答题,深度挖掘。
3.数量:多/少。
即要分清楚题干中的“一”与“些(多)”的区别。
如果题干中问“哪种”,那么只能答一种;如果题干中问“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
二、解题步骤。
1.明技巧。
品读诗歌,明确诗歌含意,结合诗歌相关信息,明确运用的是哪种或哪些表达技巧。
2.释运用。
结合具体句子,说明诗歌是如何运用这种或这些表达技巧的。
3.析作用(效果)。
分析表达技巧在形象塑造、意境营造、结构安排、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01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02 考查方式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某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03 技巧点拨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指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5.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如朱嘉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之抒情类
2、间接抒情(1)托物言志
指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 征、寄情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自然 界中的具有某种特征的具体事物中。诗中的物带有了 人格化的色彩。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步骤3)表现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刺
表达方式之描写类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 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表达方式之描写类
1、白描
它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 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画画面,赋形 XXX,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该诗通过描写蝉来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怀。
表达方式之抒情类
2、间接抒情(2)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 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 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抒发感情,这种抒情方 式叫作借景或借物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
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正衬) 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反衬)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真题热身
答案: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 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 设比,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 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 人丁兴旺,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 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 旺;联想奇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反问 疑问的情势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结构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
3、以乐景写乐情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 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 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快乐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 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 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以小见大
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 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法的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 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 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抑扬
抑,指压抑,贬低;扬,指褒扬,赞颂。 由于人物性格具有并非单一的复杂多面性,因此,在作品中最常见的 是“抑扬结合”、“抑扬并用”。 其具体手法有“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欲抑先杨”、“欲 扬先抑” 想褒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贬处落笔,而是从相反处落笔。 多用叙事来写人。
直抒胸臆:"涕泪""喜欲狂""白 日放歌"传达出了他的心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 乐情
哀景 哀情
2.借景抒情: 借助于其他景、物、人、事来委婉、含蓄、曲折地表 达感情的都可称间接抒情,感情往往隐藏于诗句的背 后。诗中最常见的,高考常考查的是借景抒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冷寂、清凉的画面传达着离别者内心的凄苦之情。
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 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7、托物言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 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 于某种具体事物。
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 怀或借古讽今。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用这个典故,其实是以廉颇 自比,抒发自己不得志的的忧愤。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 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 州繁华景象,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 凄凉情景,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词人昔盛 今衰的感慨。
给人深刻印象。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5、借代 :借用相关事
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 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 简练、含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终岁不闻丝竹声。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 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 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 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安徽卷)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 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 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 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词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 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 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 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 切。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情景 借景抒情 情——景——委婉含蓄
寓情于景
使客观景物涂抹强
情景交融
烈的xx色彩
情和景 之间的 衬托关 系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情
衬托
以明衬暗
明暗
以暗衬明
星斗阑干分外明 鸦矫荒寒影对翻
虚实
虚实结合 奇妙交错,亦幻亦真
先抑后扬
抑扬
先扬后抑
形成对照,印象深刻
表达技能 ——结构手法
侧
景物——视听嗅味触意(《夜雪》)
结 合
渲染
正:渲染了怎样的环境 侧:烘托出某物的xx特点
渲染和烘托 是一对
侧面描写 不直接写都算侧面
点
面 结 细描:一个东西反复写
形象生动,细致入微
合 白描:同一东西,只写一次 质朴简练,逼真深刻
表达技能 ——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直接+间接
鲜明地表达了xx的思想情感, 直接抒情 我爱你有几分 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观点二:①“弱”和“昏”用得好。弱是虚弱,昏是 昏花,在文中是指曹翰将军已经年老体衰,手臂 不如之前强健,眼睛变得昏花,但是仍旧嫌弓力 太软,仍旧能识得敌军的战阵; ②运用反衬的手法,更形象地写出了曹翰将军承 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 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 ③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 敌报国的坚毅精神。
表达技能 ——修辞
修辞题怎么问?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第几句。 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4、如何理解诗歌“……”这句话?(炼句题) 5、诗歌运用xx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修辞题考什么?
炼句——一般不会直接问修辞或直接指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劣,但此处的哀景是为反衬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的。
严酷的环境没有让他消沉,反而意气风发,愿意以身许国,杀敌建功。
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壮志豪情力透纸背这种方法能使诗歌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借景抒情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
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
也可以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
诗人本无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却因身在一定的环境中,或因景的秀丽而欢喜,或因景的萧瑟而忧愁。
这种情是由景激发的,是景决定了情。
如因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
又如: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②“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很自然地产生的情感。
③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写的是作者一天之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清秋季节,独自泛舟,上西楼,见回雁。
但其中也有其所生之情:“谁寄”锦书,自然是无人寄锦书,表达的是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以及盼望其锦书而望断天涯的愁苦之情。
下阕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以花落水流之景喻人生、爱情、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感,从而触动作者所有情思。
往后五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转为完全的抒情,最后三句尤其精巧别致,在全篇景物描写的烘托下,只觉其愁思在眉头心间流动荡漾,有了更大的艺术吸引力。
(3)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用典、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另外抑扬结合、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1.抑扬结合:“抑”就是贬抑,对事物进行否定、贬低;“扬”就是褒扬,对事物进行肯定、赞赏。
抑扬运用时,只强调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起衬托作用。
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种是欲抑先扬。
2.象征: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意。
例如: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萧索、鸳鸯象征爱情等。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5.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
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
6.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
7.借古喻今: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
“借古”是手段,“喻今”是目的。
8.比兴:“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联想,融景生情,因物起兴。
【方法技巧】1.解题思路(1)要了解主要表现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课后要认真阅读[相关资料链接]的内容。
(2)贴近诗句分析表现手法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
如上面的几个例题都需要按照此点作答。
(3)联系背景材料作答。
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有些诗歌要通过背景材料才能读懂诗的主旨。
(4)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
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2.答题步骤(1)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诗(词、曲)中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托物言志要阐明“物……志”所指的内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义)(3)阐明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本诗以小见大,它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
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 情景,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承受深重痛 苦的大主题。
概念
说明
作用
示例
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
所谓“点”,指的 运用点染 “多情自古伤离
是点,点明离别;
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法,会收 别,更那堪,冷
乐情
水后楚妃。”(李颀《琴歌》) 烧的温暖欢乐
作用:委婉含蓄,饶有余味。
诗歌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
借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托物
受,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
助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
言志
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因素,
物
风。”(虞世南《蝉》)
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
借
才调无伦的贾生喻指李商
借古 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
判断下列古诗的表达方式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抒情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记叙
石壕吏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议论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描写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 情两种表达方式。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抑:控制、压抑,贬斥,否定; 扬:发扬、放开,褒扬、肯定。
举例: 闺怨 王昌龄
欲抑先扬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宋) 欲扬先抑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融。③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总结答题思路与方法
①准备判断表达技巧的方法:立足整 体、把握关系、辨析易混的表达技巧。 ②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明运用的手法; 第二步: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 第三步:点明效果或作者情感。
课堂演练
1.【高考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朔风 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 诗和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参考答案:1、①拟人。把风雪人格化,赋予 它们人物的特征。②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 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 又同飞雪互相纠缠。③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 人与风雪斗争,充满了一种动感,这正是作者 自身胸怀之昭示。
1.【高考天津卷】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 以简析。(3分)
学生答案展示
1、艺术手法:寓情于景 分析:①颔联写到日落时有人在断桥边独自行走,在水边的幽树中却
【命题形式】
小结:1.明辨题型:题干中有“表现 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 法”、“修辞手法”等字样。或用 “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 等用语来提问。 2.注意审题(鉴赏范围—局部型还是 全诗型;提问角度—大角度还是小角 度;答题数量—哪种还是哪些。)
【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高考真题回顾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如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
(1)确认揭示手法—— 这句运用了拟人 手法。
(2)分析具体运用—— 写开门见“山”,“两
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3)概括(情感作用)—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 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 盎然生机。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 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形象生动 化静为动 表意丰富
古代诗歌鉴赏
是把两种对立 组织更突出 的事物或者同 朱门酒肉臭, 感受更深切 一事物的两个 路有冻死骨 区别更鲜明 对立方面放在 一起相互比较。
古代诗歌鉴赏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 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 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 与 陷入囚笼, 失去了自由的画眉 构成对比,结构明晰。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 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古代诗歌鉴赏
3 .答题格式: 揭示手法 + 分析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表达效果 分析下面一首诗所用的表现手法。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 排闼(tà ):闯进门来。闼,小门。 问:第三四句在修辞技巧上,工整有致,堪称 范例。试通过修辞手法来分析“两山排闼送青来” 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妙处。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经过春雨洗涤过的池面(本体) 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喻体)(步骤一) 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让人感到春雨后 池上平静、明净,(本体特点)(步骤二) 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 (表达效果)(步骤三)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汇总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汇总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1.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反问加强语气(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2.方法技巧(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高考的《考试说明》,对诗歌方面的考查作了调整。
由选择题改为简答题或填空题。
许多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回答显得模棱两可。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真正理解这些表达技巧的含义。
为此,这里对古诗词中一些常用的手法做了一些归类。
对每种手法作了解说和举例,以便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表达手法 记叙,抒情,描写,
议论,说明
表
2 表现手法
达
技
巧
3 修辞手法
手法;艺术手
法、艺术技巧; 4 篇章结构 以景结情,卒章显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题型一:赏析表达方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变式提问: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 答案构成:首先判断其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对 于描写,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对于抒情, 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明方式) 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阐运用) 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析效果)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物咏怀。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 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 和否定。
返回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二、托物言志、借物咏怀、借景抒情的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 “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 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 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 快乐、悲伤等感情。 3、借物抒怀的“物”是一个或一处景物或意象,此物 并不能象征诗人自己,“怀”是一种情感,而非一种志向。 三、注意情与景之间的正衬和反衬的关系。正衬就是情 景交融,反衬就是乐景写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抒情类
区别几种情景手法的区别
一、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
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
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
答:采用叙事、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 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这首诗是怎样叙事抒情的?
法
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 合、虚实结合等
修辞类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 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 关、对比、互文、通感、顶针等
其他类 联想、想象、抑扬、赋、比、兴等
题型二:赏析手法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 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 面来解答。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
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 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答题范式: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 +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 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叙——析——评】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返回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叙) 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 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 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 伤的情怀。(评)
返回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答: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叙) 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 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 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析) 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评)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人评价
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 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4分)
(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 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 景来寄托感情。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 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 “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 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 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 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 情。(叙)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 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 ,(析) 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 感。(评)
答:诗的前四句写母爱,是叙事;后两句写子女对母亲的 深情,是抒情,两部分结合得紧密完美。
抒情类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
景交融、触景生情、托物言志、托物
寓理、借人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
表
讽今、借故抒怀、咏史言志、即事感 怀、用典抒情等)
现
描写类 直接和间接
手
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