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高导电铜及铜合金研究

合集下载

高强高导电铜合金现状08011027AAAA

高强高导电铜合金现状08011027AAAA

高强高导电铜合金国内市场现状特种铜合金由于其具高强度、高导电、高导热、软化温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极焊电极、电气工程行程开关触桥、连铸机结晶器内衬、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汽轮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主轴、槽楔、高速牵引电机端环/导条、电车及高速列车架空导线、CO2焊机导嘴等行业。

近年来,市场的变化发展很大,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市场容易逐渐萎缩,另一方面,一些新兴行业市场容易大幅度增长;但由于国内在这方面无论是在材料研究还是在市场推广方面都严重落后于市场的需求。

因此,绝大部分特种铜合金材料从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进口,严重制约了国内特种铜合金行业的发展。

下面就当前的市场情况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传统行业市场容易逐步萎缩原来电阻焊机行业包括使用电阻焊机的汽车钢圈、空调、电冰箱、自行车等行业,市场容易大幅减少,有的是整个行业不再使用电极材料,只有造船、制桶、锚链、超市货架等行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二、汽车、地铁、轻轨、高速铁路等新兴行业市场容量大幅增长1、汽车行业⑴铬锆铜电极帽由于汽车行业均是大工业流水线生产,因此对焊接电极的质量要求较高,目前均采用冷挤压成型、真空退火等先进工艺来确保材料的各项机械物理性能。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焊接电极帽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

以目前年产600万辆轿车为例,每辆轿车需用5只电极帽,则每年电极帽的用量为3000万只。

目前国内生产厂家只能获得市场的三分之一容量,三分之二市场被外资企业或国外企业控制。

现在该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为:硬度≥HRB85;导电率≥MS/m 45;软化温度≥600℃。

同时解决了常规电极容易发热,在焊接时产生“粘”的情况。

由于该产品采用了冷挤压成型工艺,因此,产品生产成本较低,市场前景广阔。

由本人主导的《一种用于焊接汽车镀复层钢板的电极帽的制作方法》2006年11月1日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200410041717.7。

⑵铬锆铜电极接杆由于该产品和电极帽配套使用,因此用量较大,即使以1/40的比例计算,每年也需要75万只,但由于该产品批量较小,加工工艺相对较多,因此增值部分较大,估计市场年用量在4000万元左右。

高强高导电铜合金耐蚀性研究

高强高导电铜合金耐蚀性研究
摘 要 : 用 乙酸 盐 雾 试 验 和 电 化 学 方 法 对 C — g和 C —eP两 种 高 强 高导 电铜 合 金 的腐 蚀 行 为 进 行 研 究 。通 过 S M , 采 uA uF - E E DS和 X D 等 方 法 分 析 合 金 的腐 蚀 形 貌 及 腐 蚀 产 物 的 组 成 。研 究 表 明 : uF — R C — eP合 金 比 C — g合 金 有 更 好 的 耐 蚀 性 uA 能 。微 量 F e和 P的 同 时 加 入 , 以综 合 利 用 F 可 e的 细 化 晶 粒 和 P的 脱 氧 作 用 , 化 和净 化 合 金 组 织 , 提 高 合 金 强 度 和 细 在

磊, 张安南 , 邹
晋 , 志宝 , 陈 胡

( 江西 省科 学 院 应 用物 理研 究所 , 昌 3 0 2 ) 南 3 0 9
L Le , U iZHANG — a Z An n n, OU i CH EN ib o, Jn, Zh— a HU a g Qin
(n tt t f p l d Ph sc , in x a e y o ce c s I siu eo p i y is Ja g i A e Ac d m fS in e ,Na c a g 3 0 2 n h n 3 0 9,Ch n ) ia
用 S M,D E E S及 X RD等多 种 手 段对 材 料 腐 蚀形 貌 和 腐 蚀产 物进 行研 究 , 并探讨 验 材 料 及 方 法
合 金在 中频 真 空感 应 电炉 中熔炼 , 料选 用 电解 炉 铜、 纯铁 、 银和 磷 , 别 制 备 C — 纯 分 uAg和 CuF — — eP两 种 合金 , 炼 后 浇 铸 成  ̄ 0 熔 4 mm 的 铜 棒 。实 验 合 金 成 分

2024年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规模分析1. 引言高强高导铜合金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性能的铜合金材料。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提升,高强高导铜合金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2. 高强高导铜合金的特性高强高导铜合金具有以下特性:•高强度:高强高导铜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明显优于普通铜材料,可以承受更大的力和压力。

•高导电性:高强高导铜合金的导电性能接近于纯铜,能有效地传导电流。

•良好的热导性:高强高导铜合金具有良好的热导性能,能够快速传导热量,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应用。

•良好的耐蚀性:高强高导铜合金具有优异的抗腐蚀能力,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长期使用。

3. 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应用高强高导铜合金在多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3.1 电子电器行业高强高导铜合金在电子电器行业中应用广泛,用于制造高性能连接器、导线、接插件等电子元器件。

其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保证电子产品的高效工作,而高强度性能可以增加电子产品的耐久性。

3.2 汽车工业高强高导铜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它可以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如发动机散热器、电控系统、传感器等。

高强高导铜合金的高热导性和耐蚀性能可以提高汽车系统的效率和寿命。

3.3 航空航天工业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对材料的要求非常严苛,高强高导铜合金由于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导弹系统、卫星等领域。

它能够在极端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保持高强度和导电性能。

3.4 其他领域此外,高强高导铜合金还在船舶制造、能源领域、化工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这些领域中,高强高导铜合金可以承受更大的力和压力,同时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蚀性能。

4. 2024年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规模分析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规模的分析对于行业发展和投资决策非常重要。

以下是对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规模的分析:4.1 地域分布全球范围内,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和亚洲一些发达国家。

高强高导电铜合金的研究现状

高强高导电铜合金的研究现状
维普资讯
第3 8卷
第 5 期
西 建 科 技 学 报(然 学 ) 安 筑 大 学 自 科 版
J Xia i .o c . & Te h ( au a S i c dt n . ’ n Un v fAr h c . N trl c n eE io ) e i
铜 合金 , 有重 要 的现 实意 义 . 具
1 高 强高 导铜 合 金 的 强化 原 理

■ .
1 g C r az Z d A n r e
铜合金 的导电率 和强度往往成 反 比, 因而在 罨 悄 开发和研制高强高导铜合金时 , 应综合考虑铜合 墨
金 的强 化机 理 , 合理 应 用 , 满 足不 同要 求 . 般 : 以 一 茎

o ‘
譬 - ‘— . .上 ._ ‘
一 ’ ’
:= :
、L

So -’ .
— ’~
Fc


来说 , 铜合金的强化方法有 : 固溶强化 、 形变强化、 {
V01 3 N O. .8 5
20 0 6年 1 O月
0C . 2 0 t 06
高强 高导 电铜合 金 的研究 现状
王 庆 娟 , 长征 郑 茂 盛 林 志 埙 徐 , ,
( .西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冶 金 工 程 学 院 , 西 西 安 7 0 5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1 陕 10 5 2 陕西 西 安 7 0 4 ) 10 9
中 图分 类 号 : G1 6 1 1 T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7 3 (0 60 —7 10 1 0 —9 0 2 0 ) 50 3—6

高强高导Cu-Sn合金的制造及其性研究

高强高导Cu-Sn合金的制造及其性研究

高强高导Cu-Sn合金的制造及其性研究任务书1.课题意义及目标学生应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了解高强高导铜合金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了解高强高导铜合金熔炼的过程及工艺,了解金属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检测方法,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材料成型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2.主要任务(1)查阅10篇以上的科技文献。

(2)掌握高强高导Cu-Sn合金的成分特点、制造工艺。

(3)高强高导Cu-Sn合金的导电性、力学性能研究(4)获得高强高导Cu-Sn合金的具体成分、制造工艺参数及导电性、力学性能指标。

(5)完成毕业设计的说明书、外文资料等。

3.主要参考资料[1] 王笑天.金属材料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267-274[2] 王深强等.高强高导铜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材料工程,1995(7),3[3] 王晓娟,蔡薇,柳瑞清等.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现状与发展[J].江西有色金属,2004,18(1);31-344.进度安排审核人:年月日高强高导Cu-Sn合金的制造及其性能研究摘要:铜和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率和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机械制造和其他重要部门。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的迅速发展,列车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在加大接触线悬挂张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其载流能力和运行中的稳定性,以改善机车受流质量。

如何使接触线材料铜合金具备高强度、良好的导电性能是目前研究重点。

本文通过对高强高导CuSn合金和CuSnFe合金的制备,并且对铸态、正火态CuSn 合金棒材的性能研究和比较,得出结论,在CuSn合金中随着含锡量的增加,其合金的摩擦系数有所提高,在铸态和正火后的CuSnFe合金,随着含铁量的增加,摩擦系数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

仅仅依靠在Cu合金单一的添加元素和析出相来强化铜合金材料,所起到的作用显然是有限的,因此在CuSn合金中加入Fe元素之后在经过正火不仅能提其导电性能,而且还能增加合金的机械加工以及其他需要高强度高导电的行业中。

高导电高耐热铜合金及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高导电高耐热铜合金及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高导电高耐热铜合金及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王佳睿;张翔;何春年;赵乃勤
【期刊名称】《铸造技术》
【年(卷),期】2024(45)1
【摘要】高导耐热铜基材料作为现代高新技术用关键材料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电子通信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从铜合金和铜基复合材料两大领域入手,介绍了常见高导耐热铜材料的设计思路、制备方法、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并对其导电机制和高温强化机理进行了归纳和阐释,最后对高导耐热铜基材料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总页数】26页(P1-26)
【作者】王佳睿;张翔;何春年;赵乃勤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46.1
【相关文献】
1.高强高导电铜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2.高强度高导电性铜合金研究现状及展望
3.高强度高导电铜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回顾与展望
4.高强高导高耐热铜合金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5.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及铜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强高导铜合金的研究状况

高强高导铜合金的研究状况
导电性能的同时 ,具有 更 高的强 度 。目前美 、 日、德 、法
等 国家垄断了大部分市场 ,我 国在高强 高导铜合 金研究 方
面起步较晚 ,缺乏系统研究 ,多数侧 重于仿 制。因此 我 国 应尽快投人人力 、物力 ,从 强化机制 人手 ,在 不降低 导 电
性 的情况下 ,尽量提高材料的强度 ,优化工艺 ,改进 技术 , 开发具有我 国 自主知识 产权 的高强高导铜 合金 。本文 综述
机 制及 对 该 类铜 合 金 性 能 的影 响 ,最 后 展 望 了该 类合 金 的发 展 前 景 。
关键词 :铜合金 ;高强度 ;高导 电率 ;机理 ;稀 土 中图分类号 :T 4 . G1 6 1 文献标识码 :A
0 引 言
铜合金由于具有 良好 的导电 、导热 、耐 腐蚀性 以及优 良的工艺性能和较高 的强度 ,被 广泛应 用于 电力 、电工 等
3 宁波市镇海正元铜 合金有 限公 司 ,浙江 .
摘要 :高强高导 电铜合金 是一类具有优 良综合性 能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 ,被 广泛应用于电子 、机械等领 域 ,本文 阐
述 了高强高导铜合金 的研 究现状 ,系统介绍 了此类合金 的强化机理 、制备方法及组织和性能特 点 ,并且 分析 了稀 土的作 用
21年 ・ 1 02 第 期
材料综述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 ( 双月刊 )
-__
同 导铜 合 金 的研 究 状 况 强高


张全孝 ,刘全利 ,贾万明 ,罗建明 ,王世 民。 ,贺勇 ,刘晓斌 ,赵 玉 东
( _兵科院宁波分院 ,浙江 1 宁波 3 5 0 ;2 1 13 .冲击环境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 宁波 350) 12 6 宁波 350 ; 1 1 3

铜合金 导电 强度

铜合金 导电 强度

铜合金导电强度铜合金是一种重要的导电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较高的强度。

本文将从导电性能和强度两个方面介绍铜合金的特点和应用。

一、导电性能铜合金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是一种常用的导电材料。

其导电性能取决于合金中铜的含量和其他合金元素的影响。

铜合金中的铜含量通常在80%以上,这保证了其良好的导电性能。

与纯铜相比,铜合金在导电性能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一方面,合金中添加的其他元素可能会影响导电性能。

例如,铝铜合金中的铝元素会降低导电性能,但仍然保持较高的导电能力。

另一方面,一些铜合金具有比纯铜更好的导电性能,如铜镍合金和铜银合金,它们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和更低的电阻率。

铜合金的导电性能使其在电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被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路板和各种电子元器件。

铜合金的导电性能使得电流能够顺畅地通过导线和电路,保证了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二、强度除了优异的导电性能,铜合金还具有较高的强度。

铜合金的强度取决于合金中的其他元素和热处理工艺。

通过合理调整合金中的元素含量和控制热处理参数,可以获得不同强度等级的铜合金。

铜合金的高强度使其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铜合金被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和航天器结构部件,其高强度能够保证零部件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汽车工业中,铜合金被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活塞、连杆和齿轮等零部件,它们需要具备高强度和抗磨性能。

此外,铜合金还广泛应用于制造船舶、建筑和电力设备等领域。

铜合金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较高的强度,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和电力设备等领域。

铜合金的导电性能保证了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而其强度能够满足工程领域对材料强度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铜合金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更加深入,为各个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导电铜合金品种、性能及主要用途

导电铜合金品种、性能及主要用途
392~412
2482点焊电来自和缝焊轮稀士铜Cu-0.1稀土
343~441
2~4
96
整流子片、导线
隔铜
Cu-1Cd
588
2~6
85
点焊电极、缝焊轮、焊机零件、大跨距架空导线、高强度绝缘导线、通信线、滑接导线
铬镉铜
Cu-0.3
Cr-0.3Cd
588
6~9
85
点焊电极、架空导线、电车线、野战通讯及飞机用电缆
镍铍铜
Cu-1
Ni-0.2Be
539~588
15
55~60
铬铍铜
Cu-0.5
Cr-0.1Be
490~588
60~70
钴硅铜
Cu-1.8
Co-0.4Si
735~784
6
45~55
镍硅铜
Cu-1.9
Ni-0.5Si
588~686
6
40~45
电焊机和架空线路的导电部件、导电弹簧、导电滑环、高强度通信线、架空导线和电车线
490~588
2~4
60~70
电真空器件的结构材料
特高强度、低导电铜合金
(抗拉强度大于882牛/米2导电率为10~30%IACS)
铍铜
Cu-2
Be-0.3Co
1274~1441
1~2
22~25
开关零件、熔断器和导电元件的接线夹、在周围介质温度150度下使用的电刷弹簧、通讯线、架空线
钛铜
Cu-4.5Ti
导电铜合金品种、性能及主要用途
中强度、高导电铜合金
(抗拉强度为343~588牛/米2导电率为70~98%IACS)
硬度
99.9Cu
343~441

高强高导铜合金

高强高导铜合金

高强高导铜合金简介高强高导铜合金是一种具有良好强度和导电性能的金属合金材料。

它由铜及其他添加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的加入可以提高铜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同时保持其良好的导电性能。

在众多的铜合金中,高强高导铜合金因其独特的性能优势而受到广泛应用。

特点高强度相比于普通纯铜材料,高强高导铜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

这是由于其添加了一定量的其他合金元素,如锌、镍、锡等,这些元素的加入可以增强铜的晶格结构,提高其强度和硬度。

因此,高强高导铜合金在需要承受较大载荷的应用中非常适用,如电气设备的电线连接器、高压开关装置等。

优良导电性能尽管添加了其他合金元素,高强高导铜合金仍然保持了铜良好的导电性能。

这是因为合金元素的添加并不会显著破坏铜的电子结构,从而保持了其良好的导电特性。

与普通的钢材相比,高强高导铜合金在电流传导方面表现出更低的电阻和更好的传导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需要优异导电性的应用领域。

耐腐蚀性高强高导铜合金在抗腐蚀性方面也表现出色。

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而添加合金元素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高强高导铜合金在潮湿、腐蚀性环境中的工作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可以降低腐蚀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因此,高强高导铜合金常用于海洋工程、化工设备、船舶制造等对耐腐蚀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应用领域电气设备高强高导铜合金在电气设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能和高强度,高强高导铜合金常被用于制造电线连接器、高压开关装置、导线接头等等。

这些电气设备通常需要承受较大电流和载荷,因此需要材料具备出色的导电性能和强度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汽车制造高强高导铜合金在汽车制造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汽车电子设备对导电性能和强度的要求较高,因此高强高导铜合金成为不可或缺的材料。

它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燃油喷射系统等关键部件。

机械工程由于高强高导铜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优良的导电性能,因此在机械工程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常被用于制造强度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如轴承、齿轮、连杆等。

关于铜合金研究报告

关于铜合金研究报告

关于铜合金研究报告铜合金研究报告引言:铜合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因此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篇报告将介绍铜合金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现状:1. 铜合金的组织结构研究:通过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不同铜合金的组织结构,包括晶粒尺寸、晶界特征等。

研究发现,合金中添加适量其他元素可以显著改变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2. 铜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通过拉伸试验、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铜合金的力学性能。

研究发现,合金的强度、韧性和硬度等性能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元素来调节,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3. 铜合金的耐腐蚀性研究:铜合金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容易发生腐蚀,因此研究其耐腐蚀性及其腐蚀行为对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通过添加适量的铁、铬等元素可以提高铜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未来发展方向:1. 多元化铜合金的研究:目前针对铜合金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单一元素的添加,未来可以探索多元化铜合金的开发。

通过添加多种元素,可以获得更多样化的性能,进一步拓宽铜合金的应用领域。

2. 微观结构调控的研究:通过结合热处理、冷变形等先进技术,探索微观结构调控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铜合金的性能。

例如,通过控制晶粒尺寸、晶界特征等,可以实现合金的高强度、高韧性等优化。

3. 技术应用拓展的研究:当前铜合金主要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

例如,在新能源、医疗器械等领域探索铜合金的应用,以推动行业的发展。

结论:铜合金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多元化铜合金的研究、微观结构调控的研究和技术应用拓展的研究。

通过持续深入的研究,铜合金的性能和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和推动。

铜及其合金梯度结构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

铜及其合金梯度结构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

铜及其合金梯度结构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
杨娜;黄玮;王玉琦;刘涛;张爽;罗俊;刘若絮;欧梅桂
【期刊名称】《铜业工程》
【年(卷),期】2024()1
【摘要】高性能铜及铜合金由于其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强度、高耐蚀及可镀性、易加工性等系列优良特性而成为多个领域开发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研究发现,梯度结构的存在可有效提高铜及铜合金的强度,同时保持原有的塑性。

区别于传统铜及其合金,表面细晶到心部粗晶的逐渐过渡及位错缺陷等的相互作用使梯度结构铜表现出更好的强塑性协同效应,正是这种异质性促使材料性能进一步提升。

然而,基于梯度结构材料的异质性,传统铜及其合金的变形机制、制备技术及仿真模拟等并不适用于梯度结构铜及其合金,这使得梯度结构铜及其合金的实际生产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鉴于此,本文从梯度结构的制备工艺其性能改善方面综述了现有梯度结构铜及其合金的研究进展,梳理了诸多领域内梯度结构铜及铜合金材料的发展及现状,并分析了梯度结构铜合金材料的研究趋势与应用需求。

【总页数】14页(P67-80)
【作者】杨娜;黄玮;王玉琦;刘涛;张爽;罗俊;刘若絮;欧梅桂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与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46.11
【相关文献】
1.梯度结构铜钨基碳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高温压缩性能
2.梯度结构硬质合金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3.梯度电流密度下电沉积制备铜−镍−钼合金电极及其性能研究
4.梯度结构非织造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进展
5.YG6硬质合金上APA-Arc制备TiCN梯度膜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发展现状概述高强高导铜合金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导热性能的铜合金材料。

它在电子、通信、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在过去几年有了快速的增长。

目前,全球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规模已达到xx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高强高导铜合金在多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并且由于其卓越的性能,正逐渐替代传统的材料。

应用领域电子行业高强高导铜合金在电子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被用于制造电子器件的导线、连接器和电极等部件。

由于高强高导铜合金具有出色的导电性能和高强度,可以提供更快的电流传输和更好的机械稳定性,因此在电子行业中越来越受欢迎。

通信行业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高强高导铜合金的需求也在增加。

高强高导铜合金被广泛用于通信设备、接头和连接器等部件的制造。

它的高导电和高强度特性能够满足高速通信时对信号传输和机械性能的要求。

建筑行业在建筑领域,高强高导铜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立柱、桥梁、管道和屋顶等建筑构件的制造。

其高强度能够提供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并且高导热性能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

此外,高强高导铜合金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长期使用。

市场竞争情况目前,全球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存在着多个竞争激烈的厂商。

主要的厂商包括xx 公司、xx公司和xx公司等。

这些厂商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不断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

此外,一些新兴的厂商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挑战传统的市场领导者。

发展趋势新材料研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强高导铜合金市场将会迎来更多的新材料研发。

这些新材料将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导电导热性能,以满足不同行业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应用领域拓展高强高导铜合金在电子、通信和建筑行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还有更多的领域可以拓展。

例如,在新能源领域,高强高导铜合金可以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和风力发电设备等。

高强高导电Cu-Cr-Zr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强高导电Cu-Cr-Zr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强高导电Cu-Cr-Zr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铜基合金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地铁、汽车等领域。

然而,铜合金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力学性能欠缺、氧化层
易剥落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高强高导电合金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Cu-Cr-
Zr合金是一种潜在的高强高导电合金,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高强度等优点,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和航空领域。

本研究旨在探究Cu-Cr-Zr合金的组织与性能之间
的关系,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采用真空感应炉制备Cu-Cr-Zr合金,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测试仪等设备对样品的组织与性能进行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优化Cu-Cr-Zr合金的配方,制备合金样品;
(2)通过X射线衍射仪进行相结构分析;
(3)通过扫描电镜分析Cu-Cr-Zr合金晶粒尺寸和分布;
(4)利用力学性能测试仪测试Cu-Cr-Zr合金的力学性能,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展性等参数;
(5)分析Cu-Cr-Zr合金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3. 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Cu-Cr-Zr合金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科
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可以为高强高导电合金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为航空、
电子等行业提供优质材料支持。

高强度高导电铜及铜合金研究

高强度高导电铜及铜合金研究
[7]
65
前 沿
FRONTIER
三、结语
目前高强度高导电铜及铜合金 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合金 化法,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研究会朝着 多元合金、 微观结构设计、 稀土优化 组织以及碳纳米管等多种方向发展 设计高强度高导电铜及铜合金。 在微 观结构设计方面, 孪晶已经成功地进 行研究应用, 但是孪晶铜的制备方法 不唯一, 值得继续探索, 此外设计出 其他的既可以提高铜强度又可以较 少散射电子的微观结构也值得科研 工作者思索尝试。 在稀土优化铜合金 方面, 可以利用稀土特殊的物理化学 性能优化组织, 从而改善铜及铜合金 性能, 但是目前缺乏系统全面的稀土 元素对铜及铜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 响的研究。 碳纳米管对高强度高导电 铜及铜合金的研究需要引起重视, 目 前相关文献报道极少, 科研工作者可 以利用碳纳米管独特的性能改善铜 的强度、 导电性能, 这方面的研究可 开拓性较强, 在未来可能成为研究热 点。 随着高强度高导电铜及铜合金在 电 子、 国防等工业中应用越来越广 泛, 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应该重 视高强度高导电铜及铜合金的发展, 研制出可以投入生产实际应用的高 强度高导电铜及铜合金。 10.3969/j.issn.1008-892X.2015.01.021
一、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的制 备概述
研究表明, 铜合金中如果合金元 素加入量很少, 则强化效果不明显。 这 是因为太少的固溶原子不足以形成足 够的Cottrell气团以钉扎位错, 从而导 致铜合金不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 ; 而 铜合金中如果合金元素加入量太多, 则铜合金导电性能下降严重, 难以满 足性能需求。 这是因为加入的合金元 素使铜基体的晶格产生缺陷, 从而导 致铜合金导电性能严重地下降。 在铜 合金的研究中高强度和高导电性是一 对比较难以调和的矛盾关系。 近些年

铜及铜合金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

铜及铜合金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

M etallurgical smelting冶金冶炼铜及铜合金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许义月,傅金林,周伶俐摘要:铜及其合金作为重要的工程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然而,在高温环境下,铜及铜合金的性能受到严重挑战,如热膨胀、氧化和强度降低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材料的性能和寿命,也制约了其在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因此,深入研究铜及铜合金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特点,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探讨铜及铜合金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以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能。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铜及铜合金在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铜合金;高温环境;性能特点;优化措施;应用前景铜及其合金作为重要的工程材料,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然而,高温环境对铜及铜合金的性能会产生显著影响,例如,热膨胀、氧化和强度降低等问题。

因此,深入研究铜及铜合金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特点,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对于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能至关重要。

通过理论分析,探讨铜及铜合金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同时探讨其在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1 铜及铜合金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1.1 铜及铜合金的热膨胀性铜及其合金在高温环境下的热膨胀性是一个重要的性能特点。

热膨胀性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尺寸变化情况。

在高温下,材料受热后原子内部的热振动增强,导致晶格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材料的体积膨胀。

铜及铜合金的热膨胀性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晶格结构和合金元素含量。

铜的晶格结构属于面心立方结构,相对比较稳定。

然而,当合金中添加其他元素时,这些元素的不同晶格结构和原子尺寸会影响到铜的热膨胀性。

例如,铝、锡等元素可以引入不同的晶格缺陷,使得铜的热膨胀系数发生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铜及铜合金的热膨胀性需要得到有效控制。

过大的热膨胀系数可能导致材料在高温下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引发裂纹和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材料产业 NO.01 2015
2. 稀土净化
稀土元素在铜合金、 铜中可以有 效去除氧、 硫、 氢、 铅、 铋等杂质, 从而 起到纯净金属的作用。 合适的稀土元 素加入量一方面可以净化金属减少杂 质, 另一方面因为材料中杂质减少从 而可以改善铜合金的强度和导电性, 晶粒也得到了细化。 目前, 有关稀土元 素在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中的应用的 文献报道相比合金化法较少, 是一个 值得探索并深入研究的领域。 陆德平等 研究了铈和硼的加入 对C u -铁 (F e) -磷 (P) 合金的冷变形 加工和时效之后强度和导电率等的 影响, 研究发现 : 铈具有较为显著的 去除硫、 铅、 铋等杂质的作用 ; 铈和硼 的加入可以提高合金的再结晶温度, 同时在冷变形和时效之后在合金强 化使合金强度得以提高的同时, 合金 的导电性能仅有轻微下降。 Cu-Fe-P 合金是沉淀强化型合金, 冷变形和时 效处理是其辅助强化的手段。 F e、 P的 加入会不可避免地引起铜导电性能的 下降, 而铁、 磷加入量如果太少会导
新研究出现了新的方法, 例如利用孪 晶、 稀土元素、 碳纳米管 (C N T) 等手 段制备出了性能优异的高强度高导 电铜及铜合金, 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 结果。
二、最新研究进 法, 例如细晶 强化、 固溶强化等方法在使铜合金强 度提高的同时引入了晶界、 位错、 第 二相等缺陷, 随之引起的便是对电子 散射的增加, 从而引起导电能力的下 降。 卢柯等 通过研究发现利用孪晶
而增加了复合材料的硬度值 ; 另一方 面, 树枝状结构在增加碳纳米管分布 的同时被认为也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 强度。 对2种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研究 结果如下 : 纯铜导电能力59.59MS/m(相 当于1.68×10 Ω·m), 在铜-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中随着碳纳米管含量增加, 导 电能力下降 ; 当多壁碳纳米管含量为 0.1%时, 导电能力为 51MS/m(相当于 1.96×10-8Ω·m )。 实验还对青铜-碳 纳米管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 : 当加入0.1%多壁碳纳米管时, 青铜-碳纳 米管复合材料导电能力提高10%; 而加入 0.2%单壁碳纳米管时, 青铜-碳纳米管复 合材料导电能力提高了20%。
64
Advanced Materials Industry
FRONTIER
(96.9±1.1) %IACS, 而粗晶铜数值为 (1.69±0.02) ×10 Ω·m, 这表明纳 米孪晶铜在大幅提高强度的同时, 其 导电能力依然保持在很高的水平。 根据Mattiessen定律, 与粗晶铜 相比, 纳米孪晶铜的电阻率少量增加 原因是晶界的存在和高密度孪晶界的 存在阻碍了位错的运动。 纳米孪晶铜 强度提高的原因是孪晶的存在, 当孪 晶密度下降时, 其强度也随之下降。 卢 柯等利用孪晶这一微观结构很好地完 成了对铜的强化, 同时仅使铜的导电 能力有小幅下降, 发挥了在纳米尺寸 对材料设计的巨大作用, 同时目前获 得孪晶材料的方法、 工艺不唯一, 纳米 孪晶铜具有非常好的前景利用空间。
-8
前 沿
致析出相大量较少, 沉淀强化效果降 低, 并且合金的重结晶温度一般低于 时效温度, 随着时效的进行, 冷变形强 化效果逐渐降低。 通过加入铈和硼, 使 合金的重结晶温度高于时效温度, 从 而获得了沉淀强化效果和冷变形强化 效果的优异的组合效果, 合金抗拉强 度随时效温度增加而减小。 当时效温 度为 400℃时, 合金抗拉强度达到了 450M P a, 合金的延伸率随时效温度 的增加而增加, 当时效温度为 400℃ 时, 合金的延伸率为 17%, 合金的导电 性能也随时效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 当 时效温度为 400℃时, 合金导电率为 80%IACS, 当温度为 500℃时, 合金导 电率接近于 90% I C A S。 因此, 在C u Fe-P合金中加入铈和硼, 一方面提高 了合金重结晶温度, 获得了沉淀强化 和冷变形强化的优异组合效果 ; 另一 方面, 合金的导电率下降并非严重, 获 得了性能优异的高强度高导电合金。 周世杰等 通过稀土元素镧制备 出了比银铜合金性能优异的镧-碲铜合金, 研究显示 : 镧-碲-铜合金与 银铜合金相比导电性、 导热性分别提 高了 5%、 15%, 抗拉强度提高了 6%, 进 一步研究显示镧的加入量要控制在 0.01%~0.02%。 李华清等 研究了铈 和钇对C u -铬 (C r) -锆 (Z r) 合金的力 学性能和导电性等性能的影响, 研究 发现 : 当稀土总含量为 0.01%~0.04% 时, 合金硬度提高了 20 ~35HV; 当对 合金进行变形且变形比为 75%时, 含有 0.03%铈元素的合金抗拉强度达到了 600MPa; 加大冷变形程度和增高时效 温度可以显著促进Cu-Cr-Zr合金在 时效处理过程中的沉淀过程, 当变性比 为 80%, 时效温度范围在 475 ~500℃ 持续 120m i n时, 合金导电率达到了 83.5%IACS。
[7]
65
前 沿
FRONTIER
三、结语
目前高强度高导电铜及铜合金 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合金 化法,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研究会朝着 多元合金、 微观结构设计、 稀土优化 组织以及碳纳米管等多种方向发展 设计高强度高导电铜及铜合金。 在微 观结构设计方面, 孪晶已经成功地进 行研究应用, 但是孪晶铜的制备方法 不唯一, 值得继续探索, 此外设计出 其他的既可以提高铜强度又可以较 少散射电子的微观结构也值得科研 工作者思索尝试。 在稀土优化铜合金 方面, 可以利用稀土特殊的物理化学 性能优化组织, 从而改善铜及铜合金 性能, 但是目前缺乏系统全面的稀土 元素对铜及铜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 响的研究。 碳纳米管对高强度高导电 铜及铜合金的研究需要引起重视, 目 前相关文献报道极少, 科研工作者可 以利用碳纳米管独特的性能改善铜 的强度、 导电性能, 这方面的研究可 开拓性较强, 在未来可能成为研究热 点。 随着高强度高导电铜及铜合金在 电 子、 国防等工业中应用越来越广 泛, 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应该重 视高强度高导电铜及铜合金的发展, 研制出可以投入生产实际应用的高 强度高导电铜及铜合金。 10.3969/j.issn.1008-892X.2015.01.021
前 沿
FRONTIER
高强度高导电铜及铜合金研究
■ 文 / 周 晨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铜 (Cu) 因导电等性能优异而被广 泛的应用于电气电子工业中 , 但纯铜 硬度、 抗拉强度、 抗蠕变性能均较低 , 难于满足电气电子工业某些工况条件 下对其强度的要求。 而高强度高导电 铜合金因其高导电、 高强度, 良好的抗 磨损、 抗电弧侵蚀等性能得以广泛应 用 , 如可用作集成电路引线框架 、 电 气工程开关触桥、 电气化铁路接触导 线、 大功率异步牵引电动机转子等 。
界既能有效限制位错的运动又可以 使其电子散射能力很低的微观结构 获得高强度高导电同时兼得高纯铜。 研究通过以硫酸铜 (C u S O4) 为电解液 的脉冲电沉积法制备了高纯度具有 高密度孪晶的纯铜, 透射电镜( T E M ) 观察表明沉积态的铜大部分是由取 向随机的与等轴晶类似的晶粒构成, 晶粒尺寸平均为 400n m。 孪晶的片层 厚度平均值为 15n m, 孪晶的片层长 度在 100 ~1 000n m之间。 高密度的生 长孪晶把原本亚微米级别的晶粒分 割成了纳米尺寸的孪晶或基体片层 状的微观结构。 观察显示, 孪晶界绝 大部分是连续的共晶晶格, 只有在少 数厚的片层结构中观察到了晶格缺 陷。 对沉积态铜薄膜进行拉伸测试,
[6]
发现屈服强度达到了 900M P a, 断裂 强 度 达 到 了 1 068M P a, 其数值要比 粗晶铜的数值至少高一个数量级。 纳 米孪晶铜的弹性应变与单晶铜相当 为 1%~2%, 粗晶铜数值为 0.01%, 并 且 其 延 展 性 能 好, 延 伸 率 为 13.5%。 经过测试, 纳米孪晶铜的电阻率在室 温 下 为(1.75±0.02) ×10-8Ω·m, 即
-8
参考文献 [1] 李本贵, 于艳, 曹志强, 等.铜基合金的强化机理和研制现状[J].铸造, 2005 (10) :10-14. [2] Tjong S, Lau K.Abrasive wear behavior of TiB2 particle-reinforc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0, 282 (1-2) :183-186. [3] 董仕节, 史耀武.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国外金属热处理, 1999 (6) :9-11. [4] 马莒生, 黄福祥, 黄乐, 等.铜基引线框架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功能材料, 2002 (1) :1-4. [5] 尹志民, 张生龙.高强高导铜合金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J].矿冶工程, 2002 (2) :1-5, 9. [6] Lu Lei, Shen Yongfeng, Chen Xianhua, et al.Ultrahigh Strength and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Copper[J].Science, 2004 (4) :422-426. [7] Lu Deping, Wang Jun, Lu Lei, et al.Effect of Boron and Cerium on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Cu-Fe-P Alloy[J].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6,24 (5) : 602-606. [8] Zhou Shijie, Zhao Bingjun, Zhao Zhen, et al.Application of Lanthanum in High Strength and High Conductivity Copper Alloys[J].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6, 24 (1) : 385-388. [9] Li Huaqing, Xie Shuisheng, Mi Xujun, et al.Influence of Cerium and Yttrium on Cu-Cr-Zr Alloys[J].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6, 24 (1) : 367-371. [10] Sheikh M, Mahmud T, Wolf C, et al.Effect of size and shape of metal particles to improve hardness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 reinforced copper and copper alloy composites[J].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70 (16) : 2253-22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